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 年 1 月 8 日在州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州长 吴胜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450 亿元左右,增长 9%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0.65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 3%以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2%、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34134 元、11846 元,分别增长 9%、1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3.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 97%。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凝心聚力,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决战告捷。紧扣“精准打法十条”,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狠抓“五个专项治理”,用好广州扶贫协作、中央和省定点帮扶等各类资源,脱贫攻坚实现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 24.73 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率先小康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长顺、平塘、独山、荔波、三都、罗甸 6 个县达到国家脱贫摘帽标准,剩余的 205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预计减少贫困人口 13.74 万人,全州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 0.68%。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狠抓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和“双十工程”,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效。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 95.5%,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 95%。深入推进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7 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 153 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 4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65%,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风险防范有力有效。落实“八个一批”和 14 条化债措施,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综合化债率达 73.7%,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保障 FAST 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全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督导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公共安全管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调优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新增调减低效作物 42.09 万亩;实施 320 个 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 59.72 万亩。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龙头企业达 755 个,创建专业合作社达 4567 个,覆盖农户达 38.3 万户。“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 773.85 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 69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14 个,长顺县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 243 亿元,增长 7%。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强化“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双千工程”,启动“千企改造”企业108 户,22 户入选省“千企改造”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千企引进”成效显著,引进工业项目 260 个,广药集团、汇源集团等一批名优企业落户黔南。现代化工、清洁高效电力、基础能源、优质烟酒、健康医药等重点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十大工业产业预计实现产值 1200 亿元。福泉、瓮安入选全国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建成老干妈油制辣椒产业园、隆筑宜装板材生产线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新增入规工业企业 87 户,总量达 935户。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至 447 家,营业收入增长9.2%。旅游业持续井喷,国内过夜游客 900 万人次、增长 20%,入境过夜游客 2.3 万人次、增长 5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7%,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50%。批发业销售额增长 18%,网络零售额增长 60%。

(三)强补短板,扩大投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重大项目优化实施。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力度,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 229 个,补助资金 22.7 亿元。绿博园、龙里县中铁国际生态城等 600 个省州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910 亿元。基础设施持续突破。“六网会战”加快推进。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 330 亿元以上。三都至荔波、三都至独山、平塘至罗甸等高速公路全面建成,环贵州高速公路黔南段全面贯通。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 81 亿元,福泉凤山大型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完成电力投资 10.13 亿元。实施数字设施提升行动,30 户以上自然村寨 4G 网络覆盖率90.7%。建成油气网 74 公里、地下管网 269 公里。

(四)扩容提质,一体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城镇建成区面积达 215 平方公里。都匀至凯里、龙里至花溪等一批城市快速干道基本建成。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城市道路人均面积达 16.1 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37.3%,城镇用气普及率达 62.3%,城镇供水普及率达 99.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以上。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 4.5万户,实施 6 个县(市)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58 个乡镇建成垃圾收运设施。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治理。长顺县及全州 14 个乡镇、130 个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新增中国传统村落 32 个,国家级、省级民族特色村寨分别增加 18 个、54 个,居全省前列。城乡治理更加有效。深入推进村(居)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创新推行“组管委”“事管委”。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增设 3 个街道、54 个社区。乡镇全部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创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成功,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县县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持续巩固。福泉市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惠水好花红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大改革部署落实有力。完成国家级改革试点 18 项、省级改革试点 38 项,州级谋划出台改革方案 8 项。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审批服务便民化“七张清单”,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129 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指尖办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 60%,限时办理事项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50%,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3 天以内,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参与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建设。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三会”成功整合

举办。扎实推进“产业大招商提升年”行动,新引进重点产业招商项目 724 个,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 526.6 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 3.5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0.3 亿美元,增长 56.8%。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新增星创天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创新平台 10 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42 家,省级高新区创建实现“零突破”。获得专利授权 1347 件,增长 7.6%。建成县级以上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14 个、示范 7 个、创业孵化基地 18 个。各类市场主体达 27.75 万户,增长 10.2%。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预计完成增加值 91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6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54%,较上年提升 9 个百分点。

(六)尽职尽责,主动作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实事扎实推进。“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 76.1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 18.6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130.7%,建成了一批民生项目,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城镇新增就业 7.9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1.2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2.98%,控制在省定目标任务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教育卫生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53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03 所、普通高中学校 16 所。健康扶贫“三个三”全面完成,建成 134 个重点学科、215 个中医馆,完成 210 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058 个,文化院坝、文化长廊、文体广场 266 个,首届都匀电影电视节成功举办。建成省级体育公园 2 个,成功举办了亚洲体育舞蹈节、黔南州第六届运动会等高水平赛事,都匀市成为首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 21 个试点城市之一。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全面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 35 张。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 1594 套、建成 1168 套。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稳步提高,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发挥好督考抓落实的“利剑”作用,坚决落实州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19 件、政协提案 262 件,沟通、答复率均达 100%。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州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脱贫攻坚,压缩 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管好用实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国资监管、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管理、民航事业、供销合作、外事侨务、宗教事务、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地方志、档案、保密、科普、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扛起脱贫攻坚繁重任务,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难奋进,开拓创新,为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厚植了根基,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黔南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中央和省驻黔南单位,向广州市和各定点帮扶单位,向关心支持黔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任务艰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待优化,产业覆盖面还不够广、带动力还不够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发展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投资拉动乏力,消费总体疲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旧动能转换不畅,支撑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强。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政府性债务风险依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三保”压力加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信访维稳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任务艰巨。法治政府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程序还需进一步简化,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全力解决。

