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9日在泸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和桂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工作
去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始终守初心、担使命,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接见、两次回信、多次批示、一次听取汇报”的殷殷嘱托抓落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5亿元、增长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99亿元、增长21.7%,农业总产值14.79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7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亿元、增长4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413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48元、增长11%,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
(一)全力以赴打硬仗攻脱贫,人民生活更好。抓实《泸水市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落地,严格落实“五个一”下沉驻村、“四个一”工作机制和“五个逐一”工作方法,实施“四季攻势”“四个百日”专项行动,自始至终抓实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不断补齐。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66亿元,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集团帮扶资金1.27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0.74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0.68亿元,共计投入扶贫资金32.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推动市、乡、村三级平台实体化运作,提升“三个组织化”程度。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7个、受益群众5.7万人。建成扶贫车间16个,新增组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15个,70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2万元。2.57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新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12户。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1.1万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8万人次,转移就业2.2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7亿元。教育扶贫惠及2.89万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纳入社会兜底保障853户1593人,符合参保条件的5.13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养老保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437件,行政村公路硬化率100%,危险路段有安全防护。贫困村动力电、网络宽带、广播电视、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市25个贫困村出列、7187户2.7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1.97%。
(二)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更快。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3%、11.6%、2.8%。狠抓峡谷特色农业、香料产业,一产基础更牢。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10.7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57万吨;种植特色经济林果2.4万亩、经济作物11.03万亩、中药材1.1万亩、蔬菜5.34万亩、饲草饲料2.58万亩,实施核桃、草果提质增效15.3万亩;培育中华蜂6000箱,实现畜牧业产值7.2亿元、增长16%;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3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1个;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香料种植1.49万亩;拼多多、泊尔恒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怒江泸水道地中药材星创天地”落户我市,老窝镇被列为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狠抓园区建设,二产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28亿元,完成非电工业投资4190万元,工业硅产量9.06万吨,完成水泥生产98.4万吨,年发电量达21.34亿千瓦时;新增入园项目3个,大数据中心二期、空分制氧项目建成投产,实现5家工贸企业升规纳限。狠抓文旅产业,三产活力更足。全年接待游客204.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77亿元、增长64.31%;成功举办2019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杯、文旅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咨询会,百花岭傈僳风情小镇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一部手机游云南”泸水板块上线运行;发展民营企业2192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8.56亿元、增长8.7%;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商务部中期验收,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建成投用;消费市场增势强劲,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9亿元。
(三)全力以赴抓项目补短板,城乡面貌更美。扎实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暨“狠抓落实年”活动,储备项目481个,开工项目112个、竣工项目36个。美丽公路、六丙公路六库城区过境段建成通车,保泸高速、怒江民用机场进场路、美丽公路南延线、中交连心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大小水利工程451件,板瓦水库、志奔河水库、界河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计堵河一级电站投产发电,第二批村级光伏项目建成并网。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80%。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启动国土空间规划,泸水城市发展规划修编成果通过省规委会审查。江西民族体育场改造、六库老城区截污干管改造等“美丽县城”项目开工建设。棚改债、土地债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650套,拆除“两违”面积3.5万平方米,修补城区路面3.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57.84%。怒江新城骨干路网、一水两污工程启动,13个项目建成,18个在建项目推进有力。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13个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洛本卓卓旺村被确定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
(四)全力以赴重保护严防治,生态防线更牢。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城市“两污”处理率分别达70.26%、100%,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83.97%。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新增建成500亩以上生态产业样板26块,完成陡坡地治理0.58万亩、“怒江花谷”生态建设0.23万亩,新增造林2.71万亩。河长责任有效落实,完成河道治理2.8公里、江堤建设2.03公里。坚决筑牢生态“防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44.46平方公里、畜禽养殖禁养区555.05平方公里、限养区46.29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5起、处罚金额205.96万元,清理整治“大棚房”1.07万平方米,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力整改。丙舍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最美水站”。启动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生态文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五)全力以赴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更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出台《泸水市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20条措施》等10余项重点领域改革制度,取消行政许可事项7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477项,对402个对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8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减免企业税费1.67亿元,清理并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28亿元。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化解政府性债务3.86亿元。设立云南农担泸水办事处,提供企业担保贷款0.44亿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95户,注册资本增长12%。完成土地确权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外贸经济恢复增长,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17户,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4.87亿元人民币、增长194%。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三张牌”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组织外出招商5次,包装推介项目48个,签约合同项目11个、总投资20.6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75亿元、增长44.73%。
