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年卢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河北省)2021年卢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5日在卢龙县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卢龙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志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卢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卢龙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树牢“讲政治、勇担当、抓落实、促发展”工作导向,扎实推进“三创四建”活动,按照县委“一三六九”工作布排,着力推进“七大工程”,在大战大考中自加压力,在危机之年逆势而上,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三个圆满收官”,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6亿元,同比增长12.2%,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始终处于全市前列。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全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县、省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守堡垒、筑防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按照县委“13369”疫情防控工作思路,建立了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全县8000余名党员干部奋战抗疫一线,筑牢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选派“五朵金花”驰援武汉,圆满完成任务。创新编演宣传快板书等文艺作品500多个,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800余万元,有效凝聚了抗疫合力。夯实防控保障基础,物资储备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标准,设置隔离场所800余间,4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日检测能力达到11.6万人份。对1例确诊病例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有效避免疫情扩散,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出台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40条”硬核措施,新增减税降费1.17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500余个,为30余家企业争取银行授信11亿元,发放贷款5.2亿元。县财政投入50万元支持餐饮、零售企业有奖销售,有力拉动消费,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深化“3+2+N”招商模式,创新开展“云推介、云洽谈、云服务”,每季度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459亿元的4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71亿元的66个项目集中开工。永祥装配式建筑、松源印刷等16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实施武山宏运装配式管材、晶维石材色选石英石等40个技改项目,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5%。推进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装配式建筑方向转型,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企业达20余家,产业规模近200亿元。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大会战,领标科技超薄岩板、文景科技装饰材料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位居全市前列。新增石交所挂牌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8家,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促改革、强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围绕“放管服”等重点领域,着力理顺体制机制,“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经验得到省市肯定。创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35个工作日、33个工作日和32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28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县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完成交通、市场、农业、文化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执法体制进一步优化。深化开发区改革,剥离农村事务,实现轻装上阵,年内新入驻企业23家,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强化科技创新,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9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达到5家。佰工钢铁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振博盛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成功实现从C类到B类的跃升。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管理、提品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复审,获评新一轮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县城提名资格,县城更加美丽宜居,获得群众广泛点赞。县域路网不断完善,京秦高速、南外环路、龙城路南延等项目积极推进,自强路翻修及雨污分流改造、燕新线后双庙至燕河营段大修等工程竣工通车。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更多百姓,四街安置房二期、朱家仙河安置房二期主体完工。宏屹国际城等高品质住宅小区有序建设。改造维修14条市政道路及场前区等13万余平方米,完成了永平小区、东环新村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座便民市场改造提升,新建高标准城区公厕3座。持续增加城市绿量,新增绿地面积140余亩,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8.6%。深入开展店外经营、停车秩序、广告牌匾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夯基础、强质量,乡村振兴亮点纷呈。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围绕甘薯、核桃、黄桃打造了4个万亩示范基地。守牢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底线,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示范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1家。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畜牧业统计监测先进县。强化品牌建设,“两品一标”认证达到20个,“孤竹小金米”入选国家区域公用品牌,卢龙甘薯被评为“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国礼品牌”。深化“三清三化三收”攻坚行动,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448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造农村危桥22座、农村厕所2万座,实施了改厕后续维护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创建四星级以上村庄458个,近半数村庄达到五星级标准,木井镇获评河北省文明村镇,蛤泊镇青龙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长足发展,实施了左右佳园、柳河山庄等景区标准化建设,开展赏花节、采摘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日福陶瓷“长城故事”系列产品荣获“最具河北特色奖”。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防污染、守底线,生态质量大幅改善。持续开展环保“双争”、诚信企业提标、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月等系列活动,投入各类环保资金1.76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了大气智能监控平台建设,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高质量完成工业炉窑、VOCs深度治理等233项大气重点治理工程。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691辆。“光热+”改造、洁净型煤配送任务全面完成。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86%,下降率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力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基本清零。淀粉型甘薯全部实现企业集中加工,粉浆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完成90个沿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刘田各庄镇污水管网工程,石门污水处理厂完成维修投入运营,青龙河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水质,西洋河、饮马河、龙凤河达到Ⅲ类水质。开展土壤环境排查整治,完成双益磷化、鹤凤翔化工等重点企业土壤自行监测工作,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监管和源头控制。推进矿山综合整治,修复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59处。开展大规模国土空间绿化,完成造林绿化10.7万亩,考核排名全市第一,“绿满卢龙”步伐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解难题、补短板,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决战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县本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420万元,同比增长10%,位居全市之首。建立了产业牵动、就业拉动、消费促动、科技驱动、金融推动“五动”模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以优异成绩通过省考核验收。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20项民生实事基本兑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10%以上。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5万元,带动就业1085人;城镇新增就业782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5%,完成率全市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职教中心搬迁和实验五小建设,卢龙镇中学等3所学校获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卢龙县中学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加强医共体建设,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疾病防治体系日益完善。打好文化惠民攻坚战,卢龙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400余场,丰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一年来,我们脚踏实地抓基层、建机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乡镇改革顺利完成,按要求提升了乡镇工作人员待遇,乡镇改革机构设置作为样本全市推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九类犯罪”案件39件,工作排名全市前列。“亮剑2020”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成果显著,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0%,破案率上升14.3%。着力打造“枫桥经验”卢龙升级版,完善落实日调度、日研判、干部领访等制度,建立了100个村级“调调吧”,实现乡镇调解室全覆盖,化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200余个信访问题妥善解决,信访稳定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暑期工作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爱国拥军联合会,退役军人党建、信访和服务中心(站)建设得到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市充分肯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大检查、“双控”体系建设等活动,有效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转作风、提质效,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坚持依法行政,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13项制度,全面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活动,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56件,按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严格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债务风险管控化解力度,强化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

