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陇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陇川县人民政府县长郑洪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聚力攻坚,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向好
刚刚过去的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县委“334”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聚力攻坚,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2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亿元,增长33.4%;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增长19.9%;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9亿元,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亿元,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702元和10405元,增长8%和9%;万元GDP能耗完成州下达控制指标。
(一)脱贫攻坚纵深推进。我们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不摘”和“三落实”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遍访、“回头看”和动态管理等工作,认真落实扶贫政策措施和脱贫巩固提升20项举措,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4.11亿元,农商行安居贷资金1.8亿元,东西扶贫协作资金3825.6万元,定点帮扶资金108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4400万元投入脱贫攻坚。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88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进一步完善易地搬迁基础设施,200户以上安置点实现50有。实施一批农村安全人饮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26万人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村组道路实现全部硬化,贫困村宽带网络和动力电实现全覆盖。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35亿元,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产业覆盖率达100%,带动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1.2万元;为929户贫困户办理了2938万元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44个,带动建档立卡户1539户,贫困人口5592人。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11家,带动建档立卡户7686户,27373人。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全覆盖,贫困户合规费用兜底保障政策全部兑现。各项教育政策性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边民补助等守边固边政策。脱贫举措更加坚实,为所有未脱贫户和已脱贫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和巩固计划,做到精准施策。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三峡帮扶、烟草帮扶、“光彩事业”等工作,扎实开展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全年减贫403户116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5%。顺利接受省级成效考核和国务院扶贫办省际交叉考核。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
(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我们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壮大产业。农业经济提质增效。传统农业不断巩固提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02万亩,产量11.9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49亿元;2018/2019榨季全县甘蔗收榨面积34.4万亩(含境外种植面积),实现农业总产17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7.85亿元;完成烟草种植6.3万亩,产烟叶9191吨,实现农业产值2.3亿元;改造提升可采收茶园面积3.3万亩,生产茶叶1940吨,实现农业产值3783万元。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县生猪存栏8.1万头,大牲畜存栏3.2万头,肉、奶、蛋产量1.1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4亿元。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新植桑园面积1.8万亩,累计达到6.2万亩,建成4个250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鲜茧产量676吨,实现农业产值2551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2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1.31亿元,19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93亿元,安琪酵母入选云南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穗丰辣椒入选云南“十大名菜”,培育认定家庭农场24个,州级农业合作示范社20个、省级5个、国家级1个。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3.8%。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增长6.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陇川糖厂日处理4000吨技改扩建顺利完成,荣获全国蔗糖糖厂2018/2019年制糖期综合绩效标杆企业称号。安琪酵母6万吨有机肥和云南绸库织绸顺利投产,睿联精米加工试生产,德宏正信桑蚕茧精深加工三期、云南凯喜雅丝绸纺织园、华蒙华艺服装生产、雨生红球藻、创宏新材料科技物流园等建设顺利推进。稳定蔗糖、粮食、酵母、硅冶炼、制药等企业生产,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景罕傣文化传承中心、京旺温泉、滇缅国际汽车雨林公园等建设投入运营。陇川国际大酒店、龙安土砖文化驿站、龙安水世界、邦瓦樱花谷等建设顺利推进。陇把镇龙安村被列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座,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目瑙纵歌狂欢活动、傣族德昂族泼水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和户撒马拉松赛、中缅雨林汽车越野赛等重大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6亿元。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全县电商线上线下实现交易额1090万元,成功争取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住宿业稳步发展,培育成功纳限企业19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注册资金达到55.3亿元。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8%。
(三)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我们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作为发展之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9项,完成投资44.49亿元。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美丽县城建设快速推进,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和城市清洁行动,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检。完成龙凤路、三象路、环东路、陇把联络线、高速连接线入城口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城市污水管网2千米;泰安路片区排水建设和陇川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渗滤液工程基本完工。园林南路、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陇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持续推进农村“七改三清”行动,拆除“大棚房”11.13亩,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陇川通用机场顺利完工,运营执照正式获批,预计3月份可实现通航运营;城子南伞桥建设顺利完成;腾陇高速和芒梁高速建设顺利推进,章八公路开工建设,陇川综合客运站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1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74.7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然村主路硬化率达95%。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2018年千亿斤粮食和糖料核心基地建设;麻栗坝灌区、南麻水库、南宛河城子段治理、界河治理等六项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帮董水库开工建设。组织实施提质改造、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等10个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130.3公顷。投资1900万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9个。顺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划定储备区430.8公顷。电力通讯和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天然气利用项目稳步推进,输气站及管网建设有序铺开。电力城网、农网改造加快实施,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工作全面推进,4G网络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5.47%,城乡宽带网络质量显著提升。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保护秀美生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治理工作全面铺开,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达到97.4%。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等河湖库渠整治行动,河道湖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依法关停搬迁一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农作物秸秆焚烧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编制完成《陇川县森林县城建设总体规划》《陇川县湿地保护修复规划》,启动南宛河流域和户撒河流域湿地保护区建设,6万亩湿地规划保护等工作有序推进。义务植树31万株,深入创建“森林县城”,启动“中国天然氧吧”县创建工作。完成29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和8个河道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4户。非法采砂点和采砂企业全部关闭。县城饮用水源地和工业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均达100%。南宛河迭撒大桥断面、户撒河下游断面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户撒坪山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章凤镇、城子镇、陇把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龙安村等63个行政村获得州级生态村命名。