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5月20日在南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南雄市市长 林小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九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韶关市和南雄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靠全市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复杂形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增速居韶关各县(市、区)第三。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25.3%,增速均在韶关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3亿元、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亿元、增长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增长8.3%。培育新增“四上”企业35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园区实现税收收入1.65亿元、增长14%,一期置换闲置低效用地企业11家;二期入驻企业14家,在建项目9个。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中科院南雄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专业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阳光玫瑰葡萄园、指挥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扎实推进,建成连片1000亩以上特色农业基地16个。完成烟叶收购17万担、资金2.3亿元。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油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举办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全域旅游扎实推进,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开工建设,举办第六届姓氏文化旅游节、第三届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珠玑古巷至梅关古道入选“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19-2023年)名单”,邓坊镇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5亿元、增长12%。实施重点项目建设69个,完成投资41.5亿元,华电2号机组、彤置富“梅岭牌”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整县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韶能绿洲生态植物纤维餐具等项目扎实推进。成立招商服务中心,年度引进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130.3亿元,招商引资绩效评价在韶关各县(市、区)排名第一。统筹推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创新“电商+消费扶贫”产销机制,完成电商交易额19.1亿元,带动贫困户销售农产品4600万元。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和数据处理工作。
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完成造林4万亩、森林抚育16.7万亩、碳汇造林1.5万亩,打造3个绿美古树乡村,成功竞得规划总投资44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丰源、武岭、窑合等9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主田镇被评为省森林小镇,梅关古驿道被认定为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成功举办2019中国(南雄)国际银杏产业大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银杏产业分会落户南雄。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两违”管控整治等“六网合一”网格化管理机制。完成珠玑纸业废臭气排放提升治理,利用华电集中供热关停园区分散小锅炉,投入6170多万元开展国省道路域和扬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100%”,扩大烟花爆竹禁燃区域,严格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88%。深入开展河湖“五清”和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万里碧道10公里项目建设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治理,建成9个镇级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清养关停整顿猪场52户、散养户573户。全面完成15个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改。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78亩,红砂岭和梅关古驿道周边生态保护修复被省、韶关市确定为系统综合治理修复试点项目。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实施中心城区品质提升“439”行动,雄州公园、“一江两岸”完成景观改造提升,南雄中学至黎灿学校人行天桥建成投入使用,雄州廊桥、深雄酒店·雄州名园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14条城区道路完成“白改黑”。北城新区建设加快,仁和国际大酒店建成开业,崇贤大道竣工通车。压实“街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大力开展“两违”“六乱”整治,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完成珠玑镇、江头镇“139”首批试点建设任务。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13万间367万平方米,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打造了134个干净整洁村、30个美丽宜居村、9个特色精品村,灵潭村被选为“看美丽乡村、庆70华诞”系列直播活动全省唯一直播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18个镇(街道)基本完成新增流转相对连片土地1000亩以上,珠玑镇被认定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万亩、垦造水田3717亩、拆旧复垦423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雄信高速公路7个专项评估报告获得批复,省道S342线分水坳至雄州段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国道G323线、省道S515线和县道升级改造扎实推进,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368公里。农村电网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推进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成邓坊等8家水厂收购,基本实现相对贫困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山塘除险加固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村村通光纤工程。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支出3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万元、1.6万元,分别增长6%、9.7%。基本完成政府承诺的8件民生实事。提高低保、五保等底线民生救助标准。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就业31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5%。97.52%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6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07%。市第四小学、机关幼儿园碧桂园校区和财贸幼儿园雄东路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1200个。开通“农村校园公交”专线94条,启用幼儿园校车服务,被评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市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妇计院医共体完成主体工程,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168个村卫生站开通医保即时结算,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新图书馆、新档案馆和3间风度书房建成启用,新改扩建旅游厕所17间。全面完成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融媒体中心实现新闻采编播全流程再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站)127个。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发布“善美韶关·红色南雄”城市形象口号。建立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投入3600多万元推进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八个一”勤务机制,扫黑除恶打掉涉黑恶团伙9个、刑拘80人。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加强“雪亮工程”建设,实现“红袖章”治安联防队伍村(社区)全覆盖,湖口镇湖口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黄坑镇“创建平安祥和新黄坑”项目被列入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气象科普馆和智慧南雄综合管控系统完成建设,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此外,工青妇儿、民族宗教、供销、保密、残联、档案和军民融合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模式。完成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和第三批镇村事项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实现市镇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全覆盖,145个县级高频服务事项在镇村实现无差别办理,126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开办、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间分别压减至1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实施“照后减证”等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35户。“数字政府”和营商环境便利度绩效考核均在韶关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建立农村“一户一宅”审批备案制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得省财政厅推介。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3亿元。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全面完成ETC发行推广工作。
