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摘要)
(2020年5月13日在九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 谢来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强大动力,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品质提升年”活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121.1亿元,增长8.4%。财政总收入541.6亿元,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9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亿元,增长11.6%。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增长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09亿元,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2933.2亿元,增长16.7%。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工业技改投入增长49.3%。市本级和6个县(市、区)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40亿元,增长45%,占GDP比重1.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6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9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城乡品质明显提升。中心城区新增人口超过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8%,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949个,其中中心城区196个,完成投资168亿元;改造完成老旧小区44个、背街小巷242条,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90.6%、天然气普及率98.6%。建设新农村点4487个、污水深度处理村庄431个、“四好农村路”581.6公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076元、15772元,分别增长8%、8.9%。全年民生支出52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6%。市人大代表票决的12大类民生实事项目建成298个,完成率95.5%,完成投资32亿元。全年脱贫5.75万人,4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5%以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压倒性措施推进生态治理,打了一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硬仗。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沿江县(市、区)实施生态治理项目131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绿色矿山创建扎实推进,关停矿山340家,治理废弃矿山8626亩。大力推进小化工企业出清,37户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加快创建。16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执行标准均达一级B以上。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与三峡集团合作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建立国控站点“网格长”“点位长”制度,启动建设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16个。
(二)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升级、三产抓突破”的路径,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两茶一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栽茶叶4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4.3万亩,新增虾蟹养殖面积10万亩。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庐山云雾茶、宁红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7.7亿元、15.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4.9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完成工业税收246.9亿元,增长9.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3家,总数1866家;新增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6家,总数16家。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综合试点扎实推进,统筹专项引导资金1.4亿元,撬动各类资金近140亿元,支持116家企业推进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9.2亿元,增长9.5%。“险资入浔”取得重大进展,争取保险资金授信60亿元,首期20亿元已投放支持综保区建设。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8家,其中4A级2家。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8.2%、17.8%。
(三)扎实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围绕“一年有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进一流”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城市功能更全、品质更优、环境更美。九江火车站广场改造、长虹大道白改黑、兴城南大道互通、琴湖大道互通等项目建成投运,昌九高速“高改快”、快速路一期、九园路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三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年度暗访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暗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23项改革试点事项有序实施,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赣江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有序落实,八里湖新区体制改革全面落地,庐山、庐山西海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一区三园”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提前半年实现市县分厅全覆盖;企业注册开办实现“一门一窗一次一天办”;全省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50亿元。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昌九高速“四改八”、都九高速、红光综合枢纽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建成使用,航运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庐山机场复航试飞成功,安九客专、昌九客专、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进。九江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至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出台以“直航”促“三同”政策,九江至上海航线实现“天天班”,九江至日本神户恢复直航。签订浔沪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合作协议,出口实现“提前申报”,进口实现“三个当天”。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增长21.5%。成功举办长江经济带·九江新产业新动能投洽会、国际新材料(氟硅)产业发展大会。全年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478个,实际进资1041.5亿元,其中“50·20”项目16个。科创平台不断拓展,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1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6家。
(五)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福祉日益增进。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行动,下达扶贫和移民专项资金近1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万人。改造农村危房4182户。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有序推进,新增公办幼儿园160所、学位2.8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430所;九江学院校区资源整合、九江职大扩建加快推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健康九江”战略稳步实施,新改扩建医疗卫生项目139个,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20.1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40元和385元。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立案侦办涉黑案件9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2个、恶势力团伙23个,查扣涉黑涉恶资产25.7亿元,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87%,公众安全感达到97.8%。
(六)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五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建立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梳理出来的77个问题正在加力解决。市政府民声直通车和市长热线受理民生诉求1.95万件,办结率97.1%。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202件、政协提案44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4%;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件、提交法规议案2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贯彻“基层减负年”要求,大力推动“三减三强两倡导”,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减少22.8%,会议减少50%,督查检查考核项目压减60%以上。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整治政府系统“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政府的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二、2020年工作安排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砥柱中流、领航定向,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以一级的责任、一级的标准、一级的状态、一级的措施落实一级响应,第一时间水陆全域布防、全面摸排,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了江西“北大门”。