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7年乌鲁木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在乌鲁木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冶海龙(2017年1月4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6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陈全国书记9·17重要讲话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抢抓机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新加强。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调整充实了县、乡镇(管委会)两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维稳指挥部,全面落实了县、乡镇(管委会)、村(社区)三级属地“网格化”维稳责任和县属行业部门维护稳定监管责任。深入开展了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坚持“三个结合”,进一步强化协警等专业维稳力量规范化建设,在县域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区域布建了48个便民警务站,设置5个交通检查卡点,按照“一场所一方案”的要求,全面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建立了基本覆盖县域内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明显加强,平安单位创建率达到92%,稳定形势不断向好。流动人口管理和重点人口管控工作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了以寄递物流、危爆物品为重点要素的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我县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成立了乡镇(片区管委会)清真寺和宗教活动教育管理服务管委会,“双五好”、“两模范”单位创建率分别达93%、98%。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重点人员、困难群众、宗教人士等结对认亲近2000户。全面落实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成功率达到99.4%,认真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约访、重点突出问题领导包案等机制制度,信访案件办结率达80%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0.9亿元,同比增长6.5 %;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5%;工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下降8.3%;农村经济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5.7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402元,同比增长10.24%;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30.6%。选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10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33.7:18.5:47.8,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省道116线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工程,完成生态绿化2750亩,201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落实中央环保专项资金2216万元,实施污水管网收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积极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关停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已有12家煤矿自愿申请关闭,正按有关程序推进;全县依法关闭非煤矿山5家。严控“山前、水边”建筑,依法依规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4万平方米,查处私挖乱采行为6起,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起。落实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4亿元、项目5个。投入3786.5万元对一号冰川核心区的草场进行了征占补偿,并对牧民进行了搬迁。——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力配合做好“十三冬”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先进单位。承办了自治区第一届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座谈会,我县被确定为发展康养产业试点县、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南山冰雪运动聚集区”荣获2016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荣誉称号。投入10亿余元的游客中心、景观大道、十二连湖、板水大桥等旅游项目已投入使用。积极做好A级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启动了苜蓿台生态公园精品化项目建设,完成了甘沟乡小渠子、菊花台、托里乡乌什城景区河道治理、水西沟镇庙尔沟景区河床整治项目及15座旅游公厕建设。——农牧业得到新发展。编制了《全县十三五农牧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休闲农业专项规划》,农作物播种面积15.78万亩,粮、经、草比例优化为10.5:56.9:32.6。落实强农惠农资金7904万元;建设农业无公害示范基地1000亩;新增合作社12家,在2个乡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实施农发项目4个,引进推广新品种79个、新技术12项。投资1055万元实施了9个养殖场项目,年末存栏牲畜25.9万头(只)、出栏59.6万头(只)。甘沟乡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6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水西沟镇东湾村评为全国“一村一品”草莓主导产业示范村。——城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编制完成了《乌鲁木齐南山国际旅游区总体规划》、《水西沟镇、板房沟镇总体规划(2016-2030)》、《板房沟镇-水西沟镇风貌提升规划》等规划,全面启动重点集镇区的控规及设计工作。大力推广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使用,建设天然气场站8座、锅炉房28座,敷设天然气管线138.5公里,天然气供热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大力实施供排水工程,完成三乡净水厂等4个续建项目,实施了板房沟水厂扩建工程等4个新建项目。建设农村公路97公里。推进风貌提升工作,在板房沟、水西沟两个集镇选定了8个示范点先行先试。完成板房沟乡、永丰乡撤乡设镇工作。——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持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2616户“两居”续建工程全部完工,投资近2亿元完善“两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投入6935万元完成了5所双语幼儿园、5所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薄弱学校改造维修项目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11万元用于加强教科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师资业务培训等软实力的提升;发放非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学生奖励资金50万元。在全疆率先完成了第一轮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程,开展了网络家庭医生APP签约服务工作,实现了全民体检、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3个100%”。深入推进乡镇科技进步工作,板房沟镇、水西沟镇、萨尔达坂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投资250万元在西湖片区管委会新建蔬菜直销点5个。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75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03人次,建设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11个,城镇安置就业159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28.9万元。投入1950万元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和8个社区服务中心。投资2010万元完成了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休闲体育产业徒步道建设。承办了全国阳光体育大会新疆分会场活动。安装调试了4472套“户户通”工程。县图书馆获得 “国家三级图书馆”称号。大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培训安置工作。——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梳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布县级权力清单1789条、责任清单2131条。办理县人大议案5件、建议20件,县政协提案67件,满意率均为100%。大力开展普法宣教活动,举办讲座2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推行首问服务制,政务大厅各窗口办理各类服务4万余件,咨询5万余人次。