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8日在玉溪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德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玉溪市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回升,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玉溪之变”形成新的发展势能。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和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城镇登记失业率3.78%。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自去年2月8日起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责任,投入抗疫财政资金12亿元,有序抓好市场保供、复工复产、复学复市,帮助5900户企业解决用工1.8万人,社保缴费费率和基数“双降”政策减免16.9亿元,实现返岗复工18.5万人,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派出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民兵驰援湖北保卫战和全省强边固防工作,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贡献。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完成8个县级疾控核酸实验室改造。全面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清除垃圾1.4万吨,新改建公厕500座、洗手台2364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渐入人心。
二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及时出台25条应对疫情稳增长的政策举措,加强重点产业调研指导,推动经济稳定复苏、逐季向好。现代农业稳中有进。烟菜花果药畜6大产业量效齐增,红塔区、通海县入围国家花卉、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粮食产量61.2万吨,收购烟叶153.1万担、烟农总收入突破25亿元,农产品出口超过30亿美元、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8个,入围绿色食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滇雪粮油连续5年进入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农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烟草制品业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玉溪卷烟厂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卷烟及配套产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云南绿色钢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仙福钢铁转型升级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玉昆钢铁启动升级改造。沃森13价肺炎疫苗投产上市、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项目开工,生物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以上。开发区优化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煤矿整体关闭退出。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81.1亿元,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22.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户,市场主体总量增长23.3%、达22.7万户。服务业稳步复苏。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夜间经济、电商直播助推消费回暖,青花街等特色街区开街运营,京东玉溪“互联网+”新经济效益初显。玉溪海关开关运行,外贸发展综合贡献百强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百强企业数量全省第一。旅游业加快恢复,创建省级以上旅游目的地品牌29个,10个半山酒店建成运营,10家星级民宿(客栈)通过省级认定,评定3A级景区11个。新增3A和4A级物流企业各1户,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0%。启动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入驻金融机构31家,注册企业3871户,解决融资需求58.3亿元。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应用平台,智慧政务协同工作成为全省示范。深化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科曙光、省广电网络等企业合作,建成网络安全生态示范园,获评全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创新城市奖。财税金融工作得到加强。实施财源培植工程,税收增速居滇中州(市)之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债务化解全面提速,全市债务率降至230%以下,风险等级由红色变为橙色,6个县(市、区)风险等级下降,红塔区、澄江市列入全国建制县化债试点。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行动,金融活跃度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6%。
三是千方百计促进有效投资。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工作机制和“一把手”责任制,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和“红黑榜”制度,强化促投资稳增长调度,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全年新开工入库项目758个,“四个一百”项目完成投资189亿元。弥玉、玉楚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永金、澄华、峨石红高速开工建设,元蔓、大戛、墨临(玉溪段)高速基本完工,澄川高速建成通车。启动全域现代化水网规划建设,西水东调新平十里河输水管道工程开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顺利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补充耕地1.5万亩、水田0.5万亩,新增储备土地2.1万亩,获得省级追加建设用地指标1.4万亩。争取专项债31.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5亿元、中央特殊转移支付13.2亿元,有力保障了建设项目资金需求。
四是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村庄规划进一步提升完善。以红塔区“三城”、澄江“三个国际城市”建设为重点,城乡规划、美丽县城、旧城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红塔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面停止“一户一宅”审批,高铁新城片区社区居民公寓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营。澄江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嘉奖。创建美丽乡村80个,新平县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改造老旧小区226个、棚户区1722套,峨山县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社会化发行智慧车牌30万个,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新增机动车位4787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
五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8个标志性战役”,实施“三湖”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流域水资源调度机制基本建立,“智慧三湖”项目稳步推进,玉溪湖泊研究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健康水循环系统加快构建。严格控制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星云湖环湖截污治污生态调蓄带全面贯通,污水处理厂除磷提标改造和原位控藻初见成效。采取节水导流等超常规措施,强势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推动“见河长”向“见成效”转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完成营造林29.7万亩,建成高速公路绿色廊道0.5万亩。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十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行动,脱贫质量全面提升。落实就业帮扶机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城镇就业2.93万人。新增养老床位5921张,社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投入教育经费69亿元,出台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13条措施,高考质量提升,“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玉溪师范学院附属高新小学启动建设,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100个,市民族中学晋升为一级二等高中,玉溪师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玉溪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颁布。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主场馆基本完工。药品挂网采购顺利实施,澄江、新平、元江3县市中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云南诗词之乡。江川区、峨山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2个,查获涉案资产3.8亿元。
