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高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经受住了一场场严峻考验,成功夺取了一项项喜人成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我们守住了全年“三零”的“净土”;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大考”,我们摘取了扬州首家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肩负推动“双胜利”的“大任”,我们全面落实了“六稳”“六保”任务,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扬州领先位次,荣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55位、中国创新百强县第44位;呼应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的“大势”,我们同步建成投用高邮“双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邮都大道,“运河古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一年来,我们顶住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影响,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839亿元、可比价增长3.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3元、增长4.8%。

一是坚持抓服务、促发展,经济质态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增强。疫情发生后,在扬州率先出台“扶企稳岗15条”,发放各类政策资金2.7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6.7亿元,全面减免缓缴社保费,减税降费7.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3万户,新增就业岗位1185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7%的低位。开展金融机构“挂联百企百日赛”,帮助企业融资28.8亿元,利率平均下降18%,民生银行入驻营业。建成投用新政务服务大厅,实体化运作审批代办中心。实施市场准入领域“一证化”改革,启动建设工程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完成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争取省点供指标858亩。推进“鱼跃龙门”上市行动,日兴生物成功报会。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走百企解难题”活动,工业开票净增110亿元,增长12.8%、列扬州第一。“十亿方阵”企业增至8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0亿元,盂城驿景区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清水潭度假区创成3A级景区。实现建筑业税收8.7亿元、增长14.9%,水建公司晋升水利水电总承包一级资质。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聚才创新工程,荣获“中国好技术”3项,入选省级科技副总94人。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省示范智能车间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众创空间3家,获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48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左右。

二是坚持稳投资、强后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六个一”模式凝聚招商合力,成功开拓成渝经济圈新阵地,新签约产业项目155个,中节能太阳能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到账外资1.5亿美元,超目标任务50%。在扬州开展的两场招商引资“擂台赛”中连夺“红旗”。项目实施效率提升。强化“五个一”机制打造产业高地,重点经济板块以产业招引项目、以项目集聚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常态化开展季度冲刺赛加大项目引建力度,3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扬州“三新”项目完成率居各县市区第一。中环艾能项目一期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高邮速度”。载体能级全面增强。指导“三区一镇”谋划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专项政策,设立配套基金,组建招商公司,提升产业培育效能。“三区一镇”完成全市列省及扬州新开工项目任务总数的71.4%,三大园区工业开票占全市总量的65%,开发区、高新区在全省综合排名分别前进3位、2位。卸甲、龙虬、三垛等市级产业园区功能不断完善。

三是坚持补短板、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S333东延建成通车,通扬线“五改三”整治5座乡镇桥梁主体完工,高邮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有效突破。完成主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城市一水厂迁建投运,改造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6处,文游、北门农贸市场建成投用。文化文明绽放光彩。实施“五大攻坚战”整治城市脏乱差,采取“五大行动”营造文明新风尚。强化领导领办治理创建顽疴,“奖红颁黄”督查倒逼创建实效。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全程参与,各行各业、各界群众全力支持,凝聚齐抓共管合力,文明城市创建既获奖杯又赢口碑,卸甲镇、车逻镇特平村同时创成全国文明镇、文明村。汪曾祺纪念馆、平津堰及南关坝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纪念汪曾祺百年诞辰、“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展等活动成功举办,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完成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计划,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商标3个,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河四路”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农科区建成扬大智慧牧场一期及科技综合体。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生猪生产“1+4+N”体系基本形成。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个,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08个“百企联百村”合作共建项目落地见效。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改销号环保督察交办及“回头看”问题131件、完成率97.8%。推行空气质量“点位长”制,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2%、上升1.9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北澄子河水环境整治,国考省考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达85.7%、上升14.3个百分点。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和部署,按期高效完成高邮湖水生生物保护区及相关水域渔民禁捕退捕。关闭烧结砖瓦窑13家,完成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单位GDP能耗下降3.9%。

