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在萧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萧县人民政府县长武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奋进历程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400亿元,增长4.5%;财政收入32.1亿元,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首次入选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防控、促复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复苏
凝心聚力联防联控。突出见事早、行动快、研判准、管控严、措施实,迅疾启动“战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构建“1+11”指挥体系,创新实施“四包保一联系”“十个一”等防控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关停诊所、暂停零售药店销售退烧药等措施,率先落实自然村(小区)封闭式管理,率先推行交通管控,累计劝返车辆1.3万台次、人员2.1万人次。全面推广“安康码”,有效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科学防控,细化网格7738个,配备网格员8349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重点人群的精准摸排。全县累计确诊并治愈输入性病例1例,在全省率先进入“低风险地区”。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蓝天救援队党支部、县卫健委分获全国、全省抗疫先进集体。5人获评全省抗疫先进个人。开足马力复工复产。精准实施分区分级防控策略,成立应急处置等四个专班,组建“红白蓝三色”队伍,走访调研企业3207次,组织要素对接298次,收集办结问题125件,减免企业各类费用7504万元,净增企业贷款36.07亿元、增长25.02%。145家规上工业企业、7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常态防控有力有序。规范化设置发热门诊2个、核酸检测实验室3所、留观隔离房间354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全面加强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坚决斩断病毒输入链条,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输入风险。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公共卫生与疾控体系逐步完善。
各位代表,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抗疫大战中,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广大机关干部、村(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们不惧风雨、不分昼夜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齐心协力构筑铜墙铁壁,负重前行守护万家灯火,共同汇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以诚挚问候!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
(二)抓基础、强弱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脱贫摘帽如期实现。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四季攻势”“抗补促”专项行动,较真碰硬抓好各类问题整改。4月,省政府发布公告,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6月,代表安徽省顺利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抽查评估;8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12月,顺利通过省际交叉互查,在国家、省级检查中均实现了零错退、零漏评。脱贫成果有效巩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日益健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57亿元,实施项目803个。“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全面解决,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34万人次,医疗保障115万人次,完成危房改造1253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处。脱贫成色全面提升。产业扶贫投入3亿元,8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0万元以上。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4.67万人、增长109%,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256元。扶贫互助岗、农村保洁保安、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安置贫困人口9564人。消费扶贫认定产品121个,帮销产品3.31亿元。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焦凤军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白土镇张村第一书记李勇获评全国最美全面小康建设者。
(三)抓投入、促转型,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项目推进务实高效。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年”活动,启用项目智能管理平台。实施重点项目194个,完成投资138亿元。围绕公共卫生、新基建等领域谋划项目201个,总投资825亿元。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电子产业园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四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新增规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安徽工业精品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首位产业实现产值225亿元,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技改投资增长42.7%。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种植总面积250.5万亩,总产11.65亿公斤。“五彩”农业竞相发展,建成辣椒产业基地1万亩,发展芦笋栽培4000亩,通过皖北白山羊地理标志认证。4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0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家庭农场1356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8个。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入选全省“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马井永富芦笋基地获批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金鸽面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书画、送戏曲、送电影4000余场次。成功举办“伏羊美食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等活动。蔡洼淮海战役纪念园竣工开放,“中国推介——皇藏峪”在中央电视台成功播出。电商网销额增长252.4%,位居全省第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纳入国家级综合性改革试点。直接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12%。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家。首次入选全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百强。
(四)抓改革、促开放,一体化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改革攻坚日益深化。117项重点改革稳步实施。深化12个领域改革,建立38项制度,取得初步成效。大力实施“阳光拍卖工程”,节约工程和采购资金20%以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实施,产投公司挂牌成立。“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20个关键领域专项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办结时限压缩66%。积极推动“一窗受理”“多审合一”,六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864”工作日办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极为困难条件下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3万户,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创新驱动成效明显。获授发明专利123件,新大陆院士工作站获省科技厅备案。海尚科技人才团队通过省级评审。新秀新材料、国威热敏陶瓷专利获省优秀。国家建材情报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院揭牌运行。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萧县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广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合作经验列入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招商引资爆发增长。成立十大产业招商推进组,成功在上海、徐州、合肥、浙江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全年“走出去”招商226次,签约项目116个,总投资356.