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天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安徽省)2021年天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天长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贺家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多点发力、全面发展、奋勇争先、亮点纷呈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雄心壮志,聚焦“六稳”“六保”,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顶住压力、保持定力、竭尽全力,出色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上级认可、群众满意、载入史册的优秀答卷。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4亿元、增长5%左右;财政收入57.4亿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位列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全国工业百强57位、全国创新百强53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53位等百强榜单。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眸2020,我们干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件大事,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宁淮高铁开工,天长迈入高铁时代;两所大学开建,天长跨入大学时代;鑫铂股份过审,天长开启A股上市时代;入围经济百强,天长开创全面百强时代。

(一)坚持双线作战,经济发展稳中奋进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迅速落实上级各项防控指令,构建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工作格局。60多万人民风雨同舟,广大医务人员、村居干部、志愿者不辞辛劳、日夜坚守,机关单位、社会组织扛起责任、献计出力,凝聚起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4名医务人员参加援鄂医疗;建成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流调、采样、检测队伍组建。出台应对疫情政策措施,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帮助防护物资生产企业获财政贴息贷款3亿元,全省唯一。口罩等防护物资满产保供为全省做出重要贡献,省指挥部致信感谢。落实常态化防控“四方责任”,紧盯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和冷链物流等重点环节,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与企业共克时艰,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9800家。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措施和惠企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4.2亿元,兑现奖补资金3.2亿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1.5亿元;建成企业智慧服务平台,收集办结企业诉求246个。完成企业“腾笼换鸟”35家,盘活工业用地900亩、厂房18万平方米。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88个,投资34亿元、增长15%。净增规上企业1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763亿元。新增战新企业12家,实现总产值302亿元、增长32%。天康集团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安徽电缆、徽宁集团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大集团、英发睿能入选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新增外贸实绩企业80家,实现进出口8.3亿美元,增长24.6%。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5%;获批省级电商示范镇3家、示范村6家。

板块经济竞相发展。金牛湖新区一横三纵路网框架基本建成,南信大金牛湖校区一期完成主体工程,泛美航空大学城、致远未来学校加快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滁州高新区完成投资10.5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个,中小企业园一期建成使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个、新开工26个、新投产16个;位列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第3。高铁站区加快1.3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实施总投资80亿元16个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创即成,建成三新技术示范基地、公共服务中心等24个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个,主导产业产值超40亿元。六园八区围绕各自主导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新开工44个、新投产19个。秦栏智慧小镇、铜城化工园、汊涧食品小镇、杨村工业园全面提升,冶山、金集、郑集特色更加鲜明,仁和、永丰、石梁、新街、万寿取得突破,张铺、大通进步明显。所有镇财政收入均超2000万元,其中亿元以上8个。

(二)坚持项目攻坚,发展后劲蓬勃有力

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成立谋划、争取、保障、协调和督查5个工作组,建立“两清单、三排位、四情况”推进机制,聚力攻坚185个重点项目;围绕新基建等七大领域,推进70个重大项目,掀起项目推进新热潮。坚持每季度集中项目开工,共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超410亿元。全力以赴争项目,谋划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超1800亿元。10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2亿元,占年度计划157.6%。宁淮高铁天长段、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开工,天仪高速纳入省级规划;S204、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一期建成通车,建成“四好农村路”300公里。

招大引强势头强劲。持续创新招商方式,拓展以企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举办招商推介会4场。突出招大引强与培大育强并重,支持本土企业新上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到位资金175亿元;总投资80亿元的香港恒通太阳能电池片、20亿元的北京清控科创智运科技城等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55亿元的英发德盛太阳能电池片、10亿元的天大铜业有色金属、10亿元的今麦郎面馆面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强虹实业仿真丝面料一期、20亿元的鑫铂科技工业型材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利用外资2.97亿美元,增长10.1%;首家台资企业日达科技、首家德资企业普利斯特落地。

要素保障扎实有力。创新实施集体土地综合利用,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资金23.5亿元。五家国有资产公司完成投资53亿元,城发集团12亿元企业债、科技工业公司10亿元公司债募集到位,文旅集团获评AA信用等级;担保公司增资5000万元,注入续贷过桥资金2000万元,新增担保15.4亿元,担保费率降至0.9%。深化政银企常态化对接,落实企业贷款1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82亿元、新增95亿元,贷款余额389亿元、新增80亿元,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在滁州遥遥领先。组建10亿元科工产业发展基金,募集投放2亿元。新增上市培育企业10家,鑫铂股份成功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

