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历史

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历史

历史 123℃ 12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动地区;秦时曾为匈奴汗国左贤王统辖;西汉时属辽东郡北境;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控制地区;唐代属契丹民族住地,隶属唐朝设置的松漠都督府;辽时为上京道头下军州地;宋时为女真人所建金国的

灞桥折柳

灞桥折柳

历史 123℃ 12

折柳赠别是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作为一种吉祥物,柳,是远在异乡的游子与亲友的情感凝结。柳由于其特殊性质而负荷了人们沉重的离愁别绪。施肩吾《折柳枝》:“伤心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1]孟郊《古离别》:“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2]依依柳条,漫漫柳絮,勾起漂泊在外独在异乡的人们的断肠思绪。千年历史沉淀,折柳风俗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一种文化基奠。“灞柳

灞桥史话

灞桥史话

历史 123℃ 12

长安东郊以灞水、灞桥、灞柳闻名于世,形成千年传颂的“灞柳风光”。  灞水建桥,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西汉时开始在灞水上修筑石桥(今毛西乡马渡王村附近)。  西汉末年,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后因战乱被火烧毁。隋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在灞水原桥址以南,

临漳西羊羔乡

临漳西羊羔乡

历史 123℃ 12

中羊羔据“泰山庙”碑文记载,中羊羔,李姓居多,名李羊羔。因重名,临漳县政府1982年3月2日通知,改为中羊羔。中羊羔耕地面积457亩,农业人口309人。西羊羔:该村因位于中羊羔之西,故名西羊羔 西羊羔现分为四个行政村:西羊羔东村现有耕地1637亩,农业人口1094人。西羊羔西村现有耕地1668亩,农业人口949人。西羊羔南村现有耕地1948亩,农业人口1314人。西羊羔北村现有耕地2070亩,农业

临漳狄邱乡

临漳狄邱乡

历史 123℃ 12

(辖21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东狄邱、西狄邱东狄邱耕地面积3776亩,农业人口1883人。西狄邱耕地面积3308亩,农业人口2465人。北杜东村、北杜西村清咸丰年为北杜村庄,光绪年为北杜村,村名沿用至今。北杜村分为两个行政村:北杜东村现有耕地1926亩,农业人口1650人;北杜西村现有耕地1884亩,农业人口1689人。白家集白家集位于东狄邱南侧。据查,清初,此村有一名士叫白朔,字汉公,很有声望

镇雄文物

镇雄文物

历史 123℃ 12

镇雄历史悠久,然而出土文物不多,公据肥文化馆等有关部门初步发见之古物记录于志,供读者参阅,望继续发风或保护历史古物。犀牛化石牙犀牛化石牙,一九七七年五月,在县城西西修建大水沟水电站时,从山肚里掘出,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其年代约五万年,发现时已被破坏,现仅存牙二枚。人类犬齿一九八0年十月九日,在城南平坝冲沟长岩洞内发现人类犬齿,采得剑齿锡牙化石三枚,犀牛化石十余件,鹿牙化石七枚,恐龙上颚骨二件,古人牙

临漳南东坊镇

临漳南东坊镇

历史 123℃ 12

南东坊据传,北宋真宗年间,杨家将与北辽国萧太后交战,©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曾在此设有军帐房,因该村在南,故为南帐房。随着历史沿革,字间变化,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南东坊。南东坊现分四个行政村:南东坊一村,现有耕地1226亩,农业人口860人。南东坊二村,现有耕地2341亩,农业人口1916人。南东坊三村,现有耕地1261亩,农业人口10

金平湖的历史和今天

金平湖的历史和今天

历史 123℃ 12

长三角地区历来就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而杭嘉湖平原(杭嘉湖指杭州、嘉兴和湖州)又是长三角地区上的一颗明珠,杭嘉湖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东临大海,南北连接着上海、杭州,京杭大运河就是从这里出发,把江南的人才和物产送往全国各地、而我的故乡平湖与周边别的城市相比,又被誉称为金平湖(因为杭嘉湖地区还有别的城市被冠以银或铁的称呼),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在2011年7月还正式播出了

