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年中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四川省)2020年中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5月14日在中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入选“2019年中国西部百强县”。

一、县域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9.2亿元,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同口径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4 : 41.4 : 37.2。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凯州新城开发建设,完成成片征拆1908亩,实施“一园一馆三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个,道路竣工5.7公里,安置房建成5.4万平方米。中江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首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省级电子器件特色产业基地。宏发电声、年丰食品连续三年入榜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亚度家具智能化制造走在全省前列,恒达灯具参与国家5G智能化灯杆行业标准制定。全年实施省市重点工业项目25个,完成年度投资47.1亿元,技改投资36.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7户,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93.4亿元、增长1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2.5%、20.3%、18.4%。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绿谷汽车博览城和市民休闲广场完工,辑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中江挂面、中江丹参、八宝油糕等特色产品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双和祥、万生药材等19家企业入驻电商公共云仓,全年电商交易额达25.1亿元,增长23%。石林谷、中国挂面村、四川盆底等文旅项目初显成效,成功举办“集凤芍药节”“龙台武术节”等特色旅游节会活动21场,实现旅游收入70亿元,增长25%。组织县域内143家(次)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广交会等市场拓展活动,带动促销2.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2亿元,增长8.3%,存贷比提升至42.3%。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7亿元,增长10.8%。

特色农业活力迸发。编制《中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乡村振兴“1+3+N”政策体系,“2+2”产业进入全省“10+3”产业体系。流转土地48.2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0.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3万亩、粮油高质高效示范片7.6万亩,建成农产品初加工基地32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30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4%。全年粮食总产81.2万吨,居全省第一;生猪出栏86.1万头,居全省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其影响力居全省第三;油料总产10.2万吨,居全省第五;优质蚕桑基地2.5万亩,在全省30个蚕桑产业重点发展县中综合排名第15名。建成中江品牌馆,培育钟氏挂面、“纯乡”菜籽油、“江江好”等农产品品牌3个,“四川扶贫”农产品30个,“三品一标”达103个,“中江丹参”进入中欧地标产品互认名单并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成功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成农业现代园区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8个,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部级2个、省级6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78个、特色“微村落”20个,集凤镇石垭子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年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3%。

民营经济稳中向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表彰优秀民营企业72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措施22条,帮助民营企业融资1.78亿元,发放各级奖补资金0.59亿元,减免税费1.6亿元。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建立民营企业家旁听县政府常务会、季度恳谈会、党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全年共办理民营企业反馈问题事项177个,取消证明材料136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时间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37项工商许可事项实现即办。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0.9亿元,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8%。

二、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全年完成改革任务171项,扎实推进6项国家、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工作,3条先进经验在《德阳改革动态》上刊发。

抓好改革添活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调减乡镇15个,减幅33.3%,形成凯江、龙台、仓山、兴隆等4个人口10万左右的区域中心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321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8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施工许可办理提速为3天,开通凯州新城行政审批“直通车”。继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新增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1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75个。新增农民专合社89家、总数达917家,联系带动农户共达13.97万户;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4个、市级7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66人。统筹推进企事业单位、财税、审计、统计、执法、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抓实创新提动力。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6家,主营业收入达105亿元,增长19%,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2家,新增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5家。“四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5.2亿元,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新申报企业技术中心省级1家、市级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实施“1+3”政策,新增高技能人才348人,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3人,招引事业单位人员816人,发放创业补贴105人次。创新推进“新四农”工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累计达3.7亿元,发放担保贷款2.1亿元。

抓住开放增潜力。举全县之力推动凯州新城与成都的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同轴同城同标规划发展,与金堂县签订深化区域合作协议,与绵阳三台县签订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与凉山州西昌市缔结友好城市。中江县还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城市代表参加第二届进博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方政府双向合作推介会,在会上推介中江,反响很好。全年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2次,签约重大项目45个,投资总额133.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到位国内市外资金85.2亿元,增长4%。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刊(播)发中江信息800余篇(条),中江知名度逐步提升,中江声音更加响亮。

