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9年通渭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19年1月4日在通渭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谢占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难而上、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2.3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亿元、增长8%,大口径财政收入3.56亿元、占县级预算的101.38%,增长6.27%;一般公共预算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完成收入2.0018亿元、占县级预算的107.62%,增长11.12%;财政支出39.6亿元、增长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7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6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2.9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实现4431户2.06万人稳定脱贫、39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33%。

——脱贫基础更加牢固。坚持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持续推行建档立卡信息“一月一核查”和“一季度一比对”机制,组织开展两轮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新识别纳入贫困人口152户550人,剔除14户74人,返贫16户67人,着力解决“漏评”“错评”“错退”问题,建档立卡工作更加精准。坚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为1.5万户未脱贫户量身制定“一户一策”,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对策清、措施清。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等7项制度,推行“1部3区18组198队”作战指挥体系和“春季攻势、夏季提升、秋季攻坚、冬季小结”打法套路,强化督查激励问责,分季度安排和推动阶段性重点工作。

——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大力改善农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投资9559万元实施“畅返不畅”、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和产业路240.5公里;投资453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5万户农户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户通水受益率达到97%;投资1557万元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各类线路101公里;投资5168.8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311户;投资2.79亿元,完成976户4643人易地搬迁项目主体工程;投资3567.6万元,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试点工程7个、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4个,改造卫生厕所747个,新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4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9个,改建行政村幼儿园8所。

——扶贫产业初具规模。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制定了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行产业扶贫“551”模式,积极构建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产业”和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的“6+4”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陇中百万亩生态产业示范区”。新建暖棚圈舍4363座,引进良种基础母牛9271头、基础母羊4240只。贫困户新增果品基地3834户1.29万亩,花椒7961户2.73万亩,中药材6908户1.57万亩、其中金银花5690户7648亩。扶持8870户贫困户发展鸡兔蜂养殖、大蒜种植等短平快产业。建成16.24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年发电收入1.6亿元,带动2.16万户贫困户户均稳定增收2500元。“菜单式”精准培训劳动力1.18万人,组织输转劳动力9.9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9.4亿元。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就业贫困劳动力21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869个。成功举办金银花产业扶贫推进大会、草牧产业扶贫推进大会、全省光伏扶贫现场推进会和全市“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产业扶贫成效初步彰显。组建运营县农发公司,外引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27家,新组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累计达541家,发展种养大户430户、累计达1900户,带动2.49万户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县农发公司配股带动和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19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

——帮扶格局巩固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丰硕,对接落实帮扶资金4060.43万元实施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福清·通渭生态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和种养殖等项目48个,带动7325户3.38万人实现稳定增收;筹措社会帮扶资金233.69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49名,通过消费扶贫行动向福清市销售苹果、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等农特产品457.82吨。中央定点扶贫有序推进,协调国家能源局落实风电项目指标20万千瓦,总投资16亿元的陇阳10万千瓦风电场完成机位施工、黑燕山10万千瓦风电场开工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完成土地征收、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投资5318.6万元实施乡镇中小学温暖工程等清洁能源改造项目6个。省市县51名领导干部和158个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选派198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协调落实了一批项目、帮办解决了一些实事。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行动,组织县内129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98个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130万元。

——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坚持政府投入主导,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5.0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38个,贫困户户均累计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8万元、覆盖率达96%。全面精准落实各类教育扶贫资助资金4690万元,有效解决了因贫辍学、因学致贫问题。健全完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措施,组建服务团队332个,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体检、送医上门、送人就医5.5万人次。强化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工作有效衔接,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的未脱贫兜底保障贫困人口3081户1.04万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推进精神扶贫“十大工程”,广泛开展“五好村”“五好家庭”创评活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活力持续激发。

(二)强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3家集中供热企业7台20蒸吨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提标改造,25家砖瓦企业配建了污染治理设施;城区10蒸吨以下小锅炉全部淘汰改造;完成县级煤供中心建设,建成二级配送网点21个;督促全县437家餐饮经营户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将124处入河排污口纳入牛谷河污水管网,牛谷河水质逐步好转;制定了“一源一策”方案,不断加大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源影响区采样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回收废旧农膜4048吨,田间尾菜处理率达75%以上。