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作风建设“三项治理”工作,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严厉查处“四风”及其隐形变异问题、机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对已竣工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算审计和惠农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一年来,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征兵、水库移民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荣誉凝结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乌鲁木齐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一些干部聚焦总目标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维护稳定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与建设南山国际旅游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三是资源、地缘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旅游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四是农牧业转型升级缓慢,涉农龙头企业较少,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五是干部的机遇意识、进取精神和责任观念还不强,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短板,需要我们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谋划,与时俱进一一应对解决。2017年主要工作2017年是我们深入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总体方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和谐稳县、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坚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选择和目标思路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巩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设乌鲁木齐南山国际旅游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旅游收入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选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10亿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为确保上述发展目标的实现,201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综合施策,严密防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始终把反恐维稳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落实《市维护稳定三年规划纲要》,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用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方针,加大破团伙、打“三非”、抓骨干、挖幕后、追逃犯力度。进一步强化专群结合的情报信息队伍建设,做到耳聪目明、未动先知、敌动我知。严密防范 “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坚决打击、依法取缔“三非”活动,深入揭批“三股势力”歪理谬论,使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二是全面提升社会安全防范能力。坚持 “三个结合”,充分发挥便民警务站作用,实现警务综合化、防控全时化、警力街面化、覆盖网格化、服务便捷化。健全完善处突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协同实战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全面落实旅游景区、集贸市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封闭式管理。认真落实限时工作法、出租屋二维码、两证一担保等机制制度,全面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重点人员管控,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控协作制度。对各类维稳力量实施分级分类全覆盖轮训,全面提升维稳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升平安创建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十户联保”、“家长护校”等群防群治组织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社会面立体化防控整体水平。三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和睦和顺。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发挥好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加强清真寺和宗教活动教育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管委会作用,教育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主动运用法律、政策和宗教教义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正行、自觉抵制极端思想。认真落实宗教领域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双五好”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管用的爱国宗教人士保护关爱和服务机制,提高爱国宗教人士待遇,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培训力度,加强统战民宗干部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敢管的担当意识和会管的能力水平。四是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以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民族团结融入到游客中去,树立旅游窗口良好形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农牧民中广泛开展以“互串门联络感情、互学习语言风俗、互帮扶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相互结对认亲活动,邻里之间经常串串门、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吃吃饭,推动结对户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做到一次结亲、终身结缘。在结对认亲活动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发生。全面推进建设领域劳务合同备案及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变群众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任何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使乌鲁木齐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一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绿道网建设,巩固和提升现有绿化工程,大力推进主要道路绿化和乡村巷道绿化工作,切实抓好农牧民房前屋后绿化工作,实施水西沟镇、板房沟镇及南旅基地中心城区环形绿道项目,每年以2000—3000亩的绿化速度继续打造郊野公园,继续建设甘沟乡天山杏花谷经济林,努力把每一片绿地都建成精品工程。二是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冰川、森林、草原和各景区、沟谷廊道和生态廊道的保护与修复。按照“素面朝天、宁缺毋滥”的原则,只做减法、设施下移,大力整治私搭乱建行为,逐步清理“山前、水边”各类建筑,恢复山体自然生态景观。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保护好前山带、中山带生态资源,继续对中山带区域内煤矿和非煤矿山依法有序关停退出,加强煤矿火区及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依法关闭禁采区煤矿和非煤矿山。全面推进十二连湖景观改造和西白杨沟、菊花台等重点景区河道治理,落实乌鲁木齐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加大一号冰川保护力度,协助做好乌鲁木齐分洪补湖工程的征迁工作。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打好治污、减煤、降尘、增电、改气“组合拳”,加大燃煤设施拆改力度,大力发展电采暖供热,全力推进“洁净南山”工程。2017年计划敷设天然气管网17公里、热力二级管网43.4公里,新建燃气锅炉房6座。按照污水处理“全覆盖”和“管网化、集中化、无害化”的要求,继续推进水西沟污水厂扩建、永丰镇污水处理站、分散型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及中水利用等项目。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垃圾压缩站、环卫站、旅游公厕、停车场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市容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继续实施开发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制度,以水定发展。