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利辛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安徽省)2021年利辛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5日在利辛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怀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地区生产总值331.6亿元,较上年增长3.2%;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7亿元,增长3.3%;进出口总额5940万美元,增长1.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7亿元、贷款余额350.9亿元,分别增长10.2%、23.1%,存贷比7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增长7.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1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7元,分别增长5.2%和8.6%。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应对,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我们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四早”防控、“四集中”救治策略,全力构建运转高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应急防控体系,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到传染源早控制、传播途径早阻断,用不到1个月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是全市第二个被列入低风险地区的县。加强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富亚纱网等一批企业及时增加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线,累计供应防护服3万余套,发放防护口罩350多万只。及时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快速出台和落实减税、融资、用工、降成本等一系列帮扶政策,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复学复课,开通“点对点”直通车服务输送返岗务工人员4.16万人,落实减税降费和企业奖补资金8679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3.6亿元、企业复工复产贷款53.56亿元。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4家,日检测能力达2200人次,累计开展核酸检测7万余人次,检测冷链食品等标本3500多个。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力协助,公安干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辛苦,170多万利辛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战疫情,构筑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固防线,凝聚起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二)坚持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入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围绕攻克“三个堡垒”,对未脱贫户每户新增1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对3871户边缘户、2754户脱贫监测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投入8.3亿元,实施13大类700个扶贫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百千万”工程。加大就业扶持力度,59976名有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员全部就业,全省“就业扶贫行动日”活动在我县举行。积极推动灾后恢复,依托“深贫保”“防贫保”,为贫困户落实理赔资金1520万元。大力推动消费扶贫,销售扶贫产品2.46亿元。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剩余430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收官答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均值44.1微克/立方米、下降23.4%,均值、降幅均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两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排查整改问题1583个,整治规范入河排污口78个;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422家,新建第三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家,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沟河治理及截污纳管7公里,实施道路雨污分流15条;完成植树造林1.7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2.17万亩,创建森林生态廊道示范段13.1公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4件,罚款179.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拘留4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省、市验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按照“1+9+14”防范体系要求,全面排查各领域重大风险点。加强债务监测和风险预警,化解政府债务5.74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家。抓好自然灾害风险化解,实施农田排涝31万亩,境内144座中小型水闸水位均控制在正常蓄水位以下。排查整改粮食储藏安全问题74处。开展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累计为6574套房屋办证到户,无障碍办证率达100%。

(三)坚持转型升级,产业质效加速提升。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板集煤矿复建工作顺利推进,板集电厂二期工程成功获批,煤电一体化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佳辉服饰、京威服饰等一批纺织服装企业稳步发展,强英集团、牧洋油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凸显。亿腾布业、鼎基桥梁等25个6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宝城建筑、杰达纺织等项目建成投产。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和绿色工厂各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达30%以上,位居全市第一。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个,转化科技成果93项。丰源车业荣获第四届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天赢电气等3家企业荣获首届县政府质量奖。我县上榜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并成功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项目1万亩,改善排涝灌溉面积12.0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粮食总产27.08亿斤,较上年增长1.34%。实施桥梁建设9座、小型电灌站拆除重建13座,引江济淮利辛段清水廊道朱集泵站建成运行,茨淮新河示范河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新增土地流转2.36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4家、示范家庭农场16家。获批2020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城北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产业强镇。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获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主导型生猪产品供应基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7.59万元,新增经济强村58个。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出台促进建筑企业发展政策,新增入库建筑业企业10家。完善物流业扶持政策,货运物流企业发展到188家,其中新增26家。培育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7个,发展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电商企业、超100万元名优品牌电商企业各2家,新增电商主体105个,电商交易金额达29亿元。邮政业务总量增长50.4%,位居全市前列。县文旅公司、信投公司组建成立,邦泰君澜大酒店、万峯汇商业综合体等投入运营。创建四星级农家乐1家,3A级旅游景区和3A级旅游村各1个。城关镇苏店村被评为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香秀园、治未病养心园、印象江南生态园被评为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西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全省湿地公园建设观摩现场会在我县成功举办。

