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2月25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州长刀 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西双版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州经济逐季向好、稳中提质,“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总体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不懈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抓细抓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深入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面落实“五个早”“八个不放松”等措施,在全省较早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抓细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设置防控卡点666个,日均投入边境一线值守力量1万人以上,累计隔离入境人员超过7.6万人,坚决把人管住、把村管住、把口岸通道管住、把证件管住、把货物管住,高效处置突发境外输入疫情,在外防输入压力全省最大、隔离人数全省最多的严峻形势下,实现无一名失控新冠肺炎感染人员入境。大幅提升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能力,核酸检测单日单采单检能力达3.9万人份,感染科床位由190床增加到464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决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持续强化“四个不摘”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动问题整改“清零”,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各类巡视检查反馈的24个方面、110项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全州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在就业状态共2.9万人。产业扶贫带动全州1.7万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子女保持“零辍学”。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2.5万户危房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消除脱贫不稳定户844户3420人、边缘易致贫户1437户4531人。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004元,提高到2020年的13149元,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三)经济发展实现加快复苏
狠抓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争取抗疫特别国债8亿元、专项债券31亿元,勐腊到勐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景洪到勐海高速公路分段试通车,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顺利推进,孟连到勐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5G连续覆盖居全省先进行列,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5亿元,增长12.9%,发挥了对冲疫情的支柱作用。深入落实“六稳”“六保”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复工达产,新增城镇就业1082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63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11.2万元,惠及2.1万人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16.4亿元;粮食产量保持在47万吨以上;能源供需平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级补助资金85.4%下沉县级,保障了基层的正常运转。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604.2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8亿元、增长3.1%。
(四)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壮大
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持续推进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户、省级创新型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6户。旅游积极适应“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格局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商务、会议等中高端旅游业态和中高端游客大幅度增加,中高端旅游产品供不应求,告庄西双景被中央电视台报道6次,2个5A级景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半山酒店、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全州接待国内游客1985万人次。橡胶深加工、肉牛加工、优质大米加工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勐海茶厂位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第二名,田野橡胶进入省“百强企业”,西双版纳荣获全省唯一的“中国蜂蜜之乡”称号,云锰、云天化项目投入运营,雨林古茶坊、福今、晋德等千吨级茶厂基本建成,加快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五)改革开放扎实深入推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好差评”全面实行,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全面推行,调整、发布1418项州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425项州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公布1287项“最多跑一次”和“马上办好”事项清单,全州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为96.7%。农场企业化经营和社区治理稳步推进。投融资、财税、商事制度、价格等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支持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合作区围网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推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活体牛加工投入试运营。深化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巩固拓展与上海松江区合作的成果,推动浙滇合作浙商产业园落地。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省外到位资金增速居全省第1位。
(六)环保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坚持不懈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成果和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措并举治理污染源。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全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开展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稳定。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开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核查疑似图斑、线索销号、案件查处、植被恢复均做到100%,蚕食森林、毁林开垦等问题清仓见底。大力开展珍贵用材林和有机茶园建设,分别建成5.7万亩和10.8万亩。景洪江北污水处理厂、江南第二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两违”建筑131.6万平方米,景洪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七)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8%。扎实做好就业和增收工作,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6.8%,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社会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标准有所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0.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比上年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引进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云南民大附中等合作办学。健康西双版纳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双提升”工程,全年无本地登革热病例报告。民族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广播电视、体育、红十字、档案、地方志、保密、侨务等事业取得新成绩。深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得到加强。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平安西双版纳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高。
(八)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州人大、州政协和州监委的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满意率为92.2%。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完成“七五”普法。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领导干部违规借贷等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惩治和防范各类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有效支撑了“十三五”规划21项约束性指标绝大部分完成和超额完成,划下了顺利“收官”的一笔。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进了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一是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是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进一步厚植了西双版纳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三是获批建设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搭建起了服务“一带一路”和由对外开放末稍转变为前沿的载体。这三件大事的推进,标志着西双版纳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的工作中走在了前列。五年来,我们群策群力、奋力跨越,取得了八个方面的突出成效。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州714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3%降为零,建档立卡人口人均收入增长2.3倍,在西双版纳历史上首次消除了绝对贫困。