四是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依法取缔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严格执行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多部门协同作战,依法严厉打击盗采国家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三、全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全方位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围绕打造“两个世界级”、创建“四个国家级”,按照“特色为要、文化为魂、自然为基、人民为本”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原则,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民生产业、团结产业。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指导、规范和调控作用,以首府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做好县域总规的修编工作,调整南旅控规,进一步优化南旅基地建设发展布局,提升县域的功能和品质,以自然风光、康体养生为主,一条沟、一条路、一座山头进行规划设计。在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中坚持“原封不动”,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充分尊重自然。编制《新疆南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严格执行已批准的各项规划,县域内主要入口的建筑要严控,主要道路两侧要划定控制线,切实把主要入口、道路两侧规划好、控制好。任何企业都要严格遵守规划,坚决做到没有规划的区域不开发,没有风貌设计的项目不建设。二是打造精品景区。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要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制定旅游精品建设和品牌打造提升方案,抓好景区景点建设,科学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提升景区吸引力,5A级景区要按照景区质量标准完成整治工作,4A级景区要致力于提升品质,完善基础服务功能,3A级景区致力于提档升级,彰显各自特色。景区内的主题景点、配套建筑和服务设施都要服务于景区的整体风格,要有合理化人性化的路线串联,串珍珠成项链,全力打造“山美水美环境美、安全舒适服务佳”的旅游品牌。三是推行“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旅游实力。旅游业具有综合功能带动优势,要充分依托我县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体育运动、民俗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旅游+农业”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我县传统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游、度假休闲游、时令果蔬采摘游等,加快田园生态型“农家乐、牧家乐”建设,创品牌、提规模、见效益;以“旅游+文化”模式,加强对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落实自治区马产业发展意见,打造马产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马产业;启动南山国际文化产业创意“孵化园”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借助首府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推行“旅游+康养”模式,认真编制我县全域旅游、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县医院为中心,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创新健康养生、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打造全市康养旅游先行区。四是大力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围绕国家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目标,借力冬运会的成功举办,坚持冰雪引领,以大众冰雪度假休闲为主,依托丝绸之路滑雪场,提质整合周边雪场;依托甘沟乡集镇,以专业打造、高端定制为原则,推动天山滑雪场建设;积极谋划四季旅游,发展室内滑冰场、滑雪场,以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为引领,搞“火”冬季旅游,实现“四季冰雪游”;设计以文化为主的节庆活动,搞“活”夏季旅游。五是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的原则,以实现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设特色智慧景区。依托新疆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冰雪旅游培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力度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实现旅游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旅游服务的便利化。六是全力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突出产业、文化、建筑、生态特色,结合风貌提升,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匠精神重点把水西沟镇打造成为冰雪度假宜居小镇,板房沟镇打造成为田园康养休闲小镇,完成甘沟乡特色旅游小镇规划。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牧则牧”的原则,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优农业结构,加快农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农牧业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落实《全县休闲农业专项规划》,突出农牧业的生态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产品保障功能,以抓好产品高端化、设施高端化为重点,以设施农业和大田特有的农耕文化为核心,抓好设施农牧业的景观提升,形成“一温室一景观、一基地一景点”的格局;整治农田环境卫生,解决与全域旅游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制定政策引导景区周边耕地种植红豆草、向日葵、中草药、油菜等经济作物,优化“花海南山”大田景观,形成“一村一景”,打造知名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二是围绕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加快提升和培育农业规模经营的新主体。引进、整合和提升集约水平高、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民”的模式,健全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2017年布局一批具备“观农田景观、品农家果蔬、赏园艺花卉、购有机产品”要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康体运动”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项目。三是稳步推进土地、草原确权试点和流转工作的新动能。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颁证试点工作整县推进项目,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合理流转相结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保障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休耕节水和复耕工作。推进草原(草场)流转入股试点工作。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落实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编制实施《全县退牧还草工程总体规划(2016-2025)》,切实抓好草原保护工作。实施草原防火站基础设施项目,提升草原防火监测能力。四是拓宽农牧业发展综合服务的新渠道。以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超对接”体系,使全县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景区。建立健全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农牧业政策保险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员待遇水平,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防止出现重大疫情。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健全惠农资金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健全农牧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大力示范推广农牧业新品种和农机新技术,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发酵床、电采暖、高温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设施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点,建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五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惩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进行违法建设的行为。