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6日在乐昌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乐昌市市长钟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韶关市委、市政府和乐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韶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精准发力抓“六稳”[1],着力在产业发展、城镇提升、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上项目、抓投资、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95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居韶关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增速居韶关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亿元,增长10.67%,总量居韶关第二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8亿元,增长17.92%,总量居韶关首位。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2]和镇(街)提升“139”行动[3]成效明显。完成“一江两岸三桥两塔一公园”[4]景观亮化提升及楼宇增亮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靓丽;提前完成长来、廊田“139”行动试点镇整治提升,“诗画长来”“粤北粮仓”镇区风貌初显。拆除破旧泥砖房5.2万间、133.2万平方米,占应拆除面积97.13%,农村破旧泥砖房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乐商大会、深圳(乐昌)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招商主题活动,新签约项目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高新技术企业18家,投资总额超40亿元,超额完成三年产业共建“双百计划”[5]目标。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数及新增项目投产数均居韶关首位,在韶关园区绩效考核中实现“两连冠、三连优”。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年民生投入36.51亿元,增长21.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5.14%。扶贫工作考核综合成绩居韶关前列。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顺利通过广东省卫生城市复审,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重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飓风2019”专项行动、涉毒打击整治、严打严防暴恐等工作成效排名居韶关首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工作作风持续改善。坚持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成功争取债券资金2.86亿元、省级涉农资金3.69亿元;争取用地指标2748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35亩,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利用工作获得韶关市委、市政府肯定;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获评韶关市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年度先进单位;市循环经济环保园项目建设做法被省委作为全省“涉邻”项目建设经验推广。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52%,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水质100%达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获国家林草局备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全省前列,河长制考核和水污染防治考核被韶关评为优秀等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农业促增收,“三农”工作亮点纷呈。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5.6%。香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初显,现代农业科研中心等八大重点建设项目[6]全面完成。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建立对接合作关系,政产学研一体模式初步形成。农业标准化种植加快发展,建成1750亩标准化农业种植生产示范基地和1170亩酿酒型葡萄种植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油茶等林下经济,建成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立乐昌市南药产业发展协会,发展种植中药材7000余亩。九峰镇、北乡镇分别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首批省、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专业镇,5个村被认定为韶关市级特色农业专业村。九峰黄金柰李、北乡马蹄等12个产品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成功入选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韶关市级龙头企业2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专业合作社2家。4个经营主体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品牌培育成效明显,被认定为省特色农产品(沿溪山白毛尖)优势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9个、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10个,新增数量均居韶关首位。
(二)着力强工业促升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坚持在工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4.8%,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增上规工业企业16家,新增数量居韶关首位;新增省高成长性企业1家、韶关倍增计划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韶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支持13家企业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2亿元,增长83.3%,增速居韶关第二位。园区发展日趋成型,完成超6千米的道路硬化,形成了“三纵四横”主干路网;公交枢纽站全面竣工,“两湖一公园”[7]投入使用。推动16个项目落地动工,新增投产试产企业18家,总投资4.2亿元的博昇乐智能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8个月,创造工业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新纪录。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母婴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经验得到韶关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支持企业开展6S规范化管理[8]工作,帮助19家企业通过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获得贷款1.71亿元,指导28家企业申报省、韶各类奖补资金约3000万元。依托《企业心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大朗效率+乐昌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三)着力抓带动促消费,第三产业活力迸发。第三产业成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新的增长点,拉动GDP增长4.8%。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乐昌被授予“全国象棋之乡”称号,九峰镇获评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北乡九福兰花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和韶关市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初显雏形,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遗址群、梅花大坪红色陈列馆、南粤古驿道修缮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掀起了红色研学游热潮。成功举办九峰花海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等活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08%和12.11%。商贸服务业平稳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企业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限上住宿企业2家、限上餐饮业1家。金融行业稳健运行,存、贷款总量以及存贷比在韶关排名前列。
