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公祠门额

历史

孙氏公祠门额

本报讯 本报昨日“特别报道”刊出《三国“武烈皇帝”孙坚之墓被掘》一文后,司徒镇张光裕先生通过热心读者周月香告诉记者,文中所提已失窃的“孙氏公祠门额”现正保存在他的家中,张先生愿意将这块门额无偿地捐献出来。
张先生跟记者讲述了他得到这块门额的经过。在今年三月份,有一名外地拾荒者突然找上门,问张先生想不想要一块石板。张先生问是什么样的石板,拾荒者说就跟张先生家门口那张石桌差不多。过不多久,拾荒者将石板拖来了,石板一看就已年代久远,石质像汉白玉,上面刻着“敕赐先贤孙公祠”几个大字,书体优美。平时就喜欢搞古董收藏的张先生对古物颇有研究,他意识到这估计是拾荒者从哪里偷来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先生看准拾荒者急于出手的心理,最终以30元的低价留下了这块背景神秘的石板。直到昨天,张先生终于从丹阳日报上得知了这块石板的来头,并通过报纸上刊出的资料照片核对确认了石板的“身份”,随后他找到了一向关注此事的司徒卫生院退休医生周月香。
记者从周月香那里了解到了这块门额的详细由来。原来,当年孙权称号立国后,对司徒这片伴随他幼年成长的土地情有独钟,选择在白鹤山建造了一座皇家寺庙和皇家祠堂,并亲赐了这块石门额。此后经历了漫漫的历史长河,这座寺庙和祠堂一直香火不断,并有专门的和尚看管。直到解放后,庙里的四名和尚相继还俗,并取与“僧”形似的“曾”为姓,留在司徒至德岗村娶妻成家。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残破的庙宇和祠堂均被拆除,其中一名和尚将门额抬回了家保存起来。此后,这块门额曾一度被和尚的家人架到排水沟上,用作过路石,历经了多年的风化水蚀,后在周月香的劝说下,这家人又将门额抬回家,随便放在了门口。去年,这位和尚去世了,不多久,门额也被盗了。
对于这块门额,张光裕认为,这是司徒人、丹阳人共有的财产,是丹阳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他愿意将它无偿地捐献出来,由大家和政府共同保管。同时他也希望广大群众都要强化文保意识,配合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地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周月香则指出,在司徒这块土地上留有许许多多的东吴古文化遗产,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恢复、开发、展示这些遗产,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