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西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河南省)2021年西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1年4月21日在西峡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西峡县人民政府县长马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西峡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动“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落地见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8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8元,增长4.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270.2亿元、149.1亿元。

(一)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以上率下、党员带头,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依靠基层、发动群众,用较短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自去年2月15日以来,全县无新增病例。经过这场没有硝烟、波澜壮阔的战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提振了精神。

(二)统筹兼顾,三大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年度脱贫2424户4602人,3个挂牌贫困村顺利出列。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202元。我县“四集中”兜底保障的典型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河南电视台等集中报道。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扎实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1位、全市第1位;PM10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9位、全市第5位;空气优良天数317天,居全省第8位、全市第1位,环境空气质量是“十三五”期间最好的一年。成功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实施“四水同治”项目19个、完成投资3.8亿元,整治塘坝438座,入选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名单,荣获全市“两山”擂台赛—绿水杯金奖第一名。完成人工造林8.35万亩、储备林0.81万亩、森林抚育22.6万亩,荣获全市“两山”擂台赛—青山杯金奖第二名。风险防范扎实有效。扛稳反恐维稳政治责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妥化解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

(三)创新引领,工业发展呈现高质量态势。工业经济实现产值530.8亿元、增加值120.4亿元,完成工业全口径税收14.6亿元、工业增值税10.6亿元、工业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均居全市首位。主导产业稳健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02.1亿元、税利25.7亿元,分别增长8.19%、3.81%。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全县税收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0家。8家五星级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4.3亿元、税收13.4亿元。仲景食品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近10亿元。龙成集团连续12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100强,7家企业进入市30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7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7%。龙成汉冶技术升级、飞龙盖瑞特系列出口涡壳绿色化升级改造、通宇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瑞发防爆电机、众德公司大众1.5T涡轮增压器分总成研发及产业化等21个项目建成试生产。转型创新成效显著。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仲景宛药、飞龙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达到4家;飞龙被评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仲景宛药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中药固体制剂技术创新中心,劲派被评为中国内燃机进排气歧管生产基地、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西保、劲派、仲景食品荣获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众德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耀辉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初步形成“管委会+公司”模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增长43.8%,实现产值436亿元、增加值87.2亿元、税收10亿元,继续保持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四)提质增效,特色农业迈入产业化轨道。农业总产值完成63.7亿元,增长2.8%。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发展猕猴桃人工基地和野生资源保护性开发6200亩。新建食用菌制棒企业37家,全年香菇产量达30万吨、出口6.94亿美元。新种植山茱萸、连翘等中药材1.6万亩。新发展中华蜂1.7万箱,累计达到3万多箱,荣获全国蜂业扶贫先进县。产业配套日益完善。升级改造猕猴桃低产基地2.1万亩,提升示范基地5250亩;新增保鲜能力3100吨,库存能力超过2.8万吨,加工企业达到12家。省农科院西峡分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挂牌运行。推进优良品种培育区、矮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山茱萸“四优四化”验收,新发展田润聚福、新远方农场等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5家。产业品牌更加响亮。新创市级农业品牌12个。成功举办2020中国(河南·南阳)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西峡香菇交易会,“西峡香菇”跻身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100个保护产品名录和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授予中国香菇价格形成中心、省食用菌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荣获全市“两藏两优”擂台赛第一名。

(五)上档升级,第三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8 亿元,占GDP比重46.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旅游经济逐步复苏。老界岭景区完成股权重组,实施了西线道路改扩建、东干沟综合治理工程,创成省4钻级智慧景区。恐龙遗迹园完成了景区升级改造,创成省5钻级智慧景区。开通了陕西宝鸡—西峡跨省旅游专列和郑州—西峡全省旅游专列,举办了“老家河南·清凉一夏”2020河南暑期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老家河南·行走自然”伏牛山国际越野赛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849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44.6亿元。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商产业快速增长。全县电商企业达到286家、交易额101亿元,增长6.83%。香菇及香菇深加工产品网销排名位居单品销售前列,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金融服务成效显著。为420家企业续贷54.6亿元,为278家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6亿元,为111家企业办理贷款延期付息,为333家企业发放低息贷款17.7亿元。实施市场主体普惠特别帮扶计划,388家企业获得首次贷款14.5亿元。

