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14日在盘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肖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实干实效体现了盘州担当,在大战大考中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我们果断采取从严管控措施,仅用10天时间就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势头,实现1月31日以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守住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线,3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省级先进表彰。我们坚持以最大的决心深入推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行动,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成效巩固,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的验收考核。我们立足于早谋划、致力于早见效,创新“三证管理”+“三线管控”+“三重保障”典型经验,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为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抢回了时间、赢得了主动,取得了GDP增长6%这个成色十足的成绩。我们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稳就业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2.7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7 %,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守好“三条底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五大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下非常之功,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建成“组组通”硬化路2864公里,所有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0%、93%,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完成庭院硬化21.3万户、串户路硬化458万平方米、改厕17.2万个、安装路灯1万余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8183户29490人迁入新居,配套建设幼儿园及中小学17所、卫生室26个,搬迁劳动力培训覆盖率超过60%、户均就业达1.88人,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8万户、老旧房整治4.68万户,全面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精准落实各项教育、医疗保障政策,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贫困人口100%参合参保,全面实施“防贫保”,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年来,共投入资金220.57亿元,1.42万干部职工苦干实干,鞍钢集团、大连金普新区、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千企帮村”真帮实扶,共同凝聚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6万人,实现28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2.6%降至0,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连续两年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省对33个已退出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二,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在贵州减贫奇迹篇章中出彩的一页。
——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积极主动克服经济发展中各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了GDP年均增长10.6%的高速度,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连续7年进位,2020年位列第62位、较2015年上升21位,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两促进”,一二三产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6.3%、11.4%、10.5%。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主导产业采收面积达9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2个,所有坝区建成省级达标坝区。畜牧业发展加速提质,新希望集团、韩伟集团等一批大型现代养殖企业入驻盘州,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5.4%。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启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产能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新增释放优质产能2340万吨/年,2020年原煤产量达432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35.6%;所有正常生产煤矿实现机械化和辅助系统智能化全覆盖,瓦斯抽采利用率达52.9%,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63.2%,山脚树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火烧铺矿综合自动化项目”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新型能源化工、新材料、物联网、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板块取得长足发展,通过省级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1家,获批“贵州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14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旅游接待人次、综合收入年均增幅均超过30%。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建成运营冷库14个、总容量达3.91万吨,恒畅物流、松达运输等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破亿元大关;累计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3.8亿元、电商交易额达42.3亿元,西部红果煤炭交易公司成为六盘水市唯一入选全省工业企业“上云用云”优秀案例企业。
——基础设施突破历史性局限。深入实施“两新一重”“六网会战”建设。沪昆高铁、盘兴高速顺利通车,盘兴高铁动工建设;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0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2公里、乡镇高速公路覆盖率达93%,形成了以高速、国省干线为主骨架的“五横四纵”公路网,构建了内通外连、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白河沟、出水洞、朱昌河等一批骨干水源相继下闸蓄水,清水河等水利项目加快推进,新增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5300万立方米、达2.49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状况明显改善。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2.3亿元,新(改)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6640公里,新增配变电容量26.2万千伏安,户均容量、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要求。大力推进新基建,持续开展“数字设施”提升行动,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89亿元,实现宽带光纤、4G网络和动力电村村通。
——城乡面貌呈现历史性转变。圆满实现“撤县设市”,城镇化率增长9.45个百分点、达54.46%,中心城区面积扩展20平方公里、达4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达62.66%,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达100%,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获得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养生目的地等称号。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成平川北路、纵一纵三上跨沪昆高速大桥等17条市政道路,新增里程78.66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18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5万立方米/天,城镇污水处理率由60%提高到95.58%。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6.28万户,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9.37万套。建成南湖、西铺河湿地、西冲玉带等一批公园,“一心、两城、四湖、一湿地”的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成型。加快提升小城镇区域服务能力,投入45.02亿元实施20个小城镇“8+X”项目,柏果镇、石桥镇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小城镇,城镇人口从48.61万人增加到60.2万人,“整县推进小城镇”评估获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发生历史性变革。