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20年肇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3日在肇源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 长 迟维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砥砺2019,我们旗帜鲜明抓落实,再塑肇源新形象

过去的一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增动力,以担当聚合力,以攻坚强实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15%。

——加快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在增质增效中实现新发展

以“1+3+N”产业体系为统领,进一步调结构、挖潜能、补短板、创品牌、闯市场,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以品牌培育为重点,现代农业步伐更稳。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改善,获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8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60万亩,大型农机具增量同比翻番,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品牌加快树立,鲶鱼沟实业集团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8家。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快凸显,“吉源香1号”在中国•黑龙江第二届国际大米节上斩获银奖,“肇源大米”品牌进一步叫响;青花湖渔业成为盒马鲜生东北地区淡水鱼唯一供应商,“肇源江鱼”进入北京市场。以项目建设为牵动,工业经济基础更实。规模总量持续提升,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8.3亿元,增长7.6%;90户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11%;食品、皮革两个产业预计实现产值73亿元,占规上产值的91.3%。项目建设成效明显,14个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其中4个纳入市“百项”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60万标张皮革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青花湖渔业产业化、惠丰乳业工业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外埠增量注入新活力,全年新续建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6个,到位资金14.5亿元。对上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投资项目56个,到位资金10.2亿元。以新兴业态为方向,第三产业后劲更足。电商上行交易额完成1.4亿元,增长7.5%,肇源特色农产品成功入驻京东云仓和哈铁集团火车头商城。沈铁内陆港到发货物量达到213.7万吨,增长52.6%,物流集散功能进一步提升。积极引导金融、保险企业落实支农政策,与阿里巴巴签订“蚂蚁金服”战略合作协议,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裕农快贷”,累计投放贷款4.8亿元。年接待游客26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增长12%。

——统筹城乡治理,人居环境在宜居宜业中呈现新面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新理念,不断增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管理能力,改善人居环境面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有序开展城区环境“十项”综合整治,规范清理各类破坏城市形象问题4000多个,依法拆除违法搭建物63处。补植环城大街花木36万多株,完成大广进城连接线、郭尔罗斯大街、新风路等街路路灯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项目,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月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改造农村室内厕所997户,“六清、两化、一改”全面推进。不断升级城市承载能力。第二热源厂启动建设。垃圾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引嫩入肇”城镇供水项目水厂主体工程全部竣工,铺设输水管线38公里。实施平房区自来水连通项目,铺设管网6300延长米,解决了城区内590户平房区居民多年未吃上自来水问题。改造老旧住宅小区8个、7.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雨排20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水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启动《肇源县松嫩流域水土生态治理提升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61处河湖及水利工程年度划界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乱占”围堤清理工作,528个“乱建”问题全部整改完毕。造林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开展“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整治,改良草原4100亩,退耕还草1320亩,植树造林7236亩,绿化村屯194个。湿地保护工作稳步实施,湿地宣教馆建成投用,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年退耕还湿3.6万亩,湿地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

