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4日在宿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杨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宿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宿州“十三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9%;财政收入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8.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靠前,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战双赢”。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迅速打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全员上阵“一抓到底”。完善防疫应急指挥机制,每晚七点半视频调度雷打不动,先后召开视频调度会33次、会商研判会20次,1.1万个基层党组织、近6万名网格员、10万余名党员志愿者一线作战,形成了上下联动、无缝衔接的防控网络。确定14家医院参与新冠肺炎诊治,10天改建完成宿州三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高标准建设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移动检测实验室。51名“白衣天使”驰援武汉,援鄂血液制品量全省第一。疫情防控“一严到底”。在全省最早实行交通管控、自然村(小区)封闭式管理、五级包保全覆盖、机关党员参与社区防控,较早实行集中隔离,全面推广“安康码”,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方式抓排查、控源头。41例新冠肺炎病例在全省较早治愈出院,万人发病率在全省较低。萧县蓝天救援队党支部荣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2名同志分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37名先进个人、12个先进集体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复工复产“一帮到底”。统筹“两手”、聚力“两战”,落实分区分级防控策略,投入26.4亿元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在全省率先成立指导组帮助企业解决“五难一缺”问题,高效开展“五减”行动,新增减税降费16.4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幅较快实现由负转正。两场战役的重大胜利,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注入了强大信心。
二是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全面落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省级云计算战新基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率先建成省内首个5G连片试验区,改造、新建2500个5G基站,华瑞赛维建成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数字城市四项指标首次跻身全国百强。“1525”重点技改行动计划接续实施。建筑业呈现增势,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深入开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调度机制,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开工建设,腾讯未来城市联合创新中心、宿州经开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宿马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提速提效,阿里巴巴犀牛智造产业园等建成投产,709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0亿元。500千伏埇桥变电站建成投运,宿州电网进入超高压时代。现代服务业焕发新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苏宁广场开业运营,百大冷链物流等加快建设,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4个、示范企业3家。信贷投放不断优化,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3%,新增存贷比197.8%。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旅游业五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综合恢复水平。符离大道沿线烧鸡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支持范围,泗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初具雏形。现代农业量效齐增。粮食总产449.6万吨、实现“十七连丰”,完成生猪存栏任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12家、全省第一。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活动在泗县举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实施“3111”工程,县区、园区完成首位产业产值1100亿元。埇桥区获评“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砀山县获称“中国梨都”,萧县蝉联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泗县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宿马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宿州高新区数字小镇入围中国特色小镇50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新登记市场主体12.7万户、增长38.2%,6家优秀民营企业、6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获省委、省政府“双百”表彰。
三是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统筹财政资金34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接续展开。深入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一自三合”金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扎实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调整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385个、到户项目6.56万个,1219家农业带贫主体带动贫困户3.9万户,新增扶贫小额贷款9.2亿元,开发扶贫公益岗位4.2万个。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4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无一因贫失学辍学。“351”“180”政策保障惠及百万余人次。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935户。保障农村低保贫困人口15.3万人。扩面延伸农村公路201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帮销扶贫产品19.5亿元。脱贫攻坚普查高质量完成,剩余1.21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泗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萧县驻村第一书记焦凤军荣获贡献奖。
四是污染防治取得决定性进展。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五控”专项行动,秸秆禁烧和非煤矿山、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8.1%,优良天数比例71.6%。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开展清河攻坚行动,落实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沱湖流域整治成为全省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新样本,主城区150个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2条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深入推进“清废行动”,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惩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秸秆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7%、93.8%,泗县获评“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探索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新增人工造林5万亩,建成省级森林城市1个、城镇6个、村庄40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82个。单位GDP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37个。
五是大美宿州形象不断刷新。强力推进“32+”系列攻坚行动,市容环境焕然一新,城市生活井然有序,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创建工作群众满意率稳居全国前列,城市的软硬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12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泗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砀山县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埇桥区获评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灵璧县跻身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精心谋划“大宿城”发展战略,启动编制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40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4亿元。新开工安置房2.2万套,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51个。新增公园游园24处、绿地面积330万平方米。“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主城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起步搭建。银河一路东延西延等进度加快,京沪铁路宿州站综合改造、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泗县段、砀山梨园机场、泗县通用机场等开工建设,萧县至徐州轨道交通纳入长三角“十四五”轨道交通规划。泗县获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1万人。获批省级特色小镇4个。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提效年”活动,完成拆旧区复垦2.7万亩。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89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已建户厕整改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出台《推进落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合作协议工作方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有序展开,宿州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列入全省首批18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宿徐现代产业园正式挂牌。泗许高速等连接四省六市的省际断头路全部打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启动建设,与阿里巴巴共同发布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国内首个“区块链村”落地砀山县。与长三角区域、淮海经济区城市协力加强污染联防联治,与徐州、宿迁等城市探索建立新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医保管理协作机制,实现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结算。9家医院与长三角地区知名医院建立合作项目。营业执照等20余种证照与长三角城市实现互认互通。
