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湖北省)2021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2月28日在保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冯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保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回首“十三五”,我们砥砺前行,同心逐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保康负重前行、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五年来,我们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沉心静气打基础,凝心聚力抓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28%;规模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年均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年均增长6.7%;外贸出口14366万美元,年均增长17.2%;直接利用外资2952万美元,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在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中,稳居三类县市第一方阵,2018、2019年跻身前三名,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五年来,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实现在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胜利。群众收入全面提高。大力推行“菜单式”产业扶贫,落实到户产业奖补资金3.1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亿元,支持发展脱贫产业,贫困家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住房安全全面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063户,12065户、34284名易地搬迁对象喜迁新居。配套设施全面改善。升级改造干线公路396公里,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1970公里,建成各类饮水工程2638处,新建通讯基站980个。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资助贫困学生12.5万人次,实施健康扶贫11.4万人次,落实政策兜底1.4万人。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4月,省政府发文批准保康退出贫困县。山区群众摘了穷帽、拔了穷根,阔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五年来,我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新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初步建成具有保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域旅游破茧成蝶。城建重点项目梯次推进,旅游城市魅力初步彰显;梅花寨、横冲景区建成运营,新增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尧治河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多点开花,新兴业态蔚然兴起,旅游经济持续繁荣。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绿色矿山建设全面铺开,磷矿石运销保持稳定;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多元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乡村振兴精彩开局。试点建设有序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深入实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特色种养质量、产量、效益三提升,烟叶、蔬菜、核桃、蓝莓等产业稳中有增,茶叶、中药材产业实现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培育龙头企业39家、家庭农场156家、专业合作社925家;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90个。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电商网络和配送体系全域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供销蜂鸟”入选全国城乡优选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行业蓬勃发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扩大投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实施各类重点项目782个,完成投资669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麻竹、保宜高速建成通车,保神高速开通在即,郑万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0个、土地增减挂钩项目3.65万亩;实施水利建设项目34个,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3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1平方公里;建成输变电工程4个,升级、新增输变电线路730公里;架设光纤1.1万公里,新建入户端口17万户,4G信号覆盖率达到87%。社会事业项目加速突破。建成文化广场260多个,新建体育健身工程190多个;新建、改扩建校舍10.6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5万平方米;新建县医院外科大楼、中医院肿瘤中心、疾控中心综合楼,新建、改扩建农村卫生室78家、福利院12所。重点产业项目支撑有力。新上生产性项目120个,泰山石膏、亚克阻燃剂、凯裕汽车零部件等110个项目建成投产,蓄积了经济增长的强大后劲。

