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1年大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云南省)2021年大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8日在大关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雷楚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大关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有效处置了寿山镇小河村聚集性疫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居全市第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21.56%,增幅居全市第4位,“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组织肯定、可载入大关史册的优异答卷。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尽锐出战,夺取脱贫之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百日攻坚、百日提升、百日巩固”三大行动,以精锐力量下沉推动“六个精准”落地。9名处级领导挂任乡镇第一书记、30名处级干部包保深度贫困村,82支扶贫工作队、904名扶贫队员驻村帮扶,101个单位对口帮扶,3353名干部结对帮扶,“面对面”识别问题、确保扶贫对象精准,“点对点”谋划帮扶、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账对账”强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精准,“一对一”明晰职责、确保因村派人精准,“卯对卯”定策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硬对硬”把关验收、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6亿元,纵深打响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扶志扶智大会战,如期实现26023户1141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县摘除贫困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二)产业突围,破解发展之困。坚持变思路为出路、化优势成胜势,立足大关“三宝”,紧紧围绕“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发展定位,破解自然环境恶劣、发展空间受限的“双重困局”。筇竹产业快速实施,新建竹基地20万亩,改造低效竹林5.5万亩,全县竹林面积达到76万亩;台资企业吉食道食品有限公司进驻落户,投资2.1亿元新建的木杆万吨级竹笋加工产业园开始设备安装,预计今年5月投产运营。生猪产业强势推进,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100万头生猪屠宰、60万吨饲料加工循环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猪猪侠吉利营底、玉碗石灰规模养殖场建成投用,50万吨无抗饲料厂主体完工,12万吨反刍动物饲料进入选址;一顺天成有机肥项目实施地勘。硅气产业稳步前行,投资20亿元的远恒集团一期60万吨压裂砂项目正式投产,二期玻璃砂项目主体施工,三期浮法玻璃加工启动设计;县开投集团与北京仁创集团合作共建的高新硅砂产业园完成征地拆迁;木杆云大页1井点火成功,矿权设置有序推进。文旅产业爆发增长,山海洞景区试运营即实现迅速爆红,成为“网红打卡地”,单月接待游客量超过6万人,抖音点击率、游玩人气榜、百度搜索结果页均居全市景区第一;黄连河大景区温泉探测顺利下钻,森林石屋、半山酒店等业态布局有序推进,关河“百里水果长廊”初见雏形,翠华10万亩竹海项目启动实施;“三江口筇竹海”纳入旅游专规,农、工、旅、城四维一体融合推进文旅产业,旅游“再出发”取得新进展。

(三)情系群众,解决民生之忧。民之所忧,我之所行。始终把民生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工作落地见效。基础设施大改善,硬化、改造公路26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80公里;落实饮水工程31件,解决1873户7445人饮水安全问题;升级改造农村电网87.3公里;新建网络基站73座;投资904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校舍3.01万平方米;争取专债资金5100万元实施县医院升级改造。社会保障大加强,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助残扶弱救助资金1.82亿元,受益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转移就业12.63万人,落实公益服务岗7923个,为1781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256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四)关怀备至,排除营商之苦。树牢“招商必先安商”理念,坚守“条件不好真情补、资源不足政策补”的信条,不断排解项目审批难、征地拆迁慢、配套设施差等投资者的操心事、烦心事。深化“放管服”改革,清减行政审批事项99项,调整57项;实施减税降费2871万元,出台《大关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办法》,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立刑事案件616件、刑拘120人,打掉犯罪团伙8个,集镇街面“两抢”保持零发案;实施司法调解651件;受理来信来访76件160人次,实现进京“零上访”,投资“硬”环境不断净化。纵深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投资2亿元开展“美丽县城”建设,常态化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宜居宜商环境更加优良。充分发挥“淳朴厚道、开放包容”的大关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商贾云集、亲商活商的“关”文化,扎实推进情感招商、以商招商和“一把手”招商,“来了就是大关人”的社会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个,协议引资52.08亿元,市外到位资金18.74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依法行政,严治慵懒之疾。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48件,办复率和满意度均达100%。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织实施项目审计63项,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49个,移送处理事项5个。支持县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执纪工作,保障司法公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府效能不断提高,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比预期的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县干群、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关建设发展的各族群众、各界朋友和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打破恶劣自然条件束缚和封闭落后观念制约的勇毅和自信依然欠缺,少数干部把发展滞后的原因过多归结为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思想上安于现状,发展观念落后,进取意识不足,工作较为被动。二是宏观经济谋篇布局的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眼光依然欠缺,县域经济必须植根于资源优势,由于一些部门在政策面前缺乏立足实际的战略考量,开展工作疏于着眼未来的长效统筹,很多优质资源受困于各种“红线”,致使“有资源、无空间”等要素不足、掣肘发展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财政保障支撑产业链建设的韧劲和能力依然欠缺,由于财力弱,致使一些前景看好的项目因投入不足而无力启动,减缓了经济发展进程,制约了政府职能发挥。四是少数基层组织抓落实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依然欠缺,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中,工作要么按部就班、等闲视之,要么过度依赖上级、耽于等靠,作风偏软,执行力差,攻坚克难的勇气锐气不足,创造性完成工作还有不小差距。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主要发展成就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跨越的五年,也是厘思路、调结构、破困局、觅出路,艰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五年。