(四)着力补短板促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439”“139”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力提升城镇和农村“颜值”“气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清和乐昌”。县城品质提升成效明显,启动旧城提质一期项目,开展城区道路“白改黑”[9],推进人行道铺装以及8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新(改)建公厕9座,完成“三旧”改造928亩。新建小绿地7个、小公园3个,城市休憩空间进一步拓展。完成张滩闸坝枢纽重建主体工程、武江城区段清淤工程,河段行洪能力有效提高。实施交通节点提升工程,完成S248线乐昌四中十字路口等堵点改造,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升。深入开展城区农贸市场、户外招牌广告等专项整治和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城区及周边环境秩序明显改善。“139”行动有序推进,“六乱”整治成效初显,乱摆乱卖、占道经营、脏乱差等现象得到好转。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11座、标准化水厂11座,整改生活垃圾填埋场8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呈现新亮点,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17个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10]任务,118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完成拆旧复垦316亩,垦造水田2000亩。改造危房143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3%。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60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80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27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2.8公里、高标准基本农田3.62万亩,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五)着力防风险促发展,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突出问题整改,着力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底线。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严格落实扶贫各项保障措施,累计实现5065户、13791人脱贫,脱贫率99.57%,39个省定贫困村全面达到出列标准。完成435户贫困户家居环境提升“幸福工程”[11]。建成产业扶贫种养基地72个,打造市级消费扶贫体验馆。注册电商销售企业40家,年度农副产品销售额达8000万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基本办结。强力推进森林防灭火、秸秆燃烧管控、“散乱污”企业整治、污染物排放管控,进一步扩大烟花爆竹禁燃区范围。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和26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9家,取缔散养户314户,率先完成55宗规模以上河湖“清四乱”[12]问题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完成森林抚造6万余亩,石漠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开展涉镉企业综合整治,制定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实施方案,辖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得到提升,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打私工作获省通报表扬,坪石市场监管所被评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秀市场监管所,粮食安全考核连续三年获韶关市优秀等次,安全生产和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六)着力抓改革促活力,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聚焦体制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激活发展潜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更有活力。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坪石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依法赋予坪石镇县级行政职权325项。着力抓好人才培育,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1人。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市、镇、村(居)”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完成2019年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700项,1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式”办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以上。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深化“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企业开办登记业务用时压缩至1小时,变更、注销业务用时压缩至半小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1.5亿元、减免费金0.23亿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奖补试点等工作扎实开展。完成7家国有(集体)水电企业的初步整合重组、12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3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前期工作以及6家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与改造[13]工作。
(七)着力抓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基本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获得韶关市“风采杯”“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一批特色菜入选省、韶“粤菜师傅”教材。持续抓好欠薪治理工作,县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被评为A等次。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在韶关排名前列。连续七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养老保险补缴和基金清算清分工作。农村居家养老项目顺利完成,新增日间照料养老床位140个。残疾人补贴和孤儿、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供养金再次提标,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乐城三小一期扩建工程投入使用。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实现七连增。成功申报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2家风度书房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市中医院医疗设备配置项目、新建妇女儿童医院改扩建工程、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新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九峰、黄圃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通过评审,完成49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3个省卫生镇、5个省卫生村、23个韶关卫生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即时结算延伸至村级,全市1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一站式”联网结算。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完成10个司法所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7个省级示范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32个省级示范性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示范工作站180个。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保障肉品稳定供给。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无假药城市”创建工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均居韶关首位。圆满完成年度兵役征集任务。组建成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队伍,坚决守好公共安全底线。
(八)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强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政府政治建设、作风形象、服务效能、工作成效持续提升。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认真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件,政协提案106件。全面推进依法科学民主行政,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立体式纵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政府和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水平。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深化审计监督。一般性支出压减12.41%,“三公”经费支出下降8.35%。
同时,编制、代建、统计、物价、气象、农机、烟草、供销、史志、保密、防震减灾、舆情监控、档案管理、机关事务、老促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扎实开展。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和军民融合等工作得到了加强。民族宗教、外事、对台、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社科联、工商联、科协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各种急难险重、纷繁复杂的任务面前,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为政府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市人大、市政协给予了我们鼎力支持和全心帮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忠于职守、担当奉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省韶驻乐单位、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乐昌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和挑战。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我市最大短板。工业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投资仍然不足,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功能配套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不平衡,乡村振兴任务繁重,脱贫攻坚成效还需进一步巩固;民生领域短板较突出,教育、医疗、文化、育幼养老、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生态保护和治理任务繁重,生态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需进一步提振,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乐昌建设粤北绿色发展先行地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李希书记在韶调研讲话精神、韶关市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弘扬实干精神,勇担当善作为,坚定不移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强化“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6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韶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正不断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但我们仍然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继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举措,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我们要紧抓国家、省加强政策逆周期调节等政策窗口期和加大补短板的机遇期,落实落细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各项政策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振兴,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
