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年古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19日在古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古蔺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廷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口径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9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9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1元,增长10.3%。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过去一年,是古蔺减贫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能打胜仗、敢打胜仗、善打胜仗的历史担当,向87万古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摘帽答卷。作战体系运行有序。“五个一”“三个一”“四级包保”责任压紧压实,11个联合作战中心、26个乡镇战区指挥部、268个村级指挥所高效运行,“五级联动、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扶贫大格局全面发力。决战举措落地有声。整合投入资金18亿元,深入开展七大攻坚行动,创新开展“精细化”管理,精准开展帮扶“大走访”,扎实推进产业扶持、金融扶贫、转移就业、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建成脱贫产业园203个、扶贫车间43个,完成46个村农网改造、2313户农村危房改造、3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通村硬化路650公里。积极推行“八倡导八革除”、农户积分管理、“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满意度全面提升。奋战成果高质有效。高标准承办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培训班现场教学,高水平举办全省贫困县摘帽现场推进会,扶贫经验被人民日报、国扶办官网关注报道。4个贫困村成功退出,3023户1.13万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累计退出117个贫困村、脱贫11.47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27%,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中心校全面达标。

在此,我郑重地向大会报告:古蔺已经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我们有充分信心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过去一年,我们集中攻坚脱贫摘帽的同时,统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增长”与“提质量”并举,县域经济支撑越来越强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郎酒上市进入辅导期、销售收入再破百亿,郎酒庄园初具雏形,郎酒宾馆投运在即,吴家沟产能区(一期)加快建设;仙潭跻身川酒“十朵小金花”,川酒集团永乐基地(二期)有序推进,一大批中小酒企增产扩能,预计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32.6亿元、增长11.8%。中石油页岩气开发快速推进,箭竹液化天然气站竣工试产,大寨页岩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完成建设,德耀风电场建成投用,建材资源加快开发。争取到位国开行融资授信13亿元,成功探索“飞地扶贫”模式,泸州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成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标准厂房1.32万平方米,成功招引广州高乐皮具入驻,古蔺经开区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增长65.1%。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四大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五大传统优势农业”巩固壮大,新建甜橙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2万亩,丫杈猪存栏3.2万头、肉牛存栏12.5万头、土鸡出栏190万羽,种植烤烟3.4万亩、优质高粱3.5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有机绿茶2000亩。护家生态肉牛产业基地获评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马蹄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成投用牛郎牧业万吨有机肥加工厂、马蹄甜橙分级包装车间和千吨冷藏库,成功签约新希望、巨星等行业龙头,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获批省市级示范专合社6个。14家企业先后入驻“全国政企采购平台”,52个农业品牌成功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2.6亿元、增长3.6%。

第三产业活力彰显。编制完成《古蔺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古郎景区(二期)顺利完工、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太平古镇获评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引进伟光汇通开发蔺州古城、浙江赛得开发金鱼溪康养小镇、山海文旅运营太平古镇,成功承办泸州2019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乡镇旅游节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游客815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百亿。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全面建成,“天猫优品”服务站点落户9个乡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投资拉动势头良好。成功承办国开行脱贫攻坚银企对接会,积极组织参加“西博会”“旅博会”“酒博会”等大型投资促进活动,引进到位省外资金35亿元、增长14.4%,签约项目50个、签约金额130亿元。上争资金34.5亿元、争取融资授信17.7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9亿元。节余土地“双挂钩”指标4100亩、流转2923亩,获得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000亩、流转1573亩,预计实现收益9.2亿元。太平渡大桥等18个项目全面竣工,国家储备林基地等22个项目快速推进,龙洞沟水库等20个项目有序开工,完成年度投资117亿元。

二、坚持“抓统筹”与“补短板”并行,城乡发展基础越来越牢

城乡品质加速提升。旧城改造率超过60%,建成仿古商业街1.5公里,增加商业面积8万平方米、住房面积25万平方米。府河新城(一期)、锦华城等房地产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综合展览馆正式开馆,兴龙公园、新时代广场全面开放,西区客运中心、殡仪服务中心、安乐山墓园建成投用。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拆除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高标准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天然气管道通至县城,二郎、茅溪成功供气,实现管道天然气“零突破”。24个乡镇雨污分流二三级管网全面铺开,皇华石鹅等7个污水处理站快速建设,新改建场镇公厕39个、农村厕所1982个,全面推进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创建省级宜居乡村29个。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世界同类桥梁塔高第一、主跨第二的悬索桥—赤水河红军大桥建成投用,江习古高速全线通车,成贵高速古金段正式开工,古仁高速纳入“省高网”。新建渡改桥2座,赤水河农村扶贫公路(古蔺段)建成通车,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观文水库、石梁子水库、二郎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农田水利渠系110公里,有效解决1.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茅溪35KV输变电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693公里,新改建通信基站356个。

