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咸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湖北省)2021年咸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咸丰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皓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县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咸丰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六稳”〔1〕工作,落实“六保”〔2〕任务,经过艰苦卓绝的战疫、战贫和战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千方百计赢战役。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广大医务人员、“尖刀班”成员、党员干部、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奔赴第一线,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天津医疗队千里驰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全县人民风雨同舟,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落实就业、产业、消费、金融等扶贫政策,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3〕,建立稳定脱贫“331”工作模式〔4〕,扶贫成效考核位居全省A类,产业扶贫经验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推介。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老城及乡镇污水治理全覆盖PPP项目加快推进,“三拆三清三建”〔5〕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取得突出成效,垃圾无害化处理稳步实施。行业清源成效显著,各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力开展抗洪抢险,统筹做好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紧急转移群众近万人,抢修水毁设施1700余处,维修重建受损房屋2000余处。

——千方百计稳经济。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第二季度起,我们以“比抓强争促”〔6〕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县域经济逐步复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主要指标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预计数,下同),下降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下降22%;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下降40.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下降2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0元,下降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0元,增长2%。茶叶产业逆势上扬,旅游市场持续回暖,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7.0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6.45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35亿元,增长13%。实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新城人民医院、塘铺和凉水井安置区等重点项目148个。争取各类到位资金35.3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签约亿元以上重点招商项目23个。唐崖茶市、青龙集市投入运营,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亿元。

——千方百计优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的重要措施,持续优化“五大环境”〔7〕。实现650个事项“全程网办”、194个事项“掌上办”,“一事联办”成功入选全省典型推广经验,“跨省联办”走在全省前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642”〔8〕办结,企业开办实现“两个环节、半天办结、零费用”。用水、用气、用电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生育服务证、临时身份证、林木采伐证等事项实现村级出证。金融机构积极为市场主体办理贷款本金及利息延期,发放支农支小贷款3.45亿元。强化信用修复,归集信用数据101.2万条,清理县级政务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96项。开通法律援助中心“绿色通道”及24小时“12348”法律服务专线,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千方百计促改革。统筹推进110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等重点改革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等确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成功组建“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9〕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教育、医疗、文化等专项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税3.27亿元。

——千方百计抓治理。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10〕,7912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大力推进智慧小区、“雪亮工程”〔11〕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和《民法典》宣讲,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夯实。认真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化解“百日攻坚”行动,排查化解矛盾风险1276件。特殊群体帮教管理平安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

——千方百计保民生。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10%,民生支出占比达85%。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2.2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68亿元全部用于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完成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传染病区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核酸检测能力达21600份/天。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7%,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9%,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建成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村级广场16个。

各位代表,202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十三五”期间,我们历经考验,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过去的五年,是理思路、定战略、抓发展的五年,是化危机、破难题、抓解困的五年,更是打基础、利长远、抓转型的五年。通过五年的奋斗,我们实现了“六个之变”。

致力于厚积薄发,实现了发展之变。过去五年,是咸丰经济发展最快、转型力度较大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65.84亿元增加到2020年94亿元(预计数),净增长28.1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3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2015年末增加60.82亿元、56.13亿元,年均增长11.6%、21.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7325元、3844元,年均增长6.2%、8.3%。五年来,我们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基本形成以“三茶一药一猪”〔12〕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县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10万亩,比“十二五”期末增加58万亩。基本形成以绿色建材、硒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唐崖土司遗址、坪坝营、黄金洞等景区为龙头,以美丽乡村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42.17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19.91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唐崖”公共品牌估值超过2亿元,95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13〕认证,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致力于统筹推进,实现了格局之变。过去五年,是咸丰历史上项目投资力度最大、基础设施提升较快、改革力度较强的五年。始终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引擎”,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58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底盘不断夯实。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恩黔高速、黔张常铁路、353国道曲江段、十字岭隧道相继建成通车,宣咸高速启动建设,利咸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国省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了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内畅外联的大交通网基本形成,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7948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172公里。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动力电覆盖100%的自然村,低电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电力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二五”期间的3.4倍。先后实施6批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龙洞湾水库、县城三水厂、乡集镇跨区域调水等重点水利项目,水利建设投入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建设通信基站1580个,光纤进村和4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信息化建设投入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实施各类改革543个,党政机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成效显著,以高铁新城为引擎,投融资平台、园区平台、招商平台为重点的开放咸丰升级版加速打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致力于民生福祉,实现了小康之变。过去五年,是咸丰历史上民生改善力度最大、幸福指数提升最快的五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深入推进“五基一动力”〔14〕扶贫模式,整合资金64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全县2000余名“尖刀班”成员克难攻坚,277个各级帮扶单位倾情帮扶,9000余名干部职工“寻亲”结对,社会各界积极援手,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有效形成了“一方有困、八方支援”的大扶贫格局。2020年4月实现整县脱贫摘帽,66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14.9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成效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就业、教育、医疗、文化、民政、残疾人保障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5年末的3.92%降至2.6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9%。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基本建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步融合,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入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名单。五年来,累计投入163.16亿元用于民生支出,是“十二五”时期的1.88倍,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每年均达到85%以上。