——提升保障能力,社会事业在利民惠民中取得新成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补齐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剩余789名贫困人口退出贫困行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未发生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734户“三类人群”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控辍保学”、“先诊疗、后付费”、“一免五减”、“四重医疗保障”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突出产业带贫增收,10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带贫增收全覆盖,户均增收1100元。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就业4768人,完成“五险”扩面4140人,发放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资金3.47亿元,发放计划生育奖特扶资金1023万元,追讨农民工劳务报酬470万元。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三中综合楼主体完工,新站中心小学食堂宿舍楼项目启动建设。城镇学前教育管理中心吸纳民办园10家,与公办园统一管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9%。康复中心、妇产科诊疗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全部建成投用,吸引周边县区患者前来就诊。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入驻健康龙江网预约挂号平台,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出行条件更加便利。哈肇高速公路启动建设,203国道肇源至松花江大桥段完成项目招标,232国道新站至大安嫩江大桥项目、肇新路大中修工程、国有林场场区道路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安防等工程。社会治理得到加强。200个纳入历史遗留问题办理不动产权证小区中,有194个小区、543栋楼盘达到可办证状态,6个小区、56栋楼盘正在履行会签程序。阳光春城、福莲庭苑、西环三号区块等项目回迁安置有序推进,完成回迁安置167户。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广泛开展,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称号。妥善化解信访矛盾,四级访量大幅下降,信访形势持续向好。深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激发驱动活力,改革事项在创新创造中斩获新突破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实施各类自主改革近20项,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机制保障。在农业农村领域,投资1.1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组建专门管护运营机构,对全县农村安全饮水设施进行市场化、企业化、规模化集中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营成本高、管护不到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回头看”,完成土地确权9万余户,登记颁证率达到97.4%,收取新增耕地土地承包费1312万元,为优化土地资源使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推行乡镇经管体制改革试点,落实人权、财权、事权改革10项,新增新站镇“强镇扩权”事项9项,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化集团化办医办学改革,整合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成立肇源县总医院,形成紧密型医共体,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组建成立城镇基础教育集团,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资源,形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纵向全学段办学新模式,一中校区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三中校区实现重本录取零突破;以小乡镇“一乡一校一园”、大乡镇“一乡两校一园”为方向,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撤并村小学3所,撤销教学点11个。在建筑建设领域,出台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意见,对15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促进了房地产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深化建筑施工审批和施工许可制度改革,取消5项政务服务事项,将12项政务服务事项调整为即来即办,对棚改项目实行容缺审批和承诺即开工机制,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质量。在政府投资管理方面,出台了《肇源县政府投资项目各项服务付费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九大类中介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权利义务,实现项目前期管理规范、服务费标准统一和中介服务质量提升。在资源资产运营方面,抢抓国家耕地占补平衡跨区域调整政策机遇,通过自然资源部终审验收973.5公顷,首批纳入补充耕地国家统筹631.9公顷。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开拍卖处置公产房45处,成交金额合计5000余万元,实现溢价1100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系统改革、用水许可制度改革、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革、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事项也按照时序稳步推进实施。

——狠抓服务效能,作风建设在自律自强中展示新风尚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目标指向,积极回应全县人民的新期待、新需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责任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检视问题,狠抓问题整改。创造条件全面完成问题“大棚房”清理整治。强力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水利部督办问题全部销号。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继续实行秸秆全域全时段禁烧,未发生露天焚烧秸秆事件。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重要任务有序推进。县乡政府用高效的执行力,真正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了实处。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压缩会议、文件数量,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狠抓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标本兼治。坚持执行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常态列席等制度,政务运行规则日趋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委监察监督,50件人大代表建议和3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在实处。组建营商环境监管机构,贯彻落实《条例》和《意见》,初步搭建起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制度机制。完成1211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流程重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网上办”、“马上办”等指标均超过省市标准。加强对企服务,设立“六小”行业和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营业执照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实现“零跑动、零成本”。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首批“办事不求人”事项向社会公布,有效提升便民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清赖行动”,重塑诚信新形象,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文化体育、社区服务、退役军人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不寻常、不平凡、不容易,变数比预判多,困难比预想大,但是全县上下始终精神饱满、团结一致、斗志昂扬,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形势,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地方财政收入稳中有升,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链、价值链更加粗壮;面对政治任务叠加的多重压力,忙而不乱、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河湖“清四乱”、问题大棚房整治、违建拆除等一批政治任务;面对各级巡视巡察的全面体检,主动配合、敢于亮丑,经受住了党规党纪的检视检验,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县监委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驻肇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及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驱动不强,转型升级步伐较慢,主导产业培育任重道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供水、供热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社会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等任务艰巨,治水、治废、治气等环境治理压力仍然较大,城乡面貌和环境品质仍需提升;政府治理体系不健全,担当意识和法治思维还不强,个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会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行政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奋进2020,我们坚定不移抓发展,开启振兴新征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肇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县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八届四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落实“五个统领”要求,坚持“贵”在生态、“特”在风格、“融”在产业、“活”在机制、“本”在民生,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力推进肇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大庆建设百年油田、争当排头兵和打赢“新会战”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实现3.3亿元和2.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和8.4%。