(三)坚持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奋力前行

改革成果可圈可点。启动国家级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4个试点村民组制定延包方案;启动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完成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获评全国示范窗口。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推进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承办全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交流会;市人民医院获批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在全国会议上作六次典型发言,承办全省现场会。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发放信用贷款1.9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100%行政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随时办”。

科技创新出新出彩。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落实科技创新奖补3442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总数达16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5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人才科创城投入使用,重科院西南高科人才创业园、南京极客站天长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投运;建成省内县级首家科技大市场,完成技术交易1.6亿元。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天长模式”,实施合作项目18个,与合工大共建实验室2个。成功举办第三十届人才科技节、首届“中国智造”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出台人才新政15条,柔性引进院士2名,招引国家级领军人才6名,其他高层次人才30名。3家企业入围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林磁电获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坚持协同发展,城乡统筹持续发力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初审。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数字天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施38项城建重点项目,完工20项,完成投资53亿元。改造易堵交口6个,新建生态停车场13个,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60个,更新自行车3200辆。提升南市区承载力,新时代大道、学苑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安置五区东区建设,如意公园、吾悦广场建成投用,荣誉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完善东城区功能配套,一横四纵路网建成通车,平安南路南延、千秋大道东延加快推进。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建成开放西月城,完成新白塔河城区段绿化景观工程,改造老旧小区4个、棚户区1588户,征收房屋23.5万平方米,拆违1.2万平方米;老城区燃气扩面新增4500户。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谋划补短板项目20个,总投资超60亿元。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47个,建成23个,完成投资22亿元。粮食总产超84万吨,持续保持稳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总数达47家。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00多万元、增长33%以上,实现村村达10万元,32个村超50万元。新增家庭农场108个、专业合作社31个。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13.5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7万亩、富硒米生产基地1.5万亩。新认定农业“三品一标”13个。龙岗芡实建成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创成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3个重点示范村;改厕9300户;获批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域推进畜禽粪污治理,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移风易俗村(社区)“一会一队一约”工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形成风尚,据滁州国调队抽样调查,群众“人情负担”减幅达71.5%,经测算,节约礼金达10.4亿元。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以最大力度、最大投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超20%,空气优良比率超8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滁州第一。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清四乱”和老城区管网改造等专项行动,高邮湖、白塔河、铜龙河和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釜山水库水源地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运;加快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湿地建设,改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年均达Ⅲ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投运。扎实推进林长制示范区建设,植树造林1.8万亩,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

(五)坚持共治共享,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坚持稳就业保民生,开发公益性岗位351个,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1.4万人;发放创业贷款422户9069万元,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建设。实施25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超10亿元。推进为民办实事,城区新建菜市场2个,建成汽车充电桩100个,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个。改造农村危房94户。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3亿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28元。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985户3108名困难群众全部脱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县域结对帮扶萧县13项任务全部落实,省级考核位列第五、获“好”等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过省级评估;撤并4所小规模小学,建成启用二中新校区、第二小学、秦栏小学、益智学校和3所幼儿园;18所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试点。推进健康天长建设,人民医院、中医院获批三级医院;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投用“健康天长APP”,发放电子健康卡40万张。文旅工作受省政府督查激励,建成开放崇本门布展、兰芬书屋,茉莉书舫入选全省十佳夜读空间,铜城入选省级特色旅游名镇,龙岗创成4A级旅游景区;举办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第三届千秋剥菓节。推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公共足球场9个、健身步道305公里,镇街“三个一”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落实“1+9+N”方案体系,全面防范化解经济、社会等领域重大风险。深入开展“六清”行动,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市。化解信访积案92件,获批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人民满意信访窗口通过省级复评。推进“1+10+10”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承办“满意消费长三角”示范领跑行动现场会。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人武部获评全省全面建设、军事训练、涉军维权三项先进。建成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完成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南尖回民村获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融媒体、气象、供销、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坚持担当作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注重依法行政。获评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实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10件,办结率100%。

