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年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四川省)2020年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日

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泸县人民政府县长曹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泸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努力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建成四个新区、率先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文旅联动、富民强县”战略,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综合实力跃居“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第26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引领,创新新区活力迸发。重点改革走在国、省前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累计盘活闲置土地2.3万亩,试点经验成为全国“样板”;成功颁发全国首批农村不动产登记证;“三社”融合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全省推广。“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务服务更加高效,879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360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创新创业活力竞相涌流。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2万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高新技术企业21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个,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验收。改革创新成为我县一张靓丽名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畅达新区蔚然成势。泸州(云龙)机场、川南城际铁路泸县站、渝昆高铁泸州东(云锦)站相继落地,泸荣高速全线贯通,港城大道、龙城大道、酒香大道、福清路纵横相连,泸永路提档升级,海潮沱江大桥建成通车,神仙桥码头年吞吐量达到154万吨,“五横十纵”骨干交通路网构建成型,“铁公水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新增高速公路33公里、等级公路57公里、乡村公路2181公里,建成渡改桥5座、公路桥55座,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实现“社社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公交全覆盖。“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不再是梦想,“出门水泥路、抬脚公交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宜居新区魅力凸显。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发展西进东拓初具规模,新增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一主两核”城市商圈成为居民休闲购物“新去处”,“两河四岸”景观成为城市亮丽“风景线”,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省级园林县城、环境优美示范县城成果持续巩固,省级宜居县城、文明城市成功创建。集镇功能更加完善。6个镇列入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4个场镇实现全域“白加黑”,创成卫生乡镇国家级4个、省级13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6.4%提高到44.6%。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14个镇实现“共饮长江水”,完成整村农网改造107个,农村天然气管网实现镇、村全覆盖,农村唯一居住土坯房全面消除。创成美丽宜居乡村省级120个、市级176个。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集聚发展,产业新区提档升级。医药产业园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专业医药园区,县经开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一园一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77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30亿元。建筑、医药、白酒、绿色化工、先进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显,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文旅融合加速发展,宋代石刻博物馆、屈氏庄园博物馆建成开馆,玉蟾温泉小镇、道林沟景区形成接待能力,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创成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西部地区首个“中国建筑之乡”、省级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从17.9:55.6:26.5调整优化为16.4:53.1:30.5。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成果共享,全面小康率先实现。三大攻坚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792元增加到9600元,6037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提前两年全部退出,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污染防治力度空前,河湖水质全面改善,空气优良天数率从61.1%提升至84.8%。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义务教育学校135所,高中教育品牌享誉川南,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医卫事业长足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列入国家试点,镇级医疗机构全面提档升级,县人医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创成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充满收获的五年,我们以奋斗的姿态走过。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为特殊、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考验,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9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58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增长9%,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战疫情,抗疫大考交出合格答卷

群防群控战线迅速构筑。在全市率先启动I级应急响应,迅速成立高规格指挥部,组建4个专家组和16个专项工作组,4000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数万名政法干警、镇村干部、民兵、网格员闻令而动,广大工商界人士、社会志愿者踊跃参与,齐心抗疫,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抗疫防线。全县人民万众一心,自觉不聚集、少流动,主动自我禁足、居家隔离,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聚会聚餐,关停非生活必需品经营场所,汇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疫情迅速得到有效遏制。3月初,6例确诊病例及4名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例“零死亡”。

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落实应急资金4700余万元,千方百计采购防疫物资,帮助园区10余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为全省防疫物资保障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成功落户我县。加强群众生活物资调度储备,投放应急储备粮2500余吨,粮油、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水、电、气实现“欠费不断供”。强化市场监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1件,疫情期间社会保持安定和谐。

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成立13个工作专班,派出4000余人次深入一线指导,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复商复市复学。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措施,累计减免企业税费、社保缴费、国有房屋租金等负担2.6亿元,落实企业补贴3860万元。积极实施“春风行动”,开展专场招聘21场,开行交通专线870辆次,保障40万农民工顺利返岗就业。3月初,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市。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