(一)过去五年,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结构优化的五年。坚持“扩大总量、调优增量、提升质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稳中有进。“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3:36:41调整为25:20:55;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8%、9.22%,达到28086元和10738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1亿元。

(二)过去五年,是产业发展蓄势腾飞、蝶变启航的五年。确定“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生动实践“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产业由“散小弱”向“组织化、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转变,“一县一业”筇竹产业高位推动,生猪产业链条快速构建,硅气产业有序推进,旅游业“再出发”步履稳健。

(三)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提档升级、深刻巨变的五年。以美丽县城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街道、巷道、管线改造积极推进,绿化、亮化逐步展开,“生态、干净、宜居”县城初见成效。着力推进“四个一”标准化建设,乡镇集镇宜居性和承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和“七改三清”,农村饮水、电力、交通、广电、网络、活动场所等提级达标,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四)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蓬勃发展的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113.7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9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绝对贫困彻底消除。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养老、低保持续提标扩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提质增效。

(五)过去五年,是政风行风全面改进、固本强基的五年。政务服务不断改进,受理办结服务事项3万余件,按时办结率99.8%,群众满意度100%。坚持领导接访、开门迎访、带案下访,信访积案逐步化解,赴省进京上访大幅下降。大力整治慵懒浮拖、吃拿卡要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愈加浓厚。

各位代表!回眸“十三五”,变化巨大;展望“十四五”,重任在肩。“十四五”时期,我们既迎来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内国际双循环”,省委省政府推进滇东北崛起,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一城三区”,推进“昭鲁大”一体发展,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竞相发力,必将释放更多利好政策,催生更多发展机遇。从挑战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环保压力加大,用地管控趋紧,要素成本升高。全县发展仍处于全面追赶、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口,培育市场主体、构建产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主题主线。

基于上述形势研判,“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发展思路,高质量打造“一乡、一区、一基地”,构建“一城两区三廊四组团”空间格局,奋力闯出一条“山水共育、产城齐飞”的赶超跨越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城乡文明进步。发展定位是:聚焦筇竹、硅矿、页岩气大关“三宝”,着力补链、稳链、强链,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筇竹全产业链,争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区;打造百亿级生猪全产业链,争当优质猪肉食品调出大县排头兵;打造百亿级硅气循环全产业链,争当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先行者;扎实推进旅游业“再出发”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大关打造成“筇竹之乡、硅砂之谷、康养之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达到8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实施“三大战略”:

(一)立足“出路在搬迁”,实施“搬迁强县”战略。按照“六搬五近”原则,聚焦“六类”区域和居住“零散户”、“掉边掉角户”、地灾隐患威胁户,采取进城入镇和跨乡镇、跨县、跨省等方式,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彻底阻断区域贫困代际传递。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昭鲁大”一体化、“一城三区”同城化战略布局,把握“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构建“一体两翼、一城两区”发展空间,以县域格局优化加速大关崛起进程。