(四)坚持招大引强,项目建设再获突破。强力抓项目稳投资,投资10亿元的传旗重科、9.6亿元的禾丰牧业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新引进利用省外资金项目41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65.01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6个,其中5亿元以上的5个、10亿元以上的2个。55个省重点考核项目完成投资77.35亿元,143个市重点考核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21个项目列入地方专项债项目库,获批资金7.63亿元。争取中央投资项目10个、资金6200万元。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淮阜城际铁路利辛段、引江济淮利辛段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完善县经开区基础设施,分布式能源供热项目具备供热条件。制定标准化厂房使用管理办法和企业整合重组暂行办法,完成华鲁酒业等11个项目重组工作,盘活土地800余亩、闲置厂房近8万平方米。“放管服”改革提档升级,“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扎实推进,207家重点企业实现“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包保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2674家次,组织要素对接项目930个。开展创业就业培训270人次,转化落地项目42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新增私营企业5316家、个体工商户10453户。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五)坚持统筹治理,城乡建设协调共进。国土空间规划、高铁站前区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有序推进,县城5G通讯、乡镇燃气、城区生态水网、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逐步完善。G329绕城段、S338等公路改建工程,以及马胡桥、邵渡口大桥等桥梁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66亿元,实施子胥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创业路、环翠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设10.8公里,建设怡秀游园等游园3个;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整治易涝点57个。投资3.9亿元,改造农村危桥83座,建设农村公路238.3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8.3公里。郁湖等3家地表水厂通水运行,完成农村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33处,惠及人口152万人。改造、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体育中心、市民健身公园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建省级美丽乡村3个,完成农村改厕8903户,王市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汝集镇街南村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孙庙乡阳光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整改市容环境突出问题10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8028.75亩,新增耕地3709.32亩。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601处占用耕地建房问题全部依法停建整改。

(六)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36.69亿元,32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年度任务。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234个,开发见习岗位2235个、扶贫公益岗位9331个。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7亿元。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3%。新增社办养老床位200张,建成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9所、社区(村)养老服务站18所。实施城关镇家属院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造1.97万平方米。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还原房屋1848套。新建、改建幼儿园13所,维修改造校舍57所,完成136所乡村中小学、62个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781个标准化中高考考场全部安装空调。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6所,完成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3所。利辛县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院设置许可。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692场、送电影下乡4152场、乡村春晚109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以上。县广播电视发射塔和16个社会足球场建成使用。县融媒体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应急广播覆盖率达100%、通响率达99.9%。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23个,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01亿元。成立全省首家金融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93个,配备人民调解员3006名。“七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连续6届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积极推进“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配备片长2384名、组长6188名、邻长22474名。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个,实现退役军人扶持就业1564人。深入开展“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张村镇四里何民族村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工作成效显著,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对台、气象、地震、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坚持改进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健全决策议事会议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审查重大决策事项88个。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2件、行政应诉案件25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63件,县政协委员提案212件,办复率100%。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累计受理群众办件申请89.2万件,办结74.8万件。受理省长、市长、县长热线群众诉求50770件,办结率100%。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完成21个单位、31名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管理,“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11.2%。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各项要求,县政府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较上年分别减少13.4%、40%和18%,政府系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有力保障。过去五年,是利辛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宏观经济下行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凝心聚力,负重奋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深入落实,全县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这五年,致力扩量提质,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较“十二五”末增加10.67亿元,年均增长11.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二五”末增加86.7亿元,年均增长11.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10710元和5200元,年均分别增长8%和9.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6.2:27.4:46.4优化为16.1:29.6:54.3。