二、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投资拉动持续发力。坚持“大抓政策、抓大政策”,争取到位上级资金57亿元、增长30.1%,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在全省扩权县中位居第一。坚持“大招商、招大商”,重组驻苏州、深圳招商局,增设驻广州招商局,抽调30余名科级领导、后备干部充实招商队伍。全年新签约项目56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到位市外国内资金93.1亿元。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泰邦化工、正泰药业等9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全年实施县级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完成投资24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开放通道更加畅达。川南城际铁路泸县段完成铺轨,渝昆高铁泸州东(云锦)站启动建设,隆黄铁路扩能改造可研获批;泸永高速全面开工,泸永路升级改造、清江大桥加快建设,泸东大道启动规划;神仙桥码头一期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泸州(云龙)机场新增航线7条,通航城市达45个;开通川渝首条双向跨省公交。区域协同加快成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谋划重点项目152个,投资3000余亿元;积极参与泸东新城规划建设,成功加入成渝轴线联盟,与成都高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实体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元、增长11.1%。

市场主体再添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1289个事项实现“零跑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政务服务“好差评”群众满意率达100%。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持续优化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融资78.5亿元,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41个。新增市场主体5317家,实现“个转企”48家,净增“四上”企业70家。

三、坚定不移兴产业,经济提质积蓄强大后劲

新型工业化集聚发展。产业园区扩容提质。医药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专家人才公寓主体竣工,经开区神仙桥产业园扩区调位3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国康药业、九州通、金佳钲医疗器械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步长制药完成联机调试,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9.2%;邹匠酒业、国之酿二期加快建设,酒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9%;建筑总部入驻企业近60家,建筑e+“线上总部”上线运行,建筑业实现产值515亿元,税收超过7亿元。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开丽环保、奇格曼等项目竣工试生产;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建设平台50个、配套设施8个;武珞电子、欧乐智能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东远路桥、深圳亿天源等项目成功签约,绿色化工、先进制造等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6.7亿元。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09.2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

现代服务业活力提升。商贸流通全面复苏。玉蟾温泉小镇、万福大都汇体量不断扩大、人气持续攀升,夜间经济、地摊经济重燃城市“烟火气”,成功举办龙城消费季促销活动,电商直播、无接触式购物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高效运行,村邮站覆盖率达到71%,全年快递周转量达2600余万件,创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文旅融合持续深化。龙舞庄园项目加快建设,培育精品乡村旅游点2个,全年接待游客45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8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0.3亿元、增长5.3%。

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粮食年产量达54.3万吨,生猪实现年出栏90.9万头,完成龙眼良种高换2800亩,发展稻虾养殖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4万亩,改造杂交水稻标准化制种基地3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500人、致富带头人120人,创建示范社省级5家、市级7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成功承办全省再生稻观摩现场会、全市农民丰收节,获认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创成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5.8%。

四、以人为本聚人气,新型城镇迸发独特活力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濑溪河公园竣工投用,龙湖湿地公园、高铁站片区基础设施、踏水桥半岛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新增城市绿地2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智慧城管平台整合部门视频监控600余个,实现城区重要区域全天候、全时段管理。探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创新开展“街长制”,实施市容秩序分区管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成四川省文明城市。

集镇建设亮点纷呈。省级特色小城镇、“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成果持续巩固,云龙空港路等项目相继建成,立石南宇大道完成路基,天兴龙贯大道、云锦锦绣路延伸线加快建设。场镇基础设施持续改善,22座场镇停车场、2个场镇公厕建成投用,完成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亿元。云龙创成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方洞入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毗卢、海潮创成省级卫生镇。

新村建设展露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9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2%的行政村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4.5万户,建设农村公共厕所24座,竣工农村住房改善提升工程405户。福集赵岩、石桥洪安桥分别创成国家级、省级文明村,全县共创建美丽宜居乡村省级65个、市级8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4个、市级13个,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3个。

五、不遗余力保民生,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域“供水、供电、供气、路网”工程加快实施。神仙桥集中供水站三期取水工程投入试运行,延伸自来水管网35.5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3%;完成整村农网改造20个、低压台区改造160个,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有序推进;新增农村天然气集中供气6835户,覆盖率达74%;建成公路桥、便民桥9座,新增农村公路安防设施9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25公里。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事业高质发展。天立小学、北大附幼开学开园,泸县建校龙城校区正式投用、实训基地主体完工,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蝉联泸州市30连冠。医卫水平整体提升。县人医、县二人医、康复医院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县中医医院内科大楼启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海潮敬老院建成投用,汇兴老年公寓全面完工,县社会福利院启动建设。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实现村(社区)全覆盖,24小时城市书房、全民健身中心免费开放。全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5场次,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

社会保障持续巩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61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43.6万人,获评全省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县。社会救助兜牢底线。发放城乡低保金6990.6万元、特困供养金6818.2万元。养老医疗保障持续扩面。养老保险覆盖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92.4万人、统筹报销7.6亿元。退役军人服务更加优质。设立困难关爱帮扶基金200万元,创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3个。