全市118例确诊病例3月11日全部清零,至今已连续8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86天无新增疑似病例,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我们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启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千方百计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出台“防疫情、稳企业、促发展”26条政策措施,投放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贷款近300亿元,累计减免企业保险费超过2亿元,惠及各类企业1.8万余家。对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实行“1+1”定点帮扶,建立“驻企特派员”制度,企业同期复工率、产能恢复率、员工返岗率居全省前列。创新开展“点对点、屏对屏”线上招商,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全省第二,实际进资额全省第一,其中“50·20”项目15个,一季度平稳开局的目标没有受到影响。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发放电子消费券3000万元,预计带动居民消费5亿元。不误农时抓春耕备耕,全力稳定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全市普通中学和中职学校安全顺利开学,高校、小学、幼儿园已经做好学生返校学习各项准备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全会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五个奋勇争先”更高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不断开创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九江改革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确保剩余1.5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围绕“三率一度”要求,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中央和省、市各项巡视考核等反馈问题,一体落实整改举措,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围绕落实“四个不摘”部署,全面实现十大重点精准帮扶行动目标,筑牢贫困县、贫困村稳定脱贫基础,压实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稳定脱贫责任。统筹抓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打造“最美岸线”升级版,争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通过验收。围绕打赢“净空、净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根本性好转;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长江、鄱阳湖禁捕退捕工作;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启动城镇污泥、餐厨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固体废弃物科学处置水平。围绕实施八大类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主动作为,挂牌督战,及时销号,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生态环保专项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金融安全行为,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置换,落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确保不发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速推进国有平台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提升参与市场竞争、服务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能力。建立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坚定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加大力度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逐步重塑九江“工业重镇”新辉煌。
提升产业集聚度。聚焦“5+1”千亿产业集群,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开展铸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不断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赛得利(中国)二期、亿阳纺织、共青城出口服装产业园等项目,不断完善现代轻纺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生益科技、德福电子、明阳电路、TCL空调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电子电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蓝星星火、康佳新材料、晨光新材料、金鹭硬质合金等企业技改扩能,不断做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加快推进中车智能交通产业园、中部LED产业园、英利能源等项目,不断做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加快推进中船海洋装备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奥基德信科技产业园、科泰模具二期等项目,不断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实现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三个倍增”。
提升企业竞争力。扎实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新增试点企业100家,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贯标10家,建设数字化车间50个,启动企业“机器代人”100家,所有规上企业全部上云。完善龙头企业挂点帮扶机制,着力推进神华国华、蓝星星火、中粮粮油、亚东水泥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支持引导企业集中优势做特长,走“专精特新”之路,着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力争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以上,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突破2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
提升园区产出率。大力实施“节地增效”行动,加快推进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切实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全面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让企业“拎包入驻”;加快“僵尸企业”清理,提高园区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深化开发区(园区)改革创新发展,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等“六大行动”。大力推行市场化运营模式,深度激发园区的动力活力。
提升帮扶实效性。全面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应对疫情影响各项政策,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60亿元以上。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和“入园区、进企业、解难题”活动,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全省最低。
(三)坚持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取得突破。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深度挖潜,扬优成势,推动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着力做旺全域旅游。加快庐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以庐山为龙头,围绕“两圈两带”,抓点、连线、成面,形成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的全域旅游格局。坚持以景区建设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环庐山、庐山西海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力争庐山西海创5A通过验收,支持石钟山景区创5A、武宁县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4A景区县(市、区)全覆盖。按照“五有五位”标准,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点,力争新增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5个。
着力做活现代物流。围绕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加快推进红光、城西港二期、赤湖等大型公用码头建设,城西港区、彭湖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都昌、湖口、彭泽和庐山市疏港公路建设。优化航运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强化以“直航”促“三同”政策落实;加快“智慧港口”“单一窗口”“大通关”体系建设,力争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30%,通关成本压缩10%,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万标箱。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加快招引大型物流企业,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力争5A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着力做大现代金融。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度开展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战略合作,加快引进银行、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团队,尽快推动“1+6”产业引导基金实质性运作。加大“险资入浔”力度,提升保险服务的广度深度。着力纾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争2∽3家企业实现境内主板上市。
(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坚持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提升、创新再突破,全力破除发展障碍,激活发展潜能,拓展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28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事项,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九江经验”。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完成市本级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建设“12345”统一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和统一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推广运行“赣服通”升级版。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和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全力推动九江成为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最高的地市之一。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支持配合赣江新区体制改革,积极协助“一省一港一主体”港口资源整合,纵深推进庐山、庐山西海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五大综合行政执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