七是精心组织“十四五”规划编制。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做好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对接,找准玉溪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坐标。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专家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编制“十四五”总体规划及43个重点专项规划。
各位代表,去年各项工作扎实有效,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句号。“十三五”是玉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按照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三张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平稳发展,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各县(市、区)生产总值均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9.1∶50.9∶40调整为10∶42∶48。玉溪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农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前列。新兴产业不断集聚,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旅游革命”纵深推进,成功创建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总收入增长3倍。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深化。全力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70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颗印章管审批”持续推进,“红黑榜”制度全面推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属企业改革重组整合有序推进。持续做好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扬,创造了医改“玉溪模式”和殡改“玉溪经验”。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4%,签约项目1178个,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达40个。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力推进“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在建高速公路450公里、通车里程达53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昆玉电气化铁路开通,玉磨铁路加快建设。玉溪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人饮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天然气管道覆盖6个县(区)。实现移动通信光纤宽带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建成5G基站1344座,互联网普及率达107%。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进展。开展全国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玉溪规划馆建成,海绵城市通过国家现场绩效考核,建成综合管廊26.9公里。江川撤县设区、澄江撤县设市,新平等5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通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专家组考察,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54%。通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改造农村危房6.1万户,建成公厕3060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和“三湖”统一管理体制,“三湖”保护条例修订实施,“四退三还”“雷霆行动”成效显著,“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基本完成。实施“深蓝抚仙湖、森林抚仙湖、七彩抚仙湖”建设,水质总体保持Ⅰ类。开展星云湖沿湖生态种植、养殖业污染负荷削减等专项攻坚,水质实现脱劣。推进杞麓湖截污治污、沟河整治,水质达到国考标准。3个县、66个乡镇获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创建命名,森林覆盖率达64.1%。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个贫困村、9个贫困乡镇率先脱贫出列。社会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投入资金120余亿元,全面排除不安全校舍,新增校舍面积134万平方米,市卫校、体校和少体校完成整体迁建。完成市医院改扩建,市儿童医院建成,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提质达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5年全省最低,人均寿命达到77.78岁。建设足球场地296块,体育基础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馆”和文化站实现全覆盖。“聂耳音乐之都”建设成效显著。平安玉溪建设深入推进,玉溪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五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新平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得到发展,统计、审计、外事、台侨、应急、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余毒和秦光荣流毒影响,汲取蔡四宏、姜兴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深化以案促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办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71件、政协委员提案1505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县级政府及工作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下放市级审批权限64项。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玉溪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以“三湖”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充分放大玉溪生态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向中央和省驻玉单位、驻玉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和支持玉溪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优势潜力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主要表现在:多元产业体系尚未形成,非烟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存在投资短板,投资结构不优,生产性投资占比不高,尚未形成对民间投资的有效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产品、配套设施、流通网络等要素保障不到位,本地消费不旺,良好的区位条件没有转化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村庄规划建设质量低,城市承载能力不强,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市场培育不足,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制约市场主体发展和影响资源要素集聚的堵点痛点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干部政策研究不深,主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足,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不到位。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深刻反思,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基于对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综合考虑玉溪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短板,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六个新”的定性目标和5大类25项定量指标,确定了全力打造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将玉溪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科学研判“形”与“势”,辩证看待“危”与“机”,发挥战略节点性、生态宜居性、开放创新性、产业体系较完备性四个鲜明特质,把优势做到极致,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国内大循环中寻求聚集,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推进昆玉同城化,推动市场主体、技术要素、产业要素、资本要素在循环中聚集到玉溪。要深入分析研究玉溪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以推动贸易便利化为切入点,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和可持续性,在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玉溪贡献。