六、毫不动摇守底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胜利收官。整合扶贫资金3.6亿元,17个扶贫专项落地见效,40个贫困村产业园全面建成投用,贫困户巩固提升补短项目全面完成,挂牌督战发现问题全部清零。全力防范化解因疫致贫、返贫风险,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3434个,安排到户种养产业奖补项目11287户。顺利通过省级成效考核。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6.2%,全年无重污染天气,PM2.5浓度同比下降13.5%。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深入推进,九曲河嘉明和县城段河道完成综合治理,完成场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4个、维修维护17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县城7平方公里、建制镇15个,建成九曲河、濑溪河截污干管14.6公里。濑溪河水质达标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濑溪河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危险废物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置。

社会风险平稳可控。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全面推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考核全市第一。安全体验中心建成投用,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成功应对“5.5”风雹灾害、“7.15”暴雨洪涝灾害和长沱两江洪峰过境。食品药品监管有力。“春雷行动2020”荣获全省先进,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经验全省推广。治安防控更加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禁毒重点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创成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枫桥式司法所”1个,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四川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入选全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县、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成功入选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县。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双拥工作取得新进步!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慈善福利、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取得新成绩!统一战线、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工商联、民族宗教、气象、保密、外宣、档案、县志、援藏援彝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满意率均为100%。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着力强化审计监督,政府系统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奠基开拓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驻泸县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泸县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结构依然不优,发展动能亟待提升;疫情影响仍在持续,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基层运转较为困难;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治理任务艰巨;要素制约较为明显,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干部能力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泸县抢抓国省战略机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成全市经济副中心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组织编制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是:锚定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围绕强工强县、兴人兴城、富村富民,强化创新驱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开放促动、区域联动,加快建设“两区两地一中心”,为泸州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贡献泸县力量!

“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5年力争突破850亿元。一是以区域联动为重点,全面融入成渝发展,建设区域协作示范区;二是以产业融合为依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势产业核心区;三是以国省试点为示范,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四是以“双核”支撑为引领,加快特色城镇建设,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地;五是以设施完善为基础,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加快发展新支撑;六是以生态保护为本底,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七是以发展共享为目的,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生保障新水平;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泸县、平安泸县。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项目攻坚年”。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全市经济副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极核带动,加快区域融合,着力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

坚持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打破行政壁垒,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着力打造融入成渝的门户枢纽。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川南城际铁路,配合推进渝昆高铁、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泸永高速、泸永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泸东大道,启动泸渝高速扩容和泸隆路、疏港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实施“港站园”互联工程,着力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培育神仙桥码头散杂件物流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园区物流园、龙城冷链物流园,全力打造加工贸易和物流配送中心。

着力构建双向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功能同构、生活同城、生态同建”,打通泸县中部、东部和西部与泸州主城区的快速通道,促进太伏、云龙、海潮、兆雅等镇率先融入。加快融入重庆都市圈发展,加强与毗邻的永川、荣昌等区域协作,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模式,建立协作共兴的区域产业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有效衔接,持续拓展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建设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泸永江融合发展先行区。

着力提升“双核”带动的城市能级。高水平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界定“三区三线”,描绘好未来建设发展的空间蓝图。做强县城“主核”。持续实施县城“西进东拓、中优北控”战略,建成龙湖湿地公园、高铁站片区基础设施,加快县城绕城路一期、踏水桥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完善城西、城东片区路网,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城市基础短板,争创国家园林县城,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促进“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泸东“副核”。大力实施“东进”战略,高水平规划泸东新城,以云锦为中心,联动太伏、立石、百和,加快发展绿色化工、临港物流、康养旅游、职业教育等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型城镇群。培育打造云龙、玄滩为中心的两个组团,推进西部、北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特色小镇,加快构建“极核支撑、组团崛起、连片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突出优势优先,加快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

坚持产业为先、工业为重,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年”行动,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聚力延伸能源产业链条。依托页岩气优势资源和绿色化工基础,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建成钻井平台24座、配套项目8个,力争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实现年产气12亿立方米以上;规划建设页岩气综合利用示范园,延伸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合成气化工等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完成神仙桥产业园扩区调位,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优质项目,积极承接化工企业退城(岸)入园,加快众邦二期、鑫科源等项目建设,推动鑫福化工、福州福和等项目落地,加大众邦上市培育力度,建设成渝地区绿色能源化工基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芯”和重要增长极。力争实现能源产业产值110亿元以上。

