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华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8日在华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晓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6亿元,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万元和1.17万元,分别增长8%和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5亿元,增长8.8%。2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城区汽车客运站投入使用,310国道华阴段改扩建工程主线贯通,古柏行景观恢复工程(南段)等项目初具规模。全年策划包装重大项目75个,争取国家资金8.5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26个,合同引进资金227亿元,到位资金64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58万吨,五类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72家,渭南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6家。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生物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入园项目稳步推进。罗敷工业园转型升级,超细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华能秦电、华鑫特钢等骨干企业达产达效。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旅游经济增势强劲。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和“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县区”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119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5.6亿元,分别增长4.9%和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到8.5:23.5:68,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大攻坚战坚决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有效。以管控政府债务为重点,规范PPP项目管理,加强风险预警,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精准脱贫成果显著。突出“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累计建成扶贫产业园37个,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162人次,易地扶贫搬迁642户,危房改造447户,实现2726户9167人精准脱贫,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2018年度被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为好的等次。污染防治科学有效。以四大保卫战为关键,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精准施策、科学应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1300余亩,植树造林4.85万亩,关闭“散乱污”企业152家,实施“双替代”2.37万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4天,长涧河入渭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荣获国家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秦岭区域违建、“大棚房”、全域“五乱”、违建别墅等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乡品质更加优越。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开放,观澜桥、金水桥建成通行,生态景观、山城风貌交相辉映,成为城市发展新亮点。滨河大道、书院路中段建成通车,西桥改造工程春节前即可通行,城区通达能力显著提升。瓜果蔬菜市场建成使用,新建城区节点绿化5个、停车场1个,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累计建成镇村污水处理站23座、农村改厕1.48万户、绿化村庄77个,“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岳庙办土洛坊村、华西镇友谊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审批改革有序推进。营商环境日趋优化,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网办事项达到600余项,减免税收74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866户,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企。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全面完成,农村改革扎实有效,61个村全面完成“三变改革”,应急管理、民主法治、医药体制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6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提升“五大工程”扎实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7%,“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主体建成,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初具规模,市影剧院改造提升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华阴老腔”交流演出110余场次,弘农杨氏家族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城镇就业4735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600万元,社会保险持续提标扩面。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基层网格化管理统筹优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坚决有力,“平安华阴”建设持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七五”普法有力有效,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118件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效能显著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持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华阴人精神”,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凝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时,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统计、审计、人防、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破解了许多难题,打赢了不少硬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华阴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追赶超越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一产小、二产弱、三产不优”的局面还未改变,产业转型升级仍处于阵痛期;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不足,投资增长后续乏力;民营经济活力不强,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旅游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围绕旅游、融入旅游、服务旅游”的产业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三大攻坚战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够协调,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教育、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难点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工作人员观念陈旧、作风漂浮、执行力不强,干事创业激情不高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实施。特别是历届班子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支撑发展的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对此,我们将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山水生态、历史人文、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更宽的眼界、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谱写新时代华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三地一中心”建设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旅游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美市”发展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与全国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增长6%,旅游总收入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要素保障,大马力推进,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实施43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9.3亿元。坚持领导包抓推动、集中开工牵动、示范引领带动、考核倒逼驱动,力促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等22个项目全面竣工,现行310国道罗敷至华山段改造提升等21个项目加快推进,华能秦电城区供热管网、风力发电等重大前期项目尽早启动,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

全力以赴争项引资。紧扣国家产业政策,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围绕文化旅游、康体养生、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策划包装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挤入中省盘子,全年争取国家资金8亿元。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招优选强、产业链招商,高标准打造“城市会客厅”,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主动对接央企省企、行业龙头,力争全年到位资金70亿元。

持续优化要素保障。严格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强化项目全程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深化银企合作,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激活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健全土地收储制度,加大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盘活存量和低效闲置土地,保障项目用地。严厉打击恶意阻工、强包强揽等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聚焦文旅融合,构筑全域旅游新高地

坚持旅游龙头支柱地位,实现全景式覆盖、全业态融合、全季节体验,做大做强做优全域旅游。

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紧扣“山水林城庙”等核心要素,构建“一核一轴三带一环线”的旅游产业格局。健全“一盘棋”工作机制,发展壮大华山景区,建成运营华山冰雪乐园等项目,打造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沿黄旅游观光带“龙头”。以华岳路为主轴,加大商贸综合开发,打造旅游城市发展“动力轴”。加快推进华山国际文旅康养示范区一期项目,逐步恢复生态林带,打造沿山康体养生经济带。以“一河两岸”为切入点,高起点策划包装“国际慢城”新业态,打造沿河慢游休闲经济带。建成古柏行景观恢复工程(南段),整体包装运营岳庙步行街,激活登山古道文化特质,打造沿线民俗体验经济带。提档升级御温泉、鸵鸟王生态园等景区,打造市域内两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环线。