(二)立足“优势在资源”,实施“产业富县”战略。紧扣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部署,发挥资源优势,以做大“竹、猪、硅、气、旅”五大支柱产业为抓手,深入推进筇竹、生猪、饲料、硅矿、旅游“五个百万工程”,瞄准打造竹、猪、硅“三个百亿”产业,以全产业链条构建加速大关产业迭代升级,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立足“关键在人才”,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发展突出位置,围绕产业品牌打造和教育、卫生等专技人才需求,强化内培外引,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西南林大等挂联帮扶单位合作,采取设立专家工作站、“名师”“名家”“名医”工作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训基地等方式,实施“育、引、聚”三大工程,着力把大关打造成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地。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奋力推动大关跨越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粮食产量达到9万吨以上,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下达任务。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落实“四个不摘”。用好脱贫五年过渡期帮扶政策,推进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扶持、帮扶力量总体平稳过渡,对脱贫人口、易迁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让脱贫群众吃下“定心丸”。坚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持续推进扶志扶智,发挥勤劳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倡导脱贫光荣新风尚,增强低收入群体主体意识、内生动力和发展自信,激励其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建立健全防返贫快速响应长效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刚性支出增加、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人口,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监测,实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确保贫困对象无新增、脱贫群众不返贫。

发力“五个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同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大关“三宝”,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掘业、加工业和文旅康养服务业,构建农、工、旅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队伍培养,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出台专业人才下沉一线奖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植根乡村、建功立业,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工作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培育弘扬崇尚科学的学风、尊老爱幼的家风、淳朴厚道的民风、遵纪守法的乡风,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健全村庄保洁收费、用水收费和疫情防控、治安联防等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保障推进基层组织振兴行动,落实提高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基层队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二)精准产业定位,全力破解发展困局。产业兴则大关兴,产业强则大关强。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立足全县“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思路,依托大关“三宝”资源优势,精心谋划,以大关“三张牌”破解发展困局,实现产业升级,推动赶超跨越。

1. 以“种竹养猪”打好“绿色食品牌”。

打造百万亩筇竹全产业链,争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区。依托“人无我有”的筇竹资源,紧盯“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目标,围绕“一体两核三廊”种植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涉农整合等项目资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构建经营权责明晰、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共同体,高质量推进100万亩筇竹基地建设。整合资源要素,瞄准“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目标,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筇竹笋、筇竹地板、筇竹家居、筇竹建材装饰、筇竹观光旅游等业态集群发展,构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筇竹产业综合体。鼓励符合条件的竹企业使用“乌蒙源生·至尊筇竹”区域公共品牌标识,支持企业参加竹博会、交易会,不断拓展提升大关筇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积极推进筇竹地理标志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申报“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以“中国筇竹之乡”品牌塑造为支撑,争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区。

打造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争当优质猪肉食品调出大县“排头兵”。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产业,走一条“养殖企业带动、加工园区引领、种养一体循环”闭合式、全链条的路子。支持东方希望集团在大关布局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60万吨饲料加工、100万头生猪屠宰等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抓好项目选址、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障;支持猪猪侠与双胞胎集团合作共建40万头生猪养殖、50万吨无抗饲料、12万吨反刍动物饲料和肉食品加工项目;推动谨鑫公司4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4月投产,加快推进一顺天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生猪产业“集团+”发展战略,鼓励群众发展畜牧产业增收致富,培育县内畜牧养殖及加工大户1000家,推动形成“一超多强、千家万户”的养殖格局,把大关打造成中国西南生猪及饲料产销集散中心,争当云南优质猪肉食品调出大县“排头兵”。