——全域无垃圾行动纵深推进。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背街小巷、出入口、村庄陈年垃圾和道路沿线等进行清扫,共清理废料杂物等垃圾530吨,农村陈年垃圾基本清除,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市容市貌联合专项整治活动,取缔占道经营摊点80家,规范店外经营514家,清理小广告1万余处,依法取缔流动摊点360余个,依法查扣物品110起。治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573万元的常河镇低温磁化热解处理站建成,北山建筑垃圾场投入使用,投资3875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利用项目落地开工。

——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城乡面山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1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9.45%。新修梯田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规范河道采砂,清理河道垃圾2400余吨,查处河道违法采砂案件40起,取缔非法砂场3家,沿河栽植苗木5600余棵。新建千村美丽示范村5个、环境整洁村20个。

——环保问题整改坚决有力。整改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环保督查交办等各类环境问题98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起。加大牛谷河流域石料厂整治力度,关闭新盛等3家石料厂,对兴隆等5家石料厂落实矿山生态恢复措施。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十大长效机制和“3+”环境监管模式,形成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环保监管体系。

(三)着力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融资保障持续加强。持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抓实抓好措施落实,优化金融生态,有效保障金融安全。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宏观管理,保持信贷投放合理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9亿元、增长7.63%,贷款余额85.25亿元、下降1.98%。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1.89万元、“三农”贷款72.6万元。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为全县15家龙头企业协调解决产业贷款1.01亿元。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96.96万亩,发放理赔金1684.62万元;投入128.8万元为贫困户饲养的1.5万头基础母牛办理了养殖保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达到98%。

——贷款回收续贷扎实开展。规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落实调整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有关政策规定,分类分策推进贷款回收和续贷工作,累计回收2018年到期贷款3.93亿元,审批续贷2392户7685.9万元,占到期贷款的94.1%。

——债务风险防控不断强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管理,全面清理登记全县政府性债务,完成省市债务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和债务认定。强化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力度,全县金融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四)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好有效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总投资119.05亿元,完成投资2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位列全市第一,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实施总投资96.06亿元的牛谷河城区段堤防提升工程、王家河水厂、13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等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15.62亿元;连续5批次集中开工总投资35.63亿元的中药材产业、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等新建项目50个,完成投资13.1亿元;实施总投资83.42亿元的亿联商贸城、火车站站前商业中心和酒店、县客运中心搬迁等续建项目43个,完成投资9.4亿元。谋划储备总投资97.5亿元的牛谷河流域污水治理、县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等PPP项目12个。

——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八项制度,持续推进对重大项目的开工、调度、观摩、奖励、约谈曝光等全方位监管,促进重大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全面实行投资项目集中调度和行业调度制度,坚持清单管理,一月一统计、一通报、一调度,点对点压茬推进。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时限和环节、加快审批进程,压缩投资项目审批时限60%以上,在线办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145件,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项目招引成果丰硕。研究制定了“双招双引、对标福州”安排意见,先后多次赴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实施总投资71.9亿元的帝农田园综合体、天耀草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及产业深度融合等招商引资项目31个,到位资金26.4亿元。新签约总投资21.26亿元的鼎汇·红星美凯龙商业中心、甘肃骏丰服装科技城等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5.95亿元。

