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湖北省)2021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8日在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市长   苏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恩施市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之一。过去五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坚定“全州龙头、首善之区、窗口形象”定位,围绕市委“316”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恩施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聚力经济建设,发展成就感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由248亿元增长到372亿元,年均增长5.6%(预计,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7%;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9%;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9亿元增长到151亿元,年均增长1.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3%、8.2%。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恩施市连续五年位居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板桥风电、德源富硒食品项目建成投产,青云崖、九州通中药饮片项目加快推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4:40.0:44.6调整为8.1: 40.2: 51.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670户、注册商标7221件、专利授权866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组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做实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加快七里坪、白杨坪等工业园区建设,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73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75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龙凤试点效应持续放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有效释放。红太阳集团、绿色动力环保集团等43家企业落户恩施,实现省外到资128.9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741万美元,成功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开通4条国际(地区)航线和16条国内航线,建恩高速建成通车,新(改)建国省干线163.3公里,沿江高铁、机场迁建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铁路、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800万人次,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东西部扶贫协作、“616工程”、孝感市对口帮扶、中央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成效显著。先后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全国马铃薯大会、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提供现场,恩施大峡谷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军地协作扶贫“131”路径(3)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峡谷,恩施市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最美县域”等荣誉称号,对外影响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聚力精准扶贫,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新(改)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8个、文体广场231个、农家书屋243个,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整合财政资金68.8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242户、危房改造19768户,打造“四好农村路”(4),建成农村公路4698公里、安防工程3121公里,动力电覆盖全部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49.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有效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55054户175688人实现稳定脱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10元增长到12291元。

农村面貌越来越美。“五佳五好”(5)评选活动持续开展,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打造乡村振兴州级试点2个、市级试点7个。花枝山、洞下槽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二官寨经验”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南里渡、花枝山等18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望城坡、黄连溪等4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农业产业越来越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3万亩,土壤酸化改良22.5万亩,茶叶、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8万亩。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恩施市连续14年获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28家、家庭农场达600个。特色品牌打造成效显著,“两品一标”(6)认证企业达68家,认证产品124个。“恩施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恩施玉露”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为2018国事活动用茶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指定用茶,品牌价值突破23亿元。恩施市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五年来,我们聚力城乡建管,市民自豪感显著提升

城市品位再上新台阶。以5A级景区标准建设州城,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交通枢纽城、区域中心城。州城常住人口突破50万,迈入中等城市行列。累计实施城市重点项目457个,完成投资372.7亿元,城镇化率达58.3%。新建城市道路87公里,金龙大道、高旗大道中段等28条城市主次干道建成通车,和润城下穿通道、五峰山隧道等重要节点相继贯通,城市骨架加快拓展。清江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二水厂迁建、三水厂新建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功能日渐完善。新(改)建农贸市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4000余个,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路长制”全面落实,“寸建寸管”理念深入人心,“三治”“三绿”(7)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主次干道花卉绿化全覆盖,七里坪、耿家坪、清江带状公园等24个城市游园建成开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集镇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13个乡镇集镇总规、控规修编。新(改)建城乡公厕311座、户厕4.3万余座,15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8)全面完成。乡镇集镇照明、停车场、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110个。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白杨坪镇被列为州级特色小镇,屯堡乡、芭蕉侗族乡荣获“湖北省森林城镇”称号。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州城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考核二级标准,“恩施蓝”成为州城靓丽风景。大沙坝国控断面、长沙河省控断面、大龙潭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达标,“河(库)长制”“山长制”有效落实,生态优势日益显现。大沙坝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车坝河、喻家河引水工程加快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已整改完成256个,剩余14个达到序时进度,煤炭去产能全面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们聚力平安建设,社会安全感显著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坚持依法行政,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律师进村、法治便民”“背包组长”“层级调处”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干群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恩施市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称号。