(一)坚持发展经济不动摇,以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

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精准对接工业强市战略和转型发展“四重奏”举措,以产业项目、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为抓手,抓谋划、抓进度、抓保障,紧盯开工率、投资率、资金到位率,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规模提升、增长提速、效益提高。一是突出产业发展,培育三产融合新动能。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推动“1+3+N”产业体系进一步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坚持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方向,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7.1万亩,扩大“吉源香1号”水稻种植面积,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支持鲶鱼沟水稻产业园、青花湖渔业产业园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放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前端优势。加强生态基础建设,谋划实施松嫩流域水土生态治理提升项目,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和土地整治,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相生共荣的生态共同体。加强园区基础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根据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燃气管网、污泥处置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和孵化企业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把大米产业作为第一产业,组建肇源大米协会和水稻种子研究机构,制定肇源大米种植标准,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优质稻米加工能力,放大“吉源香1号”品牌优势,全面增强肇源大米市场竞争力。延伸拓展食品产业链条,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总要求,着力提升奶牛、生猪、大鹅、水产、大米、小米、高粱、玉米八个产业链条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提高全链条整体效益。坚定发展皮革产业信心,逐步向清洁环保型改造升级,推进皮革产业可持续发展,规上皮革企业总数稳定在55户以上。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抓住全市500兆瓦光伏项目落户我县机遇,加快引进配套消纳产业,推进资源换产业、换财源。扶强壮大骨干企业,筛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帮助存量企业做大做强,亿元以上企业力争达到30户以上。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坚持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思维谋划产业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拓展、新兴业态“无中生有”为方向,确定“一乡一业”发展定位和“一村一品”差异定位,一二产融合兴“业”、二三产融合塑“品”,三产并进抓好产业发展大文章。深挖第三产业潜力,推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线上小众高端品牌影响力,带动线下区域品牌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产品溢价率,线上交易额力争突破5000万元;完善沈铁内陆港服务功能,推进粮食物流向综合物流转型升级,促进沈铁物流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深入对接合摩科技公司等意向企业,为县域经济培植新税源。二是聚焦固投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加快建设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超前储备项目,把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增长10%以上。要提升重点项目开工率,落实首席服务官和战线督办员制度,组建项目推进专班,开通“容缺后补”、“一会三函”绿色通道,推动“办事不求人”,推行“互联网+政务”,加快办理土地供应、环保环评、审核审批手续,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限,高效推进庆翔生物质热电联产等省“百大项目”建设,确保27个新续建项目纳入市重点推进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3亿元。要提升“三争”项目针对性,抢抓基础设施补短板窗口期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结合我县发展规划、资源区位和潜力优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力争高标准农田、污水处理、农林水系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社会兜底服务等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投资盘子。要提升储备项目成熟度,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及时调整充实项目库,做细做实交通、农林、水利、生态、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发展规划,提前做好可研、规划、选址、环评等前期工作,把要干的项目储备足、论证透、早入库,让储备项目达到待审批状态,做到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三是强化招商引资,抓住经济工作生命线。把2020年作为“招商引资年”,落实招商方向、产业政策、工作专班、招商方法、重点区域、目标企业“六个精准”要求,重新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外埠增量。全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实现引资额20亿元。要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集约化、工厂化种养方式和基地规模,吸引企业入驻投资,实施产业招商。要密切关注各地产业转移动态,以食品、皮革两个产业为重点,实施敲门招商。要根据存续企业业务合作关系挖掘招商线索,引进关联企业、关联项目,实施补链招商。要广泛联络在外家乡人、企业家,授权委托商会和行业协会,实施代理招商。要紧盯通威集团、东方日升两家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争取在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兽药加工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实施精准招商。

(二)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以更新招法释放改革红利

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改革,以改革破僵局,以创新探新路,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一是围绕服务质量提升实施平台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完善乡镇和社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审批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整村代耕代种,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饮水管护模式改革,增强新技术应用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供水管理体系建设,梯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启动“省农村金融平台试点”,推进“地押云贷”、“蚂蚁金服”等新兴金融产品加速落地,进一步拓宽农业农村发展融资渠道。二是围绕资源资产整合增效实施资本化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三变”改革,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资产升值、农民增收。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质押、金融保险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启动农村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村居民合法财产权益。继续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置换,争取首批终验入库的631.9公顷新增耕地达成跨省交易,新立项的7个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国家验收入库,新增跨省交易耕地指标1066公顷。三是围绕管理运行优化升级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城镇基础教育集团化改革,优化集团机构设置,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引领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放大集团优势资源效应。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撤并头台镇三合小学教学点,整合福兴乡中学和中心小学,持续优化农村学校网点布局。继续推进医共体改革,支持县总医院争创三级综合医院,规划建设总医院分院。建设“智慧城管”,实施分区块网格化管理,构建高效快捷的城市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农牧渔场转企改制,有序划转公益性服务职能。巩固人民调解“4321”工作格局,实施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和人民调解数字化平台建设,整合专业法律资源和人民调解资源,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体系。四是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项革命”。全面推进“垃圾革命”,以实现“十有十化六无”为治理目标,不间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建设项目,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有序推进“污水革命”,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建设新站镇、三站镇城镇污水处理厂,妥善处理农村改厕污水,系统治理农村河塘沟渠和黑臭水体。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研究破解改厕难题,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开展农村改厕工程回头看,建立农厕维修清运机制,有效解决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着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庆翔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探索推进乡村小区块秸秆供热,推广应用生物质炉具,确保37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满负荷生产。加快推进“菜园革命”,推广肇源镇解放村庭院蔬菜种植模式,依托和平花卉园、福兴果蔬园和古恰百果园技术优势,推进花卉、果蔬产业进菜园,培育发展庭院经济,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三)坚持发展惠民不动摇,以更实举措改善民生民本

