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云南省)2020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西盟县十二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十四)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0日在西盟佤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曹鸿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西盟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着力打造2.0版新西盟,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五年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累计投入稳增长财政资金68.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4.2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56亿元,年均増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年均下降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4%,边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1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8%。

——五年来,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全面小康圆满收官。精准脱贫连战连捷。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创新建立“九大体系”、打好“九大攻坚战”、实现“十大提升”、总结“十大经验”的攻坚战法,先后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4.42亿元,实施危房改造15475户,解决7769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9204户31730人脱贫,3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整体摘帽,彻底解决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出脱贫工作委员会、安居扶贫“六个破解”、产业扶贫“四个全覆盖”、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等攻坚实践。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0年成功入选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全国百个减贫示范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县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获得云南省普查表现突出集体荣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完成植树造林6.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11%。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成功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县,马散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生态文明村36个。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压实风险防控责任,补齐风险防控短板,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边境形势、意识形态、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重点风险防控工作,牢牢守住重大风险和安全事件的底线。全力化解政府性债务7.82亿元,积极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历史欠款,重拳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金融业态总体平稳。

——五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因地制宜建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云南省打造“三张牌”和普洱市“4+4”产业定位为引领,倾听民声补短板、找准痛点调结构、突出优势促升级,精准构建“5+X”产业结构体系,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为19.8∶17.2∶63.0。整合资源扶重点。累计投入重点产业资金3.8亿元,实施项目320个,橡胶、甘蔗、茶叶、畜牧、文化旅游5个主导产业得到提升发展,实现村村有产业支撑、户户有项目支持,获得“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县(区)前10”、“中国蜂业扶贫先进县”、“云南省肉牛养殖优势区”等荣誉称号”。内育外联强主体。培育和引进云垦农胶、昌裕糖业、丁氏蜂业、迅驰牧业、民胜农业等省市龙头企业9家,调整优化专业合作社130家,组建产业指导队伍7支128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指导2400多期25万余人次,产业领办主体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承办主体实用技能明显增强。延伸链条增效益。完善产业标准体系,配套附属基础设施,精心打造西盟品牌,深入推进三产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普洱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连续4年在全省产业扶贫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三次产业实现产值由2016年的35.5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3.12亿元,增长1.2倍,产业收入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五年来,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发展瓶颈逐步破解。基础设施投资提速。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8项,总投资47.1亿元,累计完成新增投资35.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10.73亿元,新改建公路里程929.1千米,公路密度达1.81千米/平方千米,实现县乡沥青路面全覆盖,实现水泥硬化路“组组通”、“户户通”。农田水利建设统筹推进。永不落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实施高标准农田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7万亩;开发冬农14.28万亩,实现产值5890万元;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38个;新修产业道路1188千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6件,实现所有村民小组均通自来水且符合饮水安全标准。电力设施短板逐渐补齐。投资1.94亿元,储备配电网项目275项,完成通电工程1.74万户,实现行政村10千伏动力电和村民小组380伏电全覆盖,农户通电率100%。新基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坚定不移推进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4G网络基本覆盖,5G建设起步推进。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大脑西盟驾驶舱”建设工作,推动政务数据集约共享。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现乡(镇)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年来,县域魅力不断提升,城市品牌日益响亮。全力打造自然生态资源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全县人民的竭力保护与努力,整合旅游要素,探索发展路径,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城”。全力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牌。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统筹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运营。2017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抓建设,成功入选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全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牌。依托拉木鼓、祭拜龙摩爷、佤部落演出、篝火狂欢、绿三角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促进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大型民族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被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被列入支持《云南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合作协议》备忘录。民族团结“盟誓塔”精神被省委认定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及优良传统。

