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语

+布依语

历史 123℃ 12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实际上相当于壮语北部方言,属于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系有争议,国外一般认为壮侗语族和南岛语同源,应合成澳泰语系,或者属于独立的壮侗语系),国外有学者称之为“北泰”语。壮语(布依语)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使

新疆主要民族——维吾尔族

新疆主要民族——维吾尔族

历史 123℃ 12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维吾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

布依族族名的由来

布依族族名的由来

历史 123℃ 12

外界长期以来普遍误解布依族族名“布依”二字的含义:认为布依族是因为“身穿土布衣服”、“擅长织布”、“喜欢穿土布服装”,所以叫做“布依族”,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另一个语音相同的汉词“布衣”,常有误写为“布衣”的。可族名“布依”的含义并非如此,布依族固然是个十分擅长纺织制作精美土布的民族, 但布依族的“布依”二字并非来源于此。“布依”是本民族语言自称“Buxqyaix”的音译,与汉语的“布衣”并无任何关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历史

历史 123℃ 12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的古老民族。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是个古老的民族。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才改用本民族自称”Buxqyaix“的音译为族名。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根同源的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历史 123℃ 12

安阳,简称殷、邺,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简介

历史 123℃ 12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现有287万余人(2010年),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布依族虽然人口较多,但却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971460人减少到了2870034人,十年剧减了10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

漯河历史

漯河历史

历史 123℃ 12

漯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

文宗字祖许慎故里

文宗字祖许慎故里

历史 123℃ 12

 许慎陵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京珠高速、漯双公路均可到达,距漯河市5公里,是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许慎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和伟大的文字学家。许慎陵园历经一千多年人间沧桑,但一直保存完好。许慎陵园占地12亩,位于许庄东头,主要景点有墓碑、许慎墓。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周长49米。正中是清代康熙十六年郾城知县温德裕立的“汉孝廉许公之墓”;右为光绪二年郾城知县王凤森立的“

沙醴历史

沙醴历史

历史 123℃ 12

清同治2年(1863年)春,当时农民四处起义,暴动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京城安全。清王朝为保住皇位,计蒙修建北京至汉口的铁路运输线,以随便时调遣湖北、河南的清兵,保卫京都的安全。当局开始在源汇寨动工修建铁路。当时所修铁路线从沙河北小高庄一直正南,车站建在源汇寨大东门门口,顺延到干河陈村东头。当时的铁路大桥恰建在沙河老虎头的上端。这座铁路大桥是清政府城堡给英国人修建的,大桥刚建成,正遇沙、澧河洪水暴涨,

我的家乡(163)

我的家乡(163)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里水镇的基本概况。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认真贯彻“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 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同求安定,共促繁荣”的方针,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吹拂家家户户,出现了佛山市“十 佳文明村”榜首——里水村等一批先进典型。1999年9月,里水村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村镇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册亨县历史与现状

册亨县历史与现状

历史 123℃ 12

县境夏属鬼方,春秋属国,战国属大夜郎国,秦属大夜郎国地,汉属谈指县,梁属东乌蛮地;唐代先后属矢部东端地、罗甸国地;宋代先后属广南西路、茂龙羁糜州、泗城州,元代属那历州;明代属广西泗城州江外甲;清代先后属安隆洞长司、西隆州。清清雍正五年(1727)设置册亨州同。清道光十六年(1836),册亨州同改称理苗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改称理民州。民国3年(1914)废州制,设置册亨县,先后属贵州省

我的家乡(162)

我的家乡(162)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里水镇的概况。 里水镇重民营和外资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朝着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里水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1000多 间,这些企业行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多元化,以袜业系列、金属制品系列、木制装饰材料系列、空调电器系列、化工医药系列、制鞋业系列为主,整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99年,镇内超10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

我的家乡(161)

我的家乡(161)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南海的里水镇。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东与广州接壤,西距佛山仅10多公里,广佛高速公路横贯而过,镇内的西江支流与广州直接通航,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全镇面积75.38平方公里,辖1个城区办事处和20个村委会,本地户籍人口70918人,外来暂住人口45000多人。199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52亿元,财政总收入1.64

杜莎夫人蜡像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

历史 123℃ 12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于2006年5月1日开业,传承了杜莎夫人蜡像馆200年的精髓,展示惟妙惟肖的名人蜡像使游人有机会与心目中的英雄零距离互动,馆内设有九个主题展区,展出包括奥黛丽·赫本、姚明、刘翔、谢霆锋、贝克汉姆、李云迪、李宇春、邓丽君、张国荣、李冰冰、张艺谋、成龙、吴奇隆、玛丽莲·梦露、爱因斯坦、戴安娜王妃、比尔·盖茨、奥巴马、Lady Gaga、冯小刚、范冰冰、陈坤等近百余尊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

家乡美★☆历史文化——虞城县营廓遗址

家乡美★☆历史文化——虞城县营廓遗址

历史 123℃ 12

营廓遗址位于营廓镇营廓集。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240000平方米此遗址上原建有火神庙、地蔵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六座庙宇,共有古建筑数百间,是当时全县最大的古建筑群,那时,寺有和尚、观有道人、庵有尼姑。每逢古会方圆数百里乡众前来朝会,真是:“钟声悠悠鸣古寺,庙宇壮观似仙境。”现仅存建吉寺后重建的堂楼三间和东西配房,耸立在4米高的营廓台上。1978年县文物普

清远的变迁

清远的变迁

历史 123℃ 12

清远,原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粤北小山区之一,贫穷落后仿佛就是这个地方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清远的转型,桥头堡计划的实施,房地产业的发展,清远从此告别了小山村的标签,逐步成为了现代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广州的后花园,一个个美誉随着清远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而呈现出来。北江的包容,秀丽的清远,结合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而越发美丽,越有魅力。清远清城,我爱我的家/upload_files/202

怀远县古遗址历史文化概述

怀远县古遗址历史文化概述

历史 123℃ 12

怀远建县于公元1291年(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取“怀念远方,不忘收复中原之意”为名。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西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缘。怀远历史悠久,相传四千多年前,这里为涂山氏族聚居之地,时称涂山氏国。相传大禹治水到此,于涂山南麓大会天下诸侯,取涂山氏女为妻,留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传说。县境依山傍水,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众多。我所在的家乡古遗址有:1、双崮堆:位于县城北,今五岔镇普渡村南3

城隍庙_梓为相聚

城隍庙_梓为相聚

历史 123℃ 12

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

井陉县。。。。5

井陉县。。。。5

历史 123℃ 12

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她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她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她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眷恋、爱情、行进的情绪。"拉花"同其他汉族民间舞蹈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它载歌载舞,动作属于秧歌范畴,它借用道具以物抒情,扬起双臂,使扇子、伞、板、鞭等上下翻飞,色彩斑斓婀娜多姿。这也是汉

井陉县。。。。4

井陉县。。。。4

历史 123℃ 12

 拉花的上肢动作与步伐是密切结合的。而上肢的肩是关键,肩的一顶、一耸、一拧、一压,最能突出拉花的风格。肩是臂肘手的发力点,肩带动臂而动作。如在左肩前顶左臂下垂向后抬勾腕,右肩耸起右臂曲肘在胸前勾腕,在强拍里左肩外拧,同时带起臂翻手甩至强拍抬扣。右肩又是下压,促使连锁反应带起臂和手的翻、拨、伸、收,使人感到内在力的对抗,富有弹性的伸与韧的张力。掌握拉花风格需细心体察肩、臂、手的韵律。各村拉花有其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