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1年昌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云南省)2021年昌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21日在昌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长 范 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坚持克难奋进,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稳步回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极不平凡之年取得极不平凡成就。

(一)“两场硬仗”取得重大成果。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硬仗一起打、两个胜利一起夺、两张卷子一起交,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外防输入”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确诊病例“零发生”,为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昌宁贡献。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及时制定出台稳定经济运行18条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呈现出“加快恢复、向稳向好”的积极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4%、7.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9.9%、8.1%。

(二)“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剩余57户19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动态清零,顺利通过国家普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坚持财政+金融,综合运用、共同发力,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完成5.9亿元、30亿元,兑付还本付息资金10.1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三化”进程全面提速。工业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东林超峰木材加工、龙马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昌宁工业发展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的年产15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企业纾困政策有效落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2.5%。城市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星河田野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3.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全省首批美丽县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重大提升,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昌宁红集团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粮食面积稳定在65万亩,烟草、茶叶、核桃、畜牧、甘蔗、蚕桑、果蔬等产业稳步发展,完成农业增加值48.1亿元、增6.3%。

(四)“四资”保障全面提质。投资保持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2%,昌保高速分段建成,永昌高速先期工程启动实施,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高速可研报告通过省级评审;勐统坝中型灌区等项目完工,大沙坝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融资到位资金14.2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重要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争资实现大幅提升,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25.5亿元、增21.5%,争取到位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3亿元、专项债资金9.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7562万元。招商引资实现引进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6亿元、增4.5%。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049户、达2.1万户。引进工行入驻昌宁。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减免税费3822.4万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完成。活人墓、大墓、豪华墓专项治理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昌宁经验得到推广,成功创建为“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恢复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2%,实现电商交易额11.7亿元。旅游业发展成效明显,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区创建为全县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六)稳定局面全面巩固。“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新成效,命案防控经验全市推广,信访问题实现“减存控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摸排完成。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成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田园、柯街、卡斯、温泉通过“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创建验收。

(七)社会事业全面提升。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得到落实,新增企业贷款3.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815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8800万元,惠及群众32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4亿元,惠及群众1624人。支付医疗保险3.6亿元,发放养老保险待遇7762万元。兑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411.9万元。新建校舍及运动场7.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居全市第2位。被命名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县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省级验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8637户。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不断加强,民族宗教、统计、供销、地方志、档案、人防、侨务、气象、地震、科协、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社会科学、文联、工青妇、邮政、通信等事业健康发展。

(八)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从严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机制深化年”要求,认真开展“以案促改”,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机制更加健全,建设经验全市交流。以“最不满意三项工作”整改和“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专项整治为着力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95件。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巡审联动”全覆盖,县审计局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坚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是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是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的五年,取得了两个决定性成就,实现了五个新突破。

(一)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81亿元增加至162.9亿元,年均增9.4%,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5845元增加至44346元,年均增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7亿元增加至5.9亿元,年均增4.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3564元、8323元增加至34148元、12968元,年均分别增7.7%、9.3%。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成6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251户17309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整合投入各类资金70.3亿元,累计实现88508名贫困人口脱贫、62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三)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三个百亿元工程”圆满完成,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2019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30强、居全省第27位。累计引进县外到位资金720.3亿元,年均增27.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由74.5亿元、45.2亿元增加至91亿元、101.7亿元,年均分别增4.1%、17.6%。民营经济增加值由46.3亿元增加至84.7亿元,年均增11.8%,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争先进位十强县”。

(四)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达58户,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3.1亿元增加至35亿元,年均增10.7%。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达36户,农业总产值由48.9亿元增加至83亿元,年均增6.4%,成功创建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一县一业茶叶特色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3亿元增加至44.1亿元,年均增10.1%,成功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五)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永平至昌宁、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3条高速公路列入全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规划总里程327公里,总投资535亿元,昌宁的区位正在由“七县区结合部”向“交通辐射中心”转变。完成1629公里村组公路硬化,自然村通畅率由18%提升到64%,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立影、羊肠河、桂花树等5座水库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大水平等29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河长制工作深入实施,水利化程度提高16个百分点、达60%。农网改造全面完成,2004个村民小组全部通380伏动力电。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智慧昌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50.1亿元增加至128.2亿元、总量实现翻番,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年均增24.6%,是“十二五”期间的3.8倍。