(六)建管并重,城乡发展展现一体化格局。县城建设持续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生态红线评估调整成果编制、14个乡镇总规修编、农村垃圾治理规划编制等。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田关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鹳河生态文化园一、二期建设基本完工,10公里景观长廊形象初现。持续推进交通综合体、垃圾处理场改造等工程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12座、公厕9座,新开放企事业单位公厕89座。莲花南路、礼堂路、步行街、宋石路等路网工程建成投用;实施绿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开展“双违”整治行动,妥善解决了仲景大道、东湖路、莲花北路长期违规占道等问题。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启动了58个村人居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开展了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8万户,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2.78%;承办了河南省第三届农民丰收节南阳分会场活动;完成土地流转6.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6.4%;80%以上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万元。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荣获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先进县。交通建设有序推进。郑西高速栾双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郑西高速双西段、渑淅高速西淅段等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通村入组工程780公里、县乡道生命防护工程265公里,打造精品示范圈82.8公里。被授予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

(七)拓展深化,改革开放获得实质性进展。各项改革稳步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33个部门178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健全完善联审联批制度,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全县289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颁证挂牌。在全市两次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县均处于第一方阵。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5个,合同引资额17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9亿元。运用“以商招商”工作机制,成功招引浙江恒路绿建、浙江恒立重工、浙江丰扬钢构、安徽富煌钢构、广东五全机械、广东英威腾食用菌机械、北京田润聚福农业科技等20个超亿元项目落地。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亿美元,其中出口8.26亿美元、进口1.74亿美元。争取资金大幅增长。全年23个单位累计争取各类项目305个,增长121%;到位资金25.75亿元,增长26.63%,是近年来争取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年。对口协作不断深化。全年争取对口援建项目11个、争取资金3597万元。

(八)惠民便民,民生事业得到持续性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4793人;扶持自主创业447人,带动就业593人。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孤儿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莲花路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招再创佳绩,本科以上过线考生4511人、过线率83.6%,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运用EPC+F融资模式,启动了一高青年教师公寓建设、城区一小扩建、一高附中及附属学校续建等工程;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00套。县医院、县疾控中心P2实验室建成投用,实现就医“一卡通”;病媒生物防制通过省级验收。文化事业持续壮大。基本完成“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首家城市书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乔典运文学馆主体完工。

一年来,我们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防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化双拥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统计、史志、档案、消防救援、气象、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审计、电力、市场监管、农机、邮政、保险、石门水库管理等其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经过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西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聚焦创新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工业主导、农业奠基、旅游出彩,强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突出抓好“八大专项”,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更加巩固,动力更加强劲。GDP年均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8%,两个高质量考评保持全市第一,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40多项、省级荣誉60多项,让我们收获了发展自信、夯实了发展底气。

五年来,我们聚焦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全县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被授予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县城建设持续推进,鹳河生态文化园等重点工程快速建设,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创成全国文明村镇5个、国家卫生镇8个。完成G209“三升二”新建、G312西峡城区段改建等工程。浩吉铁路顺利通车。

五年来,我们聚焦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亮点纷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空气优良天数、PM10、PM2.5指标连年位居省市前列,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全国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示范县、省森林城市。

五年来,我们聚焦开放发展,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在全市率先推行“三十五证合一”和营业执照网上核发,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全力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外贸进出口突破100亿元,其中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省近四成、全市超六成。外贸进出口、出口总额连年位居全省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第一名,香菇出口连年位居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位。