生态本底日益夯实。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PM2.5均值同比下降17.8%,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川南前列、全市第一。县城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铁腕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等违规挤占生态空间行为,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16个,顺利通过省级环保督察。生态修复持续加强,治理石漠化土地29.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1.4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3%。

三、坚持“惠民生”与“解民忧”并进,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高考本科录取2600人,百余名学子圆梦清华等“双一流”名校,“共享课堂”被央视专题报道,永乐小学、东区实验学校建成投用,西区实验小学开班招生,金兰高中加快建设,建成乡镇幼儿园7所、农村教师周转房416套,新改建校舍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法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完成“二级”评审,人民医院迁建有序、成功创建“三乙”、获评国家级“示范防治卒中中心”,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加快建设,精神病专科医院破土动工,护家卫生院建成投用,二郎、太平、德耀卫生院基本完工,全民预防保健体检28万人。县城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二郎红军街修缮工程(二期)全面完工,乡村健身阵地不断升级,各类赛事活动精彩纷呈。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发放创业贷款2200万元、促进创业1070人,新增城镇就业40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在全市创新试点医保基金“网格化”监管,新增省内外医疗保险异地结算机构36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1%、97.3%。养老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3万人,民生底线救助网不断织牢,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救助金1.7亿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巩固提升,“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层治理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向好,“扫黑除恶”纵深推进,智慧城市加快建设,“雪亮工程”(二期)全面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四、坚持“转作风”与“提效能”并重,政府自身建设越来越实

深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不断加强。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复。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0证明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取消或替代680项证明事项,392个事项实现“零见面”、461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结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110万件次,减税降费2.9亿元。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有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人防、对台、保密、气象、消防、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一年,全县上下昼夜兼程、顽强奋战,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总揽全局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冲刺冲锋的结果。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古蔺的今天才更加美好;正是有了大家的团结拼搏,古蔺的明天才充满希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工商联、人民团体、党外人士、驻蔺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关心、支持、参与古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古蔺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县域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产业发展体系还不健全、品牌效益较低、支撑不够有力;二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障碍仍待破除,创新意识还不强,营商环境还不优,项目投资还不足,招引力度还不大;三是部分干部担当担责还需进一步强化、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酒业强县、农旅富民”发展战略,聚焦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两条工作主线,明确2020年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城乡基层治理年”,加快建设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乌蒙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川南黔北交通节点城市,努力闯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古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以上。

一、聚焦聚力巩固脱贫成效,以更高的质量决胜全面小康

坚持脱贫政策不变。抓产业带动。坚持“大产业带动大脱贫”,完善“订单农业、保底收益、入股分红、产品代销”等利益联结机制,新建和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园249个,实现1.3万户贫困户有稳定产业收入。强就业扶贫。全面提升扶贫车间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公益性岗位1200个,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带动4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稳资金投入。最大限度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科学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社会捐赠等资金,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低保等保障性政策,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

坚持帮扶力度不降。保持攻坚定力。继续推行“四级包保”责任制,强化干部作风督查督导,确保工作机制不变、责任不变、要求不变、考核不变,切实做到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紧盯攻坚重点。对标贫困户“一超六有”,通过引导就业等措施,全面完成剩余653户贫困户减贫任务;持续监测返贫风险户,精准聚焦致贫边缘户,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因户因人落实补短措施,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凝聚攻坚合力。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实施感恩奋进教育和农户积分管理,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持续输血”与“精准造血”相结合、精准扶贫与全域帮扶相结合,持续掀起党政抓统筹、干部齐上阵、社会广聚力的浓厚扶贫氛围。

