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1年通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云南省)2021年通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7日在通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马春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通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拼搏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通海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止跌回升趋稳,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4.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63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长8%。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自去年2月7日起,全县无新增确诊病例。组织采购国内外口罩65万只,选派4名人员驰援湖北,为孝感、咸宁等地捐赠农产品510吨。有效抓好市场保供、复工复产、复学复市等工作,帮助企业协调防疫物资50吨、用工300余人,开具运输证明6000余份,协调金融机构发放企业贷款2.8亿元、续贷5.35亿元、授信1.0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认真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责任,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通海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全面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清除垃圾6463.31万吨,新改建公厕122座、洗手台453座,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

二是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认真落实省市应对疫情稳增长的政策措施,选派53名企业服务专员,强化重点产业面对面指导,推动经济稳定复苏。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种植烤烟4.9万亩、收购烟叶675万公斤,蔬菜、花卉、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9.1%、5%、3.5%,“一县一业”示范县通过年度考核评估,入围国家蔬菜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二季度末扭负为正、三四季度补欠拉升。新增限上批发业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9户,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三是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成立促投资稳增长指挥调度中心,推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责任包保、分析调度、派单督办、提醒约谈等制度,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统计入库更加精准。弥玉高速、滇中引水、湿地公园等31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8.34亿元,阳光学府、水质提升站等62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4.06亿元。耕地占补平衡取得重大突破,争取省级追加建设用地指标460.05亩。争取专项债项目4个5.9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项目1个0.4亿元。

四是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围绕“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刚性任务,扎实开展“百日总攻”、“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等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贫困监测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1元、增长14%,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6个百分点,9个贫困村、727户23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得到全面巩固提升。开展培植财源、催收债权、盘活资产和化解风险行动,税收共治增收2484万元,催收债权74.4万元,盘活资源资产8.83亿元,争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3.1亿元、各类专项债券8.26亿元,“三公”经费下降3%,化解债务11.37亿元。全力以赴开展杞麓湖保护治理“雷霆行动”,采取节水、导流、补水、净水等措施,实施水资源调度管理、灌溉取水量核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拆除沿湖排灌站14座,调度湖外灌溉用水120万立方米,设置柔性围隔8206米,生态补水1535万立方米,建成6座水质提升站累计净水1932万立方米,12月当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达到V类。