这五年,坚持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67.8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424个,建成扶贫园区90个,带动6812户贫困户就业创业。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903座,累计发电8.3亿千瓦·时,实现收益8.13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68万人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住院报销比例全部达标。累计解决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2.9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42户、5755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5万户、农村改厕7.75万户。县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和2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90个贫困村顺利出列,21.29万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019年4月29日,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这五年,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轻纺服饰、食品加工、能源与新型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丝网纱门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获批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各1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4家;引进推广科技成果50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2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4999项,授权1604件,其中发明专利515件。建设高标准农田103.5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完成中小河流治理82.81公里,新建加固水闸22座,配套桥涵1154座,改善排涝灌溉面积62万亩,先后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金奖、银奖。建设城北果蔬、永兴循环经济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28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1家。我县被评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旅游品牌“十大新兴旅游县域”。

这五年,注重统筹协调,人居环境明显优化。调整完善《利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利辛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利辛县域空间规划(2016—2030年)》《利辛县板集煤电产业基地总体规划(2018—2030年)》,以及乡镇集镇建成区整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等120余项规划编制工作。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65公里,建设公园游园9个、绿道20公里,治理城区水系17.3公里。实施学校、医院、市场、住宅小区等项目70余个。城区面积由2015年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31.3平方公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和98%。完成植树造林9.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41个。投入26.58亿元,改造农村危桥269座,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654公里、村庄道路2325.4公里。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先后获得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第一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五年,聚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和行政体制、社会事业、民主法制等8个领域改革任务深入落实,“放管服”“三去一降一补”、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引进项目566个,总投资742亿元,年均增长8.9%。成功引进宝业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培育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48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

这五年,秉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持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178亿元。利辛中学北校区和利辛县第四中学、第十中学、第八中学等8所城区新建学校及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相继建成使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65万余名学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利辛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许可,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3家、医养中心20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组建成立。新增城镇就业5.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5%、95%。先后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利辛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向驻利部队、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利辛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部分经济指标增长乏力。特别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等部分经济指标没有实现年度预期目标。二是城乡建设任重道远,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管理亟待加强。三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大,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工业发展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土地、融资、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亟待破解。四是脱贫成效仍需继续巩固,防范返贫压力依然较大,教育、卫生等民生短板问题以及财政收支矛盾仍旧突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按照《中共利辛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利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纲要草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利辛,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聚焦“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承接转移集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绿色循环先行区、和谐善治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两个坚持”,努力实现“两个更大”,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利辛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增速位居皖北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达到12:35:53;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共享发展取得新的成就,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坚定不移融入长三角,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找准发展定位,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承接食品加工、轻纺服饰、汽车装备、绿色建筑、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轻纺服饰、能源建材产值突破百亿;以煤电循环产业园为依托,做大做强“煤—电—建”产业链,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建设新兴能源基地;以优质粮油、特色畜产、康养食品、果蔬制品四大产业体系为支撑,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为抓手,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精品化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转型升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三大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围绕新兴产业扩量增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到2025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二)坚定不移突出一体化,加快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城区面积拓展到4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40万人以上。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5G通讯、数据平台等新基建布局,积极创建智慧城市;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构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小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三)坚定不移创建先行区,充分彰显生态文明新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改革。抓好“两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机制,推动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确保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市要求。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坚决守住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培育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地率分别达20%和35%。

(四)坚定不移激活动力源,积极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全方位开放步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大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产业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以项目建设拉动投资、促进发展。加快数字利辛建设,让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工作。深化“放管服”、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全面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加快释放城乡发展活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扩面,推深做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以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服务,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五)坚定不移提高满意度,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和社会治理,完善更加充分的就业创业促进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到2025年实现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社会保障标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工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平安利辛”“法治利辛”“和谐利辛”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2021年的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既面对严峻的风险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态势仍在持续,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但在发展中,全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纵深实施,要素资源加快集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优势将逐步显现,为全县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利辛。