(六)全力以赴办实事惠民生,群众获益更多。重点民生支出23.0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8.54%。投入1.4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建成校舍面积3.03万平方米,新时代中学开工建设,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97%,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正式公布认定,高考上线率达99.74%,2084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上江镇中心完小成功申报为“中国工农红军云南泸水红军小学”,“控辍保学”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健康促进试点市创建,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配备乡村医生183名,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二期住院楼、市疾控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新增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3.48万人,完成艾滋病筛查10.23万人、结核病筛查11.59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89%,1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老窝敬老院全面完工。发放低保金1.19亿元、特困供养金428.77万元、医疗救助金675.88万元,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61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31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17万元,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710.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16%。“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提升改造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个,《洒借尼迟来》获得云南省第七届金秋风彩舞蹈大赛彩凤金奖。10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七)全力以赴抓治理保稳定,发展环境更优。边境防控、反恐维稳、社会治理力度加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排名全省第19名,上升18位。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化解历史遗留信访积案13件。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下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个、民族特色村寨2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侦办涉黑涉恶案件7起。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八)全力以赴转作风重落实,政府效能更高。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专项治理和问题整改为抓手,强化依法行政,民生公司等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纠正和解决。法制权威不断彰显,征地拆迁、“五违”整治等依法行政工作更加规范。坚持民主集中,全年召开常务会议18次,研究议定“三重一大”事项165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75件,办复率、面商率均为100%。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开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全域服务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政府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查率达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144条。强化重大项目、脱贫攻坚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审计项目24个,审计脱贫攻坚资金14.01亿元。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政府发文、会议精减30%以上。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3.67%。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对党忠诚、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专题谈话活动,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段跃庆、侯新华、李永平、和卫忠等流毒影响,全面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全年约谈乡(镇)和部门干部181人次,向纪委移交问题线索3批,政府系统接受党纪政务处分16人。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违纪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查处,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防控措施,严格落实边境防控“五个管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实现疫情“零”发生目标。同时,毫不放松抓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市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大幅回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7.2%,但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其他指标3月以后降幅收窄,整个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面逐步显现,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在脱贫攻坚和抗疫斗争这两场大战大考中,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我们始终坚信,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前进步伐,撼动不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信念,坚守“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脱贫攻坚精神和“苦干实干亲自干”的脱贫攻坚作风,就一定能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省州驻泸单位,向武警、解放军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泸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面对百年罕见新冠肺炎疫情的检验,泸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的基本市情没有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的现实市情也没有变,我们抓发展机遇能力不足、发展要求与干部群体综合素质之间仍有差距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实现如期脱贫摘帽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工业和服务业支撑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基础设施依然滞后,投资增长的基础不牢,融资引资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增长支撑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压力大;民生保障不够有力,一些群众关心关切解决回应不到位;营商环境仍然不优,依法行政还未全面落实,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不到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同程度存在;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部分干部斗争精神不强,还存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研究解