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1年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贵州省)2021年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显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三都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风险挑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复杂局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五早”“四集中”防控举措,迅速建立最严密的群防群控体系,用最短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我们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坚决克服疫情、灾情冲击影响,举全县之力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国自治州自治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我们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现当年申报、当年评估、当年获批,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创建样板。我们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用好用足国家政策资金,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我们千方百计保民生防风险。全面落实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24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12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排全州第1位、第2位。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全县“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首过去五年,征途坎坷波澜、任务艰巨复杂、成就令人瞩目。面对决胜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抗御自然灾害、防范重大风险等一道道“必答题”“加试题”,一场场“攻坚战”“保卫战”,我们攻坚克难、团结奋进,自信自强、苦干快赶,在重重考验中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绩,在历史性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一)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0.18亿元,全面补齐“3+1”短板,50119人搬出大山成为新市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推进,获评“全国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安置点被评为“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中央统战部、广州市黄埔区、深圳特区,省财政厅、省军区等挂帮单位,以及龙里、瓮安、福泉、都匀等兄弟县市纷纷驰援三都,汇聚攻坚合力,帮扶成效显著。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441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书写了贵州脱贫攻坚的三都精彩篇章。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县城及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2.47%。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联动河长制。重大风险防范有力。严格落实“七严禁”和“1+9”债务管理系列措施,牢牢守住了债务风险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三都建设取得新成效,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五年实现“双提升”,2019年满意度、2020年安全感均排全省第一。

(二)三次产业发展实现稳步提升。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23个坝区5.59万亩产业结构调整,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至38.38亿元,年均增长6.4%。成功申报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6家。工业产业不断优化。大力实施“双千工程”,累计入规企业22家,完成规上企业升级改造1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达139.4亿元。第三产业不断加强。扎实推进“旅游九大工程”。雪花湖马尾绣小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尧人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累计达7100余万元。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三)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布局日趋合理。持续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科学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成功析置凤羽街道办事处;县城区及各镇市政路网日趋完善,县城区面积从5.5平方公里增至8.03平方公里。城镇品质稳步提升。累计建成停车位9300余个,新增改造城市公厕18个,完成凤凰山公园提质改造。启动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建成海绵城市项目5个。建成15座镇级垃圾转运站和1座县城垃圾转运站,实现县城环卫保洁全覆盖,市容市貌显著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和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0115户,建成农村公厕93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交通路网布局更加优化。三荔、三独、荔榕三条高速建成通车,县境内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07公里,总里程达151公里。完成国省道、县乡道改造76.1公里,完成县乡道路路面改善提升232公里,建成组组通公路1549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水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中小型水库3座并投入使用,鸭寨、拉古纳、甲照等一批中小型水库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新增灌溉沟渠、管网153.17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万亩。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4.24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建制镇(街道)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能源通讯保障更加有力。新建和改扩建变电站9座,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1526.3千米。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覆盖率达100%,县城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新建通信光缆8300余公里,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

(五)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改革成效持续凸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首创成功,“七小庭院经济”被列入中国脱贫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农村环境整治“六看法”获全省改革优秀案例。开放步伐持续加快。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引进企业228家、项目246个,累计到位资金645亿元。

(六)民生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教育医疗更加完善。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园)84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都民中、县职校通过省级示范性学校评估验收;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2.55亿元,资助学生36.54万人次。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21个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和“五个全面建成”项目投入使用,152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9.47万人次,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社会保障更加稳固。累计投入61.43亿元建成一批教育医疗、脱贫攻坚、住房安全等领域民生项目。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9万人,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2.84%。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79亿元、救助148.66万人次。累计发放养老金8.58亿元、抚恤优待资金5426.8万元。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医疗保障累计报销7.64亿元。文体事业更加出彩。建成一批公共活动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建成使用并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水族双歌《旭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端》《绣》《望书》等影片、纪录片荣获国内外大奖。

各位代表!历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关怀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三都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人才支撑不足,政府债务负担重,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逐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黔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和州委“六大引领工程”,围绕县委全力以赴实现“民族腾飞之愿、乡村富美之愿、县域赶超之愿”总体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力打造跨越赶超、绿色发展、和谐奋进的新三都。

根据《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人民政府编制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着重从两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关于经济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左右。

关于“四化”目标。用好用足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工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和加快城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提升城镇品质,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新高地,国内过夜游客人数年均增速为10%。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以上。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工业产业提升行动,促进产业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狠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谋划包装一批生态产品,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生态经济。聚焦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装备制造业、轻工业、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基础材料、清洁高效能源等七类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实施“产业大招商”攻坚行动,围绕省十二大特色产业,编制招商引资优质项目20个以上,培育引进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2家以上入规企业,新增重点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32亿元以上,招引央企1个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以上。狠抓产业园区盘活发展。开展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园区管理机制,盘活园区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提升园区产出效益。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新引进2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落户园区。