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们始终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梳理和县级监管事项清单认领工作,保留县级行政许可事项334项。切实加大网上办件力度,126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已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35893户。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5000万元,认真落实2019年一般工商业用电再降低10%政策,企业生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殡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扎实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拆除活人墓1873冢,启动建设县乡公益性公墓,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章凤口岸转新开放稳步推进,口岸功能设施不断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中缅跨境农业、卫生、教育、旅游、禁毒、警务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预计实现口岸进出口总值21.8亿元,增长4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签约陇川国际大酒店、兰因栖舍温泉康养酒店、蚕桑茧精深加工产业化第三期及配套设施、创宏新材料科技物流园等15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6.25亿元,增长32.42%。积极参加缅甸曼德勒国际贸易展会、第12届广交会、上海进博会和中国·乌拉圭文化交流狂欢之夜,浙江温州“七彩云南美在德宏—航空旅游温州推介会”,陇川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六)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解决民生难题,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社会保障不断提升。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五大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养老、儿童福利、社会救济救助持续健康发展,陇川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试点县。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303人创业,带动就业815人。新增城镇就业7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9%。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科技认定和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户、省(州)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新获省级星创天地入库培育1户;高企入库培育2户。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章凤完全中学建设稳步推进,改扩建农村薄弱学校20所。全县小学辍学率0.06%,初中辍学率0.47%,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职业教育院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群众就医条件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完成9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馆)标准化建设,城子镇中心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通过州级评审;县疾控中心实验用房、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1%。4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州认证,户撒连勐奘寺被列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和重点信访案件包案制度,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54件,信访总量较2018年下降30%。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判处被告人28名,依法严厉打击了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下降35.89%,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从2018年的全省第33名上升到第22名;严厉打击走私违法犯罪行为,查获各类走私货品3200余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深入推进,建立护边员巡防、护村互助队联防、数字监控等坚固防线,边境一线管控能力持续增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持续推进。严格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认真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现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地质灾害等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健全,监测预防能力不断提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各类市场井然有序。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取缔非法传教场所3个,打击处理非法传教活动1起,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人事、人防、老龄、外事、统计、审计、供销、档案、保密、史志、气象、防震减灾、金融保险、电力通讯、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全面加强。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修订完善县政府议事制度和党组工作规则,深化各类改革,简政放权,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意见,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办事。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肃清秦光荣流毒影响和余麻约、李宏案件的恶劣影响,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大力整治“慵懒散慢拖”行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县委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向社会公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1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繁重任务,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多措并举促发展,悉心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提效能。面对中央、省、州环保督察和中央、省委等脱贫攻坚巡视检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的政治检验,我们提高站位,闻过即改。过去一年,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发展取得新进展,实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老干部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中央、省、州驻陇各单位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陇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陇单位、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陇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热爱陇川、关心陇川、支持陇川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与陇川自身产业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部分经济指标仍然未达预期目标。但相对于复杂的发展环境,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取得了现实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这些差距的显现,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质量发展特点,为我们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深刻借鉴、积累了宝贵经验。
各位代表,审视当前,着眼长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陇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产业扶贫短板弱项不少,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压力很大。二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我们所处的区位和资源还不相称。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重大产业项目、优质民营企业、支撑型经济主体总量仍然偏少,产业结构不优、地方财力不强等短板仍然存在。三是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四是干部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担当精神不足、执行力不强、行政效能不高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不回避、不推诿,找准原因、着力破题、切实解决。
二、务实进取,全面建成小康,为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无止境,奋斗正逢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收官“十三五”、布局“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是州委“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提出“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经济发展翻一番,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大项目攻坚年”,也是全县实现未来三年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做好2020年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今年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时间表、任务图更加明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继续实行“五个坚持”“六稳”,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将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等发展战略更加深入推进。这些都为推进陇川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强大动力。