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9日在天长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贺家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我市奋力爬坡、走出困境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围绕“五个聚力”,高质量推进天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在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大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长5%,其中税收增长12%,税占比上升4.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连续六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荣膺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绿色发展百强县、投资潜力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
(一)汇聚全市之力,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制造业迈上新台阶。新增规模企业72家,总数突破500家,创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企业达95家,产值增长17%;制造业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第二。获批省级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出台促进仪表电缆产业做优做强等政策,兑现奖补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60个;完成工业投资112亿元,今麦郎挂面、强虹实业、嘉士伯精酿啤酒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英发睿能、埃克森集团、飞龙金属等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总数达54家;缸盖公司入选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滁州唯一;天康集团、天大集团分别位列全省民营企业20位、31位。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项。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5家,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
服务业呈现新亮点。兑现商贸服务业奖补资金300多万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出台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奖励办法,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龙岗社区获批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省七大重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金集镇获评省优秀旅游乡镇。全年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分别增长28%、30%。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电商企业达3300多家,销售额40多亿元;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县,汊涧镇、仁和集镇获评示范镇;康宁电商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获批省级示范园。
现代农业实现新提升。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重点项目44个,开工30个。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总产84.4万吨。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总数达45家;牧马湖米业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3.9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6.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6万亩。成功举办第二届千秋剥菓节,建成芡实千亩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新增家庭农场162家,稼农农场入围第一批全国典型案例,全省唯一。新增农业“三品一标”22个,总数达124个。
(二)打造增长之极,重点板块雏形初现
招大引强力度空前。大招商优势加快显现,规模质量均有新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现到位资金178亿元,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数及省网到位资金均位列滁州第一。投资20亿元的长荣光纤、15亿元的英发睿能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投资180亿元的恒大天才小镇、100亿元的天长食品小镇等一批项目开工;投资20亿元的晋能光伏组件、20亿元的鑫铂工业铝型材等一批项目签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12.2%。
金牛湖新区规模初具。以规划为引领,修编启用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交通、绿化等10个专项规划,确保新区建设更具特色、更有品位。以项目为支撑,16平方公里启动区“一横三纵”生态路网框架全面拉开,茉莉安居小区、金牛湖公园、童话大街等5个项目基本建成,金牛湖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加快建设,完成投资20多亿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和致远国际学校正式落户。总投资46亿元的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和36亿元的“雪中国”顺利签约。天长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电影产业基地、颐养小镇等项目基本确定投资方。
“1+6”园区多点发力。滁州高新区获批省级智能化仪器仪表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滁州唯一;建成标准化厂房、科技创新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到位资金65.8亿元。铜城镇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到位资金超10亿元,仪表线缆和家电配件产业链基本形成,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秦栏镇启动智慧小镇建设,投入建设资金超5000万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个。汊涧镇投资2700万元,建成今麦郎大道,开工建设食品小镇核心区华东食品研究所、面馆面等项目,规划建设面积达5平方公里。杨村镇投资3000万元强化园区配套,招引医药和金属制品产业链项目8个。金集镇投资3200万元完善园区建设,围绕轨道交通配件、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个。仁和集镇实施园区扩容提升工程,实验室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逐步做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100个,实施省重点项目85个,完成投资120亿元,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医院新区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宁淮高铁天长段确定站址,可研通过审查;宁天城际二期完成预可研编制;有序推进滁天高速天长段、滁州东部干线天长段、天仪高速、S427龙岗至平安段前期工作;通用航空机场选址方案通过民航审核;S205/S410改建工程完成工程总量50%;建成“四好农村路”400公里。实施新白塔河综合整治、秦栏河治理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220千伏陆营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建华变建成投运。
(三)激发众人之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
重点改革在深水中前行。巩固提升医改成效,获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致信感谢;获批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国两期培训班在天长举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市人民医院荣获县域医改先锋奖,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集成推进农村改革,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单位;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国家级试点,在全国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开展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流转率达64%;全面推开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试点,通过民政部中期评估,获批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完成国家级农村综合性试点试验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市供销社获评全国百强。完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组建五大国有金融公司,推进市场化运营。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布新一版政府权责清单;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开办企业一日办结。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获得上级肯定。