读、用活用好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重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泸水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市委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202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紧扣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两大目标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省级生态文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健康促进市、“美丽县城”实现“三创建一达标”为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战役”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把握“5个重要指示”核心要义,充分认识“4个突出特点”内涵定义,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要求和期望,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内防反弹”措施,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重点加强校园疫情防控,持续巩固市内疫情防控成效。把严防边境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增强国家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疫情防控体系,坚决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好国门。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持续扩大和稳定就业,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着力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全力保障各项基本运转,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一鼓作气摘掉贫困帽子
如期兑现全面脱贫“军令状”。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对未脱贫出列贫困村挂牌督战,在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压实市、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责任,整合全市财力、物力、人力、精力,精准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突出抓好《泸水市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落实,对标贫困村退出标准、贫困户脱贫指标和巩固提升20项要求,结合巡视巡察、扶贫成效考核和各级督察审计反馈问题,全面盘点工作任务差距,找准工作着力点,因村因户因人靶向施策,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全市剩余1.6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泸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打好“两不愁三保障”歼灭战。整合13.01亿元以上资金投向脱贫攻坚,补齐各方面短板。实施好产业项目43个,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项主导产业支撑,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每个村有1个规范运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贫困户产业扶持100%覆盖的目标。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51条措施和市委“五个确保”“十项制度”要求,实施好安居、就业、保障、培训、维稳“五大工程”,完成安置点11所学校、6个卫生室、3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0个扶贫车间建设,加快安置点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配套建设,完善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站(点)、综治中心等安置点后续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全面开展危房核查和排危“清零行动”,完成所有农村常住人口房屋安全认定,全面完成拆旧复垦复绿工作。培训贫困劳动力1.8万人次,转移就业3.6万人次,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五长负责”机制,实行辍失学学生销号管理,坚决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
健全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抓好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动力电、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活动场所、卫生室查缺补漏,全面提升和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坚持脱贫与巩固脱贫成果并举,做到“四不摘”,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做细做实防止返贫的各项工作。推进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参与的新型产业发展,健全贫困户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志智”双扶工作,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多重收益,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三)持续打好项目落地建设大会战,增强高质量发展拉动力
做实项目储备。抢抓国家和省对“三区三州”倾斜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打造“三张牌”、启动“十四五”规划、“美丽县城”“大滇西旅游环线”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机遇,不断完善项目库。按照“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对内可实施”的标准,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126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重大项目滚动保持在500个以上。多渠道筹措前期工作经费5000万元,策划包装申报项目100个,争取50个项目纳入中央、省州计划盘子。
狠抓项目推进。持续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暨“狠抓落实年”活动。实施“项目工作日”制度,按月研究推动项目建设。实行更加严格的重大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制、部门负责制,健全项目建设跟踪问效、问责考核等机制,力争55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78个计划开工项目形成有效投资,59个在建项目竣工验收。确保保泸高速、美丽公路南延线、中交连心桥年内完工。全力保障民用机场及进场路、泸腾二级路、怒江美丽公路绿道工程、能投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六片高速、六兰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旅游项目、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力争落地建成一批精品酒店、半山酒店、民宿和精品旅游景点景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水果高标准种植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联动审查备案等相关制度。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耕地补充项目,力争产出72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全面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完成土地供应248亩以上。加大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争取力度,积极申报政府债券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政银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破解“无钱可用”的难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来抓,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全面盘点泸水短板弱项,立足资源优势,以构建大滇西旅游环线为契机,以综合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及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绿色香料、峡谷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六大产业”为重点,找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加强与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对接汇报,认真谋划好“十四五”重点项目,争取更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中实施。
(四)紧紧围绕创建“绿色食品牌”,大力发展峡谷特色农业