五年来,我们聚焦共享发展,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和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9538户24432人实现脱贫。各项保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高考全省文科状元花落西峡,一本过线人数及过线率实现“十八连增”,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新县医院建成投用。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我县2018和2019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用心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推动西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丰富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西峡发展实践,推动各级决策部署在西峡落地生根。必须坚持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开放强县、产业立县,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敢为人先争一流。坚持起跳发展,自觉站位于全省、全市大局,拉高工作标杆,勇于奉献,积极作为,用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用大发展推动大跨越,努力在全市领跑。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强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转型升级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新上大项目少,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低;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旅游产业经营分散,同质化景区较多,开发层次较低,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拐点;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经济增长主要靠内资拉动,外资对经济的支撑力较弱;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还有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阶段、面向新目标、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在应对新形势中开创新局面。根据《西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定位是:“一极一城一样板”。“一极”,即在南阳建设经济强市中当先锋、做模范,坐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城”,即尽快实现撤县设市,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一样板”,即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不断前移。到2025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超过360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30亿元,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发展,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5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明显高于工业产值增幅。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度融入南阳大城市建设、豫鄂陕区域协作,西峡跃入开放前沿。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一体深度推进。在城市建设上展现新面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完善,初步建成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成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更优更佳。伏牛山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汇水区水源涵养功能更强,基本形成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创成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民生民计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不断强化。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增强,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战略重点是:“1326”。“1”即“生态优先”夯牢高质量发展根基;“3”即“一主一新一特”引领工业转型升级;“2”即“新老共建”引领城市提质,“城乡一体”推进乡村振兴;“6”即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实施的“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提质增效、交通路网优化、民计民生强基固本、改革发展纵深保障、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六个行动。通过努力,成功创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县(市)前列。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西峡乘势而上、厚积薄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通过多年努力,我们积累了创新发展的领先优势,夯实了现代产业的厚实根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大局大势,努力拼搏奋斗,善于化危为机,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西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三、2021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必须把握大势、分析形势、顺应趋势,积极作为。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劳动力、能源、土地等传统优势减弱;区域竞争日渐加大,产能过剩与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这些对我县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央围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货币、产业、社会等政策,构建了从实体方面推动经济复苏发展的“组合拳”,含金量非常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和政策保障。可以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西峡也面临着国内外产业转移、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产业数字化变革、省委和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政策等重大机遇,而且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企业家群体优势。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担当意识,振作精神,清醒忧患,加压增责,在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在合作发展中抢占先机。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继续在南阳高质量发展中当好领头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其中税收增速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

“两轮两翼”战略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立足实际,纵深推进,抓实抓牢。

一是以项目建设增后劲。超前谋划项目。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瞄准“主新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变谋划单个项目为谋划项目群、产业群,策划筛选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板块,做大做强做优项目盘子。扎实推进项目。坚持“项目为本”理念,深入实施“八大专项”,突出抓好总投资448亿元、年度投资156亿元的124个投资超5000万元重点项目。坚持工地就是阵地,现场就是考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坚持周例会、旬督导、月通报、季排队的责任倒逼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全力服务项目。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在项目帮扶上想办法,在要素保障上多协调,及时研究问题,破解瓶颈制约,提升服务质量,保障项目落地。

二是以科技创新提效益。坚持“创新为魂”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制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清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骨干企业研发新产品,走设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路子;引导中小企业更加重视小而精、小而新、小而活,实现弯道取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带动建设一批省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创成技术创新企业2-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实施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建设工程。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力争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以上、专利申请300件以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加强科研攻关,与高端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活动,让西峡成为成果转化基地。