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携手世界500强,成功引入首个投资百亿元的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徐州智能制造产业园抱团入驻企业27家、浙江汽车零部件项目抱团入驻企业30家。东向发展加快落实。与徐州沟通对接机制实现常态化。萧徐一体化发展概念性研究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圣泉大道等4条道路与徐州市铜山区完成规划对接。徐州至萧县市域(郊)铁路项目纳入长三角“十四五”轨道交通规划,连接县经济开发区与符离大道的永兴路开工建设。与徐州泉山区达成深化合作协议。与徐州贾汪区等7个县区成立旅游城市联盟。县中医院与徐州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在建长三角地区投资项目86个、投资规模166亿元。产业承接、开放对接、交通连接、生态共接、改革衔接等重点任务更加明确,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五)抓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启动编制萧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老城区控制性单元规划。实施城建重点工程89项,完成投资58亿元。城市拆迁加快推进,完成老火车站等区域房屋征收18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4万平方米,龙河佳苑等14个安置小区加快实施,凤北新苑、毛郢新苑安置小区全面完工。萧淮路升级改造和南外环道路修复建成通车。“六馆一中心”基本建成,“市民之家——政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强化数字城管平台运用,经营秩序、户外广告设置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进住宅小区违建综合治理,拆除违章建筑113处。全力保障道路畅通,修复市政路面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完成绿地养护115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城区管网堵点排查疏通,整治城市易涝点5处。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统筹推动“五大振兴”,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11.36万亩,粮食亩均增产10%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完成土地增减挂2500亩。2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试运营。农村公厕实行“所长”负责制。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洁净卫生进万家”活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黄口镇杨阁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3170个“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定时播放总书记同期声和农技、科普、疫情防控知识等内容,文明和谐、精神焕发的乡村新气象加快形成。
(六)抓民生、强保障,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持续抓实“五控”措施,首次采用大气污染溯源走航车实行动态监测,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快速整治、严厉惩处。推深做实河长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老岱河等中小河流完成治理。扎实推进林长制石质山造林改革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五绿”任务,完成人工造林7000亩,森林经营8.7万亩。治理废弃矿山30个。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民生支出71.2亿元。33项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36家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加快推进。农村低保覆盖面达4.95%。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补助金3.9亿元。为2079名退役军人办理养老保险接续。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信访平台有序设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村级为民服务中心规范运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禁毒重点整治成功“摘帽”。推深做实“讲说送”专项活动,县四套班子负责同志现场接听12345民生热线。信访积案“三集中”活动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实现常态化。大力倡导文明用餐,制止餐饮浪费,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全面压实。“七五”普法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茬推进。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凤翔学校、绿城学校、凤城小学成功与安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合作办学。启动“雁归萧县”人才回引工程,40名县外人才回乡建功立业。电大萧县学院全省先进。县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体系投入使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通过验收。撤乡设镇工作进展顺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换届圆满完成。老年大学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1人获授全国劳动模范,6人获评中国好人。新庄镇常琳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老干部、关工委、红十字、文联、气象、地震、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国防动员、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供电、烟草、邮政、通讯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及“回头看”,全面落实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强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常务会学法20次,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287件、政策措施公平竞争性审查152件。开播《党风政风热线》319期,举办新闻发布会38场,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2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节用裕民、俭以养德,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抓牢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实施细则,扎实做好各项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五年来,我们砥砺奋进、进位赶超,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90%、112.7%、13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推广“PPP”模式和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两项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张庄寨镇、黄口镇入围全省经济实力百强镇。
五年来,我们扛责冲锋、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97%下降为零,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连续三年省综合考核为“好”等次。“萧县物质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光伏扶贫和扶贫互助岗、县域结对帮扶做法分别在全国、全省交流。获评省健康脱贫示范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治理轨道。精准研判处置重大风险,各领域风险管控化解及时有力。天狼救援队“农村十分钟应急救援圈”项目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6社区获评国家、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五年来,我们精心服务、开拓创新,产业升级的动能不断集聚。三产比例调整为16.7:42.9:40.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9.1%。专精特新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是“十二五”末的5倍、3.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工业精品实现零突破。县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循环化改造示范。永堌镇胜利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五年来,我们持续发力、破冰突围,改革开放的活力持续迸发。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等顺利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异地可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省招商引资现场会在萧成功召开,创新招商方式入选全省“现代招商之路”典型案例。“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呈近10倍增幅飞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3.8%。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郑徐高铁萧县北站开通运营,萧徐省际公交正式通车。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创建沪皖合作示范园区被列入长三角地区合作要点。