(二)着力打造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在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城镇化、大抓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供给和需求“四个不匹配”问题,推动玉溪多领域全方位走在全省前列,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云南特点、玉溪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子。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做强做大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5+8”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要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为重点,系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智能的多层次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44533”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构建多元开放、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到2025年,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大幅提高,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实现提质增效、适度超前。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传承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玉溪基因,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打造“聂耳音乐之都”特色品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稳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抓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吸引要素聚集,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五个振兴”,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10个田园综合体、100个精品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玉溪样板”。
(三)着力打造全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引领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做好“绿色+创新”文章。要全力建设高品质生态玉溪,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落实“四个彻底转变”,坚持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系统治湖、责任治湖,以革命性举措抓好“三湖”保护治理。强化“三湖”流域空间管控,加快建设“污染防控、健康水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监控管理”四大体系,确保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稳定态势,星云湖实现Ⅴ类向好,杞麓湖实现脱劣企稳。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南盘江、红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大力塑造玉溪创新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质量,提升科教创新城核心区发展能级,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打造全省重要的研发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平台,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
(四)着力打造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抓住云南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康养旅游消费中心、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康养旅游目的地机遇,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用好“一地四乡”名片,推动玉溪气候、人文、区位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优势,建设品质城市、康养城市、旅居城市。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澄江“三个国际城市”,汇聚高品质康养要素,提升旅游品质,构建“国际和区域为主、地方为补”的会展项目品牌体系。统筹推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和本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玉溪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中心。要增强产业支撑力,全力建设滇中核心旅游圈,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核心产业平台,建设全域旅游大景区,引进符合高品质定位的产业和企业,建设一批康养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推动健康与旅游文化、养生养老、托育、体育等深度融合,将旅游文化、健康服务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要增强城市吸引力,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红塔区―江川区中心城区,按照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其他县城,构筑市域半小时城镇经济圈和核心增长极。出台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加快人口、产业、要素集聚,打造玉溪新型城镇化主阵地。推动通海、易门撤县设市(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建设宜居城市,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玉溪,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完成好“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做好经济工作“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化危为机、开拓进取,把“十四五”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玉溪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努力在打造“两区一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集中资源,找准切口,持之以恒推动打造“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
持续打好“绿色能源牌”。推进全域智能电网示范区、西部城市高可靠性配网供电示范区建设,加快500千伏玉溪变扩建,确保110千伏尖山变、李棋变竣工投产。加快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建设,启动澄江、新平天然气管道支线建设,确保5.3万户群众用上天然气。推动通变电器、前列电缆等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华宁风电制造产业集聚,积极争取风能、太阳能产能指标,打造西南山地绿色风电基地。依托中汇电力发展充电装备制造产业,努力形成年产各类充电桩20万枪以上的生产能力。
做强一流玉系“绿色食品牌”。按照“种植作示范、加工多中心、销售强集散”思路,着力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强外贸,扎实推进“一二三行动”,培育“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电商关键两端,锲而不舍推进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加快“三湖”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推进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开发。谋划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柑橘产业发展示范区和露地蔬菜种植示范区,稳定粮食、蔬菜、鲜切花、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全国一流的蔬菜种苗繁育供应基地和花卉种苗研发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持续推进德康100万头、双胞胎40万头生猪项目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值增长3%以上。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力争新平进入“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向优势区集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5户、市级农民合作社不少于20个、家庭农场不少于40个。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宏斌蔬菜加工示范、猫哆哩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正大集团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烟草、粮油、食品、生物药加工中心及果蔬产后化处理中心建设,把褚橙、滇雪打造成世界一流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扩大市场占有率。农业增加值增长6%。