坚持把产业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准放在优势项目上,着力扶大帮强培优,努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优特色工业。支持传统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推动坪石发电B厂厂内热网项目等20个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亿元。主动对接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分工体系,推动祥盛精工、鑫瑞智能装备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培育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新增长点。围绕东锆新材料、沃府实业、宝创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加大上下游项目引进力度,持续优化新材料产业链条。力争利用3至5年推动机械制造、新材料年产值达到10亿元。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壮大皮具、家电、服装等特色轻工业产业。稳步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五山风电项目建设,推动乐昌市金扬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
做强园区平台。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按照“一核两翼”[14]的产业布局,推进园区扩容提质。积极谋划推动城南产业园规划建设,完成城南产业园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城东片区地块收储开发,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快产业园科技创新智慧化平台项目建设,启动5G基建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园区路网、电网、学校、医院、银行网点等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大朗(乐昌)民营企业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力争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母婴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打造承接珠三角外溢产业一站式“拎包入住”载体。围绕“2+1”主导产业[15]规划,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级的企业和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实现产值翻番。
做实企业服务。落实落细利企援企稳企安企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政策和资源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满产。深化“大朗效率+乐昌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建设,严格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开展“走访暖企”活动,依托“粤商通”“粤政易”等平台,健全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工作机制。落实“一企一策”,畅通《企业心声》,及时解决企业用地、用能、融资、产销对接等实际困难,为企业赶工补产、扩大产能提供保障。优化“四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16],推动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达效,确保全年新增落地企业20家,新增投产企业20家。持续推进“育苗造林”计划和“暖风行动”,对园区用地10亩以上、主营收入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档立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新增5家企业纳入韶关倍增计划,新培育上规企业10家以上。以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为抓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推动23家工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二)聚焦项目攻坚,夯实更高质量的发展基础。
紧紧牵住投资“牛鼻子”,把项目建设作为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切实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强化项目招引。坚持将项目谋划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强与“双区”的产业对接,精心举办一批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乡贤招商、以商引商和“云招商”。聚焦“2+1”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农业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开辟产业项目引进“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高成长、高产值、高税收的优质企业,力争新招引项目21个以上,新招引项目投资总额超32亿元,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以上。健全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跟踪服务、督查考评等责任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亩产效益考核评估,推动招商引资从量到质转变。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统筹解决征拆、用地、用林、用能、环评等突出问题,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整合优化全市各类规划,高质量完成市、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认真开展建设用地指标争取、闲置土地资源盘活等工作,推行“点状供地”,推动土地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积极争取并用好新增债券,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多渠道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和资金分配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作用,狠抓重点项目,落实“三级”调度机制[17],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围绕“三个一批”[18],制定“月清单、周任务”,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清单化管理。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实行月度“红黄榜”以及季度“流动红黄旗”考评制度,营造比学赶超、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落实项目通报、预警、提醒、告知等工作制度,推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城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物资储备、农业农村、新基建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的补短板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制度,时刻关注政策动态,滚动储备适合乐昌发展的新项目,确保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力争全年谋划项目100个以上,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动工一批、建成一批”的局面。
(三)聚焦消费拉动,释放更大的居民消费潜力。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
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引进悦宝田园康养综合体、廊田农业康养小镇、水族文化产业综合体等农旅龙头项目。规范引导星级民宿发展,整合开发民宿资源。以九峰花海乡村旅游示范区为龙头,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加快九福兰花公园、百臻生态农业园、誉马葡萄酒庄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串珠成链、统筹发展、提质升级。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建设为重点,完成定友图书馆和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工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五个纪念地建设以及长尾洞社区体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项目,积极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粤北段建设,完成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遗址群修缮保护项目,打造全省红色研学目的地。
培育活动消费新亮点。围绕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打造新的消费热点。高质量办好黄金柰李水果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等节庆活动,以特色美食与美景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千人书画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深度推进农、文、体、旅进一步融合发展,积极筹办《资本论》研讨会、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和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等高水平文体活动及赛事,积极参与省、韶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乐昌知名度、影响力。