四是坚持守底线、重均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国内疫情发生后,坚持高位协调、全员发动,从“三人小组”逐户摸排,到机关干部、网格员、护庄员下沉一线,再到向所有规上企业、重点项目派驻特派员按照“三不、四一”标准精准指导复工复建,牢牢守住了抗疫防线。形势好转以后,适时转为常态化防控模式,建立“7+2”责任体系,建成投运4家PCR实验室,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派出6批41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北京、新疆,彰显了邮城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完成第三轮最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救助困难对象5770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标准由每月148元提标至175元,公积金扩面4834人,新建儿童“关爱之家”4个、“残疾人之家”2个,创成扬州市级颐养示范社区3个。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优化调整城区小学施教区,建成投用实小东校区分校及5所幼儿园。获评扬州市高中教育一等奖,省教育现代化数据监测得分扬州第一。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创成二级医院,建成中医院老年护理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实载率大幅提升。社会局面和谐稳定。高质量收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关闭化工企业34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4.5%、82.5%。坚持科学调度,实现平稳度汛。建成投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基层乡镇完成“一办八局”组建及“1+4”平台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信访积案化解、越级进京访治理取得实效。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五是坚持转作风、增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交通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殡葬综合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82件、政协提案192件,落实解决率提高至71.7%,积极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你我同行”走访企业界人大代表活动意见建议。严控一般性支出,压降“三公”经费20%。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监督,核减政府投资工程造价5.1亿元。建成投用政府大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创新开展“12345进社区”活动,办理民生诉求6.3万件。完成“七五”普法考核,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法治融媒体中心。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十三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思想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强化系统思维、推动集成创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强富美高”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持实体为基、项目为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施扬州市级以上重大项目110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地区生产总值由扬州各县市区第五跃升至第三,工业开票销售实现翻番。“百亿航母”、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开票亿元企业由57家增至104家,高新技术企业由93家增至310家。农科区以全国第一名通过科技部验收。送桥镇获批省级经济发达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普惠民生,百姓生活走向富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十二五”末的1.5倍,城镇化率提高6.6个百分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城乡供水等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农村危房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环境更加美丽。“263”整治行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全面实施,环境空气优良率、国考省考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分别提高25.9、28.6个百分点。农村“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河长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主城区基本消灭黑臭水体。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推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县级融媒体改革成为国家级试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创成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获评全省首批技防城建设示范市,两获省法治建设示范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五年辉煌。“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成绩令人鼓舞。我们深知,高邮的不断进位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的结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高邮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跳出高邮看高邮,五年来的发展有成绩、有进步,但也有差距、有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特色产业优势还不明显,集群化程度不高,龙头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偏少;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增长还不够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环保、债务管控、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隐患还未根本消除;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效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发展构想

各位代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市委总体要求,市政府制定了《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为统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乡村振兴实践区、文化文明融合区、宜居宜游魅力区发展定位,大力弘扬“崇文尚德、求实创新”的新时代高邮精神,努力打造实力高邮、美丽高邮、和谐高邮、幸福高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省不断争先进位,在扬州站稳第一方阵,为全省实现“两争一前列”奋斗目标和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做出高邮贡献,体现高邮力量。

围绕“两争一前列”和“四个高邮”建设目标,我们将努力实现到“十四五”末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地区生产总值达1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达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新增“百亿航母”企业1家、上市企业5家。生态环境自然优美、宜居宜业令人向往,城镇化率达62%,林木覆盖率达24%,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保持83%以上,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85.7%。文化文明交相辉映、德治法治相辅相成,历史名城魅力更加彰显,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5%,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不低于90。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满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与经济增长同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达到96%以上。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肩负新的发展使命,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发展形势。紧盯高质量发展方向,投身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统筹好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城乡建设与债务管控、经济增长与安全环保等关系,积极调整新策略,努力寻求新跨越。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文商旅融合;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各种风险底线;拥抱“高铁时代”加大对外开放,力促市场、资金、人才、信息等内外联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巩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民生幸福指数。必须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密切关注“两新一重”等国家投资趋向及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动向,主动出击、善作善成,致力开拓新的优势市场、培育新的产业高地。

2021年工作任务与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高邮撤县设市3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税占比达8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18%。工业开票销售净增1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做强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明晰方向,聚焦重点,确立“3+3”产业体系,推动光储充、智慧照明、电子信息3个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线电缆3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技改专项扶持政策,精准支持主导产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以智能化改造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增示范智能车间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0家。深入推进“鱼跃龙门”上市行动,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

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全面实施“千企升级”行动,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家。大力推动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6%以上,全市科技综合体、孵化器新入驻企业100家以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启迪数智产业园和厦门大学科技园高邮创新园,充分发挥中汽中心高邮研究院等科技支撑作用。