二是经济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跨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三个台阶,普洱茶、橡胶和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6.2亿元,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渴望已久的中老铁路即将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增长2.3倍,实现“县县通高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5个百分点,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四是改革开放塑造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任务落实落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倍。内联外接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和两个国家级园区的设立,支撑我州成为云南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3%,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六是民生事业大踏步前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8.9%,在全省首批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结束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七是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八是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这八个方面的突出成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了弥足珍贵的重要经验:一是必须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聚起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强大力量;三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四是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五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州,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六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七是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
各位代表!“十三五”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创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州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中央、省属驻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双版纳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仍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州情,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强边固防体系建设仍有短板,边境疫情防控的压力巨大;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市场主体少,产业小、散、弱,科技创新水平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0.4个和18.9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偏高,经济运行受突发性公共事件影响大,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差目标0.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成本仍然较高,机场等级不适应发展需要,工程性缺水问题凸显,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任务艰巨;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高水平人才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繁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规划中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项约束性指标没有实现;生态环境优势发挥不充分,环保突出问题持续不断,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的难题不少。政府工作中也还存在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多、营商环境不够优、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和干部担当不足、本领恐慌、落实不力等短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切实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进行审议。《纲要(草案)》编制中,我们注重把握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突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西双版纳必须坚定不移地扛起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义现代化的政治责任。因此,《纲要(草案)》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从9个方面勾画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作为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州市,在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只有与全省同步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奋力而为,才有可能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三个定位”的引领作用
“三个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争当落实“三个定位”的先进,是西双版纳的政治责任。《纲要(草案)》把“三个定位”深化细化为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三个发展定位,是我州“十三五”时期发展定位的升级版。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就是要争当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示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是要争当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排头兵。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就是要积极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经验、新体制,大幅度增强带动、辐射周边的能力和水平,争当服务“一带一路”的示范。推进三个发展定位的过程,必将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
(三)突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要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纲要(草案)》中,“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和安排,体现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和韧性。其中,加快创新型西双版纳建设章节,贯彻落实的是创新发展理念;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章节,分别从产业结构优化、投资和消费互动、政府和市场结合、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角度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对外开放新高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文化建设、民生保障,则分别贯彻落实的是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
(四)突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重点是要找准自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在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西双版纳最大的特色是生态环境好,最大的优势是沿边区位突出。因此,《纲要(草案)》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国内大市场与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战略纽带的关键一环,为云南争当“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作贡献。
(五)突出增进民生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纲要(草案)》提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事关人民福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一老一小、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了重点安排,积极回应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出这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就是为了使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州委八届十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力争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为完成上述目标,要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扛稳扛牢为国守边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边境疫情防控阻击战
毫不动摇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当前全州头等大事、第一位的政治责任,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必守底线,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字当头、严防死守,守好国门、守牢边境,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深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和全州“一盘棋”疫情防控机制潜力,细化抵边村寨、边境乡镇管控,增强物防、技防能力,落实人防责任,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农田胶林有人巡”,全方位、不留死角地把人管住、把村管住、把口岸通道管住、把证件管住、把货物管住。要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打幕后组织、团伙及“蛇头”、骨干,严打提供望风、探路、引带行为,严打容留、雇佣“三非”人员行为,形成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要规范集中隔离点管理,坚决杜绝交叉感染。要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楼长制”,对社区新增入住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溯源,确保无失控人员滞留社区。要切实加强出州交通管制,全面落实扫码出州制度,坚决杜绝入境新冠肺炎感染者流出州外。要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防以人传人,以物传人,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深入,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要认真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高效处置,确保为国守好门、为国把好关。
