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21日在勐海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张世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鼎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73亿元,增长5.1%,位居全州第一、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超年度目标10.1个百分点、增长30.1%;财政总收入达11.43亿元、增长7.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5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2525元和13951元,分别增长3.8%和6.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共克时艰战疫情、筑防线,疫情防控常态长效。扛稳扛实疫情防控首要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境内境外两线防控、双向发力,严格落实“两个前移”“五个管住”“一个准备”要求,取得了疫情疫病“零发生、零输入”的重大胜利。始终保持组织指挥体系高位运行,认真落实党政军警民群防群控机制,强化双边合作联防联控机制,严打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入境人员和重点区域人员管控,筑牢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生命屏障。全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工作,在全省首家建成县级核酸检测实验室,每日单检能力达1万人份以上,高标准建成打洛集中隔离观察区,县传染病防治医院开工建设,疫苗接种工作加速推进。社会各界倾情倾力为疫情防控捐资捐物共计1447.28万元。打洛民兵应急排获中央抗疫表彰,4个先进集体和基层党组织、6名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获省级表彰。
(二)勠力同心拔穷根、见实效,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认真落实挂牌作战要求,深入开展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行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34亿元,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产业扶贫覆盖7336户,贫困户劳动力在就业状态9502人。认定扶贫产品65个,销售额达181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子女保持“零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享有医疗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31户。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4470万元,实施项目29个。消除脱贫不稳定户292户1135人、边缘易致贫户686户20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236.82元提高到13628.97元。曼班三队脱贫攻坚案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集中报道,娜四被作为中国减贫案例写入国家智库报告。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省级交叉检查和成效考核等反馈的16类76个问题全部整改,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大考”。
(三)全力以赴抓落实、促发展,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在战“疫”战“贫”大战大考中取得经济稳步复苏、逐季向好的不易成绩。就业市场稳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251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31.51万元,惠及7569人;降低企业成本2.3亿元,稳定岗位4609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个、资金1.01亿元,列入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18亿元,争取专项债券5.47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83亿元,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实现分段通车,孟连至勐海沿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生产和消费需求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33亿元。电子商务较快发展,网络商户达3014户,网络零售额达23.33亿元、增长28.75%。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1.5%,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5%。金融市场运行整体稳定,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0.57亿元和82.32亿元,增长15.4%和22.7%。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5.77亿元。
(四)凝心聚力强龙头、延链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划定“两区”11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45万亩,粮食产量达29.02万吨,毛茶产量达3.17万吨,甘蔗产量达102.44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6%。推广农田机械化作业7.6万亩、机械化率达56.33%。“绿色能源牌”点亮绿色经济,全年发电量达5.74亿千瓦时,市场化成交电量增长40.2%。建成燃气管道3.44公里,城市居民气化率达50%。改造建制村电网36个,升级改造茶叶初制所100个,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绿色食品牌”成果丰硕,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17.5万亩,入选省级产业基地8个、“10强企业”1户、“20佳创新企业”1户,“勐海茶”被列入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新增省“十大名品”4件、云南老字号2个、新型农业合作组织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9家。“一县一业”示范建设成效明显,勐海国家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挂牌成立,连续6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荣登“中国‘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勐海普洱茶”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3个,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新增入园企业4户、“个转企”5户、“小升规”2户,建成雨林古茶坊(二期)、晋德(一期)、福今等茶厂。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新增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1个、“星创天地”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创新型企业1户,实施省级科技项目5个,荣获“兴滇人才奖”1人。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旅游名村3个。入选“2021年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村茗品、热带风情乡村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勐巴拉雨林小镇”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顺利承办第九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年会。
(五)持之以恒强基础、抓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70.75亩、低效用地再开发78.37亩。美丽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改造老旧小区17个,主干道路管线入地9.3公里,新建停车泊位980个、充电桩52个,新增绿化2.1万平方米,林荫路推广率达61%,道路机扫率达85%,5G网络城区覆盖率达90%。城市“脏乱差”整治成效明显,拆除“两违”建筑3.37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厕7座,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9个,新增污水管网2.4公里,城乡污水收集及处理率分别达95%和30.42%。城乡同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8个省级卫生乡镇、46个省级卫生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基本实现,格朗和公路被评为省级美丽农村公路、入围“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评选名单,新改建行政村公厕49座、农村户厕50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53%。曼杭混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曼回新村入选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曼恩村入选省级美丽村庄。
(六)一以贯之担使命、抓落实,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投融资、财税、商事制度、价格等改革稳步推进。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2.23亿元,债务率低于警戒线。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81万本、颁证率达99.82%,完成1037个村组清产核资。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取消、调整28项行政许可事项。政务服务“好差评”、营商环境“红黑榜”等制度全面推开,审批事项网办率达80.4%。实施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52个,交易金额8.39亿元,节约资金897.21万元。“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342家、增长13.76%。口岸货物贸易畅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6.72亿元。云天化、英茂糖业等集团“走出去”步伐加快,建成境外农业种植基地1.2万亩。