三是以现代金融活血脉。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要不断学金融、懂金融、会金融,用现代金融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保险、基金、信托、担保、融资租赁等新业态,逐步形成各类金融机构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持续扩大融资规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新增贷款、银行表外业务均增长10%。通过首发上市、定向增发等手段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力争全年资本市场融资1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仓储、机器设备、旅游景区门票等质押贷款业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立足菌果药特色产业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应贷尽贷。健全完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担保、奖补、信用“三个支撑体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开展“带着银行下企业、带着企业到银行”等各类政银企对接活动,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多层次金融需求。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加大奖补力度,推动仲景宛药上市辅导,支持龙成特材和西保与券商签订合作协议。扎实防控金融风险。持续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开展非法集资陈案攻坚、互联网金融整治等专项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是以人力资源增活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培植发展动能。倾力引进人才。依托武汉理工、北京理工、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等高等院校(所),着力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商贸流通、农业科研等方面,突出“高精尖缺”,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柔性引才,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技术合作等方式,汇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大力培养人才。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既为他们搭台引才,也要注重提升本地劳动力技能。健全企业家常态化外出培训机制,提升企业家战略眼光。依托南阳职业学院、县职专,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西峡人力资本素质。着力用好人才。优化人才使用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真正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创造最大效益。尽力留住人才。认真落实“智汇龙乡”计划,统筹解决好人才的科研资金、待遇保障等问题,落实人才政策补贴,营造宜业宜居、安心舒心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培强工业经济、调优农业经济、做大第三产业为目标,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延链补链,全速发展工业经济。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打造装备制造、特钢、新材料、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全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9%以上。调优工业结构。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拓展新兴产业并举。开展“三大改造”工程,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强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抓好特钢产业延链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达效、装备制造产业扩规和提质发展、新材料产业研发和重组、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产业新品开发和品牌推广。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宝能生物质、首创垃圾发电等资源再生项目的投产达效。力争招引、建设相关项目1—2个。发展优势产业。聚焦“一主一新一特”产业发展,在主导产业上,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的众德汽配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投资2.3亿元的劲派年产200万支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投资1.6亿元的飞龙大众EVO系列涡轮增压器壳体研制及产业化等25个项目建设,力争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0亿元。在新兴产业上,重点抓好投资10.5亿元的西保高温熔料、投资2.3亿元的汉冶高质量炼铁创新升级改造、投资2亿元的恒立二期等31个项目建设,力争特钢及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50亿元。在特色产业上,重点抓好投资5亿元的仲景宛药年产1亿瓶丸剂、投资3.3亿元的仲景食品年产3000万瓶调味酱和1200吨调味料、投资3.8亿元的食用菌智能装备产业化及食品工业园标准化厂房等26个项目建设,力争以食用菌、猕猴桃、山茱萸深加工为主的中药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壮大企业群体。坚持“抓大活小”战略,实施星级企业培育计划,构建大中小微企业互动的发展格局。推进仲景宛药、西保、龙成三大集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新一轮扩张发展。充分激发飞龙、劲派、通宇、仲景食品、众德等龙头企业的内生动力,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市场开拓等手段,加快核心企业群膨胀速度;有效引导飞龙铸造、瑞发、华邦、畅丰、龙兴、开元、乐力嘉等中小企业瞄准专精特新、单品冠军等,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力争新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四上”企业达到180家以上。同时,鼓励企业抓好总部经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将税收通过总部实现回流。加快园区建设。以创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集聚区“二次创业”为抓手,扎实开展“百园增效”和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完成集聚区新一轮规划修编。调整优化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启动田关异地园区规划建设。深化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宛西高新产业平台公司运营发展,建设标准化园区、厂区,盘活低效闲置土地300亩以上。着力打造产值200亿元的特钢产业园、产值150亿元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中药制药与绿色食品健康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制造业产业园。力争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以上、9%以上。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赋能。

二是提质提效,全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标准化、绿色化、有机化为方向,扩大菌果药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厚植品质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提高科研水平。依托省农科院西峡分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运营国有化优质菌种生产龙头企业,组建联合研发创新平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实施“双改”工程。突出质量安全,强化标准管理,普及工厂化制棒、烘干,实现“双改”目标,确保香菇品质提升。全年改造、新建制棒厂60家以上。加强平台建设。与深圳英威腾公司合作,拓展西峡香菇直供渠道,力争实现直供、专供。与御兆公司合作,组建物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龙头企业。力争全国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落户西峡。厚植产业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基地化建设。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建设人工基地5000亩。标准化管理。加快郑果所西峡猕猴桃试验站建设,加强与武汉植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支持田关林科所申报建设猕猴桃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加强研发,改良品种,推广标准化技术。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3000亩,引领全县90%以上的基地达到绿色生产标准。精深化加工。拉长猕猴桃贮藏、营销、加工链条,积极招引全国知名的果蔬深加工企业,支持果然风情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补齐品牌和销售短板,筹备召开2021年中国·西峡猕猴桃高层论坛。厚植药库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抓好山茱萸标准化管理,确保主产乡镇生产关键集成技术推广率达到100%。突出丹参、三岛柴胡、连翘、金银花等品种,新发展中药材5000亩。强化中药材研发,支持仲景宛药开发张仲景系列经方,力促中药材深加工取得突破。搞活中药材营销,提升中药材生产效益,及早谋划“一药为主、多药并举”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具有西峡特色的仲景文化品牌和中医药产业体系。同时,巩固粮食、蔬菜、烟叶生产,支持发展奶山羊和中华蜂养殖。依托新太阳乳业和健羊牧业等龙头企业,扩大奶山羊养殖规模。依托德森蜂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中华蜂养殖,年培育蜂王1万只以上、推广中蜂1.5万群以上,争创“省中蜂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蜂蜜之乡”。