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粮食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大气污染防治、单位GDP能耗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财政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点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及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扶贫政策,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弱劳力、半劳力等困难家庭就业问题。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突出产业、就业“两业”带动,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着力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小麦生产整建制乡镇1个、单品种万亩示范片22个、千亩示范方21个,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牌粮115万亩。围绕“产业强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科学编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城北果蔬、望疃优质粮食、巩店中药材、永兴循环经济、王人现代农业、马店孜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园提质增效。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猪、牛、羊、肉鸽、食用菌、山核桃、果蔬、稻渔等八大产业为重点,抓好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农业利益联结机制,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发展蔬菜种植34万亩、药材种植10.7万亩、设施农业15.5万亩。加快实施“旱改水”项目,发展稻渔养殖基地1.5万亩。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示范家庭农场14家。加强高标准储粮仓建设,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改建为农服务中心2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面积占比均达95%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实施农村改厕8000户以上。建设“四好农村路”161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2座,提升安全饮水工程62处,改造农网线路862公里。完善农村公交运营机制,推进城乡公交全覆盖。加快引江济淮利辛段清水廊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北凤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7.2公里,加固堤防14.3公里。推进小型涵闸建设,更新改造涵闸、泵站8座,加固涵闸15座。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加大耕地保护例行督察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人。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增绿行动,创建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3个。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促进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统一。

(二)聚焦工业强县,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坚持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向工业集聚,各项服务向工业汇集,矢志不渝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在企业培育上强质量。围绕轻纺服饰、食品加工、能源与新型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重点培育打造以君翰纺织、伯希和户外装备为龙头的轻纺工业基地,以禾丰食品、正大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传旗重科、四叶花等为龙头的汽车装备制造基地,以板集电厂、皖能电厂为龙头的能源基地。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创农产品加工强县和农产品加工强园,引进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按照“众创业、个升企、企入规、规上市”和“育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路径,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市场前景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技改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授权发明专利100件以上。加强企业上市挂牌辅导,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8家、省科创板挂牌企业2家以上。

坚持在要素保障上提增量。深化为企服务,切实强化用地、用工、金融等要素保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加快“腾笼换鸟”步伐,通过整合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依法处置企业闲置、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清理闲置土地500亩以上。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6000亩,新增耕地1000亩。动态调整经开区赋权清单,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做好为企纾困解难工作。建立重大项目产业人才绿色通道,依托新能源学校、机电科技学校等职业学校,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育,加大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努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坚持在园区承载上扩容量。推进经开区创新发展,加强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对接,以县经开区为主阵地,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园区工业投资、规模工业产值均增长30%以上。开工建设优兰达包装、博纺纺织等30个项目,确保明峰纺织、驰辉新材料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全面实行企业服务全程代理,不断提升投资服务水平。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加强板集煤电产业园、城北轻工产业园、孙集资源利用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园提质增效。

(三)聚焦项目带动,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项目带动,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

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抢抓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格局。建立招商引资年度重点目标企业库,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创业型、科技型、潜力型、成长型企业。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的5个以上、10亿元以上的2个以上。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40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70亿元以上。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精准谋划项目,围绕“两新一重”、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先进制造等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提功能、管长远的优质项目,用足用活一般债、专项债政策,抓住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申报机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及省、市计划。谋划储备重点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600亿元以上;新开工列入省、市考核的重点项目162个,年度计划投资172.6亿元。报批土地4000亩,征收土地2000亩以上。完善“四督四保”“三个走”、领导包保、“双调度”等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健全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政策。坚持压茬推进、交叉作业,做好征地拆迁、环境评价、规划许可、项目招标、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即可建设。开工建设利辛港区、利辛火车站客货运站场改造、板集电厂二期工程、淮阜城际铁路利辛段等57个重大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邵渡口大桥等77个在建项目,完成S310、S416、S247马胡桥改建等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持续推进“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五级包保”行动,依法依规、穷尽办法、倾尽全力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扩大7×24小时“不打烊”自助大厅覆盖范围。认真落实降本减负政策,破解土地、融资、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及时兑现各类涉企资金。综合运用协同监管、信用约束、社会共治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守法建设。坚决整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开展“利辛老乡,请您回家”活动,新增转化落地项目10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新增私营企业2000家、个体工商户5000户。