(七)坚定不移强执法、重整治,生态环境更有质量。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33个、办结举报件8件,查处违法案件4起。高位推动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城区工地扬尘“六个100%”管控实现全覆盖,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2%。“河(湖)长制”责任全面压实,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整治河道107.5公里,取缔非法采砂点89处,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保持在Ⅲ类以上,曼满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水库。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率均达100%和98.27%,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下降。查处涉林违法案件2362起2369人,收回林地4624.3亩,完成全部受损林地植被恢复工作。森林资源管护扎实推进,完成退耕还林2.05万亩,新增绿化造林2.6万亩,认定湿地1986.6平方公里,新增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乡村6个。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销售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亚洲象临时管控试点项目投入使用,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保持常态、更有效率,全年未发生亚洲象致死和重大伤人事故。
(八)千方百计补短板、促和谐,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7%,10件惠民实事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新增学位4110个,大班额率比例降至3.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全面达标,分别达90.22%、95.3%和90.14%。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进展顺利,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就诊率达91.28%。发放救助资金3524.4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57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36%和98.16%。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出版《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70年影像志》《茶神在山上:勐海普洱茶记》等书籍,创作《勐勐和海海》《急不得》《好茶会说话》等歌曲,勐海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通信和网络诈骗、“黄赌毒黑恶”等违法犯罪,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效显著,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基本完成。
(九)驰而不息转作风、重实干,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切实担负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建议98件、政协提案60件,办结率较上年提升6.04%和1.37%。“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政府法律顾问、决策咨询等制度不断健全,入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性、广泛性增强,公开政务信息2188条。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项目50项。扎实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领导干部违规借贷等问题专项整治,机关“四风”、“庸懒散奢浮粗”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7%。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双拥、人防、国家安全等工作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保密、档案、史志、地震、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老年人保障事业得到新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2020年工作,尽管我们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任务很重,但我们肩并肩、手挽手守护了全县各族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有力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勐海“勇敢者精神”。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越是特殊时期、艰难时期、关键时期,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越要坚持目标引领、越要坚持人民至上。
过去的五年,勐海发展硕果累累、有目共睹,各项工作跨越争先,发展业绩再攀新高,“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高质量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在全省的排位提升2位、居第44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倍和1.5倍,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世界一流“三张牌”扎实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地位进一步筑牢,获全国唯一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全县茶产业税收达4.54亿元、占全省的70.4%;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70万亩左右,引进云天化集团打造勐海香米全产业链项目,实现了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历史性突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4.51亿元,完成勐阿、勐往、西定、格朗和4个乡镇通乡公路“四改三”提升工程,新建农村公路84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622公里,迈入高速公路时代,建制村、自然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90%;完成水利投资13.82亿元,完成勐满水库、大型灌渠配套工程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3.77万亩,建成惠及26.2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曼桂水库实现大坝封顶、曼彦水库完成截流验收,水利化程度达53%;投入教育领域资金27.83亿元,建成勐海中学、县第一小学、县幼儿园新园区和县第一中学改扩建项目,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幼”工程和高中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投入卫生领域资金21.22亿元,建成县医院内科综合楼和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县医院通过全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验收,全县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文化建设广泛凝聚共识,在全省首家结合主导产业设计发布县树县花、勐海城市logo、勐海吉祥物“勐勐和海海”,以“名山名茶”命名城市道路12条,推选“勐海茶·勐海味”文化传播大使43位、荣誉市民12位,“勐海国际茶王节”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出台《勐海县关于就读茶学专业的奖励办法》,奖励补助茶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18人次;民族普洱茶文化建筑、景观持续扮靓城市,建成学府湿地公园、县民族文化中心和县民族体育中心及广场,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优质人居空间;打洛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森林覆盖率提高7.9个百分点、达68.1%;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连年提升,荣获信访工作全国“三无县”,连续5年保持重特大事故“零发生”;在全省首家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试点项目,成功摘除毒品走私入境通道通报警示地区这顶“毒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全县上下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实干作为的干部队伍,始终为勐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勐海“十三五”的发展成效,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同时也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体同志,向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商联、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州驻县单位、驻县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欠发达仍然是勐海的基本县情,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从经济发展看,经济总量小、增长压力大,产业层次仍然较低,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偏少,新型工业发展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从蓄势动能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转化不多,要素保障、服务保障还不够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城镇化率较低,生态环保压力较大。从群众期盼看,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充分不平衡,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边境管理还有待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从政府自身看,改革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行政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的作风还不够实、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改进和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也是我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勐海建设的关键五年。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及县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立足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等远景目标,以远景目标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再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得到新提高、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世界康养旅游名县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8个方面定性目标和“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6项定量指标。《纲要(草案)》编制中,我们注重把握以下5个方面要求。