此外,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气象地震、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方志、档案、人事、统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硕果累累的五年。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干成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办未办的难事,汇聚了持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翻番”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令人鼓舞的“卢龙答卷”。

——这五年是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综合实力跃升幅度最大的五年。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4+1”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1+2+N”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84.7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1.7亿元,年均增长6.21%;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5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8倍。县域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总量扩张、实力跃升。

——这五年是扩大开放深化招商、项目建设成果最多的五年。创造性推行“3+2+N”招商模式,广州、北京、厦门、上海、石家庄等专场招商推介会成果丰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景科技、华洋精工等8个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落户我县。累计开工亿元以上建设项目77个,竣工33个。引进市外资金203亿元、外资17869万美元,分别为“十二五”期间的1.68倍和3.1倍。这些项目成为强力引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这五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最快的五年。大力推进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55平方公里,获评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集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荣誉于一身,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标杆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石门镇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省排名前列。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5%,较“十二五”末提升11.3个百分点。

——这五年是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好的五年。PM2.5平均浓度从“十二五”末的10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46微克/立方米,达标天数从143天增长到现在的279天,天更蓝、空气质量更好。困扰卢龙数十年的粉浆水污染顽疾彻底解决,饮马河从劣V类水质提升到Ⅲ类水质,全县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标准,水更清、河系更发达。造林绿化以每年10万亩规模递增,综合考核连年保持全市首位,山更绿、环境更优美。

——这五年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每年将公共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改造提升县域路网420公里,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底5987户100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预计“十三五”末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0000元以上和5000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份成绩,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广大群众得到的每一项实惠,都饱含着汗水、心血和奉献,闪耀着责任、担当和作为。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辛勤付出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卢龙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弱而不优,三产小而不旺,县域经济实力偏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大中型支柱企业偏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税源结构不合理、增长后劲不足;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亟待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脆弱,修复治理任务重;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工作标准不高、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创新意识、改革本领、担当精神、实干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

二、“十四五”展望及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沿海强县、美丽卢龙的关键五年。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外部看,虽然全球疫情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自身看,近年来调结构、优环境、转作风、解难题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产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解决了“散乱污”、粉浆水、河湖“四乱”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为轻装上阵抓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推动现代化沿海强县、美丽卢龙建设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今后五年,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补齐短板、厚植优势上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卢龙特色的县域治理现代化路子,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六是坚持精准高效抓落实。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健全完善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埋头苦干,以精准高效的执行力实现工作推动高效率,争创一流业绩和亮点品牌。