七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151工程”接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达180家、增长34%,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2个。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47.5%,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地见效。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100%。“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政务服务满意率显著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稳妥实施,基本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0支基金总规模达215.4亿元,新发放“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70.73亿元。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健全,高风险金融机构实现清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提前完成,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镇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供销社综合改革如期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医保改革及文化、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八是民计民生得到显著改善。财政民生支出4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5.7%。33项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4名优秀农民工获国务院领导小组表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埇桥区小学教师孙浩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徽首个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落户灵璧县。总投资78.4亿元的三大类26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加快实施,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市立医院新区提速建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正式揭牌,北京航空总医院与泗县开展托管式合作,萧县、灵璧县、泗县获评省级卫生县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向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52亿元、惠及315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博物馆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市美术馆等加快建设。获评“中国好人”10人、“安徽好人”48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效明显,“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胜利收官,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有序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七五”普法成果丰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完成。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4人,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个人1人,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馆建成开放,并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埇桥区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受到中残联通报表扬。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地方志、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科普、物价、地震、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及“回头看”,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落地见效。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趋于完善。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79件、政协提案266件,12345政府热线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办结率100%。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扶贫、环保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发展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抓住用好重大机遇,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主动作为、开拓奋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脱贫攻坚的历史性目标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
——五年奋斗,我们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实现综合实力大跨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3%,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八个百亿元台阶,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7%,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5%、20.6%。华为、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会聚宿州,“中国云都”的名片越擦越亮。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形成“两区一园”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服务业贡献率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
——五年聚焦,我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实现脱贫攻坚大决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3亿元,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入列全省第一方阵。健康脱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驻村帮扶、“旗牌星”联动等典型做法在全国会议上推介。“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双基”建设扎实推进,贫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两次、组织创新奖两次、贡献奖一次,是安徽唯一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项的省辖市,涌现出李娟、曾翙翔等一批先进典型。四县一区全部摘帽,3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1.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至此,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五年攻坚,我们源头防控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环保大跃升。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支撑彰显力量,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累计下降25.8%,2019年空气质量同比改善幅度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之首、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成功获评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屏障加快构筑,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四年连获满分,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五年笃行,我们统筹联动内外兼修,实现城乡面貌大蝶变。围绕“一年顺利过关、两年巩固提升、三年首创首成”的创建总目标,坚持以城建促创建、以创建带全面,干部群众一起干、硬件软件一起抓、短板弱项一起补,争分夺秒、锲而不舍,顺利通过达标考核,一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五馆一中心”建成使用,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落户,交通、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更加完善。6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振兴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三年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在皖北前列,城乡环境更加宜人、广大居民好评如潮。
——五年开拓,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发展活力大迸发。正式加入长三角“朋友圈”,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合作共建、基础互联互通、污染联防联治成效明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揭开新篇。“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较“十二五”末增长58%,签约PPP项目40个、总投资285.3亿元,内陆开放新高地加速构建。全面完成开发区优化整合,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创新发展模式全省推广。“放管服”改革蓄势发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信用状况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存量市场主体较“十二五”末增长133.2%,社会创造力得到更大释放。40项国家级改革试点、36项省级改革试点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考核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五年倾力,我们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实现民生福祉大改善。累计投入584亿元,持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考核评价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全省前列。累计新增就业24.3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358所、公办幼儿园198所。获评省级卫生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34人,涌现出许启金、王於昌等一批先进代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更加紧密高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宿州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回顾过去,五年风雨兼程,五年春华秋实。在坚持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制度优势中,宿州人民不断汲取丰厚文化滋养,接力传承优秀传统基因,充分展现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禀赋,投身宿州发展孜孜不倦,应对困难挑战百折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矢志不渝。围绕宿州发展,聚合起攻城拔寨、移山填海的磅礴之力,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在抗大灾战大疫、应对大变局大挑战中,淬炼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树立了敢想敢干、志在必得的坚定自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宿州人民对美好生活前景更加充满期待,必将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毅前行。
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落实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向心系宿州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向助力宿州改革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护航宿州前进的中央及省驻宿单位、驻宿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支援宿州建设的海内外企业家和客商、广大援宿干部,以及关注和见证宿州巨变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四五”时期战略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前进道路上还将遇到多重挑战。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靠后,实体经济支撑不足,新动能尚在培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生态向好态势仍需巩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亟待补齐,社会治理仍有弱项,创优营商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发力,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因此,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既勇于逆势而上、开好顶风船,又善于顺势而为、把好顺风舵,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构筑坚实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着力将宿州打造成“一城两区三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全面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建设新局面中取得更大进展,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已编制《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草案)》提出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冲刺3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左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宿州建设不断深化。