(五)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步伐加快。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全力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势头良好,播种各类农作物18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3.8万吨。继续扩大大田种植,种植全膜玉米69万亩、马铃薯38.4万亩、小杂粮14.6万亩、蔬菜5.4万亩;全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果品、花椒种植基地分别达12.6万亩、11万亩,种植中药材8.3万亩、其中金银花3万亩。草牧首位产业持续壮大,新增牧草种植面积25.3万亩,青贮饲料36万吨,生产加工草产品20万吨;新发展养殖专业村、规模养殖场(小区)各24个,新建畜禽交易市场1处,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75.26万头(只),其中牛、羊分别达到9.35万头、25.3万只。加大“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各3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通渭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通过省级品质鉴评。对接开通京东“中国特产·通渭扶贫馆”精准扶贫共享平台,拓宽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有效应对农业气象灾害,争取救灾资金200万元,改补种大秋作物5万亩。积极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制定了工业强县“1+5”配套实施方案,着力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为6347户企业减税5866万元。培育昌源药业、绿康农产品公司成长为规上企业。实施总投资23.6亿元的年产15.8万吨畜禽饲料生产线、草畜产业园道路改扩建等续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1.8亿元;实施总投资3.7亿元的县煤供中心、探越服饰年产50万套服装加工生产线等新建项目5个,完成投资7900万元。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累计达到70家。文堡片区完成土地征收285亩,晓铃商贸、宏鑫农业和百源成3家企业出城入园完成可行性研究和登记备案。培育绿康农产品和华岭农业科技2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飞天食品、绿康农产品、旭峰食品、宏鑫农业4家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园区规格和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三产活力持续增强。成功举办第八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开展“双一十百千万”群众性文体演出2800多场。加大非遗保护传承、文物保护力度,编纂出版了《通渭历史人物丛书》,通渭影子腔传承人刘满仓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麦秆画等文创产品先后多次赴台湾、蒙古等地区和国家展览,影响力持续扩大。榜罗镇文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榜罗镇、鸡川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乐百味苦荞茶荣获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投资1000万元的温泉培训中心项目建成。完成旅游接待110.4万人次、增长29%,旅游收入5.17亿元、增长30%。组织飞天食品、乐百味、绿康农产品、通广药材等龙头企业参加了中国亚欧博览会、海交会、兰洽会等大型展会,完成交易额3200万元。改造提升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0个,投资100万元建成鸡川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亿联商贸城建成运营,陆老四物流园实现集中统一运营,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六)攻坚克难推进城乡建设,县域面貌明显改观。坚持统筹兼顾,加强规划管控,城乡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通渭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初步方案和规划纲要,完成西城、旧城、新城、南城片区和老城区控规初步方案,新编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规划、平襄书画小镇规划和10个村庄建设规划。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15亩,争取跨省交易指标144亩、土地储备债券专项资金1亿元。

——城区征迁强力推进。把土地房屋征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程,制定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房屋征收搬迁方案和细化配套方案,成立了征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征迁力量,实行“日研判、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制度,开展现场办公、“集体会诊”,着力破解城市征迁难题。完成评估576户、签订协议242户、拆迁188户(套),征迁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突破,有效保障了棚户区改造、城市路网等重点项目建设。

——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开工建设总投资75.33亿元的“十大城建工程”33个,完成投资6.1亿元。投资3.17亿元实施城市路网畅通工程8个,新建城市道路2.3公里,全县人民盼望已久的西环路、北环路西段路基全线贯通,滨河路中段和西段路基基本打通,完成路基工程5.1公里,城市路网体系初具雏形。投资14.8亿元的南街片区等5个棚户区和农业局家属楼等25个城市危房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增住房面积10.6万平方米;投资6.9亿元实施城市三供保障和治污防涝改造工程7个,新建改造城区污水收集管网8.5公里、供暖管网1.2公里、燃气管网1.3公里,城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实施城市公用设施配套工程和景观风貌提升工程3个、城市面山与河道生态修复工程5个,绿化北街东段、西段等城市道路3.7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新建牛谷河、西河等城区河堤17.4公里。投资1310万元建成李店、常河镇区街道道路1.9公里、配建管网4.6公里。

——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持续保持打击违章建筑的高压态势,依法采取停电停水、查扣施工设备、查封施工现场等综合整治措施,及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40起,依法强制拆除28起,督促自行拆除5起,处罚5起,违法建设这颗“毒瘤”得到有效遏制。在平襄镇中林村新建建材综合市场1处,将南河桥头木材市场规范设置为蔬菜瓜果临时便民市场。严格城区门店牌匾设置管理,依法取缔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广告牌和门头牌匾863个。新聘用交通协管员80名,加大管理力度,城区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七)倾心竭力提升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科教事业不断进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项,申请专利40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施总投资1.19亿元的全面改薄项目等各类教育项目45个,完成投资9000万元,新建维修校舍3.46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6.12万平方米,投资3700万元的县一中食宿楼、投资997万元的县职专实训车间等项目全部建成,投资6200万元的温泉路学校、投资4500万元的姜滩小学投入使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彻底解决,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县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1789人,上线率30.82%、同比提高4.96个百分点。分步分类稳妥解决代课人员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教研教改、特色办学、教育督导等取得新进展。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投资100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建成,投资6125万元的县中医医院医技综合楼完成主体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重点人群体检率达67%。人口健康服务不断优化,中医药康养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投资1235万元新建各类体育健身场馆7.18万平方米,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0项次,通渭籍运动员姚变娃在第十八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山地自行车赛金牌。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工作,发放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供养资金1.73亿元,保障标准分别提高7.6%、6.3%和7.6%。落实城乡重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2647.44万元。高度重视孤儿救助管理工作,为119名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94.14万元。为1653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206.51万元,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安全住房211座,通自来水135户。安置符合条件的军队退役人员26名。投资299.7万元,扶持193户贫困残疾户改善生活条件、发展养殖产业。县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特殊人群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用1060.44万元。投资880万元的通渭殡仪馆、投资400万元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就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城镇就业2508人;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会通渭分会正式挂牌成立,天耀草业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不断加大治欠保支工作力度,帮助612名劳动者解决欠薪709.55万元。