五年来,我们持续深化生态创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高举生态优先大旗,坚定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治气防尘措施有力有效,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下降,每年空气优良天数均保持在310天以上;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河湖长制深入落实,县域主要水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全面完成,土壤改良试点工作有序铺开,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成效明显。新建、改建各类厕所5万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精准灭荒全面完成,山林长制稳步实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80.27%,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县乡污水处理系统结网运行,垃圾治理“店垭模式”全省推广。生态管控治理效果显著。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改,生态环境质量连续8年保持优良等级,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新的动能加快形成。坚持整体协同、系统推进,压茬拓展改革深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机构设置顺畅高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大幅精简,政务服务“五级联通”“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开;企业开办“210”高标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家,否决落后产业项目30个,万丰、劲牛、尧治河化工等一批企业实现重组。农村改革纵深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承包改革完成确权登记颁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4%。财政管理改革工作获国务院表彰。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飞地”园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入园企业达到28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新签约项目196个,实际到位资金720亿元,华磷科技、萧氏茶业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保康。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开展产学研合作86项,转化科技成果1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5家企业入选襄阳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五年来,我们矢志不渝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再就业3.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保综合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长44%,工伤保险、居民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招聘引进各类人才1549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晋升试点工作圆满完成,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投入资金2.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组织530名教师参与城乡交流,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小康建设领跑全省,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氛围更加浓厚。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健康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非法营运三轮车依法取缔,城市公交正式开通,出租车公司有序运营,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平安保康、法治保康建设持续深入,“七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优抚政策得到更好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创建成为省级食品安全县。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高质量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扎实开展。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等工作全面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编制、档案、人防、气象、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文学艺术、住房公积金、公共检验检测、机关事务管理、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作出了新贡献。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提高政府工作政治站位,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公务人员思想受到洗礼、作风持续改进。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力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即将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补损失,认真答好“加试题”,巩固拓展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成果,全面恢复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疫情发生后,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争。对10600余名武汉返乡人员实行包保稳控,组织1.2万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双报到”,80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村头开展联防联控,设立各类劝返卡点500多个,1200多名村、社区干部和社区网格员日夜坚守,严防死守阻断病毒传播;抢先购置核酸检测仪、呼吸机、移动透析机等设备,设置隔离病室179间,征用宾馆酒店17家、359间,在宁夏、辽宁援保医疗队的援助支持下,千方百计抓好医疗救治。从1月27日发布第一例确诊病例,到2月14日新增病例报“零”,3月7日存量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用40天时间实现了“社会面干净”的目标。疫情防控形势稍一缓和,我们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严格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分级分类做好复工复产工作,采取“点对点”方式精准输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为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我们迅速谋划推动疫后重振,顶格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行动,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了基本盘,跑出了加速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加速”,呈现出稳步恢复、持续向好的可喜态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精彩答卷。需要说明的是,收官之年遭受疫情冲击,我们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艰辛努力。尽管一些指标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预计出现负增长,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必须承受和值得付出的代价。

各位代表!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奋勇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五年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理解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保康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审视当前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项目引进难、推进慢,经济增长的支撑还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难题,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基层治理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高度警醒,正在采取措施加快解决。

二、展望“十四五”,我们务必抢抓机遇,绿色崛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各位代表!“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发生新的变化。虽然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更多更大,但综合来看,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保康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日益凸显,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保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一定能够开好顶风船、打好主动仗,谱写保康“十四五”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森林康养基地为统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着力构建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新型工业、磷矿采选、特色农林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一主多元”产业体系,加快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的绿色保康建设步伐,保持综合实力在全省山区县市中领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发展量增质优。资源禀赋合理利用,生态优势逐步放大,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同类县市前列。城乡建设精致典雅。县城宜居宜业宜游,风情旅游小镇、美丽乡村更具特色,城乡环境优美,全面建成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森林康养基地。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成为保康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依法治县深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是:全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鲜明、结链成群,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保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绿色发展形成广泛共识,美丽保康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确保经济总量合理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促进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根据《建议》安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

(一)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和工艺创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工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对“僵尸项目”开展嫁接重组,着力盘活存量资源,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全面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支持选矿项目发展,有序推进马良片区磷矿探转采,着力打造全国主要磷矿石供应基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顺应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新形势,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引领,瞄准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优质产业集群。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举措,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立足保康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聚焦康养度假、特色农业、绿色矿业、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新经济蓄势突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力以赴兴产业、强基础,优环境、增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贫困监测和动态管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集聚发展茶叶、烟叶、核桃、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村经济业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良种化水平,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3个以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用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纵深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加强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努力让广大农村更加繁荣和谐、美丽宜居。