聚力打造医药产业高地。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化品三大产业链,突出研发、制造、流通三大环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医药研发基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建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川渝医药研发孵化中心。打造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建成蜂源制药、汇海源鱼油等项目,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泸州生物医药工程制剂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科瑞德成功上市。完善医药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仓储、配送、包装等产业配套,构建综合性智能化医药流通平台,着力打造川渝滇黔医药流通基地。力争实现医药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聚力提升白酒产业质效。深入实施品种调整、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三品战略”。坚持纯粮固态酿造,打造中国优质白酒原产地,力争获批“泸县白酒”地理标志。精准实施梯度培育行动计划,加强与国内知名酒企对接合作,加快汉唐酒业三期、川酒浓香基地扩建等项目建设,培育省级原酒“20强企业”和市级“10强企业”3个,力争实现酒业产值330亿元以上。

聚力构建先进制造集群。提档升级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产业园,加快武珞电子、欧乐智能制造、东远路桥等项目建设,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快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竞争优势、链条完整的先进制造产业。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110亿元以上。

聚力做强建筑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建筑总部基地、得胜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通建筑研发设计、建材生产、教育培训、金融法律等全产业链,着力打造辐射川南的建筑业总部经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建筑企业向公路、水利、铁路、市政等领域拓展,做响“中国建筑之乡”品牌。探索建筑业集团化发展模式,组建国企控股、私企参股的建工集团公司。晋升一级总包资质企业1家、二级5家。力争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0亿元以上。

聚力培育服务业增长极。加快提振商贸活力。大力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社区经济、绿色经济,合理布局城镇商业网点,建成投运邻里服务中心,优化提升玉蟾温泉小镇商业街、玄滩商业街,启动建设云龙商业综合体。着力打造全域电商。深入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分拣中心、农村电商大数据中心,实现村邮站全覆盖。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启动龙舞庄园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筹建龙桥文化博物馆,开展中国龙文化艺术周活动,打造成渝地区文化研学目的地。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7亿元以上,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县。

三、突出兴村富民,巩固脱贫成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农业优先、农村优先,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做强特色农业,做响农业品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继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运营管理,提升乡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持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产业兴农”行动,着力构建“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改造提升制种基地3000亩,粮食产量突破55万吨;建设规模猪场7个,力争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00亩;建设龙眼良种高换示范园5个,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加快建设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充分发挥园区引领、龙头带动作用,力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1个、新培育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示范社10家、示范场40家。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推进村级规划编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全域供水、供电、供气、路网”工程,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8%以上,完成剩余15个村整村农网改造,建立安全规范的天然气市场,改造提升合牛路云龙至杨九段、得胜至牛滩段,建成五尖山林场公路。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争创乡村振兴先进镇省级1个、市级1个,示范村省级5个、市级15个。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扎实抓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持续规范村务公开,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加快形成崇德尚俭、诚信友爱的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力争入选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

四、突出内外兼修,释放开放活力,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引领区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要素保障提升年”行动,以改革破瓶颈,以开放促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合作,推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交流,加快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坚持项目为王,围绕医药、建筑、绿色化工、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探索引资招商、金融招商、飞地招商等新模式,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型、补链型、税源型项目,力争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引进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5亿元以上。升级出台人才新政,着力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科研团队,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组建泸县产业投资集团,启动AA信用评级工作,加快市场化转型升级,服务园区产业发展。持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新建标准化厂房9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神仙桥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园区污水处理、电力供应、住宿餐饮等设施配套水平,强化园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集聚。加快推动城西工业园A、B区“退二进三”,C区“腾笼换鸟”,建立完善园区“亩产论英雄”考核体系,促进开发建设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促进土地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0证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一网通办”,探索推动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统筹推进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不抓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着力优化政务、市场、法治、人文、政商等环境。刚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调整产业扶持政策,提高激励的精准性、兑现的实效性。建立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五、突出绿色发展,守护碧水蓝天,建设更高质量的美丽泸县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加减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健全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生态保护机制。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成片造林4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切实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回头看”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空间保护,推进与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持续强化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成生活污水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推进长江干支流水质改善项目,实施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确保濑溪河、龙溪河、大鹿溪河、海潮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其余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农用地分类管控,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实施“光盘行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六、突出共建共享,聚力民生改善,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泸县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提升工程PPP项目建设,强化县城教育资源向优集聚,加快建设城北幼儿园、惠济路幼儿园,稳步推进泸县二中城东学校、泸县建校县城校区项目建设。有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名校创建工程和名师“十百千”工程,打造一批享誉川南的“教育名校”,培育一批省级专家型、市级知名型、县级骨干型教师(校长)。