(八)多措并举促进平安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完善治理体系,转变治理方式,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县信访联席会议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会议等4项制度,妥善化解信访案件382件、调解矛盾纠纷1100起、办理民生平台反映事项3924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治安案件1654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9起,成功破获“6·04”特大电信诈骗案。严守反恐防暴底线,实现暴恐案件“零发生”。持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破获“10·28”重大毒品案。扎实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录,全面加强人口、单位、房屋及新兴业态全要素管控。加强治安阵地建设,建成东城、西城等6个派出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七五”普法深入推进。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定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稳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265家次,排查整改问题和隐患5053条,对9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实施经济处罚37.9万元。建成标准化交通安全劝导站3处,村委会“两站一室”实现全覆盖,确定交通协管员187人、劝导员1660人。

——市场综合监管卓有成效。推进食品全链条、药品全过程监管,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901批次,食品快速检测8167批次,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24起、各类市场违法违章案件84起。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护,办理各类消费侵权案件47起,调处各类消费纠纷185件。积极引导企业走自主创牌之路,新增注册商标75件。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管理,隐患率控制在3.8%以下。

(九)勇破坚冰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优化环境,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四办”改革,扩容改造县政务大厅,统筹司法、税务、运管、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分中心全部进驻县政务大厅,整合县公安及车管所分中心设置为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分中心。规范运行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4.8万件。现行732项政务服务事项中减环节95项、减材料138项,较法定办理时限压缩32.8%。梳理取消证明事项28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41项、“不见面”事项78项,84.6%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75%。疏通堵点问题142项、疏解率94%。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天。新增市场主体2632户,登记“多证合一”市场主体658户。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79个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养老保险清算。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4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面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政策,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实现“一站式”结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关键性进展,国家税务总局通渭县税务局正式挂牌,完成社保费征收职责划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发放证书8.49万本、发放率达95.64%。盐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鹿鹿山、温泉两个县属国有林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涉农扶贫资金、土地基金、“三公”经费管理等制度不断健全。严格落实强化督查抓落实工作办法和“五步三法”政务督查工作制度,围绕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开展督查18项,在县电视台“抓落实进行时”专栏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和做法23件、刊播工作推进不力的事项35件、39个乡镇(部门)主要责任人进行了公开表态承诺,形成了久久为功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政协和社会各界意见,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66件、县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各类审计175项。打造阳光政务,公开政务信息8500余条。同时,统计调查、运政服务、气象服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史志档案和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社会慈善等工作持续加强。

与此同时,县政府克服困难、多方筹资,认真办理了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一是投资7亿元,开工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1801户。二是投资2000万元,为7万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三是投资86.26万元,为1.9万名“两保一孤”特困人群办理了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四是为637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5096万元,为7803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828.5万元。五是投资240万元,为24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六是“公益通渭”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上线运行,苦荞茶等农副产品订单销量快速增长。七是投资106.59万元新建城区公厕2座、提标改造1座。八是投资3100万元完成牛谷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改造。硬化城区背街小巷14公里和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796公里两件实事,因受项目融资政策影响全省整体暂停,正在积极衔接争取建设资金。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经历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前行,顶住了经济下行冲击力,稳住了发展基本面,项目投资更是逆势上扬,各行各业保持了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一年来,我们振奋精神,主动担当,保持良好的政治定力和行动自觉,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发展的问题,推进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办成了一批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好事;一年来,我们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争取先机的过程,把攻坚克难的过程转变为凝心聚力的过程,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引航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鼎力支持、和衷共济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向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通单位、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通渭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深刻感到,当前最大的任务,是全县仍有1.07万户4.8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一些已脱贫户收入不稳定,返贫风险还很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当前最大的压力,是全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薄弱,外向型企业少且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三产持续发展的活力不足,带动经济效应不够明显,稳增长的压力较大,发展速度仍然偏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最大的短板,是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民生改善的力度与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最大的不足,是全县一些干部能力不足不会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统筹谋划发展、推动工作落实、解决困难问题的本领不足,缺乏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魄力。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政府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19年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实施生态固本、产业优化、城乡一体、服务均衡、文旅名县“五大战略”,着力培育草畜、新能源、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劳务、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三大基地”,持续推进民生、法治、人才、党建“四大工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靶向发力、重点突破,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突出产业扶贫,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争稳定脱贫2.8万人、退出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减少到2.0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1%以下。