二、2020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把握黔南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3366”发展战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

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左右,一、二、三产分别增长 6.5%、9.5%、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 18%。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9%、1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55%。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围绕总体要求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聚焦聚力,抓好落实。

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脱贫标准,对有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的县、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教育医疗建设项目挂牌督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保障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确保农村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三落实”,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驻村帮扶力量不撤,保持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关系,强化脱贫成效考核,防止脱贫后松劲懈怠。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普查,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和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建立台账,狠抓整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健全防返贫防致贫保障和脱贫成效监测及时预警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管理,加强后扶巩固提质,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突出就业培训服务力度,确保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 1 人实现稳定就业。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创新社会扶贫,深化人才培训、产业帮扶、消费扶贫,巩固大扶贫格局。

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赢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全面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及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项目整治,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持续抓好“六个一律”环保执法,狠抓“一河两江”重点流域治理、城乡生活污水垃圾专项治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全州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5.5%以上,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 90%以上。

三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落实“七严禁”和“1+9”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全面抓好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和监管,做好猪肉等“菜篮子”产品的保供稳价。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广福泉“112”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黔南。

(二)持续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我们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扣“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以 500 亩以上坝区为主阵地,以 12 个特色产业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促进林下经济形成新的增量。总结推广“庭院经济”,着力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 120 个、示范户 1.2 万个。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加快建立“村(组)社合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市场化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州县两级平台公司、供销公司作用,推进农产品“七进”和“黔货出山”,拓展省内外市场。建设高标准农田 18 万亩,新增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 41.8 万亩。新增生猪养殖 50 万头、生态家禽养殖 500 万羽。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0 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48%以上。完成农业增加值 260 亿元,增长 6.5%。

二是坚定不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建立健全支撑政策体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和打造现代化工、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健康医药等产业集群,十大工业产业完成产值 1300 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全面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改造。实施“一企一策”,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先进设备和制造工艺,重点实施一批新的技改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60 家以上。推动茅台装配产业园建设,支持贵定卷烟厂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支持惠水永红换热装备产业园建成全国行业领先的产业园。

三是坚定不移做优现代服务业。持续实施旅游“九大工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支持福泉、贵定、独山、长顺、平塘、惠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龙里举办黔南州第十四届旅游发展大会,支持荔波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六条旅游精品线路”市场吸引力。确保接待国内过夜游客 1000 万人次以上,增长 15%;入境过夜游客 2.7 万人次以上,增长 20%。进一步优化城镇商业布局,高标准培育一批消费商圈,实施“夜间经济”繁荣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支持大型零售龙头企业在黔南设立法人公司或结算中心,加快发展批发零售业、连锁商业,推动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产业提质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 50家以上。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和物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引进知名健康养老服务机构落户,推进医疗护理、养生保健、康复疗养深度融合。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5%。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四个一”工程,加快生态文明、民族团结、招商引资等智慧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安全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智慧黔南”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打造融合标杆项目 6 个、培育融合示范项目 60 个、带动融合企业 120 家。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持现有大数据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大数据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招引力度,引进项目15 个以上。持续推动百鸟河数字小镇发展,确保大数据产业产值达 410 亿元以上。

(三)千方百计优化投资,发挥好有效投资的支撑作用。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必须把稳投资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着眼新时代,挖掘新需求,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建设。突出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一批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高质量重大项目库。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期,精准对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争取在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中央专项建设、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支持。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开工建设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等 200 个重点项目,续建绿博园等 280 个重点项目,全年实施省州重点项目 500 个以上,计划完成投资 700 亿元以上。

二是全力推进“六网会战”。抓好“路网”建设,建成瓮马铁路,加快推进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贵南铁路建设。推进都匀至安顺、贵阳至黄平等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加快惠水至平塘、荔波至河池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1300 公里以上;续建新建普通国省干线提级改造 280 公里,改善县乡公路路面 700 公里以上。开工建设荔波机场改扩建项目。抓好“水网”建设,实施一批高扬程远距离供水工程,建设供水管网 300公里,加快推进福泉凤山、惠水平寨、平塘擦耳岩等 20 座在建水库建设,新开工建设 2 座水库。抓好“电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变电站 24 座、供电线路 2000 千米,建成5G 基站 1200 个,县级以上中心城区 5G 网络连片覆盖,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 4G 网络信号全覆盖。抓好“油气网”和“地下管网”建设,新增天然气管网 150 公里以上,地下管网 410 公里。确保“六网会战”完成投资 446 亿元。