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为抓手,优化旅游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域景区数据共享、监测预警、智能管理。持续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行业失信惩戒力度,实现游客投诉“快处置”、旅游安全“强保障”。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开展涉旅行业评星公示活动,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让广大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培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创新“旅游+”“体育+”,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做足做活“山下留客”文章。建成运营华山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特色剧场、实景演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清心温泉、仙峪户外运动基地等内涵,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建成运营喜来登度假酒店、华山自驾露营地二期,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独具风情的民宿客栈,承办一批会展论坛、体育赛事等精品活动,聚集一批酒吧演艺、特色餐饮等休闲业态。拓展养老、育幼、家政等新兴消费,构建以旅游为主体、多产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聚焦转型升级,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

坚持绿色低碳环保,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园区承载力,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培育壮大。

加快园区建设扩总量。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主阵地,加快罗敷工业园转型升级,力争鼎盛化工改扩建、脱硫石膏转化及应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园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优化要素保障、政策吸引和管理服务,强化园区和产业招商,加快水杨酸系列生产线等入园项目建设,力争3家企业建成投产,蓄积工业后劲。

做强骨干企业优存量。落实工业稳增长各项措施,支持华鑫特钢、万华重工、锦前程药业等骨干企业扩规增量、提质达效,实施华能秦电技术改造项目,推进热电联产,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稳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步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

发展新型工业育增量。整合完善强工扶工政策体系,紧盯新能源、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加快引进一批有潜力、高技术、强引领的工业企业,延伸做强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华山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增强资源共享、科技支撑和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企业孵化能力,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两篇文章,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聚焦惠农兴业,提升乡村振兴新成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拓展“市场主体+种养基地+职业农民”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家、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积极开发“农业+”多业态,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品质化,深入实施“3+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扶持壮大五类特色优势产业。稳固发展甜柿子10000亩、香菊3000亩、葡萄12000亩、设施大棚1300座,新增“双品一标”认证品种3个,渭南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实施新安大13万套种鸭基地等项目,促进畜牧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有机种植、绿色养殖,加快农业循环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建设美丽宜居镇村。积极探索“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强化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设镇村污水处理站12座,农村改厕1.9万户,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0公里,绿化村庄37个,建成孟塬供水等项目。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倡导乡村文明新风,确保农村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五、聚焦品质升级,彰显城市建设新面貌

坚持规划科学化、建设品质化、管理精细化,完善功能、丰富内涵,全面提升旅游城市魅力。

高起点规划引领。按照“北扩、西进、南融合”的中心城区发展思路和“多规合一”要求,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合理划分功能板块,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风貌设计规划,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有序引导村庄建设。严格规划执行,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高品质建设提升。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二期、三期项目,加快4个棚改安置小区建设,启动实施4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打通华城路东段、杨震路南延等“断头路”,完成电力设施提升改造、八一路雨水管网等市政工程,健全城区便民停车场,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

高标准优化管理。坚持精细管理、智能提升、大众参与,创新监管方式,搭建城市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推进城乡环卫市场化进程。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和再生水秦电供水管网工程,规划餐厨垃圾处理厂。以马路市场、交通秩序等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一举成功。

六、聚焦改革创新,激发市域发展新活力

坚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支持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完成“三变改革”,稳慎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三供一业”改造。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让各类改革走深走实、更有成效。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5+3”专项行动,搭建“审批、监管、服务、信用”功能齐全的政务服务平台,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让“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成为常态,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一网通办、邮寄送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减轻企业负担,打造优质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倾力支持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创优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力争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800户。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办法,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七、聚焦精准务实,赢得三大攻坚战新胜绩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切实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健全基本医疗保障,解决好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强返贫监测预警,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标核查,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坚决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产业就业等工作,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秉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理念,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持续开展“五乱”问题整治,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强化“六项措施”,全面完成“双替代”,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275天。实施罗敷河上游段、二华干沟瓮峪段、长涧河西桥段堤防治理工程,系统整治河道黑臭水体,确保南山支流入渭水质稳定达标。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强湿地和森林保护,新增人工造林1.8万亩。严格落实“河长制”“峪长制”“警长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

全面筑牢风险屏障。大力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严堵违规举债,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隐形债务风险动态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科学研判、妥善应对,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风险。

八、聚焦民生福祉,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打造温情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第三小学、第四幼儿园,启动建设第四小学、太华学校,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县级公立医院布局,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建成中医院门诊楼,实施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工程,深化“三医联动”和“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打造健康华阴。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建成使用广播电视大楼,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次。健全公租房配套设施,有效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深化“双拥共建”,加强退役军人安置管理和保障服务。统筹推进慈善事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巩固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做好医疗保障、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织密筑牢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充分借鉴“枫桥经验”,深化“信访门诊”作用,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成使用“雪亮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华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筑牢人民群众安全屏障。

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我们将主动顺应新时代要求,提高站位、转变理念,驰而不息强学习、转作风、提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做到忠诚干事。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增强使命担当。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坚持依法行政,做到规范干事。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好《向人民报告》和《百姓电视问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和社会公示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坚持为民担当,做到务实干事。牢记宗旨意识,增强“八种本领”,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加强调查研究,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解难题、惠民生的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廉洁从政,做到干净干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持之以恒反“四风”,摒弃各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紧盯关键领域,加强审计监督,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创造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负韶华、砥砺奋进,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