——抓好基础改善补齐生产生活短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2.68亿元,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实施南部人饮和引洮一期陇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南部水厂1处、埋设各类管线118公里、新建蓄水池36座,彻底解决农村人口供水不稳定问题;实施“畅返不畅”路段整治99.6公里;在198个贫困村实施以农村厕所改造、垃圾收集清运和村庄绿化净化为主的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504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291户,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投资786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48个、村级幼儿园7个;加快2018年易地搬迁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972户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年内全部完成入住。

——抓好产业扶贫补齐脱贫增收短板。大力推行“551”产业扶贫模式,精心打造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五大扶贫产业园,新建暖棚圈舍1249座,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6万头、28.6万只;建成果品产业园2个,果品基地达到15.4万亩;建成花椒产业园3个,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建成金银花产业园3个,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田间管理,提升产业效益。培育龙头企业1家,从规范运行的合作社中筛选116家实施合作社带动项目,新带动3025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加强对合作社使用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发挥好资金效益,提高带贫能力。加大对牛、羊、果、药等品种保险支持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分层次、分产业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和贫困户2.4万人,完成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积极引进企业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建设以服装加工为主、手工艺品制作为辅的扶贫车间31个。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54个,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达到3466个。

——抓好“一户一策”补齐政策落实短板。坚持分类施策,推动“十到户”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加强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的政策支持。坚持增加扶贫资金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用足用好财政专项扶贫和整合涉农资金。完善金融服务方式,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生产经营的信贷投放。全面落实“一人一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等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全面落实各类教育扶贫政策,精准发放各类资助资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辍学、每个家庭不因学致贫。加强低保政策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抓好社会扶贫补齐攻坚合力短板。积极主动与国家能源局协调对接,争取3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指标落实到位,落实特色农业产业、劳务就业、干部培训、教育扶贫、党建扶贫、消费网络扶贫等方面的帮扶措施。继续加强与福清市的对接交流,争取帮扶资金4581万元以上,打造融通协作产业示范园和村级光伏产业福清扶贫示范园各1处、实施生态扶贫工程1217亩,扶持贫困户发展金银花、中药材、大棚种植和鸡兔蜂养殖等到户产业,协调落实劳务输转和捐资助学项目,深入开展“镇街”“村村”结对帮扶行动。主动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汇报沟通,争取帮扶资金3115万元以上,落实帮扶清单,扩大帮扶范围,提升帮扶实效。组织引导爱心人士、慈善机构、工商企业等社会帮扶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帮扶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汇聚。

——抓好内源扶贫补齐脱贫动力短板。强化教育引导,组织实施以扶志扶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作用,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风气。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3740人,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实施“五好”村创建和“五好”家庭评选,加强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

(二)聚焦稳定投资、抓实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发展的关键,狠抓项目谋划、争取、引进、建设和管理,促进投资持续增长。

——高规格谋划好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乡村振兴、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方面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围绕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方面,不断充实完善十大类生态产业项目库。争取国家投资12亿元以上,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严标准建设好项目。认真落实项目审批十项配套措施,一路绿灯、联审联批,6月底前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120个工作日内,确保投资项目,尤其是已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实施总投资142.18亿元的陇阳20万千瓦风电场、黑燕山30万千瓦风电场,西环路、滨河路、北环路道路工程,2019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5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完成投资25.86亿元以上。其中总投资73.06亿元的新建项目52个,4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96亿元以上;总投资69.12亿元续建项目44个,完成投资13.9亿元以上。