2.以“采硅抽气”打好“绿色能源牌”。

打造百万吨硅砂全产业链,争当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先行者”。持续推进“中国西南硅砂开发利用基地”和“云南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硅”“气”一体化循环发展。依托百亿吨硅矿储量优势,主动融入昭通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优化硅砂产业布局,以天星为核心,打造硅矿开采、加工、研发一体化发展的硅砂产业园。全面规范硅砂矿权管理,调整优化矿权布局,依法依规取缔布局不合理、环保不达标、安全不合格的探矿权、采矿权,积极主动引进国际国内巨型企业投资硅材加工应用项目,推动硅砂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力保障现有重点硅砂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远恒集团一期60万吨压裂砂项目满负荷生产、实现产销两旺,力争二期60万吨玻璃砂生产项目6月投产,三期浮法玻璃加工项目加快启动建设;加快开投集团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合作共建的20万吨覆膜砂项目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4月开工建设;加快锐华硅业30万吨压裂砂和重晶石项目进度,力争5月投产运营;支持美仑硅业通过技改升级扩大产能。全年力争实现100万吨以上硅砂产品销售,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同时,以国家层面重点在西南地区布局开发页岩气战略资源为契机,立足我县页岩气资源优势,加快木杆、高桥、寿山等页岩气区块地质研究和优选评价,加大勘探力度,扩大勘探成果,力争木杆、高桥两个页岩气空白区块尽快挂牌出让,取得采矿权,实现“探转采”,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胜势,助推工业经济跨步提速发展。

3. 以“文旅康养”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打造百万名游客全产业链,争创“健康生活目的地”新坐标。依托大关优良的生态质地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支撑、乡村旅游为点缀、百万亩竹峰竹海为呼应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继续打磨山海洞这一旅游网红地,高标准、高品质厚植“山海经”文化,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业态,年内把山海洞景区打造为3A级景区。推进百里水果长廊建设,实施农旅融合升级工程,从县级层面办好每年的桃花节、采摘节,让观花、尝果成为农旅新元素。树牢“县城就是景区”的理念,把县城规划与黄连河景区规划合二为一,借势翠华竹海打造、地热温泉开发,依托瀑布群以景育景,重新激活黄连河老牌景区,推进旅游地产+文旅康养+运动休闲等业态互融互促、集群发展,真正做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一体、城旅融合,精心营造“翠竹布于山野、瀑泉绕于城镇、民居隐于竹海”的山水养生秘境,让“住关城、赏山水、泡温泉、吃山货”成为拉动消费、带动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努力把旅游业做成大关后发赶超的“牛市”和“王牌”产业。

各位代表!“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发展定位,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张牌”高度契合。这一定位,是大关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关键抉择,是大关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张牌”部署的具体路径,是大关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关独具特色、潜力巨大的资源优势,必将成为争先进位的最强支撑,可以说,打造大关“三张牌”升级版,其时已至、其势即成。

(三)优化空间布局,全力实现换道超车。不断优化城镇国土空间布局,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畅通跨行政区域协作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把握行政区划调整新机遇,谋划“一城两区”发展新蓝图。城市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地,是县域经济的龙头,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大关可持续发展,将构建“昭鲁大”一体发展格局纳入“十四五”规划,写进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情系民生的英明决策和创新举措,我们一定要看长远、谋大局,算好经济账、发展账、子孙账,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加快融入“一城三区”、融入“昭鲁大”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大关县城“一体两翼、一城两区”发展新格局。坚持城旅结合,打造精品旅游县城。谋划城际交通快捷通道,加快靖安新区至大关G85高速复线前期工作,构建“一城两区”一刻钟生活圈、至昭通主城“半小时经济圈”,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拉动大关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大关县域格局从“边沿末梢”向“中心前沿”华丽转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县城减载避险、拆旧拆违,推进管网入地、“两污”治理、路面油化、立面改造、绿化亮化,不断配套完善市政功能。实施“百竹进城”行动,紧盯“十万亩翠华竹海”目标,推进县城空地百竹绿化工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翠玉一体十万亩竹产业基地,让十万亩竹海成为美丽县城最靓底色;加快地热温泉探测,实施黄连河景区提升改造,丰富业态布局,谋划建设5A级“黄连河养生谷”,持续推进农、工、旅、城“四位一体”大景区建设,着力把县城打造成“瀑布之城、百竹之城、康养之城”,打造成昭通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后花园”和面向成渝休闲避暑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依托经济极点开发,打造特色魅力小镇。大关地理空间“东西紧缩、南北狭长”,资源分布呈“东硅矿、西建材、南农特、北筇竹、中旅游”的特点。立足资源实际,我们要着力构建“工业东西抱团、农业南北互动、服务业中间开花”的发展格局,打造东以天星硅矿、西以寿山建材、南以上高桥农特产品加工、北以木杆筇竹、中以翠华文旅为支撑的五个增长极,走区域联动、城乡一体、业态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以区域抱团提升城镇能级,以业态布局增强城镇品质,以服务升级擦亮城镇颜值,精心构筑以人为本、各具特色又互联互促的亮丽集镇。