扩大双向开放。充分利用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建设开放通道,打造开放平台,培育开放主体,加快把九江打造成为全省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大门户”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桥头堡”,提升九江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昌九客专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加快推进安九客专建设,积极促进赣鄂皖跨区合作。抓紧谋划“长沙—九江—池州”高铁,致力填补九江东西向铁路的空白,形成“十”字形交叉高铁网。充分发挥九江综保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大做强粮食、肉类进口指定监管场地和进境木材产业园,力争水果进口指定监管场地申报成功。积极推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50·20”项目攻坚行动,力争上半年全面落地、下半年全面开工。确保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0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
提升创新能力。主动融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力夯实“一南一北”两大创新平台和各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创园。加快共青城基金小镇二期建设,继续办好中国青年企业家(共青城)发展峰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私募基金创新论坛等赛事活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4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6%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深入实施人才新政30条,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五)聚焦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进一步彰显门户城市形象。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深入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中心城区实施重大城建项目90个,完成年度投资230亿元以上。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加快新区建设。加快完善新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高铁新区重点加快推进主体项目,完成配套设施,谋划打造高铁经济产业园,努力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八里湖新区重点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建设一批高端星级酒店和文旅项目,提升“山水名城、最美新区”形象。赛城湖组团提前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着力建成绿色生态、创新时尚、智慧互联、宜居宜业的全国一流花园城市。
提升老城品质。启动实施三里街路、庐山大道、滨江路、浔南大道白改黑工程,加快推进快速路一期、九湖路等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九园路改造、前进东路和陆家垄路互通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1.3万户,中心城区改造老旧小区62个,改造提升里弄小巷35条以上。启动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工程。完成长虹大道、庐山大道、滨江路等两侧建筑立面整治。完善历史名城保护体系,加快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塔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强化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城市创建活动,持续发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市容环卫市场化服务,巩固提升十二项专项整治成效,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建改造城市免费公厕200座以上。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抢抓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家,加快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修水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使产品走出去、品牌响起来。聚力做大做强“两茶一水”特色产业,力争“两茶”产值过百亿、“一水”产值过百亿。新增有机、绿色农产品20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0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5.8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座。
建设秀美乡村。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建设新农村点4000个以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有序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着力加快沿江、环湖、环山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积极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基本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加大支农投入,强化资金整合,努力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大力推广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等模式,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在岗培训补贴政策。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积极做好社保扩面,扎实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工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扩大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范围。认真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确保市场供应量足、质优、价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扩充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大班额”化解力度。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加快九江学院新校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新校区、九江职业大学西校区建设,积极推动九江学院复名九江大学,支持共青城市建设职业大学园和省级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大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圆满完成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任务。积极筹备第十六届省运会,继续举办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着力办好第十三届市运会和第八届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支持庐山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普惠托育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全面落实殡葬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扎实推进绿色殡葬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城全国六连冠、全省八连冠。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应急管理基础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十大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智能安防小区、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
积极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脱贫攻坚普查。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尽职尽责建“五型”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理性务实、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法纪维纲”的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定力。始终深怀忠诚之心,践行忠诚之举,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宪法”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坚定为民情怀。始终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作为确定民生工程的“方向标”,始终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作为感知群众冷暖的“温度计”,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坚持“以人民心为心”,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百姓生活安好、身体安康、事业安顺。
(三)增强担当意识。坚持“干事为荣、避事为耻”,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让“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坚持“在岗在行在状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成为所负责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弘扬务实作风。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不骛虚名、不做虚功;凡事争主动、不盲动、紧盯重点不松动,做到谋定而动、久久为功。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把握主动权。强化节点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大力开展“项目提速年”活动,做到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全面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为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五)严格尊崇法纪。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面执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全面形成“有交集没有交换、有交往没有交易”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勤耕力作,接续奋斗,全面开创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为谱写新时代九江改革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