致力于城乡建设,实现了融合之变。过去五年,是咸丰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速较快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5倍,城镇化率由2015年末的38.95%提高到45.4%。咸丰大道建成通车,城市骨架全面拉伸,新城47个项目有序实施。加快推动老城提质,先后实施青龙山森林公园、卢家沟城市公园、老城污水管网等城建项目,建成城区停车场30余处。成功创建湖北省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大村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马倌屯村成为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

致力于生态保护,实现了环境之变。过去五年,是咸丰生态保护力度最大、生态环境改善最快的五年。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最大底色、生态作为最大优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15〕,全面落实山长制、河(库)长制,建成农村卫生厕所6.5万户、城乡公厕235座。全面推行城乡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县城区每年空气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330天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全面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查问题,县内13家煤矿全部关停转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国家、省级生态乡镇占比达72.7%,省级生态村占比达30.8%。五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累计投入27.9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85倍。

致力于依法行政,实现了效能之变。五年来,是咸丰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政府自身建设卓有成效的五年。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16〕。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政府行政权力运行全面透明。深入推进“大科室”制改革,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行为。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纪律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凝聚力明显提升。创新推广“一统三治六联”〔17〕基层治理模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防灾减灾应急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民族、宗教、移民、档案、统计、史志、气象、外侨、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双拥和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所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开拓创新、踏实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余杭东西部扶贫协作、省“616”对口帮扶、省直单位定点帮扶、鄂州市对口帮扶、校地合作、“千企帮千村”及社会各界积极帮扶、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咸单位和各垂直管理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咸丰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五年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十三五”制定的发展目标未能全部实现,尤其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有的指标大幅下降,离年初制定的目标差距较大。工业缺支撑、农业缺龙头、产业缺链条等问题比较突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与群众新期盼和新需求还有差距,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服务不优,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在“十四五”期间认真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七届九次全会、县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发展战略和恩施州“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18〕区域发展布局,以“争进位、走前列、立标杆”的精神状态,以“六新”〔19〕并进为重点,奋力打造“一极两县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20〕,持续推进富裕咸丰、绿色咸丰、开放咸丰、法治咸丰、幸福咸丰建设,为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做出咸丰贡献。

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同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8万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财政投资评审、绩效评价覆盖率达到100%,改革开放、生态文明、民生事业、社会治理实现更大突破、更大进步、更大改善、更大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21〕和渝东南城市群,坚持“一芯驱动、两带发力、全域推进”〔22〕,持续推动“六新”并进发展。

(一)培育新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二十字”方针统领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以“五美乡村”〔23〕建设为抓手,建成“乡村振兴五大示范带”〔24〕。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短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全力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着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积极争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打造乡村振兴“咸丰样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绿色有机发展定位,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强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巩固壮大“三茶一药一猪”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三园三链”〔25〕建设,提升“唐崖”公共品牌价值。推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农业生产力达到省内县级领先水平,农业总产值年增长4.5%,建成现代农业强县。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坚持“四量”思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建成武陵山绿色建材、阀门智能制造、环保节能设施设备制造、清洁能源“四大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硒食品精深加工“两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投资完成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达到5亿元。