五是全面攻坚人居环境。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城重点区域控详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城市集中建设区民房建设管控得到加强。新区市政道路、老客运站、花鸟市场智慧停车场等升级改造项目竣工投运,完成西大街、延龄路、礼乐西路等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及路面提升,52个老旧小区、秀山路“三点一线”及东门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规范建筑垃圾和散体物料、废弃菜叶、畜禽粪便运输,建成8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成效明显,行政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覆盖率达100%。实施800余个“五小工程”,秀山六一、兴蒙下村和河西下回及九龙大梨、三义分别获评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六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组织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数字经济、城乡融合等12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十四五”总体规划及19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结合现代经济体系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为“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是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推进“中心组学理论、党组会学新思想、常务会学政策法规”制度化,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坚持向县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22件、县政协委员提案92件,满意率均达100%。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注重跟踪问效,问责7个单位14人。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由于我们对经济发展形势研判不够,加之受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但是,过去五年仍然是通海经济总量提升最快、生态环境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活县战略,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达到166.87亿元,人均GDP由3.21万元提高到5.35万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12.2%、7.8%,产业结构由15∶26∶59调整为14.4∶25∶60.6,获评2018年度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名单,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五金产业园区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专家科研工作站8个,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0.52%提高到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7件,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外贸进出口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累计争取各类债券资金22.53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十二五”末增加52.43亿元、28.92亿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十二五”期间的2.5倍。江通高速建成通车,弥玉高速顺利推进,新增通村硬化公路21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滇中引水启动建设,木格水库建设和琉璃河水库扩建、马脖子水电站扩容等项目顺利推进。实施电网扩能、农网升级、智能电网建设,大平地光伏发电、五垴山风电项目建成投运。完成云南天然气支线、玉溪城际天然气管道及合建站建设,园区天然气利用管道贯通。4G网络信号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由43%提高到77.6%。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编制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成区达7.4平方公里。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5.65%,绿化覆盖率达38.53%,城镇化率达56%、提高7.12个百分点。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实施122个“百千工程”、10814户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县域县际客运班线全面开通,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100%。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修订实施《杞麓湖保护条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形成“四治一网”和“五圈共治”护湖治湖思路。累计投入32.46亿元,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四退三还”征租地6600亩,“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国家湿地公园、环湖生态巡护通道、一级保护区生态修复及生态屏障构建工程基本完工,7条主要入湖沟河实现脱劣,全湖水质稳定向好。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验收销号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84个。完成石漠化治理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全面彻底取缔“地条钢”,淘汰钢铁产能375.6万吨、水泥产能22万吨、黄标车2456辆,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7%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第二污水处理厂和五金产业园区、纳古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新增城乡污水管网58.24千米、村落污水处理设施16座,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集镇区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77.63%。城区公厕均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行政村无害化卫生公厕覆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3.19%。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实施开放兴县战略,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以开放促发展取得新进展。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上网公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药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全部进场交易。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资、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完成殡葬、农村集体产权等一系列改革,公立医院、供销社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累计承接、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28项,“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全面推行,“一站式惠民”平台受理事项3218件。各类市场主体达2.75万户、增长53.7%,“四上”企业达155户、增长31.4%,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7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07倍。组建通海国际商会。完成进出口总额70.59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61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共享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全力守护平安、增进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3720元、6980元,年均增长8%、9.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1。提前一年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零。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96%,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达38张。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新建保障性住房27.26万平方米,城乡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49平方米。地震灾后民房重建竣工率达71.94%,连续7年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美丽100校园”建设全面竣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6.8%,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93.97%、51.2%,获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项目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进展顺利,千人医疗机构病床数达4.39张、执业医师数达2.65人,平均预期寿命达81.74岁。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率达100%、97%,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三馆”覆盖率达175%。列为首批全国联教普及先行示范区,兴义贝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河西镇、四街镇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禁毒人民战争成效明显,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2.3人,基层民主参选率达95.4%,村(居)民委员会自治率达100%。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6人/亿元。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16个。组建成立通海慈善总会,工青妇、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外事、档案、人防、统计、审计、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成之惟艰、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向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通海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传统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缺少实力雄厚、支撑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除五金机电、彩印包装和食品加工三个传统产业外,其他产业布局较为零散,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规模效应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重点产业培育不足,财政收入来源收窄,增速减缓,随着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稳增长、稳投资难以持续,债务还本付息等资金需求缺口较大。民生存在不少短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谋划缺乏前瞻性,县域路网不完善,停车难问题突出;学前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紧缺,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养老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县、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杞麓湖流域生态系统尚未得到全面修复,流域内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还未彻底治理,杞麓湖水质稳定向好的基础不牢。投资对经济增长支撑不够,非电工业、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滞后,产业发展慢,内生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少数干部学习研究政策不深不透,主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足,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仍需加强。我们将深刻反思,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县人民政府编制了《通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基于对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综合考虑未来通海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短板,确立了“十四五”时期通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举措,明确了着力打造“绿色开放城、特色创新城、文旅休闲城”的发展定位。我们要集中精力和智慧,在未来五年,抓好一批大事,解决一批难事,办好一批实事,奋力谱写新时代通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义,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思想认识、发展思路、政策措施上全面对标对表,以正确的姿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接过历史的“交接棒”,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各项战略谋划、改革探索、创新实践和政策落实都能体现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入分析研究通海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和可持续性,在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二)着力打造“绿色开放城”。立足通海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景观化、产业绿色化、环境整洁化,努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中老经济走廊等国家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群”“昆玉同城化”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基地建设,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通海对外开放新格局,将通海打造成开放带动、绿色驱动的“绿色开放城”。

(三)着力打造“特色创新城”。以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逐步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技经济结合、多种形式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驱动蔬菜、花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导向,实施蔬菜和花卉产业振兴计划。集中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取得一批对装备制造、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现代农业领域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创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工匠孵化基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区。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将通海打造成特色鲜明、创新引领的“特色创新城”。