坚持加大民生投入,做好民生工程,从增强整体性、均衡性和精准性入手,着重抓好八个方面39件民生实事。一是脱贫攻坚方面。(1)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搭建多元增收平台,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2)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保质量、提效益,形成长效机制。(3)转变帮扶方式,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调动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社会保障方面。(4)落实医保市级统筹政策,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参保率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5)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等保障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欠薪问题。三是教育事业方面。(6)加强校企共建,创新实习实训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创业培训、重点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紧密衔接,加快形成产教融合新格局。(7)推进福兴、义顺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医疗卫生方面。(8)完善总医院“智慧医疗”建设,推动智医助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落地,推进胸痛中心建成投用。(9)整合南城、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建设。五是文化体育方面。(10)举办第22届城乡文艺汇演,开展“送欢乐到农村”、“送春联到基层”和“赏莲月”系列文化活动。(11)完成敖包山遗址、衍福寺双塔等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新划定工作。六是城市建设管理方面。(12)加快《肇源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3)制定棚户区改造政策,规范征收、回迁、补偿行为,依法推进棚改工作。(14)加快解决棚改项目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回迁任务。(15)推进江畔•御庭轩等商业开发项目和天和商场续建工程。(16)推进东北支线道路延伸项目建设。(17)改造政府大街、澳门大街、新风路、建镇路等城区道路。(18)全力推进203国道肇源至松花江公路大桥段和232国道新站至大安嫩江大桥段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哈肇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施肇肇路维修改造项目。(19)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及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推进滨江公园绿化、西海湿地公园环路铺设和街角节点绿化建设,提升城市品味。(21)实施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破损道路维修,优化居民居住环境。(22)实施供热市场整合,完成第二热源厂新建项目,对部分区域一二三级管网进行建设和改造,全部取缔10蒸吨及以下小锅炉,城区内全面实现集中供热。(23)继续实施绿化造林,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发展壮大苗木经济。(24)完成“引嫩入肇”城镇供水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入运营。(25)完成乡镇饮水工程管理权移交工作,继续推进部分乡镇联网工程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工程运营监管。七是环境保护方面。(26)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查实一起,处置一起,整改一起。(27)积极推进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耕地赎买退耕工作,逐步恢复湿地原有生态环境。(28)深入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制定全县河湖管理保护办法,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防止河湖“四乱”问题反弹。(29)做好水资源规划、调度、配置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30)落实农业“三减”政策,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质安全。(31)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八是社会治理方面。(32)推进办事流程重塑,对18项一级指标和87项二级指标实行减时限、减材料、减费用,深化“办事不求人”服务。(33)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清赖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34)制定完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政务服务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考评。(35)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建立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文化和旅游等13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研判及事故防范机制,提高处置各类事故灾害的实战能力。(36)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严格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评。(37)建设学校食堂“互联网+智慧监管”系统,逐步健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知识宣传、食品原料来源追溯等平台,释放社会共治潜力。(38)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线索排查、群防群治等常态化制度,重拳出击打伞破网。(39)组建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综合调解办公室和综合调解工作室,构建县、乡、村三级联调体系,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分级发展新局面。