五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城乡一体的愿景加速呈现。编制完成城市专项规划、控规等规划20项。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22个,完成投资180亿元。“114”战略成效显著,凤城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凤山隧道建成通车,岱湖公园建成开放。龙城改造再焕活力,实施棚改项目16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一河五沟”河道治理全面完成,龙河蝶变重现生机,水清岸绿的和谐景象初步显现。街头游园、公厕、停车场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县城4个出入口“脏乱差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统筹进程加快,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539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硬化道路目标。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48个。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8.2亿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1.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81.4万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全覆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获评全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黄口镇唐元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3镇6村上榜省千年古镇、古村落。2镇7村(社区)分获省文明镇村(社区)。白土镇费村获评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倾力投入、共建共享,民生福祉的温度全面提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年均分别增长9%、9.44%。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21.6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踏实。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新增中美协、书协等会员20人,金寨文化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套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工商联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五好”工商联。龙城镇城西社区评为“全国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单位”。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安定有序。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省平安县、省文明县城、省双拥模范县。
五年乘风破浪,五年勇往直前。五年,不仅是时间的刻度,也是萧县发展的高度、前行的幅度、民生的厚度。五年来,我们秉承“汉兴福地”传承的诚信智慧与勤劳务实、“书画之乡”蕴含的浑厚质朴与包容创新、“胜利之城”彰显的忠诚勇敢与自强不息,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百折不挠的发展定力、雷厉风行的落实定力,有力抵御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效遏制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功攻克了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风险艰难,使一条条道路畅达四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如火如荼。回顾五年成绩亮点纷呈,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过去五年取得的累累硕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群挥洒汗水、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驻萧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在萧投资兴业的企业家、纳税人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萧县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发展不够快,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绿色发展成效不够突出,一体化发展效果不够显著;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生保障工作仍需加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压力传导还不够到位等。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实干为要,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战略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特征新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不仅要看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多重政策红利叠加显现,我县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面临更多机遇;更要看到,近年来我县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尤为重要的是,县委提出“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落实“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奋力冲刺“1688”目标,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萧县,提振了全县干部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我们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凝聚了磅礴力量。综合分析,我县正处于加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坚持蓄势谋势顺势,注重识变求变应变,持之以恒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就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
根据《中共萧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大力弘扬新时代“萧县精神”,奋力冲刺“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着力打造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淮海中心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宜居宜游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奋力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萧县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新的更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分别达800亿元、60亿元。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省十强,为2035年进入全国县域百强打下坚实基础。人均GDP与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化率持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打造一个20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个2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一个300亿元新型建材业集群。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大作为。高质量供给持续扩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有效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更加顺畅,加快形成进口和出口、投资和贸易、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建成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进展。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坚持东向发展战略,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公共服务、产业转移等方面与长三角区域和徐州都市圈全面对接,高标准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长三角区域强劲活跃新增长点。