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京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湖北省)2021年京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8日在京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京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京山实现“撤县设市”历史性跨越,先后荣获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人均GDP达到7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96%,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湖北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京山经济开发区入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5.1:1,“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位居全省前列。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1%。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9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个,被国务院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市。现代综合交通网、水利设施网、能源保障网基本形成。三大攻坚战持续发力。全市61个贫困村均实现出列,15767户41655人均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实现。“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高质量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良贷款率得到遏制,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转变,改造薄弱学校28所,改扩建城区学校6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省级“四化”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五化”标准化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五年的变革振奋人心。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战、经济发展战和民生保卫战。

(一)着力抓防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指挥调度、应急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用52天时间实现“四类人员”全部清零。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以严防输入为重点严防反弹,连续8个月新增确诊病例为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市广大市民万众一心,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冲锋在前,快递小哥、志愿者和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涌现出崔靖、陈清山等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京山市人民医院、马岭村党支部等先进集体,共同筑起了京山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二)着力促发展,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千方百计助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4月开始“扭降为增”,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7个,荣获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进位先进市。稳步发展特色农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鱼鳖混养、名特优养殖面积各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65万亩,新建“山桐子+中药材”林业板块基地1.3万亩。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生猪存栏43万头、出栏80万头。全域旅游大环线初步形成,道路交通指引指示、智慧旅游信息导引等配套服务逐步完善。苏家垄遗址博物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太子山生态旅游区4A级景区创建通过景观质量评价。积极参与“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共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亿元,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全市电商经营主体突破16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29.01亿元,增长12.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8亿元,增长30%。京山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集聚区入选全省第四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金瑞物流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富瑞丰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三)着力扩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向上争取扎实开展,聚焦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两新一重”等重大政策,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43.97亿元;对接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谋划项目301个。招商引资逆势而上,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线上招商”与走出去招商相衔接,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存量招商,签约项目117个,同比增长0.9%。项目建设稳步实施,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6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个,国宝桥米产业园、艾克电缆、网球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四)着力强基础,城乡建设成效明显。京山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轻机西路、人民大道、八一路等6条道路维修工程完工,新建小游园5个。启动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智慧平安小区”15个。文峰农贸市场、天恩超市标准化改造完工并投入运营。推进环卫深度保洁,机械化洗扫作业率达到8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3.69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低能耗标准。狠抓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10.1%、12.7%,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200个以上,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全市地表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获批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擦亮小城镇”行动扎实推进,完成集镇雨污管网和道路改造升级,孙桥、绿林、钱场等第一批试点示范镇通过荆门市考核验收。持续推进“创3A级村庄景区计划”,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荷花堰村、文峰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荆门市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262省道仁曹线建成通车,六随线路基全线贯通,347国道京山段、327省道三阳至绿林段完成路基建设。石龙镇成功创建“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镇。

(五)着力优环境,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扎实开展“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行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荆门市“38条”,兑现减税降费、项目支持等政策资金7.05亿元。“点对点”为园区企业入职3805人,落实项目用地2500亩。按照“1+9+N”模式开展政银企对接,全年净增贷款25亿元,年末余额贷存比51.8%,增量贷存比64.3%。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实现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全覆盖。

(六)着力保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3.2%。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措施,不断消除致贫、返贫风险,京山在全省2019至2020年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排名插花贫困地区第四,顺利通过2020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坚持援企、稳岗、扩就业并举,城镇实现新增就业8273人。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完成6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汪林岗幼儿园建成开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启动三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京山二中、五中全面整合,完成中等职校新校区主体工程建设。谋划和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17个,完成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19家发热门诊(室)即将建成。完成“1+4+15”医共体“三通六统一”模式改革,全市医疗资源实现同质化管理。6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2926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0178人。纳入农村低保3528户8000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83元。农村特困供养1507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868元。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更加规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100%,获批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实施体教融合模式成果丰硕,4名学生入选国家少年网球预备队,6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获得冠军。“大党委+大综治”“湾长理事”“积分制管理”等基层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七五”普法全面完成。

统计、审计、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国防教育、人民防空、供销、保密、移民、港澳台侨、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管理、行政学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主动改四风、转作风、清政风,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虚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27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5%以上。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合力共为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携手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京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经济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下降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6.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8.0%。二是产业竞争力还不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三是生态价值转换不充分。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生态示范县向生态富裕县的转换步伐还不快,全域旅游、网球运动、观鸟活动、健康养老等特色优势彰显还不充分。四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市的规划管控、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等还存在短板,不能有效适应撤县设市后的发展需要;医疗、养老、教育等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京山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从外部看,党中央出台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省委统筹布局城市群建设、块状经济、县域经济,沿江高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京山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从县域看,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轻工包装机械、液压搬运机械、锅炉辅机、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初具规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成果将催生强劲的发展动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奋发作为,就一定能谋新篇、开新局,铸就京山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内外开放、文明向善、生态优美、城乡宜居、民生幸福、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新京山。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紧扣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战略定位,强化武汉城市圈、“宜荆荆恩”城市群双节点功能,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三大战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构建“一心引领、两极支撑、三带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奋力冲刺百强县、打造增长点、建设新京山。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生态建设主基调。将“生态立市”战略贯穿始终,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工业扩量提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生态旅游全域融合,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打造生态美丽经济的全省样板。