推动载体创新提升。围绕园区“二次创业”,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区加快光储充产业项目集聚,推动波司登集团跻身“百亿航母”。高新区加快去“筹”步伐,实体化运作智慧照明产业园建设。城南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集聚10亿元项目3个以上,支持通邮电商园与米脂建立电子商务战略合作。高邮镇新落户10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加快打造苏中康养文旅目的地。菱塘、卸甲、龙虬、三垛、汤庄等市级产业园坚持特色、错位发展。制定新一轮扶持经济薄弱乡镇加快崛起的政策,推动工业集中区加大盘活挖潜力度,因地制宜、稳健发展。推进开发区、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支持传艺、金飞达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园,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优化要素保障机制。高水平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实差别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重点板块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依托市国投公司、各园区平台公司联合组建重点产业专项基金,精准化滴灌式扶持优质项目。设立“新高邮人”服务管理办公室,强化外来人员权益保护和服务供给,推进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和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实现人才从“流出”到“引进”再到“留住”转变。

二、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发展动能

提升营商环境。健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持续扩大“不见面审批”覆盖面,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实行重大项目“预审批”制度,广泛推行承诺制,深入推进区域性综合评估,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重点园区“去行政化”,实施“两集中三剥离”,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扩大事中事后监管覆盖面。

强化项目引建。紧盯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持续唱响招商引资“四季歌”。组建“乡情”办公室,发挥招商大使作用,召开首届邮商大会。实体化运作重点板块招商公司,聚焦主导产业落户项目100个以上。新签约开工50亿元以上重特大产业项目2个、扬州市级重大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实行重大项目团队包干、“一条龙”服务跟进机制,推动中节能太阳能、中环艾能二期、赛得新能源等项目开工,加快航天数联等项目建设,促进中环艾能一期、托新汽车零部件、中之炬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全面达产达效。

加强对外合作。力促外资利用质态提升,确保到账1.2亿美元以上。突出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扶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高新区与中国机电商会共建“中国智慧路灯出口基地”。强化企业出口信保风险保障,积极拓展线上展会,帮助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稳定增长。鼓励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稳定订单份额。制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进入“新基建”领域、进军“一带一路”市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税收增长5%。

三、紧扣乡村振兴抓好三农工作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科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启动农产品加工和物流服务区、扬大高邮校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四河四路”综合试验区“五区三园一路多点”建设。推进高邮鸭、罗氏沼虾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拓展延伸,支持特水养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承办第五届全国“十大名蟹”大赛,争创国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创绿色食品品牌4个,建成年出栏10万头规模猪场1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高标准农田8.5万亩。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突出问题,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7个,创成省级绿美村庄13个、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4个、传统村落1个。建成千亩罗氏沼虾养殖尾水集中治理示范点,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5%以上。推动镇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运行,运用智慧化手段开展河道“飞检”,长效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疏浚整治河道29条。推进庄台漫水闸等除险加固、东平河综合治理等工程。

促进农民致富。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农村致富领头人,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15亿元,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新型服务主体2个、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2家、村级供销社5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营质态,新增扬州市级以上家庭示范农场6家、农民合作社3家。新增“百企联百村”共建项目20个,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证应发尽发。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

提升内外交通通达度。开工建设高邮通用机场,做好宁盐高速建设前期工作,保障京沪高速扩容按序推进,推动海潮东路、波司登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下穿高铁高速。实施S352高邮段改建,完成X301先导段改扩建。全力推进通扬线航道“五改三”整治,实施高邮港区城北作业区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36座。

提升城区建设首位度。量力而行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加快盐河之心公建配套建设,建成凤凰广场。开工建设澄子河湿地水系连通工程,高水准规划配建企业总部、会展中心等。完成武安路东延、邮汉路(G233-京沪高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威高大桥,建设武安大桥、捍海大桥。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微改造,实施波司登花苑等老旧小区、珠湖三村周边等片区改造10个,整治中山路、北门大街,打造小区、片区、街区改造样板。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深入推进主城区“清水活水”工程,继续实施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稳定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提升楼盘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度。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治理、违法建设拆除、环境秩序整治三大攻坚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预测、分析、调度、处置能力。推动物业管理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打造集团化、品牌化样板,建立物服企业“黑名单”制度,促进物业管理水平提升。

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借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实施邮驿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提升馆驿巷业态和景观,争创“东方邮都”,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联合实力专业文商旅集团,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拳头”产品。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3A级景区1家。高品质招商运营盂城东市,推出一批夜游夜演等特色夜市文旅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健康养老、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办好撤县设市30周年、高邮湖三大品牌赛事、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重点活动。