挖掘商贸消费新潜力。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综合创建工作,加快乐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建设,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70%以上。发展普惠金融,推广应用农村移动支付“十百千示范工程”[19]。积极发展批发零售业,做好重大商贸企业的招引工作,支持一批工业企业成立商贸公司,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3家以上。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依托乐昌特色饮食文化、茶文化等,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发展“夜经济”,培育新增2家限上住宿餐饮企业。积极培育5G、4K/8K[20]、文旅体、家政、托幼、养老等消费增长点,活跃消费市场。开展汽车、家电下乡专项行动,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
(四)聚焦城镇发展,建设更具魅力的“清和乐昌”。
实施“东融、南进、西拓、北优”[21]的城市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和城乡综合承载力。
抓好城区品质提升。继续推进旧城提质项目,抓好城市主干道沿线、交通拥堵节点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开展首批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原机床厂地块“三旧”改造,提升城区品质和功能。抓好清和公园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国际商贸城、新城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新城片区路网、公园、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乐昌新城建设步伐。实施市体育场、图书馆提升工程。推广绿色建筑10万平方米,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10%。以“四城同创”[22]为抓手,深入开展“善美韶关·清和乐昌”城市管理综合整治行动,依法整治和打击“两违”“六乱”现象,治理违法建筑1.65万平方米。推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完成循环经济环保园项目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开展城市街区“十佳十差”评选,推进小区垃圾分类试点,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抓好镇区整治提升。全面完成坪石、梅花、北乡、九峰等镇的“139”提升工程,示范带动镇区发展。完成S248线高速引线红绿灯至乳源交界处路灯安装。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建设为契机,加快坪石镇县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坪石镇金鸡小学地下人行通道及坪石大桥至坪乳线公路两边绿化带建设,完成老坪石街道提升整治项目,提升坪石镇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北乡马蹄香芋、九峰桃李等特色,重点打造镇街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和农贸市场。巩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成效,深入开展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完成镇(街)综合文化站升级为二级站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
抓好基础设施完善。继续跟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前期工作。完成9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进S248线乐昌北乡至长来段(环城路)新建工程和S518线上廊至九峰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X357线坪石至中村路面改造工程。完成九峰环镇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持续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加快武江河饮用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完成7.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修复病险山塘水库3宗,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启动韶关35千伏坪石北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2020年新建配网工程项目,完善电网结构。抓好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乐昌段项目、粤北天然气主管网乐昌支干线项目建设,优化能源供给。建成59个5G基站,扩大5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
(五)聚焦乡村振兴,建设更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着力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水平更高。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23]和“八有”[24]要求,保持扶贫开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力度,确保现行标准下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行市领导挂牌督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巩固提升5038户13709人以及39个省定贫困村的脱贫出列质量,坚决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扎实推进3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实现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宽带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自然村达到示范村建设标准。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全面完成全市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切实做到“四不摘”[25],争取扶贫考核成效走在韶关前列。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补齐农村公路、信息、水利、厕所等基础设施短板,全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确保自然村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项目、坪石—梅花供水工程,解决和改善664个自然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持续做好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工作,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大垦造水田潜力调查,完成拆旧复垦561亩。继续推进北乡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和沿城市周边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基本完成坪石、庆云省际边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全面完成“桃李人家”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建设,打造39个干净整洁示范村、6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特色精品示范村、1个红色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文明村镇。积极创新乡村治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启动香芋产业园现代农业服务园建设,建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香芋马蹄产业园,加快推进岭南落叶水果产业园建设。探索发展油茶、毛竹、南药等林下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粤北南药基地建设,培育新增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增14个省级“一村一品”项目,2个以上专业镇、5条以上特色村。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抓好农业品牌培育,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以上。深入实施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打造1个以上标杆型合作社联合社,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兴旺。推进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建成1个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16个镇级助农服务中心,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产、供、销“一站式”服务。支持北片地区特别是石漠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茶园,推动优质小果园、小茶园升级为家庭农场。加快与“双区”市场的产销对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双区”大型商超建立合作机制,培育新增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将乐昌打造成为“双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和“水缸子”。推进生猪家禽产业“四个转型”[26],加快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力度,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继续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六)聚焦生态文明,构建更加牢固的生态屏障。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不断厚植生态特色优势,让乐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三线一单”[27]编制工作,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积极参与南岭国家公园创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进森林生态、森林服务、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完成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工程(二期),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4万亩,落实封山育林12.3万亩,完成造林种植1.7万亩。