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十四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积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奋力打造整体实力更为雄厚的先行之区。坚持将创新驱动发展置顶于现代化建设核心战略,统筹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两地三区一中心”。围绕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构建“5+5+N”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市、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基地。拓展投资空间,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强化省际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全面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奋力打造功能完备更具内涵的大美之城。按照新型城镇化战略导向,紧扣“东进、北扩”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大宿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各片区联动发展,打造符离新区、宿马园区两个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10万人。积极争取增设市辖行政区,支持有条件的县改市,有序推进乡改镇。促进园区产城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振兴县域经济,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两区一园”作用,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继续缩小城乡差距,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丰富美丽乡村内涵。
(三)继续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奋力打造和谐共生更为秀美的生态之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皖北样板。深度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统筹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土壤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参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管控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好家园。
(四)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互联共融更有活力的开放之都。全面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全方位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协同发展,打造高能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带。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聚焦沪苏浙区域定向引资引技引智,积极参与建设数据中心、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健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统一开放要素市场,完善产权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五)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奋力打造文明安全更加宜居的幸福之州。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工程精准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基本养老、社会救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医疗服务质量,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高水平建设平安宿州,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开拓发展新境界;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改革开放相互促进中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安全发展能力,开局迈好第一步、新年展现新气象。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全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动制造业扩量提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省市两级战新基地发展,大力培育省级重大新兴工程和重大新兴专项。实施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创建国家级云计算大数据基地为引领,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积极参与江淮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基地和数据支撑平台,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促进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力,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技改投资增长8%。促进“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等领域项目建设,加快宿马中鹰浆纸项目、萧县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泗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等进度,实施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50个。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宿州制造”。对照招商路线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实施精准招商,探索“基金+产业”“互联网+产业”等招商新模式,用足用活各类招商平台,力争实际到位内资增长超10%,实际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动内循环有效畅通。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聚焦综合交通、基础科研、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乡村建设等短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支持民间资本多方式参与补短板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合理引导消费,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体育、文旅等服务消费。全面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壮大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升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港十中心”,统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支持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带两廊”旅游主轴,高水平推进主城区大运河城市公园、符离大道沿线文旅项目、新汴河景区、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设,持续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推动区域发展多头并进。接续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十大工程,支持埇桥区国家级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提档升级,促进安徽酥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壮大提升灵璧县百亿级轴承产业集聚基地、泗县百亿级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推动每县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不低于10个、5个。开展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实施“园区投资促进年”活动,推行“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支持宿州高新区、宿马园区、萧县经开区考核挤入全省前30名,推动宿州经开区、鞋城等园区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速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四大类272项重点工程,年度投资446.7亿元。推进宿州民航机场、人民路南延等重点项目,加快京沪铁路宿州站综合改造和淮宿蚌城际铁路建设,完成银河一路东延西延等项目建设,打造主城区1小时交通圈。改造提升消防设施,确保城区供水安全,逐步启动市域综合管廊建设,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38个,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9万套。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大街头游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提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园林绿化建设水平,高质量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等补短板项目,增建一批应急救灾、冷链物流、充电桩等提升型基础设施。打造海绵城市,完善防洪体系,增强城市韧性。
加强城市智慧化管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重点做好小区物业管理、自由市场管理、线缆整治及管线下地、城市亮化等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倡导“精明增长”理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小区,健全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大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搭建完成主城区智慧停车系统,推动“城市大脑”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打造智能城市。
互补互促抓好城乡融合。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和产城融合,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支持灵璧县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加快泗县运河小镇、砀山马术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发展。深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政策和细则,力争县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0万人。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服务网,促进要素双向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优势互补。
(三)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宿州。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四大结构”调整,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精细化治理“散乱污”企业、工业窑炉、餐饮油烟,强力遏制建筑工地、工业堆场扬尘,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健全“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全面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确保PM2.5平均浓度降幅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高。
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坚决消除劣V类水体,推进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实施地表水考核断面“断面长”制,持续推进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重点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系统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增强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90%。