注重高效施政。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简会议和文件数量,压减和规范督查考核事项,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更足干劲抓落实。规范做好政务公开,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注重廉洁从政。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持续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5%、“三公”经费支出4.2%。

各位代表,随着2020年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转折期,是全市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抢抓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综合实力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滁州领先、全省先进,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跨上550亿元、55亿元台阶,总量位列全省第4、第5,年均增长11.6%、8.2%。规上企业总数达526家,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净增亿元以上企业46家,总数达182家;净增10亿元以上企业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两位,获批省级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市场主体总数达7.5万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0亿元,年均增长21.5%;净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80家,总数达190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创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县。粮食总产实现17连丰,“三品一标”农产品数达120个,获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

五年来,发展动能大增强。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00个,建成2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4个,新投产121个,到位资金超800亿元,总投资100亿元的食品小镇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长荣光纤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50个,完成投资247亿元。交通投资超50亿元,宿扬高速、S312等建成通车,建成“四好农村路”1400公里,滁天高速开工建设。高水准启动金牛湖新区建设,投资180亿元的恒大童世界、投资19亿元的茉莉安居小区等项目基本建成,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天长经济开发区更名滁州高新区,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2家,扩区3.6平方公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铁站区实现从无到有、加速蝶变。

五年来,改革创新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影响全国的改革试点经验。被列为全国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首创“县域医共体”,医改“天长模式”全国推广。完成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十八步工作法”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整市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发出全省首张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公司营业执照。完成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流转率达65%。商事制度、“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完成政府机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1家。获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五年来,城乡面貌大改观。首创即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成面积新增4.5平方公里。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78个,竣工130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建成红草湖北园、健康公园等公园广场9个,街头游园42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400万平方米,红草湖南园荣获“鲁班奖”。改造老旧小区15个、背街小巷135条、棚户区7291户。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城镇化率达70%。数字城管投入使用,城区环卫保洁面积净增300万平方米。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项目144个,完成投资60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14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4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近100%;建成14个镇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全覆盖;完成改厕2万户。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新街镇、仁和集镇获批国家卫生镇,龙岗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年来,社会和谐大增进。累计实施民生工程44项,投入资金超90亿元,连续保持滁州考核一等奖。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城市备用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等一批民生大事办成。新增就业岗位5.9万个。教育经费投入超56亿元,年均增幅超12%;获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新增中小学11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打造健康天长,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逐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实现城乡低保统一。改造农村危房4398户,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2.1万人。建成市养老指导中心,镇级养老机构26个。建成残疾人“一家一站”190个,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创成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市。扫黑除恶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连续22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初心抒写历史,实干成就梦想。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直面困难和挑战,知重负重,知难克难,办成了一些对天长未来发展具有积极而长远影响的大事,高水平建成小康天长如期实现,天长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砥砺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天长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受新冠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不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少数企业运行面临压力和困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增强;环境治理、土地资源等约束条件愈发明显,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有差距,民生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少数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快,担当作为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起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十四五”是天长全国百强争优、全省冲刺前三,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们加快发展的机遇更多,蓄势腾飞的后劲更足,乘势而上的信心更强。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天长必将开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市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会部署,市政府“十四五”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长三角地区省际科教融合创新示范地、全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样板地,奋力在实现“两个更大”中走在全省最前列,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113”战略:全国百强争优、长三角达到人均、全省冲刺前三,聚力五个“更新”:

(一)聚力更高质量,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经济实力更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1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争取周边县市第一、保持全省前列。产业竞争力更强,实施强企培育工程,光纤光电缆培育成千亿产业,百亿元企业达10家,主板上市企业达5家。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重点项目20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0%。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5家、总产值超150亿元。创新能力更强,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

(二)聚力更深融合,发展布局实现新提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持续创优“亭满意”营商环境,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聚焦“468”板块经济,金牛湖新区建成面积达16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城市副中心;滁州高新区创成国家级高新区,争创国家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高铁站区1.35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建成,打造成城市对外窗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心四园两区”全部建成,打造成长三角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六园八区坚持特色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抓好招商选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到位资金750亿元。

(三)聚力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实现新提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强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保洁等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内涵,城镇化率提高到75%以上。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白塔河入江航道升级改造、宁淮高铁、滁天高速建成,金天仪高速、宁天城际二期、滁天扬高铁争取开工;畅通城区道路内循环;建成“三环”道路。启动乡村旅游景区化创建,加快构建“三带五体六区”旅游格局。