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优势牌。瞄准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智慧化方向,推进“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健康+N”新业态。抓好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加快抚仙湖国际健康旅游谷、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建设。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机遇,加强与复星、融创、览海、华侨城、华人文化等企业合作,推进寒武纪乐园、立昌小镇、海口小镇、国际峰会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积极创建澄江国家级、红塔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15个旅游名镇、19个旅游名村和19个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以小湾村为示范的高品质民宿集群地。抓实文旅IP打造、宣传推介创新,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旅游总收入增长26%。
(二)全力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树立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玉溪卷烟工业新优势。巩固优质烟叶强市地位,做实“第一车间”,高标准建设优质核心烟区。以“K326+其他品种”为方向,优化烟叶品种结构和布局。实施标准化、绿色化生产,着力打造年产20万担以上的种烟大县、万担以上的种烟大乡(镇),种植烤烟56.7万亩,收购烟叶153.1万担。加快漠沙雪茄烟叶基地建设,完成500亩示范种植。支持红塔基地单元建设和玉溪卷烟厂技术改造,推动新型烟草项目落地玉溪,建设“数字烟草”,做精“玉溪”、做稳“红塔山”,打造高档卷烟领先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支持合和集团谋划整合配套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拓展非烟市场,促进卷烟及配套产业稳步发展。全产业链重塑钢铁产业新优势。围绕打造全省第一钢铁大市目标,支持昆钢产能优化整合、技改升级,规划建设云南绿色钢城,加快玉昆钢铁主体工程建设,确保供水工程、搬迁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仙福特钢、太标合金钢项目开工,大红山铁矿智能化项目投产运行,推进钢材交易中心建设,开展铁矿石自营进口和加工,发展高端高品质钢材。矿冶产业增加值增长15%。用好辉煌汽车生产资质,加快小马国炬年产3500辆半挂车项目建设,确保锦福智能设备基础件项目竣工,完善全产业链组装,探索智能化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和半挂车生产基地。建立数控机床产业生态体系,加快云界科技数控机床转型示范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全产业链重塑稀贵金属新优势。引进稀贵金属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推动贵研资源二期项目落地,提升玉溪在全省有色金属产业链中的地位。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精新材料产业。启动建设云南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锂电池云南联合实验室,推动恩捷科技8条电池隔膜生产线建设,规划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确保合和集团铬锆铜带和钛青铜带新材料项目开工。壮大钢结构产业,整合提升传统建材企业,支持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加快蓝晶科技LED衬底片改扩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年产值150亿元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区。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紧盯200亿元产业规模,贯彻落实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意见,规划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培育疫苗、单抗、免疫球蛋白制品集群,推进玉产中药品牌化发展。争取省级生物资源数字化集成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落户玉溪,支持沃森、泽润、嘉和等企业加快疫苗产业园建设,促进赛灵、林缘、鸿翔等企业成长壮大,力促沃森mRNA新冠疫苗项目建成投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增长30%。做大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玉溪国际物流港、粮食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化念片区、大开门片区综合物流园区,强化研和、甘庄、盘溪等节点物流项目招商,每个县(市、区)至少启动1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培育航空物流、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推动现代物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整合供销、交通、邮政仓储资源,实现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全覆盖,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稳健发展金融业。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红塔银行、红塔证券、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开展普惠金融改革和商业性保险试点,力争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0亿元以上,2户企业实现上市。健全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协调机制,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1%。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推动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咨询中介等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用好用足支持建筑业发展政策,大力引进市外优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推进本地建筑建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经营资质等级,支持建投六公司晋升特级资质,争取1至2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10家以上企业晋升二级资质。采取引进、整合、混改等方式,力争每个县(市、区)拥有1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主动承接市外购房需求,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加快高铁新城、高新智慧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文旅、康养等跨界融合地产。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
加快园区建设发展。优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完成园区优化提升工作。加快高新区龙泉智能制造园、电子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非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支持研和工业园区集中发力数控机床制造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推动红塔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强化新平、易门、通海、澄江等开发区产业发展、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工作,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和20%以上。鼓励磷化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磷化工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加速打造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为城市添彩。
做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出台加快推进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行动计划,编制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专项规划,组建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高标准规划建设亿方资本工园、紫晶冷数据产业园,提速网络安全生态示范园规模化运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100户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打造全国机床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深化华宁、易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云南绿色食品大数据中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与农业深度融合。抓好京东“互联网+”新经济项目实施,探索设立数字新经济应用场景实践区,发展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坚持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深化与中国电子、奇安信、中科曙光、美亚柏科等企业合作,加大独角兽企业招引力度,引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制造企业,支持融建信息、永兴元开拓市场,力争蓝典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器生产线建成投产。