推动健康泸县发展。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医疗卫生PPP项目建设,力争县中医医院内科大楼主体完工。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泸县行动,完善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力争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优化健康养老服务。探索“养老5+”新兴服务和区域性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完成县社会福利院、石桥敬老院主体建设,构建“一圈三带”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县档案馆、图书馆,持续推进文化数字化服务。聚焦“农民演艺”品牌建设,打造川渝滇黔“金三角”演艺联盟,推出精品文艺节目互演、非遗展演和驻景演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足球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完善城市公园步游道、体育设施建设,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全力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工作,促进青年事业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94%以上。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推行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加大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

七、突出安全发展,筑牢防范之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泸县

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夯基础、补短板、防风险,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根基。

全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持续推广“四川天府健康通”,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严格疫情监测,加强冷链物流管控,堵住漏洞、补齐短板,坚决防范疫情输入。严格落实“四早”措施,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集中隔离场所,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确保把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快建设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川南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着力增强防护用品、药品器械储备能力,全面加强应急准备,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加强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以铁的作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深化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命令,注重源头管控、关口前移,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坚决防范森林火灾发生。扎实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普查,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持续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开展“净土”系列行动,全面实施“禁种铲毒”整治,重拳整治外流贩毒,网格化帮扶吸毒人员,严厉打击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建成县级禁毒宣传阵地6个、标准化社戒社康中心4个。加快完善禁毒长效机制,统筹推进禁毒防艾工作,构建禁毒“六全”工作体系,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摘帽”。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风险预防、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公安大数据智能化运用和“天网”五期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健全社会矛盾动态排查化解机制,集中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创新“公调诉E网通”线上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净网”行动,全力守护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需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建设公正法治、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型服务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增强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

依法行政重实效。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审慎决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切实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求真务实抓落实。坚持“干”字当头,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开拓创新,在干事创业中锤炼本领。大力推行“四不两直”、现场办公等“一线工作法”,加强跟踪督办,强化督查问效,狠抓工作落实。突出实绩导向,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严治党树清风。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管好用好钱袋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惠民利民的实事上来。强化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监督,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目标引领新征程,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内容说明及名词解释

“三社”融合:基层供销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简称。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五横十纵:“五横”指省道毗卢至长宁公路泸县段、泸永高速、泸东大道、省道得胜至分水公路泸县段、泸渝环线高速公路扩容;“十纵”指蓉遵高速、厦蓉高速、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国道广成线泸县段、鹿福路、泸荣高速、省道石桥至大坝公路泸县段、国道遂宁至麻栗坡公路泸县段、渝昆高铁。

“一主两核”城市商圈:县城以花园干道为中心的主城商圈和以万福大都汇、玉蟾温泉商业街为中心的东西两核商圈。

百镇建设行动:四川省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而实施的试点行动,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由县级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构建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服务人群之间利益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三品一标:“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指地理标志产品。

街长制:将辖区内的街巷划分成不同的管理网格,每个网格设定一名管理街长,负责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等巡查劝导工作,延伸城镇管理触角。

枫桥式: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

两区两地一中心:区域协作示范区、优势产业核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人文生态宜居地,泸州市经济副中心。

三区三线: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线三条控制线。

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食、生猪、水产、龙眼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冷链物流、无害化处理两大核心配套。

退二进三: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工业园区的原厂房用地重新规划建设为商业或住宅用地。

腾笼换鸟:将“传统低效产业”转移出去,再把“先进高效产业”转移进来,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0证明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的证明事项,通过直接取消或书面告知承诺、数据共享、部门间协查、部门自行调查核实以及其他材料替代等方式,实现群众、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时无需提交证明的办事方式。

“十百千”工程:培养10名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校长)、100名在市内有口碑的知名型教师(校长)、1000名在县内有建树的骨干型教师(校长)。

养老5+:养老+党建、医疗、智慧、文旅、社工。

“一圈三带”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圈”指泸县北部养老服务示范圈;“三带”指康养文化建设的泸永示范带、规范养老市场的泸荣示范带、养老服务产业产品开发和建设的万得示范带。

“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一网格”即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

“四早”措施: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四个最严: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禁毒“六全”工作体系: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服务管理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全层级落实禁毒工作责任。

公调诉E网通:融合公安分流警情、驻所调解员开展调解、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为一体,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