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民,我的家

旅游

美丽新民,我的家

  一过农历三月,新民庙会特别多。这个村的庙会刚刚结束,那个村的庙会就拉开序幕。信仰也罢,习俗也好,厚重的庙文化绵延了几千年,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文革时期,乡村庙会销声匿迹。那时,人们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今日批,明日斗,人际关系疏远,生活显得那么乏味。改革开放后,集聚在人们心中的庙会情结骤然迸发,庙会多自然在情理之中。
乡村庙会,热闹非凡。
平时非常清静的小村庄一下子沸腾了。邻村上下,三村五里的乡亲们纷纷涌向这个村庄。平时,车少人稀的乡村道路顿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老年人拿着马扎结伴而行;中年人骑着电动车带着夫人满面春风;年轻人开着私家车倾巢出动……通向这个村庄的道路像一条条流动的人河。
初传统庙会,我也不甘寂寞汇入这条流动的河。骑电动车不消片刻便来到会场。
进入会场,好生红火。红灯高悬,彩旗飘扬,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大戏还未开,会场就乐翻了天。周边各村的中老年歌舞队轮番表演,歌声嘹亮,舞姿翩翩。自编自排的节目乡土味极浓,唱的是本乡本土的乡情乡韵,舞的是和睦祥和的民风民意。节目惟妙惟肖,观众如痴如醉。歌舞的锣鼓声,观众的喝彩声,孩子的嬉戏声……组成一部浓烈的乡村交响乐,形成了乡村庙会的特有风情。
你方演罢我开演。广场歌舞演罢,传统剧目开演。粗犷高亢的北路梆子唱腔回荡在唐槐寺的上空。那浸润着晋北独有地方特色的韵味又展现在我的面前。观众的心情随着久唱不衰的统剧目《王宝钏》剧情的发展而沉浸在喜怒哀乐之中。
时儿心静气和,绵绵不息;时而波涛涌起,汹涌澎湃;时而悬念叠出,扣人心扉……虽然当今各种娱乐方式异彩纷呈,晋北人,尤其是老年人仍对北路梆子情有独钟。
庙会凝聚着厚重的 东北风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庙会涵盖着信仰、娱乐、集市、交流等多种元素。忻州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庙会,老年人对庙会更是难舍难分。乡下的老年人腿痛了,眼花了,进不了城市,出不了远门。送上门来的集市、节目自然是他们购物、娱乐的首选。庙会还是老年人交流,会友的极佳机会。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在庙会偶遇,那种惊喜,那种心情,那种惬意自不必说。我在庙会遇见好多年没有谋过面的老领导,老哥们桂林兄夫妇。骤然间,心中升腾起一种难以言状的亲密感,忆 忆往日年华,谈谈别后经历,说说友谊长存……脑际间犹如一溪清流淌过,心舒意畅啊!
剧场外的街巷里塞满了商贩们各种各样的摊位。吃吃喝喝,穿穿戴戴,日用百货,针头线脑……应有尽有。
街巷里,一个个临时棚子搭起来了;一个个遮阳伞撑起来了;一个个摊位摆起来了。鳞次栉比,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把小街装扮成一条彩色的河。河里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人群。姑娘媳妇们在服装店前挑选衣服,笑声爽朗;小伙子在临时酒店喝酒,开怀畅饮;老头儿老太们在地摊快餐吃饭,实惠可口……街巷犹如彩色的人流彩色的河,彩色的浪花彩色的歌。
纯朴的人们总是用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乡村庙会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欢腾着,跳跃着,流淌着,飘荡着……扩散在乡村的上空,浸润在人们的心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