风险防范化解取得重大成果。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消化存量隐性债务35.5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审结涉众型非法集资案件11件,关停非法金融场所24家,清理类金融机构11家,金融环境持续净化。强化房地产领域全过程监管,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建立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有效管控各类风险隐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平安恩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统三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推广,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更加精细,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和社区“尖刀班”成为基层治理的恩施名片,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信访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恩施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五年来,我们聚力民生事业,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思源实验学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等一批标准化学校,武陵国际实验学校、芳华中学等民办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改薄”任务圆满完成,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开展,互动录播教学“恩施三式”(9)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超级大班有效化解,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高考、中考成绩连创新高,恩施市荣获“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称号。

文体事业竞相繁荣。新增各类体育场地68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实现翻番,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金龙坝、高拱桥等33个村被中宣部评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村”。成功举办全国老甲A足球明星赛、全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完成《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规划》编制,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13个,三岔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恩施市荣获“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称号。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成2个市级PCR实验室、17个乡镇发热门诊,华龙总医院、慈铭体检等一批民营医疗机构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心医院完成提档升级,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药物零差价销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健康恩施”建设稳步推进,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37257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97%。首创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4+3”模式(10),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新建保障性住房3129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60万元,群众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退役军人事务体制改革,退役军人待遇得到有效落实。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市民政福利中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亿元,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兵员征集、“双拥”成绩突出。民族团结、外事侨务、档案、宗教、移民、保密、供销、科学技术、机关事务、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努力克服疫情、汛情双重影响,直面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困难等不利因素,克难奋进,砥砺前行,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疫情防控“阻击战”成果显著。自2月29日起,无新增确诊病例,3月5日,疑似病例清零,感染率仅0.59/万,确诊病例零病亡、医疗机构零院感。精准脱贫“攻坚战”总体告捷。顺利通过国家抽查、普查验收和扶贫成效考核,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防汛抗灾“突击战”卓有成效。科学应对“7·17”特大洪涝灾害,有效化解沙子坝滑坡险情,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经济发展“总体战”企稳回升。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出台《促进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景区优惠回馈、职工爱心消费等十三项复苏举措,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由负转正。民生事业“保卫战”巩固拓展。民生支出达73.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服务,5.4万名务工人员及时返岗就业。争取抗疫特别国债3.3亿元,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不断夯实。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五年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恩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质效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在于中直省直部门、孝感市、杭州市江干区和社会各界倾力协助,更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关心、支持恩施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空前,稳增长任务繁重。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实体经济发展不够,群众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城区防洪能力亟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不高,民生事业发展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干部作风仍要持续改进,行政效率还需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突破期、基础设施升级期、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期、社会治理完善期、乡村振兴加速期、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创建期,发展前景可期,未来大有可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省“宜荆荆恩”城市群、全州“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坚定“全州龙头、首善之区、窗口形象”三个定位,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打造武陵山“六个中心”(11)升级版,加快建设“五个示范区”(12),发挥“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13)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厚植生态底色,加快绿色崛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全州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继续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8.3%。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对外开放,走协调发展之路,打造西部开放新窗口。围绕建成全省改革开放示范区目标,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武陵山“六个中心”升级版。深化与州高新区及周边县市协同发展,积极对接“四县五乡”(14)州域发展战略,促进市域边贸口子镇与周边县市乡镇融合发展,打造全州块状经济示范样板。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持续放大富硒优势、生态优势,打通各类要素循环堵点,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沿江高铁、机场迁建、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科学开发清江港口航道资源,加快构建“四干三支”(15)铁路网、“一纵两横多联”(16)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六射”(17)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建成武陵山交通枢纽中心。抢抓全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对接“渝新欧”“汉新欧”国际大通道,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内陆开放重要窗口。

(二)坚持改革创新,走工业兴市之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建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聚焦工业经济“四倍增一突破”(18),强化“四量举措”(19),推进“四大工程”(20),主动融入全州产业规划和州高新区建设,加快构建“一区引领、五园联动、多点支撑”(21)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武陵山低碳工业聚集中心。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2),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完善投融资平台,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恩施,做强做大城投、产投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武陵山金融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州城对创新要素的吸附作用,推动各类要素向州城汇集,深化校地、校企、政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