科技创新在深化中融合。获批创建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兑现奖补资金1200多万元;争取上级奖补资金900多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数达115家;安徽电缆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8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天康集团、鑫铂铝业、金盾涂料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人才科技节。深化政产学研金“天长模式”,设立2000万元创新引导资金,共建合工大天长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强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新增国机集团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等5家研发分支机构,总数达9家,转化项目21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总数达8家;获评省人才工作十强县。
要素保障在困境中发力。争取用地指标为历年之最、全省前列,获省政府表彰;处置僵尸企业20户,盘活工业用地853亩。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年争取上级债券资金15.9亿元。新成立10亿元新兴产业基金和4亿元高新产业发展基金。修订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全年新增贷款45亿元。设立全省首家县级科技担保公司,两家政策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超13亿元;为289家企业过桥续贷19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超6亿元。对接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佳诺威木业完成股改、鑫铂铝业完成上市辅导,新增省科创专板挂牌企业31家,总量滁州第一;城发集团12亿元企业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科技工业发展公司获评AA信用等级。
(四)突出城乡之美,市容村貌显著改善
“三城联创”强力推进。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年度复评。发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谋划重点项目62个,开工建设34个。完成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实施道路绿化提升、河道生态化改造等工程,新建生态化停车场6个、绿道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43万平方米。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活动,启动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农贸市场改造等重点工程开工。建成健身步道45公里,镇街室外健身广场全覆盖;承办省第七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举办首届铜城半程马拉松邀请赛;获评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示范区。
城市建设全力做精。着力补短板、拉框架、提品质,投资24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6个,完工17个。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南市区全面起势,地下综合管廊和新时代大道、学苑路等八条道路主路面工程基本完工,安置五区东区全面封顶,荣誉酒店、吾悦广场等项目开工。红草湖北园、健康公园、气象公园、崇本门建成开放。启动西月城建设和老西门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完成老护城河、合群渠、银锭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打通学府西路、天佳南路、金集北路3条“断头路”。改造市区2个拥堵交口。建成市区汽车加气站。强力推进“两治三改”,改造老旧小区3个、棚户区1864户。“红色物业”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创新优秀案例。
乡村振兴奋力突破。实施乡村振兴突破年行动,编制项目47个,开工39个,完工5个。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滁州唯一。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全国仅3家。杨村镇、冶山镇、金集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亿元镇总数达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4%,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11个、总数达15个。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万工程”,改厕6730户;承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重点示范村2个;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走进美丽村庄”记者行活动来我市采访报道。在铜城镇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创成省级文明村镇6个、滁州市级文明村镇22个。
生态环境有力整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任务全部整改。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有序推进。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善河湖长制,完成域内重点水域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釜山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成投运;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生态修复矿山6处,拆除违法大棚房2处、违建别墅4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深化林长制改革,建成“五个一”平台;新造林3734亩,森林抚育2.6万亩;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新增省级森林村庄21个。
(五)牢记为民之心,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1%。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市技工学校获批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创业江淮”行动,新增民营企业2911家、个体工商户6732户。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1.4亿元,连续12年获滁州市一等奖。精准帮扶困难群众,脱困1860人。完成结对帮扶任务,助力萧县脱贫摘帽。改造农村危房328户。新增农村饮用水安全受益人口1.5万人。新增管道天然气受益居民5000多户。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使用,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民政工作获得省级表彰。
公共事业更加完备。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千秋小学建成使用,天长二中新校区、第二小学、秦栏小学、益智学校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增普惠性民办园14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职级制改革;获评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工业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卫健委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仁和集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唯一;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国家级培训基地;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个,改扩建25个;新天康医院建成运营。开工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改造提升5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瘦梅书院、城市书房阅读点;郑集镇获评省十佳书香之乡。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创成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市。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县。人武部获评省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红十字会等工作获省级表彰。
