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3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越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肖正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越西脱贫奔康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脱贫攻坚“决战冲刺年”为主题主线,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五大战役”、转型发展“四大工程”,奋力开创了脱贫摘帽基础更牢、转型发展活力更足、民生事业成果更实的崭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57亿元,可比价同口径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增长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4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8亿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4元,增长1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7元,增长8.75%。
一、全力破坚冰、攻堡垒,脱贫摘帽基础进一步打牢
主动对接落实“三区三州”政策、省综合帮扶“34条政策”“16项措施”,统筹投入13.76亿元助力脱贫,村退出与户脱贫进度分别达到94.7%、88.1%,贫困发生率降至2.8%。
物质脱贫全面推进。工程类项目基本实现提前收官,达标卫生院覆盖33个乡镇,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实现38个乡镇全覆盖,通讯网络、学前教育设施、通村硬化路、民俗活动坝子、卫生室和文化室实现208个贫困村全覆盖,贫困户广播电视、安全饮水实现全部达标,生活用电达标率提升至99.6%;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安全住房建设提前一年完工,城北集中安置小区实现“一次搬到位、七个全覆盖”。脱贫攻坚“产业突破年”各项决策部署相继落地,“7+4”农林牧产业稳步推进,建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村级脱贫奔康产业园107个,到户产业项目惠及3484户,贫困村集体经济达标154个。就业扶贫取得积极成效,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200人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性就业收入87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827个,兑现补贴841.34万元。
精神脱贫统筹推进。教育资助政策惠及贫困家庭子女1.9万人,“集中编班+实训基地”控辍保学化解销号模式在全州推广,18所“一乡一园”开园招生,“学前学普”行动全覆盖推进。禁毒核心指标实现“两升三降”,“绿色家园”在全州率先竣工,成功摘掉省级层面“外流贩毒重点整治县”帽子,连续三年荣获全州禁毒工作先进县。“两保三基金三救助”制度有效落实,减免贫困群众医疗费用4491万元。“盖茨项目”取得积极成效,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3.08%,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及成功率分别上升至91.09%、87.77%。生育秩序整治持续推进,政策外生育率及四孩以上出生率分别降至5.82%、5.04%。艾滋病防治及生育秩序整治工作考核名列全州第一。“农民夜校”教学活动覆盖16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2407人次。“树新风助脱贫”巾帼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四好村”50个、“四好家庭”7920户。
攻坚合力更加强劲。中央及省直部门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院地校地企地联系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628名综合帮扶干部远离家乡、转战彝乡,508名县内帮扶干部下沉到村、投身战场,各级干部念兹在兹、合力担当,共同推动了上千个项目在一线落实,568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在一线投放,5103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在一线生效,2万余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及各类巡视、考核反馈问题在一线整改,70件脱贫攻坚重大任务承诺事项在一线推进,形成了“一线攻坚、八方参战、多路响应”的攻坚格局。
二、致力调结构、稳增长,协同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
坚持项目支撑、产业牵引、改革助力、开放引领、城乡统筹、生态管护多箭齐发,构建“一干引领、多支协同、干支共兴”发展新格局,三次产业分别增长2.9%、14.4%、5.9%。
重点项目接续实施。坚持以项目投资统筹支撑区域发展,总投资147.7亿元的97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成昆铁路扩能工程越西段有序推进,小相岭隧道建成通车,嶲州大道及嶲州大桥正式通行,比团路建成投用,越城白马至中所龙泉旅游产业路取得重大进展,实施“畅返不畅”整治52.15公里,建成村道98.3公里。县城新增城市供水工程全面开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越西河县城段水生态治理深入实施,11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完成土地整理6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成效显著,获得挂钩节余指标1036亩。新建输电线路364.8千米,惠及群众3.3万人。“宽带乡村”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产业经济加快转型。现代农业提速发展,苹果及花椒两大主导产业分别新增3万亩、2.3万亩,甜樱桃、马铃薯、油菜、高山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持续扩面增效,粮食及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3.39万吨、2.19万吨,州县龙头企业发展到2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76家。荣膺全省川烟培育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成效突出县。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抓工业经济,聚焦“融资难”协调银企贷款1.55亿元,聚焦“电价贵”争取减负3602万元,聚焦“销售难”协调市场助力增收5.2亿元,工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4%、22%。工业集中区货场、电网等基础设施有效推进。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7%,达到4485万元。观音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接待游客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9亿元,分别增长10%、8%。清理培育规上流通企业3户,完成服务业项目投资1.5亿元,电商网络零售额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24.88%。供销合作、金融、仓储、中介、快递、新零售等行业竞相发展,“扶贫保”“政策性农业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助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9%。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综合执法、设施维护、绿化养护进一步加强,拆除违法“大棚房”6133平方米,拆除违建“彩钢棚”8.2万平方米。农村土坯房改造、“三类重点对象”住房改善惠及群众4940户。新改建公厕18个、卫生户厕2056个。推进乡村亮化,为86个村点亮路灯2408盏。普雄成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镇,中所镇通过省级特色小城镇评估,中所镇陶家营村进入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空气质量及饮用水水源地、出境断面水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清理河渠27条159公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平方公里,环保督察反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管护国有林65.94万亩、集体生态公益林58.33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54%。