坚持巩固提升不松。把省检成效作为“国考”起点,紧盯薄弱环节,强化动态管理,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到期收回、产业扶持基金效益发挥、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等工作,强化扶贫车间与村集体经济公司利益联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统筹兼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处,完成9个非贫困村电网改造,新建4G基站12个,加快城区和重点场镇5G网络布局,稳步提升乡村通讯网络质量;同步开展非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自查提升,新建12个非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全力做好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脱贫攻坚全面普查,为接续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势优先推进产业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振兴实体经济

专注定力做强主导产业。推动白酒产业再创新辉煌。坚持郎酒龙头引领。加快郎酒庄园建设,建成投用郎酒总部、郎酒宾馆、吴家沟产能区(一期),将要素资源集中投向郎酒,积极争取古蔺经开区扩区调位,助推郎酒股份上市发展。培育壮大骨干支撑。加快川酒永乐基地(二期)建设,启动仙潭酒厂绕场公路项目,助推川酒酱酒、仙潭集团加快达到10亿规模。打造酱酒产业发展集群。依托赤水河流域优质酱酒资源,精心包装推介酱酒项目,全力开发茅溪、二郎、太平优质酱酒生产区,力争茅溪酱酒基地招商取得实质突破,大力扶持沿线中小酒企逐步扩大产能、提升经营效益,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酒企。力争新增白酒产能2万吨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以上。推动生态农业再上新台阶。在规模上扩大。新发展甜橙2万亩、猕猴桃2万亩,新建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场20个、丫杈猪养殖场6个,巩固提升高粱、茶叶、中药材等传统产业,高标准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在品牌上叫响。擦亮“蔺州甜橙”“蔺州丫杈猪”“蔺州猕猴桃”等核心品牌,强化“三品一标”认定,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38个、地理标志商标4个。在效益上提升。积极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创建省级示范专合社2个、省级家庭农场3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争创全省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全面推行订单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特产品增收2.3亿元以上;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农业精深加工综合体,招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快速推进巨星、新希望百万生猪养殖项目。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44亿元以上。推动文旅产业再获新突破。聚力景区建设。科学规划文旅产业布局,建成金鱼溪康养小镇(一期),加快推进古郎景区(三期),开工建设蔺州古城,力争启动黄荆老林整体开发、太平古镇综合开发项目。优化旅游配套。启动箭竹至双沙、黄荆至赤水旅游公路建设,新建旅游厕所8个,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切实提升旅游体验度。注重品牌创建。集中资源打造红色教育、酱酒品鉴等文旅拳头产品,启动四渡赤水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黄荆老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进入“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录。全年争取接待游客84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突破110亿元。

精心培育做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新建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启动建设东城园区污水工程、供水工程,全力服务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引2家以上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入驻。提升新建材产业效益。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科学规划设置一批大中型基础建材矿权,启动龙山建材产业园规划编制,全力支持铁桥水泥整体搬迁、技改扩能,加快建设石屏大理石集中加工区,实现建材产值5亿元以上。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加快建设页岩气综合利用集中区,启动建设森能液化天然气站(二期),开工建设箭竹、皇华、茅溪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大村煤层气开发前期工作,实现新能源产值2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以上。

多元驱动做活商贸服务业。深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提升打造“乌蒙·蔺州”等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培育电商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4个,建成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积极引培一批服务业企业,加速升级墨香里古街、天立酒街等城市商圈,建成东区小商品市场,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商贸综合体,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个转企”、小微企业“小升规”,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

三、同心同力共建美好家园,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城乡品质

扩容提质打造精致县城。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初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实现一张图管理;拉伸城市骨架,建成蔺州大道(一期)、西区路网、步游道(二期),实现墨宝寺桥梁通车;加快新城开发,建成阳光翡翠台、府河新城(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建设;稳步改造老城,全面完成墨宝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齐安宫、滨河路、商业街、墨宝寺(三期、四期)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棚户区改造18万平方米以上。补齐城市基础短板。启动二水厂扩建,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10公里、污水管网15公里。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拳整治违法建设等城市顽疾,全力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彰显特色打造中心城镇。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重塑县域经济版图,打造二郎、茅溪、龙山、双沙、黄荆5个区域中心城镇,与县城形成“一核五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抓顶层设计强引领。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科学编制中心城镇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酿酒、旅游、建材等特色产业。抓集镇提升强带动。加快打造中国郎特色小镇,持续推进双沙、茅溪、黄荆“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力推二郎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太平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启动建设茅溪至茅台快速通道,改造提升黄荆场镇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二郎青花苑、茅溪28°水口坊等房地产项目,启动双沙府前综合体建设。抓政策配套强支撑。最大限度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和县域资源,探索创新土地、资金、人才保障机制,制定中心城镇发展配套政策。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全面完成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纵深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新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69个、农村厕所7140个,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着力塑样板、抓示范,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30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