(一)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征程上,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一切工作中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勐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们最急的是产业,最盼的是项目,最需的是人才,最缺的是要素,最难的是改革。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坚持以大历史观把握新特征,立足当前欠发达基本县情,跳出勐海看勐海,把勐海的未来发展放到历史长河和全州、全省、全国、全球视野中来谋划,继续保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势头不减、力度不减,在深入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等,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提出具体目标、谋划重大项目,使规划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始终坚持融入“三个定位”战略引领。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上,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争当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示范。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上,要把握“保护”的核心要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西双版纳春城“两张名片”,争当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示范。在建设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示范区上,要把握“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的核心要义,积极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经验、新体制,大幅度增强带动、辐射周边的能力和水平,争当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进。
(四)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高品质生活上,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效能治理上,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确保边疆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
(五)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上,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新四化”的质量和水平。问题导向上,重点聚焦“产、城、人”的要害短板,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力争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达到或超过全州、全省平均水平。结果导向上,全力防风险、补短板、争先进,为党夯实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为国家守好国门,为勐海各族群众谋幸福,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在勐海变为美好现实,向全县各族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西双版纳春城,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世界康养旅游名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力争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力争增长11%,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州下达指标以内。
(一)健全强边固防机制,提升疫情防控新水平。加大边境管控力度。继续保持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力度“三不变”,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巩固拓展双边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设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快智慧边境建设,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防控措施,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预警监测,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扛牢边境“五个管住”责任,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网格化动态管理”,全面排查摸清居留底数,扎实抓好旅游防疫工作,严格聚集性活动和观察区管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发生,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防控应急队伍和处置能力建设,加强物资储备工作,组织应急实战演练,做到“六个立即、一个及时”。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建群体免疫安全屏障。加快“双提升”工程建设,建成县传染病防治医院。
(二)统筹抓好经济运行,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促进社会就业和增收。推进稳就业促创业政策落地,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转移就业,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规模达10万人。强化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普洱茶专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花园式工业园区,不断提升园区在县域经济中的重大引擎作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工业企业、民营企业制度,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帮万企促增长”行动,加强政银企沟通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勐海国际茶王节”和“万人茶山行”“万人采茶大赛”“万人炒茶大赛”“烤鸡音乐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加快夜间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培育特色餐饮、文化演艺、休闲购物等夜市消费产业。抓好民族歌舞餐厅建设,开展“名店、名厨、名菜”评选活动。推动电商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力争电商销售额增长25%以上。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电商乡村和电商企业抱团发展,扩大“直播经济”规模和影响力。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实施技改项目9个,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支持驻地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院组建科技和产业联盟,强化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战略合作,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继续推动16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强化工业主导作用。树牢“无工不富”理念,树立“大抓工业”导向,协调处理好工业园区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融合发展关系,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探索建立茶叶、文旅等重点产业“链长制”,积极参评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重点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园、勐海茶厂新区、晋德茶厂(二期)、顺轩茶厂、有顺茶厂、福安隆茶厂、云天化勐海香米厂(二期)、景真糖厂、旺仓有机肥厂等新建及技改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深化行业龙头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培育行动,制定完善工业企业培优达产奖励政策,力争6户以上工业企业入园开工,完成“个转企”5户、“小升规”5户,确保产值超十亿元企业达1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6户。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不断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勐海板块体验度、便捷度。牢固树立“旅游+”和“+旅游”理念,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动沙河小镇、勐混农业特色观光小镇、曼先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云岭春风等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勐巴拉雨林小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益庄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争取森林公园、雨林古茶坊等A级景区获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七子饼茶文化旅游环线配套设施建设,每个乡镇(农场)至少连接1条旅游环线,利用茶山茶寨、半山酒店、民宿餐厅、露营基地和集市贸易等资源,积极开发“一日游”“两日游”等精品自驾游线路,打造“巅峰之旅”“邂逅茶王”“寻味茶源”等乡村旅游新名片。加快发展工业旅游,打造普洱茶工业+文化旅游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普洱茶博物馆、体验馆和现代观光工厂。积极争创边境旅游试验区,加快推进“打洛口岸边境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国威茶城会展中心建设,塑造普洱茶原产地会展经济品牌。