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缩短3—1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新增10%、65%。478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四办”清单,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办理量达到2.36万件,群众满意率99.5%。深入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38条”政策措施,为15426家民营企业减税降费2546万元。国资国企实现营业收入6838万元。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完成农村清产核资7.6亿元,农村土地确权完成60%,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工作陆续启动。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优化为27个。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持续引向深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昌故里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我品我秀》栏目,国际诗歌周、第五届文昌文化旅游节有效提升越西知名度。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个,协议引资20.8亿元,300万羽蛋鸡养殖等一批招商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三、着力纾民困、惠民生,民生事业成效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政府机关一般性支出压减10%,民生领域公共预算支出提升至65.6%,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23.45亿元。
坚持在改善民生福祉中提升群众幸福感。23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59人,城镇失业率降至3.14%。完成棚改150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惠及困难群众1220人。全民参保登记有序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368.5万元,受益1.13万人次。3125名城镇困难群众、30170名农村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攻坚行动,帮助113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165万元。县中心敬老院、殡仪馆正式启用。城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特殊困难儿童得到及时救助,兑现补助1677万元。主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切,跟进化解了成昆铁路断道期间“出行难”、县城枯水季节“供水难”、生猪市场保价稳产“供应难”等一批民生问题,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6万条,按时办结县长信箱诉求78件,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考核名列全州第二。
坚持在推进社会治理中提升群众安全感。“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38个。网格化管理覆盖289个村6个社区,“雪亮工程”新增28个村。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缉枪治爆、侵财盗窃等专项打击行动,侦破命案8起、侵财案件121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14起、涉枪案件3起,呈现刑事警情下降、破案上升良好态势。信访法治化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推进,来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22%、42%,调解成功率达到98%。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防汛减灾、消防救援工作全面加强。道路运输、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积极防范和化解。
坚持在发展社会事业中提升群众获得感。投资8.55亿元的5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建项目竣工投用,义务教育均衡顺利通过州复核、省复检,师资力量、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主动保护和传承“五大文化”,完成小相岭古道遗址修复,普雄和乐青地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正式授牌,南箐镇河坎村等5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组织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发放安装“户户通”4510套,送戏下乡246场,放映农村电影3768场次。群众体育取得长足进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深入实施。注册有效商标70件,登记版权5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有效加强,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效显著,获评全省居民收支调查工作先进县。人力资源、对台工作、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语言文字、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档案、史志、气象、粮食、老龄、慈善、外侨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工青妇、工商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一年来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越西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有效监督,各帮扶地区、帮扶单位、帮扶企业鼎力支持和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谨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干部职工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离退休干部,向驻县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各帮扶地区、帮扶单位、帮扶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脱贫摘帽已进入攻坚“倒计时”,但“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还有短板和弱项,“志智双扶”还须继续用力,“四治”工作还须久久为功,内生动力激发、“造血”能力提升还须更进一步。二是县域经济仍在转型“阵痛期”,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融合性不强、支撑力不足,财政自给率、保障力弱,抓项目、推产业、促转型工作还须更进一步。三是社会民生领域还须狠下“硬功夫”,优质的教学条件、便捷的健康服务、高效的政务窗口、顺畅的交通秩序、洁净的居住环境、更多的就业岗位,始终是37.6万越西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当前民生领域的短板所在,纾民困、惠民生、解民忧工作还须更进一步。县政府高度重视存在问题,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各族人民的期望。
2020年工作任务
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越西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的谋局之年。根据县委全委会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州和县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带一走廊、一路三园区”“一核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和干支协同布局,以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为主题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全力实施“五大行动”、着力破解“十大难题”,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州第一方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五大工程”、抓好“五项治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打造“四个示范县”,加快建设美丽繁荣文明和谐新越西!
