(广西)2016年大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8月3日在大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玉明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下,政府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深入实施“强工兴旅固边”战略,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和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五个全面进步、四个稳步提升、三个历史突破、两个鲜明特色、一个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40项国家级荣誉、182项自治区级荣誉和263项市级荣誉。今日之大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五年来,我县综合实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城乡建设、扶贫攻坚、社会事业五个方面全面进步。
——综合实力全面进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6.5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99.43亿元,年均增长12.1%;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2.4%,2013年度达到1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5.99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1.79亿元,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26.2:49.1:24.7转化为2015年的21.3:45.5:33.2,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面进步。五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89个,实际到位资金215.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23亿元,年均增长21.4%,是“十一五”的2.63倍。先后邀请万达、泛海控股、重庆华邦、天下凤凰、山东龙岗、太原重工、碧生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前来考察投资。成功签约了大德天景区升级改造、中越德天·板约跨境实景演出、龙宫仙境升级改造、龙门风力发电等超亿元项目16个。顺利实施了中信大锰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技改扩建、新锰集团年产20万吨中低碳锰铁合金和年产6万吨电解金属锰、下雷水电站等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19个,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城乡建设全面进步。致力于做大县城、做特城镇、做美乡村,实现县、乡、村三位一体同步建设。县城“一城四区”框架全面拉开,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5.7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5年的7.9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9.8%提高到26.4%;城区功能日趋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7%、燃气普及率达到78.7%、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8%。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集镇形象大幅提升,农村条件大为改善。硕龙镇、雷平镇、堪圩乡等“书记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45个农村幸福院、7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累计投入7.8亿元培育发展恩城新胜、桃城价屯等54个市、县级示范点。我县被列为“全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硕龙镇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雷平镇、下雷镇荣获全区“百强示范镇”等称号。
——扶贫攻坚全面进步。投资7亿元建设星光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民工创业园项目,投入3.4亿元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投入2.8亿元完成民居风貌改造9451户和农村危旧房改造8200户。投入5.4亿元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39个;投入扶贫产业开发资金1.66亿元扶持1.1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5万人,发放贫困户贷款到户资金4889.75万元。五年间探索出来的移民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边贸扶贫等新模式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3.94万人下降至2015年底的6.49万人,脱贫人口7.45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荣获“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教育教学条件大幅改善,教学质量同步提升,投入2.04亿元新建、维修加固校舍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65.4%提高至84.6%,义务教育巩固率由69.4%提高至87.8%,高中毛入学率由69.7%提高至83.8%。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县计生服务站住院综合楼、17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133个村级卫生室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诚信计生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3‰以下。文化事业活跃繁荣,城乡居民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涌现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李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农曾伟等一批道德模范,入围第六轮“自治区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这五年来,我县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平安共建四个方面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总产量年均稳定在11.7万吨以上。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甘蔗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42.8万亩扩大至2015年的47.8万亩,累计建成“双高”基地5.23万亩,入厂原料蔗从140万吨上升至200万吨,年均增长6.5%;水果种植面积保持在5.5万亩以上,年产量实现6万吨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基地6个,雷平永俊种猪场荣获“国家级养殖示范场”、海瑛生态养殖场荣获“农业部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3.7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35.1亿元,年均增长5.2%。
——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十二五”预期目标以内。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1.5%提高至2015年的65%,高于全区平均2.8个百分点。五年完成668个村屯的美化绿化,成功打造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14个,市级生态村89个。恩城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德天景区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黑水河湿地公园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坚持民生优先,五年投入64.67亿元,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就业累计新增1.4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建成2836套保障性住房,16.3万人次享受城乡低保待遇,14.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37万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老人领取养老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6116元增加至2015年的25504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676元增加至2015年的8668元,年均增长1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010年的37.78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5.69亿元,年均增长14.9%。