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大力开展模范机关创建,以党建新成效促进政务水平新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及建议28件、政协提案及来信92件,按时办复率、代表满意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年”,全口径文件、会议和督查考核事项分别压减20.5%、34.9%和50%。坚持过“紧日子”思想,财政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分别压减5.7%、8%。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之以恒整治“四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政风行风作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各种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雄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总体发展水平偏低;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不充分,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未达到年初预期;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推动发展的能力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〇二〇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年份。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定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和韶关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迅速成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13个工作组(专班),全面动员,尽锐出战,突出守好“三条防线”,抓好“四个闭环”管理,严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扎实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既为全省守好了“北大门”,又确保全市未出现确诊病例。在这场大考面前,各级各部门践行初心使命,扛起责任,经受住考验。广大医务人员逆行出征、英勇作战。全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南雄人民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精气神和战斗力!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韶关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南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实际执行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自觉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因时因势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群众自我防护和管理意识,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各项政策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加快复商复市复业复学,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抢抓国家、省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和补短板的机遇期,加大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和招商引资力度,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跑出发展“加速度”,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主动对接和切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把园区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园区一期继续实施“腾笼换鸟”,完成8家以上闲置低效企业置换;园区二期加快完善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围绕新材料、竹纤维、银杏加工、机械装备及制造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谋划做好园区二期扩园修编工作,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全力打造成“双区”产业配套基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坚持扶优扶强,持续开展“暖企”行动,加快澳中电子材料、绿洲生态植物纤维餐具、竹缠绕复合材料、兴南新型墙体和新合盛等一批优质项目建设,推动华电、彤置富水泥、乐华陶瓷等企业释放产能,抓好16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工作,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
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镇(街道)主打特色产业,做优做强脐橙、茶叶、葡萄、中草药、百香果、稻虾共养、猕猴桃等特色农业。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至少打造2个3000亩以上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基地,稳定粮食生产。完成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投入运营。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精致农业,培育新增专业村建设项目15个。完成黄烟种植6.1万亩、烟叶收购17.5万担。发挥银杏产业分会优势,完成银杏产业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坪田银杏园建设,促进银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农产品种养与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观光旅游深度融合,主动与大湾区开展“产地+电商+超市”等多种形式产销对接,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启动中合利华·南雄农林产品商贸物流园、利民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农土特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办好农民丰收节等展销宣传活动。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坚持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全力打造大湾区精神文化高地示范区和旅游休闲目的地。稳妥推进珠玑古巷改造提升,加快百姓堂项目建设,继续办好第七届姓氏文化旅游节,提升珠玑文化特色小镇档次和水平。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推进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水口战役遗址公园、北山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举办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响“红色南雄”品牌。加快云峰山旅游区、帽子峰森林公园、香草世界森林公园和泉水谷漂流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温泉+N”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盘活竹博园、奥威斯项目资产资源,培育韶关市星级民宿2家以上。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大润发广场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充分利用南粤古驿道、恐龙地质文化基地等特色资源,精心培育“乡村游”“古驿道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双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聚焦项目谋划储备、动工建设和落地见效,持之以恒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用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和新基建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在库项目保持在100个以上。争取将韶赣铁路复线、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规划盘子。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统筹开展储备项目筛选、论证和申报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竞争力。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结合产业定位和配套需求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年内完成新签约项目21个、合同投资额32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年度投资额14亿元以上。
加强投资要素保障。推进重点办与前期办合署办公,统筹调度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进展。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落实好“四个一”重点项目管理办法,重点解决项目征地拆迁、用地、用林、用能、环评等突出问题,推动年度总投资65亿元的47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争取和积极用好国债、地方专项债、一般债。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全面统筹财政资金、产业基金、股权资产,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政银企合作,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引导、撬动市场和社会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加强土地收储,完成垦造水田1500亩、拆旧复垦300亩,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留足空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先行,构建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确定投资主体,全面启动雄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展韶赣铁路复线(动车)各项前期工作,认真谋划城区南环公路建设,推进国道G323线头塘铺至古市、省道S342线全安至帽子峰、S515线大兰至大塘和长龙至马迳前等一批国省道升级改造,启动坪田镇黄泥井至老宅、中坪至坳背、坪田至军营寨等3条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总投资超10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苍石水厂、宝江水厂、老坪田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水厂收回收购,启动星翔水厂收购。实施三枫闸坝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中坪、大源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26宗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谋划推进特高压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8000万元。加大5G基建力度,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天然气管网建设。