推进数字化治理。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一站式信息惠民平台”与“一部手机办事通”有机融合,优化“政务云”业务流程,推动业务信息实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打造全省智慧政务标杆。加快数字社会建设,实施应用场景开放拓展和数据共享开放行动,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推进数字社区、数字小区建设,大力推广“刷脸就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实施“城市大脑”项目,加快建成数字玉溪展示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全面整合交通、金融、医疗、住建等领域数据资源,加速向“城市大脑”汇聚利用。以智慧交通为突破口,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智慧车牌推广应用力度,形成标准化模式和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掀起“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热潮,以项目建设激发新动能,以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
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和实施保障。市级、高新区、各县(市、区)分别安排不少于2亿元、1亿元、2000万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实行前期工作经费与项目储备挂钩机制、市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报账制。落实主要领导重大项目主谋主抓职责,扎实做好项目包装、审查、报批、要素保障、业主对接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度项目投资支撑率达到目标任务的120%。实行项目谋划、落地、建设、竣工、投运全程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促投资稳增长指挥调度中心作用,实行分月分批现场观摩督促、台账管理、专人专班推进。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占补结余,补充耕地1万亩,新增水田6400亩,完成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争申报发行专项债券100亿元以上。
提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13个“互联互通”工程,开工建设机场高速、北城至研和、晋宁至易门3条高速公路。争取呈贡至红塔区城际铁路、昆明至玉溪轨道交通纳入省级规划,推动云南绿色钢城铁路专用线全线开工,完成峨山、罗里、元江等站前广场和进站道路建设,确保玉磨铁路如期建成。力争玉溪民用运输机场通过行业审查,新平、元江通用机场获批立项。
加快全域现代化水网建设。实施滇中引水、骨干水源、新元大型灌区等重大工程,推进新平十里河、白沙河、亚尼河3件中型水库建设,新开工水网项目111件,完成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加快董炳河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持续实施大龙潭补水工程,有效缓解中心城区饮用水供需矛盾。启动50件抗旱应急工程建设,科学制定供用水方案,全力保春耕保饮水安全。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实行成本水价收费,建设节水型社会。
系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4G补盲,建成5G基站3900座、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完成直连北京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申报,新增互联网出口带宽1.5T。加大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力度,确保云南移动第二数据中心开工建设,中国电信天翼云节点建成运营,紫晶存储冷数据灾备中心落地,争取省支持建设“东数西存”“西算东送”算力基础设施,打造“滇中数仓”。
(五)扎实做好促消费和保市场主体工作。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推进大堂百年奥莱、水映溪里、戛洒花腰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名牌、名店,打造万达广场核心商圈,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节庆促消费活动,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升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提振餐饮消费,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进乡村。加强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提升消费市场整体质量。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整合利用各类双创平台,打造更多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支持存量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取贷款支持、重组、引入合作伙伴等方式,帮助有市场、有信用而暂时受制于资金制约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复工达产。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民营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全面摸清各行业市场主体情况,建立企业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研判,做好“四上”企业、潜力企业、退库企业服务工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
(六)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抓好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互进、双轮驱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让城市和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确立各县(市、区)城市定位、城镇发展边界和路网结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实施方案。围绕老旧小区、厂区、街区等重点领域,启动78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148亿元。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突出“三城”定位,东融西拓、南连北进、中优化,促进红塔区、高新区、江川区融合发展,高品质规划建设九溪片区,打造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北片区供水工程建设,打通红塔大道、聂耳路、冯井中心路、南祥路,推进高铁新城片区社区居民公寓建设,逐步消除存量违章违法建筑。围绕澄江“三个国际城市”建设目标,做好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与抚仙湖流域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衔接,加快“一中心三组团”建设,高质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加强沿湖村庄建设管理。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力争澄江、易门、峨山、元江入列省“美丽县城”建设名单。因地制宜推动九溪、杨广、绿汁、化念等重点镇建设,推进大营街幸福小镇、青花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强化城市管理考核,加强规划管控、综合执法,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小区物业管理,发挥好市政公用设施作用。全面推进红塔区、澄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边缘易致贫户和不稳定户不返贫、新增监测户得到及时帮扶。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严格规划执行和风貌管控,加强宅基地联审联批,深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精品示范村20个,创建美丽乡村100个以上。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有序推进迁村并点,建成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各县(市、区)至少建设50公里“美丽农村公路”。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江川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6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24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七)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以更大的气魄深化改革,以更宽广的胸怀扩大开放,以更果敢的行动开拓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不断深化改革增动力。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强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运用,力争全年进入省“红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库共享”“掌上可办”“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税收贡献。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执法改革,统筹推进社保、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抓好戛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强化招大引强扩增量。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由零散“择地而居”转变为集体“区域推进”的大潮大势,落实滇浙两省深化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实施企业入玉招商专项行动,建立结对合作机制,灵活运用园中园招商、共建园区、园区托管代管等方式,引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商团,打造外贸出口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转移承接基地。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确保重大生产性项目、产业链项目、工业项目精准招商取得突破。落实重点产业投资促进优惠政策,压实县(市、区)和部门“一把手”招商责任,加强项目布局市级统筹,建立项目落地建成利益分享机制,推进重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