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县域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联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在全省位次进一步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化率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撤县设市步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与区域发展协同性明显增强,争创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改革开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方位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融入徐州都市圈,大力加强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对接合作,打造皖北改革开放新高地。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的更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打造创新型文化强县。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土开发、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进步。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5年过渡期各项工作,民生投入比重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治理效能实现新的更大提升。法治萧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萧县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建成。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打牢“十四五”发展根基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县委总体部署,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紧扣“提质量、上台阶”,聚焦“致力大发展、持续大招商、项目大落地、推进大建设、创优大环境、保障大民生”六大任务,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开创“进十争百”新局面,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完成市控目标。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在致力大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扎实推进科技创新“151”工程,加快“一中心四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企业扶持力度,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扶持计划,加快招引培育一批平台企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0%以上。深入实施“江淮英才计划”和省、市“人才30条”,加速汇聚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创新成果孵化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个,技改投资增长10%,促进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大力吸引防腐蚀企业回萧集群发展,做靓萧县防腐蚀产业品牌。加快建设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早日形成“百亿投资、十亿税收、万人就业”发展规模。积极推进徐工集团装配式产业园项目,打造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快递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农产品批发、汽车市场,发展职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书画产业,争创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内循环。
坚持扇形对接徐州,推进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协作一体化。积极融入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配套建设,加快承接长三角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产业疏解,积极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徐州城郊型农业品牌产业,全面打造徐州的“菜篮子”“果盘子”“肉盆子”。加快科技创新一体化。抢抓徐州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技术创新谷机遇,深化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设立“创新飞地”,提升园区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和引才平台等载体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积极推进合新高铁、徐阜城际铁路、萧徐轨道交通建设,全力配合连霍高速萧县段“四改八”扩建工程和徐宿蚌、徐淮阜高速萧县段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度开发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蔡洼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依托地缘和文脉优势,协作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品牌。积极争取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惠及萧县,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
坚持区域联动,推动协调发展。围绕“一核引领、四轴联动、多点推进”思路,结合区位、资源、人口等特点,强化城镇功能定位,突出乡镇发展特色。全力落实《萧徐一体化发展概念性研究规划》,推进龙城镇、圣泉乡、白土镇、官桥镇等对接徐州节点作用,打造联动徐州发展“桥头堡”。依托北部黄河故道沿线水晶梨、辣椒等优势,东南山区葡萄、白山羊等优势,中部及沙河沿岸黄桃、苹果等优势,西南地区芦笋、胡萝卜等优势,持续推动规模化、聚集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乡镇。深入实施“4轴”联动,加快建设“4+N”交通路网,大力推进县城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双城对接、一带撬动、多组团呼应、多产业发展、多动力叠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扇型扩展格局,系统集成百强县战略的动力组合。
(二)围绕高标准,全面深化改革,在持续大招商上提升新高度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强力开展“双招双引”行动。优化招商机制,注重招商队伍和服务建设,研究制定产业指导目录。创新招商路径,推行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互联网+产业”“张江创造+萧县制造”等招商新模式。提升招商质量,积极引进“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强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群引链,力争新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40个、10亿元以上5个,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均增长10%以上。
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精心打造“3+N”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工业社区理念和全产业链招商新模式,聚焦智能制造、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专注打造“产业社区”。推行“扁平化”管理,实施“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完善聚才引才用才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力争进入全省综合考评前30。扎实做好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凤城项目前期工作。拓展循环园发展空间。建成标准化厂房四期24万平方米。确保开发区水生态提升治理工程竣工。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市级改革试验基地建设。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统筹谋划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快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稳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乡镇,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司法体制、教育科技、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移风易俗等领域改革,创造更多具有“萧县元素”的改革品牌。
