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6月17日在佛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佛山市市长 朱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10751.02亿元,增长6.9%,扎实迈进国内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行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859.48亿元,增长7%,居全国城市第6位,其中民营工业增长8.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47亿元,增长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6.33亿元,增长7%,消费持续发挥重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9.9%、31.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61.4%。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2家,“四上”企业[1]达1.59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02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财政科技投入98.16亿元,增长79.6%,带动全社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834家,仙湖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落户,季华实验室建设居省实验室前列,实现引进全职院士零的突破。新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478个,计划投资3370.6亿元,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丽无纺布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新登记市场主体18.5万户,增长17.8%,总数达82.1万户。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新增减税降费234.68亿元,制造业受益最多。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全省前列,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全流程审批整体用时缩短至1天内。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广佛迈入全域同城化新阶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出口总额4827.6亿元,增长5%,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完成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968个项目累计投资3554亿元,轨道交通、公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三旧”改造项目1.08万亩,人民公园建成开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4万亩,自然村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和垃圾收运处理。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财政投入对外扶贫及援建资金18.86亿元,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国考核中获评“好”等次。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080公里,广佛跨界河流水质首次全面达标,PM2.5为历年最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绿化面积2.9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市政府债务为安全的绿色等级,金融、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民生支出670.76亿元,增长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增长8.9%。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解决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活动,市政府会议和文件数量大幅压减。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81件、市政协提案213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第一时间落实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组织近6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凝聚带动全社会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适应疫情发展变化,因时因势推进常态化防控。争分夺秒做好医疗救治。坚持“四早”“四集中”[2]原则,设置定点医院无条件收治所有确诊和疑似病例,11天内完成市四医院临时应急救治医院建设,实现全市确诊病例动态清零、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派出援鄂医疗队共五批352人,人数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全力以赴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组织动员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春节前返岗复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迅速转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产量大幅提升,有力支持了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公共交通正常运营,水电气讯保持稳定,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精准施策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意见、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十条指导意见等近20份政策文件,安排3000多名联络员挂点联系2万多家企业,1-4月新增减税降费79.9亿元,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发行4亿元消费券,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分期分批引导学生返学复课。目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回稳向好,工业引领生产复苏,需求市场逐渐回暖,发展信心持续凝聚,佛山经济表现出强劲韧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全市人民团结协作、坚韧奉献、守望相助,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佛山人民的伟大力量,凝聚起具有佛山特色的伟大抗疫精神,激励我们不畏险阻、奋勇向前!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佛山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应急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佛山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特别是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外有效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凸显。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引领性重大项目不多,一些重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新旧动能转换亟需提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形态功能品质与经济体量不匹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政府工作有待改进,少数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不会为等现象,工作落实“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解决。

二、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市同时拥有产业实力雄厚、民营经济发达、营商环境良好等优势,面临“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直面挑战,凝信心、鼓干劲,抓落实、求突破,就一定能推动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新起点上取得新成绩。

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对我市发展的影响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样有利于更加集中精力抓好“六稳”、落实“六保”,切实把“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六保”上。只要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夯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稳就业保民生、防范化解风险,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都要以一定的经济增长为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至关重要。

今年已过去5个多月,下一阶段我们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聚焦稳企业保就业和扩大有效需求,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稳企业与保就业相结合,扩内需和稳外需相协调,尽力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千方百计稳企业保就业。牢固树立“放水养鱼”理念,坚决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等政策,全面落实助力疫情防控、恢复经济运行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用人、物流、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使各项政策红利尽快真正落实到企业,将佛山真正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推广应用扶持通平台,便利企业及时享受惠企政策资金。用好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预计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300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行动”,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全市各级政府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企业联络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问题,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扎实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25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用足用好就业补助资金,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利好,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引导资金重点投向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3]建设,新建5G基站7000座以上,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加氢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精准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新增投资超10亿元的内资项目和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共60个,总投资1000亿元。加快推进博智林机器人谷、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再支持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00亿元。

积极推动消费回升。支持餐饮、商场、文旅、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加快培育新零售、直播电商、无人配送、医疗健康等新业态,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服务供给。促进汽车消费,开展新一轮家电下乡,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4],到2021年打造8条以上美食集聚街区。发展全域旅游,繁荣夜间经济,打造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围绕支持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推动构建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积极申报佛山综合保税区,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优化进口结构,扩大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优质消费品进口。