扩大外经外贸促循环。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带来的机遇,架好生产与贸易、出口与进口、境内与境外三座桥,争取与昆明联合打造中老铁路班列,加快进出口贸易中转站和集散中心建设,建成玉溪海关综合用房,积极联动沿边开放口岸和昆明机场口岸,推进贸易便利化。树牢“买全省卖全省、买全国卖全国”的理念,谋划组织中国玉溪国际进出口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申建中国(云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保税区,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用足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等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推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增量提质,扩大智能装备、机电产品等优势工业制成品出口,推动易门普洱茶加工出口。支持钢铁、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
加大科技创新提质效。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推动高新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城科创中心、玉昆科技大厦、玉溪国际智慧创新城建设,确保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总结评估。促进市院市校合作,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以上。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抓好“兴玉技能大师”培养选拔,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育一批创新团队和应用技术人才。
(八)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坚决扛实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玉溪贡献。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执行“三湖”保护条例、“三湖”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流域空间管控和综合行政执法,坚决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片暴露问题整改。科学规划“三湖”流域“十四五”项目,引入第三方参与保护治理。精细护理抚仙湖,持续推进“七彩抚仙湖”、全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巩固提升和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加快北岸生态湿地、“智慧三湖”、健康水循环系统试点项目建设,启动托管区行政区划调整,完善湖泊研究创新中心工作机制,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确保抚仙湖总体保持Ⅰ类水质。精准治理星云湖,完善城镇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实施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持续改善湖泊水质。精确调理杞麓湖,统筹推进村庄污水治理、河道提升、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全域治理,确保水质改善向好。加强南盘江、红河流域保护修复,提高断面水质达标率。强化河(湖)长制,实现“河长清河”“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整治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强化中心城区供水保障。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固体废物、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环保治理新科技应用,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确保低碳城市试点通过国家和省级评估。实施大气污染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协同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适时采取错峰生产、差异化管控等措施,严防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确保完成大气环保约束性指标任务。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管控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整体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高土壤环境管理能力。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完成营造林16.28万亩,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九)切实强化财税工作。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增强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抓实财源培植。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扶持生产性、经营性和有就业、有税收而且成长性好的项目,强化新兴后续财源建设,确保两烟、电力、矿冶、房地产等支柱税源稳定增长。压实县(市、区)培植财源责任,确保在增加产业投资和税收上有作为、出效果,一批创税较多的税源项目落地建设。加大财源建设奖励激励力度,启动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乡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增强县域财力。完善综合治税机制,用好税收征管保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堵住收入漏洞,确保应收尽收。
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强化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预算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新增预算监控,严肃预算绩效评估。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一律不得挪用,积极化解欠拨专款问题。强化资金落实,产业引导资金必须预算到位,上级下达资金必须拨付到位,招商引资政策承诺资金必须兑现到位。制定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盘活用好存量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整合专项资金,规范重点支出挂钩事项。研究吃透中央、省政策支持重点,做好项目包装储备,提高向上争取的竞争力。
4.滇中引水工程:工程从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区,线路全长661.07公里,静态总投资748.85亿元,涉及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六州(市),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万,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5.红塔区“三城”: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
6.澄江“三个国际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
7.8个标志性战役: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8.“城市双修”试点: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可在组织模式、规划设计理念、工程技术、资金筹措、机制体制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序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9.四退三还:指在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内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
10.“六个新”定性目标:“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1.四个不匹配: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与产品有效供给不匹配,投资需求强烈与实际供给不匹配,消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人们渴望到城市生活与城市承载能力不匹配。
12.“5+8”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矿冶、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服务5个千亿级产业,卷烟及配套、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建筑、金融、房地产、新能源新材料8个百亿级产业为重点的玉溪现代产业体系。
13.“44533”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四纵四横”“五水统筹”“三网联动”“三片融合”的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系统解决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四纵”指滇中引水至中心城区一线、滇中引水至易门一线、绿汁江支流扒河、南盘江支流曲江,“四横”指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新平县西水东调中线调水工程、元江县西水东调江西至洼垤工程、元江县西水东调江西至青龙工程,地表水、龙潭泉水、地下水、滇中引水、非常规水“五水统筹”,防洪水网、供水水网、生态水网“三网联动”,东部片区、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三片融合”。
14.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15.四个彻底转变: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彻底转变“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