从县内看,经过长期努力,陇川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合力攻坚,扎实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年经济发展翻一番的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贯彻中央“五个坚持”和“六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州决策部署和县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34”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污染减排控制在省州确定的目标以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绿色发展取得新成绩,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些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奋发赶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勇气,既符合新发展理念,又契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有利于更好地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切实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围绕“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经济发展翻一番,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以更大决心、更强定力,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突出“六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做到扩总量与优存量并重,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二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动破解融资、土地、人才等制约瓶颈,着力抓好生产要素、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城乡规划布局,健全交通路网、基础配套,建立更加有效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把习近平“三农”思想刻印在边疆厚重乡土上,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三是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正确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之以恒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四是把握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际出发,坚持与陇川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实际财力相匹配,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更有温度的发展。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标全面小康,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持续关注特殊贫困群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脱贫巩固提升政策措施,完善长效机制,放大扶贫效应,实现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实现现行标准下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确保高质量通过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普查,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奠基石。持续压实帮扶责任。围绕防止返贫,继续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撤、干部不散,开展“不忘初心帮穷亲,牢记使命为人民”帮扶活动,着力提升扶贫工作认可度。持续落实扶贫政策。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积极推广定点扶贫模式,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精准开展教育扶贫,优化完善健康脱贫政策,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工程,持续完善兜底保障举措,坚决防止“政策失效、制度返贫”。持续强化内生动力。坚持志智双扶,加强贫困户脱贫后续跟踪服务,因村因户科学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方案,引导群众勤劳动、快致富。大力开展精神脱贫,激发群众向善向上、互学互促,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思想基础。持续完善造血功能。突出产业引领,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广泛引导社会资本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通过集体闲置资产确权入社、参与管理等措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二)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打好产业培育攻坚战。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紧盯“蔗园+糖厂+食品加工+有机肥厂”,“桑园+蚕茧加工+纺织制造+丝绸织造+服装制造”和“口岸物流+进出口产品加工”三条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文旅三产快速发展。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好粮食、甘蔗、烟草、茶叶、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蚕桑扩面增效,积极培育壮大畜牧和高原特色水果。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片区20个以上,创建扶贫产业示范点50个以上,争取实现“一乡一支撑产业”,“一村一示范点”。年内发展粮食34万亩左右,甘蔗控制在30万亩左右,烟叶6.4万亩,保持采收茶园3万亩以上,新植桑园1.1万亩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优质品牌。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加速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抓好口岸物流园、创宏科技园二期等前期工作;建成凯喜雅华蒙华艺纺织、创宏科技园纺织、光伏材料加工和绸库服装生产线;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厂房二期、口岸物流园进出口加工区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开工稀土分离加工、纸制品加工项目。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继续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年内培育6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加快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抢抓电子商务示范县、腾陇高速公路通车、陇川通用机场通航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机遇,加快商贸市场、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业等服务业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认真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项目,规范网店运营,打造电商品牌,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章凤口岸农贸市场、城子农贸市场建设;争取培育发展1户物流冷链仓储企业;积极扶持餐饮住宿、物业管理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业态扩面提质,力争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户。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成民族博物馆、龙安土砖文化驿站、京旺温泉二期和滇缅国际雨林营地建设;加快户撒最美乡村、龙安水上世界、景颇世界城等开发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兰因栖舍温泉康养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办好目瑙纵歌节、泼水节、阿露窝罗节、阔时节等民俗文化旅游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乡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建设体系,不断夯实加快发展的硬件基础。突出抓好美丽县城建设。加快实施县城周边、新城区开发建设以及旧城区改造提升;实施雨污分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加大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力度,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老街区改造,合理布局县城停车设施,完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高速路入口改造提升,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制定完善政策体系。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链和畜牧精深加工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以农村垃圾、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治理为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5个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感恩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夯实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础,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切实强化城乡管理。加强城市执法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持续开展城乡“两违”清理整治工作和乡村清洁创建,坚决打击各类非法占地及乱修乱建行为,积极构建土地、规划和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持续推进交通建设。积极配合协调好腾陇高速建设,确保6月份通车;加快通用机场功能、程序建设,确保3月底通航运营。快速推进章八公路建设,年内争取完成路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县城至口岸连接大道,加快推进陇川综合客运站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2019年千亿斤粮食和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麻栗坝灌区、南麻水库、帮董水库和南宛河城子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芒统水库、弄回水库至吕门水库联通工程。继续完善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设施,确保农村饮水全面达标。加大口岸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口岸及通道功能设施。改造提升口岸查验功能设施,争取完成口岸货运大道、执勤通道和边民互市及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拉勐通道查验货场、南等通道联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口岸物流园和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切实提升电力通讯保障能力。支持县内通讯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惠民政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需求。
(四)对标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让陇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全面打好“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措施,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强化禁放区烟花爆竹禁售禁放。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严格执行“一河一策”,推动巡河、治河、护河责任体系全覆盖。强化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义务植树30万株以上,建设生态林1万亩,落实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和禁牧封育等措施,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管护,持续推进生态恢复。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和产业退出制度,从源头上筑牢环境保护屏障。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积极做好省级生态文明县、“中国天然氧吧”县创建等工作,启动湿地保护修复相关工作。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创建行动,引导公众绿色生活。
