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化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6月29日在化州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化州市代市长邓泽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全局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委“1+4+7”工作布局,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76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115.83亿元,增长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5亿元,增长7.3%。外贸进出口28.62亿元,增长28.0%。

——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共有规上企业15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6.56亿元;农业总产值199.7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总产值287.76亿元,增长7.4%。三大产业继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7048家,增长22.4%。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及省著名商标13件。园区建设提速增效。粤西(茂名)空港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一园三区”初见成效。已入园投产企业27家。粤西(茂名)空港物流园330亩用地正在报批。杨梅产业集聚区建成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三、四期预征地1000多亩。河西产业集聚区水质净化厂完成主体建设。官桥产业集聚区预征地1700多亩。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重点项目节节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44项,开工建设32项,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2.3%。城市提质步履稳健。创文、创卫、创森工作有效推进。环城东路、北京路、东堤南路建成通车,广海路、城东大道等项目动工建设。“三江六岸”综合整治项目及石龙山森林公园首期工程基本建成。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在茂名各区(市)率先建成投产。“两违”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完成茂名市下达的34项创森指标任务。城区亮化、净化、美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建设换挡提速。机场大道一期基本建成、二期顺利推进;省道S284线播扬至合江段改造工程、汕湛高速丽岗出口至石龙山森林公园新建公路基本建成;省道S283线宝圩段改建、省道S284线合江至城区段扩改工程稳步推进。玉茂一级公路控制性工程、沈海高速“四改八”工程动工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年度建设任务,城乡道路承载力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小城镇建设”、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平定、杨梅等4个镇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数量排茂名各区(市)第一位。化橘红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百强榜”。平定镇被国家列入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至970家。现代农业呈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势头。农村建设焕发生机。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合江大埇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成绿化美化乡村27条、农村标准化公厕121个。成功举办第二届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完成高标农田3.7万亩、拆旧复垦1493亩。完成农电改造项目125个。合江县域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胜利在望。全年脱贫退出12577户28089人,分别占96.3%、96.1%。39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351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与广西隆安扶贫协作事宜有效加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绩。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二期)6宗治理项目。17座镇级水质净化厂动工建设。河长制有效落实。整治完成河湖“四乱”91宗、入河排污口43个,“清漂”275.7公里、“清淤”94.9公里。鉴江江口门国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完成109家“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完成碳汇造林3280亩、生态景观林带80公里。成功创建六王山省级森林公园,文楼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小镇。城乡清洁工程蹚出新局。镇村生活垃圾收集实现“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全覆盖,基本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营机制。城区及8个镇实现生活垃圾市场化运作,9个镇级垃圾填埋场完成整治销号。

——改革创新行稳致远

“放管服”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证照分离”“二十四证合一”改革,企业开办和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3天和45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71项证明事项。“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一张网”“一站式”办理率80.0%。推广应用“粤省事”“粤商通”微信小程序,433个事项实现“零跑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专项改革增强动力。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落实减税降费约3亿元,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化州农商银行挂牌营业。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财税、金融、医疗、社保、养老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展现魅力。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23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茂名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0项;获批设立省博士工作站1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技改任务28家、投资4.39亿元。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民生支出65.92亿元,增长8.4%。全面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社保扩面完成任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率100%。建成“粤菜师傅”等3个培训基地,新增就业1.1万多人。教育事业连创佳绩。上本科线以上7540人,同比增加535人;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住院患者逐渐回流,县域住院率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18位。完成市中医院总体搬迁,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升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垌卫生院即将建成搬迁,183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基本建成并形成服务能力。文体旅事业成绩喜人。原创少儿歌舞《打地堂》获茂名市金奖和省少年艺术花会金奖。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金牌1枚。旅游厕所增至20座。“中国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获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笪桥柑村获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平安化州扎实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4%。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单位135家,“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有力。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工青妇、统计、审计、民宗、供销、国防、双拥、台港澳侨、外事、市志、残联、气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高位推进