(四)优化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孟连至勐海沿边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勐海至打洛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提水补水、重点水源、河道治理、水系连通和灌溉渠系工程,加快推进曼桂水库、曼彦水库等项目,提升改造水厂7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完善县域电网主网架结构。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开展“走访企业、服务发展”活动,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用料、用工等问题,为重点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00亩以上,新增供地700亩左右。加快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现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有序流转。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行动,新增光缆线路670公里以上,新建通信铁塔31座、4G基站154个、5G示范站275个,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90%。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成“平安二期”高清视频系统,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常态化推进项目策划工作。紧盯国家投资导向与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加快勐海通用机场、景洪至打洛铁路、孟连至勐海沿边铁路、布朗山公路升级改造、班章中型水库、勐阿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盘子”,储备项目转化率达30%以上。
(五)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勐海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挂牌运营,增强国企“造血”功能。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牢“无商不活”理念,紧扣“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要求,以“政府革命+科技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一部手机办事通”融合发展,实现在线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继续实施“红黑榜”“好差评”制度,畅通市场主体评价营商环境渠道。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有序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在促进农产品交易、加工贸易、通关执法合作、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全面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序推进打洛边民互市贸易升级。积极申报“勐海(打洛)边境经济合作区”,在巴达、布朗山通道推行预约通关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和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主动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牢牢把握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开发开放和浙商产业园区建设新机遇,促进与友好地区、单位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参加茶博会、南博会、边交会等会展活动,打造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大引资引智力度。树牢“项目为王”意识,强化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抓好精准招商和全程服务,新引进项目3个以上,总投资额1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加大茶产业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茶学专业人才奖补政策,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建设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水平茶业专业人才。
(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扎实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用好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加快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建立股份合作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开展“千企兴千村”行动。推动东西部协作持续发力,建立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产及收益管理制度。持续做优现代农业。树牢“无农不稳”理念,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坚决守住70万亩粮豆播种面积、29万吨粮食产量底线,建成云天化水稻良种研究中心和勐海香米高标准示范基地。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设立一批粮食、茶叶、甘蔗、蔬菜、水果、橡胶、冬作、傣药南药、小耳猪和茶花鸡等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流通设施5个、规模达50万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户以上,新增农民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18个,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加快打造勐遮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深入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打造“一乡一特”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实施整县、整乡、整村茶园基地“绿色有机创建工程”,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25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34个,全县在册茶叶初制所全部实现规范达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打造普洱茶产业互联网运营平台,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因地制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加大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力度,加快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加快推进班章、贺开片区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全力推进“万吨水泥进乡村”项目,加快建设美丽公路和“四好农村路”,硬化农村公路195公里,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项。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七改三清”,开展农村户外广告“假乱俗”乱象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新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50个,新改建农村户厕3000户、覆盖率达80%,省级考核“变后进为先进”。
(七)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景洪~勐海同城化发展步伐,推动主城区物流运输、建材批发、公共客运、汽车交易等功能向外疏解,加快跨河拥河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学谋划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下决心畅通外循环、内循环、微循环,加快推动环城公路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强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贺开路、勐兴大道、班章大道等建设,改造提升景管路、景养路、学府路等道路,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10户,新建智慧公厕12座,集中清理整治违法违章建筑、实现“零增量”“减存量”。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加快“勐巴拉雨林小镇”、“大益小镇”和“普洱茶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坚决落实房住不炒、一企一策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抓好“四治三改一拆一清一增”工作。加快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抓好补绿、增色、添景工作,林荫路推广率达65%以上。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进城市交通精细管理,科学设置和调配红绿灯、停车位。持之以恒抓好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确保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并力争通过国家验收,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强力推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在实地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开展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从严从重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展矿山、雨林和古茶山修复工程,巩固提升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成果,新增绿化造林3万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和保护,积极参与“西双版纳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以法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启动国家气候标志申报工作,为“西双版纳春城”名片提供权威支撑。