(四)改善营商环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聚力打好情感招商金字招牌,诚心服务,用心陪伴企业落地成长,坚持营商环境用改革措施升级、用治理手段净化、用服务机制涵养,努力把大关打造成资源集聚、环境优良的营商胜地。

强化招链建链。在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下,招商引资已不再单纯强调“招大引强”,而是更加注重链条招商,通过产业链稳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各类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去年,我们创造了“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大关”“全市第一个无抗饲料项目落户大关”“全市外汇储备靠大关”的营商佳绩。当前,要继续把握产业升级的诸多商机,围绕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速把产业链条建起来。坚持抓大不放小,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应,构建“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坚持育强也扶弱,持续做优“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为本土小企业融入发展大平台搭建通道,推进产业规范化、集团化、高端化、市场化发展。坚持抓强也培优,聚焦肉牛、蔬菜、花椒、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多路并进、齐抓共建,着力提升全县产业质量和效益。

畅通政企循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来访必见面、调研必陪同、困难必解决”工作法,创新实施“121”工作机制,即在政务新媒体开辟“一个招商专栏”、向企业公开“两个直通电话”、落实企业信息“一条直达路径”,推行招商引资“一把手”首位对接制、涉企问题“24小时办结制”、重点企业处级领导包保制,着力解决“不做事”“不会做”等堵点问题,推动“抓紧办、限时办、用心办”成为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新导向。

打造投资洼地。持续营造“来了就是大关人”的人文环境,努力构建“活而有序”的金融环境,努力建设“为投资者多想一点”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项目零阻工”的施工环境,继续保持“安全感满意度全市领先”的治安环境,让包容、活跃、宜居、宜业、安全成为大关营商环境的最美名片。与此同时,强化要素保障,习惯于站在企业角度考虑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融资成本,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始终为干成找支撑、想办法,绝不为不干找借口、讲条件,把执行力体现在为企业纾困解难上,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舒心,真正形成亲商、活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推动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未来发展,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布局,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启动永善至筠连、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大关段建设,加快靖安新区至大关G85高速复线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提质改造,优化升级旅游公路、产业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推进客运、物流站点建设,实施危桥改造,全面提升交通保障能力。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太华水库续建工程进度,确保年内实现下闸蓄水;争取麻柳湾小一型水库和出水堰引调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补短板项目,完善用水收费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推进河库“清四乱”和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推进“智慧水利”工程,着力提升水利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改进办学模式,推动“上学难”向“上好学”转变。大力实施“全改薄”工程,推动木杆中学新建、翠华联合小学扩建项目今年8月竣工投用,启动大关一中足球场、翠华中学运动场和复兴中学综合楼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思政教育,厚植红色基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收缩办学”,探索实施“大笔山校际联盟”办学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行校长公开选拔,落实教师“县管校聘”,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做到辍学儿童动态清零。支持民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支持县职中“内培外送”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方式创新实施“学徒式人才定制培养”。今年,确保高考一本率稳中有进;力争中考500分以上学生再增100人、达到500人,优生率迈入全市前5行列;小学毕业考试四科合格率达70%以上,力争全市排名进入前5位。

