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寿丘

旅游

曲阜寿丘

寿丘 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的寿丘。据古史记载,为黄帝诞生地。宋真宗在寿丘建景灵宫祭祀,尊黄帝为始祖。景灵宫原共有1320间,玉雕皇帝像,用太庙礼仪祭祀,礼制是当时最高的。该庙可惜毁于元末。现这里辟为公园,园里石碑是我国最大的石碑。现在园占地37亩,插云双碑,倒映一池。
黄帝生于寿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孔安国。他作为曲阜人,伪造了这个学说。后来,受此影响,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也附和了这种说法。但这种说法被历代和今天的学者所否定。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用如山的铁证证实孔安国造假。寿丘说是伪学说,后来宋真宗所建的景灵宫也被鉴定为伪遗址。
寿丘说不成立的理由为:
1、在今天留下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前的战国和先秦古籍中,《国语》、《左传》、《竹书纪年》、《黄帝见大隗》等典籍中,“黄帝”从来没有和曲阜发生任何联系!而且这些书都无一例外地指出“黄帝有熊氏”、 “黄帝居有熊”以及黄帝在有熊国附近的活动。
2、最早提出“黄帝是山东曲阜人”的是汉代山东曲阜人孔安国,从唐代以后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正史都无一例外地指出黄帝有熊氏,居地在河南新郑。
3、另一个“寿丘说”的支持者是西晋学者皇甫谧,但他的观点自相矛盾;而且在皇甫谧提出'帝生寿丘'500多年之前,史书已经明确记述黄帝是哪里人。如果我们看《史记》皇甫谧关于黄帝的注释,就会发现皇甫谧本人关于黄帝的注释前后自相矛盾,很多地方无法自圆其说,比如,他承认黄帝是有熊氏、居有熊,但是却又毫无根据地称黄帝“生于寿丘”。历代文献表明,在皇甫谧提出'帝生寿丘'500多年之前,史书已经明确记述黄帝是哪里人。战国《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战国《世本》以及汉代《史记·五帝本纪》、《大戴礼记》都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有熊”和“轩辕之丘”的所在,历代史学家都认定是在河南省新郑县。”其实,当皇甫谧提出山东寿丘说之后,当时的史学家王嘉在《拾遗记》中就针锋相对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清代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引明代太常少卿郑环说:“黄帝少典之子,生于新郑之轩辕丘,非生于兖州之寿丘也。”郭袁恒在《历代帝都考》也说:“黄帝生于寿丘(开封府新郑)。
4、还要说孔安国的祖先孔子,今人所留下的孔子的传记中,从来没有提到孔子在自己的家乡(而且还是同一个县的)拜黄帝,不仅如此,孔子也从来就没有提到过“黄帝在曲阜”,而大力提倡“效古圣王”的孔子竟然对作为人文始祖的同乡置之不理,这已经不是不近情理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5、古籍中记载黄帝的史料和现在的曲阜附近的地理环境根本对不上号。曲阜无名山大山,而记载黄帝的大量史料所称的“具茨山”、“风后岭”具体地址等经考证已经确认。“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战国 庄周《黄帝将见大隗》)(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夏、商时期的地图上这样标明:有熊氏地域内有两大地貌特点: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山,(汉书·地理志》记载:河南郡有大隗山,盖压禹、密、新三县也。”北魏时候,大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实地踏勘,在他写的〈水经注》里确切地说:“大隗即具茨山也。”)
6、曲阜在西汉以前,根本没有黄帝的传说及遗迹,而新郑周边县市的黄帝遗迹多达几十处,遍布新郑、新密、襄城、禹县等县市,系统而完整,且都能与先秦古籍一一对应,这也刚好是有熊氏的活动范围。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