——平安共建稳步提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注重军地融合发展,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边境保持稳定安全,获评“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社会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始终排在全区、全市前列。县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县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单位”,我县先后荣获“全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区平安县”等称号。
这五年来,我县工业经济、交通格局、边境贸易三个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兑现企业扶持资金1.08亿元,力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于2013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并由2010年的57.47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12.09亿元,年均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3.31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38.68亿元,年均增长10.7%。
——交通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横贯全县的崇靖高速公路如期通车,改写了境内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全县公路总里程由2010年的864.2公里增加至2015年的933.7公里,增幅8%。
——边境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联检部门正式进驻岩应互市点开展贸易监管,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互市委托管理模式。外贸进出口总额从无到有,由2010年的0.7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5.19亿美元,年均增长48.7%。
这五年来,我县跨境沿边开放、文化旅游发展呈现鲜明特色。
——跨境沿边开放落实“一带一路”。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机遇,加强与越南下琅县、重庆县等在农业、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进入区域共筹共建阶段,世界首台跨境实景演出剧落户老木棉景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东盟“德天杯”自行车越野公开赛、中越青年大联欢等活动。
——文化旅游发展彰显“大美大新”。全力创建5A级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明仕田园景区创4A、老木棉和龙宫仙境景区创3A成功。进一步弘扬“三月三”、侬垌节等民俗文化,成功打造了全长38公里的全市首条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先后建成一批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5%;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31.8%,“大美大新”旅游品牌日渐响亮。
这五年来,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这条主线贯穿发展始终。着力加强创新驱动,不断加快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行政审批、财税、绩效考评等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有序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政府效能得到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工资制度和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顺利实施。医药卫生、国有企业、农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焕发活力,开放推动创业。全县企业由2010年的374户增加至2015年的1340户,同比增长258%;农民专业合作社由31户增加至187户,同比增长503%。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人心、富有成效,政府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求实务实蔚然成风。
此外,编制、人事、法制、调处、统计、审计、物价、供销、工商和质监、机关事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水库移民、气象、水文、人防、边防、民兵、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对台、外侨、地方志、老龄、档案、保密、消防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保险、石油、烟草、通信、邮政等行业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工商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成就令人鼓舞,五年的发展历程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功劳属于大家。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大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团结奋斗,是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坚强保证。我们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开展政府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汇聚了推动大新发展的正能量,全县经济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严峻形势下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实践证明,越是在复杂形势和困难环境下,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政团结奋斗,这样才能齐心协力把宏伟蓝图变成辉煌现实。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依靠群众力量,是我们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途径。困难面前,办法来自于群众,智慧源自于群众。五年来,我们在扶贫攻坚、甘蔗“双高”、美丽乡村、城镇建设、项目招商、高速公路建设等困难面前,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强力推进、不断突破。实践证明,这种干群同心、并肩战斗的工作经验,是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黄金钥匙。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讲规矩守纪律,是我们不断克难攻坚的强大力量。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领导和衷共济、一线作战,干部群众顾全大局、讲求奉献,全县上下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去迎接挑战,爬坡过坎,屡创佳绩。实践证明,正是靠着这种令行禁止、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全面完成了大新县“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重压力”和“四大难关”。“三重压力”:一是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目前全县仍有48个贫困村64961名贫困人口,人数多、范围广、程度深,要于2017年提前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口岸经济起步晚、总量小。全区8个边境县中,我县是唯一一个尚未有国家一类口岸的县份,进出口贸易额目前仅是凭祥的1/20、龙州的1/10、宁明的1/5。三是旅游发展“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众所周知,但建成运营的项目不多、形成业态不多,旅游配套设施仍不完善,整体服务标准和水平还较低,仍然处于一种“捧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守着好资源整日发愁”的状态。“四大难关”:一是锰工业依然举步维艰。