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岩博村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人民小酒”“盘县火腿”迎来最好发展时期;“三变”改革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荣登“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妥乐论坛连续4年成功举办,成为全省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年均减免税费7.6亿元,累计减少各类证明、申请材料486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压缩办理时限73.6%。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累计引进项目850个,新增到位资金2059亿元,新引进省外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入黔500强企业14家,招商引资增比进位综合排名连续10年全省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考评连续2年全省第一。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实施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民生事业迈上历史性台阶。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民生重点支出累计达405.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66倍。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2%以内。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3所,新增学位2.26万个,提前2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0%提升至95.8%,中职“强基工程”取得新进展、毕业生就业率达98%。率先在六盘水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市人民医院二期等130个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完成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17个重点学科建设,新增床位474张,市乡村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圆满承办省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围棋邀请赛、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山地英雄会”T3越野赛等赛事活动,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评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平安盘州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获批首批国家乡村治理试点,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环保督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接受人大、政协、监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建议提案办复率、满意率连续5年保持100%。深入开展政府系统深化改革年、效能提升年活动,全面启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多措并举化解政府性债务,未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省、六盘水市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决整治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艰辛卓越,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对标看齐、把准方向,只有听党指挥、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把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必须坚持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充分认清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大势,充分结合盘州实际,主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思路,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加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心为心,着力解决事关群众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等操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立足于发展的阶段性实际,注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突出问题导向,工作中抓具体抓深入,落地落实见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实绩实效,成之唯艰、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盘州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时此刻,我们要特别向牺牲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同志,以及在抗击疫情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辛勤付出的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他们的亲属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发展质效不高,“头部”企业规模偏小、“高精尖”人才欠缺、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三是产城融合度不高,城市功能培育滞后于产业功能发展,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市域均衡发展仍需持续发力。四是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领域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社会治理还比较粗放。五是一些干部实干担当、创先争优“精气神”不足,适应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等等。我们将毫不回避,自觉扛起责任、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组织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六盘水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市政府编制了《盘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就重点工作作简要说明。
关于奋斗目标。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盘州·美丽盘州”。“十四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围绕以上目标,今后五年,重点按照“一四三三二”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即:紧紧围绕建设“贵昆经济走廊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西南三地”、积极构建三大支撑、全面夯实两大根基。
——加快推进“四化”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聚力新型工业化,坚持扩大总量与培育增量“两手抓”,加快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树牢“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理念,大力支持以盘江精煤、邦达能源、恒鼎实业、紫森源集团、湾田集团为载体的“1+4”集团化发展,实现原煤产量8000万吨/年以上。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和超低排放电力产业,扩大电力装机在全省的优势占比。大力推动以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为平台、以“七大产业板块”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集约发展。聚力新型城镇化,优化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发展规划、空间格局和要素保障,明晰城市开发边界和各组团功能区划、业态规划、生活性服务配套,有序推进土地释放,促进和带动人口、各类资源要素集聚集群,力争到2025年主城区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以上、建成面积达65平方公里以上。聚力农业现代化,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聚焦利益联结机制、产业精细化管护、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等重点环节,深入推进刺梨、软籽石榴等特色主导产业改革;坚持市场导向,适时扩大烤烟、小黄姜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稳步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市级8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左右。聚力旅游产业化,以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线,持续优化旅游供给体系,积极创新文旅融合业态与产品体系。