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有效筑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实政府系统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四风”问题整治取得新成效。效能效率不断提高。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推动“七五”普法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法治社会形成。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依法办理人大建议67件、政协提案159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在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全市人民携手奔跑、同心追梦,负重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化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驻化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和上级驻化单位,向参与、支持和关心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新形势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主导产业特而不强,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增多,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够明显,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工业长期低位运行,项目落地难、融资难问题还需着力补短板;农业生产“小弱散”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还未破题;财政负担重,收支矛盾突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群众在教育、养老、住房、出行等方面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三大攻坚战”还有一些必须啃掉的“硬骨头”。同时,个别党员干部“庸懒散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作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全面贯彻中央、省、茂名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于“四早”,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体系。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广大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全市人民自觉行动、联防联控,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倾力支持、捐资捐物,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我们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受住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业“三重”考验。至目前止,我市仅发生1例输入性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有力有效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此,我代表化州市人民政府,向各级各界“战疫”人员,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茂名甲子再出发的启航之年,是化州凝心聚力、“融湾”发展重要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春节以来,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危蕴含大机,责任呼唤担当!综合研判形势,我们看到,当前正处于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国家在新增投资、专项债券、金融信贷、项目安排等方面打出的政策“组合拳”,频次之密、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为我们抓项目、补短板、增动力、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们看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省加快构建湛茂都市圈区域发展新格局、茂名市提出推动粤西(茂名)空港物流与博贺海港物流“双翼齐飞”,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看到,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展现了化州人民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精气神。随着湛江国际机场、广湛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动工建设,以及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化州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沉着应对,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省委、茂名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力争正增长;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凝心聚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第一要务不松懈,致力构筑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抢抓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平台和“双区驱动”叠加辐射的历史发展最好机遇期、创业干事的黄金期,以只争朝夕的斗志、不负韶华的决心,奋力跨越赶超。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要、产业为纲的鲜明导向。落实“产业发展年”行动。全力推进省、茂名市重点项目建设及预备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依托富集的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布局落地化州,吸纳湾区红利。精准对接、科学定位,做细做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谋划和研究,以项目等政策、争资金,摒弃“等靠要”思想。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园区、产业扶贫、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和茂名市的规划纲要“笼子”。加强“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区域的管控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一抓到底,善作善成。

高质量建设产业园。举全市之力推进粤西(茂名)空港经济区征地拆迁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杨梅产业集聚区完成二期市政工程,大力推进扩园建设。河西产业集聚区水质净化厂建成投入使用。官桥产业集聚区力争动工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打造食品药品产业集聚基地;日用精细化工产业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用足用好“点状供地”政策,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严格执行入园项目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争增量、挖存量、活流量、提质量”专项行动,对闲置、不如期投产或不符合投资强度的项目实行硬性退出机制,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落实“科创十二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与“双区”、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打造协同创新综合体。做大做强做优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日用精细化工、医药制药与健康、轻纺(丝绸)等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实体经济茁壮成长。引导中药厂、新海水产等骨干企业扩产增效。帮扶减产停产企业通过重组、改革的方式化解困境,尽快复产或转型升级。推进建筑集团改制、国资公司筹建工作。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3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以上、茂名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0项以上。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30家,新增“个转企”50家以上、“小升规”10家以上。建成2家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创业者有平台、创新者有奔头、就业者有机会。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中央“民企新十条”“外资十条”和省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稳外贸20条”“粤税十条”“茂十条”等惠企扶企政策。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实行在政务服务平台系统中使用电子印章,激活镇村审批服务平台功能,打通网上审批“最后一公里”。规范和提高审批效率,确保企业开办时间、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只减不增。做好“粤省事”“粤商通”推广应用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指尖办”水平。积极开展疏堵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落细重大企业项目服务官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落实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推行“一表预审”实施办法。主动承接“双区”溢出效应,发挥商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立足真招商、招真商,围绕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行动,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强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和分工协作,积极谋划“飞地经济”,推动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互融互促。致力推进外贸提质增效和利用外资工作。强化招商引资负责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和投产率,积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二、坚持固本强基不降温,致力筑优交通设施基础

以机场、高铁建设为契机,全力构建以高速为动脉、国道省道为筋骨、县道乡道为脉络的内畅外快交通大路网,主动融入大湾区1.5小时生活圈。

构建“融湾”大通道。积极协助完成沈海高速“四改八”工程,进一步提升沿海高速通行力;推动沈海高速机场北互通连接线建设。聚力做好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畅通主干道。建成机场大道一二期及省道S284线合江至城区段扩改工程,力争广海路扩改工程完工。抓好玉茂一级公路的文楼段、平定段、合江段、丽岗段等先行段施工。加快推进机场大道下穿河茂铁路隧道建设。做好国道G325线石湾至向阳村段(接廉江国道G325线)改建、省道S285线丽岗至城区段改建等新干线前期工作。

织密城乡路网。坚持在补短板固底板中扩大投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成塘北大桥及中垌至林尘、下郭至高岭坝公路扩改等项目,提升点对点通行效率。加大乡村交通的监管力度。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助力乡村振兴。