四、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南雄,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
围绕“扩大容量、完善功能、提升风貌”总目标,加大“四城同创”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配套、塑造特色风貌、创新服务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面向2035年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北接南融”,重点加快北城新区开发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集聚发展和雄州-珠玑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区绿地系统、城区污水、“三旧”改造等专项规划,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完整的规划系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做好市域全要素基础测绘工作。
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加快北城新区建设,全面完成二期征地工作,加快完善道路、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新汽车站、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等项目加快建设,谋划启动建设科技馆、游泳馆和青少年宫,加快莲塘、借村等城乡接合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加快雄州廊桥、深雄酒店·雄州名园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推动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启动廻澜门码头公园建设,继续完善雄州公园、革命烈士陵园、三影塔广场绿地。深化“街长制”网格化管理和市容市貌提升整治,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大力开展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及试点创建工作。
提升墟镇风貌特色。落实乡镇(镇街)提升“139”行动,完成墟镇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开展垃圾、污水、“六乱”三项整治。完成第二批全安、湖口、主田、古市、邓坊5个镇整治提升工作,确保通过市级验收。创新墟镇管理模式,推进乡镇农贸市场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城管执法力量下沉,改变墟镇“脏乱差”面貌。继续支持珠玑文化小镇、油山红色小镇、江头旅游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镇。
五、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出精品、造亮点,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压实市镇村、帮扶单位和行业部门责任,加强挂牌督战工作,统筹推进“八大扶贫工程”,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八有”和“十项”指标,确保上半年现行标准下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加强市镇村统筹扶贫资金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并发挥效益。进一步发挥扶投公司作用,优化提升扶贫产业。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及时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和边缘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切实做到“四不摘”。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成立交易平台并制定交易政策。推行“点状供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加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保障。深化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加快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完成1个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7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韶关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上。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5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2个和区域公共性品牌1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完成208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和1个县级运营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16万亩。
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四沿”区域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实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统筹发展。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和“厕所革命”三大工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全面完成1811个自然村砂土路改造,新增“四好农村路”357公里,力争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认真做好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快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扎实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推动农村宅基地和农村住房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
六、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更好地筑巢引凤、推动发展。
优化提升生态环境。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实施森林围城工程。完成第一期3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各类造林4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新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7个。实施41公里的梅关—乌迳古驿道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和500亩驿道梅园建设。加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小镇等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力争将青嶂山-小流坑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林木采伐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从严从重查处打击野外用火违法行为,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不超过0.5‰。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抓好红砂岭生态修复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国家、省、市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打好财税、金融、稳岗和社保等“组合拳”,大力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广“粤省事”“粤商通”等“指尖办事”便民服务。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完成第三批镇级可办事项下放上线工作。优化不动产登记与交易“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模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项目审批时间接轨珠三角水平。实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大力推行中介超市。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马上办”承诺服务。深入推进“多证合一”和“先照后证”改革,实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加强金融服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量身打造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服务产品。建立并完善企业金融服务辅导员制度,“一企一策”纾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完成省农村移动支付示范县创建。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体制,构建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
优化提升创新环境。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工业园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并通过认定。充分发挥中科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专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载体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双区”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创平台资源,共建产学研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平台,力争新建3家韶关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落实专利资助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力争R&D支出占GDP比重达0.45%以上。加大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培育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丹霞英才150人。落实子女就学、住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完成人才周转性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七、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完善市镇两级自然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加强园区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治理,持续抓好国省道路域整治和扬尘治理,严格做好城区烟花爆竹禁燃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和重点河段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水提标改造,完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完成7个“千吨万人”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全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别达到Ⅲ类水质比例100%、Ⅱ类水质100%。