抓好健康大关建设。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落实市委“3+1”疫情防控法则,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和推广中医传统疗法,助推医、养、游等业态互融共促。强化全民医疗参保意识,做好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和卫生执法监督,严查各类骗取医保案件和非法行医场所,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推进平安大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做好《民法典》等重点法律法规宣讲,不断提升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意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信访源头治理,落实信访积案包案化解,疏通群众办事“堵点”,治愈群众积怨“痛点”,构建防、治、控、联“四位一体”信访工作体系。全力推进“扫黑除恶”“扫黄禁赌”“缉枪治爆”“禁毒会战”“酒驾醉驾整治”五大专项行动,保持破案高质量、打击高质态;推进公、检、法、司、武警、消防、人民武装、应急等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铸就一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关河铁军”,精心护卫大关平安。

加强生态大关建设。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增长与经济增长双赢。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厚植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城乡“两污”治理,推进县城面山绿化和“四旁植竹”,健全完善“林长制”,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大关。

加强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后备力量建设。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统筹做好机关事务、妇女儿童、地方志、融媒体、气象、老龄、保密、档案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妇联、科协、残联、社科联、工商联、共青团、计生协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展。

(六)打造“五型”政府,全力强化政风建设。着力引导和推动政府系统干部队伍铸牢忠诚之魂、担当时代使命、勇闯发展新路,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为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自信型政府。坚决破除恶劣环境与局促空间叠加形成的宿命思维,坚决打破财力弱小与动力不足拉锯形成的链条枷锁,在对标找差中激发斗志、提升战力,敢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善于“把能做的做到极致”,用自信之力推动发展、用发展之功增进自信,让资源自信、发展自信、执政自信成为政府建设的一贯状态。

打造诚信型政府。把诚信作为亲商安商的“最硬内核”,做到作出的承诺一定兑现、出台的政策一定落实、制定的制度一定执行到位,坚决保护企业正常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把诚信作为引领发展的“最强动能”,坚持以诚信为市场秩序筑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在大关心无旁骛、凝心聚力谋发展,全方位强化诚信企业、诚信社会建设,让“值得信赖”成为政府建设的最硬底色。

打造创新型政府。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因循守旧、立开放包容,破裹足不前、立敢为人先,激励全县政府系统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在各领域贡献“大关方案”、创造“大关经验”,争当改革创新的“闯将”和“尖兵”,让创新创造成为提升政府效能的不竭动力。

打造廉洁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尊崇法治、捍卫法治、厉行法治,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持续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

打造高效型政府。树牢“不跑必输、快跑争先”的发展理念,推行工作任务清单化管理、节点化销号,建立“限时办结,超时问责”工作机制,严厉整治慵懒慢浮等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高效率、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各项工作,让强有力的执行落地成为提升政府效能的聚焦点、突破口和新常态。

各位代表!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筑梦征程,惟进者胜,惟恒者赢。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砥砺奋进,久久为功,推动大关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境界!

名词解释

1.“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

2.集镇“四个一”:集镇风貌改造、水泥街道、卫生厕所、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

3.“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4.“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一城三区”:“一城”为昭通中心城市,“三区”为昭阳主城区、鲁甸县城、靖安新区。

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7.“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一乡、一区、一基地”:中国筇竹之乡、云南页岩气开发示范区、中国西南硅砂开发利用基地。

9.“一城两区三廊四组团”:“一城”即大关县城,“两区”即实现行政区划调整后,报请分设翠华办事处和新区办事处;“三廊”即三条竹产业走廊,分别为寿山—高桥—吉利—木杆,翠华兴隆—悦乐太阳坝—上高桥大寨,玉碗石灰、出水、火地—天星营盘、沿河;“四组团”即以上高桥为核心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组团,以木杆为核心打造筇竹全链产业组团,以寿山为核心打造建筑建材产业组团,以天星为核心打造硅砂全链产业组团。

10.“两山理念”: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1.河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12.“全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13.“一体两核三廊”:“一体”即全域一体化种竹;“两核”即木杆镇、翠华镇两个核心种竹区;“三廊”同“一城两区三廊四组团”中“三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