三、坚持经营城市不换频,致力提升城区首位度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滨江城市,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青山碧水、蓝天白云。

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坚持“四区联动、向南靠西、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强化经营城市理念,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旺城的经营城市之路,大力引导城区工业向园区集中,推进城市提质。主打湛江机场、广湛高铁、江湾美景品牌,引进国内高水平规划团队、知名城市开发运营商参与城南片区和罗江片区规划修编和开发,精雕细琢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面向江湾、背靠湿地、宜居宜业的“印象鉴江”和“城市会客厅”。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狠抓城东片区、罗江片区、下郭片区及机场大道、广海路两侧土地管控工作。从严打击整治违法建设,清查整治违建别墅,遏制“两违”增长。新建小区优先规划配建学校和医院、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坚决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规划一块、开发一块、建成一块,切实提高开发收益和社会效益。

大手笔拓展城市框架。加快推进青鸟实验学校、弘明国际医养及城东大道、旧茂化路等项目建设。铆足干劲推动国道G207线城区段改线北移项目落地建设。规划建设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延长线,贯通新旧G207国道,撬动罗江片区规划建设,铸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引进知名企业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吸引国内外品牌商业进驻,让消费留在化州。有序推进“三旧”改造,有效盘活城市土地空间。推进美食街、化橘红街、土特产街等特色街规划建设。依托“三江六岸”自然禀赋,注重水城相融、应水而生,打造沿江沿岸休闲娱乐产业带。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推动5G基站、智慧杆以及数字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

纵深推进城市“三创”。全力推进创卫、创文、创森等“三创”城市建设,全力以赴争取创卫和创文城市提名。实施500米见绿地工程,合理利用5亩以下的边角地和公共空间,推动小公园、小绿地建设。植入化州文化元素,塑造城区“六大”出口景观,提升城市美誉度。着力推进橘州生态公园、石龙山森林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文光、橘红等五个滨江公园建设,完成“三江六岸”综合整治项目。重点抓好城区“六乱”“六小”场所整治,积极推广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普及城市绿化,完善路灯、垃圾桶等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美化、亮化、净化度。启动绿能环保发电厂二期建设。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和城区公厕、老旧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海绵城市及中心城区排洪、防涝综合规划建设。加快建设陈金章文化艺术馆。规划建设化州博物馆、化橘红博物馆、数字档案馆。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加快合江县域副中心建设。加强事权“放”“管”有效对接。推进丝绸产业园、化州一中合江校区、合江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同时,规范乡镇房地产开发建设,解决只建房不配套问题。

四、坚持乡村振兴不动摇,致力打造市民向往农民满意新农村

聚焦规划引领、留住乡愁,推进“三清一改”,着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产业兴村。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好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更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加大化橘红研发力度,大力推进药食同源、标准认证和溯源体系建设工作,深挖化橘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潜力。积极培育化橘红、蚕桑、罗非鱼、糖蔗等农业产业链,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根”留下来,打造一批“化字号”品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建成9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茂名市级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抓好“新安国家小城镇”、平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化橘红康养产业小镇规划建设,持续增强乡村吸附力和辐射力。实施新型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科学规划构建乡村物流。支持温氏项目落地见效,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加快建设粤西(化州)肉品加工冷链配送中心,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搭建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建成返乡下乡创业项目20个以上。积极申报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典型市(县)。

推进农旅旺村。注重“一城二环两轴”农旅产业培育,深挖红色文化、冼太文化、孔子文化、橘红文化底蕴,讲好化州故事。做优做强“中国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笪桥柑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线路,努力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

推进治理美村。深入推广浙江“万村整治、千村示范”经验。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5%以上,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抓好“厕所革命”,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300户、标准化公厕改造300座以上。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工作,建成美丽乡村20条。积极推进林长制试点县工作。完成茂名市下达的32项创森指标任务,新增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30个以上。厚植农村文化底蕴,新建农村文化广场15个以上。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接力打造干净整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推进基础强村。统筹抓好农田水利、碧道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将引水保安、引青灌区改造、高岭拦河闸鉴西干渠引调水等工程列入“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坚守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农田2.81万亩,完成拆旧复垦4000亩、垦造水田2000亩以上。加快农电网升级改造。加强农村网络及数字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长湾河水库除险加固和朗山、文楼拦河闸坝重建等项目建设,保障农业生产。