做优做强峡谷特色农特产业。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抓好“菜篮子”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按照“三带四区”产业发展布局,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冬早蔬菜,食用菌种植以及中药材、咖啡、花椒等香料种植加工。种植花卉2.37万亩、特色蔬菜1.2万亩、木本蔬菜8700亩、草果8800亩、饲草饲料7300亩。新增香料种植5000亩、花椒种植2400亩、特色水果1.83万亩、中药材1万亩,完成草果提质增效3万亩、核桃8.5万亩、漆树4000亩、咖啡5000亩。大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中蜂养殖,做好高黎贡山猪、肉牛、黑山羊、生态土鸡、中蜂等养殖项目,大小牲畜存栏达到107万头只羽,肉类总产量达3万吨以上。实施好“菜篮子”工程,力争年内建成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确保生猪定点屠宰场建成投用。
全面巩固提升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板瓦水库、志奔河水库建设,实施大小水利工程56个,改善灌溉面积2400亩,力争水利化程度达33%。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30个、家庭农场48个、专业大户30个、种养大户23个、专业协会1个。加快构建市、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20家,着力打造泸水沃柑、芒果、咖啡品牌产业,把核桃、草果、蜂蜜、特色香料、老窝火腿等培育成知名品牌。
(五)坚决打好“绿色能源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全面完成工业园区规划修编,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推进泸水水电硅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实现园区硅冶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泸水工业硅市场竞争力。落实好园区优惠政策,新增入园企业4家、工业项目4个,完成水泥生产100万吨以上,工业硅产量9万吨以上。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硅电联动电价制度,坚持“一企一策”解决好园区企业困难问题。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实现银坡河电站、俄嘎河电站投产发电,完成上江七棵树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项目建设,启动“以电代柴”配套电网建设。积极推进一批非电工业项目,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5亿元以上。做大绿色香料产业,加快绿色香料园区建设,力争4个入园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化厂房10000平方米,着力打造“绿色香料小镇”。突出围绕草果、核桃、咖啡、中药材、绿色香料等产业,谋划推动一批精深加工项目,重点研发以草果为主的调味品、日化品和保健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扶持小微企业21户,发展民营企业2317户,实现非公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升规纳限工贸企业5户以上。严格实行处级领导挂联民营企业制度,推行“保姆式”服务,每月深入挂联企业1次以上。积极搭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交流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六)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大格局
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启动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加快百花岭旅游景区、三河阴阳瀑布、百鸟谷景区建设和片马抗英、驼峰航线纪念馆3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项目落地,实施好能投五星级酒店、登埂温泉精品酒店、咖啡庄园精品酒店、怒江惠仁康养小镇半山酒店等旅游项目,完成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提质建设,完成丙舍坝、下片马、上庄等民宿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半山酒店”,培育150户旅游扶贫示范户。积极推动小沙坝至大南茂航运、机场索道、怒江东岸等项目。启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4个、旅游营地4个、观景平台14个、旅游厕所6个。用好“一部手机游云南”手机APP管理、服务、营销三位一体综合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建设。
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做好“旅游+”文章,组建文旅发展公司,着力打造皮划艇、越野、徒步三大基地。做好专项规划,打造2条自驾游精品路线、2条户外徒步探险示范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文体竞技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阔时节”“尚旺节”“澡塘会”等一批民俗节庆旅游品牌,继续办好文旅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咨询会、皮划艇野水世界杯等活动,提升泸水知名度。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加快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康养项目,加快推动滴水河康养、登埂温泉康养综合体、惠仁大健康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研究六库城市旅游经济和夜间旅游业态,完善六库城市服务设施,开发六库城市半小时旅游经济圈和夜间旅游产品,开展特色街区建设,促进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休闲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商贸、物流、金融、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协同发展。
(七)以“美丽县城”建设为契机,让“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泸水的靓丽名片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江东江西老城提升改造,实施污水截断、引水保洁、公共绿地、小广场停车场供给等工程,实现中交连心桥建成通车,6号路、8号路通车,力争打通鹦鹉路、9号路等“断头路”,加快推进青山森林公园、三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启动城区6座跨江桥灯光亮化、风貌改造工程,完成棚改回迁安置房建设240套,逐步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施18个城市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六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提升泵站技改、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怒江鼎业广场、碧桂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加快怒江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小沙坝至三界桥绿色生态走廊、新城污水处理、供水管网、骨干市政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好州委党校、州文化宫、州博物馆等州级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区划调整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持续深入开展专业市场整治,强力推动“五违”整治,治理“五乱”问题,实施“四化”工程,让城市更宜居、百姓更舒心。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新建乡镇“一水两污”工程14个、自然村垃圾收集房521个,实现乡镇自来水供水、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行政村公厕15座、新建自然村公厕458座、改造户厕5838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45件。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57.54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142公里,实现建制村客运班线全覆盖。持续整治以美丽公路为重点的路域环境,全面治理侵占公路路权行为,推进公路沿途集镇、村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风貌打造。启动第二轮乡村规划编制,严格规划建设审批,规范乡村规划许可证、农村宅基地审批流程。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改变农村“高价彩礼”“活人墓”等陋习,加强法治宣传,推进村务公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超前谋划脱贫摘帽后的成果巩固工作,重点做好生态扶贫这篇文章,大力实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项目,全面盘活农村林地、农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25度以上陡坡耕地等,鼓励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方式解决建档立卡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同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进一步增长、产业发展和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坚持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结合。加强生态建设,完成怒江流域两岸生态修复2.67万亩,推进退耕还林9000亩,实施“怒江花谷”生态建设5000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整治,完成麻布河、赖茂河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环境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启动石缸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工作,持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打非治违”等工作,加强化肥和农药减量控害。继续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完成园区企业脱硫设备安装,加快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站、垃圾裂解场、医疗废弃处理场等项目。系统推动控车、抑尘、治源、禁燃举措落实,全面从严落实河长制,坚决查处非法采砂、采石等破坏生态行为,以及不规范施工造成的空气、噪音污染。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打造泸水宜居环境。