三是拓宽拓新,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性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使服务业成为调结构、增就业、扩财源、促发展的有力抓手。做强文旅产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深化“一核一带一园三区”全域布局,重点培育民宿度假、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全景引客、全业融合。加快老界岭度假区建设步伐,启动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度假区服务中心、西线快速路、智慧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直升机应急救援、高空旅游观光、骆驼峰垂直电梯及日月谷索道建设。培育乡村旅游亮点,探索“公司+协会+农民”模式,在东坪、鱼库等地建设精品民宿集群。构建全域营销体系,以赛事营销、“互联网+旅游”、旅游专列为突破口,举办第三届中国西峡伏牛山国际越野赛、“豫见快手嗨在伏牛山”网红营销活动,开通京津冀西峡号旅游专列。组建文旅集团,撬动资本市场,加速资源整合,提升文创开发、研学旅行和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层级,持续打响“避暑养生地·南阳老界岭”品牌。做大电商产业。深度挖掘特色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资源,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围绕香菇、猕猴桃两大特色产业,打造寨根、西坪、丁河3个电商供应链基地;持续提升“水源西峡”电商公共品牌影响力,扶持培育骨干电商示范企业30家,引导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15家以上,拓宽新的出口增长点。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做实商贸流通业。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推动公铁物流园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物流企业“创A”,加速物流业转型升级,瞄准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强化产销对接、产需对接、产运对接,培育壮大物流企业。依托县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县电商快递分拨中心建设,争创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做优养老产业。推进养老运营服务体制改革,落实扶持政策,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增强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及早谋划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进行建链补链,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筹建县数字信息产业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聚力城乡协调发展,搭好高质量发展载体

以建设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力,强化交通、人力资本、电力通讯等要素配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建设。以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统领城乡建设,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深化“双提双建”活动。抓好城乡规划。坚持规划“一支笔”“多规合一”,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高城市品位。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启动总投资63.6亿元的8大类63个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龙湾湖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北京大桥、一水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提升、莲花北路改造、古城路、创业大道南延等路网工程和北小河治理、城区水系互通等内河治理工程,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城区和集镇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现城市监控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让人民群众感受城市温度。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加大公共区域窨井设施隐患排查、更换改造和维护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健全“双违”整治长效机制,对新增违建“零容忍”。