壮大生态文旅产业。围绕“康养福地·大美咸丰”形象定位,按照“全域旅游·5A咸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全域旅游体系建设,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星级民宿200家以上,构建“一心三园四镇五廊”〔26〕旅游空间格局,建成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县。坚持“以文为魂、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对标秘鲁“马丘比丘”,全力把唐崖土司城址打造成国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年接待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繁荣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竞争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育幼、助残、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建成功能完善、上下联通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和普惠金融示范区。

(二)发展新基建,打造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数字咸丰”建设,推进数字经济、物联网协调发展,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培育高新企业。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医疗卫生平台、交通物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等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

健全完善区域交通枢纽。统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外联内畅、快速高效、安全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加快推动恩黔铁路、利咸高速、宣咸高速、黔利高速咸丰段、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351国道、353国道、242国道、463省道等重要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咸丰火车站至坪坝营观光铁路,提档升级县内主要公路干线,加快“四好农村公路”、朝阳画廊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城旅游集散中心、唐崖及黄金洞旅游接待中心建设。

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按照“五水共治”〔27〕要求,实施“十大水利工程”〔28〕建设,持续推行河(库)长制。推动形成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水利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成智慧水利信息中心,提升流域水质实时监测、水文预测预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城乡供水保障率达到100%。

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县域电网配供能力和互联互供水平,完善天然气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进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更加便民的能源网。实施新一轮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全面保障企业和农村居民用电安全稳定。实施多气源天然气保障输气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天然气延伸工程建设,实现县城、乡镇集镇天然气供应全覆盖。

(三)搭建新平台,构筑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宜荆荆恩”城市群等重大发展战略,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动外出招商、开门迎客。加快培育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借助恩施出口通关口岸优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0万美元。

深化重大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需求提供高质量产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县。深化农村产权改革,释放农村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培植财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全力保障“十四五”期间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

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奖励企业技术攻关,实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创特色产业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立高活力、高保障、高效益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全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

(四)构建新生态,激发更具活力的发展优势

全面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坚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和生产行为进入生态空间,保护好耕地、矿产、林草等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为推动咸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各项生态环保制度,巩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工程,大力实施美丽城市、美丽产业、美丽走廊、美丽河流、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六大行动”,保护好咸丰永续生存发展的环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努力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和金山银山“价值”,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县。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单位GDP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全面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全省领先。

(五)建设新城镇,建成更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新城建设。按照城市空间开发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高铁新城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5A县城。加快推动高乐山、曲江、忠堡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城市芯片”和“产业芯片”,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推动老城提质。大力实施“引绿入城、建园补城、引水亮城”行动,推进城市公园、街旁游园、社区绿地建设,建成忠建河亲水生态廊道。提升城市防洪排涝等级。强化城市山体保护,加快中心城区出口路建设,全力疏解县城交通拥堵。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不断提升老城居住品质。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全面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按照A级以上景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支持一批特色乡镇、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一批样板中心村,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聚集。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

(六)保障新民生,创造更加幸福的品质生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强县”战略,配置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入实施“教育七大工程”〔29〕,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以上,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加快发展中职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加快建设健康咸丰。实施“健康咸丰”行动,建强“四体系一平台”〔30〕,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改革,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打造“30分钟急救圈”。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推动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健康云”计划。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

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县。推进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县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森林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品牌。

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生活、基本住房、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法治咸丰”建设,推进“八五”普法宣传,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一统三治六联”基层治理模式,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平安咸丰建设。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七届九次全会、县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0.5%。空气优良天数不低于330天。安全生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耗能、水环境质量等指标控制在州定目标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引擎驱动,开启“十四五”征程

——更大力度抓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243个。加快推进恩黔铁路、宣咸高速、利咸高速、351国道、高铁交通综合枢纽、曲江古镇、忠堡防洪排涝、5G基站、农网中低压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朝阳大桥及接线工程、唐朝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抓住国家、省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尽最大努力争取一批中省投项目。

——更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争取1个以上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咸丰。直接利用外资完成州定任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当好“店小二”,确保招商项目引得来、能落地、早见效。