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结合县委全委会部署及越西实际,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力争达到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全面完成脱贫摘帽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0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对脱贫攻坚进程形成了制约和干扰。面对不利因素和下行风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的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锁定年初既定目标不动摇,统筹兼顾战疫情、战脱贫,坚定不移稳增长、保民生,千方百计抓就业、促稳定,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提前重启,奋力夺取稳中求进的主动权。
——战疫情、严防控彰显了“越西力度”。面对疫情“大考”,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各级干部、志愿者“逆行”抗疫,累计摸排19.9万人次,登记管理2万余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人民团体主动担当,广大群众自觉响应,共同筑牢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社会各界情系抗疫、心系武汉,自发捐款捐物169万元,涌现出了一批温暖人心、令人钦佩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广大网民朋友点赞,折射出了新时代越西人的真善美。通过扎实有效的联防联控,全县隔离人员已减少至72人,有力保障了复工复产、复耕复业、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的阶段性推进,实现了疫情“零输入”和“零确诊”,为脱贫摘帽收官和经济社会重启争取了宝贵时间。
——战脱贫、攻堡垒拼出了“越西进度”。面对脱贫摘帽“大考”,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于2月3日起全面发起“一月一战役”,以“战时状态”推进“五大行动”、破解“十大难题”,全面完成2月3月4月三场战役的各项作战任务,提前实现了“户六有”“村七有”“乡三有”目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程项目已开工311个,开工率85.4%。住房功能及基础设施“双提升”加速推进,住房功能提升开工率96.7%、完工率67.1%,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80%,广播电视完成动态补盲988户。群众收入补短提升取得积极进展,到户产业巩固提升完成79.1%。
——稳增长、防风险展示了“越西速度”。聚焦经济运行抓调度、抓服务、抓保障,6家规上工业企业、10家建筑企业率先复产,90%的市场主体相继复业,54个重点项目接续复工,有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使所受影响限于短暂和可控。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降幅从大幅回落收窄至4.5%,高于全州2.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1万元,增长4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增速全州第一;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4.6%,增速全州第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56%、5.4%。一产三产增加值降幅收窄至1.3%、10.9%,二产增加值增长7.8%,增速全州第三。
——保民生、抓就业体现了“越西温度”。始终将民生摆在第一位,落实稳岗补贴50.89万元,惠及18家企业1076名职工;发放临时价格补贴946.4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补助73.0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57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25.41万元,确保特殊群体居家隔离期间生活有保障。坚持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万人次;跟进处理农民工工资欠薪案件,追欠民工工资148.9万元。推行“不见面”审批及“四办”模式,办结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1252件。中小学校实现开学复课。民生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外部环境充满着不稳定和不确定。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坚决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决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战略目标勇毅前行,以务实重行应对复杂局面,以真抓实干对冲不利影响,坚决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接下来,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全面小康,全力以赴聚力攻坚实现脱贫摘帽
坚决把短板补得更扎实。坚持逐户逐人过筛子、补短板、促达标,确保“一超六有”不落一户一人。聚焦安全住房短板抓提升,建设边缘易致贫户安全住房2552户、特殊困难户安全住房1097户,改造“三类重点对象”危房1733户,实施住房功能提升10762户,新改建厕所8431个、厨房8685个、化粪池1216个,硬化院坝13.3万平方米。聚焦群众收入短板防返贫,实施产业到户巩固提升26162户,对859户收入不达标群众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对8.73万农户落实内生动力奖补措施,对所有贫困群众落实扶贫救助责任险;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59人次,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20618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489个。强化政策兜底,确保收入不达标且符合政策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坚决把基础打得更牢靠。坚持逐乡逐村补弱项、打基础、促提升,确保“一低三有”“一低七有”不落一乡一村。全面落实4.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建成城北安置小区“扶贫车间”和扶贫商业一条街。规范提升特色农林牧产业体系,按照“四个一”标准,推动208个贫困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陆续见效,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加快推进364个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程项目,打牢乡村脱贫退出基础。始终以乡村为主战场,全方位开展挂牌督战,确保如期完成5月6月两场战役的作战任务,确保5月前基础设施完成扫尾、环境治理有效提升、搬迁入住全面完成、资料整理更加规范,确保6月前完成自筹资金收缴、扶贫项目审计、各类问题整改及所有收官任务,全面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坚决把成色提炼得更足。