各位代表,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讲政治、勇担当、抓落实、促发展”工作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制造业强县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科学精准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四县战略”,坚持“一三六六”工作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打造“一区四地”,全面建设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现代化沿海强县、美丽卢龙,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提出这样的目标,综合考虑了省市要求、疫情变化和外部发展环境等不确定因素,既是夯基础、优结构、推动“十四五”强势开局的客观要求,也是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形势下,这样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顺应发展大势,负重加压,主动作为,付出百倍千倍努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人、物、环境同防”,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持续做好疫情排查监测和重点人员协查流调,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充实壮大流调队伍,备足集中隔离场所,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科学规范做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作中,我们必须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和落实“一三六六”工作思路为抓手,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构建“1+4+1”现代产业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种好“项目树”,壮大“产业林”。

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建立“链长制”,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培育壮大“1+2+N”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全力打造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谋划设立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快领标科技整体橱柜、永瑞装配式二期等产业链项目建设,推进上下游企业转型,力争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加快丰薯科技项目建设,发挥薯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培育甘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甘薯产业集群。聚焦打造医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大恩药业二期建成投产,支持康姿百德、晓示医疗等企业做大做强。依托青滦河、燕河山谷、柳河山谷等生态资源,积极拓展医疗康养服务,促进医疗康养、红酒、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持续深化精准招商。完善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和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制定招商引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优惠政策清单。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通过驻点招商、小团组招商、以商招商、云招商等多种模式,加强与央企、民企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常态化协调对接,积极承接京津和长三角产业转移。每季度开展“三集中”活动,每月组织2次以上小团组招商,年内举办深圳、天津、郑州招商推介会,着力引进中信戴卡、嘉寓集团装配式产业园等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产业项目,力争全年新增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引进内资10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抓好项目、上好项目、保好项目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服务“三日工作法”,实行项目建设问题反馈和解决“双向联动”,及时破解要素瓶颈,加快推动佰工钢铁提钒、丰禄化工、松源印刷二期等在建项目达产达效。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对“领头雁”项目实施正向激励。深化政银企合作,每季度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协助企业申报中长期贷款,切实为企业解难纾困。年内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5个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0个、市重点项目2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5个以上。

强力推进转型升级。锁定制造业强县目标,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实施佰工钢铁60吨转炉升级改造、武山水泥机制砂石骨料等工业技改项目30个以上,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建立“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引导鹤凤翔化工、中青冶金阀门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管理等多领域创新,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颐高科技产业园项目,着力吸引数字经济、物联网等领域项目落地。强化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可降解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合新农超农商智慧城项目,打造冀东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二)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实施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清单管理,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0%以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减办事环节和办理时限。扩大“一网通办”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完善联合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2所高标准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20所高标准村综合服务站。创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乡镇抓发展的主动性。合理划分县直部门和乡镇行政执法范围,强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效果。鼓励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力争县内企业进入新三板以上资本市场。

做实开发区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区人事、薪酬、管理体制改革,将刘家营、双望、刘田各庄、蛤泊等县级工业园纳入开发区托管范畴,完善“一区五园”“园中园”管理模式。年内启动印庄建材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石门循环产业园路网工程和工业供水厂项目,基本完成绿色化工园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加快实现“九通一平”。启动县城和石门园区供电网络布局调整,完成安印线和庄高二线两条10千伏供电线路建设。加强土地储备,保持1000亩以上“熟地”存量,做到净地待商。开展开发区区域环评跟踪评价,实现占地100亩以下项目依据控规直接确定。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开工”改革,促进项目落地更加便捷。突出投资强度和“亩均效益”目标,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优化企业布局,打造管理机制更活、基础配套更优、承载能力更强的对外开放主阵地,综合排名力争进入全省同类开发区先进行列。

强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支持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等创新平台,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全省排名提升10位以上。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功能,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家,市级以上3家。深入开展“走遍科企”活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跃升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佰工钢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人才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成果、高端人才落地卢龙。