(三)围绕高颜值,促进城乡统筹,在推进大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推进县城建设品质化。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市政道路、防洪排涝、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安置房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1项,总投资140.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9.5亿元。加快党校等重点区域征迁,推动后梅新村等区域改造,完成房屋征收18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067套。启动振兴路、富民路、小康路东延等道路建设。打通前进路东延、顺河路东延、岱河路南延等道路。确保凤城医院开工建设。高质量布局城市新兴业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服务。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大数据平台,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环境及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加快补齐停车场、菜市场、充电桩、供暖等配套设施短板,深入推进防洪除涝工程,全面提高城市抗御灾害能力。完成龙潭沟西延、梅村沟、三龙支河绿化项目。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健全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机制,加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推进乡村振兴系统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力实施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投资十大工程,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持续实施镇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美丽村镇,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实施种子提升工程,着力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有序做好“一河、四湖、两片、一线”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村庄、农田内涝问题。创新土地托管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大力发展“五彩”农业,确保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10亿元,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新增认证“三品一标”10个,创建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省级名牌农产品各1个。建设萧县公共配送中心,推动现代化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园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力争电子商务网销额增长100%。稳步推进“村改居”和撤乡设镇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协同发展。
(四)围绕高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在项目大落地上取得新突破
科学谋划项目储备。立足发展需要和资源优势,紧盯中央和省市投资重点,聚焦大基建、大基础、大基本三大领域,认真梳理摸排,科学论证分析,谋划一批关系萧县长远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持续充实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格局。切实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80个,总投资900亿元。
全力推进项目落实。深化“四督四保”“集中开工”项目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项目195个,总投资500亿元。聚焦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光大热电联产、银泰福生产制造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鹏大光电、科润管业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圣泉大道、萧管路等道路工程。推进G311萧城至皖豫界改建等项目建设。确保萧城110千伏、萧西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抓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启动孤山湖水库、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闸河、创新河等河道治理,推进圣泉特色小镇、党校新校区、云慧达物流等项目建设。完成陈沟一期等棚户区改造。抢抓政策窗口期机遇,推动新庄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精准对接国家、省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确保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保障重大项目供地,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大力推进土地增减挂三年提升行动,探索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模式,力争报批征收土地3000亩。强化电力保障,积极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引才政策,接续实施“雁归萧县”人才回引工程,不断营造有利人才成长、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五)围绕高效能,聚焦优质服务,在营造大环境上拓展新境界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四送一服”,坚决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开展“五大行动”“集中活动月”等专项活动,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健全审批事项流程标准化体系,不断做优“一网通办”平台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聚焦“四重一小”“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服务。强化松绑减负,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深做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深化“五减”行动,扎实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资金支持,确保各项纾困政策直惠企业,健全财政支持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等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县属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用好税融通、政保贷、过桥资金等财政金融产品,全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以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突出环境治理,巩固各类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五控”措施,确保PM2.5、PM10指标双下降,继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严格控制工业固废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6000亩。强化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孤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永堌水库下泄通道抢险、官山流域和倒流河治理等重点工程。坚决杜绝地下水非法开采。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加快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因地制宜布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萧县样板。
(六)围绕高品质,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大民生上展现新作为
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萧人员摸排管控,规范做好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开展对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及物流等环节集中消杀,强化进口海产品和冷链食品风险排查。完善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局部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严格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学校、企业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措施。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探索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完善社会保障。精准有效落实就业优先和纾困惠企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持续开展“2+N”系列招聘活动,实现新增就业5500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医保服务水平,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完成36家敬老院公建民营改制,鼓励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治理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认真落实县委“1+9+N”方案体系。强化保障公共安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争创省质量强县。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做优“雪亮工程”,深化平安萧县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完善“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基层治理体系,推行信访“九个一批”工作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规划,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统筹抓好各级各类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建设公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加快萧县中等专业学校整合建设,推进县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终身教育,推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与名校托管、协办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全面实施健康萧县行动,积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等地区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建设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支持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科普为民惠民行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地震、广播电视等工作。