(三)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立市之路,厚植特色产业新优势。围绕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推进“三水共治”(23),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积极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实施“四大绿色行动”(24),强化“三线一单”(25)约束,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发展壮大“4+N产业集群”。围绕建成全国宜居宜业宜旅示范区目标,持续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打造武陵山旅游休闲康养中心。加快建设富硒健康产业园,健全硒产业标准体系,实现硒产品“一码流通”,打造武陵山富硒产品研发和集散中心。发挥“华中药库”资源优势,打造优质药材示范基地,构建名优道地药材流通体系,完善“药医康养游”产业链条,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重点推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水电、风能、天然气、太阳能、页岩气等开发利用,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新基建、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四)坚持城乡统筹,走城市带动之路,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围绕“一核支撑”功能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区协同、全域融合”的市域发展布局,奋力打造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实施“新基建+”行动,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按照5A级景区标准,推进州城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管理,高标准建好州城。加快推进城北龙凤新区和城南空铁临港新区建设,推动州城向南北两端拓展,打造支撑州城全面发展的南北两个块状组团。发挥州城辐射带动作用,分类引导乡镇差异化发展,着力构建“一轴六线四板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以清江为主轴,联结沿线城镇节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建清江绿色生态走廊。以恩鹤公路、屯渝公路、白奉公路、209国道、351国道、318国道为主线,推动沿线乡镇区域联动、一体融合。支持沙地打造康养特色小镇,依托大清江,与三岔、新塘、红土组成东部板块;支持沐抚集镇打造旅游特色小镇,与屯堡、板桥组成西部板块;支持芭蕉承接城南新区延伸,打造硒茶特色小镇,与白果、盛家坝组成南部板块;支持白杨坪打造三产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崔家坝、太阳河、龙凤镇龙马片区组成北部板块。

(五)坚持三农优先,走乡村振兴之路,绘就美丽恩施新画卷。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331”工作模式(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坚持全域有机化战略,实施“一村一品+”行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实施“三乡行动”(27),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放大二官寨、洞下槽两个州级试点示范效应,巩固“三条示范走廊”(28)建设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六)坚持三治融合,走依法治市之路,提升市域治理新成效。围绕建设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目标,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健全“三治融合”城乡治理体系,优化州城行政区划,加快向街道、乡镇放权赋能进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全民普法行动,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突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恩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七)坚持以人为本,走共建共享之路,增进民生事业新福祉。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拓宽人民群众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就业容量,实施“创业恩施”计划,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等机制,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恩施行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三、2021年工作重点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0.5%。完成省、州下达的其它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筑牢生命健康防线

抓好常态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研判疫情形势,适时调整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控,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前哨作用,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制度,加强防疫物资储备,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成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市应急准备中心新建和龙凤、三岔等6个乡镇卫生院迁建项目,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医疗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搭建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推进医疗卫生四大体系(29)建设,切实增强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着力建设健康恩施。全面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建舞阳大街社区、柑子槽小区农贸市场,加快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设,规范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州城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垃圾分类体系初步建立。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旅游和康养资源富集优势,打造一批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康体旅游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巩固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创建成果,力争创建2个国家卫生乡镇。

(二)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返贫常态化监测,确保脱贫不返贫、发展可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加强扶贫资产后期管护,确保长期稳定受益。

壮大农业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持续推进茶叶、烟叶、马铃薯、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管护,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完成土壤酸化治理2.8万亩、受污染耕地修复1.1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4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00家、家庭农场达630个。实施“菜篮子工程”,推进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品牌价值,加快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力争茶叶综合产值突破70亿元。推广适度规模养殖,稳固“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稳步发展草食畜牧业,擦亮“恩施黄牛”品牌,力争畜牧综合产值突破38亿元。

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全力推进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打造“一懂两爱”(30)“三农”工作队伍,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整治提升美丽乡村31个,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全力拉好“三驾马车”,加快疫后重振步伐

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导向,聚焦“十四五”规划,加大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争取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坚持“比招商、抓项目、强产业、促进位”,积极推进“两新一重”(31)项目建设,稳固投资总量,扩大投资增量,实施省州级重点项目20个,市级重点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