三、城乡建设提质增效,发展能级蓄势跃升

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县城镇化率达42.4%,提高1.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完成数字城管建设,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6个,完成投资22.4亿元。“6字环”改造、东江七桥至十桥生态环境治理、一环路北塔牌坊人行下穿等项目主体完工;龙家咀大闸加快建设;完成金银山、余家河棚改安置房建设,桥亭街棚改签约643户,拆除危旧房5.9万平方米;完成南塔片区和谭家街片区拆迁房屋测绘工作;新(改)建城区公厕10座。大力推进仓山县域副中心和区域重点镇建设,争取到位集镇建设资金3210万元,中南片棚改资金6400万元;完成仓山镇、龙台镇市政道路、城镇污水管网项目建设;龙台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城乡基础日益改善。实施交通建设项目47个,完成年度投资24.2亿元。建成成都三绕简阳至成巴高速互通段;开工德遂高速、德中快通节点工程;成绵G5扩容线实现开工动员,成南高速扩容线中江段加快推进;G350中江段启动征拆,工业大道、绵中快通完成方案研究。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44公里,升级改造三金路龙台场镇、永安场镇过境段等县乡公路40.5公里,新(改)建村社道路505.9公里,增设错车道9000余处,完成危桥改造2座,改(扩)建养护站3个,建设防护工程269.1公里。实施石泉水库、仓山水厂等重大水利项目20个,完成年度投资3.5亿元,整治干支渠112公里、塘堰251口,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站点37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新(改)建220千伏线路72.6公里、10千伏线路242公里、低压线路732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639台、通信基站534座、网络端口2.45万个,不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5件环保问题完成整改销号。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成17个城区污水直排口截污纳管,高新区、龙台、黄鹿、辑庆、兴隆等5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34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成试运行。规范建设14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富兴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及综合利用项目,全域禁止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建设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37个;新(改)建集镇、乡村公厕128座,景区公厕13座,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9162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3%。完成永太等6个乡镇彩钢棚(房)分类整治试点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94家、砖瓦企业59家。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增减挂钩拆旧复垦7200亩,处理“大棚房”等违法违规用地144宗,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中江被列为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县。集凤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龙台镇普贤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达92.1%,郪江象山断面和凯江西平断面达Ⅲ类水质。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6件。

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全年民生投入4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707元、15611元,分别增长8.6%、10.1%。

脱贫攻坚卓有成效。继续举全县之力超常攻坚、下足实功。落实22个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和“4+3”政策措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5924户12090人,贫困户危房改造2439户,地灾避险搬迁30户,“两建三改” 10819户,建设聚居点552个。落实产业扶持基金1.3亿元,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8亿元,实施省级科技扶贫产业示范项目2个,建设县级扶贫产业园(基地)129个,发展小微产业45628个,“以购代扶” 72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6725个,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政策,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问题57141个。全年脱贫968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107个,校舍竣工面积2.9万平方米;建成高清网上巡查系统,为31所中小学配备信息化设备;高考本科上线2732人,“德阳市中考十佳学校”中江占四席。全力推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建成省级卫生乡镇、市级健康单位各21个,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扩建完工,德阳肿瘤、眼科医院中江分院正式运营;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甲”复评,县精神病医院成功创建“二乙”。免费开展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3%。成立融媒体中心;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91个、全民健身路径30条;安装电视“户户通”工程6708户。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扶贫公益晚会、首届红色半程马拉松等群众性文体活动1000余场次,承办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第五届涪江沱江流域书画作品巡回展,创作情景剧《继光魂》等文艺精品20余件;获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垒球U19组别冠军、全国少年垒球锦标赛第五名、省青少年锦标赛四金两银六铜佳绩。

民生保障坚强有力。全面完成省市县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7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镇职工社保参保27.4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5.9万人,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户、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人群基本医疗保险23.1万人。适老化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600张,为36540名80周岁及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1056万元,城乡低保保障分别为3053户3640人、31872户37516人。健全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社会救助、拥军优抚、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慈善等工作健康发展,香港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顺利推进,王家华基金免费救治我县白内障患者1364例。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和各项应急工作,实施石泉下街等地灾工程治理10处,避险搬迁安置435户。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集中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实现“五下降一提升”。深化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与云南共同破获“2019-90”部目标案件,全县禁毒缉毒工作呈现“四升五降”良好态势,获国家禁毒委肯定,在全国禁毒重点整治暨扶贫工作贵州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起诉黑社会性质案件、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各1件。全县全年刑事案件下降13.8%,“两抢一盗”案件下降24.5%,可防性案件下降32.9%。