二是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优势产业彰显特色、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深层次、多元化发展,更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引进培育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建设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承载平台,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

三是做好城乡统筹大文章。加快实施“旅游活市”战略步伐,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旅游+”促进全域融合发展。突出“一心引领”,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发挥中心城区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两极支撑”,重点打造钱场、宋河两大工业园,形成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极”。实施“三带驱动”,打造中部产业融合发展带、北部生态旅游观光带、南部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实现区域联动、带状发展。促进“全域协同”,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多点发力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四是激活科技创新驱动力。坚持创新引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科技研发应用层级和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工业、数字金融、数字教育等新业态,促进大数据在市政管理、健康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五是紧扣改革开放主抓手。坚持以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提升资源集聚度和发展竞争力。聚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重要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对接和服务武汉城市圈,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对接“一带一路”,实施贸易主体培育工程,引导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加快走出去步伐。

六是把握民生共享根本点。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京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推动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殊之年,需要特殊之力,更需特殊之为。我们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发扬“争抢转”精神,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1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荆门市定目标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完成荆门市定目标。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优化升级,致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进规企业培育工程,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以上。着力提高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工业技改扩能工程,支持京山轻机、江一特等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广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数码印刷智能成套设备等应用。引进一批包装机械上下游企业,壮大包装机械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产业基地。加快农机装备配套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提档升级,培育一批二级以上供货商企业,打造“武襄随十”汽车产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完善宋河精细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申昙环保新材料、卢比环保工业清洁剂等项目建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支持国宝桥米、京和米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市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1-2个领军型科技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0项。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数字工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作用,进一步提升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园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支持金瑞物流发展壮大,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快12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8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打造区域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支持智慧家政、在线文娱、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鼓励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推动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差异化发展,繁荣“夜市经济”,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太子山4A级景区和花台山3A级景区创建。加快青龙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游乐项目建设,促推绿林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加快建成,推动绿林寨、美人谷、鸳鸯溪景点提档升级。完善旅游环线,统筹建设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扶持发展特色民居民宿,强化旅游驿站等功能配套,完善旅游大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加强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放大网球品牌优势,促进康旅、体旅融合发展。办好中国(京山)网球节、中国观鸟节、京山桥米节、对节白蜡节等主题消费场景活动。创新旅游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京山故事”,叫响苏家垄等历史文化品牌,擦亮对节白蜡和桥米地域文化品牌,做强小焕岭、八字门等革命旧址和张文秋故居等红色文化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开展十佳文旅融合示范村创建,争创“荆楚文旅名县”。

(二)突出项目建设,致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积极对接争取项目。抢抓公共卫生补短板政策、中央及省“十四五”规划编制、“两新一重”投资等重大机遇窗口期,聚焦公共卫生、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力推更多地方重点项目进入中央、省和荆门市的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主动出击招引项目。完善招商项目星级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深耕武汉城市圈,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汉渝蓉等重点地区产业转移,围绕智能制造、农机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细分领域,策划包装产业项目,开展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存量招商。完善分类考核体系,提高工业项目、大项目的考核权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倾力服务建设项目。落实项目“三级包联”机制,打通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堵点,确保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无缝对接,力促瑞莱斯机械产业园、海之力二期、金颖建筑钢模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国宝桥米产业园、雄韬锂电池、鹰柴国际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三)突出乡村振兴,致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发展优质粮油和特种水产,促推优质稻产能达到68万吨,水产品产量保持7.9万吨。加快生猪恢复性生产,力争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推广生态高效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8.98万亩,建设“山桐子+中药材”基地1万亩。创建美丽牧场10家,新增“二品一标”产品3个以上。注重农文、农旅结合,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等功能,连片实施“创3A级村庄景区计划”,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村庄清洁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乡村生活污水、农村厕所粪污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引导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逐步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分步启动环惠亭湖、京绿线、曹仁线、汉宜线等板块片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深化智慧水利建设,推进吴岭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施惠亭水库、高关水库等除险加固和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蒲济店河、香山冲河等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充分运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成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传承淳朴文明乡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致贫预警和返贫监测,采取“一户一策”针对性措施,防止农村人口因突发事件致贫、返贫。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补短板工程,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突出绿色发展,致力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以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总抓手,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建筑施工、扬尘管控、餐饮油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开展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美丽河库建设,实施以惠亭水库为代表的水质较好湖泊保护项目。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清废行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完善全领域生态治理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京山河、天门河、大富水河等流域水质全面达标。实施七宝山、大石山等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环境污染限期第三方治理。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节能环保水平,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展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行动,盘活存量用地。继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域推进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减量化。开展“绿色元素”创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