——五年来,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性改革成效明显。政府机构、监察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全面完成,投融资体制、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有力有序。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持续推进,完成政府权责清单调整1292项,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自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来,累计减税降费2385.6万元,有效降低和减免企业成本。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签约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10个,协议投资总额33.05亿元,策划、包装、储备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注册登记对外贸易企业24户,境外替代种植规模不断增加。完成边民互市进出口总额3.43亿元。协作帮扶稳步推进。东西部协作持续发力,中央、省、市定点帮扶深入开展,累计到位帮扶资金4.12亿元,实施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帮扶项目232个。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提升,完成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不断完善教育激励保障机制,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补助和资助政策全覆盖,累计投入各类教育资助金1.38亿元。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履约率100%。积极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双提升”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的突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获得“云南省病媒生物防治先进城区”、“消除麻风病危害省级达标县”等荣誉称号。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6亿元。发放创业扶持贷款1.4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4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5万人次,建档立卡户转移就业实现“五连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查处各类治安案件2373起,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29起,缴获各类毒品1317千克,“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校园守护行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西盟实践”得到省市高度肯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跃居省市前列,连续4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一批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七五”普法工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战告捷。扎实开展双拥工作,认真落实退役军人各项政策。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虫害,妥善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峻旱情。完成《西盟佤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9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安全基础进一步筑牢。扫黄打非、道路交通、市场监管等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五年来,依法行政深度实施,政府效能有效提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县委领导下,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法行政深度实施,行政执法持续规范,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政府信息依法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5件、政协委员提案308件,办复率100%。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显著。落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阳光化管理,完成审计项目83项,核减投资3222万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年均下降保持在2%以下。

2020年,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打牢稳增长根基。积极应对疫情、旱情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六稳”、“六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大考”。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5.56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3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63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亿元;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0.86亿元;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0元,同比增长6.2%;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5元,同比增长8.2%。

(二)着力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打好防疫情、保发展组合拳,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防控,边境线全部实施物理隔离,筑起了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切实做到了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截止目前,全县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面落实省“22条”、市“19条”稳定经济运行措施,消费扶贫、贴息贷款、务工奖补、企业稳岗等帮扶举措及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落实,发放惠企贷款6140万元,推动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应复尽复”,疫情期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三)着力巩固脱贫成果。紧扣“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目标,把防止返贫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点,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照单全收各类巡视巡查反馈问题,逐一分析问题表象主因,梳理制定整改措施287项,实现10批次189条问题全部清零销号。制定出台《西盟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西盟县2020年脱贫成果后续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入推进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两类对象”消减至35户99人,摘帽后连续两年无返贫和新致贫人口。

(四)着力打造富民产业。坚定不移走产业富民、产业强县之路,不断夯实产业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全年粮豆作物播种面积21.4万亩。积极应对橡胶价格低迷形势,主动更新替代低产胶林,橡胶期货价格保险覆盖面延伸至民营业主,新增橡胶木加工厂1个,年设计产能5万吨、产值5500万元。全力打造甘蔗示范基地,推广绿色轻简栽培技术1.7万亩。深入开展茶叶绿色有机认证,新增有机认证产品2个。接续创建肉牛“一县一业”,优化升级畜牧产业基地,与上海鹏欣集团达成肉牛基地合作意向,引进迅驰牧业、云农农牧融入畜牧产业发展。新增中蜂养殖基地场(点)78个,标准化养殖中蜂7万群。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热销国内一线城市。培育认定西盟工匠2020人,培育引进“三区人才”9人,培育申报“本土科技特派员”45人。深度融合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成功创建成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马散村永俄寨、秧洛村博航组被命名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五)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狠抓项目建设出成效。实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5项,预计完成投资12.63亿元,同比增长2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美丽县城等各类项目资金6.66亿元,启动16个专项债券项目可研及“一案两书”编制。“美丽县城”、东城区基础设施、西盟佤部落旅游综合体(一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南新公路建成通车,完成西盟县橡胶木材综合加工项目(一期)、纯种母猪标准化扩繁群场等项目建设。

(六)着力补齐城乡短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工程,推广绿色防控面积36.14万亩次,实施新造林5000亩,纳入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9.04万亩。完成乡村“一河一策”145件(其中乡级62件、村级83件)。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完成岳宋村、中课村等1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3995座,城区内卫生公厕和乡(镇)集镇区卫生公厕覆盖率100%。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31套,拆除“两违”建筑2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七)着力提升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开办企业等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率达66%以上,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审批”服务,建立“好差评”和“投诉举报回应”制度,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形成国内民营企业踊跃来西盟投资兴业的良好态势,西盟联兴木业有限公司橡胶木综合加工、宁夏迅驰农牧有限公司肉牛养殖、云南仁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西盟仁康医院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户西盟。