(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住农业基本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到帮扶不减力度,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抓紧抓实“一平台、三机制”落实,用好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促进扶贫产品由消费扶贫转向市场化经营。要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全州村集体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要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少于2.8万人。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乡村硬化道路260公里,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产量稳定在48万吨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5%。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为重点,提升胶、蔗、茶、小耳猪、茶花鸡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水果、轻木、蜂类、水产品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化发展,力争勐海县乡村振兴示范园、普文农业产业园和勐罕南繁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补齐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等短板,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翻身仗”。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大力推进云南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在我州落地,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三)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升级,有力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统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以基础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州级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各县市配套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落实2021年省级“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和“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确保储备项目转化率达到30%左右。要突出解决好耕地占补平衡历史欠账和批而未供、闲置土地问题,切实解决土地报批瓶颈。全力推动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孟连到勐海、勐醒到江城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勐海到打洛、勐远到关累高速公路等项目,认真做好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勐腊民用机场、勐海通用机场、景洪到勐海沿边铁路、景洪到勐龙“240界碑”高速公路建设等前期工作,综合交通投资完成90亿元。加快推进曼点水库、纳甲河水库、勐阿水库等水利建设和前期工作,水利投资完成4.5亿元。新建5G基站983个,推动国家北斗数据中心·澜湄分中心启动建设,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等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亿元。着力推进一批普洱茶、文化旅游、大健康、橡胶深加工等经营性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发挥稳增长的作用,完成投资190亿元。抓好一批生态环保、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8亿元。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加快升级。顺应旅游消费新需求,扩大旅游中高端产品供给,有效引进更多的消费。发展和提升夜间经济、早市经济、地摊经济等,启动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以多元消费业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良性互动、双向提速。推动家电、汽车等更新消费。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力争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取得新突破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商贸物流四大产业。坚持不懈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统揽新型城镇化、数字化、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等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精耕细作,促进城市配套设施与国际化、特色化、中高端化的吃、住、行、游、购、娱、养要素融合发展,引进世界一流酒店、一流餐饮、一流折扣店、一流娱乐场所等品牌,实施国际化、中高端化、特色化提升项目30个,支持勐巴拉雨林小镇和勐远仙境清养小镇建设,力争有一批半山酒店投入运营,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美丽、宜居、干净、特色、智慧的城市。推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一体化发展、“大数据”共享,对所有4A级以上景区和特色小镇实施智慧化改造,推动智慧城管三县市城区全覆盖,推进旅游消费数字化全留痕,让数字贯穿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革命”深入推进、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加快形成、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勐海、勐腊创建美丽县城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县市成功创建新的美丽乡村。望天树、野象谷、大益庄园争创5A级景区和景洪、勐腊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20%以上。坚持不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对标“中国最优、世界一流”标准,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路子,以鼓励创建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支持品牌推广等为抓手,推动普洱茶提质增效和规模化发展,精制茶增加值增长12%。认真解决肉牛进口难的问题,力争肉牛加工20万头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肉牛综合加工项目规划建设,延长产业链,形成持续增长。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创建绿色食品等为抓手,加快把优质大米打造成全省重点绿色食品牌。以区域性品牌推广为抓手,总体推进水果、蔬菜、坚果、蜂类发展,促进形成重点产业,积极发展林木育种和育苗、种子种苗培育、畜牧良种繁殖、鱼苗及鱼种场等生物育种产业。坚持不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促进景洪电站等各类电站发电量稳定增长;加快完善电网建设;以中老铁路中线建设为契机,推进云电外送,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15%。树牢“无工不富”的理念,树立“大抓工业”的导向,推动工业提速发展,新升规工业企业10户以上。
要正确处理产业培育和经济增长、财源培植的关系。设立2500万元财源培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落户一、二级建筑企业和本地新晋升一、二级建筑企业、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新认定总部企业、新升“四上”企业和贡献突出“四上”企业,增强“升上”、落户的意愿,实现“升上”和入库、纳统相统一。设立2000万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切实提高符合我州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推进数字治税,建设信息化治税体系,加强对房地产、砂石、普洱茶、橡胶加工等重点行业的管理服务,实现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应减尽减、应退尽退。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渠道,增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商标品牌45个,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15个以上,以生态、绿色、健康、独特的西双版纳产品整体品牌形象,融入国内大循环产业链供应链。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城乡差别,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民生。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机制,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运用“好差评”制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增效、员工增收、内需扩大。要继续深化财税、投资、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以改革的红利助力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
要抢抓中国与东盟等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老铁路即将开通的机遇,努力取得对外开放突破性进展。支持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加快围网建设。推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改革发展。沿中老铁路重要节点,加快完善配套功能,疏通驳接“大动脉”的“毛细血管”。建设浙滇合作浙商产业园区,争取列为综合保税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形成经济带和聚集效应。布局物流、加工等园区,吸引国内出口东南亚的企业和东南亚出口国内的企业来西双版纳办厂,锲而不舍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加工基地、仓储基地、物流基地,进而成为中国与东南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要加快增加飞往东南亚重要城市的航线,与铁路互动互促,锲而不舍建设中国与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实现跨境贸易、投资、旅游较快增长,深度融入“双循环”。要加强口岸通关便利化建设,积极推动勐满口岸、磨憨铁路口岸对外开放,力争勐龙通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开口岸。继续推动“四国九方”向“五国十一方”合作机制发展,增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引进有实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实现引进州外资金增长10%。