探索景区托管、增资扩股等合作模式,力争将妥乐创建为5A级景区,打造升级5个4A级景区;坚持“业态产品精品化”战略,依托温泉养生、避暑滑雪、红色文化、医养康旅等精品业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体验舒适度,实现旅游人次突破1800万人、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努力打造“西南三地”,厚植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建设西南地区重点能源化工生产集聚地。抓住全国钢铁产能南下转移、“十四五”时期我市煤炭优势产能叠加释放等机遇,以盘南产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焦化项目为载体,全力促成盘江煤电、西南钢铁企业到我市发展焦化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末煤焦化产能达840万吨以上。围绕煤焦化液态和气态两条产业链,积极引进配套关联产业,逐步形成煤焦油精深加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抢抓国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借助在全省电力装机中的优势占比和重大项目聚集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推动电价改革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西南地区重要能矿装备制造基地。抢抓周边省份煤炭产能退出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期,以及市场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集约化矿井建设深入推进带来的能矿装备市场旺盛需求,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技术、资源和市场等比较优势,以能矿装备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推动矿山掘进、运输、抽采、瓦斯发电机组、洗煤成套设备等能矿装备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加快推进红果经济开发区中心物流园、运煤专线、货场改造提级和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大宗工业产品、山地特色农产品、商贸等第三方物流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物流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物流三位一体的物流运输体系,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
——积极构建三大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础。打造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深入实施“六网会战”,建成盘兴高铁、安盘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玉舍至普田高速公路,规划推进兴仁经盘州至曲靖沾益高速公路;官山机场、通用航空项目建成投用。继续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力争建成英武水库。积极完善电力通道,加快推进盘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完善5G、工业互联网、电信网、数字电视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支撑。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和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完善项目准入与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围绕诚信政府建设、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实施人才倍增计划,重点加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开放型人才、产业发展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全面夯实两大根基,强化高质量发展根本保障。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促进中职教育示范化发展,补齐高职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六盘水市下达范围内。夯实安全发展保障。建立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预警机制和重大疫情响应机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盘州、法治盘州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彩篇章已经开启。抓住机遇,就会在区域发展中异军突起;失去机遇,就会在区域发展中日益衰落。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把“十四五”美好愿景书写在盘州大地上!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六盘水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一届八次全会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全力做好“赶超跨越、转型升级、补齐短板”三篇文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5%以上、11%以上和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21万人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9%左右;森林覆盖率提升保持在63%左右,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6.5%以上,完成省下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任务。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0%左右;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0.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2.66: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
围绕上述目标,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实施工业产业提升行动,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重点,加快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煤炭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着力推动煤矿优化资源重组整合、优化所有制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度、优化生产技术结构,推进龙鑫、湘桥等4个联合试运转煤矿投产,新增释放产能195万吨;推进马依西一井、松河东井等8个煤矿建成投产,逐步释放产能730万吨;推动德昌、新华等14个煤矿重组技改,形成780万吨/年的接续增量,确保全年新增煤炭产量550万吨以上、力争达到700万吨规模。大力推动煤电联营抱团发展。加快推进盘江新光2×660MW燃煤发电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燃煤发电厂、焦化企业参与直供电交易,确保地方煤矿电煤供应810万吨以上。大力推进煤矿瓦斯发电,力争新(扩)建4座瓦斯发电站、新增装机4.5万千瓦。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确保年底前正常投运。全力加快盘州50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红果、鸡场坪(柏果)、盘南三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确保年内动工建设。聚焦园区建设推动延链筑基。快速推进红果经济开发区能矿装备产业园项目,大力培育盘江矿机、龙鼎工贸、誉创机械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能矿装备制造、维修、服务“一体化”产业园。重点推进盘南产业园区200万吨/年焦化项目建设,盘北经济开发区320万吨/年煤焦化和12万吨/年针状焦项目年内开工,形成焦化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聚焦七大产业板块,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培育新型能源化工、新材料、物联网、现代纺织等领域潜力企业加速发展。
(二)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科学布局区划功能和城市业态,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通达性,重点完善节点性通道、互联互通、连接重点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启动柏果至红果连接线等道路工程。畅通城市“内循环”,启动实施海航大道连接胜境大道等“断头路”畅通工程,加快推进红沙路扩建、干沟桥出口道路等“瓶颈路”拓宽工程;有序做好电力、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加快优化功能服务,重点推动百盛商业综合体、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城市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加强城区噪音污染防治,推进中心城区环卫绿化、城乡生活垃圾及城区餐厨垃圾收集处置市场化运作,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引导“散、乱、小”的食品加工、家居建材、汽车零售、物流配送等行业企业规划入园,重点强化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与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等实现交通信息快速互通,生产生活高效衔接。