(四)聚焦三产提升,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推进市场集群化、电商产业化、物流一体化、业态多元化,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力度做大商贸物流。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加快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和特色休闲街建设,建成城区农贸市场4个、乡镇商贸中心2家、城乡便利店10家。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市场”等线上销售新模式,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7家,实现乡镇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覆盖。新建、改建村级新型基层供销社5家,新建、改造“新网工程”零售终端40家。启动交通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电商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建设到村物流站点100个,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80%以上,努力将利辛打造成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汽车消费、餐饮消费和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推动加油站点建设,新建、改建加油站点15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40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0亿元。继续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嘉年华活动,加快发展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持续提升西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等景区品质,新增3A级旅游景区1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家。进一步提高文旅公司、信投公司运营融资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中介、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主题酒店、特色民宿、会展经济、共享经济发展,建成运营皖新图书城,新建商务酒店2家、健康养老中心1家。加强社区服务,完善社区休闲、娱乐、健身等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多举措强化金融支撑。全面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机制,新增贷款65亿元,直接融资1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50%。拓展“4321”新型政银担、“税融通”“我要贷款”平台等业务,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劝耕贷”“两权”抵押贷款达3亿元以上。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网点布局,新增金融网点1家,推动金融服务同城乡发展协同配套。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强化金融运行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聚焦城市建设,切实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让城市规划站位更高。按照适度超前、适量储备的原则,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抓好教育、卫生、交通等13个专项规划编制修订工作。合理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等空间布局。做好高铁片区及村庄规划,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疏解整治“老城”与优化提升“新区”并举,科学配置城市资源,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农田补划等事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让城市建设功能更全。启动城市更新行动,推进高新路、人民南路等新建、改建道路工程,抓好和平南路、光明北路等10条道路建设和长春路、淝河路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00公里;实施建设路、文州路等17条道路照明补盲工程;继续推进揽翠河、红丝沟等沟河整治和景观绿化项目,治理沟河3公里,新建公园广场2个、城市绿道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同时抓好晴岚溪、醉月溪等6条沟河和市民健身公园、明珠广场公园等6个公园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生态水网建设,实施城区“水活”工程,贯通龙吟河等城区水系。加快王油坊地块及周边片区等9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启动1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房屋改造5119套。新建、续建世纪宏府、邦泰·时代之光等商住小区36个,改造老旧住宅小区11个。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抓好城区供水、网络通信、城市公厕、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县城地表水厂二期工程,新建5G基站75座、城市公厕7座。

让城市管理机制更畅。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探索建立“小网格、微治理、大城管”城市管理新路径。继续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突出抓好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及城区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交通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公园、广场、辅道、共享单车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管理,加大商住小区和物业服务质量监管力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城区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扎实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加大对“脏、乱、差、堵”等顽疾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始终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依法拆除存量违法建筑,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

(六)聚焦生态保护,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在问题整改歼灭战上持续发力。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各类问题按期销号。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深入抓好入河排污口、“两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加大对已验收销号问题的督查督办力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适时开展“回头看”。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常态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考核问责制度,确保各类环境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

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持续发力。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大气污染问题,坚持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并举,加强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和生活源管控,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加强“两河”流域断面水质监测,抓好乡镇污水处理厂、中心村污水处理站运维管理,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力度,深化黑臭水体整治,西淝河利辛段、茨淮新河阚疃闸下断面达到III类水质,地表水优良率达到23%。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完善固废污染防控机制,严厉打击跨境非法转移、倾倒固废危废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持久战上持续发力。严格“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完善生态环境工作机制。着力抓好“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常态化巡河,全面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和沿岸污染源。着力抓好“林长制”工作,做好增绿、管绿、护绿、用绿、活绿“五绿”文章,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10公里、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个。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体制改革,严格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推进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建设,层层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七)聚焦改革攻坚,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重点领域改革,打通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深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收费清单,加强政府权力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90%以上。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充分发挥网上和实体两个办事平台作用,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服务模式。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等制度,支持发展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5个,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占比达到90%以上,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严格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努力保障农民合理建房需求。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制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支持城投集团等县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以赴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巩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果。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农村敬老院综合改革,规范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

(八)聚焦民生保障,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坚守发展初心,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美好利辛的发展内涵更丰富、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更暖心。