——多渠道引进好项目。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做强招商项目库,通过引导依托企业以商招商,积极组织参加海交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展会招商,定期举办通渭籍在外企业家座谈会亲情招商等方式,开展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园区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10个以上、签约资金3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通过全程专人领办、跟踪督办、协调帮办等方式,积极解决对接签约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用地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三)突出转型升级、拉长链条,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产业培育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举措,深入实施“产业优化”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加快形成多级支撑的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围绕调优结构提升一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新建肉牛良种扩繁基地1处、活畜交易市场1个;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18万亩,推广旱作循环农业技术种植90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建立脱毒原种繁育基地4000亩,新建马铃薯贮藏窖175座;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种植小杂粮10万亩以上,打造东川小杂粮产业示范园,扶持乐百味、绿康农产品等龙头企业提高小杂粮系列产品研发加工能力,就地转化加工增值。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新发展家庭农场5家以上。落实玉米、马铃薯、冬小麦农业保险政策90万亩,积极推行苹果、金银花产值和农村饮水安全等保险,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围绕集聚发展壮大二产。以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为重点,全面落实工业强县“1+5”配套政策,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总投资11.62亿元的百源成马铃薯综合利用、晓铃商贸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业项目6个。加快推进绿色园区建设,依托亿联商贸城通渭县电子商务双创产业园,打造工业集中区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按照“一区四园”优势互补、整体协调、错位发展的格局,重新修编《通渭县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和分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争取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引导同类产业关联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集群发展。积极衔接利用天巉公路通渭服务区打通物流园北出口,依托北环路建设完善物流园道路体系。持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强化跟踪服务,确保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家。

——围绕特色优势做强三产。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不断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高质量举办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力争“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挂牌命名。开工建设投资1.29亿元的世行贷款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争取实施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完成秦嘉徐淑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建成融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健身锻炼为一体的市民公园;完成总投资6500万元的华家岭乡村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景区和宋堡水库景区和榜罗镇革命旧址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平襄宋堡村等4个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46家;积极与马嵬驿文旅公司衔接,力争温泉开发项目早日落地建成;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新建10个写生摄影采风基地,力争旅游人数和收入增长25%以上。实施通渭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认真做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陆老四商贸、悦心酒店等重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发展新型商业模式,以新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刺激和带动消费增长。

(四)注重建管并举、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上求突破。新编环卫、城市绿地2个专项规划和182个村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覆盖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重点围绕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三供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观风貌等方面,实施总投资71.08亿元的“十大城建工程”项目49个,力争完成投资17.91亿元。投资9.93亿元,实施通渭县中街、南街、北街和西街片区棚户区改造1812户。投资1.4亿元,完成滨河路中段和西段、西环路、北环路西段、常河街南段道路建设和襄瑞路改造,新建滨河中路桥梁1座,提高路网通达性。投资2400万元,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管网16.25公里、加油站1座,敷设天然气管道3.5公里。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平襄书画小镇翰墨广场及书画长廊,建成城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义岗镇生活垃圾填埋场。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抢抓全省开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突破行动,力争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完成总投资3875万元的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利用工程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的陇川、碧玉等4个乡镇加油站建设。统筹推进特色小城镇、特色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聚集,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农村违章违法建房治理,遏制占用基本农田建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农村无序建房势头。

——在推进科学精细管理上求突破。全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对温泉大道、文化街等主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提升改造,实现“一路一景”;突出书画元素,对沿街商铺门牌楹联进行统一设计制作,体现书画特色。以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餐饮油烟、交通秩序、商业噪音、违章建筑整治为重点,常态化开展县城区及背街小巷、镇区市容市貌整治活动。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实现“减存量”目标。高度重视“三供一业”问题,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机制,组建业主委员会,彻底解决城区部分住宅楼物业管理混乱的问题。

(五)立足绿色发展、强化治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污染治理、严控环境风险,努力把通渭的绿水、青山、蓝天守护得更美。