二是协同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的样板带动作用,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围绕三产融合,推进“三链同构”,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逐步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养一批农业品牌,不断提升西峡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巩固提升菌果药特色产业。完成3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继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千万工程”示范创建,新培育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实施乡村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58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改厕486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百县通村入组”扫尾工程,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水平;推进乡村电气化,持续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新建35千伏桑坪变电站,新建、改造10千伏以下线路170千米;新增5G基站280个,利用现网基站250个,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地区全覆盖;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所有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达到80%以上。全力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着力提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水平,让“互联网+农业”充分融合。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加强优秀乡村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践行“乡镇工作三结合”要求,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年底前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比例达到88%以上,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法治乡村。践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建设平安乡村。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全面推进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以基层组织带头人、青年后备农民为重点,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专业种养加能手等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机构队伍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优化扶贫项目管理,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收益。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村镇,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优化路网,强化交通建设。全力推进G312内西交界至丁河段公路建设、G345太平镇至西坪段公路改建和独阜岭等隧道、城乡联营一级客运站等项目建设;争取公铁联运物流园铁路专用线、栾西高速至老界岭景区连接线、宝玉河至瓦房坪战备公路、二郎坪大庙至太平镇桦树盘公路等早日开工;服务西淅高速建设,确保栾西高速栾双段建成通车。坚持“建、管、护、运”并举,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以改革、创新、开放,汇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政企制度化沟通平台。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扩大“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稳妥推进“三变”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积极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坚持专班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点点入地,久久为功。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制订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弥补我县在用地、交通、人力、物流等方面的短板。制订考评细则,指导、督促13个招商专班充分发挥作用。在关键项目的对接上,要坚持大员上前,舍得扎本,全面追踪,力争在招引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强化签约项目专项督查,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力争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落地5个以上。在对外贸易上,完善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围绕香菇、猕猴桃等优势农产品及汽车配件、特钢、冶材等工业品出口,培育进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的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壮大出口企业集群。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0.5亿美元。在对口协作上,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汽车配件进京企、农产品批量进京市、北京高层智力引进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必须改善提升,力争全市第一、全省先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在线监督等方面全面提升,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多民生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掌上可办”和“秒办”,努力打造“指尖上的政府”。要增强“店小二”意识,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对标化管理。向先进地区对标看齐,专人专班、跟进研究,只要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努力做到,善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积小成为大成。实施多元化服务。坚持“企业家至上、市场主体至上”理念,树牢“以服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市场主体的成效论英雄”导向,做到“重商、亲商、富商”,在全县营造“想市场主体之所需,急市场主体之所困,解市场主体之所难”的浓厚氛围。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暨“一联三帮”专项行动,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聚集,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难题,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实行指标化奖惩。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重点考核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坚持以评促改、以改促优,通过重奖重罚,倒逼部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优化服务。

(五)打好污染防治硬仗,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绿色西峡。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完成PM2.5、PM10和优良天数等目标任务,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河长制“四制四化”,实行“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推进河湖“清四乱”、非法采砂问题整治,确保出境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总投资2.18亿元的国储林、公益林、天保林等林业类项目11个,其中新造林6.6万亩、森林抚育15.6万亩。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捕政策。实施“四水同治”,推进总投资6.23亿元的湾潭水库建设、古庄河水生态修复、“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三期等水利类项目18个。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启动阳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治理及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建成丹水、田关污水处理厂。

三是积极推进节能降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用好国家节能降碳政策。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企业污染防控等级分类,坚决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工程试点创建,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六)持续改善民生福祉,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是抓好疫情防控。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强化人物同防、城乡同防,盯紧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查漏洞、补短板,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二是稳定社会就业。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提升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全面做实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四集中”长效机制,实施好“政福保”“政康保”工程,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基本实现有需求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四是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撤县设市。加强协调衔接,争取早日实现撤县设市,建设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办好教育事业。启动三高迁建,推进城区二小扩建,完成一高附中、青年教师公寓和城区一小建设项目,办好寄宿制一高附属学校;加快回车、石界河中心幼儿园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新建教师周转房440套、改建280套,建成教师保障性住房300套。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建设健康西峡。加快县惠民养老中心、中医院迁建、城区三个卫生社区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做好“两筛”“两癌”免费筛查。确保通过第四次国家卫生县城复验。适时举办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繁荣文化事业。编纂出版西峡《方言土语》《故事传说》等文化系列丛书;完成丹水、太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扩建和符沟、鱼库等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改建。乔典运文学馆建成投用,设立乔典运文学奖,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五是加强社会治理。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平安西峡,全面做好建党100周年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扫除各类邪教,打击非法宗教。做好反恐维稳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重大事项开展稳定性风险评估,保持社会稳定。深化村(社区)网格化建设,推进“智慧小区”和“五零”平安村(居)创建活动,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弘扬拥军爱民、拥军优属优良传统,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创成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县。加强应急指挥救援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食药监管,巩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将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法治西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编制实施五年建设方案。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三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资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坚持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财政预决算刚性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打好行政开支的“铁算盘”,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四是加强作风建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抓起,努力让全县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具体、具体抓,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攻坚克难的战士、冲锋陷阵的勇士,事不避难、埋头苦干,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

各位代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干方能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进,做好新时代现代化南阳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