全县锰工业经济仍然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跌势凶猛等问题,企业普遍出现停产限产、开工率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增速上扬。二是制糖产业仍然低谷徘徊。全球范围内的供过于求以及大量进口低价洋糖的形势依然未变,糖价短期难有起色;制糖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展缓慢,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三是各项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城镇化步伐比较缓慢,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等级偏低,高等级公路总里程严重不足等等。四是新产业、新财源尚未形成。缺乏大项目投资支撑,新产业培育尚未成形,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脱贫摘帽、冲刺小康的决胜期,是赶超跨越、奋勇争先的崛起期。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持续打造、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加快落实、 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和革命老区振兴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区市来看,自治区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以及崇左市对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我县奋发有为提供了广阔舞台。从全县来看,历经过去五年的蓄势积能,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全区全国率先领先、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已经彰显,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框架已经确立,全县上下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已经凝聚等等,为我们更上一层楼、早日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紧抓新机遇、放大新优势,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创出新业绩、开拓新局面!(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按照中国共产党大新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新思路引领新常态,以大举措打造大格局,继续深入实施“强工兴旅固边”战略,重点做好口岸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两篇大文章”,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全面脱贫、新型城镇化“四大攻坚战”,让大新的经济总量更大、产业结构更优、城乡面貌更新、人民生活更好,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13.8%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比重大幅提升,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优化调整为“三二一”。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加倍努力,同心同德共建“大美大新”。
一、做大口岸经济文章,做新沿边开放格局
坚持把壮大口岸经济作为开放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我县沿边开放开发升级版,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快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力抓好硕龙口岸“一口岸三通道”(硕龙口岸、硕龙主通道、岩应货物通道、德天游客通道)规划建设,力争2016年硕龙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双边性口岸,并逐步打造为国际性口岸;2017年岩应边民互市点升格为岩应边民互市区,并逐步打造为广西边民互市贸易示范区。按照“前岸中区后城”模式,优化完善布局,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前岸”,就是以“一口岸三通道”为大前方,重点推进硕龙口岸区、岩应边民互市区、硕龙边境检查站新营区、检验检疫局技术业务用房和海关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国门形象;“中区”,就是在硕龙岩应一带以及雷平镇和桃城镇,大力发展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形成大众创业的加工区;“后城”,就是以硕龙镇和大新县城为大后方,打造集游客集散、休闲旅游、商务会展为一体的边关风情旅游小镇和山水园林城市。
创新口岸经济发展新机制。成立中越德天·板约跨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统筹协调推进口岸经济各项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以商招商、落地加工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完善服务机制。创新融资机制,设立口岸经济发展基金,充分利用互市贸易、边贸扶贫、小额贷款、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整合使用资金,扶持外贸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稳步扩大边民互市贸易,推动边境贸易实现大突破。创新人才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区域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引才引智机制,着力造就一批开放型人才队伍。创新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机制,推行清单管理,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岗到人,强化督查考评,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得落实。创新与联检部门合作机制,将联检部门纳入绩效考评,充分调动联检部门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沿边地带成为投资洼地、创业福地。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定对外开放理念,主动对接南崇经济带建设,积极融入北部湾自贸区等区域合作,继续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覆盖大新及大新德天列入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块为契机,实现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探索中越旅游合作区先行先试政策,全力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沿边旅游对外开放先导区、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大新往龙州、凭祥和靖西、那坡沿边公路的提级改造,把硕龙口岸与沿边各口岸和互市点串联起来,实现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
二、做大文化旅游文章,做新窗口大县形象
坚持把发展大生态大旅游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关风情旅游带,充分展示大新作为窗口县的美丽形象。
积极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大招商”。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与万达、泛海控股、港中旅、汇源、碧生源等知名企业的对接洽谈,推动万达医养城、恩城影视文化基地等项目落地,打造黑水河流域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推进“大项目”。加快创建和升级改造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5A级“大德天景区”、龙宫仙境、安平仙河、明仕田园、恩城山水等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动“大整合”。充分利用丰富资源探索“全域旅游”,进一步整合推进“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电商”等发展模式,形成“处处可旅游、时时宜旅游、行行加旅游”的态势。开展“大营销”。强化与周边地区东联西接、通边达海、内引外联,携手打造跨省跨市旅游线路。