(三)坚持以“两个规划”为引领,提升城镇建设新基础。在实现省级“三城同创”的基础上,全面开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征程,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健全规划体系。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下,完善各领域专项规划。聚焦“两新一重”、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谋划一批优质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支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9月底前完成县级层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并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做精做细县城设计和建筑风貌规划,按照“重点向东、向北发展,限制向西发展,适度向南发展”的思路,加强重点区域规划管控,推动县城内涵式发展。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等工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路网结构,做好京秦高速卢龙段施工地方工作和秦唐高速、京秦高速北戴河新区支线前期准备,确保南外环路完工通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龙城路南延、夷齐大街中段道路改造、望都路道路及排水等工程,实施永泰大街中段、永平大街东延、永昌大街东延道路工程。推进城中村改造,促进三街西市场整体开发,启动赵庄子片区二期改造项目,同步推进装配式绿色智慧建筑示范园建设。实施三里庄、王郎庄安置房建设,完成四街二期、朱家仙河二期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宏屹国际城西区、一品尚城等精品小区,完成卢中家属楼、交通征费站家属楼老旧小区改造、第二消防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第二水厂主体工程,启动新建党校和第六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推进县城热源扩容增效,提升供热能力。实施县城和园区管道天然气接通工程,降低用气成本。

提升县城品质。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实片长制、路长制,健全社区建设保障机制,提升小区物业管理,补齐城市管理短板。继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三年行动,变攻坚战为常态化,实行“红黑榜”制度,每月通报小区、道路、交通等规范情况,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化作行动自觉。推进福满家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规范便民市场运行管理,活跃县城消费。实施青龙河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引水入城”,彰显“水城”魅力。实施城区增绿工程,推进教场河综合治理及带状公园延伸、青龙河森林公园扩建和达连巷郊野公园建设,改造提升街头和小区游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深化城市洁净行动,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城中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完成12个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户外广告、临街建筑外立面整治,打造“美丽街区”“精品街道”,提升城市颜值。

打造魅力城镇。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持续推进石门镇国家级特色小镇提质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深化刘田各庄镇和双望镇市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打造县域东部和东南部重镇;燕河营镇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县域东北重镇。木井镇、蛤泊镇要加强规划引领和市场开发,实施镇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至少打造提升一个特色商业街区。其他各乡镇要结合自身条件,全面提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

(四)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城乡融合水平,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卢龙样板”。

提升现代农业质量。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2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和卫片整改等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中草药、设施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开发林下经济、蟹田稻等立体种养模式,打造规模种养示范区6个以上。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新增“两品一标”认证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瞄准打造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目标,加强园区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个以上,打造2个精品现代农业园区,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以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融入秦皇岛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力备战2022年全市旅发大会,重点建设青滦河、“一渠百库”、山水长城旅游产业发展带以及柳河山谷休闲度假片区,积极谋划打造左右农旅小镇、青马车寨文旅小镇、印庄甘薯小镇等一批产业型特色小镇。紧密对接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天致药业医药一体化、鲜行物联网温泉小镇等项目,引进和培育健康养老、医药器械、康辅器具、冰雪产业等未来产业项目,促进休闲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生态休闲康养福地。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公共财政资金向“三农”工作倾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着力实施村庄主要街道硬化亮化和农村人饮安全工程,重点推进100个基础较差村的设施提升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木井镇至蛇刘线道路改建工程,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万座,实施16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创建6个省级森林乡村,打造一批美丽村庄和美丽庭院。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以升级晋星、动态考评等行动为抓手,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解决宅基地闲置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经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成立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组织体系。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应用,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力争达到70%。深化“三清三化三收”行动,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力争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90%。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农场各10家以上。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更大力度支持“三农”工作。

(五)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让卢龙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持续落实每日研判机制,实施精准管控。坚持县级领导带队夜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深化PM2.5与O3污染协同治理,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和无组织排放治理。推进VOCs深度治理,促进印刷、涂装等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整治扬尘污染,强化建筑工地和交通干线降尘措施。坚持清洁取暖和散煤管控“两手抓”,继续实行洁净型煤兜底,确保群众安全温暖清洁过冬。健全全域视频监控体系,加大露天焚烧管控力度。完善空气质量应急保障机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重点企业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重点监管,落实排污许可、总量控制制度,定期开展执法巡查和水质监测。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生态补水,做好入海河流水质管控。启动绿色化工园中水厂建设,实施龙凤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积极破解水处理及其他市政设施PPP项目瓶颈问题。推进淀粉型甘薯100%订单种植,100%企业化集中加工,巩固提升粉浆水治理成果。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点河道巡查管理,巩固河湖“四乱”治理成果,加大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和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面源污染,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排查整治工作,提高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对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危险废物违法行为。通过资金促动、基地带动、宣传发动等方式,持续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巩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果,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加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中央和省、市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稳步推进能源替换。支持石门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突出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加强矿山整治,动态监测矿山、矿区生态环境,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矿山重组整合和20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治理任务。扎实推进“一渠百库”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以25度坡以上丘陵为重点,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和废弃地、边角地,实施造林绿化“五大工程”,完成营造林5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好森林资源。