(四)聚力更美生态,人居环境实现新提升。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立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监管体系,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优良天数稳步提高。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业点源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水体水质优良率达100%。抓好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开展增绿行动,森林覆盖率超16%。

(五)聚力更好民生,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保障水平达到或超过长三角平均水平。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全面建设健康天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创成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国家健康城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成省级体育强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应急管理等治理能力。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综合研判形势,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困难会更多、压力会更大,我们务必要以积极奋进的姿态、滚石上山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拼劲,坚决扛起滁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顶梁柱的使命担当,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加快四大板块建设。金牛湖新区基本成规模,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35KV变电站、茉莉花园小区等建成使用;确保南信大金牛湖校区一期、致远未来学校秋季招生;加快推进泛美航空大学城、野生动物王国等项目建设;争取运动小镇、滨水商业风情街、特色专科医院等项目签约落地。滁州高新区紧盯国家级,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坚持西接石梁、新街,东融千秋、广陵,新增路网框架面积2平方公里,建设中小企业园二期、道路改造提升、安置小区等工程,完成投资46亿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高铁站区确保出形象,加快核心区建设,天宁大道、新河路等路网建成通车,启动禹王河景观化改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扩体量,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招引芡实、稻米等产业链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增优质大米和芡实生产基地13万亩,园区总产值突破50亿元。

加快沿苏经济带建设。支持沿苏边界的铜城、秦栏、汊涧、金集、冶山、郑集等园区建设,加强与江苏周边产业协作联动。铜城围绕环保型涂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新型绿色精细化工园;秦栏围绕电子产业升级、装备制造,构筑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汊涧围绕健康食品及上下游产业,打造“大江北”健康食品产业基地;杨村围绕成品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医械产业集中区;金集围绕汽车产业配套、新材料产业,打造江北汽配产业园、新材料园中园;仁和围绕环保产业、高端实验装备制造,打造环保产业集中区。万寿、永丰、张铺、大通瞄准特色产业,做优总量、盘活存量、做精质量。力争每个园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主导产业项目超50%。

加快承接转移项目。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高效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转移产业,加快偏光片、光学膜、全钢子午线轮胎、智能通道设备、新能源专用车等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转化率超50%,到位资金超150亿元,力争50亿、100亿元工业项目取得新突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超50个、新投产超40个。抢抓国家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窗口期”,谋划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省、滁州市更大份额。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深度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一航三铁两高”,全线保障宁淮高铁天长段建设,全面完成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滁天高速主路面水稳施工,全力加快宁天城际二期、金天仪高速、滁天扬高铁、通航机场前期工作。完成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二期、高邮湖风光带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完成S433天长至东阳段大修工程,争取S427、S430、S432列入省重点项目库。

(二)聚焦“高质量”,全方位增强硬实力

制造业加速升级。围绕“1+3+N”产业体系,做强首位产业,重点扶持长荣光纤向上游产业光棒延伸,扶持天康、安缆、徽宁与霍尼韦尔、远东集团等名企共建光电缆产业园,力争首位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加快培育英发光伏、鑫铂科技等新能源及配套企业,天翔集团、康弘管材等装备制造企业,聚虹电子、阿斯通电气、日达科技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力争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做优仪器仪表、轨道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玩具精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力争产值超15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建成投产天大铜业、强虹实业二期等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新增规上企业50家,总数超550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车间各10家。力争战新企业超100家,产值增长15%以上。建成控制电缆、热工仪表两个省级质量检测中心。落实稳外贸政策,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服务业加速发展。围绕扩大内需,挖潜消费潜力,持续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领跑行动示范区建设。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总数超24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完善市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电商网销额超18亿元;推进电商产业园二期建设,培育千万级电商龙头企业2家,招引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红草湖城市中央公园旅游提升建设、金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10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办好千秋剥菓节、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文体旅消费,带动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超5亿元。