(四)着力打造“文旅休闲城”。按照“一心、一环、双翼、多组团”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完成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游强县建设。全力推进秀山AAAA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及周边旅游业态开发,积极推进杞麓湖环线休闲游憩带建设,加快通海古城保护与开发。深入挖掘“山城田湖”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地标,推动“山水游”与“文化游”齐头并进。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打造农业公园、蔬菜主题创意农业园、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休闲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工程。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将通海打造成宜旅宜居宜业、旅居结合的“文旅休闲城”。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打造“绿色开放城、特色创新城、文旅休闲城”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打造“三张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更是符合通海发展实际、助推产业做“精”做“强”的重大机遇。一是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抓好县域电网环线工程,构建安全智能电网系统,提高电网调节性、灵活性,保障供电安全可靠。抓好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亮木箐—白沙地、高山、拖甸坝风电场和分散式光伏发电等规划建设,启动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深入实施“村镇通气、气化通海”工程,完善天然气输配气管网、配套门站等设施建设,提高供气稳定性、可靠性,推动工业用气和民用气齐头并进。二是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绿色露地蔬菜生产基地,持续实施湖盆区有机肥替代工程,启动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园。实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工程,加快农资服务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曲陀关果蔬产后化处理及精深加工中心、精细化包装园区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改变产销模式。三是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抓好“山城田湖”旅游核心区和连接轴线建设,优化升级秀山风景区、修复管理古城风貌区、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加快文创园及精品酒店、城湖轴线通道及游客中心、杞麓湖宣教中心及规划馆、万亩农业公园、环湖文化康体廊道、水上航渡等项目规划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启动秀山古城小镇、秀山西苑康养小镇建设。深挖各乡镇(街道)资源禀赋,推进兴蒙、纳古、里山特色小镇建设。

(二)全力重塑支柱产业。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重塑势在必行,重塑支柱产业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推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抓“一县一业”。以“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绿色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平台,巩固蔬菜产业优势,扩大县外出口基地备案建设。二是抓烤烟产业。以杞麓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实施临湖核心区烤烟替代蔬菜种植工程,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恢复建设沿湖周边万亩生态烤烟生产基地。继续抓好烤烟连片种植,以百亩、千亩连片为单位,做好连片种植示范。认真把好烤烟收购关口,确保按质、按量完成700万公斤收购任务。力促秀山烟丝加工厂摆脱困境、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三是规范提升蛋鸡养殖。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自动化蛋鸡舍,提升规模化,提高产蛋率,降低死亡率,推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抓装备制造业升级。依托农用装备制造优势,打造集零配件制造、组装为一体的农用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输配电、控制设备、电线电缆等产业,发展光伏、风电、特高压和新型节能变压器行业。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产品,开展数控光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铸造等技术研发,形成以优势大类产品为主体、高附加值产品为先导的五金产业体系,推进纳古五金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五是抓钢铁产业。优化钢铁产业布局,以兼并重组、技术升级改造为核心,加快组建振飞钢铁有限公司,促进钢铁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打破钢铁行业“小、散、弱”现状。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研发创新、物流运输、数据挖掘、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兼并重组,促进钢铁产供销协同发展。严格落实重组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等财政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六是抓食品加工业聚集发展。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业集群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形成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做强“杨广面条”、做精“特色酱菜”、做好“传统糕点”,提升以豆沫糖、面条、面粉、酱菜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水平。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优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系列品质糕点、高端面条、特色酱菜和高附加值调味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七是抓彩印包装业重振做大。鼓励企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高强度、低克度、环保型的彩印包装产品,打造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专、精、特”型包装。八是推进文创产业振兴发展。充分挖掘银饰、铜器、石雕、铁杂农具、工艺刀具、木雕、刺绣、角艺、陶器等传统工艺文化,开发生活体验精品项目,打造传统工艺和食品展示中心,建设文创园、雕园。九是抓停产企业“涅槃重生”。引导企业走管理创新、科技兴企、专业化生产之路,提升企业竞争力。充分运用破产法律制度对企业的挽救功能,通过破产重整等措施,充分盘活具有经营价值和再生希望的停产企业。