(八)着力谋实民生保障。面对财政收支压力矛盾,不断强化各项惠民措施,投入11.69亿元用于民生领域,保障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完成县一中高中教学综合楼建设,推进20个“一村一幼”改造和中课镇幼儿园建设前期工作,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完成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基本中医服务县乡村全覆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0817人,参保率稳定巩固在95%以上,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参保率100%。创建省级卫生乡(镇)3个、卫生村16个。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城乡低保金1963.48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350.5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343.77万元。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3.4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31万元。完成火化区划定,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出台《西盟佤族自治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工作扎实开展。《佤族织锦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西盟扶贫志》编撰工作有序推进。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省第二批省级验收中排名优秀等次。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便民利民措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

与此同时,打假打私、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消防、供销、仲裁、烟草、邮政、通讯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闻、广电、老干、公积金、档案、保密、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协、史志、文联(社科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硕果累累的五年,是风清气正的五年。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民主监督及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人民团体、驻西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盟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做大总量、做强增量、盘活存量、调优结构的任务仍然较重;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化解压力巨大;农业农村基础相对薄弱,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担当意识、工作能力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还有待加强。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33610”发展思路,将西盟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和窗口、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建设“世界最美城市”,打造2.0版新西盟,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西盟篇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市建设、边疆治理能力、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跨越。

展望2035年,西盟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总量力争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西盟绿色食品牌成功打响,“西盟工坊”建设扎实推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城乡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西盟基本建成,“世界最美城市”名片打响;以综合交通为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通道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初步构建;佤文化广泛传承发扬,文化艺术精品影响力不断扩大;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积极推进教育强县、人才强县、文化强县、体育强县和健康西盟建设,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为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聚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未来五年,要在优化发展空间上呈现新态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空间开发、保护、置换和更新,提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空间体系。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升西盟县与周边县、普洱市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好西盟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特色、地上地下“五类空间”,构建“一核一心三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巩固“美丽县城”建设成果,提升重点镇功能,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构建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三美”建设体系。

——未来五年,要在做大经济总量上实现新跨越。围绕“5+X”产业结构体系,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的现代绿色产业,为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努力把西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蜂养殖基地、繁育基地和核心区,将肉牛产业打造为西盟“一县一业”示范产业,争取建设成为最具优势的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积极推进原料林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林产业加工,大力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强化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关系,加快技术升级,积极探索资源型绿色工业发展的“西盟路径”。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力发展西盟旅游产业链。

——未来五年,要在提升基础设施上迈出新步伐。以补齐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加密、提级县城到内地中心城市、到边境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外接内畅、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力争国道214线双江至澜沧高速公路西盟联络线纳入规划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水源骨干工程,积极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引提水、灌溉渠系、农村供水管网等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新型农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升级改造。加油站实现乡(镇)全覆盖。以县城为中心,勐卡镇为次中心,建设集“转运、仓储、分拨、配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网络中心。提升网络覆盖能力,融入普洱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电信业务出入口建设,推动建设区域性国际业务出入口及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国际化增值业务、政企专线业务落地。

——未来五年,要在优化城乡融合上取得新发展。坚持全域规划,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美丽县城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提高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注重“城”与“乡”的统筹融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着力解决城乡要素流通不顺畅、城乡产业发展不均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实现城乡双轮驱动、良性互动。以“兴边富民”为目标,全力建设好1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制定新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继续创建省级、市级、县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和“七个标志性战役”,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致力将西盟打造成为“中国网红打卡第一城”、“世界最美城市”。

——未来五年,要在改革发展和社会治理上开创新局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加快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牢牢抓住“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主动与周边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双边合作。依托“澜孟西”协同发展,借力孟连勐阿口岸及沿边高速,推进大黑山、183通道“一口岸多通道”建设,实现人、货双向流通,切实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工作,牢牢守住疫情防控西盟阵地。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专项斗争成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西盟实践”,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盟,构筑守边护边强边的坚强力量。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未来五年,要在满足人民新期盼上达到新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较大跨越。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稳步提高就业质量,制定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新时代民族文化强县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全面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率先建成小康、跨越式发展、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示范典型。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1%。