社会大局更加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22年获评省平安县市。持续开展“三转”“和风纾怨”等专项行动,化解信访积案36件,获评全省信访考核优秀单位。建成全省首家诉前和解中心。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集中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做实“路长制”,启动“两站两员”建设。获批省平安渔业示范县。落实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供应。全省首创消费者投诉举报全程电子化,获评“长三角满意消费”领跑行动示范市,安徽唯一;市场监督管理局获评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六)履行执政之责,政府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初心使命植于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把发展为了人民铭记心中,坚决落实中央、省、滁州市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举措,大力压减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事项。
依法行政化于行。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进入国家第三方测评环节。建成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宪法主题公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13件、政协提案117件。
廉洁从政严自律。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5.2%。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比预计的更严峻,遇到的困难比原想的更复杂,取得以上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各人民团体,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天长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站高望远,居安思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回暖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尤其是部分中小微企业运行遇到瓶颈,稳增长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产业整体不够优化、创新动能不够强劲,大项目招引、大产业培育还需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水平等还需进一步提升;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标准不高、作风不实,执行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至关重要。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加快、滁州“大江北”协同发展的推进,为天长带来大有作为、应有作为、必有作为的时代机遇;从自身上看,天长有经年累积的产业基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逐步完善的政策优势,为冲刺全国经济实力百强提供了巨大发展势能。只要我们落实好滁州市委“四个下功夫”,与时间赛跑、同强手过招、向困难宣战、为梦想奋斗,面对新征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面对新任务,只有苦干,不负重托;面对新挑战,只能拼搏,不负期盼,一定会开创天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和滁州市系列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天长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实力全国争百强、全省冲前三。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实举措抓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做优制造业。坚定不移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招引工程、智造工程,构建“1+5+N”产业体系,力争主导产业产值超700亿元,占比超过85%。以智能测控装备(仪器仪表)特色产业为龙头,推动天康仪表等龙头企业向智能仪表、分析仪表等产业中高端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医疗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蓝瑟智能制造、中德电子等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战略性新兴企业超100家,产值增长15%以上;以光电缆、精纺、玩具、健康食品、充电器、遥控器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促进康利亚等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天大环保新材料、天康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今麦郎面馆面、安缆三代核电缆、嘉士伯罐装精酿、长荣光纤光棒、蓝德集团重组、强虹仿真丝面料、徽宁油田井下电缆、兆隆纸业高档箱板10个1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亿元以上工业和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控制电缆和热工仪表两个省级质量检测中心。新增规模企业50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着力稳外贸,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8%。
持续做活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新增商贸限上单位30家,力争招引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7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启动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融入长三角旅游“朋友圈”。加快2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龙岗红色古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深挖特色元素,办好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菓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创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增阿里巴巴注册企业30家以上。加快荣誉酒店、吾悦广场等项目建设。培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做精现代农业。启动跨汊涧、大通、张铺等镇区第二个大规模现代农业片区,加快永丰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铜城芡实产业园、秦栏池塘健康养殖园、大通稻虾共作示范园和畜禽精品养殖园建设。创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完成“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7.5万亩、品牌粮食生产基地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完成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14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促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实现稳产保供。新增家庭农场60家。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强县。提升“龙岗芡实”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打响“天长大米”公共品牌,争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
(二)以更大力度抓板块经济,厚植协同发展优势