(六)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复核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核。全力以赴配合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充分展示我州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保护和生态文化亮点。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监管。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决不允许“占优补劣、占水补旱”。抓紧抓实省委巡视组专项巡视西双版纳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高质量完成,力争全州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清仓见底。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六严禁、六管控、一加强”整治措施,坚决打赢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对自然保护地、国有林、集体林,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林长制”,彻底根除毁林开垦的顽疾。继续推进天然气进城、液化气下乡。深入落实“河长制”,顶格治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确保全州地表水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强力推进“两违”建筑整治,拆除“两违”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突出水源林保护,新营造林9.9万亩。以创建有机茶园为重点,建设10万亩生态茶园。在全州范围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三个县市确保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障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事关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保居民就业,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坚持稳岗和扩大就业并举,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要特别关注因疫情而失业的人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稳定在26.6万人以上。保基本民生,要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按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保市场主体,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14亿元以上,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保粮食能源安全,要确保谷物和猪肉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协同复工达产,尤其要高度重视推进旅游相关行业适时复工达产,保持稳定性和竞争力。保基层运转,要继续加大对下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突出“六保”的同时,要全方位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坚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加快教育提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县域高中质量提升计划,改善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高质量完成“双提升”工程,强化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西双版纳建设。深入开展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施民族文化和广播电视精品工程,编撰好《傣族诗歌全集》,争取《中国傣族通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基诺族卷》出版。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保持190万人次以上。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成。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科普、地震、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改革发展。
(八)统筹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要进一步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有序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持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完成省下达债务化解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全力开展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务求取得成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努力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上作示范,在加快民族聚居地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上作示范,在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上作示范。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支持军队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增强冬春季抗旱减灾应急准备,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规范食品药品网络销售,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坚持立体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边境小康村+高科技”建设,完善边民教育管理机制,有效增强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扎实推进“六建”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认真开展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严打跨境违法犯罪、暴力恐怖、邪教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隐患,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疆稳定。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政治要强、工作要强、作风要强、纪律要强,学习学习再学习,落实落实再落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提高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强化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监察和司法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和事权规范化,全面强化学法、懂法、用法,扩大政务公开,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强化能力建设。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着力提升“八种本领”。针对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开展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让干部具备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成为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注重培养干部的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办好办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向纵深发展。盯紧公共资金、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等风险点,严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动力,勇于直面挑战、发扬斗争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五个早: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隔离、早治疗。
3.八个不放松:全面摸底排查不放松、严密监测管控不放松、全力救治病患不放松、保障应急物资不放松、超前谋划预案不放松、严格督促检查不放松、宣传教育引导不放松、稳定市场供应不放松。
4.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5.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6.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
7.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8.好差评:企业和群众在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对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效率、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9.红黑榜:按季度对各地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排名,排名靠前的进入营商环境“红榜”,排名靠后的进入“黑榜”,并进行公开通报。
10.最多跑一次: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提高为企业、群众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11.两违: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
12.“双提升”工程: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
1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4.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5.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7.三个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18.一老一小:老年健康服务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19.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
20.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
21. “四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22.四国九方:由我州倡导建立,包括西双版纳,老挝的南塔、乌多姆赛、波乔、琅勃拉邦,泰国的清莱、清迈,缅甸的大其力、景栋共同参与的边境地区合作机制。
23.五国十一方:在“四国九方”的基础上再邀请老挝的占巴色和柬埔寨的暹粒加入合作机制。
24.“六严禁、六管控、一加强”整治措施:“六严禁”即严禁焚烧秸秆垃圾、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严禁林区野外用火、严禁工地施工扬尘、严禁车辆道路扬尘、严禁餐饮油烟直排;“六管控”即严格管控矿产开发、物料堆放、土地裸露、废水废气排放、窑炉烟气排放和车船尾气排放;“一加强”即加强人工增雨。
25.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和洁空气、治污水专项行动。
2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
27.扫黑除恶“六建工作”: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激励约束的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
28.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