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14件、人大代表建议158件、政协委员提案119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实蒲波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和省委巡视问题整改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贯彻“落实攻坚年”和“基层减负年”要求,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共精简文件59.8%、会议31.3%,“三公”经费压减5%,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得以巩固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审计、国防动员、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档案、地方志、群团、残疾人、人防、保密、气象、物价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抢机遇、迎挑战、攻难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全县人民,向驻中江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中江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部分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现代产业体系有待加快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区域支柱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引领培育还需持续用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营商环境还有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脱贫攻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不回避、不畏难,一步一步推进,一件一件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中江加快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市的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果断采取系列措施,对28万余名返乡人员开展全覆盖排查,累计集中隔离512人,居家隔离观察26319人,接诊湖北武汉等地返乡发热病人226例,除1例武汉输入型确诊病例于2月17日治愈出院后,再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防止疫情反弹,务必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常态化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

常态化开展疫情防范工作。对所有境外来(返)中江人员一律采取核酸检测和集中医学观察14天,对高度疑似人员加强观察和追踪追访,实施从“国门”到“家门”的全程闭环管理。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建成县疾控中心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对重点行业人员进行“适时抽检”,对其他一般人群做到“愿检尽检”。

常态化实施日常防控管理。持续开展社区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作用,强化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和生活服务,普及防控的科学常识,增强群众防控自觉,织密群众战“疫”防线。加强复工复产企业、复学复课学校、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落实单位、企业主体责任,分类制定出台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常态化加强医疗防控能力建设。做强做优医疗机构防控工作,坚持平战结合,优化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规范医疗机构新常态下的业务管理,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动新药物、新技术临床实验,不断提升应急救治能力水平。

二、坚持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

深入实施产业大发展行动,增总量、提质量、优结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凯州新城、中江高新区两园齐头并进,完成凯州新城战略规划和高新区扩区规划,启动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各专项规划,出台支持政策。继续推进园区成片征拆工作,逐步完善园区电力、燃气、通信等要素的配套,增强园区的承载力。竣工投产锐腾电子智能化生产、逢春中药饮片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凯州新城规划馆、湿地公园、标准化厂房等,完成第二、第三安置小区配套道路建设,中金快通、成巴高速连接线提档升级。全力支持以宏发电声为龙头的省级电子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着力解决高新区企业供地办证等遗留问题。全年新进规上企业5户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3+4”服务业引领工程,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建成绿谷电商城和凯北、辑庆农贸市场,开工四星级旅游饭店项目,城市综合体、中央大厨房项目招商落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功能,用好“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引导“三品一标”产品扩大网销。组织8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大力发展5条农旅融合带助力乡村旅游,加快石林谷、中国挂面村、七里坝湿地、四川盆底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启动继光湖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和招商。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特色旅游节会活动18场以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省、市、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政策举措,支持县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执行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召开季度恳谈会,专班走访帮扶企业等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工程建设、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等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配套公共服务入驻政务服务大厅,保障审批提质增速。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深入实施城镇大提升行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做好城市,做美乡村。

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完成中江县国土空间规划、县城西北片区和城南新区控规修编。实施城市建设项目58个,完成杏花路、北塔西路北延线等道路建设,升级改造小铜山公园、白马象山公园、东江十桥下游段、凯江八桥至十桥段;完工龙家咀大闸水下工程;继续推进桥亭街、谭家街、高新区二期等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西江水环境治理和情花小镇等项目。持续优化城区学校、医疗机构、市场、公厕、停车场、公交站等基础设施配套。深入探索“城管+信息技术+警务”合作模式,用好数字城管平台、警务快速反应点,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全力打造仓山县域副中心,完成中南片棚改配套、仓山水厂改扩建、仓山医院门诊楼等工程建设,支持龙台、兴隆、冯店、广福、黄鹿等区域中心镇、重点镇建设,推动形成以县城龙头引领、区域中心辐射、重点乡镇突破的多点共兴发展格局。