四、弘扬新时代“萧县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更需尽其责。我们将在弘扬“忠诚担当、开明开放、大气包容、敢争一流”的新时代“萧县精神”上当好示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以忠诚担当筑牢为政之魂,努力打造有为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八项本领”,锤炼“七种能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容错纠错机制,真正为勇于创新者鼓劲、为担当干事者撑腰,确保各项工作掷地有声、落实有效。
以开明开放展现为政之风,努力打造法治政府。牢记“十一个坚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提升12345热线服务质效,认真落实政府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大气包容诠释为政之道,努力打造廉洁政府。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省市县委工作中,以全局站位、前瞻思维、宽广眼界谋划推进政府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实施细则,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回头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以敢争一流昂扬为政之志,努力打造创新政府。发扬斗争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观念,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主动对标接轨长三角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集聚创新人才,与强者比拼,同快者赛跑,以思想上的破冰实现行动上的突围,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大兴快干苦干实干之风,敢于乘风破浪、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常态化开展“讲说送”专项活动,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在全市全省全面达效、全面提升、全面争先进位。
各位代表!使命在肩勇担当,坚定目标再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敢谋新篇的魄力、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担当的干劲,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实现萧县“进十争百”发展目标、加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萧县建设、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辅读
“六稳”“六保”(P1):“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县发展改革委)
“1+11”指挥体系(P2):“1”,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1”,即成立综合协调、筛查分析、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社区防控指导、农村防控指导、交通管控、物资保障、复工复产复学、督查考核、环境整治、宣传舆情11个专项工作组。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四包保一联系”(P2):对重点人群实行乡镇、村(社区)、卫生室、派出所“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度,实行24小时包保责任制,网格化、封闭式管理;明确一至两名邻居作为具体联系人,做好居家隔离、定期看望慰问、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强化人文关怀。
(县司法局)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十个一”(P2):社区检测点“十个一”,一条进出通道、一组两人、一张桌子、一张告示、一个喇叭、值守人员佩戴一枚红袖章、出入人员测量一次体温、一本登记记录、一个包保工作组、一面党旗;村检测点“十个一”,一顶帐篷、一组两人、一张桌子、一个宣传牌、一份宣传资料、一个喇叭、值守人员佩戴一枚红袖章、出入人员测量一次体温、一本登记记录、一面党旗;交通干线检测点“十个一”,一顶帐篷、一个负责人、一张桌子、一个公示牌(一条警戒线)、一个喇叭、一张值班表、一套检测设备、一次测温、一本登记记录、一面党旗(党员佩戴党徽)。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P2):吴伟(县医院ICU主管护师)、王舒(县医院医学影像科影像技师)、王冬梅(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沙磊(县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丹丹(县医院急诊科护士)、武琳宁(县医院内科护士)。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人获评全省抗疫先进个人(P2):分别为王冬梅(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苏兆东(县疫控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灿(大屯镇付庄村村民)、黄蓓蓓(县政府办副主任)、沙磊(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红白蓝三色”队伍(P2):红色党建指导员队伍、白色健康指导员队伍、蓝色企业队伍。
(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四个不摘”(P3):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县扶贫开发局)
“三重一创”(P4):统筹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县发展改革委)
“五彩”农业(P4):以萧县葡萄、红辣椒、胡萝卜、芦笋、白山羊为代表,构成的“紫、红、橙、绿、白”五彩农业。
(县农业农村局)
“三品一标”(P4):“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即农产品地理标志。
(县农业农村局)
全省“158”行动(P4):围绕全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道畅通。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含市、区)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县农业农村局)
“一网通办”(P5):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县政务服务局)
“一窗受理”(P5):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分类整合为综合窗口,制定服务规范,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事项受理清单,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县政务服务局)
“多审合一”(P5):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864”工作日办结(P5):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政府投资线性工程类、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类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类项目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类建设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县政务服务局)
“六馆一中心”(P6):体育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广电中心。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五大振兴”(P7):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县农业农村局)
“五控”(P7):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
(县生态环境分局)
“五绿”(P7):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讲说送”专项活动(P8):以“干部讲规矩、群众说事情、服务送到家”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活动。
(县“讲说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信访积案“三集中”活动(P8):集中接访、集中化解、集中治理信访积案专项攻坚行动。
(县信访局)
1人获授全国劳动模范(P8):李传军(宿州市龙津陶瓷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
(县总工会)
6人获评中国好人(P8):新庄镇常琳、李永、李中华、李文慧;赵庄镇段玲、吴义亭。
(县文明办)
“PPP”模式(P9):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县财政局)