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争取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以上。清理“僵尸企业”10家,盘活低效用地500亩以上。做强国有资产公司,充实资产规模,完成投资超50亿元,力争城发集团AA+、农发公司AA信用等级获评。持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新增贷款超60亿元。企业上市取得突破,鑫铂股份成功登陆A股,佳诺威、峆一药业完成报会,英发睿能、富安电子等企业上市有实质性进展;实现直接融资超13亿元。新增担保资本金2000万元,新设立风险代偿回补资金3000万元。成立10亿元创兴产业基金,通过“基金+产业”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

(三)聚焦“先手棋”,全方位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再出发。巩固提升综合医改成效,提高医共体诊疗水平,县域就诊率保持90%以上,县域内医保基金使用率保持70%以上;通过省级健康促进县、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验收;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争取为全国贡献经验;全域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家庭农场8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各项试点。

创新驱动再提速。持续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成省级创新型县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60名。建设人才科创城二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综合体;优化科技大市场运营,完成技术交易额超1.8亿元。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新增校企合作研发平台2个,转化项目20个。培育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新增发明授权专利200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8%。

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化“放管服”,推行审批服务事项联办、通办,平均承诺时限再缩减20%。开展营商环境“双对标”,做实“四送一服”,创优“亭满意”营商品牌天长版。拓展企业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建立涉企问题清单,让企业享受“网购式”便捷服务。建立健全企业家关爱、约见、顾问、保护等制度,赋予企业家更多社会荣誉,营造亲清政商关系。以更优质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增民营企业2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500多户。

(四)聚焦“高品质”,全方位建设宜居城

空间拓展和管理提升并举。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三线六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申报。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市区5G信号全覆盖。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52亿元,完工项目20个。南市区两横十纵路网配套全部完工,建成天长地久文化园,荣誉酒店、精品菜市场、安置五区西区主体完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西月城片区保护改造,建成胭脂山特色文化体验园;加快东城区路网建设、东北过境线改造提升;改造棚户区2515户。新建游园5个,绿道5公里。

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共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滁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0%以上。新增“三品一标”3个,新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5万亩。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天长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施芡实、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种子培优工程。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化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延伸整治、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整治。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13.5万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0个。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形成文明乡风。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困难群众帮扶成果。

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同抓。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严格落实“五控”措施,持续降低PM2.5、PM10、臭氧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保持零火点。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一污提标改造和尾水湿地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铜城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实现新老白塔河国控断面稳定达标,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高标准实施绿化行动,继续推进杨絮治理,完成造林5000亩,森林抚育3万亩,争创省级森林村庄5个。

(五)聚焦“惠民生”,全方位提升满意度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动态清除零就业家庭。扩面提标社保征缴,实现应保尽保。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实现“两连冠”;推进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完成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17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持续关爱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新建同心初中、同心小学和石梁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创建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新建工业学校三期工程,争创高级技工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加快建设中医院新区、人民医院改造提升工程,改扩建汊涧、铜城中心卫生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持续巩固防控成果。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建成民国藏书楼、非遗文创体验展示馆。加快完善体育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成开放气象科普中心。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长效机制。建设“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打造“天长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三转”攻坚,化解一批信访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续加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防灾减灾、人防、供销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科协和红十字会等群团工作。

(六)聚焦“严实硬”,全方位提高治理能力

一以贯之重法治。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成果,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启动“八五”普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雷厉风行抓落实。坚持“求真务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良好作风,规范开展督查督导,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确保决策落实不打折、工作推进不走样。用好用足绩效考核指挥棒,完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廉洁奉公树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树牢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0年,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部完成。2021年,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开工建设炳辉中学新校区。

2.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至汊涧、石梁、新街、郑集、冶山、永丰、金集。

3.新增城区管道天然气用户3500户,镇级扩面至金集、万寿,向村级延伸。

4.建设智慧安防小区10个。

5.改造老旧小区12个。

6.实施广陵路、园林路、秦栏路提升改造。

7.建成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

8.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医院。

9.建成南市区邻里中心。

10.建成生态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泊位620个。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各位代表,岁月更替、华章日新,遥远不远、未来已来,站在两个历史百年交汇点,面对新期待,我们秉持初心勇担当;面对新起点,我们乘风破浪再启航;面对新征程,我们昂首奋进铸辉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继往开来中勇攀高峰、在攻坚克难中演绎精彩、在接续奋斗中赢得未来,努力绘就天长明天壮美画卷,朝着一个经济更强、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新天长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