深入治理影响脱贫成色的特殊问题,开展控辍保学化解销号“回头看”、复学措施“大排查”,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入学“一个都不少”;规范管理“绿色家园”,确保新增、复吸和毒品滥用得到有效遏制;扎实推进“盖茨项目”,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检测率、覆盖率、有效率均提升至90%以上,母婴传播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整治超生问题,政策外生育率下降至5%以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75%以上。坚持标本兼治抓落实、立足长远建机制,力争“四治”工作成效居于全州前列。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探索“一约四会”自治模式,评选星级“四好家庭”7920户。深入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聚焦防返贫监测预警、产业就业稳定增收、安置点治理与发展、“志智双扶”、自发搬迁等领域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工作措施、投入力度、帮扶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建好县级脱贫攻坚实景陈列馆、村情村史馆,讲好越西脱贫攻坚故事。
二、筑牢发展支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坚持项目投资拉动。把握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紧盯“十四五”国家政策导向,提前谋划包装40个左右新开工项目,争取一批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进入州级重点项目库。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六项制度”和“四个一”推进机制,制定完善项目权责清单,推行重点项目50天审批办结制,加速推进总投资54.2亿元的38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促县城新增城镇供水一期工程、供销社县级为农服务中心等项目如期竣工;分季度开工总投资32.2亿元的34个重点项目,力促房地产开发、脱贫攻坚、城镇建设等领域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积极推进总投资112亿元的38个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把握“逆周期”调节政策机遇,着力抓项目争取、抓包装推介,力促更多项目落地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以上。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销售体系和保障体系。积极培育“一果一椒”主导产业,力争分别壮大至10万亩、20万亩;积极发展高山中药材种植,新增蔬菜6000亩,种植马铃薯22.5万亩、油菜18万亩、烤烟5.4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3万吨以上。加快创建大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在产业融合上率先实现“接二连三”,同步创建州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挂牌县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0个、培育村级示范园50个,力促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力争新增家庭农场50家、专合社120家。稳步推进蛋鸡、西门塔尔牛等养殖项目,实现四畜出栏45万头、家禽出栏42.5万只以上,肉类总产量2.2万吨以上。推进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定苹果、贡椒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新增“大凉山”品牌4个以上、四川扶贫集体商标16个。一产增加值增长3%以上。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在供给协调、企业减负、政策支持上下功夫,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励补助政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2亿元,增速6%。加快完成索玛集团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改项目,推动1万吨电解锌“两转两吸”生产线尽快投运,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力争风电一期项目年内投产;全力支持特种水泥、碳化硅、电解锌等主要工业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实现业务收入8亿元以上。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实施乃托铁路专用货场改扩建及道路建设,推动年运输量提升至100万吨,同步推进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等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河东农特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努力推动传统种养向精深加工转型。全年实现二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
推进现代服务业做优。主动融入全州“一核五区三带”文旅发展总布局,推动“1+5+10”全域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持续做强文昌文化旅游节品牌,提档升级文昌故里AAAA级景区,完成观音河景区三期建设,力争启动文星水街、科甲长街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民宿30户、星级农家乐10户。全年旅游收入增长8%以上。全力支持服务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整体修复,助推餐饮、住宿、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良性发展,在“小升规”“个转企”上取得积极成效,培育限额以上及规上企业2户,建成省级商贸流通农贸市场2个,完成服务业投资1.5亿元以上。推进特色夜市街区建设,积极发展“夜光经济”,支持金融、保险、物流、中介、寄递、新经济等拓展业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三、提升发展后劲,全力以赴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推进生态环境治污攻坚。准确把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按时完成省州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量目标任务,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扎实开展减排、抑尘、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项行动,力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开展河湖“清四乱”,启动河湖水岸域线划界,实施“一河一策”管理保护五年方案编制;有效管护饮用水水源地37个,投资2541万元实施丁山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全面推进净土行动,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治理岩溶面积40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18.25平方公里。全面推进绿化越西行动,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建设退牧还草围栏5万亩,人工种草1.5万亩,草原退化修复2000亩,力争森林覆盖率和国土绿化率分别达到40.93%、66.11%。进一步加强申果庄自然保护区联管联控力度,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