扎实推进和巩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打好“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光伏、风电、水电等企业健康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90辆,增设充电桩1250个。加快县城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继续推进“以气代柴”“以电代柴”工程,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8%以上。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整治建筑扬尘、露天焚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问题,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提升改造县城污水厂和雨污管网,加快配套乡镇污水管网,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项目,力争县城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塑料污染治理,启动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管和无害化处理,加快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和“节肥减药”行动,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九)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满足服务保障新需求。坚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其中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完成打洛龙利村“睦邻友好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高质量编制67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方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智慧教育,抓好常态化控辍保学。加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幼儿园改造提升、晋级升等。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化发展,完成县职业中学整体搬迁项目前期工作。规范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深化健康勐海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立三级卫生体系,持续开展中医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扩大智慧医疗平台应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争取云南省干细胞健康产业转化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勐海。实施“全民健康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确保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扎实开展登革热、鼠疫和寨卡病毒病等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扎实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工作,持续探索社区管理、养老服务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机制,提高乡镇敬老院入住率。加快殡葬制度改革,规范治丧活动,县殡仪馆、骨灰塔投入使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村寨保护,持续推动古茶园“双遗产”申报工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县融媒体中心运营模式,继续创作一批又一批有影响力、穿透力的微电影、短视频和茶歌茶舞等优秀作品,继续讲好勐海故事、展示勐海形象。整体推广与管理城市品牌,推动勐海吉祥物、勐海城市logo系列文创产品上市销售。加快推进勐巴拉影视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东南亚风情影视创作中心。加快推动普洱茶文化图书馆建设,构建普洱茶原产地、文化发祥地的精神家园。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特色小镇、茶山廊道、万亩稻田、景区景点布局体育业态,开发茶山游、越野赛、骑行游和马拉松等“体育+”品牌和产品。
(十)全面建设平安勐海,实现社会治理新提升。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按计划推进政府债务化解,严控本级债务风险。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巩固提升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勐海样板,创新做好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化反恐怖斗争,严打新型网络犯罪。开展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和“八五”普法工作。积极推进勐海镇“撤镇设街”工作。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持续提升防汛抗旱、防震救灾、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降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事故总量。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开展常态化、专业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防工作,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做好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档案、老龄、老干部、机关事务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和群众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全县各族群众谋幸福。强化政治建设。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管控及舆论引导。坚决有力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强化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规范行政执法,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积极听取工商联、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能力建设。高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行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指标化管理。自觉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本领,在奋战奋进中担当作为。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纠治“四风”。严控会议、文件和检查考核事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点燃“团结干事创业”豪迈激情,全力做到“工作争上游,作风创一流”。强化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府系统带头过紧日子,保民生、保基本运转。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坚持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进一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实干赢得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勐海“勇敢者精神”,以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不用扬鞭自奋蹄,赢得勐海“十四五”良好开局,奋力谱写勐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名词解释
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两个前移、五个管住、一个准备:组织指挥和防控力量前移、防控战线前移;把人管住、把村管住、把通道管住、把证件管住、把边境管住;提前做好应对境外疫情及中国公民大量返乡和缅籍边民涌入境内的应急准备。
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红黑榜:按季度对各地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排名靠前的进入“红榜”、靠后的进入“黑榜”,并进行公开通报。
六个100%:施工工地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六个立即、一个及时:立即流调溯源、立即隔离、立即封闭管理、立即核酸检测、立即派出工作组、立即报告信息和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
链长制:在一条产业链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以政府相关负责人任产业链“链长”,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
旅游革命“三部曲”: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
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一平台、三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
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四治三改一拆一清一增: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清理违法违规土地,增加绿化。
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爱国卫生“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洁空气、治污水专项行动”。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进教育基地。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全省创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民族特色乡镇)、1000个示范村(民族特色村、示范社区)、1万户示范户。
新时代“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