聚力完善城乡基础。实施交通项目50个,加快德遂高速、成绵高速扩容线、德中快通、G350中江段的建设,力争开工成南高速扩容线中江段;完成G245线二环路通济路口至富民驾校段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改扩建太元路、继通路、九高路、集栖路、芦德路等县乡公路,开工民白路、石联路、继积路民主至继光段;开展金简仁快通北延线、德遂高速与继光湖连接线方案研究;改造古什路新丰危桥;新(改)建村社道路200公里。完成石泉水库大坝封顶;实施响滩子右干渠整治、西眉湖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凯江防洪治理工程和继光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农村病险提灌站整治56座,新建50座。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192个农村低电压台区整治;新建通信基站140座,着力解决信号盲区和弱覆盖问题,提高网络通信质量。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添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思想大解放行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开门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专业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债券争取力度,鼓励企业市场化直接融资,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加强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办理控制在100个工作日内,一般不动产登记由一天压缩至1小时。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健全县城、园区、乡镇、村(社区)政务(便民)服务体系。深化企事业单位、财税、统计和审计等管理体制改革。

持续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业技术联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实施“中江工匠”培育计划,落实“1+3”政策,引进、培养创新领军人才。深化知识产权试点县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贯标、知识产权质押和保护,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和德绵一体化发展、成都东进战略等重大机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谋划包装一批好项目。做实中江与成都金堂、绵阳三台和涪城区同城化发展规划,推进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环境保护等区域项目深度合作,启动中江与毗邻县(市、区)客运公交化运行,力争集凤龙泉山中药材产业园融入成都龙泉山现代产业带。坚持县领导带队招商,力争引进3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鼓励湧德电子、神龙医药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40家外贸获权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完成进出口总额7.7亿元。

五、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实施“1+3+N”政策体系,抓实抓好“五大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聚焦标准,精准发力,落实问题整改,补短板强弱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如期完成6168人脱贫,巩固已脱贫成效。抓实产业和就业扶贫,抓好住房安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村饮水、金融扶贫等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帮扶工作。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深化“万企帮万村”“以购代扶”“三同”等活动,继续实施“一村一基建”等项目,提升贫困户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全面提升农业质效。落实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责任制,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住粮食播面和产量,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结合“2+2”产业体系和规划布局,创新“特色镇+园区”“大园区套小园区”等模式,按照星级园区评定标准,力争龙泉山中药材产业园创建省五星级园区,永太粮猪现代农业园创建省级园区,南片蚕桑现代农业园创建市级园区,培育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美丽生态牧场10个。开工建设温氏年出栏50万头生猪、1700万只肉鸡的高效养殖小区,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我县屠宰场压点升级、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验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加快创建“中江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全面优化人居环境。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成“美丽中江·宜居乡村”创建村100个、示范村40个、精品村10个。分类改造土坯房3.5万户,新建聚居点40个,实施“两建三改”3500余户。持续推进农村“四大革命”,新(改)建集镇、乡村公厕160座,景区公厕10座,农村户厕8700户;完成39个老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强力推进彩钢棚(房)分类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完成仓山等6个乡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建立行政村常态化保洁运转机制,做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日产日清”。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村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着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社创建,鼓励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0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新四农”工作。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

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环境大优化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中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全面完成环保突出问题整改销号,建立健全环保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郪江流域、元兴水库综合治理,做好水资源配置调度。开展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凯江、郪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市前列,声环境质量达标,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深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和植被恢复行动,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管护国有林0.5万亩、集体公益林13.9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严肃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完成增减挂拆旧复垦7000亩。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消费,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深入人心。

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深入实施民生大改善行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添群众福祉。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做好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开工建设江南外国语学校(一期)、西山小学、大东街幼儿园城东分园,建成高店、回龙两所公办幼儿园和中江中学食堂。启动义务教育校园标准化建设,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系统建设,推进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完成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实行“县管校聘”、轮岗交流,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全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立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两个医共体,完成两院信息系统升级。建成投运中江德康医院(一期),加快建设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开工建设县中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富兴镇卫生院。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创等升级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等级评审工作,全力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5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3%以上。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工作。

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推进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900余场次。加大“四馆一站一中心”免费开放力度,抓好全民健身路径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体育设施全覆盖。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挖掘优秀文化内涵,创编一批文艺精品。完成文化和旅游普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落实省市县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00人、创业培训500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0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做好“社银一体化”建设和社保卡应用推广等工作。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床位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发展慈善事业、社会福利,落实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等工作。