(三)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有力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农户返贫致贫风险筛查,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两个社区”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新增8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产出平衡、管护责任、群众参与、后端加工、市场开拓”五个核心问题,持续深化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管护体制改革,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稳定提高群众收益。着力提升中药材、茶叶、小黄姜等农特产品的品牌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和仓储保鲜衔接,深入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进一步增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重点加快新希望、沙淤等生猪养殖项目进度,确保规模养猪达14万头左右;推动韩伟集团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启动实施二期12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构建“集团带动、中小组团、农户参与”的主体多元、协调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畜牧业发展格局,畜牧业占比增加4个百分点。加快火腿产业项目上线达产,推动刺梨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产值增长12%以上,加工转化率达52%以上。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积极性。
(四)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发挥气候、生态、文化等资源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有区域竞争力的旅游拳头产品、核心品牌,提升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贡献度。立足特色旅游资源禀赋,坚持审慎推进景区景点项目建设,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违法用地底线;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和专业团队,推动市场化运作,丰富景区业态、完善配套服务。立足现有景区景点管理运营,以“一码游贵州”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大力开展精品路线打造、商品产品开发、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挖掘,推进旅游业态特色化、产品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立足旅游品牌打造,锁定现有客源城市和目标消费人群,继续开拓以高铁沿线城市为重点的主要客源市场,探索避暑地产、户外运动、文创展览等“旅游+”聚合营销模式;谋划高质量品牌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网红推介等主题活动,特色鲜明地推广带动游客市场,提升盘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稳投资促消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积极培育新消费业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两新一重”“六网会战”“补短板”等政策机遇,加快推进盘兴高铁、G246普古垭口至淤泥公路、G246鸡场坪至刘官公路建设,积极配合推进安盘高速建设,力争一级环线刘官至赵官项目开工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朱昌河、出水洞、西得泥水库收尾工程,继续推进石桥、猛者、清水河、后箐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英武水库、锅圈洞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以上,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和商用。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主动适应居民消费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加快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新兴服务行业跨界融合;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工程,推动形成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消费补贴、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执行好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的“回应、纠错、调处”管理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快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成电商交易额14亿元以上、网络零售额1.3亿元以上,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细化政策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争取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持续降低企业融资、用电、物流等成本,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以上。有序推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财税金融和水价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供销社改革。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政府平台公司向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一窗”改革分类受理事项占比达83%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间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监管,抽查覆盖率达3%以上。持续强化产业招商,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央企招商、深圳招商为主攻方向,围绕“四轮驱动”,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20个,新增到位资金280亿元。加快培育开放型市场主体,通过妥乐论坛、盘商大会等,积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
(七)强化污染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抓好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五大战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双十工程”,深化扬尘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污染地块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以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等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普古娘娘山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完成营造林建设1万亩,绿色经济占比达46%。严格监测执法。继续做好黄泥河、拖长江、乌都河等断面各项指标预警监测工作,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做好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和失职渎职行为。倡导绿色生活。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项目建设,打造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八)坚持底线思维,保障社会稳定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人”“物”同防,落细落实“查防备治稳”综合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底线;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群众节假日合理有序出行,抓实学校、商场、公共交通等重点场所防控,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压实化债主体责任,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坚决执行债务管理“七严禁”“八个一批”和“新十条”等措施,盘活用好各级各类存量资产,优化国有平台资产结构,提高平台信用等级,坚决守住不发生债务逾期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密防范生产安全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煤矿、建筑、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降”。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治理,提升乡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能力,增强信访法治化水平;坚持“防避治”并举,常态化开展群防群治和自动化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实施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九)优化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加美好。坚持就业优先。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鼓励外出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0.1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商品住房8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1000套以上,完成4616户老旧小区改造、新启动2386户。办好优质教育。