(二)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佛山发展的根与魂,要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实施“强核”工程,加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产品和装备。实施“立柱”工程,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谋划推动氢能源产业示范试验区建设,打造“2+2+4”产业发展新格局[5]。实施“强链”工程,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性安全性为目标,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力度,引进一批促进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关键项目,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质企业的根植性,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实施“优化布局”工程,严格落实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规定,力争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12万亩,打造一批连片1千亩、3千亩的产业园区,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实施“品质”工程,建设全国首批“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6]城市,开展不合格产品清零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探索推出“佛山标准”,强化品牌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着力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实施“培土”工程,深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谋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一流环境。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推进“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创新应用,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标杆示范项目、产业集群试点、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大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新增机器人应用3200台,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做优做强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等金融产业平台。依托广东工业设计城、陶谷小镇等平台,提高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带动创意经济集聚发展。发挥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会展业成为佛山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积极申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三)依靠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最优最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好、投资成本低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和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民生项目审批效率,推动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拿地即开工”。完善不动产登记“一窗通办”,做到部分事项现场即可办结。加快新一轮“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提升网上办事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化简政放权,稳步推进镇(街)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分级分类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7]跨部门联合监管。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管理机制,落实“人才新政23条”[8],推行“优粤佛山卡”[9],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创业团队3个、中高端人才1800人以上。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政府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探索拓展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促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引导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金融等领域集聚,做强做优主责主业。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优化提升佛山国家高新区发展,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带动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10]建设。加快季华实验室和仙湖实验室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设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累计引进大院大所组建创新载体1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大中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11],加快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四)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以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拓空间、促发展。

加快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广州共同谋划编制全域同城化实施方案,规划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2],重点加快试验区启动区建设,打造广佛荟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广佛环城际(佛山西站—广州南站)、广佛肇高速二期、番海大桥等项目建设,推动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至佛山、南海新交通与广州南站衔接,加快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深化产业协作共建,共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互认互通,深化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加强广佛跨界河流水环境联防联治,共建共享广佛优质生活圈。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对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畅通佛山与深圳的快速交通联系,加快形成佛深“1小时经济圈”。加强佛深重大产业、科技、金融平台联动,主动承接深圳优势产业溢出,促进佛山优质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融资,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深化“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推动佛港澳紧密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顺德港澳城。深化与香港离岸贸易合作,对接澳门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网络,建设首批省级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加强与澳门中医药产业合作,推进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发展。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及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在佛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本地市民待遇。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加快由产品端“走出去”向制造端、资本端“走出去”转变。发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作用,谋划一批中德合作示范性产业项目,提升中德工业服务区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广湛高铁、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等项目建设,增强佛山对粤西及大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江海、水陆联运并融入大湾区港口群。

(五)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着力补齐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创新。

提升城市形态功能品质。加快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改革创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三年行动,完成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高标准建设东平水轴,打造新的城市客厅和地标性建筑。全面推进22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实施“宜居佛山、共同缔造”行动,支持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加装电梯、外立面改造,优化提升社区公园等配套设施。治理违法建设3250万平方米。

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五大行动”[13],加快4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首批47个节点项目建设,推进30条古村落活化。加快“四好农村路”[14]建设,完成“三沿一口”[15]和农田“看护房”整治,确保全部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落实“菜篮子”“米袋子”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提升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自给率。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扩大成品粮储备规模,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

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建设,做好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11号线、13号线一期的前期工作。落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要求,完成“一环”高速化改造辅道建设,加快推进“一环”西拓工程,开工建设季华路西延线等项目,再打通20条“断头路”。实施公交TC模式八个“一体化”工程[16],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成地下综合管廊总里程超过60公里,海绵城市面积达建成区面积的20%。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

(六)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现佛山作为。聚焦短板弱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重点战役,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力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四川凉山州和省内对口帮扶湛江、云浮,以及对口支援西藏墨脱、新疆伽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1团、四川甘孜州乡城县和得荣县等任务。落实对外扶贫及援建资金17.3亿元,推动上述地区剩余8个县317个村19.3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造血式扶贫,加强产业协作,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强化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实施消费扶贫,持续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加快贫困户安全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化结对帮扶,助力改善帮扶地区民生。积极推动与黑龙江双鸭山对口合作。完成高明革命老区特别帮扶计划。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确保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推行排水设施建管、厂网、城乡“三个一体化”管理模式。围绕空气质量改善和优良天数比率“双达标”开展精细化管理,落实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工地扬尘管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推进顺德绿色工业服务体系项目。保障石油、天然气、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实施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和美丽佛山五年绿化行动计划,抓好云勇林场扩面、河心岛生态修复等项目,推进“三环六带”碧道工程[17],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疏堵结合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债务限额管理,按计划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积极稳妥申报发行新增债券,确保政府债务率在绿色安全区内。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索试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身边事”。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疾控机构创优计划,升级改造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强化防疫物资生产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研究。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加快市二医院新院区以及市中医院、市三医院、市四医院扩建工程建设,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落实“两保两建两创新”[18]要求,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重点人群医保制度改革创新,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行“平安佛医保”。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计划[19],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推进佛科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强特色”建设,支持顺职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佛职院建设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加快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等合作共建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颐养院、市新社会福利院建设,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件遭遇暂时生活困难的人员实施救助,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开展新市民融合行动,增强新市民认同感归属感。