历史的点滴肃宁的记忆

历史的点滴肃宁的记忆

历史 123℃ 12

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肃宁的历史古迹吧,一砖一瓦都有追溯,开始吧! 武垣城遗址 位于今肃宁县县城东南偏北7.8公里处。铵有县即有城之说,此城当建筑于战国时期遗址总貌: 古城分内、外两城,皆为正方形。外城每面均为1.75公里,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城也称子城,位于城中心,每面各长0.5公里。城内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内城东南隅保留汉武帝钩弋夫人庙遗址,高约2米,宽35米,长45米。内外土城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

通平古道觅古趣

通平古道觅古趣

历史 123℃ 12

地处海丰县北部的莲花山,主峰分枝一脉往东部延伸,形成海丰与归善(今惠东)两县分界之山脊。岭顶即为分水界线:北为归善县界;南为海丰县境。随主峰众支山脉中有一宽敞纡迴、幽深的山涧。旧时归善县的多祝墟、布心墟是海丰商户的重市之一,两地人员来往频密,至今仍有许多海陆丰人的后裔在那里定居生活。先民们为生息经商,沿河道开拓了莲花山脉通往归海两地的通道。巍巍莲花藏古道大山深处留存完好古道。车停放在观音台上,我们

雷台汉墓

雷台汉墓

历史 123℃ 12

雷台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 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

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

历史 123℃ 12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

西安华清池

西安华清池

历史 123℃ 12

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这里洗温泉澡。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

西安古城墙介绍

西安古城墙介绍

历史 123℃ 12

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

历史 123℃ 12

武威自先秦以来就一直存在,历史文化悠久,并且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文庙位于武威城东南隅,院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庄严雄伟,古柏参天,槐荫蔽日,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国家AAAA级景区。 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

梧桐子之&金为家乡代言---美丽天城

梧桐子之&金为家乡代言---美丽天城

历史 123℃ 12

龙腾天城之天城历史崇阳历史悠久,故为三秘苗国地,春秋时属楚,秦时隶荆州长沙郡,西汉初属下隽县,县治在境内台山。西汉三国,两晋及宋,齐,梁,陈,隋诸代隶属关系及辖区屡变,而下隽尤存。唐天宝三年《743年》,置唐年县,五代吴顺义七年《972年》置字阳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始命崇阳县,属湖北路。建国初,崇阳属湖北省大演地区。1952年属湖北省孝感地区。1958年10月,崇阳,通城,通山合并为

民乐历史概况

民乐历史概况

历史 123℃ 12

民乐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六坝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09年在六坝镇五坝村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群,出土彩陶器距今4000多年,将民乐历史推前到4200~4300年之间。考古资料证明,属四坝文化类型的东、西灰山遗址所处的年代,应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属早于青铜器的砷铜时期,具体年代为公元前近5000年。东灰山遗址木炭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碳14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4356

山歌剧---新娘潭

山歌剧---新娘潭

历史 123℃ 12

新娘潭,名字美妙,传说动人,这是劳动人民赞颂不屈姑娘的口头碑。它位于罗岗圩镇西北角。那是尤母嶂和黄毛嶂之间的峡谷深处,两嶂山脉重叠,陡坡交错,形成峰回路转石径斜,一边峭壁一边河的地段,名曰砾风径,有三、四里路长。新娘潭就径口山哨紧转弯的险道之下。潭水发源于兴宁、龙川两县交界的分水坳,蜿蜒二十里,汇集群山水,到达径口时拼尽积聚的气势飞泻而下,形成一个六、七丈深的水潭。这里绿水长清,山风不断,人们叫

凤城来源

凤城来源

历史 123℃ 12

现在的庆城县以前叫庆阳县、又名凤城,凤城一名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上古之时,作为头领的太康失位,农官不窟也将被处死。家人劝他逃走,但他丢不下妻子儿女,不肯出逃。就在他被处死的前一天,突然一只凤凰落在院里,向不窟连连点头,不窟会意,便骑上凤凰欲逃。可他身体太重,凤凰难以起飞,此时来一仙人,将凤凰轻轻用手一扶,凤凰便腾空而起。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带的几个地方分别叫做扶凤和凤翔,即现在陕西的扶凤和凤翔县。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