(六)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是全国关于县级田园城市保护的首部法规。水环境生态示范园等12个公园建成开放,以右甸河为轴的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3平方公里增加至14.3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创建为“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耈街金马、柯街仙岳、漭水沿江、田园四角田、温泉联席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七)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0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年均达53%。累计投入教育发展资金25.3亿元,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大甸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等工作全面加强。“平安昌宁”建设卓有成效,“七五”普法通过市级验收,大田坝新寨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居省市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启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最关键的是用好用活政策,不断提升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把政策变成思路,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最重要的是坚定必胜信心,“工作是干出来的、办法是逼出来的”,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应对、有效应对,就没有破不了的难题,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最核心的是注重实干实效,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工作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推进,一切目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达成。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形势变化之快超出预期,矛盾风险之多超出预期,任务考验之重超出预期,但我们信心没有动摇、工作没有退缩。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业仍然是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最大的短板,缺乏带动性强、竞争性强的龙头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必须清醒认识到交通仍然是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最大的瓶颈,综合交通体系不够健全,开放融合基础不够坚实,全县内部连通性和外部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必须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仍然是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最大的变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疫情防控带来经济发展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部分企业复产不达产,工业恢复性增长受外部制约较多,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提升。必须清醒认识到小农意识仍然是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最大的障碍,部分政府系统干部职工思维惯性、观念束缚、路径依赖尚未根本打破,站位不高、作风不硬、能力不足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认识新县情,推动新发展。

二、坚持稳中求进,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十四五”时期是昌宁实现更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全面落实省市要求、立足昌宁实际、回应群众期盼,清晰展望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昌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一条路子”“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突出特点”“四点指示要求”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做到高质量和高速度协调推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循环相互促进、“不平衡”矛盾和“不充分”问题一体解决,全面建设全国绿色食品重要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田园城市和滇西南重要交通节点,奋力闯出一条符合昌宁实际、具有昌宁特点、凸显昌宁气质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子。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5年末经济总量突破2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5万元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

(二)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构建水电硅材、绿色食品、生物资源加工“三大产业链”,争创“全省水电硅材一体化建设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0%。提升“昌宁畜牧”“昌宁核桃”“昌宁茶叶”“昌宁蔬菜”品牌知名度,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农业产业体系,力争茶叶、生猪、肉牛、蔬菜、水果等产业实现“产值5年翻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5%。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市同步。建成A级景区30个,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均衡优质、高效节约的水网体系全面建成,大型灌区昌宁片区建设项目完工,新增库容8127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8810万立方米。保障有力、绿色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启动习谦至更戛至施甸高速、大瑞铁路与大临铁路连接线昌宁段前期工作。高速公路里程突破350公里、乡镇覆盖率达80%,4条高速公路贯通南北、覆盖滇西,建成“连接滇西南的重要交通节点”。

(四)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美丽县城、美丽坝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村庄“多点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山更绿、水更清、田更美、园更靓、天更蓝、家更暖”的“全国闻名田园城市”加快建成,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县城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9%。“五年过渡期”政策全面落实,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五)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滇西南物流中心”加快建成。教育、医疗卫生短板加快补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辐射周边的人文交流中心、教育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辐射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成。

(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9.3%,生态环境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教育体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六稳”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以“六保”稳定社会发展基本面,高质量推进工业聚集化、城市生态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脱贫成果巩固拓展长效化、项目建设高效化、招商引资链条化、资金保障多元化、民生改善优质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10%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8.2%、1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1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7%和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工业聚集化发展上水平。优化园区总规、控规、详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园中园重点发展硅基产业,县城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和服务配套向园区聚集,完善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充实完善工业项目储备库,完成20个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策划包装。制定出台《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年内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10户以上。加快推进年产20万吨硅砂提纯、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通威一期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建立“点对点”“面对面”纾困帮扶机制,推动产值下滑企业加快达产。狠抓规上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3.5%。

(二)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上水平。实施城市更新六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提高城市“品质”。加快城市规划更新,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排污防涝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城市路网更新,高标准建成昌保高速县城连接线景观大道,完成二环北路西段、福惠路北段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加快城市功能更新,完善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东停车场建设。加快城市品质更新,制定出台《建设全国闻名田园城市实施意见》,推动美丽县城向美丽坝区拓展延伸;完成620户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宝丰路、右甸路管线入地工程。加快城市空间更新,加快推进城南、城东新区用地规划调整,加快推进两个片区控规、路网、绿地系统、物流园区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城市管理更新,制定出台《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启动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普查与数字平台建设,以经营城市理念系统谋划智慧交通、智慧公园、智慧路灯等新型市政设施建设,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0亿元。