挖掘消费潜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开展“百万大V”推介恩施、“惠游恩施”等活动,推动旅游业全面复苏。依托“直播带货”“扶贫832”平台等载体,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逐步增加公共消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提振外贸出口。持续办好女儿会、硒博会,不断扩大恩施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对外影响力。完成恩施海关监管场所建设,积极申报恩施一类航空口岸,大力争取国际、国内航线,打造对外开放窗口。加大外贸市场主体培育,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10家以上,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1500万美元以上。

(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提质增速

做强实体经济。围绕“4+N”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力争电子元器配件、大北农饲料生产、数控机床制造等1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机械制造、中药饮片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省外到资30亿元。聚焦“四倍增一突破”目标,重点补齐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七里坪产业园二期、白杨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配套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建管水平,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

做大特色产业。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围绕“一心双核三廊三板块”(32)空间布局,加快青云崖、女儿湖项目建设进度,支持大清江创4A级景区,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主题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加强国际化、立体化宣传营销力度,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加快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出台《恩施硒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打造富硒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2万亩,积极开展“硒品出山”系列推介活动,建成20个富硒品牌旗舰店,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硒食品精深加工企业1家,力争总产值突破44亿元。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加强龙头市场主体培育,新增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家,力争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加快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启动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力争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

做优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确保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实现招投标电子监管全覆盖,推广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夯实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支持鄂旅投主板上市,大力推广“硒都金融”APP,持续优化金融环境。搭建数据汇集共享平台,完成智慧城市项目一期建设,切实发挥“12345”热线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度、满意度。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州城建管水平。坚持“四高”(33)理念,持续推进州城“五个三”重点项目(34)建设,大力实施“强州城”战略。启动高旗大道1标、龙凤大道等项目建设,不断拉伸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四水厂、车坝河引水工程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新建立体式停车场9个,新增停车泊位1500余个,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州城寸建寸管,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新建玉露公园、栖凤公园,推进111个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启动贺家榜、马鞍山、麻场二期等棚户区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推动乡镇融合发展。按照“以城带乡、多点支撑、镇村联动、全域一体”思路,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进351、242国道改扩建项目,实施110千伏大龙潭输变电工程、35千伏马者输变电工程,启动杨柳溪水库建设,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巩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成果,投资1500万元支持白杨坪、新塘、屯堡3个乡镇集镇建设,不断提升乡镇集镇品位。

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道路、建筑工地扬尘和秸秆焚烧监管,力争州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2天以上。严格落实清江“十年禁渔”,大力推进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21个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推进“一江九水五库”(35)系统治理。积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确保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

(六)加快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巩固“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成果,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街道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村改居”,全面完成乡镇综合体制改革,加快乡镇综治中心标准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创新虚拟社会综合治理,提高互联网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八五”普法,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社区一刻钟、农村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增收节支举措,积极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本级债务规模。持续开展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完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建成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

推进平安恩施建设。加大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落实领导“四访”(36)制度,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争创信访“三无”(37)县市。强化非煤矿山、在建工程、道路交通、危化品、文化旅游、校园等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监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松树坪小学、四维街小学建设,启动清江民族学校、硒谷小学和市职校PPP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成“互联网+教育”平台,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支持规范社会资本办学,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四馆三场两中心”(38)提档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滚龙坝古建筑群、何功伟烈士就义旧址修缮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扎实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强化民生保障。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和重点企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稳步推动殡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恩施殡葬服务中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打造屯堡、沙地、新塘惠民殡葬试点。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健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织牢民生保障网。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全面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转变作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充分弘扬“店小二”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新表现,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回潮复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幸福感、满意度。

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政府执行力。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健全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和责任分解机制,加大政务督查督办和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完善问责和激励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清正廉洁,提高政府公信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节用裕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干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夺取恩施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注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军地协作扶贫“131”路径:市人武部牵头,3个市直部门帮扶1个贫困村,1个民兵干部带领3个民兵帮扶1户贫困户。