抓住重点地区和关键节点精准营销,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对外高举高打纯美生态、长寿养生、跨国风情等牌子,对内持续开展民俗节庆、龙眼嘉年华、中国·东盟自行车越野公开赛等高规格活动,不断提高大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总量要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总收入要达到80亿元以上,使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长为大新招人气、聚财气、最牛气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用心做优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三大创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力争2016年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8年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摘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牌子;2020年前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着手实施提档升级工程。扎实开展创A评星工作,推动龙宫仙境、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力争明仕田园成功升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7年获取“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积极开展高端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以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为核心的边关特色品牌,以明仕田园、安平仙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休闲养生品牌,以恩城山水、恩城自然保护区为基地的影视文化品牌,以土司、侬垌节、“三月三”为核心的民族风情品牌,形成“德天归来不看瀑、明仕归来不看田、安平归来不看河”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集散中心、高端酒店、特色民宿、美食街、购物城、康体娱乐等旅游服务链条的配套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四海纳贤,评星定级,重点培养出一批品牌旅行社和优秀行业标兵。
充分做美文化旅游环境。不断深化“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崇靖高速大新段、公路沿线、江河沿岸提绿增彩工程,打造边关旅游风景线,推进全县景区化,体现“生态自然美”。围绕特色旅游景区,挖掘整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加强土司、短衣壮及侬垌节、霜降节等本土文化的包装宣传,赋予山水大新更加生动深刻的人文内涵;深入推进“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快特色旅游乡镇创建,打造桂风壮韵、边关风情鲜明的宜游宜居宜养小城镇,展示“人文特色美”。
三、做大传统支柱产业,做新转型升级业态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再造一个“新锰都”。实施锰业战略整合,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实现锰矿采选、锰加工、化工、电力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中信大锰布东锰生态产业园、年产150万吨扩能工程(锰矿)和新锰集团年产20万吨中低碳锰铁合金、年产6万吨电解金属锰、硅锰合金余热发电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形成超百亿元锰循环产业。积极推进“直购电”试点改革,协助中信大锰、新锰集团率先纳入“直购电”范围,破解电力瓶颈制约。大力发展高纯无硒电解金属锰、锰酸锂级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锰加工业,稳步扩大优质中高级锰产品规模,打造升级版的“新锰都”。到2020年,努力实现锰业产值11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
实现蔗糖“二次创业”。夯实蔗糖产业“第一车间”,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在48万亩以上,高标准建成甘蔗“双高”基地23万亩,实现甘蔗年产量300万吨以上。加快蔗糖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蔗糖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力推进制糖产品精深加工,引导甘蔗制糖转向生产朗姆酒、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大蔗渣、蔗叶、蔗梢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拓宽产业带、延伸产业链,打造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糖业综合利用水平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跨入广西和全国先进行列。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仓储、养老养生、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扎实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乐村淘、村邮乐购等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促进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带动城乡商贸繁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建材、东盟进出口产品加工等创新型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农民工创业县长奖”和“青年创业县长奖”,每年奖励一批在创业、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民和青年才俊。
四、做大基础设施建设,做新城乡一体面貌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强化项目支撑,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打造具有南疆特色的宜居环境。
推进“大交通”建设。加快构建“铁、公、机”立体交通格局,重点推进防城港经崇左至百色(大新段)铁路、德天通用机场、隆安至硕龙高速公路、县城至崇靖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一级公路、桃城至金龙二级路、县城至硕龙二级路改造、硕龙经德天至仁爱二级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项目建设。到2018年,全县14个乡镇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
兴起“大工业”建设。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一区四园”。“一区”,即创建中越德天·板约跨境经济合作区;“四园”,即面向东盟加快硕龙边贸加工产业园、雷平轻工食品产业园、桃城生态产业园、布东锰生态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一区四园”作为新兴产业来培植,作为主体园区来打造,持续抓好园区规划编制、征地拆迁、水电路及标准厂房等建设。同时,积极落实招商奖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商招商,以企带企,力争把“一区四园”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集聚的平台。
统筹“大城镇”建设。以“显山露水”为切入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点抓好城区路网水网、沿河沿街工程、农贸市场、商业中心、老城区改造、广场公园等基础工程建设,同时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实现“进景就进城、出城不出景”目标,力争2020年县城区面积扩展到1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6.4%以上,把大新建设成为一个“既让外来客人叫好、又让常住居民称便”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文明之城。加快百镇建设示范工程、书记工程、边境乡镇新型城镇化示范等项目建设,完善集镇供水、排水、信息基础网络、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小镇”、“养生小镇”。
五、做大脱贫摘帽成效,做新农村发展路子
坚持把全面脱贫摘帽作为共享发展的最大任务,全面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谱写农村发展新篇章。
确保达到“八有”、“九有”和“十一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整合涉农部门项目和资金,全力投向48个贫困村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村水电路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力度,解决好群众喝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住房难问题。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配套设施和产业培植,引导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确保人人“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建设,确保48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重点抓好学前教育资助、“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资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等五大项目,做到应补尽补,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提高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确保实现全县64961名贫困人口全覆盖。扎实推进全县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扶持范围,着力提高农村低保对象与贫困人口的重合率和农村低保对扶贫的贡献率。完善政策兜底措施,抓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保障工作。