主攻“四大板块”。金牛湖新区加快从“大变样”向“成规模”过渡,加快推动天长六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启动区16平方公里征迁,建成区达5平方公里,生态路网具备通车条件,确保茉莉安居小区、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成使用;开工建设茉莉花园安置小区、天长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致远国际学校、恒大童世界、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雪中国”等项目;力争茉莉小镇、颐养小镇、创享小镇、电影产业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滁州高新区紧盯创建国家级不放松,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税收增长10%以上;确保重返全省三十强。高铁站区围绕建好未来城市窗口,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启动1.3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实施总投资36亿元的基础设施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站前广场、骨干路网、公交始末站等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全面推进,整合投资9.5亿元,加快建设“十大工程”,建成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等七大平台;促进园区优质粮食和芡实产业集群发展,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农业项目5个,主导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增长9%以上。
提升“六大产业园”。秦栏镇加快智慧小镇建设,打造综合性产业园区,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电子产业,擦亮电子名镇招牌。铜城镇加快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等补短板重点工程,做强仪表线缆和家电配件产业链。汊涧镇做优健康食品产业,加快食品小镇建设。杨村镇突出拉丝模具、医疗器械和新型铝材等主导产业,加大项目招引。金集镇加快建设天翔汽配园和新材料园中园。仁和集镇集聚壮大实验室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
做特“八个集中区”。冶山、石梁等8个镇园区要盘活存量,坚持特色化、集约化、差异化发展。冶山镇集中精力服务金牛湖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玩具特色小镇项目。石梁镇、新街镇尽快融入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永丰镇建设小微企业集聚区,打造模具、泵阀产业集聚地。万寿镇力求在机械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上有突破。郑集镇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争创省级书香小镇。张铺镇、大通镇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字号特色镇。
(三)以更快速度抓项目建设,加快集聚发展动能
狠抓招大引强。坚持招大引强与择优选商并重,提高项目质量。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其中工业项目40个,力争新能源整车、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电路、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医疗器械、工业铝型材、金融数据中心、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园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到位资金145亿元。压实部门“一把手”招商责任,提升招商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精准对接智能测控、光纤光缆、电子信息等领域国内知名企业。积极稳外资,发力境外招商,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狠抓项目推进。用好稳投资政策,编报省亿元重点项目90个,新开工21个,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加快建设“一航两铁两高两带三环四门”,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实施白塔河入江航道改造升级工程;宁淮高铁天长段开工建设,完成宁天城际二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滁天高速天长段,天仪高速列入省“十四五”交通规划;加快建设环高邮湖旅游风光带、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天长段,建成美丽公路30公里;建成三环道路20公里;全面提升城市门户通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境形象。S205/S410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S427龙岗至平安段、S432石梁至新街段、S430天长至菱塘段三条一级公路前期工作。确保220千伏陆营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狠抓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强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健全项目储备和滚动推进长效机制,持续跟踪推进专项债项目申报。加强土地供给,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建立亩均税收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低效闲置土地利用率。深入推进五大国有金融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经营能力,力争投资规模超30亿元,确保城发集团、科技工业发展公司债券发行成功。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
(四)以更强决心抓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重点改革再深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细化“八字”方针落实举措。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示范县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向签约服务管理延伸;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成果;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积极争取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巩固提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网上审批服务范围,优化皖事通天长板块。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扎实推进镇街机构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
创新能力再提升。以创成省级首批创新型县(市)为目标,完善“政产学研金”创新体系。办好第三十届人才科技节。科技创新园、科技大市场建成使用,加速推进西南高科人才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建设;拓展与长三角区域大院大所合作,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天长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及仪器仪表研究院加快成果研发,深化与国机集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新增校企合作研发平台2个,转化项目1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发明授权专利190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3%。全方位吸引创新人才,新增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5人。
营商环境再优化。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持续壮大民营经济,新增民营企业220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严格落实企业联系帮扶制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稳金融,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年新增贷款不少于50亿元;增加政策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提高过桥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对接资本市场,全力扶持鑫铂铝业、佳诺威木业在主板上市。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有效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企业家安心谋发展。
(五)以更高质量抓城乡一体,打造别具魅力天长
聚力攻坚“三城联创”。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后管理工作,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六小”行业等整治,确保通过复评,实现“两连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7类56项标准达标,新增、提升绿化彩化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0公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加快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创建短板。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取得决定性进展,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成社会公共足球场、社区体育健身点、300公里健身步道、10公里环红草湖慢行系统,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镇街全民健身“三个一”工程全覆盖。