——更大力度抓工业经济。加快推进页岩气利用及多气源保障工程、年产100万吨氧化钙项目、1500台(套)阀门加工生产、10万吨电建产品、高分子相变供热机组及空气能等项目建设。实施企业联合重组,盘活存量企业。加快推进忠堡工业园区三期标准化厂房、产业促进中心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家规上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建立技改奖励制度,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

——更大力度抓全域旅游。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游客换乘接待中心、博物馆、唐崖绕镇线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唐崖土司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坪坝营天目湾景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推动坪坝营5A级景区、唐崖土司城址4A级景区创建。积极申报“荆楚文旅名镇(名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7%以上。

(二)坚持城乡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31〕要求,扎实做好返贫、新致贫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河(库)长制、山长制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扩大乡镇污水处理覆盖面。完成中央、省及鄂西专员办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落实常态化监管措施,专项整治非法金融活动,多途径压降化解各类风险。

——推进城市提速发展。加快新城规划馆、旅游集散中心、新城道路系统、曲江滨河走廊建设,推进新城公交总站、汽贸城、综合物流园、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五大片区”〔32〕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全覆盖PPP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大数据运行管理中心、5G基站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A级乡镇建设,围绕“南北两带”功能定位,支持高乐山、曲江、忠堡、坪坝营一体化发展,支持唐崖、清坪、黄金洞、小村打造农旅融合样板镇,支持活龙坪、朝阳寺、大路坝打造鄂渝省际边贸重镇。

——推进农业提档升级。稳定粮油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2.86万亩。高标准管护茶叶基地28万亩,茶叶产值增长10%以上。出栏生猪50万头。发展烟叶4.6万亩、中药材2.4万亩。推动农业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国家3A级畜禽屠宰加工项目、15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稳定发展蔬菜、林果、中蜂等特色产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曲江—坪坝营“一区三廊”〔33〕建设,完成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强化农村宅基地用地审批管理。深入开展“三拆三清三建”,坚决整治“八乱”〔34〕,深化“五无乡村”〔35〕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形成政府修建、村民管理的共建局面。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网络直播营销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实施“能人回乡”计划,积极引导和支持回乡创业,培养一批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依托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余杭东西部协作帮扶、省“616”对口帮扶、校企合作等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劳务品牌。

(三)坚持深化改革,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堵点、痛点、难点,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全面实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审批权限能放全放,全面推进“六多合一”〔36〕。实行县乡村三级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落实“无差别受理”和“受审分离”,确保村级能完全承接。试点推行工程领域“多证齐发”,让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落实商事领域“容缺审批+承诺制”。推行“免证办”,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50%,坚决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事项。加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信用修复结果运用。全面运用超时默许、自定过审机制。加快数字型政府建设,推广“掌上办”“刷脸办”“扫码办”等数字技术应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规范运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快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普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试点工作。加强基层治理改革,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37〕,建立完善“小微权力”清单。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就业支持方式和渠道,加快援企稳岗力度,鼓励“双创”就业。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成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完善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全面下放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便民事项。完善残疾人“两补”动态调整机制。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让教育更实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努力提升公办幼儿园占比。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大班额比例控制在3%以内。实施普通高中攻坚计划和咸丰职校扩容计划。实施“名师工程”。加快推进曲江中小学整体搬迁、春晖学校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让健康更优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120急救指挥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卫生应急与实验综合楼、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精神病医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食品、药品、疫苗等监管,加大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让文化更普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抓好红色文化的整理、宣传、教育,保护好革命遗址。加快建设县城体育场、游泳馆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申办坪坝营森林马拉松运动会、坪坝营山地自行车极限挑战赛和唐崖土司文化旅游节。

——让社会更安定。强化预警预防,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源头稳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把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校园景区、森林防火、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平安咸丰建设。

(五)坚持作风建设,展示政府服务形象

——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及县委的决策部署,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依法行政强履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完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违法决策、久拖不决、执行不力等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守信践诺、失信惩戒的信用体系建设。

——勇于担当抓落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字当头,定了就干,全面提高执行力。落实一线工作法,到现场、工地去发现、解决问题。精简会议、文件,不开长会,不开无意义的会,让各级干部有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