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行为,坚决查处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按照“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要求,大力推进南山国际旅游区核心区风貌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风貌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南山国际旅游区核心区风貌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是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民生实事,自治区党委、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聘请国内一流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并开展先期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2017年全面推进风貌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上下“一盘棋”,广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农牧民群众要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切实抓好落实工作。按照“高起点、低成本、易维护、效果好”的原则,从“建筑风貌、街道环境、外围环境”入手,解决与南山国际旅游区不协调、不相适应的问题。建筑风貌从建设色彩、材质、形体改造做起,使建筑风貌与自然和谐一体,达到“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街道环境采取规范停车、改造绿化景观、统一街道门面、美化市政设施,结合绿道设置慢行系统,使集镇街道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外围环境采取保护河流廊道、优化疏解设施农业、林灌增密、农田景观转型等措施进行提升。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域总体规划为引领,以“H型”路网为骨架,改造提升供排水、道路、天然气、电力、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以沿“H型”路网两侧主街道景观带再造为重点,着力改造主要节点景观。二是抓项目促发展。依据规划和发展定位,主动研究拓展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等多种渠道,依托南旅基地,谋划一批金融保险、星级酒店、度假休闲、餐饮娱乐、旅游购物、会展场馆等服务设施重大项目,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暖心惠民”工程,加快推进西山片区、中心城镇道路、供排水、供气、供暖、亮化、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两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板房沟镇、永丰镇配水管网工程、马圈沟水库建设等12个项目。按照“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要硬化”的要求,2017年计划投资9.2亿元,续建南郊环山公路、东南沟三队-东南沟二队公路、板房沟镇-鹰沟公路,新建甘河子大桥二桥等路桥建设项目,为农牧民和游客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六、积极适应新常态,实现改革创新新突破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抓住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实现改革创新新突破。一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积极探索集体控股、农牧民入股的农村股份合作运营方式,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改革,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集镇区居民城镇化,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二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南山景区管委会职能,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破解旅游管理体制障碍问题,切实解决好目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协调不畅的现实问题。成立旅游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有效整合旅游资源。试点探索“农牧民参股”旅游发展新模式,切实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四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把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突破口,认真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规定。抓紧对接并落实多元化生态补偿具体政策,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研究出台生态治理政策措施,让资源开发收益最大化惠及农牧民。五是深化选商引资机制改革。从“选大商、引大资”出发,从制定选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强化服务入手,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规划、一套配套政策”的思路,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对选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和责任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工作高质量推进,尽快变成现实投资量。七、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指数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部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九大惠民工程”,努力使全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各族群众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一)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统筹部署、互动并进。按照全域旅游标准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林果业、花草、药材等,形成“一村一品”。依托乡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土地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乡镇为单位形成“小组团式”旅游发展格局,辐射带动整个村组农牧民增收致富。以旅游业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农牧民创业就业,让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让新农村成为农牧民安居乐业幸福家园。(二)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全面落实就业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农(牧)家乐”餐饮服务、冰雪旅游服务及哈萨克刺绣等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农牧民依托旅游创业就业。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努力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2017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次,新增转移人数1000人次以上。(三)加快科教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验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退出、引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做好与市区优质资源学校的捆绑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继续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事业投入,2017年投入1.55亿元,实施庙尔沟中学高中教学楼、县一中学生食堂等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启动西湖片区学校筹建工作;完成板房沟镇合胜村幼儿园等10所新建项目、萨尔达坂亚心幼儿园等7所改扩建项目,确保幼儿园“应建尽建”和全县4-6岁幼儿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应入尽入”。组织实施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推进科技兴新素质和“乡土人才”培训工程,做好防震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乡土科技特派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区、市、县科技项目,落实专利奖励政策,扶持农牧民大学生创新就业,为农牧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四)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保障、食品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继续加大与城区医院的合作力度,协调对口医院下乡镇卫生院坐诊,让农牧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开展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合作经营工作,全面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推行网络签约家庭医生工作,满足全县农牧民的医疗需求。着力发展中医和民族医药,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哈医)诊疗全覆盖,完成哈医专科医院的规划和试运营工作。