推进风险防控治理攻坚。坚定人民至上、慎终如始的防控理念,建立交通运输、学校、医院、基层及全民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对境外及重点地区来越人员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启动城市建设遗留问题专项治理,按照“一企一策”思路,稳步解决驿风外滩、商都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乡村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逐乡逐村抓清理、抓整改、抓规范,推动基层财物管理规范化。扎实推进平安越西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整治“黄赌毒”及突出治安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完成175个村“雪亮工程”,推动村(社区)覆盖面达到80%以上;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促进信访维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努力实现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10%、20%以上,着力将平安建设工作提升到全州前列。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严守政府性债务管理红线。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风险及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研判。坚决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整治督导任务,推动政治站位、综合防控水平、现场救援能力、火灾防治成效实现“四个提高”。
推进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33证合一”登记改革,推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30%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及房屋登记颁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营商环境问题治理,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保险惠企、社保降费减负等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克服影响、渡过难关,助推民营经济主体发展到1.2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国有林区、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领域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活动,实施省级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力争实现货物进出口额50万元,电商网络零售额2500万元。坚持精准招商与精准落地并举,实现国内州外到位资金6亿元以上,上年度省级平台签约项目履约率90%以上、开工率80%以上、资金到位率30%以上。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打牢2021年撤村并乡工作基础,力促深化改革向基层延伸、各项改革有机衔接,总结推广城北集中安置点治理模式,探索推行村书记“一肩挑”、村医及计生专干“二合一”。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创新开展“法律七进”,推进38个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认真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全力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积极支持工商联、文联、残联、科协、关工委、老干部等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四、夯实发展根基,全力以赴推进区域协同融合发展
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主动服务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力争越西段完成建设投资57%以上;全力争取G5京昆高速扩容雅安至西昌段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尽快启动实施,协调争取昭觉至普雄铁路项目加快规划论证进度,推进S309团结桥至普雄段公路改扩建,加快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继续优化乡村路网建设,完成9个“慢火车”通站公路建设,实施“畅返不畅”项目31个,安装农村公路护栏100公里,新建村级招呼站65个,通村公路硬化达标率提升到100%。投资900万元建设机械化养护中心,探索公路养护新模式,确保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推进电力、通信、网络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白沙河书古自供区电网改造、11个乡镇农网改造,以及青龙220KV变电站建设,积极推进5G网络试用,完成瓦岩沟大岩沟泥石流治理,全面完成38个乡镇42个村农村安全饮水补短提升工程,抓紧启动越西河观音河河口段防洪治理项目。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及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增减挂”拆旧面积1.8万亩、土地整理6.4万亩。
聚焦城镇建设抓提升。坚持凉山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按照“旧城更新、北部缓进、跨河接东、南拓主导”思路,启动建设越西南站站前广场、县城主次干道改造、文昌客运中心项目,抓好嶲州大道附属工程、嶲湖公园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投资2800万元建成县城新增供水地下水源工程,完成南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总投资6.36亿元的水墨领地、康城、荆越苑、公园一号等房地产项目有序开发。建成总投资6300万元的县城果园路至中所五里牌“过境公路”,以及“状元桥”项目,疏解重要集镇交通拥堵问题。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支持中所、普雄等中心城镇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启动“最美古镇”“最美古村落”创建。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城镇化率提升至33%。