三、牢记初心使命,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理政能力新提升

发展是硬道理,落实靠真功夫。做好2020年工作,必须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顺应新趋势、践行新理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高效理政和廉洁从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强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一是提升法治自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会前学法机制,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委监察监督,用好舆论监督和审计监督,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克服习惯思维和经验主义,将法治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成为常态。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办事、秉公用权,确保政府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科学民主、结果经得起检验。三是强化政务公开。深化政务信息依法公开,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加大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事项的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政府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强化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工作实效

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发展,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一是提升工作效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为导向,健全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督察检查制度,完善工作台账、督办推进、跟踪问效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措施、落实到时间节点,做到事事有时间表、人人有责任链、步步有路线图,加快提高政府工作运转效率、落实效率和执行效率。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坚持解放思想,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固化思维、习惯做法和路径依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指导工作实践,在产业培育、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更新思维理念、提高眼界站位、创新工作举措,更好地打开工作局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制定乡镇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重点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围绕群众满不满意、问题解没解决、工作干没干好确定评价标准,进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树立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形成比追赶超的工作氛围,提升县政府整体工作水平。

(三)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实干精神

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全面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和工作安排,确保不打折扣、落实到位。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初心使命,从小切口研究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交通等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利益问题,对群众期盼的事,做到件件有着落,向群众承诺的事,做到件件有成效,使政府的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心,充分体现全县人民的共同意愿。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四不三直”和“三个一线”工作法,紧盯企业办事堵点、群众反映痛点、社会关注热点,沉下身子“走流程”,经常到基层摸实情、听实话、谋实招,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开展各项工作凝聚共识、积聚动能。三是树立担当意识。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等任务中,攻坚克难、抓出实效,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敢闯敢试、破解难题,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进一步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工作热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四)强化纪律建设,扎实推进从严治政

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严守纪律规矩。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建设一支组织放心、人民信赖、自身过硬的干部队伍。三是严格履行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等重要工作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构建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是持续整治“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严管公共资金资产资源,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精文减会,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持续为基层减负。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挥鞭。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为开创肇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1+3+N”产业体系:“1”即:构建食品主导产业。“3”即:清洁皮革产业、文体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三个支柱产业。“N”即:统筹实施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

2.一二三产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3.盒马鲜生: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

4.城区环境“十项”综合整治:主要包括违法建设、市容环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居住区环境、占道经营、裸露地块、非法开荒、广告牌匾、违规用热、燃气安全10大方面。

5.六清、两化、一改:指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清理污水积雪、清理残垣断壁、清理私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畜禽散养,加强村庄绿化、做好庭院美化,改变不良习惯。

6.三类人群:贫困残疾人群、低保户、五保户。

7.控辍保学:控辍保学是指控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就读,接受完整义务教育。

8.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就医,个人无需预缴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应付部分,其余住院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再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经办机构定期结算。

9.一免五减:农村贫困人口、农村失独家庭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就医免收挂号费,医疗费用减免5%,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免10%,具体医疗项目包括诊查费、检查费、检验费、手术费、床位费。

10.四重医疗保障:指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充保险。

11.城镇基础教育集团:以一中三中原有高中集团化办学为龙头,将第五中学、第四小学、第二幼儿教育中心3所学校纳入其中,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资源的“三统一”管理模式,打造“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纵向全学段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12.河湖“清四乱”:水利部部署自2018年7月20日起,用一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13.“六小”行业:指小作坊、小旅店、小餐饮、小超市、小美发、小洗浴等事项。

14.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15.容缺后补:指允许某些审核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暂时缺少,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

16.一会三函:“一会”指召开会议集体审议决策,“三函”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施工意见登记函。

17.人民调解“4321”工作格局:凝聚“4”方力量,即行政机关力量、司法机关力量、调解组织力量、社会组织力量;构建“3”级网络,即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构建;打造“2”个平台,即打造人民调解信息平台和打造人民调解实体平台;建设“1”个中心,即县人民调解中心建设。

18.十有十化六无:垃圾治理有设施、有队伍、有机制,污水治理有联动、有管控、有治理,农村改厕有标准、有模式、有政策,粪污利用有提升;村容村貌实现道路硬(砂石)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主街亮化,村庄规划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全域化,建管机制实现制度化、模式化、长效化;力争村庄内无垃圾、无污水、无散养、无私搭乱建、无残垣断壁、无柴草垛。

19.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0.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21.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2.农业“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23.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24.四不三直:“四不”为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三直”为直奔主题、直插基层、直奔现场。

25.三个一线:领导指挥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