(三)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进入新发展阶段,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培育植物萃取产业。以杨氏天然色素为基础,发挥县域及周边植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色素深加工,培育壮大天然植物色素产业。依托花卉种植资源,扶持发展芳香花卉精油萃取等加工配套产业。二是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云南中药全产业链建设,集聚重点品种,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种植养殖基地,做大独家、特色品种规模。依托传统骨伤治疗资源,大力发展中药配方药。提升三七、天麻、灯盏花等深加工水平,推动中药现代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抓现代物流业。主动融入省市物流产业体系,启动九龙铁路货运站委托运营,加快形成集杨广冷链物流、纳古五金物流、河西曲陀关物流、秀山街道专业批发和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抓稀贵金属研发量产。依托全省稀贵金属资源优势,以铂奥新材料稀贵金属研发中心和生产线建设项目为抓手,建设一批服务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先进基础材料项目,培育壮大高端功能材料、关键电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四)加快数字化发展。以“数字云南”建设、玉溪打造“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为契机,同步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数字化。一是抓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数字平台建设为支撑,加快实施数字农业、数字工业和数字服务业工程。聚焦种植业信息化和畜牧业智能化,实施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提升产品分选、品控、装箱、打单多流程智能化水平。围绕“两品一标”申报认证、电子身份证、追踪溯源等行业服务管理需求,应用“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开展重点农产品追溯防伪体系建设,实现产品标准化、可追溯、可退赔,打造现代数字农业新引擎。二是抓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治理形态。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一站式信息惠民平台”与“一部手机办事通”融合,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库共享”、“掌上可办”和“最多跑一次”。与全市同步建设“政务云”,整合优化政府内部业务办公流程,推动业务信息实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三是抓数字社会建设。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智慧语音导游、智慧服务区、智慧自驾线路等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公园、智慧酒店、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加快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推进数字化医疗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杞麓湖数据感知和自动监测体系。四是抓数字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智慧指挥中心,探索建设“城市大脑”,推动“5G+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门禁、数字安防、数字应急、数字校园”等应用,推进5G应用与特色小镇、美丽县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城管,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五)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以更大力度、更精准投资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强化重点领域投资。推进县域高速能通全通、互联互通,着力构建“两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弥玉高速建设,启动建设通海至龙朋高速公路,配合做好呈贡至通海高速项目前期工作。深入推进江通公路等国省道提升改造,启动峨山至高大公路建设,持续打造“四好农村路”、“美丽公路”。抓好全域综合水网建设和智慧化调度,扎实开展全流域水资源调查,加快供水灌溉系统建设,推进滇中引水与琉璃河水库、改水沟水库等改建和连通,构建“水库相连、水系相通”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实施4G补盲提速工程,力争新建5G基站236座。推进交通、物流、能源、水利、气象、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建筑、电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全域应急广播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切实抓好产业类投资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确保产业投资比例大幅增长。二是加强项目调度管理。预算项目前期经费2000万元,严格执行项目包保、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定期调度、派单提醒等制度,抓实项目谋划、建设、入库、竣工、投产等重点环节。精准推进项目论证、审核报批、要素保障、业主对接等前期工作,力争76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确保2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9亿元以上。建立项目融资需求清单,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政策资金支持。最大化争取省级追加和预留用地指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数量指标225亩,水田规模指标1500亩。建立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排查梳理各类投资项目,切实提高入库资料规范性,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坚持城乡两手抓、两手硬,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挖崛城市潜力、提升城市颜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全面建设美丽村庄。一是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加大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启动撤县设市三年行动,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城镇开发边界,做好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严格落实城市管控要求,全面停止城市规划区“一户一宅”审批,有序推动“居民上楼”。加快推进“永佳·蓝湖湾”、“秀麓·融城”、“阳光学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启动文化“两馆一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确保“美丽县城”建设项目进入省级盘子。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和棚户区改造,不断优化城市品质和居住环境。抓住杨广镇列为全市重点经济发达镇机遇,加快杨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城镇建设。加快黄龙路、牛湖路、大树路“山城湖”通道改扩建,抓紧县城各出入口提升改造规划,扎实推进江通路、秀山路等过境路和八一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改观、整体提升。加强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建设方案,完成农危改、灾后恢复重建收尾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将一个个村庄打造为高端社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行动,继续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公司+绿色基地+标准+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力争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达6.5万户。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组织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户、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个、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个。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进“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四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提升工程,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确保新增监测户得到及时帮扶。加快乡村振兴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探索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融资功能。

(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立足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更深层次推动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要素跨境流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改革实效,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个事项异地办理。实施联合惩戒和信用约束,推动一批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不达标的市场主体和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统筹推进医药卫生、行政复议等改革。二是积极拓展外向优势。充分依托玉溪海关就近外贸便利化优势,加快出口产品通关办理。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智慧农业小镇B型保税物流园区或保税仓库,力争率先在全市成功打造出口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积极搭建外贸进出口高效便捷服务平台,加快与正大集团建立“中国一东南亚双向贸易中心”。加大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困难。用足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等稳外贸政策,强化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大力培育外贸百强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持续巩固农产品出口全省领先地位,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始终坚持“内商”、“外商”一视同仁,紧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用好招商大数据服务平台,抓好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确保正大、苏商等一批企业项目落地建设。持续优化招商政策和营商环境,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加大投资强度、增加值、税收贡献、就业带动等考核权重,切实提高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10个,落地开工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性、政策性资金先导撬动作用,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引导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建立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达24%。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认定2户、再申报认定3户,规上企业科技项目立项率达80%以上。坚持培育和招引并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件。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需要,积极引进成熟、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传统产业工艺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升级,确保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59%以上。