6社区获评国家、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P10):龙城镇城西、城南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龙城镇城东、黄桥、岱湖社区,杨楼镇新廷社区获评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县应急管理局)
“114”战略(P11):加快建设凤城新区,改造提升老城区,整治县城四个出入口。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一河五沟”(P11):龙河、虎山沟、龙潭沟、丰收沟、梅村沟、三龙支河沟。
(县城管局)
3镇6村上榜省千年古镇、古村落(P11):白土镇、丁里镇、龙城镇获评省“千年古镇”;杜楼镇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祖楼镇相山庙村、杜楼镇红庙村、白土镇绥舆里村、白土镇朱陈村、孙圩子乡程蒋山村获评省“千年古村落”。
(县民政局)
2镇7村(社区)分获省文明镇村(社区)(P11):杨楼镇、王寨镇,龙城镇城西社区、龙城镇王典村、龙城镇李台村(2次)、白土镇费村(2次)、黄口镇杨阁村。
(县文明办)
“一体两翼”(P14):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两翼。
(县发展改革委)
“1688”目标(P14):争创1个国家级开发区,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建设80平方公里城区。
(县发展改革委)
“两个坚持”“两个更大”(P18):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县发展改革委)
“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P18):“政府、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金融机构”六位一体。
(县科技局)
科技创新“151”工程(P18):即“一抓五促一提升”,以“科技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促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创造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合作,促进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县科技局)
“一中心四平台”(P18):小型超算中心、半导体研发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量子通信研发平台、新材料研发平台。
(县发展改革委)
“江淮英才计划”(P19):省委、省政府2018年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专家人才而提出的一项人才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平台聚才、政策引才、资助育才、创新用才、服务养才”五大人才工程。
(县委组织部)
“4轴”(P20):打造符离大道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发展总部、物流、文旅特色小镇;打造皇藏大道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轴,强化县经济开发区支撑点,主动承接制造业转移;打造萧徐通道生态宜居轴,开发拓展凤城新区,加大龙城老城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质价值;打造圣泉大道产城融合轴,谋划80平方公里城北新区,拓展萧县未来发展的新空间。
(县发展改革委)
“4+N”交通路网(P20):“4”,即4条铁路(高铁、普客、徐州地铁1号线、7号线);“N”,即N条道路。
(县发展改革委)
“双招双引”行动(P20):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县投资促进中心)
“3+N”产业发展平台(P21):构筑以经济开发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循环工业园为依托建设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特色园的“3+N”发展平台格局。
(县经济开发区)
“标准地”(P21):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县发展改革委)
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投资十大工程(P23):聚焦稳产保供,支持实施农田建设工程、动植物保护建设工程,提升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和供给保障能力;聚焦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聚焦乡村建设,谋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等,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县农业农村局)
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P23):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
(县农业农村局)
“一河、四湖、两片、一线”(P23):“一河”,即萧县废黄河疏浚治理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水利工程建设公益类项目;“四湖”,即建新庄水库、孤山湖水库、南湖(许谷堆)水库、祥龙湖4座水库,为萧县的生活、生产、工业企业、水生态环境提供水源,其中孤山湖水库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明年具备开工条件,新庄水库已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南湖(许谷堆)水库已立项,正在向国家申请用地指标手续,祥龙湖正在规划之中;“两片”,即治理疏浚西南片河网水系连通(毛河、申河、港河、北湘西河)4条河道,圣泉片区产城一体河网连通工程;“一线”,即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安徽省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将长江水引至萧县新庄水库,调水量为每年1.5亿方左右。
(县水利局)
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P23):即村级集体经济十村培强、百村扶优、千村提升“十百千”工程,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基础上,力争每年培育20个左右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打造100个左右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逐步消除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和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整体推进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提标升级。
(县委组织部)
“四督四保”(P24):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县发展改革委)
“四送一服”(P25):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县营商环境监督办公室)
“五大行动”(P25):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千名人社干部进企业、万名税干进万企促进税费政策落地、贴心服务助台企、推进企业电力优惠政策落地“五大行动”。
(县营商环境监督办公室)
“一网、一门、一次”(P25):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县政务服务局)
“四重一小”(P25):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
(县营商环境监督办公室)
“五减”行动(P25):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N”系列招聘活动(P27):聚焦重点群体,组织开展“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活动;突出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N项招聘活动。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9+N”方案体系(P27):“1”,即《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方案》;“9”主要包括防范化解政治、生物安全、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领域和党自身面临的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N”,即防范化解“九大风险”之外的重大风险方案,主要包括防范化解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
(县委办公室)
“铸安”行动(P27):以“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2015年9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铸安”行动的通知》(皖政〔2015〕85号)要求,于2015年9月至2017年底,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
(县应急管理局)
“雪亮工程”(P27):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县公安局)
信访“九个一批”工作法(P27):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吸附一批信访群众;持续推进积案攻坚,消化一批信访老户;人文关怀帮扶救助,纾解一批困难群众;三级终结依法备案,终结一批信访个案;探索有偿包保机制,稳控一批重点人员;压实镇村考核责任,解决一批信访隐患;建立多元调解模式,化解一批基层矛盾;明确驻京工作任务,劝返一批越级上访;维护秩序双向规范,打击一批违法信访。
(县信访局)
“八项本领”(P2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本领要求,即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县委组织部)
“七种能力”(P28):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县委组织部)
“十一个坚持”(P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要求,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