(三)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上水平。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推动分散农业向规模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实现粮食总产21.8万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生猪和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推进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力促鹏欣集团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肉牛存栏突破16万头。制定出台《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昌宁四季豆”公用品牌申报,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两烟”、茶叶、核桃、蚕桑、甘蔗等产业发展,收购烤烟21.1万担、香料烟6万担,实现干茶总产2.9万吨、核桃总产8.9万吨、鲜茧800吨,入榨甘蔗26万吨。加快培植农产品加工集群,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支持县内企业到大中城市开拓市场,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店内”“店外”互动的营销网络。全年农业增加值增6%。

(四)推进旅游品牌化发展上水平。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两张名片,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推进阿背寨半山酒店、茶元素主题街区建设,开工建设云茶·1958主题街区。加快推进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区AAAA级景区实体化运营,启动漭水黄家寨古茶公园、鸡飞温泉AAAA级景区和田园龙潭公园、温泉联席古茶公园AAA级景区创建。按照“AAAAA级景区、网红打卡点”的定位,启动总投资28亿元的澜沧江特大桥建设。加快推进“温泉走廊”建设,规划建设卡斯至鸡飞沿河大通道,完成柯卡大通道、中煤柯街温泉小镇建设。持续推进“旅游革命”,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抓好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借助新媒体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全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增10%。

(五)推进发展数字化上水平。以“数字昌宁”建设为引领,完成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深入推进数字设施提速,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5G网络覆盖,新建130个5G基站,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提升,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深入推进数字治理提效,全面拓展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积极推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六)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拓展长效化上水平。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有效措施,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围绕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坚持由点到面、梯次推进、试点先行、辐射带动,注重整体性、协同性、联动性、融合性、开创性,规划建设田园、柯卡一体化2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个乡镇规划建设2个以上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规划建设3个以上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实施“四个专项行动”,建立“救助平台、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扶志扶智机制”,脱贫人口巩固率达98%以上,创建美好生活示范村、集体经济先行村各10个。

(七)推进项目建设高效化上水平。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加速器”,必须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昌保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永平至昌宁、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3条高速公路,完成交通投资38亿元。全面开工大型灌区昌宁片区项目,开工建设八道河水库、纸厂河水库,开工建设明山、大洼子等14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快推进大沙坝水库、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续建项目,完成水利投资9亿元。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大水平中型水库改扩建、大勐统河治理等15个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哀牢府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等21个项目初步设计获批。坚持定性、定量、定责、定人,做到项目问题一线解决、项目瓶颈一线突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

(八)推进招商引资链条化上水平。一部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招商引资史,必须加大招商力度,实现借力发展。“绿色能源牌”招商抓“补链”,着力引进硅基产品研发、光伏材料等多晶硅配套项目。“绿色食品牌”招商抓“强链”,着力引进茶叶、核桃和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招商抓“建链”,着力引进“健康运动、健康旅游”项目。建立链长招商制度,压实产业链招商责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动态跟踪制度,落实营商环境评价、督查问效、责任追究机制,营造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精准化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8%。

(九)推进资金保障多元化上水平。增强财税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牢牢把握资金保障主动权。强化财税征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发展工业主体税源、加快培植新兴财源,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亿元;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4亿元。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包装一批、储备一批、上报一批、获批一批、到位一批”的融资机制,融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健全“专项债+融资”创新举措,降低投融资成本;健全“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机制,推动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全面理清债务底数,对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债务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加大争资力度,聚焦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物流交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争取到位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

(十)推进民生改善优质化上水平。以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为抓手,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各项工作。1.实施健康惠民工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投入资金5.7亿元,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业务用房、疾控中心实验室“双提升”工程建设。2.实施交通惠民工程。投入资金5000万元,实施撤并建制村、窄加宽和安防工程建设100公里,完成698.4公里县道、1209.2公里乡道、1393.5公里村道养护。3.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加快推进昌二中扩建、城北幼儿园迁建等项目建设,示范一小建设完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弘扬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四苦精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人数和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分别突破120人、1000人。4.实施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投入资金8400万元,完成卡斯邑林等3个村土地整治1.2万亩,启动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5.实施创业帮扶惠民工程。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6.实施就业惠民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和专项能力培训5000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次。7.实施环境惠民工程。投入资金3.6亿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5%。8.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推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和天然林停伐保护,惠及群众29万人次。9.实施社会救助惠民工程。投入资金9000万元,对困难群众实现“精准救助”。加快社会养老和医养结合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10.实施社会治理惠民工程。筑牢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宁”。严格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大信访事项依法分类处理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发展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政府工作的定海神针,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上级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树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目标导向,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苦干实干拼命干,争先进位添光彩。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廉洁政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抓早抓小、源头防范,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让铁规铁纪成为全体政府系统干部自觉遵循。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在于人民至上,成就梦想唯有干字当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以优异发展答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