(五)突出宜居品质,致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注重城市规划引领。健全规划体系,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谋划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制定5G基础建设、智慧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防洪、绿地系统、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等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强化城市功能支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统筹实施城市主次干道综合改造,完成云杜路、紫霄路等道路维修及停车位建设。推进城区“断头路”改造,加强植绿补绿,加快修复城市“疤痕”,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完成京山河综合治理,加快惠亭山水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健身、养老、休闲等生活设施改造。扎实推进棚改项目,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分步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加快京山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推动永兴街道同城化发展,支持温泉新区拓展城市空间,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中心城区北环线建设,完成347国道京山段、327省道三阳至绿林段主体工程,进一步畅通城乡交通大循环。

深入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按照“洁绿亮美”要求,加快补齐集镇建设短板,建设美丽城镇。着力打造网球特色小镇、对节白蜡艺术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绿林、杨集、孙桥等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支持坪坝、石龙等镇创建国家卫生镇。

狠抓城市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市容市貌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城市空间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建筑市场治理和“问题”楼盘化解力度。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引导市民通过智能终端参与城市管理。加强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城区机械化洗扫全覆盖。引导市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六)突出改革开放,致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完善“联审联验”“并联审批”,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审批。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加快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加快京诚集团市场化转型,提升市场化运作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普查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和股商合作。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按照“十必须十不准”要求,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严格落实中央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规范税费体系管理标准,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深入开展“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行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银行融资服务考评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咨询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力争新增贷款37亿元。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压减工作时限,降低用能成本。

(七)突出人民至上,致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更大力度建设健康京山。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地”同防和“多病”同防,强化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日常防护。大力实施“健康京山2030”行动规划,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成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并投入使用,实施市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工程,完成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主体工程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支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更大力度筑牢民生保障网。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鼓励就地就业,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做好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准备,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优化退役军人服务,完善保障体系。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福利、慈善等工作,巩固延续兜底保障政策。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升级,探索建设区域性、功能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

更大力度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培育体系。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有效解决城区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与华师一附中等名校教学科研合作,切实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完善中等职校新校区配套并投入使用,推动职业教育与促进就业创业紧密结合。科学布局温泉新区大学城,加快汉口学院京山校区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加速发展。高质量办好湖北省网球学校。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更大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大党委+大综治”模式,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乡村联片治理”模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鼓励开展志愿服务。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一村一居一警”“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切实防范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狠抓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还将办成以下民生实事:

1.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

2.新改建6所普惠性幼儿园,完成京山一中、京山五中、绀弩中学和永兴、雁门口、罗店等镇(街道)初级中学硬件改造工程。

3.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免费培养30名全日制大专学历村医;免费为3400对育龄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服务。

4.举办文化惠民活动500场次,新增全民健身器材100台(套),新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5个。

5.抓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10个。

6.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拆除重建农村公路危桥9座。

7.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50个智慧互联、共建共享的“智慧平安小区”。

8.维修硬化10条背街小巷道路,新建小游园6个。

9.新改建城市公厕6座、旅游公厕5座,建设多功能便民城管驿站4座。

10.改造中心城区滞水点5个,配套新建雨污分流管网6千米。

(八)突出效能提升,致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良好政治生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中央、省委、荆门市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提质增效强担当。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主职主责,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大力发扬“争抢转”精神,坚持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遇到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让。持续开展“破堵点、抓落实”行动,实行清单管理、全程督办、限时办结。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充分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力打造坚强有力、团结和谐的干部队伍。

依法行政严规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决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清正廉洁树形象。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监管,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严格执行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更多财力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只争朝夕,务实重行、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京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附:部分名词解释(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1.四类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3.1+9+N:每月组织1家主办银行、9家参加银行以及N家企业开展政银企对接。

4.“1+4+15”医共体: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医院,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等4家市直卫生医疗机构,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医共体模式。

5.三通六统一:“三通”即人通、财通、事通,“六统一”即统一行政领导、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绩效管理、统一经济分配、统一医保调控、统一监管考核。

6.大党委+大综治:建立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平台,通过“大党委”牵头,整合部门资源,协调解决社区治理突出问题,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7.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8.一网、一门、一次:“一网”指湖北政务服务网,“一门”指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一次”指最多跑一次。

9.“人物地”同防:“人防”指对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来京山返京山人员,以及我省确定的13类重点人员的管控。“物防”指对进口冷链冷冻冷藏物品做到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和转运,杜绝院感事件发生。“地防”指对养老机构、福利院、看守(拘留)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集贸市场、药店、商超、小区、学校等重点场所严格防控。

1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