聚焦人居环境抓治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环境整治“十大行动”,坚持严管严控严治,动真碰硬解决农业农村、城乡集镇、河流沿岸、旅游景区、交通沿线及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整治“大棚房”“彩钢棚”及各类违法乱建行为。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新改建公共厕所18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102个,实施6个乡镇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力促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有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化公路沿线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已完成专项治理的6个乡镇实现成果再巩固、管控再加强,国省干道沿线的其余乡镇在上半年实现治理见成效、管控见真招,同步推动专项治理在下半年延伸到所有乡村,确保环境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深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铁路沿线环境。
聚焦重要规划抓落实。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对接转化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提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抓住越西进入“十四五”国家革命老区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科学合理提出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给社会良好预期,激励全县上下努力奋进。适时启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落实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全面指导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启动编制越西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坚决维护县城《总规》《控详规》及各类规划的刚性约束。
五、提升发展保障,全力以赴促进社会共建共享
着力提振教育质量。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软硬件提升,巩固38所乡镇中心校达标建设成果,正式投用4所新建学校,新增学位1.4万个,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投入资金4065万元,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生宿舍1.55万平方米,解决3100名学生寄宿难的问题。始终将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生命线,启动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遴选工作,聚焦“两支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抓教学质量提升,加快推动均衡教育迈向优质教育。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千方百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完成总投资1.1亿元的越西中学二期工程。持续推进“学前学普”,规范管理291个“一村一幼”和18所“一乡一园”,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支持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管理,力争完成中职招生500人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提升至85%以上。
着力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健康越西行动,建成总投资4966万元的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完成县妇计中心二级乙等保健院创建工作,尽快启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村卫生室中医角,力争启动总投资6250万元的中彝医院项目。全域化、标准化、规范化做好14类基本公共卫生签约服务,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完善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力促“一乡一全科”覆盖率98%以上。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能力建设,努力补齐新冠肺炎等重点疾病防控中的短板及弱项。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着力织牢民生网底。坚持公共财政民生支出60%以上比例不动摇,集中力量办好办实一批民生实事。认真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实现劳务输出9.22万人次,劳务收入1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依法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落实源头监管、多方共治机制,努力保障农民工不“忧薪”。规范运行县中心敬老院,启动养老互助试点建设,办好“老年大学”,建好“儿童之家”。完成393名农村特困人员及586名孤儿集中供养。及时救助弱势群体及特殊困难群体,推动残疾人个性化服务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县殡仪馆规范化管理,全面完成公墓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困难群众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实施生猪发展“十条政策”,力争生猪出栏基本保障量达到19万头,努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足、物价稳。发挥食品药品检测分中心作用,坚持“四个最严”标准,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挖掘“五大文化”底蕴,启动六大类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保护,完成红军洞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红军园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推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全面完成档案馆建设。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投资2300万元实施新华书店建设。行政村农家书屋图书保有量1500册以上。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付诸实践,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精神力量。常态化维护广播电视,确保广播天天响、电视长期通。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完成农村电影放映3468场次。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拥军优属和优抚政策。深化质量强县战略。精心组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力支持工会、团委、妇联开展工作。统筹推进地方志、外侨、气象、语言文字、人民防空等各领域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始终坚持强化自身建设不放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不断成为自觉行动,初心使命在思想深处筑牢、灵魂深处扎根。坚持依法按程序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各项监督,积极支持监察委、法院、检察院及各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始终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作为初心使命的最大实践,以“六步工作法”“后督办机制”提升办理质量,98件人大代表建议、56件政协委员提案均按时办结。全面加强重大政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综合监管,财政绩效评价延伸至12个部门42个项目。开展项目审计26个,挽回经济损失2792万元。全力支持开展“明目行动”,立案8件,党纪政务处分11人。