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水平。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扩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覆盖面。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深化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危废集中处置设施。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工程、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处置中心,规范管理餐厨垃圾,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打好生态治理持久战。坚持“五绿并进”,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开展荒山绿化攻坚行动,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打造四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推进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修复,抓好埇桥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注重节能、节水、节约用地,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发挥四级网格化监管优势,试点开展“环保管家”模式,健全天地空立体监测体系,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持续精准施策。继续实行产业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抓好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监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定点扶贫等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高智慧育种效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力推进市粮食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中心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2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50家。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振兴壮大符离集烧鸡产业,做大做强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泗县金丝绞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比重,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8%以上。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五个一”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增强农业发展识别度。推动“会种地”转向“慧种地”,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
着力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建强农业水利设施,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60万亩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高产稳产。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争创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巩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农村宅基地盘活试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扩大“三变”改革范围,稳步提升“劝耕贷”成效。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继续增大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补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短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不断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
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制定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落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支持政策,积极与长三角城市深度合作。支持宿州高新区等参与省“6+2+N”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推广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合作经验,高水平建设宿徐现代产业园、泗涂现代产业园等园区,支持萧县融入徐州发展、灵璧县对接徐州空港新区,推动县区、园区与沪苏浙强化合作共建。加强与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交流合作,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谋划建设综合交通项目,加快新汴河航道整治等工程进度,基本完成浍河航道整治等工程,创优互联互通条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51”工程,尽早建好运行“一中心四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精准对接上海张江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促进“放管服”迭代升级,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建设线上涉企服务平台“皖企通”。健全投融资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新增贷款超350亿元。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主板备案、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40家。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全面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持续整治互联网金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加快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隐性债务稳妥处置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市城投、工投、交旅投等所属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推进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提升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
推动民营经济壮大提升。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五减”行动,落细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举措,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精准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和小微、民营企业等信贷投放,深入开展“无还本续贷”“税融通”等业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力争新发放“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60亿元。鼓励引导企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一企一策”帮扶退规企业、停产规上企业,新增规上企业超100家。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增强爱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
(六)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健康宿州行动。坚持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流调排查、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能力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管控,做好疫苗紧急使用和预防接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健康宿州15项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接续推进卫生健康人才和专科建设“511”计划,实施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百千万”工程。加快市中医院新区等项目进度,推动6所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确保市立医院新区建成运营。潜心造就一批名医名科名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瞧好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支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鼓励兴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为新职业群体提供保障。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办好特殊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探索课后延时服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90所。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加强职教园区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质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切实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推进市级游泳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支持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积极加入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聚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市美术馆,扶持书画、戏曲等文艺事业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落实《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宿州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推进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新时期退役军人工作,提升人民防空建设水平,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防震减灾、地方志、档案、对台、气象等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系统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全力维护政治、经济等领域安全。提升平安宿州建设水平,实施“守护平安”“雷霆”系列行动,常态化机制化扫黑除恶,扩面建设“雪亮工程”,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序推开心防惠民系列活动。系统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加快智慧应急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推进“最多访一次”试点,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锤炼实干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围绕“保七争五”目标,改进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改革创新精神,着力锤炼“七种能力”,更好地担当新时代使命。
塑造阳光法治的政府形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启动实施“八五”普法。完善依法决策体系,落实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健全常态化咨政机制。加快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优化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活动,健全领导干部点对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皖事通•迅宿办”平台建设,健全“少报件、小流程、短时限、微循环”的政务服务机制。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阳光运行。
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持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基层减负举措。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推动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扎紧织密基层监督网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永葆初心、恪职为民,锐意开拓、扎实苦干,全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建设新征程,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