(九)用好改革、开放、创新三把“金钥匙”,增强改革创新驱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完善权责清单,逐步增加“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大力实施“减证便民”“四个零”行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运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全面清理整治“活人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科技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财金保障能力。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严格财政预算和绩效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开支,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增强财政运行保障能力。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源调查,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国有资源资产监督和盘活工作,防止国有资产资源流失,实现保值增值、发挥效益。
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与缅甸在基础设施、边贸经济和边境管控等方面的合作。完成查验货场二期建设,推进片马口岸边境贸易综合服务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加强岗房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片马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机遇和招商推介会等招商平台,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外出招商、中介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商,包装推介项目50个,签约项目15个,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续写民族团结和谐稳定新篇章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深入实施“教育兴市”战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深入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两后生”教育,完成新时代中学建设。加快建设“健康泸水”,全面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力争完成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市级公立医疗机构“五大中心”建设及乡镇卫生院“一中心一站”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服务好州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做好新城综合医院申报工作,提升我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市、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双百工程”,完成二轮《泸水县志》《泸水年鉴(2020)》修编出版,实现市档案馆建成投用,做好“阔时节”申遗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继续落实好“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新增就业再就业2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8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启动维拉坝、怒江新城、恩感思落敬老院建设,实现鲁掌敬老院、老年养护院综合楼建成投用。完善临时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统筹做好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城镇困难职工等群体关爱工作,完成社会福利中心儿童部、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抓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强化国家安全意识,牢记“守护好边疆”嘱托,加强边境管控,深化反恐维稳工作。实施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配合做好怒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北京展,有序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推进“平安泸水”建设,坚决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扫黑除恶”收官战,严厉打击跨境、“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
继续办好10件为民实事。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全面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支持档案、党史、保密、工会、科协、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侨联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决战在即,我们将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的责任担当履行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劲推动工作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打造听党指挥的忠诚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提升治理能力,打造诚信可靠的责任政府。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犯罪,妥善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大项目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全面规范征地拆迁、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堵塞风险漏洞。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主动化解历史问题,回应群众诉求,提升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严格依法行政,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政府。把依宪执政、依法行政、依规施政、依纪从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认真落实《政府工作规则》,完善常务会议学法、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坚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始终“以法治眼光审视问题、以法治思维谋划发展、以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强化执行能力,打造真抓实干的效能政府。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增强抓落实的自觉、靠实抓落实的责任、提升抓落实的能力,坚持求真务实,敢于改革创新,树立言必信、行必果和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实干导向,增强直面困难、敢打硬仗、勇破难题的斗争精神,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政府干部队伍。构建目标任务清单化、工作推进责任化、执行过程痕迹化、跟踪督办常态化、超时问责制度化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有力落实。
(五)严守纪律规矩,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侯新华、段跃庆、李永平、和卫忠等流毒影响,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违纪必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形式主义,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监管。持续开展“对党忠诚、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廉政谈话活动。用好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容错纠错制度,营造肯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各位代表,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幸福未来。身处脱贫攻坚主战场,站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唯有奋勇争先、方能不负重托,唯有努力奔跑、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苦干实干亲自干,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