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试点工作,加快推动52个新(续)建教育项目,确保市九幼、市二幼(二期)、市十二小等建成投用,力争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00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6000个;全面精准兑现学生资助,巩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教学质量。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职称评聘体系,引进教育部直属6所院校公费师范生及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优化医疗服务。大力实施“乡村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就诊比例达65%以上;加快市人民医院三期等项目建设,完成中医院“5+2”重点专科建设和市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工作;积极引进市场化、专业化、高水平的专科医院、管理团队、医师队伍等,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承载与服务的核心能力,确保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1%以上。夯实政策兜底。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用好兜底保障措施,提高保障对象精准度;建立健全“急难险重”对象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增强临时救助的时效性、托底性,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则救。持续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帮扶援助、双拥共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建成盘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新建、改扩建小学及幼儿园5所;(3)改造升级1个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养老床位200张;(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16人次,设置630个公益岗位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910人;(5)实施1个“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项目;(6)建设城市主题书房1个,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386户,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850个;(7)创建易地扶贫搬迁点综合文化中心标准化示范点5个,改造提升旅游高标准示范厕所5个;(8)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100公里;(9)建成投用人民医院二期,加快盘州市医学中心建设;(10)新建、改造10千伏配电线路29.53千米,低压线路252.52千米,新建配变129台,新增容量1.475万千伏安。
四、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一是建设忠诚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二是建设效能政府。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开展工作的根本,大兴调研之风,积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督查问效制、责任追究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进一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持续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以诚信政府建设引领诚信社会建设,不搞短期行为、不作表面文章、不留烂尾摊子,努力把定下的事项落实好,把承诺的事情兑现好。
三是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务实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链条公开。坚持依法决策,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四是建设节俭政府。坚持节用裕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刚性预算约束,从严压减部门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五是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重点领域监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持续推进扶贫、民生、工程建设、涉黑涉恶等领域专项治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做好2021年政府工作,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三证管理”+“三线管控”+“三重保障”:指身份证、健康证、务工证管理;复工企业、村居社区、务工家庭管控;防控物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保障。
4.三条底线:指发展底线、生态底线、安全底线。
5.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6.五大战略行动: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工业。
7.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即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8.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9.四场硬仗:指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10.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1.企业上云:指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过程。
12.七大产业板块:指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七大产业板块。
13.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4.六网会战:指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5.新基建:指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6.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7.“三变”改革:指发源于我市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18.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9.中职“强基工程”:指通过采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措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较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
20.两学一做: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1.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22.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指在全省开展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建设。
2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分别为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5月至12月)、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
24.四个不摘:指贫困县“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5.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26.两个社区:指和谐社区、活力社区。
27.补短板:指国务院对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部署。
28.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指大数据发展、大旅游提升、大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现代物流、绿色金融发展、文化创意服务、融合发展、开放带动、服务质量十大重点工程。
29.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指政策落实专项行动、金融服务专项行动、降本减负专项行动、扩大民间投资专项行动、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30.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2.四轮驱动: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3.污染防治“五大战役”: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五场战役。
34.生态环境保护“双十工程”: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十大行业减排达标排放治理工程。
35.七严禁:指严禁违法违规举债、严禁违法违规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性债务管理不作为。
36.八个一批:指压缩、核减建设规模化解一批;停建或缓建非必要项目化解一批;债务重组转化为企业债务处置一批;出让处置资产偿还化解一批;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化解一批;交通等国有企业通过经营收入剥离化解一批;盘活闲置资产化解一批;破产重组或清算处置一批。
37.新十条:指2020年1月17日全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会议提出的十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