千方百计实现“一超”。通过结对帮扶、政策支持等方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到工业、农业、旅游、边贸、电商、金融等特色优势产业中,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提高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最低扶贫标准。实施工业扶贫。稳步发展锰、糖等主导产业,每年新增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岗位。扎实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推行“企业+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实施农业扶贫。着力稳定粮食产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实施种植业“八个一”工程和养殖业“十百千”工程,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每个乡镇都有特色优势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农民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落实1个以上脱贫产业项目实现增收。实施旅游扶贫。鼓励和引导贫困村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营资产,积极参与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旅游经营项目,增加经营性收入。引导企业以“农户土地入股+公司运作”的方式,实行村企合作,开展旅游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助推“旅游兴村”,实现合作共赢。实施边贸扶贫。鼓励和支持边民积极参与边贸活动,在岩应边民互市点开辟贫困户申报专用绿色通道,采取“互市+加工”的运营模式,发展边贸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边民脱贫致富。实施电商扶贫。以我县成为广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电子商务第一批重点推进县为契机,积极用好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资金,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大力挖掘“农、土、特、边”商品,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优质商品,打造独具特色的跨境电商扶贫产业品牌。实施金融扶贫。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鼓励、动员群众贷款发展生产,多方整合资源,探索农村金融扶贫新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扶贫成效。
努力保持“一低于”。抓实“4321”帮扶和“一帮一联”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学生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精准施策。建立脱贫户跟踪结对帮扶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帮扶、乡土人才和致富能人传帮带作用,切实增强专业技能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脱贫户在“结对”中学到真本事,增长新技能,得到真实惠。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农民工培训创业,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分类做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益,确保2017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3%以下,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做大社会民生保障,做新平安稳定局面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发展事业促民生。加快建立人才小高地,广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双百”工程,筹措资金改善教学环境和师生住宿条件,全面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统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配置,力争“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及国家评估验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及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调整人口总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打造诚信计生升级版,推动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四大行动”,加快中越文体交流中心、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建设,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三版)强化保障惠民生。积极落实创业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争取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积极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保持物价平稳,促进人民生活稳定。
维护稳定保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实施“七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观念和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强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地质、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治,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开展打击涉恐涉枪涉毒和走私等跨国、跨区域犯罪专项行动,确保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营造平安稳定良好局面。
七、做大执政为民领域,做新高效廉洁政府
做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法治型政府,让人民更信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更认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做到勤政为民,用领导干部的务实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积极营造让投资者、创业者、就业者放心创业的环境。
建设高效型政府,让人民更满意。坚持创新管理,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发扬“马上就办”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抓工作,点对点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对重点工作、重要指标、重点项目,跟进督查,用鲜明的导向把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中来。
建设清廉型政府,让人民更拥护。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转作风、促政风,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克难攻坚、励精图治谱写了大新发展的灿烂篇章;今后五年,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养山之巅、利水之渊续写新的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县38万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创大局面,缔造新奇迹,为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标签: 广西 大新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