八、坚持推进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平安和谐中江

深入实施法治大进步行动,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深入开展法治治理。深化“七五普法”“法律七进”,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发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推进“城市天网”“雪亮工程”、综治中心以及“慧眼工程”“智慧小区”的建设与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继续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开展“六无”社区(村)创建,健全寄递物流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人群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深化依法治访,推进信访纠纷源头治理,规范信访秩序,持续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持之以恒抓好禁毒工作,继续实施“七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推动禁毒人民战争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力量对砂石资源、征地拆迁等领域的社会乱象开展治理,提升“平安中江”群众满意度。

九、坚持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深入实施效能大提升行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引导全县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尊崇宪法权威,推进会前学法常态化。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行政决策程序,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深入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增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能力。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其他社会组织的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始终坚持改进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严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健全干部激励机制,用好容错纠错机制,理直气壮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厉行勤俭节约,一般性支出压减18%,“三公”经费再减3%。持续精文简会,大兴调研之风,加强政务督办,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

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强化廉洁政府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审计、财政监督,深化“阳光问廉”,支持纪委监委工作,聚焦脱贫攻坚、敬老院、惠民补贴“一卡通”、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风行风。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加油干,只争朝夕、砥砺奋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加快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凯州新城:为深入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市县合力推进凯州新城开发建设。新城远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涵盖兴隆镇、辑庆镇,2035年核心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依托现有的33平方公里成德工业园建设起步区,着力打造成渝双城新支点、成德同城示范区、德阳和中江经济新极核。

“一园一馆三路”:指凯州新城湖区公园、规划展示馆和友谊路、中金快通、成巴高速引道连接线提档升级项目。

电商公共云仓:即中江县网货产品上行公共云仓储服务中心,是集免费仓储入驻、仓储货品管理、专业打包服务、订单技术对接、产品包装设计指导、高效订单发货处理、优惠物流成本、产品集中展示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标准化仓储服务中心。

“1+3+N”政策体系:“1”即2019年县委一号文件,“3”即《〈关于推进“美丽中江•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美丽中江•宜居乡村”建设考评方案〉》、《关于推进中江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暨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N”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厕所革命、秸秆综合利用等涉农资金项目方案(意见)。

“2+2”产业:即优质粮油产业和现代畜牧产业两个基础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和优质蚕桑产业两个特色产业。

全省“10+3”产业体系:即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四类规模以上企业。

“1+3”政策:指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加快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德阳市引进全面创新教育领军人才办法(试行)》《德阳市引进全面创新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办法(试行)》《德阳市引进全面创新科技领军人才办法(试行)》等3个配套文件。

“新四农”工作: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业投资、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工业大道:规划路线起于G108线广汉北,上跨成绵高速,经广汉市金鱼镇、松林镇,中江县集凤镇(原石泉乡)、兴隆镇、辑庆镇、龙台镇,止于成都三绕龙台互通,总体规划路线全长约46.6公里(广汉境约20.25公里,中江境约26.35公里),其中成绵扩容线至凯州新城中金快通段22.15公里。

增减挂钩: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4+3”政策措施:指小微产业、务工就业、子女赡养、“两建三改”等四项奖补措施,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超六有”特殊短板资金项目、环境卫生整治到户项目、特殊公益性服务岗位项目三项措施。

“两建三改”:指建场、建路,改厨、改厕、改圈。

“五下降一提升”:指全县信访总量、进京访、到省访、到市访、来县访批次人次“五下降”,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率上升。

“四升五降”:指发现查处吸毒人员能力、基础管控能力、区域协作和联合打击能力、缉毒执法能力“四提升”,制毒窝点数量、中江籍制毒技师数量、外流贩毒人数、晶体冰毒外流数量、中江籍人员涉毒犯罪总量“五下降”。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4”服务业引领工程: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同”活动:指帮扶干部与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同讲农家话、同吃农家饭、同干农家活。

“四大革命”:指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

农村“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四馆一站一中心”:指黄继光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和体育中心。

“城市天网”: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慧眼工程”:指在住户家中安装监控探头,家庭成员可通过手机APP,对家庭内部外部进行监控,实时查看当前影像,甚至能直接进行对话,可有效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

“智慧小区”: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从与小区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物业信息、物业服务等方面,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

“六无”社区(村):指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社区(村)。

“七大专项行动”:即禁毒大宣传、能力大提升、信息大摸排、涉毒大管控、缉毒大攻坚、对外大协作、基础大保障七大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