高标准建设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碳汇造林任务9400亩、森林抚育任务2.5万亩、中央造林补贴任务1.45万亩,建成8个自然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标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任务目标,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排查整治。打好严禁露天焚烧、禁燃烟花爆竹、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等组合拳,推进臭氧和PM2.5“双控双减”,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全面落实“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开展河道清淤工作,高质量建设10公里碧道。加快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城区污水截污管网工程建设,力争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农田安全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涉镉企业的综合整治,确保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率达到90%。开展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渣土排查整治。抓好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治理,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
加大生态监管力度。完善基层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强与省际边界地区合作,健全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偷排、偷采、偷倒、偷伐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河道全域保洁机制,实现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全覆盖、全市地表水水质100%达标。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野外用火管理,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23条,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御能力。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完成全市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持续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完成市区和坪石两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异地新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鼓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七)聚焦深化改革,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用改革创新实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深化坪石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形债务存量。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拆旧复垦指标交易等工作,加快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切实发挥财政资金规模效益。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监管,大力盘活闲置低效资源资产,提高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抓好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完成剩余12家“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建立市属国企投资负面清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巩固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成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药品保障和综合监管等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集约化平台实施应用,加快政务信息数据整合。推进政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模式,力争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15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推进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向镇村延伸,力争年底前实现300个事项在镇村办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将一般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用能报装服务,将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规范中介超市管理。推进“三单一平台”[28]模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29]监管全覆盖。落实支持民营企业28条,以更有力措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切实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建设,探索“三变”[30]发展模式,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抓好“房地一体”[31]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打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示范样板,辐射带动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整合政企资源,打造农资农技、冷链物流等市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落实“一村一策”,力争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至10万元以上。
(八)聚焦民生改善,共创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发展目标,尽心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持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公寓建设,积极申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加强援企稳岗政策支持,落实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搭建企业用工与返乡人员、高校职校毕业生就业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支持异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优先帮助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落实“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抓好“丹霞英才”人才引进。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乐昌一中、二中、三中改扩建项目及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完成城关中学运动场改造。抓好中小学卫生工作示范学校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厕所新建、改造任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办好一所以上优质初中,推动凤凰小学、乐园小学投入使用,增加城区小学学位供给。全面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为乐城、坪石城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统一购买安保服务,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加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力争全面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32]。提高学前及普通高中生均经费保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依托省工商技校、市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继续实施“强师工程”“一有三声五进”[33]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完善市第二人民医院配套设施,启动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乐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开展医疗机构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34],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市人民医院“一码通用”试点工作,启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G智慧医院”云项目。继续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基层全科医生。完善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品种范围,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抓好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的传染病救治机构,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抓好“平安乐昌”建设,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综治信息系统、视联网系统与“雪亮工程”深度融合。深化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落实“八个一”勤务机制[35]和红袖章治安联防组织“三个一”工作机制[36]。抓实“法治乐昌”建设,继续抓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提高基层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无毒社区”“无毒场所”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摩托车(电动车)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继续抓好创文工作,力争文明镇村覆盖率达95%。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抚优待工作,提升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灾防治、防震减灾、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我们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坚持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增动能,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守忠诚。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确保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履行职责的全过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政府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中央、省、韶和乐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