织密织牢民生事业网。投入40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善民生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各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新增城区幼儿园2所,新建、改扩建城区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2所,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利辛学校、利辛县第二中学和职教园南区等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全面推广公办幼儿园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力争公办幼儿园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达50%以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提升新能源学校、机电科技学校办学条件,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两头”延伸。抓好标准化学校和智慧校园建设,完成70%的农村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积极实施“人才补充”工程。扎实开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抓好利辛县第三人民医院、利辛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利辛县第二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和汝集、中疃等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措施,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防线。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康复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残疾人“一家一站”功能。推进县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档案事业,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体育中心、数字档案馆等项目建设,开展“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织密织牢服务保障网。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大学生创业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积极帮助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强化重点企业用工监测,推行“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新增就业保持在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突出抓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扩大社会养老服务覆盖面。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低保、特困群众救助审批权下放试点工作,逐步扩大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

14.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即企业、办事群众从申请到办结无需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提交材料,全程通过网络、快递等形式,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

15.“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6.“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两个坚持”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两个更大”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17.“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8.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即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

19.“标准地”——即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20.“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1.“四督四保”——即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22.“三个走” ——即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

23.“双调度”——即由分管副县长负责半月调度、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共同负责月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谋划、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4.“容缺受理+承诺”——即对前置要件及相关材料暂不齐备的,在项目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后按相关规定可先行办理。

25.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即通过政府采购或由政府授权的组织实施单位负责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和组织管理,项目建成后交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法人)单位的制度。

26.“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即省政府提出的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27.“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一种暗查暗访制度。

28.“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9.“四乱”——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30.“三变”改革——即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31.残疾人“一家一站”——即乡镇残疾人之家和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

32.“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33.“四最”——即信访工作中最多投一次、最多跑一地、最多交一回、最后访一回。

34.“三无”乡镇、“三无”社区、“三无”村创建——即省信访局提出的创建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极端恶性事件的乡镇、社区和村。

35.“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36.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即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的无纸化、移动互联办公模式。

织密织牢社会平安网。抓好平安利辛建设,深化社会治安防控,扎实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做好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坚定不移地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推进信访“四下基层”“四最”试点和“三无”乡镇、“三无”社区、“三无”村创建,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启动实施“八五”普法,争创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力度,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和7个乡镇消防站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积极争创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县和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县。全力抓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等群团活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四、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围绕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政府系统全体人员全面提升“七种能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更高的站位,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自觉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融入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严格落实好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以过硬的作风,强化担当作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拼”的决心、“冲”的状态抓工作,全力推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利辛建设各项目标落地见效。全面提升落实能力,坚持令出如山、立说立行,一着不让抓落实,确保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必成。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努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打好提前量,在乡村振兴上探索新路径,在服务民生上拿出真招数。积极树立争先意识,提升标杆,勇争一流,加强清单管理,严格考核问责,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以刚性的规矩,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利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运行。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以严明的纪律,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集中更多财力促发展、惠民生。继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推广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全面提升政府机关效能。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完善政府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程序,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守牢初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利辛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六稳” ——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四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5.“三个堡垒”——即脱贫、返贫、致贫。

6.村集体经济发展“百千万”工程——即省集体经济办提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

7.“深贫保”——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深贫地区开发的集农业生产、家庭生活、意外事故等为一体一揽子保障的保险产品。

8.“防贫保”——即太平洋保险公司首创保险产品,为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因病、因学、因灾三大致贫返贫主因提供风险保障。

9.“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0.“两河”流域——即西淝河、茨淮新河流域。

11.“邻长制”——即市委、市政府创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一项举措。具体而言,在城市,一个社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为“一片”,在片内以100户左右居民为标准,划分为“居民小组”,在组内以居住临近的10户左右居民划分为“一邻”。在农村,一个行政村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为“一片”,原则上以原有村民小组划分为“一组”,以居住临近的10—20户村民划分为“一邻”。

12.“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即亳州市提出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用近3年时间开展“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1”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2”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个专题实施方案;“22”即危险化学品等22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13.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即深化“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