落实人口计生政策,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五)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临时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等政策。加大对鳏寡孤独、贫困家庭等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化水平。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115元提高至180元。2017年计划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配套设施等项目。(六)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体育。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乡土文艺人才培训,在每个乡镇建立相对稳定的乡土文化队伍,支持农牧民群众依托村文化室,组建乡村演艺队、健身团队、民间文艺社团,使每个村组文体活动经常化。利用流动舞台车、图书车,开展文化服务,挖掘和编排富有特色、农牧民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配套完善村级室外篮球场、全民健身器材,开展好农牧民运动会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使村组文化活动“全覆盖”。合理开发保护水西沟镇娘娘庙、永丰镇公盛庙、托里乡烽火台,使之成为文物旅游景点。(七)切实抓好安全惠民工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行业监管“三个必须”的原则,完善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体系制度和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加油(汽)站、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和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专人驻矿盯守和专家排查隐患工作制度。推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责任投保工作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防范意识,加快完成全县消防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各乡镇微型消防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生产救援、监测、处置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评估,坚决做到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八、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履职,担当求实,依法行政,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提高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广泛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实施好“七五”普法工作,加大法治宣传,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力度,解决好农牧民打官司难和执行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听证、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二)勤政高效,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强化政务督查,大力整治机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全面提升抓落实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一厅式”办公程序,全方位抓好政府行政效能监督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民生意识、规划意识、作风意识,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等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真正把该市场管的放开放活,把该政府管的管好管到位。(三)担当有为,建设责任型政府。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深刻理解“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的道理,坚持心中装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行动走进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与广大农牧民交朋友、勤走动、解难题,扑下身子深入持久办好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成为各族农牧民的贴心人。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履职尽责、少说多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坚守责任担当,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切实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四)风清气正,建设廉洁型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严肃查处反分裂斗争中的“两面人”。“干部作风不实是最大的敌人”,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持续整治“四风”及其隐形变异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推进审计内容的深化和绩效管理审计的开展。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规定,坚持严于律己,保持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各位代表,乌鲁木齐县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唯有倾注全部的热情与心血,才能担当起时代重任,才能不辜负人民重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在全县各族群众的鼎力支持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乌鲁木齐南山国际旅游区,为建设好我们的“幸福家园”和首府“美丽大花园”而努力奋斗!《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1.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 “两个世界级”:国际知名山地旅游度假胜地、世界一流专业冰雪运动基地。4. 创建“四个国家级”:南山冰川国家公园、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山国家冰上与雪上运动基地。5. 三个结合:点、线、面结合;步巡、车巡、网巡相结合;卡点检查、片区清查、街面盘查相结合。6.双五好: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人士。7. 双模范: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民族团结模范村(社区)。8. 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9. PPP模式: 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10. “三个必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11. “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招待经费。12. 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是指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的禁牧区、草畜平衡区、人工草地以及具有其他作用的草原纳入基本草原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确保基本草原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通过对基本草原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3.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4.素面朝天、宁缺勿滥:“素面朝天”就是什么建筑都不能搞,那个地方一根草都不能拿走,一根树都不能砍伐。“宁缺毋滥”就是对需建设的项目,必须认真评估论证,按规划要求安排和建设项目,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都不考虑。15. “H型”路网:指乌板公路、乌水公路,以及乌板、乌水连接公路,形成“H型”路网。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中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指农民人均所得,也称“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也就是农民年内从事各种经营和劳务活动所获取的总收入,在做了相关扣除后,实际得到的可以支配的收入。农民人均所得(或“人均经营性纯收入”)从收益分配的角度,反映农村各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实际收益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利益关系。1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不仅包括现金收入,还包括实物收入,如农村居民自产自给的粮、油、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居民提供各类实物和服务以及他人赠送的实物。实物部分要按同类购买或出售的价格作价后计算收入。通俗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居民通过各种渠道实际获取的各类“净收入”的总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