——全防全控抓好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着力控排放、控扬尘、控煤质、控车辆、严管理,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整治力度,全面取缔25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落实“一河一策”措施,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加强牛谷河流域截污和管网维护,强化沿河违法搭建物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河排污口,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现状定性调查,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力争回收率达到80%以上,尾菜利用率达到42%以上。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用心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守住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持续抓好城区景观绿化、面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13.14万亩,完成面山绿化1.03万亩、绿色长廊350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80万株,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新修梯田5万亩,实施土地整治1219亩、坡耕地治理1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0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复垦旧宅基地740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坚持不懈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大打环境整治翻身仗,持续开展城区“六乱”整治活动和乡村陈年垃圾清理工作,更新城区环卫设施,配套抑尘设备,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开展村容村貌专项整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配齐行政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广泛调动群众主人翁意识,逐步改掉陋习,形成文明生活方式。新建千村美丽示范村5个、万村整洁示范村20个,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六)着眼惠民利民、办好实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全面推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弱有所扶,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80件、转化科技成果5项以上。新建投资1500万元的西关小学教学楼、投资1200万元的县二中综合楼项目,完成投资1540万元的县三中改善办学条件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推广“阳光课堂”联盟教学,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力争高考二本上线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县职专“一校一品”建设,做强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及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培训交流力度,完善教师绩效管理考核等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管理,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完成县中医医院搬迁、县医院内科楼项目建设和县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调整。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持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口健康服务水平。按照省上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安排部署,大力培育中医药人才,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建设康养基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加大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力度,完成县政府—温泉—体育馆自行车骑行步道项目建设,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15项次以上。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续保率达到98%以上,发放率达到100%。不断健全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确保残疾人托养中心、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榜罗、鸡川中心敬老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完成通渭殡仪馆附属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加大退役士兵培训力度,引导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创建省级双拥模范示范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以上,扶持创业800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五项制度”,合力推进治欠保支工作,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全面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持续推进“七五”普法,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完成“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录工作,不断强化户籍管理。实施警务优化战略,东城、西城派出所和义岗派出所投入使用。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和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全面夯实社会治安管控基础工作。大力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套利、非法民间借贷等严重干扰金融秩序行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救灾应急体系,持续增强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突能力。

(七)紧盯瓶颈障碍、激活要素,切实加快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利企便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探索创新求实效上狠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信息化手段为突破口,加快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推进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完成全县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及省市平台对接,形成全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框架。优化提升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持续推进“五减”工作,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

——稳步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通过“三变”和多种产业融合的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着力整治土地撂荒问题。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年内完成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实现在线备案人员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覆盖县乡村的路长管理体系。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方位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清产核资、身份界定和股权量化工作。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清除市场障碍,推动市场开放共享,新培育市场主体1600个以上。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取消、停征、免征以及降低收费标准的各类收费政策,进一步加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监督检查,有效制止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落实县级领导帮扶非公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堵点问题,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探索建立诚信体系征信和公示平台,严厉惩处失信单位和人员,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2019年,县政府将在认真办理好省、市实事的同时,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免费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2.2万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50例,发放轮椅300台。二是为3万名务工人员发放劳务补贴600万元;为800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6400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00万元以上。三是投资2085万元,实施中小学校温暖工程8所、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72套。四是投资1450万元,建成投用县第六幼儿园。五是投资2000万元,新建平襄温泉、马营黑燕等村级加油站10个。六是投资1322万元,新改建仿古公交站点93个。七是投资330万元,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952户。八是投资3260万元,加固改造城市危旧楼18栋815套。九是投资1503万元,为牛谷河沿岸5个乡镇91个行政村配备生活垃圾转运设备。十是投资100万元,为2万名“两保一孤”特困人员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将始终围绕“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依法、诚信、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优化行政复议审查程序,不折不扣执行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力打造“法治信访”。严格按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制度,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加大合法性审查,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政府决策经得起法律考量和实践检验。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守信践诺,建设诚信政府。严格履行向社会、群众、企业作出的承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情况和为群众办实事情况作为政府诚信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失信投诉举报机制,建立政务失信投诉举报平台,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融资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通过政务诚信示范引领社会诚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公职人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信用文化,增强全体公民的个人信用意识。

(三)坚持解放思想,建设创新政府。坚持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大突破,推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牢固树立终身学习不间断、解放思想不停步的理念,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调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改革深化的新要求,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资源整合、项目融资、财政增收等方面,开放思维、拓宽思路,全力突破关键节点和难点,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坚持转变作风,建设廉洁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防控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实效,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管控,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准确把握“亲”“清”原则,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不遗余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坚持勤政务实,建设高效政府。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着力优化政府机构职能配置,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和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从严压缩会议、精简文件,集中精力抓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精神及部署要求,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督查,压减其他督查次数、考核指标,改进督查方式,确保督查成效。注重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兑现正向激励,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使命重在担当,实干成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上下同心,迎难而上,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