(二)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路径,抢抓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努力在城镇化建设中开新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紧扣“一江两山三片区”规划布局,统筹好新城与老城规划互补、资源互补,大力推动县城至高铁站经济带建设,加快县城-猴场-大河同城化,积极推动镇区协调发展。加快盘活水书广场等闲置资源,完善县城至猴场路网基础设施,加大县城至猴场连片开发力度,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精品房开项目,引导县城中心区域逐步向猴场新区拓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实施“8+X”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抓紧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持续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谋划推进新型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中营片区和九阡棚户区改造。完善城镇道路、供水、供电、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增和改造城镇道路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0亩,完成县城区智能化停车场建设并投入运营,完成城建投资7亿元以上。有序推进成品住宅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投资3.7亿元以上。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聚焦城市治理痛点堵点难点,统筹解决好物业管理不规范、交通堵塞、公共停车位紧缺等难题,加快完善城镇便民服务、市政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动顺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拿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克难攻坚中开新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持续抓好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等工作。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执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加快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社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用好用足各类帮扶资源,千方百计发展扶贫产业,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产业支撑。加快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构建以优质蔬菜、精品水果为主导,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禽等共同发展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突出抓好辣椒、甘蓝、葡萄、柑橘等优势单品发展。大力推进生猪复养补栏,实现生猪复养补栏8.1万头、出栏16.85万头。加快推进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9%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可比价增速达6.6%。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新增注册农民合作社15家以上,引进省级以上涉农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培育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打造“山味三都”等本土特色农业品牌。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提高农业产业参保率,提升农业保障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强化村庄风貌管控,科学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完善水、电、路、讯、物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面源污染“四污”治理。加强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完成1个镇、10个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任务。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大提升,走出一条弘扬民族文化和推动经济发展双循环双促进的新路子,在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中抢新机。全面开发和盘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各类旅游项目资金资源,聚力打造升级尧人山、姑鲁景区、万户水寨等核心景区景点。大力推进高硐、怎雷、盖赖等特色民族村寨和雪花湖马尾绣小镇、石板水族古寨旅游区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等业态。做大马尾绣、蜡染等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乡村民宿等品牌化建设,盘活圣山酒店、铜鼓广场等闲置资产,提升县域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内过夜游客达到28万人次以上。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围绕猴场新区培育发展农产品集中分拣、快递、药材交易市场。全面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广告、汽修、物业等服务企业,新增规上营利性服务企业3家,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达5%以上。启动三都县农商旅互联综合体、县级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

(五)着力抓好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面加强防污治污。构建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推进都柳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抓实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县发展定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统筹抓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管执法,落实生态环境议事协调机制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江河源头、饮用水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完成石漠化治理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3%以上。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健全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产业准入机制。重点实施生态城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城乡饮用水安全六大工程。加快森林可利用评估,优化调整土地配置。完成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1万亩。完成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大力推进“国储林+N”融合发展,加快林下经济、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康养等产业提档升级。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村社合一”等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升级。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融资能力,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引培力度,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深化东西部协作,强化与广州黄埔区、深圳市等城市的开放合作,力争引进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三都。用好用足外部资源,发挥驻外机构、商会、三都籍企业家等纽带联络作用,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七)千方百计保民生防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扎实抓好稳就业保就业。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认真落实“十个一批”就业措施,持续深化“1+91+N”蛛网式就业联动机制,积极与广州黄埔、江苏常州、浙江安吉等地深化稳岗协作,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开展精准化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群众快速就业、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教育文体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义务教育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切实缓解结构性教育资源紧缺压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县一幼省级示范性和三都二中特色示范创建工作。健全完善教育绩效管理和奖励制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实施文体惠民乐民工程,建成县图书馆、档案馆并投入使用。谋划推进县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民族文化题材文艺创作,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创品牌。提升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能力。加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优化县、镇、村三级医疗联动机制,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阳光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强化基层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能力培养,提升全县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扩大全民参保成果,积极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等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深化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探索建立村级养老保障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关爱服务。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压紧压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体责任,稳妥消化存量,严控新增债务,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禁毒三年大扫除专项行动。强化意识形态风险管控,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0人,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二是建成城西水厂。三是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40千米,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23个。四是完成县乡道路路面改善提升40公里。五是水书大道建成通车。六是新建5G基站264个,全县城镇5G网络覆盖率达30%以上。七是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6户,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700个。八是新建和改造1500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九是完成2.7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十是建成县全民健身中心。

四、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县政府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高质量发展实效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三)强化实干勤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优化便捷高效的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和问题受理、处理、反馈工作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规范简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四)做到廉洁从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整治“四风”及各种隐形变异、易发多发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2021年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两个大局”在此交织,“两个百年”在此交汇,“两个五年”在此交接。站在新的奋斗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信自强、苦干快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