16.一二三行动:“一”是指大力培育“一县一业”,“二”是指抓住种子、电商这两个关键两端,“三”是指推进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
17.文旅IP:狭义指在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广义指在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独特价值体现的知识产权体系。
18.“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
19.一中心三组团:以抚仙湖北岸主城片区为中心,海口小镇、星空小镇、立昌小镇为组团的澄江市城市规划布局。
20.“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
21.四个不摘: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严格落实摘帽不摘帮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监管。
22.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建设10个田园综合体、1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美丽乡村。
23.清四乱: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守牢风险底线。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举债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一债一策将债务率和债务风险等级降至合理水平。夯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体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型基础,压实市属企业及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助力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推行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周期管理,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力争市本级债务率降至300%以下、风险等级降为橙色,各县(市、区)确保均在黄色以内。
(十)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千方百计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推进疫情防控和健康玉溪建设。针对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保持现有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力度“三不变”,压实“四方”责任,主动预警监测,有效开展医疗救治,严密做好境外疫情输入“人防”工作,严格执行冷链食品及非冷链货物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场所、社区、农村防控,优化健康码管理使用,加强应急能力保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尽快建成市传染病医院,新增传染病床位300张。继续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人民医院及市中医医院扩容提质项目建设,实施9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和省级中医区域诊疗骨伤中心建设,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80%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70%建成创伤中心、85%建成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巩固提升卫生城镇创建成果,确保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争创1―2个国家卫生乡镇。持续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乡裸露垃圾、城镇旱厕,完善公众洗手配套设施,改善餐饮服务卫生环境,实现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常态化,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确保3个县(市、区)列入省级评优行列。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市级财政安排3个1000万元资金,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提高立德树人水平。走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子,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1所优质学校或教育机构。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严格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要求,改造少体校老校区建设优质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改造卫校、体校老校区扩大一小、四中办学空间,玉溪师院附属高新小学建成招生。加快普通高中学校“晋级升等”,实施以县一中为龙头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办学质量。高起点谋划筹建玉溪职业技术学院,推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支持玉溪师院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行精准教学,以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完成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主场馆建设,推动各县(市、区)体育场馆改造提升,全力做好备战工作。
做好就业和社保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就业新业态,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66.7万人,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家庭经营性、转移性收入。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强化社保基金运行监管。抓好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留守儿童、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艺产品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办好第七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活动。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入开展考古调查研究,提升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陈水平。
扎实开展市域治理。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抓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法治玉溪、平安玉溪建设,扎实推动领导包案和信访积案化解,严密防范化解各类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犯罪,确保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配合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有关工作。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机关事务、外事、台侨、保密、档案、气象、红十字、慈善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全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
各位代表!“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和新一年的艰巨任务,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正确的轨道上干事,用正确的方法干事,锤炼作风,认真履职,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各项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确保把重大决策创造性地变成玉溪实践,持续深化玉溪之变。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三是提升能力素质。我们将努力提升学习力、落实力、创新力,按照结构化学习、板块化梳理、项目化推进要求,培养一批懂政策、懂项目、懂市场、懂金融的干部,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将锤炼攻坚克难、严字当头、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作风,把落实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把过硬作风作为撬动工作的有力杠杆,以结果论英雄,把作风势能转化为发展势能。五是强化廉政建设。我们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着力减轻基层负担,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坚决肃清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用力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如磐,重任在肩。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玉溪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省人民政府提出,在全省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实现全省129个县(市、区)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
2.“两新一重”建设: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3.“四个一百”项目:指100项竣工投产项目、100项在建项目、100项新开工项目、100项前期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