聚力宜居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质量编制《天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新建、续建城建重点项目38个,完成投资53亿元。提升新城区发展能级,开工建设如意公园、天长地久文化园、天宁大道、体育路等项目,南市区两横十纵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提升老城区内涵,加快实施西月城和老西门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完成新白塔河整治工程城区段。改造仁和路与千秋大道交口。建成兰芬书屋和崇本门陈列布展项目。加快老城区管道天然气扩面,新增用户4000户以上。推进“两治三改”,争创省级无违建县市。加快存量安置房处置,推进重点地块房屋征迁和安置房建设。推广“红色物业”,加强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聚力乡村全面振兴。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中部地区“天长样本”取得决定性成果。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村村达10万元。鼓励和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改厕1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新建11个垃圾资源化分类处理中心;试点建设自然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美丽乡村升级行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重点示范村3个,自然村整治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庭院评选,确保达到农村人居环境“一类县”标准。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聚力生态环境整治。打好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突出抓好砂石产业、建筑工地、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全时段开展秸秆禁烧。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压实河湖长责任;加快推进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白塔河流域和城区水环境治理等工程;开展入河排污口全覆盖排查整治,确保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负面清单,固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全域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争创省级森林城市,新造林2.2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
(六)以更优保障抓民生实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强化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持续结对帮扶萧县。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民参保扩面提质,力争实现全覆盖。提高城乡低保、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智慧化养老服务试点,推进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全覆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造农村危房62户。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实现“一家一站”建设全覆盖。提高城乡供水、供气、公交一体化覆盖面。
强化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首批通过省级示范县评估;优化学校布局,稳妥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天长二中新校区、第二小学完成主体工程,西湖幼儿园、益智学校建成使用,规划建设炳辉中学新校区;创新教师队伍管理,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市技工学校争创高级技工学校。完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中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健康大楼等项目。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实现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持续加强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国防动员、双拥、人防、气象、供销和外事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侨联、科协和红十字会等群团工作。
强化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遏制黑恶犯罪长效机制。加快建设“雪亮工程”,建设标准化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人民满意信访窗口,化解一批重点信访积案。“七五”普法通过终期检查,争创国家和省普法先进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开展“放心消费在天长”创建示范领跑行动,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压实路长责任,加快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建立农村应急广播体系。
(七)以更严作风抓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坚持初心使命。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时时处处事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真抓实干。知行合一,贵在行动。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目标任务,谋准谋实战略举措。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作风,确保每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完善政府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坚持法治诚信。力争创成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深化政务公开,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提高工作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三项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坚持严管厚爱。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带头过紧日子,严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和国有资产资本,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负责,让想为者敢为有为。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2019年,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2020年,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开展移风易俗攻坚行动,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事不办,建立村(社区)“一会一队一约”工作机制。
2.在城区小学推行弹性放学,开展课后服务试点。
3.规划建设南市区菜市场。
4.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5.改造提升市区二凤路、纬一路;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
6.改造平安小区、化工厂小区、广厦小区、千秋车队家属区4个老旧小区。
7.实施适龄儿童口腔疾病免费综合干预项目和农村45-60周岁妇女生殖健康免费筛查项目。
8.建成100个汽车充电桩、15个小区电瓶车充电设施。
9.建成生态停车场13个、街头游园31个,新增城市防护绿地1200亩。
10.新增6个城市社区、30个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各位代表,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天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天长、奉献天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是未来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天长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擘画,只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没有任何力量阻挡我们实现梦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沿着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天长的道路奋勇前行,天长的前景一定更加美好,天长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