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20]、市博物馆新馆、佛山粤剧院、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广泛开展惠民文化艺术演出展示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擦亮“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品牌。加快影视产业发展,依托南方影视中心打造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智慧安全城市建设。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阳光餐饮”工程,深化屠宰行业改革,加强放心肉菜市场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按照民生优先的理念,广泛征集遴选了13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认真做好组织落实,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务公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增强统筹谋划能力,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全市各级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新增支出项目。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解脱出来,把全市上下改革发展的精气神提振起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佛山落地生根。

各位代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佛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注释:

[1]“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2]“四早”“四集中”:“四早”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集中”是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3]“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4]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围绕建设世界知名“粤菜粤厨名城”这一目标,全面实施“厨出佛山”粤菜师傅培育工程、“寻味佛山”粤菜美食体验工程、“佛味鲜生”优质粤菜食材建设工程、“佛味秀世界”粤菜粤厨走出去工程、“佛游味劲”文旅餐饮融合发展工程5大重点工程。

[5]“2+2+4”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优装备制造、泛家居2个规模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做强做精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规模冲五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4个规模冲三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6]“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国选取百余个城市、千余种业态、万余家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开展企业实施标准与先进标准的比对分析、开展达标活动,鼓励和引领企业实施先进标准,促进产业和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佛山已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该专项行动的首批参与城市。

[7]“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8]“人才新政23条”:2018年初出台的《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从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四方面提出23条措施。

[9]优粤佛山卡:该卡是佛山市人才享受优惠便利服务的凭证,也是具有金融功能的银行卡。该卡对应不同的人才条件要求,分为A卡、B卡、C卡、T卡,经测算,计划向全市各类人才共发出约95万张卡。持卡人可享相应人才津贴、子女入学、住房、就医等差异性服务。

[10]“1+5+N”创新平台体系:“1”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5”是佛山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南三产业合作区、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空港经济区,“N”是“一环创新圈”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多个创新节点。

[11]“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是指一般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12]“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是“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片区作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4”是“南沙—顺德”“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四个试验区片区。

[13]美丽乡村“五大行动”: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五大行动。

[14]“四好农村路”:“四好”分别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5]“三沿一口”:“三沿”是沿铁路、沿国(省)道、沿旅游景区区域;“一口”是高速公路出入口。

[16]公交TC模式八个“一体化”工程:TC指政府向企业运营商购买公交服务,由政府统一收取票款,对公交网络进行规划,对运营商提出服务质量要求。八个“一体化”工程是TC管理架构一体化、财政投入一体化、运营规划一体化、场(站)路设施一体化、票制票价一体化、出行服务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智能应用一体化。

[17]“三环六带”碧道工程:“三环”主要包括:陶醉龙湾环(佛山水道-潭洲水道-陈村水道都心宜居碧道环)、趣野香村环(西南涌-北江干流-顺德水道乡村振兴碧道环)、鹭语飞花环(西江-北江城郊生态休闲碧道环),串联佛山主要城乡建设区及各种自然人文要素,是碧道建设的主线。“六带”主要包括:水口水道-芦苞涌碧道带、万里长城涌-大棉涌碧道带、吉利涌-南沙涌-官山涌碧道带、西安河-高明河碧道带、南北主涌-东海水道碧道带、桂畔海-文海河碧道带,碧道带穿越城乡、交错成网、联系“三环”、辐射各区,是碧道建设的支线。

[18]“两保两建两创新”:“两保”是保障全市人民医疗保障待遇高度稳定与持续提升,保障重点人群(长期卧床慢性病患者+失能失智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医养康养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两建”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资源和医保基金为引导、社会资源良性介入的多元化民生保障机制。“两创新”是创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捐助”高度衔接的医疗保障模式,创新多部门资源高效整合,同向发力、同向考核、相向而行的重点人群统筹管理服务模式。

[19]学前教育“5080”攻坚计划: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

[20]“两馆一厅”:美术馆、展览馆、音乐厅。

标签: 广东省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