多管齐下打造宜居环境。严守“三条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动各领域节能减排,持续开展“散乱污”整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倡导绿色生产生活,不断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努力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县”。

四、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以更实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建成投用金兰高中、西区实验小学,启动扩建古蔺一小,力争开工建设古蔺职业教育中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深入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推动蔺阳中学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高;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登记,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健康古蔺。全面建成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乡镇卫生院5个,全力推进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加强“1313”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区域健康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全覆盖,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繁荣文体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村级体育设施全覆盖,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康养服务社会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6%、98%以上。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改革,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乡村服务惠民机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坚持大联动、微治理,整合各类网格力量,强化社区服务供给,大力建设宜居社区。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深化“平安古蔺”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扫黑除恶”。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工作,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不断推动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保密、对台、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全力全速推动项目攻坚,以更强的动能厚植发展优势

在“谋”字上用心思。认真梳理“十三五”规划事项,全面对照规划清单落实项目,积极向上争资跑项,力争全年争取到位亿元以上项目29个、资金35亿元以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研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干”字上铆足劲。严格执行“六个一”项目攻坚机制,紧盯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每周调度、每月督办、每季度拉练,全面形成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强劲态势,确保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5个,竣工投用石梁子水库、二郎引水工程(一期)等24个项目,加快推进马桑大桥、龙洞沟水库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城中心、九号桥停车场等37个项目,快速推进红响水库、观口水库等17个项目前期工作。

在“保”字上出实招。强化资金保障,切实抓好税收征管和税源培育,充分借助国开行定点帮扶优势,积极申报地方专项债券,全力抢抓长江大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政策机遇,争取融资授信18亿元以上、上级转移支付30亿元以上。强化土地保障,盘活土地1500亩,实施土地“双挂钩”项目31个、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2个,力争节余挂钩周转指标8000亩、获得工矿复垦利用指标1800亩,加大土地征收力度,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扎实做好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要素配套,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在“管”字上下功夫。把严把牢项目审批、工程变更等关口,盯紧盯实财评、验收、审计等环节,严厉查处吃拿卡要、推诿塞责等行为,铁腕治理强揽工程、围标串标等现象,确保项目建设阳光、透明、公开。坚持质量、效率两手抓,全面构建部门综合联动体系,切实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严格逗硬奖惩、责任追究,着力建设安全项目、优质项目、廉洁项目。

六、开明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宽的路径汇聚发展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大攻坚。营造高效服务环境。实施“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工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一窗出件”,实现行政审批事项集中率达90%以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压缩审批事项,编制“一次性告知”清单,巩固提升“0证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面开展行风作风整治行动,重拳治理服务顽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营造优良经营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推行“蔺商茶话会”等政企沟通机制,建立企业办事托底条款,实行清单交办、专人跟踪,切实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推企业稳步成长、做大做强。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招商引资大会战。健全招商机制。全面构建“1+1+6+26”招商组织体系,制定全县招商引资方案和考核办法,与干部目标绩效、评优选先、选拔任用“三挂钩”,每月调度、每月督查、每月通报、每月考核,全力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完善招商政策。用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基金,细化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发展奖补、要素配套等具体政策,分类制定基地建设、劳务用工、融资贷款等优惠政策;完善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专项政策,明确入园标准,全方位扶持入园企业。拓宽招商平台。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聚焦重点目标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委托招商;持续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参加“酒博会”“农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力争全年招引资金39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

推动财经质效大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加快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借助中小企业助贷中心平台,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逐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局。有序消化隐性债务,全力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国资金融监管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千方百计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资保值增值、绩效最大化。