围绕上述年度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疫情防控上再发力,持续筑牢边境防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边境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继续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完善边境沿线“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实现重点通道、卡口24小时监控巡查。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继续实行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进一步规范隔离点管理,提升全县核酸检测能力和救治能力,做好方舱医院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优化处置流程,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切断境外疫情输入渠道,筑牢边境疫情防线,为全国、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西盟贡献。

(二)在产业转型上再升级,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实施高稳产农田改造工程,改善耕地质量,粮食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4.1万吨以上,加强粮食储备和调控。建成并投入使用南亢肉牛养殖小区等养殖基地,新增肉牛养殖5000头以上。巩固提升中蜂养殖乡村点场式联动,力争新建蜂产品加工厂1座。持续落实生猪扶持政策,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配套完善产业辅助基础设施,稳步扩大产业覆盖面,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硬实力。深化现有带动主体合作关系,大力培育产业领办、承办主体,持续加大产业技术培训,强化产业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产业软实力。聚焦“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5+X”产业结构体系为蓝本,顺势而为整合境外优质资源,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境内以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林产业为主,境外优质自然资源精深加工为辅的产业新增长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启动勐梭龙潭5A级景区创建规划,推进里坎瀑布景区、木依吉神谷景区、县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完成熙康云舍(二期)建设,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吸引游客人数,增加旅游收入。

(三)在基础设施上再夯实,持续筑牢发展根基。全力配合做好瑞孟高速西盟段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19线二级公路建设。落实路长制,持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深入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水田改造3000亩以上。永业水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代格拉水库和岳宋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完成马散水库至城子水库连通工程,建成东朗河水库。推动新型农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升级改造。新建集中式充电站和交(直)流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智慧停车场。力争建成5G基站68座,实现城区内全覆盖,提升通信质量。

(四)在城乡品质上再提档,持续补齐功能短板。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巡视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推动城乡发展,加速外延扩张,强化内涵提升。完成美丽县城(二期)建设,新建一批“一水两污”、道路硬化、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城区垃圾分类试点,争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78套。力争启动娜妥坝边境贸易小城镇和勐卡镇边境贸易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总结乡村治理有效模式,积极探索城市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以社区为主体、网格为单元,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社区治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五)在乡村振兴上再深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致贫为目标,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政策措施、完善帮扶机制、强化支持重点。充分利用好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力度,积极谋划建设田园综合体、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项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六)在改革创新上再深化,持续注入生机活力。进一步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农业农村、林草、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突出金融财税、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管控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优高效服务的“加法”、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创新驱动的“乘法”、做精降低成本的“除法”,努力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扶持发展本地企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实施定点招商、精准招商。扩大“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应用效应,加快智慧化步伐。

(七)在百姓福祉上再提升,持续释放惠民红利。加快推进中课镇幼儿园和12个“一村一幼”建设,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扩大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力争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有新突破。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村活动70场(次)以上。全面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启动县中医院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以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力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县。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深化普及医疗保障扶贫政策,确保人民群众知晓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互联网+医保”建设,确保年底实现本统筹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60%以上。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城镇困难职工、残疾人、孤儿等关爱保护。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排查整治,启动全县公共租赁住房清理。强化殡葬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努力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全力保障粮油及日常生活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作好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着力推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化艺术精品。

(八)在社会治理上再优化,持续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西盟建设,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规范信访秩序,抓好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普及,营造全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全面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扎实开展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消防安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推动全县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机制,维护民族领域团结和稳定。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九)在自身建设上再强化,持续提升政府效能。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依法、高效、诚信、创新、廉洁的工作作风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更加依法行政强法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不断增强办理实效。抓实抓好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加勇于担当求实效。坚持有诺必践,有信必守,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坚决落实,严格兑现。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善谋善为,善作善成,务求实效,担当作为。更加践行清廉转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新考核督查方式,主动接受政治巡察,支持纪检监察工作。严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资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弛而不息反四风、肃政纪,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阶段赋予新使命,西盟发展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担当、扎实工作,努力在新挑战中迈上新台阶、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新时代西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名词解释

【普洱“4+4”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四大新型产业。

【一核一心三带】县城为核心、勐卡镇为次中心、高速公路经济带、沿边村镇经济带、边贸通道经济带。

【三区人才】指我国边远贫苦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

【“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田园综合体、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乡村。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