五、强化防治共管推进生态文明

提高治污效能。抓好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重点工业企业深度管控和治理,实现PM2.5浓度均值、环境空气优良率进一步改善。建设水质数据监测预警云平台,强化水源地预警监测,推动国考省考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稳步提升。开展已关闭化工企业地块等重点行业领域土壤调查,做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建设生态廊道。深入推进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配套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对接“四河四路”板块,打造生态特色网红环路和服务驿站。建立“水陆并重”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高邮湖退捕禁捕常态监管,建立健全科学捕捞、生态捕捞机制。加强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000亩,修复湿地1300亩。

推进绿色发展。对接江淮生态经济区等绿色发展战略,做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机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6%。坚持节约集约发展,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创新“增存挂钩”“增违挂钩”监管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低效产业用地1000亩。

六、提升保障水平改善基本民生

推进就业创业最大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个,按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建成苏大高邮实验学校、南师大附属幼儿园,完成秦邮初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扩建机关幼儿园,推动高中教育质量保持扬州领先。整合优化城区医疗资源,完成人民医院东迁,开通西城服务“直通车”。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妇幼保健院、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实质性运行,完善转诊管理制度,实施总额控制下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建成街道养老综合体2家,建设镇级老年活动中心3家,居家养老服务提标扩面至2.3万人,探索建立安宁疗护试点。支持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机构,新增普惠托育机构3个。

推进社会保障精准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探索“支出型”救助模式,全额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市17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基本康复救助,实施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

七、统筹安全发展促进和谐稳定

抓实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冷链食品检疫、水路空运防疫。坚持“平战结合”,有序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守牢风险底线。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预算安排侧重“三保”和重点项目,未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杜绝新增政府性债务。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债务展期置换、降本减息,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杜绝超承受能力投资。围绕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优化国有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引导金融业健康发展,健全政银合作及政保合作机制。强化房地产市场经营风险摸排稳控。

提升安全水平。接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集中攻坚,推行“三位一体”综合执法检查,推进规上企业、重点冶金工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全覆盖并有效运行,新增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10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应急应战演练、物资储备及救援队伍建设,高水平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备战打仗先进市。加强食品、疫苗、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拓展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普及面。

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发扬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不断健全完善深挖严打、固本强基的长效机制。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主动应对“高铁时代”新挑战,一体化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扎实推进重复信访、越级进京访专项治理,大力化解信访积案,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验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法治、廉洁的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围绕“两争一前列”要求,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持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执政水平。

提高理政效能。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落细落实“六稳”“六保”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对标对表全面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社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力精简会议文件,科学设定考核项目,保障基层集中精力抓发展、保民生。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加强法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实现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资本审计全覆盖。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宣传贯彻民法典,切实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永葆廉洁本色。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预算20%,以政府的“紧日子”换企业的“宽日子”、群众的“好日子”。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干部主动作为、积极进取,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各位代表!拼搏奋进时不我待,勇立潮头方显本色。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加足马力起好步,奋勇争先开新局,在新的发展阶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高邮建设的崭新华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名词解释

1、疫情防控“三零”成果: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持了2020年全年“零输入、零确诊、零感染”的阶段性成果。

2、文明城市创建“五大攻坚战”“五大行动”:环境卫生整治、秩序治理、基础设施完善、住宅小区管理、农贸市场提升等“五大攻坚战”和创建宣传、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共建等“五大行动”。

3、“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划定以澄营公路(澄潼河)、高兴东公路(北澄子河)、安大公路(三阳河)、马横公路(横泾河)围合而成的总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区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试点,为我市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投石问路。

4、生猪生产“1+4+N”体系:1是指在国家农科区建纯法系种猪养猪场,4是指在城南新区、高新区、三垛镇以及临泽镇建4个大型规模养猪场,N是指提升全市现有一般规模养猪场。

5、疫情防控“三人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民警及医务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开展入户防疫工作摸排和指导。

6、企业复工、项目复建“三不、四一”防疫措施:明确主要负责人不到位不开工,企业防疫措施不到位、物资不齐全不开工,返岗人员调查摸底情况不清楚不开工,严格落实好一套靠实的工作方案、一个简便的工作流程、一名驻点工作人员、一天一次的精准检查。

7、疫情防控“7+2”责任体系:落实社区、宾馆、餐饮单位、学校、企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控、农贸市场及食品流通防控责任体系。

8、“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9、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三消除”,整治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小散乱”排水、整治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三整治”,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提升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三提升”行动。

10、“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1、“三位一体”综合执法检查:“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