(五)聚焦招商引资,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增活力、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持续释放“三农”发展活力。认真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教育、医药卫生、农村水价、投资审批、司法公证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健全完善与缅甸有关部门的定期会晤机制,全面深化对缅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改造提升口岸基础设施,推行口岸通道预约通关模式,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力推进章凤口岸转新开放为一类口岸,积极谋划中缅拉影—雷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区建设。争取设定粮食进境和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指定监管场所。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瞄准各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积极对接凯喜雅丝绸纺织园、创宏新材料科技物流园,开展高质量招商引资。突出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参加省内外重大招商活动,科学论证、精心筛选一批有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在装备制造、纺织加工、食品加工和生物健康、口岸物流、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37.4亿元以上。
(六)聚焦民生需求,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突出民生福祉,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面加强社会保障。继续巩固提升城乡养老、医疗等保险成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推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认真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扎实做好优抚安置,着力加强国防教育,不断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巩固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县职高、第三示范幼儿园、景罕镇幼儿园等建设,争取章凤完全中学投入使用,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做好云南省第三轮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推进健康陇川建设,以全面实施“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乡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县中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县医院外科综合楼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重视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整体联动。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构建科技服务体系,规范培育发展5个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处、化解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禁毒防控体系建设,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边境走私和涉黑涉恶案件侦办查处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效能。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力争完成政务服务中心的改扩建,实现所有服务窗口全部入驻。加快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全覆盖。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动态管理权责、政府服务事项清单、监管事项清单,压减企业开办和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力争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分别压至5个和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至12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压至90个工作日。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资质、从业人员、经营场所等要求。探索外籍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机制,畅通外籍务工人员进出渠道。严格落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执行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坚决取消违法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持续加强县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保姆式”服务。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坚持忠诚为政。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学促政。强化质量意识,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体现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专业意识,运用专业力量、专业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强化统筹意识,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定力,注重稳扎稳打,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持实干勤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制止不担当不作为、做不成事干不好事等行为,把身子扑下去,把服务提上来,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打造责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扎实抓好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从严治政。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推动成果运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坚决肃清秦光荣流毒影响,坚决拥护省委对王俊强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深刻汲取州内余麻约、李宏等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沉痛教训,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奋进新时代,惟拼搏者强,惟奋斗者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进陇川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334”发展思路:即建设“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绿色生态陇川、中缅陆水联运通道”三大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壮大”三大攻坚战,做好“做精县城做美乡村、做活对外开放、做实招商引资、做强党的建设”四件事。
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三落实:脱贫攻坚三落实即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脱贫巩固提升20项举措: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2019年4月25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云厅字〔2019〕31号),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交通扶贫、电力扶贫、网络扶贫、公共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低保、养老保险、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精准帮扶、守边固边等20项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提出巩固要求。
东西扶贫协作:指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200户以上安置点实现50有: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定住、能脱贫”,2018年12月7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厅字〔2018〕38号),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了围绕严把标准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做强产业就业、强化社会治理、树立时代新风等五个方面共50项工作目标要求。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七改三清: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大棚房: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承租方建蔬菜大棚时,在旁边和内部建设“配套用房”。
清四乱:依靠河湖长制,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减税降费: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个部分。2019年以来,国家推出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深化增值税改革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五大保障体系:即就业、社保、就医、住房、养老五大社会保障体系。
五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昆明、红河、德宏3个片区。其中,德宏片区29.7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沿边开放先行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巩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个转企、小升规:个转企是指个体工商户利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依法重新登记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各类企业。小升规是指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大保卫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组织。符合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舒适”的月份不少于3个月,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cm3,年均AQI指数不大于100,旅游设施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的区域可申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是评价旅游气候及生态环境质量,发掘高质量的旅游憩息资源,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的重要活动。
农村“三变”改革:即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
医共体:即互联网医共体,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的医疗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