——廉洁守纪做表率。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压减一般公共支出5%,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支持执纪执法,牢牢盯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关键岗位,强化审计监督和风险管控。严厉惩治各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我们已站在了新的起点,迈上了新的征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干部群众,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十四五”开好局,为乡村振兴起好步,奋力谱写咸丰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注解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六大提升工程: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提升工程。

〔4〕脱贫“331”工作模式:重点聚焦产业、就业、创业“三业”,织密边缘易致贫户监测网、脱贫不稳定户监测网、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户监测网“三网”,全面落实“防贫保险”,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5〕三拆三清三建:拆破旧房拆猪牛圈拆违建、清污水清屋外垃圾清室内杂物、建卫生厕所建垃圾转运站建花果庭院。

〔6〕比抓强争促:比招商、抓项目、强产业、争政策、促进位。

〔7〕五大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

〔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642”: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9〕“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对于纳入再担保体系的小微企业无力偿还到期的担保贷款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省再担保集团、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分别按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

〔10〕“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双报到”是指驻区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基层党组织报到,在职党员到基层党组织报到;“双报告”是指驻区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报告制度。

〔11〕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2〕三茶一药一猪:茶叶、藤茶、油茶、中药材、恩施黑猪。

〔1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4〕五基一动力: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群众内生动力。

〔15〕四个三重大工程: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16〕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7〕一统三治六联:党建统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平安联建、困难联帮、服务联心、发展联手。

〔18〕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打造恩施市、恩施高新区、宣恩县州域经济发展内核;以建始、巴东、鹤峰为东翼和以利川、咸丰、来凤为西翼,打造助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东西两翼;做实全州“一盘棋”,支持各县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19〕六新:富民强县新产业、区域协调新城镇、科技引领新基建、对外开放新平台、绿色环保新生态、幸福和谐新民生。

〔20〕一极两县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一极”指全省县域经济增长极;“两县”指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县、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县;“三示范区”指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四大产业集群”指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

〔21〕“宜荆荆恩”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城市群。

〔22〕一芯驱动、两带发力、全域推进:“一芯驱动”是按照城市空间开发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高铁新城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乐山、曲江、忠堡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城市芯片”和“产业芯片”。“两带发力”是以唐崖河为轴线,打造高乐山、曲江、忠堡、坪坝营、朝阳寺绿色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南部产业带,打造黄金洞、清坪、小村、唐崖、活龙坪、大路坝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北部产业带,形成“南工商”“北农旅”的区域分工发展格局。“全域推进”是按照“全域发展、整体推进”思路,推动全域空间一体布局、城乡一体联动、产业一体发展,做实“全县一盘棋”。

〔23〕五美乡村:富民产业美、农村生活美、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美、社会和谐美。

〔24〕乡村振兴五大示范带:县城—白岩—龙坪片区综合展示示范带、曲江—坪坝营康养休闲民宿带、县城—忠堡红色农旅融合体验带、县城—唐崖—清坪—黄金洞土司文化展示带、小村—活龙—大路坝原乡风情记忆带。

〔25〕三园三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冷链物流园,三茶全产业链、恩施黑猪全产业链、中药材全产业链。

〔26〕一心三园四镇五廊:高铁新城旅游集散中心;唐崖土司文化产业园、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洞洞穴地质公园;唐崖土司世遗小镇、曲江古镇、坪坝营森林小镇、忠堡红色小镇;百里茶旅走廊、干栏式建筑长廊、百里水上画廊、运动康养长廊、红色旅游长廊。

〔27〕五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

〔28〕十大水利工程:县城备用水源、乡镇水源地建设及保护、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利信息化。

〔29〕教育七大工程: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工程、义务教育现代化工程、普及高中教育攻坚工程、职业教育赋能提质工程、教育改革工程、平安校园工程、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的质量提升工程。

〔30〕四体系一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重大疫情信息平台。

〔3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2〕五大片区: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城中片区。

〔33〕一区三廊:坪坝营核心景区,生态园林走廊、民居改造走廊、特色产业走廊。

〔34〕八乱:乱建房、乱葬坟、乱排放、乱开挖、乱占耕地、乱采石、乱堆放、乱整酒。

〔35〕五无乡村:无上访、无邪教、无吸毒、无刑事案件、无责任事故。

〔36〕六多合一: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多管合一。

〔37〕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