(六)坚持以民生需求为根本,实现普惠共享新突破。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滚动实施民生实事,不断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高标准推进20件民生实事,坚决如期兑现向群众的承诺。把稳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力争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切实抓好社会救助,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医保扩面全覆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强化城镇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商品住宅土地供应,稳定商品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心。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高中进城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布局梯次调整,实施第二高中宿舍楼及10所农村学校土操场改造项目。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强县。深化健康卢龙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卢龙县中医传染病房项目,强化疾控中心力量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在1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发热筛查门诊,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提升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健全“村医县管”机制,通过一体化管理,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县内就近就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1-2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精准开展残疾人帮扶。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卢龙镇中心型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抓好精品艺术创作和展演,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00场以上,举办卢龙县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现有扶贫和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稳定可持续。进一步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加大带贫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带贫企业全部成长为“纳统企业”“龙头企业”。继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收入水平。健全完善常态运行的县、乡、村三级协同、科学高效的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监测预警,落实“一保八扶两兜底”帮扶措施,深化产业、就业造血扶持,落实政策保障、防贫保险、社会救助基金保障,坚决防止返贫致贫。

(七)坚持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持续巩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三基”建设年要求,开展党建固本强基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优化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通过换届换出乡村发展新气象、基层治理新局面。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试点建设,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五访”等信访工作机制,深化“交访友”“交军友”等活动,提升网上信访占比,重点治理重复信访,深化信访“三无”县乡村创建,确保全国、全省“两会”和旅游旺季等敏感节点持续稳定。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深化“六个全覆盖”“三个常态化”成果,强化政策落实和创业就业扶持,用好关爱基金,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激发退役军人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平安卢龙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完善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巩固扩大乡镇改革、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完善“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进74个小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治安要素异动预警能力。坚持“打、防、管、控”多措并举,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电信网络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大力创建“四无四百”平安村(社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力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健全重大风险常态摸排、动态监管、及时化解等机制,突出抓好历史遗留问题方面风险防范,形成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谋划建设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和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在治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双控”机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制。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巡查巡护、靠前驻防、全方位宣传等措施,持续加大野外用火打击力度,确保实现“零火灾”。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管控,坚决避免出现不良炒作、诱发群体事件。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对地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至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新起点、新目标,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治能力、攻坚能力和勤政廉政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理论武装深化行动,借助党校、孤竹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二)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卢龙铁军锻造行动,着力提高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参谋能力、解难能力、协作能力、落实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月开展一次“大讲堂”,促进领导干部理解上级政策、借鉴先进经验、把握工作规律,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建立健全重点工作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注重在处理各种危机中增强担当精神,在解决困难问题中提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引领领导干部进一步夯实能干的本领基础、明确会干的思路举措、提高干好的标准和追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拿出实招、干出业绩。

(三)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更高水平的法治卢龙。常态化开展“宪法七进”“法律九进”等活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诚信卢龙升级行动,围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严厉整治有约不履、弄虚作假等行为,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将政务信息公开纳入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轨道,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增效行动,牢固树立“讲政治、勇担当、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导向,强化执行力建设,着力解决“两个不够”问题。将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压实工作责任,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建立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工作成果定期晾晒评比,以实绩论英雄。认真做好上级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锤炼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争先创优与实绩实效、敢于担当与坚守底线“三个相统一”,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着力破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轻装上阵、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化正风肃纪和反腐败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着力精文简会,践行“一线工作法”,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群众家中听民声、查实情、解难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刻汲取个别单位教训,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机制,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深化政治性警示教育,大力推进清廉建设和家风家教,优化干事创业环境,着力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奋力开创现代化沿海强县、美丽卢龙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名 词 解 释