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抓好梅岭古驿道周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推进园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加大打击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力度,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强化法治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依法依规放宽市场准入,规范招投标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00家以上。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干预。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创建,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全力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南雄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持续抓好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推进“飓风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打造综治“一镇一特色”,继续推进“雪亮工程”,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党政领导定期公开接访制度,突出抓好信访源头防控和积案化解。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推进P2P网贷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全面落实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守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底线,推进大应急平台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完成黄坑镇中心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改建等项目建设,力争全面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完成黎灿学校第二校区、乌迳镇第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异地搬迁和江南理工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步伐。有序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强师工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治理,全力创建平安校园。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做好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市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现“六统一”管理。积极争取省中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支援医院技术和人才支持。支持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完成中医院妇计院医共体项目建设,推动康宁医院加快建设,启动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和17所基层卫生院新建、改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深化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促进文体事业协调发展。深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新建3间风度书房,办好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合理布点建设一批体育设施,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革命史料收集、红色文化研究,推进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召开纪念水口战役胜利88周年学术研讨会。全面完成南粤古驿道沿线村史修编,扎实推进第三轮市志修编工作。加强科普教育,完成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布展工作。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加强援企稳岗政策支持,搭建企业用工与高校职校毕业生就业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支持异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工程,强化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社保扩面征缴任务。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保制度,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报销比例。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今年政府将继续办好八件民生实事,具体实事由各位代表票选决定。
此外,进一步加强工青妇、民族宗教、外事、统计、气象、保密、物价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九、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
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持续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坚定政治方向,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加强政府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省、韶关市和南雄市委决策部署。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到新时代政府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履行向市委报告工作制度,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坚持勤勉履职,建设实干政府。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践行“一线工作法”带头深入基层、走进企业,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等庸政懒政行为,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健全政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着力压减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考核评比事项,提高政府效能。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深化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国有资产经营和教育、医疗、扶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正风肃纪反腐,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六网合一”:即自然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包含自然生态环境、“两违”管控整治、河道保洁、野外用火管理、生活垃圾整治、农村建筑垃圾整治等六大内容。
2.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4”是全国文明城市(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四城同创”,“3”是垃圾、污水、“六乱”三项整治,“9”是门户节点、交通优化、城市景观、商业街(主干道)、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文体健身广场、公厕改造和社区服务九项品质提升工程。
3.乡镇(镇街)提升“139”行动:“1”是镇街整治提升专项规划,“3”是垃圾、污水、“六乱”三项整治,“9”是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提升、门户标志标识节点、绿化美化亮化、文体广场、文化公园、农贸市场提升、停车场建设、饮水安全和文化书舍九项基础工程。
4.六个100%: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
5.“八个一”勤务机制:每周一研判、每周一提示、每日一设卡、每周一走访、每月一检查、每村(居)一组织、每日一内查、每周一训练。
6.“三条防线”:预返(来)雄人员的统计调查及管理第一道防线、各省际县际检查卡口第二道防线、各镇(街 道)、村(社区)对外来人员的筛查及管理第三道防线。
7.“四个闭环”:重点人员筛查管理、外来人员检查及管理、统计调查与管理、医疗救治四个闭环。
8.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9.“八大扶贫工程”: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文化扶贫工程、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工程。
10.“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1.“四不摘”: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2.“点状供地”:对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建设的乡村产业项目,按建筑物的实际用地需求实行灵活供地。
13.“四沿”:沿省际边界、沿交通道路、沿旅游景点、沿城市郊区。
14.路长制“136”行动:“1”是制定一个方案,“3”是组建县(市、区)级、镇(乡)级、村(居)级三支队伍,“6”是开展“加强普通公路规划建设、促进公路路域环境提升、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道路运输秩序、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改善普通公路运营环境”六项重点工作。
15.“万里碧道”:是指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16.“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五清”是指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清四乱”是指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搭、乱建。
17.“千吨万人”: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或日供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
18.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9.学前教育“5080”目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
20.“六统一”管理: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