(三)统筹推进全域旅游,打响保康旅游品牌。坚持全域布局、全景打造,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以城促旅、以旅兴城,突出精致典雅标准,有序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功能不全、管理滞后等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抓好核心景区拓展升级,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和招商,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4A级景区2个,打造保康旅游“多地标”。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培育3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深入实施“旅游+”工程,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农生产等深度融合。依托横冲、九路寨、尧治河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整合优质森林康养资源,突破性发展森林康养度假产业。完善旅游配套要素,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驿站、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强化宣传营销和交流合作,提高保康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把保康建设成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和华中地区知名的森林康养度假目的地。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抢抓“扩内需”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两新一重”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深入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实施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增加充电桩、换电站配置容量,新建5G基站1000个。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对接“一体两翼三带”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流域片区开发,差异化发展重点镇、口子镇和特色小镇;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大力推进集镇建设,改造提升存量住房,完善便民、无障碍设施,让城镇更加宜居宜业。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郑万高铁建成通车、货运铁路和通用机场落地建设,完成公铁换乘、客货站场等重点项目,加快高速高铁出口通道和县乡连接线建设,升级改造国省干线330公里,建设产业路460公里、农村路2580公里,建成体系健全、分布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交通网络;实施城乡安全供水提升工程,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完成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统筹推进供气、供电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底盘。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葆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底色。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颗粒物污染,强化尾气、噪声污染防治;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边界管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境风险源头管理,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施“绿满保康”再提升行动,深入落实山林长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纵深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拓展生态建设的空间和效益,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

(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快全局性重大改革,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推动机构合并向职能融合转变,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突出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成政务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提高普惠性金融覆盖率。加强经济合作与对外开放,畅通大循环、双循环通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七)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突出位置,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早期楚文化保护与开发,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保障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统筹抓好审计、统计、供销、档案、史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八)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打造县域治理典范。把握“中国之治”的深刻内涵,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完善社区治理架构,加强小区网格化管理,大力推动党组织领导的多元共治。创新治安治理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防范化解各类平安稳定风险。加快“大应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引导和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县域治理的“保康样板”。

三、迎战2021年,我们要沉心静气,夯基垒台,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做好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外贸出口增长8%,直接利用外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聚力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农村繁荣发展。一是夯实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特色产业,新建改造茶园1万亩,稳定烟叶3.6万亩。建设19个茶叶初制加工厂,完成保茶集团名优茶加工、寺坪核桃深加工、龙坪蔬菜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创建“六有”合作社60家,发展家庭农场40个。加快推进大龙潭灌区、岩头溪水源工程建设,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二是打造宜居环境。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24公里,新建美丽乡村路135公里;新建改造盘龙小河口、格栏坪肖家沟、沮河重阳村等农村桥梁。狠抓农村污水治理,完成20个村污水管网和人工湿地建设。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完成白蜡河流域、黄龙洞山洪沟、南河寺坪段等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改革成果运用,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引进市场主体,盘活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资产,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施小农户提升行动,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网商银行普惠金融项目,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创新基层治理。加强自治组织建设,规范集中安置点社区化管理。完善人才回流机制,选派85名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移风易俗。

(二)纵深推进全域旅游。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打造精品旅游项目,推进全产业融合,建设沿麻竹生态旅游带黄金驿站。一是加快建设精致县城。加快推进蜡梅公园、官山旅游综合体、清溪南路棚户区改造、城区雨污管网分流、壹佳园农贸市场等项目,完成城区“一路三桥”、老酒厂片区开发和23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河西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紫薇桥至二桥沿河游步道建设。实施城区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加强市政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延伸开发核心景区。加快推进尧治河矿洞旅游、南顶草原、千家坪云锦杜鹃等重点旅游项目,完成蜡梅谷项目整体建设。开展森林康养资源普查,系统谋划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横冲、九路寨、尧治河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鼓励A级景区创建研学旅行基地,支持横冲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三是多元发展乡村旅游。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加快重点镇村建设,着力打造城关黄堡线、马良歇马线、后坪龙坪线、店垭两峪线、过渡湾寺坪线、马桥线等示范线路。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积极开发亲子采摘、农业公园、休闲农庄、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新模式。四是统筹提升服务能力。启动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集镇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推进马桥三里坪、寺坪天子湖渡运码头项目,加快实施468省道寺坪至马桥段改建、241国道枫桥至蜡梅谷大修等工程,完成南顶草原旅游公路、尧治河旅游公路、简槽至九路寨公路建设。深入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加强与周边景区合作互动,不断拓展客源市场。