加快重点改革大突破。全面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优化健全乡镇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乡镇治理效能。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理顺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适时启动行政村建制调整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探索推行集体土地入市,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开放合作大行动。按照“化盆地边缘为川南黔北区域次中心”思路,全力畅通区域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成贵高速古金段、江习古高速二郎互通,积极推进古仁高速、成贵高速(泸州至古蔺段)前期工作,着眼谋划县域高速互通快通工程,全力争取大村至遵义铁路列入国省铁路网规划,开工建设美酒河特大桥。依托泸州、借势贵州、融入重庆,联手周边仁怀、金沙、习水等市县,突出区域间协作发展、抱团发展、共享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筑牢人才支撑,积极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抢抓国开行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借助人脉资源、平台优势,构建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

各位代表,古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等得来、喊得来、靠得来的,而是拼出来、闯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一流作风,发挥一流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把忠诚为政挺在前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把为民勤政落到实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用真情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点赞。把廉洁从政引向深入。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抵制“四风”、整治“庸懒散”、打通“中梗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信心在,梦想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真抓”的作风、“敢抓”的决心、“善抓”的本领,保持定力、持续攻坚,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

1.建成金兰高中、西区实验小学,以及古蔺一幼、德耀镇中心幼儿园等10所城镇公办幼儿园。

2.建成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二郎、太平、石屏、鱼化、德耀卫生院。

3.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建成投用东区客运站。

4.实现墨宝寺桥梁通车,建成蔺州大道(一期)、西区路网、步游道二期(职高至碧水华庭)。

5.建设九号桥停车场工程,新增县城停车位3000个。

6.完成9个非贫困村电网改造,新建4G基站12个,加快城区和重点场镇5G网络布局。

7.新建和升级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处,巩固提升19.3万人安全饮水质量。

8.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新建农村垃圾库200个以上,实现全县268个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

9.新改建县城污水管网15公里;新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69个,全面建成乡镇雨污分流二三级管网,实现一级场镇污水收集全覆盖。

1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农村厕所7140个。

附件2

名词解释

1.“五个一”:贫困村有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名第一书记、一个驻村工作队、一名驻村农技员。

2.“三个一”:非贫困村有一名第一书记、有一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贫困户有一名结对帮扶责任人。

3.“四级包保”:县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组和一般干部包户的脱贫帮扶机制。

4.七大攻坚行动:新村建设攻坚行动、特色产业培育攻坚行动、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公共服务攻坚行动、生态建设攻坚行动、基层组织建设攻坚行动。

5.扶贫车间: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设置就业扶贫点,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工资性”脱贫。

6.“八倡导八革除”:倡导洁净优美,革除脏乱差污;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倡导节俭持家,革除大操大办;倡导孝老爱亲,革除薄养厚葬;倡导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生活,革除黄赌毒邪;倡导依法维权,革除无理缠访;倡导邻里和睦,革除宗族派系。

7.“飞地扶贫”: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吸收项目区覆盖范围外的贫困村、贫困群众“飞”到项目区,打破项目实施的行政区域界限,扩大项目社会影响范围和产业带动面,促进共同增收致富。

‎8.“天猫优品”: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战略升级后的落地项目,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9.土地“双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10.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耕地的行为。

11.“大棚房”: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以建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

12.“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3.“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4.“0证明城市”:全面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的证明事项,通过直接取消或书面告知承诺、数据共享、部门间协查、部门自行调查核实以及其他材料替代等方式,实现群众、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时无需提交证明的办事方式。

15.“最多跑一次”: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少跑、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的行政目标。

16.“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17.“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全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8.“一核五区”:一核即县城,五区即二郎、茅溪、龙山、双沙、黄荆5个区域中心城镇。

19.“百镇建设行动”: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为全面推动并引领四川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的试点行动。

20.“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21.“散乱污”: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22.“1313”信息化工程:建设1条市、县、乡、村卫健专网,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泸州市远程会诊平台、家庭医生签约管理信息平台3级联动诊疗平台,建立1个卫健系统数据中心,建设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区域检验3个医联体中心工作室。

23.“六个一”项目攻坚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主体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套考核体系、一抓到底。

24.“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25.“1+1+6+26”招商组织体系:全县成立1个招商指挥部,设立1个综合协调和要素保障中心,设立白酒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6个特色产业招商中心,以及设立26个乡镇招商组,形成全县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各负其责的招商责任体系。

26.普惠金融服务: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27.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8.“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