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自身建设,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驰而不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政治建设领航。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依法行政护航。认真落实《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牢固树立“再忙不忘法、再急不违法、再亲不枉法”观念,全面推行合法性审查、风险性评估,推动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主动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作风建设续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县“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厉行节约,压减“三公经费”,抓实精文减会,深化“四乱”整治,持续巩固提升作风建设成效。全面践行“三盯”“三公开”,全面倡导力量在一线、破题在一线、攻坚在一线的干事风格,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扎实的工作业绩,收获殷实的发展成果。
坚持清正廉洁助航。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工程综合监管,在重点领域扎紧制度“笼子”,以简政放权推动权力“瘦身”,持续铲除滋生腐败土壤,整治和查处各类“微腐败”,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昂扬士气,担当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加快建成美丽繁荣文明和谐新越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脱贫攻坚“五大战役”: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战役、扶贫工程全面完工战役、农林牧产业重点突破战役、四治攻坚整体提升战役、内生动力全面提振战役。
2.转型发展“四大工程”:项目提效工程、产业提速工程、城镇提升工程、稳定提质工程。
3.“两保三基金三救助”制度:“两保”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三基金”即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三救助”即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救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
4.“一干引领、多支协同、干支共兴”:“一干”即越西河谷同城化立体经济走廊“主干”,普雄河谷生态农业经济“副主干”;“多支”即越城镇中心城镇、越西河谷同城化发展区、南方丝绸之路文旅产业经济带、越西东南普雄河谷多元复合发展区、越西北部绿色工业产业经济园区、越西东部申果庄保护片区协同发展。
5.“一带一走廊、一路三园区”:沿成昆双线发展普雄河谷生态农业经济带、越西河谷立体经济走廊;按历史文化、产业布局发展南方丝绸之路文旅产业经济,越城丁山中所旅游康养产业经济园区、乃托绿色工业产业经济园区、申果庄生态经济园区。
6.“一核统筹、四化同步”:“一核统筹即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统筹经济发展;“四化同步”即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融合化、新型城镇化。
7.脱贫攻坚“五大行动”:脱贫攻坚对标补短行动、问题整改销号行动、产业巩固提升行动、四治持续攻坚行动、干部作风整治行动。
8.脱贫攻坚“十大难题”:帮扶责任人到位难、非贫困村(户)提升难、项目审计结算难、自筹资金收缴难、拆旧复垦入住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卫生习惯养成难、内业资料规范难、信访舆情风险防控难、满意度提升难。
9.“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0.“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1.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工程”:重大项目工程、现代产业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对外开放工程。
12.经济社会发展“五项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城市建设遗留问题治理、资金管理混乱问题治理、营商环境问题治理、人居环境问题治理。
13.“一约四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
14.“一核五区三带”文旅发展总布局:“一核”即以西昌为核心,打造四川旅游次中心、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五区”即中部安宁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大凉山原生态彝族文化体验区、北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环螺髻山阳光康养温泉度假旅游经济区;“三带”即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经济带、金沙江高峡平湖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带、雅砻江黄金水上走廊旅游经济带。
15.“1+5+10”全域旅游产业:“1”即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即文昌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南丝路文化、古蜀文化“五大文化”;“10”即以保安尔苏藏寨、新民梦回蜀乡、大屯果乡秋韵、丁山樱红庄园、中所水韵之乡、南箐红色记忆、马拖驿路花海、书古湿地绿洲、普雄五彩梯田、申果庄林海寻幽为内容的“乡村十景”。
16.“夜光经济”:夜光经济又称月光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以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
17.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18.“畅返不畅”:已经建好的农村公路,因达到设计年限等原因,造成通行条件恶劣,病害密集,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出行需求,产生畅通—不畅通度的负面变化。
19.“状元桥”项目:起于文昌大道果园路口,东西向横跨河道,连接旅游路交通路网,全长66米、宽28米。
20.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1.“三盯”“三公开”:盯住县里的“权”、乡村里的“情”、村上这个“点”;督促实施县、乡、村三级公示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