(八)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一是坚持不懈抓湖泊保护治理。持续深化“四治一网”综合治理和“五圈共治”全流域治理,精准调理杞麓湖。按照“退、减、截、治、修、增”六字要求,突出城乡污水治理、河道综合提升、种植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改变等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全流域治理。持续开展杞麓湖基础调查研究,动态监测分析杞麓湖水生态环境和入湖污染负荷。深入实施节水灌溉、减肥减药行动,调整优化沿湖种植业结构。二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持全县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实施杞麓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科学调度灌溉用水。加强土壤污染源管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山林长制,扎实做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畜禽粪便、废弃菜叶、建筑废料等资源化利用,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继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力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功。三是攻坚城乡“一水两污”收集处理。加大杞麓湖流域雨污分流管网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县城、集镇、农村“四水全收、五水共治”防污治污体系,逐步形成清水产流。

(九)切实加强财税工作。统筹增收节支和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政府理财和金融服务水平。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新兴财源增长点,涵养一批稳定骨干税源,提高实体经济创税率。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税收共治,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应收尽收。积极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国有资产,强化国有债权催收,加大结余、沉淀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及时对接国家和省市财政扶持导向和重点投入领域,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着力提升秀麓投资公司主体信用等级,增强“造血功能”,破解融资难题。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杜绝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支出。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压缩隐性债务规模,将债务率和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虚假宣传、非法放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加大对重点产业、“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确保信贷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稳定在60亿元以上,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

(十)统筹加强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是建设健康通海。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切实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疫苗接种等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数字、绿色、文化、平安、质量“五化校园”建设,力争引进1所市内外优质品牌学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通海一中晋升一级二等高中工作,加快推进新区小学建设及三中、职中、桑园中学改扩建,着力解决幼儿园扩规和高中结构优化问题。开展县际和乡村教师交流培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是繁荣文体事业。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扫黄打非”,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配合做好省十六届运动会分赛区工作,积极筹划湿地公园生态足球场建设和环湖马拉松赛事。四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招聘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招聘统筹推进。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创业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等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准确核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抓好金山、曲陀关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慈善总会作用,积极筹建福利院,鼓励民间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强化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和救助。

(十一)不断强化社会治理。多措并举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营造平安和谐舒适社会环境。一是持续推进治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启动“八五”普法,强化宪法、民法典等宣传教育。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一网共治”,全力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坚决遏制各类矛盾问题叠加升级。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隐患识别,强化协同防控。二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力量,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旅游等领域排查整治,坚决防止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巩固和谐稳定良好局面。加大宗教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力度,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及邪教活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构建健康和谐民族关系。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枪爆刀、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及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继续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强机关事务、外事、保密、档案、气象、防震减灾、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抓实退役军人和拥军优抚安置,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努力提升能力、锤炼作风、认真履职,始终做到结构化学习、系统化理解、版块化梳理、项目化推动,全力打造有为政府。一要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健全完善政府系统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干部队伍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重点学习经济、文化、科技、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等知识,吃透中央和省市政策,搞清通海矛盾问题,增强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自觉性,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二要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认真解决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三要坚持勤政廉政。始终把出思路、想办法、抓推进、勤督查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整治重布置、轻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树立言必行、行必果和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施政新风,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即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

4.秀山路“三点一线”:即秀山路—挹秀路过境公路线和通建公路、通华公路、江通公路入城口三个点,通过完善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以重点集中整治过境线和三个入城口道路环境,带动解决道路交通环境混乱和沿路城市景观差等突出问题。

5.五小工程:即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广场、小景观。

6.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9.百千工程:即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10.四治一网:即坚持依法治湖、强化工程治湖、推进科学治湖、突出全民治湖,着力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格局。

11.五圈共治:即面山生态圈整治、城乡污染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圈治理、湖滨带生态圈修复、内源污染圈削减。

12.四退三还:即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

13.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14.信访工作“三无”:即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

15.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6.区块链:即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17.四好农村路:即“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8.文化“两馆一中心”:即博物馆、图书馆、文体中心。

19.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即在全省建设一百个田园综合体、一千个精品示范村、一万个美丽乡村。

20.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1.四水全收、五水共治:四水即卫生间污水、厨房废水、畜圈污水、洗衣洗菜废水,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2.三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23.三馆一站:即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

24.多网融合:即党建网、综治网、民宗网、警务网融合。

25.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