1.“13369”疫情防控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铜墙铁壁抓防控、固若金汤保打赢,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三查三防”活动:查隐患、查漏洞、查短板,防侥幸、防输入、防恐慌。坚持“六个抓”:抓领导、领导抓,抓重点、重点抓,抓统筹、统筹抓,抓规范、规范抓,抓反复、反复抓,抓督查、督查抓。切实做到“九个真正落实到位”:思想认识、党建引领、防控责任、排查措施、重点人群管控、重点部位防控、物资保障、舆论引导、信息报送落实到位。(第2页)

2.“3+2+N”招商模式:即每年走出去举办3场大型招商推介会,举办春秋两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组织N次小团组招商。(第3页)

3.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第5页)

4.三清三化三收:即清资产、清资源、清合同,化债务、化纠纷、化矛盾,收新增资源费、收水资源税、收环境保护税。(第5页)

5.环保“双争”:即争创环保先进县、争当优秀环保书记(局长)。(第5页)

6.河湖“四乱”:指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第6页)

7.“九类犯罪”案件:主要包括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非法拘禁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开设赌场罪等9类犯罪。(第7页)

8.“双控”体系: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第7页)

9.“1+4+1”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个“1”,即智慧跨界农业;“4”,即智慧型绿色建筑制造业、大健康制造业、先进装备机械制造业、高端绿色化工制造业等四大先进制造业;第二个“1”,即特色文旅产业。(第8页)

10.“1+2+N”产业集群:培育装配式建筑千亿级产业集群,甘薯、医疗康养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红酒、旅游等N个十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第8页)

11.四县战略:指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文明铸县战略。(第13页)

12.“一三六六”工作思路:把握一个总抓手,即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突出三大牵引,即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开发区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充分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潜力;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牵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力推六项重点工作,即产业集群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强化六大行动保障,即理论武装深化行动、工作落实增效行动、诚信卢龙升级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党建固本强基行动、卢龙铁军锻造行动。(第13页)

13.一区四地:即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医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生态休闲康养福地。(第13页)

14.三重四创五优化:“三重”,即抓重大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四创”,即创新,创业,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五优化”,即优化政治生态、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自然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基层治理。(第14页)

15.三集中:即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第15页)

16.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三包”,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园区)、包项目、包重点企业;“四帮”,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用工数量不足问题、要素保障不力问题、市场销售困难问题;“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五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第16页)

17.三日工作法:指一般事情不过天、重大事情不过夜、疑难事情不过三天。(第16页)

18.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第17页)

19.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第17页)

20.一区五园:指卢龙经济开发区和其管辖的县城工业园、绿色化工园、新型建材园、食品加工园、石门循环经济产业园。(第17页)

21.九通一平: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土地自然地貌平整。(第17页)

22.四个一批:即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进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第18页)

23.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第18页)

24.造林绿化“五大工程”:即森林城市创建工程、森林乡村建设工程、荒山生态修复工程、退化林修复工程、封山抚育工程。(第24页)

25.四个不摘:指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第26页)

26.一保八扶两兜底:“一保”指防贫保险;“八扶”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安全住房保障、安全饮水保障、扶志扶智、社会帮扶;“两兜底”指社保政策兜底和社会救助基金兜底。(第26页)

27.“三基”建设年:指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年活动。(第26页)

28.“五访”信访工作机制:即接访、领访、约访、下访、化访制度。(第26页)

29.六个全覆盖:建档立卡全覆盖、政策落实全覆盖、机构建设全覆盖、干部包联全覆盖、走访挂牌全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第27页)

30.三个常态化:实施激励表彰常态化、考核考察常态化、就业创业和帮扶管理常态化。(第27页)

31.“四无四百”平安村(社区):即无刑事案件、无民事诉讼、无赴省进京访、无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矛盾纠纷排查率、突出治安隐患整治率、高风险人群管控率、信访和涉法涉诉当事人稳控率4个100%平安村(社区)。(第27页)

32.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第29页)

33.两个不够:即工作压力传导不够,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