(4)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5)五佳五好:“五佳”指最佳美丽乡村、最佳美丽社区、最佳脱贫标兵、最佳扶贫干部、最佳扶贫市场主体;“五好”指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邻里、好心人。

(6)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三治、三绿:“三治”即非煤矿山治理、扬尘治理、尾气治理;“三绿”即见缝插绿、拆围透绿、裸土复绿。

(8)“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9)恩施三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基于“恩施市互动录播平台”,展开“同体式”“支教式”和“协作式”互动同步课堂。

(10)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4+3”模式:即4项制度加3项机制,4项制度指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农民工欠薪银行授信代偿制度;3项机制指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农民工工资问题追责问责机制和企业拖欠工资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11)六个中心: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武陵山硒产品研发和集散中心、武陵山旅游休闲康养中心、武陵山交通枢纽中心、武陵山低碳工业聚集中心、武陵山金融服务中心。

(12)五个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省改革开放示范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宜居宜业宜旅示范区。

(13)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一谷为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三示范区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14)四县五乡:四县为恩施市、鹤峰县、宣恩县、建始县;五乡为恩施红土、新塘,鹤峰中营,宣恩椿木营,建始官店。

(15)四干三支:四干为宜万铁路、昭黔恩铁路、安张衡铁路、沿江高铁;三支为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恩施物资铁路专用线、火车站至高铁南站悬挂空铁。

(16)一纵两横多联:一纵为银北高速;两横为沪渝高速、常恩高速。

(17)两纵两横六射:两纵为209国道、242国道;两横为318国道、351国道;六射为以州城为核心形成辐射作用的232省道、233省道、365省道、366省道、461省道、462省道。

(18)四倍增一突破:是指以2020年底为基数,到“十四五”末,实现实体工业企业个数倍增、工业产值倍增、工业利税倍增、职工就业人数倍增;实现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

(19)四量举措:招商引资扩增量、技改扩规提质量、联合重组活存量、企业上市增变量。

(20)四大工程: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小进规”成长工程、千万元税收企业培育工程、产值过亿元企业壮大工程。

(21)一区引领、五园联动、多点支撑:以州高新区为引领,七里坪产业园、白杨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产业转移园、龙凤低碳产业园联动发展,多个乡镇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

(22)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3)三水共治: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水资源保护。

(24)四大绿色行动:开展绿色招商、提升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园区、打造绿色家园。

(25)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6)“331”工作模式:全力抓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促增收,织密边缘易致贫户监测网、脱贫不稳定户监测网、疫后灾后致贫返贫户监测网“三网”堵漏洞,做实“防贫保”保险产品兜底线。

(27)三乡行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

(28)三条示范走廊:以大峡谷、恩鹤线、双龙线为主的乡村振兴走廊。

(29)医疗卫生四大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30)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31)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32)一心双核三廊三板块:“一心”指中心城区的旅游休闲综合服务中心;“双核”指大峡谷、青云崖两个核心景区;“三廊”指以大清江、高速、国道为主的旅游走廊;“三板块”指构建山水观光、硒乡养生、仙居休闲的三大功能板块。

(33)四高: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率服务。

(34)“五个三”重点项目:指三条新建市政道路(高旗大道1标段、龙凤大道、蔡家河路)、三条人行道改造(解放路、人民路、叶挺路)、三条道路绿化美化(旗峰大道改扩建段,209绕城线5、6标,硒都大道1标)、三座城市公园建设(高新广场公园、玉露公园、栖凤公园)、三所新建学校(清江民族学校、松树坪小学、硒谷小学)。

(35)一江九水五库:一江为清江;九水为带水河、龙洞河、蔡家河至洗爵溪、高桥河、盐水溪、麻园河、四道河至巴公溪、沙河、高井河;五库为大龙潭水库、山沟溪水库、金马水库、高桥坝水库、月亮岩水库。

(36)四访: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约访、陪访。

(37)信访“三无”: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群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情负面炒作。

(38)四馆三场两中心:四馆指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博物馆;三场指剧场、国有院团排练场、文体广场;两中心指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