(二)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履职重规范。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并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全面完成“七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37]。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常务会议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设。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三)加强效能建设,务实笃行抓落实。开展政府系统作风提升行动,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以上率下,扑下身子抓落实,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小。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的谋划,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考核评比,让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四)加强廉政建设,从严治政守底线。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全面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监管机制,切实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花少钱办更多事、花同样的钱办更好的事”。切实加强政府资产和资源管理,全面彻底摸查清理历年土地征收工作和政府性资产收益情况,交出一份“明白账”。推进市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决战决胜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粤北绿色发展先行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0]三变: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31]房地一体:指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实行统一权籍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
[32]学前教育“5080”目标: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
[33]一有三声五进:“一有”指有理念;“三声”指增强读书声、增强唱歌声、增强运动声;“五进”指进课堂、进图书室、进实验实训室、进运动场、进社会。
[34]医疗机构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指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建设两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推进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35]“八个一”勤务机制:指每周一研判、每周一提示、每日一设卡、每周一走访、每月一检查、每村(居)一组织、每日一内查、每周一训练。
[36]红袖章治安联防组织“三个一”工作机制:指每村(居)一群组、每日一巡访、每周一调解。
[3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附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六稳”:指稳金融、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稳投资。
[2]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4”指四城同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3”指开展“垃圾、污水、六乱”三项专项整治;“9”指实施九项品质提升工程,即门户节点提升工程、交通优化提升工程、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商业街(主干道)提升工程、农贸市场提升工程、背街小巷提升工程、文化健身广场提升工程、公厕改造提升工程、社区服务提升工程。
[3]镇(街)提升“139”行动:“1”指编制一个有特色、留乡愁、能落地的整治提升专项规划;“3”指开展“垃圾、污水、六乱”三项专项整治;“9”指实施九项基础设施工程,即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提升工程、门户标志标识节点工程、绿化美化工程、文体中心工程、文化公园工程、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停车场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和公厕改造工程、文化书屋(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驿站)工程。
[4]一江两岸三桥两塔一公园:“一江两岸”指武江河两岸;“三桥”指武江桥、府前桥、梅乐桥;“两塔”指龟峰塔、南塔;“一公园”指竹林公园。
[5]三年产业共建“双百计划”:指乐昌产业园2017年-2019年三年内实现新入园项目100个、投资总额100亿元。
[6]香芋现代农业产业园八大重点建设项目:指现代农业科研中心、加工物流核心区、农批服务中心、现代化香芋种植加工示范区、现代化出口示范种植加工基地、香芋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润粮农场香芋三产融合区、现代化示范种植加工基地等八个项目。
[7]两湖一公园:指金山湖、碧水湖以及金岭体育公园。
[8]6S规范化管理:指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具体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
[9]道路“白改黑”:指把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黑色),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
[10] 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指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指拆除旧房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指整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水体污染。
[11] 家居环境提升“幸福工程”:指对无力自筹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居住房屋内墙面脱落、墙体污垢存积严重、室内环境脏乱的家居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12] 河湖“清四乱”:指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类突出问题。
[13]“三供一业”移交与改造: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14]一核两翼:“一核”指高铁片区,“两翼”指城南园区和城东园区。
[15]“2+1”主导产业:指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特色轻工业产业。
[16]“四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指园区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而采取的服务措施,即明确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跟到底,全程服务跟进项目建设。
[17]“三级”调度机制:指市委主要领导每月、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半月、重点项目各领域专项指挥部总指挥每周调度重点项目,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8]三个一批:指一批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一批条件成熟的谋划项目、一批已开工但存在问题的项目。
[19]农村移动支付“十百千示范工程”:此项工作为广东省推出的普惠金融实施项目,旨在推动移动便民工程全面向县域及县域以下延伸,2020年在全省建成10个示范县(区),100个示范镇(街),1000个示范点。乐昌任务为:在市区打造1条示范街、50个示范点;将九峰镇打造为示范镇,示范镇内建设44个示范点。
[20]4K/8K:指一种高清/超高清显示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视、电影、手机等行业。
[21]东融、南进、西拓、北优:“东融”指东部现代产业园与高铁商贸区融合发展,依托京广高铁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南进”指推进城南产业园与南部优质居住生活区协调发展,依托北江航道、丹霞机场推进产城融合;“西拓”指将城区向西推进,拓展乐昌新城区;“北优”指优化北部生态宜居环境。
[22]四城同创: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23]两不愁、三保障: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4]八有:指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
[25]四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6]生猪家禽产业“四个转型”:指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
[27]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8]三单一平台:“三单”指提示、免罚、联合惩戒三张清单管理,“一平台”指搭建企业智能服务监管平台。
[29]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