(三)提质发展工业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着力实施四大工程,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矿业经济振兴工程。保持政策延续,支持企业扩产扩销,力争全年运销磷矿石550万吨。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推动矿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选矿项目,提升矿业经济质效。二是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税收返还、融资担保等政策支持,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支持神力车桥、晨峰壁纸、攀源防水材料等企业嫁接重组。三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依托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发展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力争每个行业引进1—2家优质企业,着力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华磷高强板、特艺轻型墙体材料等项目建设。四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企业成长后备库,锁定一批重点培育对象。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及时掌握企业困难和诉求,该支持的坚决支持,能办的尽快办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规模企业5家以上。

(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内大循环战略机遇,精准抓好招商引资,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十四五”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推进精准招商。围绕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林业及森林康养、现代服务业和大健康等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专业招商、主题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建立项目引荐人奖励制度,推进荆山玉文旅康养、过渡湾蓝莓小镇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分别增长8%。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做实领导包保、秘书服务等工作机制,高标准开展“三集中”和项目拉练活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服务,全力抓好247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货运铁路、5G基站宽带网络等项目如期开工,汉江亿成精细化工、广捷节能环保材料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全力争取资金。紧盯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围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项目布局保康,力争全年到位政策项目资金增长5%。

(五)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巩固和拓展绿色发展比较优势。一是深化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巩固禁鞭和秸秆禁烧成果,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在县城规划区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确保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狠抓农村污水治理,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建立休耕轮作制度,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完成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庙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启动塔儿坡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治理。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方案,大力发展新能源。三是实施“绿满保康”再提升行动。坚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完成人工造林7080亩、经济林果提质增效3300亩、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2.6万亩、实施义务植树50万株,创建绿色村庄41个。

(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最难环节动刀,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着力打造高效政务。紧盯“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全面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落实用气“310”、办电用水“321”服务,更大力度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完成“市民之家”建设。二是着力建设公平市场。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依法查处垄断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加强信用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三是着力推进更优服务。深入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疫后重振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金融资金“精准滴灌”,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

(七)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惠民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高就业质量。开展援企稳岗、技能提升等专项行动,加强创业就业培训,严格落实补贴政策。用活公益性岗位政策,妥善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就业营销”计划,加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衔接,完成改革转企参保工作,推进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防控社保基金风险。优化医保异地结算服务,减少群众跑腿垫资。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完善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定期巡访。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办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革试点。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加快一中改扩建、中职土门校区、熊绎小学、后坪集镇学校、河西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县医院内科楼、外科楼和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强慢病管理、残疾康复等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名。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建成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启动博物馆布展工作。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发应用。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进“三方联动”社区治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提高应急管理、抢险救援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守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我们要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三是坚持务实担当。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分工责任制,用“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鼓励创造性推进工作,倡导小切口工作法,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四是坚持廉洁从政。坚持严的主基调,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全面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神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扬帆奋进,为全面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附:名词注释

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2018年,省政府印发《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船舶污染防治、尾矿库综合治理、港口岸线资源清理整顿、长江两岸造林绿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专项治理、企业非法排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指用三年时间,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五级联通”:指政务服务网络省、市、县、乡、村联通。

“一网通办”:指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

企业开办“210”:指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出件)、1天内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

“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

“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一体两翼三带”: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一体”指中心城区,“两翼”指枣阳、河谷两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和联结点,“三带”指沿汉江特色城镇带、沿汉十先进制造业带、沿麻竹生态旅游带。

“六有”合作社:指有合法登记注册、适度经营规模、规范财务管理、先进生产技术、稳定主导产业、良好经营效益。

“一路三桥”:指叶土路和一座车行桥、两座人行桥。

用气“310”服务:指最多3个环节(受理报装、踏勘签合同、验收通气)、1件材料、0跑腿。

办电“321”服务:指高压办电3个环节(申请受理、方案答复及外线施工、办理接电),低压办电2个环节(申请受理、办理接电),符合直接接入条件且无工程的小微企业1天报装。

用水“321”服务:指用水报装3个工作日,2个环节(用水申请、签订施工协议),1项材料(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三方联动”社区治理:指在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