推进改革稳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有序开展“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挖掘培养“田专家”“土秀才”“乡村工匠”,培养高素质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

五、坚持攻坚破阵不调焦,致力筑牢可持续发展环境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守阵地,巩固成果,笃定心志,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打赢精准脱贫决胜战。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坚持贫困村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加强脱贫产业项目管理,力争把产业扶贫项目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范围,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及时做好返贫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做好与广西隆安扶贫协作事项。

打赢污染防治持续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智慧河道”及鉴江画廊一期建设,做好“百里碧道”规划。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持续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行动。巩固畜禽养殖场整治成效。着力推进水质净化项目建设,18座镇级水质净化厂建成运行;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确保鉴江江口门国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完成土壤污染详查,从严查处危废物倾倒违法行为。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达标向好。

打赢防范金融风险阵地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涉众型金融风险。着力化解实体企业关停风险,强化预警监测,提高经济运行调度效率和质量。

六、坚持民生保障不换挡,致力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全力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汽车等补贴政策,拉动农村消费。抓好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为居民购车换车提供便利。鼓励发展家政、养老、社区照料等服务消费。

倾力做好民生兜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强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好省、茂名市和我市十件民生实事。抓好社保扩面、养老工作。完善失业、工伤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实现省内异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积极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技能提升工程,大力促进就业。全面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推进“双拥”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科学谋划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向城区集中,办强镇级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鉴江小学、大坡小学等项目建设,力争动工建设化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卫生强市战略。借力南方医“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行动,推进人才强医、服务兴医建设,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以总医院带动全市卫生院的提速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市人民医院,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升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中垌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启动官桥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基本建成普惠性、公益性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创建平安化州。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猛药治疴的决心,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收官战。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严防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落实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进一步强化工青妇、外事、国防动员、港澳台侨、市志、科协等工作。

七、坚持作风建设不懈怠,致力建强务实清廉法治政府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一岗双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作风把中央、省、茂名市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对党绝对忠诚,讲真话、办实事,决不做“两面人”。加强市政府党组建设,切实增强政府党组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持之以恒抓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着力减轻基层负担。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坚决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大力惩治“庸懒散拖”和“中梗阻”现象。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干”字当头,锤炼干部担当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坚决做“1.01型”干部、不做“0.99型”干部,形成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工作局面。

依法行政提效能。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及时办好议案、提案。坚持依法统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重点项目和各项中心工作的督查督办。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清理清查专项行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建立税收公示制度,对资源型行业推行计量收税。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强化教育、文化、卫生、涉农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改变撒“胡椒面”现象,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严控政府预算和工程概算,层层压减“三公”经费开支,厉行节约。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和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越是艰险越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滚石上山、爬坡越坎的坚韧和勇毅,勠力同心,迎难而上,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工作赶上来,把“抗疫”精神激发出来,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化州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有关用语说明

1、市委“1+4+7”工作布局(P2):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三大攻坚战四项重大工作,全力实施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交通建设、产业园区、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民生与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七大行动计划”。

2、“放管服”(P4):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县管校聘”改革(P5):指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学校负责对教师进行考核、管理,决定是否聘用教师。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中国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P6):指“化州孔庙——鉴江画廊——南盛湖艳、蒲山村——丽岗尖角村——南山寺——石龙山森林公园——石湾水韵——博带村——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向阳度假山庄——化橘红文化体验馆——红色柑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5、“四早”(P7):指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六稳”(P9):即稳金融、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稳投资。“六保”(P9):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平台(P10):即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试验区、北部湾城市群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平台。

8、“点状供地”(P11):这是一种新出台的土地获取方式,点状是对片状而言。是将项目用地区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只征不转,按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

9、“飞地经济”(P12):指打破区域限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0、“三旧”改造(P14):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11、“三清一改”(P15):“三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畜禽养殖污染、清理沟渠池塘溪河;“一改”即改变村民不良生活习惯。

12、“一城二环两轴”农旅产业(P16):一城:即橘城旅游中心;二环:即环城休闲游憩带、北部生态旅游环线;两轴:即鉴江、罗江旅游景观轴线。

13、“两不愁三保障”(P17):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14、“百里碧道”规划(P18):指在中小河流两岸打造“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15、“一线工作法”(P20):即“八个一”,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培养、能力在一线锤炼、政绩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

16、坚决做“1.01型”干部、不做“0.99型”干部(P20):“1.01型”干部指敢担当、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干部;“0.99型”干部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工作只求差不多、基本、大概的“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