三是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健全鼓励社会投资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厂房、停建项目、闲置土地等资源。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常态化推介项目和跟踪服务协调机制,提高项目储备质量,适时向社会发布民间投资工程包。用好国家补短板领域引导民间投资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间投资项目。确保完成社会投资 700 亿元、占比达 60%。持续推进产业大招商行动,强化对优强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招引,全面提升产业链招商水平,确保引进重点产业项目 400 个以上,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 500 亿元以上。

(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重商安商良好氛围。企业家是黔南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把黔南打造成为营商环境一流的投资首选地。

一是更加有力地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落地年专项行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重拳打击“黑中介”“红顶中介”。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用企业家和群众思维来改善政务环境。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加大品牌宣传推介,提高“黔南品牌”市场占有率。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务失信责任追究,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探索建立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宽容、包容的制度环境。

二是更加紧迫地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六大专项行动”,用好“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 102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65%以上。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新增市场主体3.5 万户以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提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实效。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挖掘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

三是更加有力地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进项目并联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80 个工作日以内。建立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深化落实“企业特派员”制度,加强对企业引进、落地、生产全过程服务,统筹解决好项目用地、用水、用电、资金、人才等问题。针对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加强政银企合作,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长期圈而未建、开而未动的闲置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保障优质项目用地供给。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激活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黔南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为,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应放尽放”原则再下放一批州级行政许可事项,确保基层“接得住、能管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加快“照后减证”,推广“互联网+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高效运行改革,形成州县“一张图、一体推”政务服务格局。深化推进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供销社、应急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领域改革。

二是加快打造开放战略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方位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合作,支持贵惠长龙与贵阳、贵安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广州市扶贫协作,全方位推进产业发展、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合作。加强与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深度合作。全力支持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率先发展,推动广州·贵州产业转移园、贵州香港(独山)合作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推动多方共建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发挥好州驻外机构的桥梁作用,建立州外黔南籍知名人士、企业家联系机制,办好对外推介会、投资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周边市州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三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磷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优质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快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启动建设全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全面落实促进科技创新“1+5”政策,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国家

高新技术开发区申建工作,推动硝酸磷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刺梨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民族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 45 家,新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5 个以上。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引进培养储备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六)全力办好绿博盛会,擦亮生态之州靓丽名片。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让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一是举全州之力办好绿博盛会。按照国家级盛会的标准,全力以赴建好绿博园、办好绿博会、建设绿博城,全面展现绿水青山新画卷,打造生态文明新标杆。高质量完成园区和展馆建设,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全面提升接待、住宿、餐饮、通信、交通等综合服务水平。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当好东道主,以开放、文明、友善和包容的姿态迎接绿博会。加大办会宣传,营造国家级办会氛围。建立市场化长效运营机制,对绿博会场馆设施、文化品牌等进行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强化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林长制”试点,打好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营造林 30 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65%以上。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加强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持续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 180 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 156 平方公里。全面推进“4 大体系 20 大工程”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三是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和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发展绿色产业。统筹编制全州国土空间规划,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控,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化“以渣定产”,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大力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生态日系列活动。

(七)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提升城乡发展承载力。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是民心所向。我们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抓好每一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让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一是加快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加强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停车场、充电桩、海绵城市建设,新增和改造城镇道路 50 公里、污水管网 300 公里、停车位 10000 个,新增城市绿地 100公顷。开展小城镇整县推进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工业小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小镇、旅游小镇、康养小镇、商贸物流小镇。优化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都匀国贸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和商业圈建设,加快都匀经济开发区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等功能配套。推动城镇有机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8622 户,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二是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开展“美丽城市”建设,做好市政道路、交通标志、照明设施、城市桥梁等养护,着力治理小区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加强违法建设、噪声污染和焚烧杂物等执法工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管理服务,让搬迁群众融入城镇新生活。探索“智慧社区”“数字社区”等新型管理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加强物业行业监管,规范物业收费项目及标准,建立物业企业淘汰机制。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确保业主委员会成立全覆盖。

三是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一批生态家园、生态公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新建住房全面配建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合理布局村庄道路,推动串户路硬化,提升村容村貌,营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着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等社会风尚。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不管困难有多大,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我们必须不懈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真实、安全感更踏实。

一是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工作,扶持壮大外出务工“带头能人”队伍,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7.8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0 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统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推广实施独山“三名工程”。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优质健康发展。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 35 所、义务教育阶段项目 50 所、普通高中项目 6 所。积极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专项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三是加快健康黔南建设。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充分发挥州级医院龙头作用和县级医院枢纽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防疫、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以慢性病服务下沉为抓手,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巩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妇幼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优化生育和老年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健康保障水平。

四是促进文体繁荣发展。抓好州图书馆、州文化馆新馆开放,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持续抓好“好花月月红·百姓大舞台”“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非遗保护和利用,完成水书申遗基础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示范工程,高水平办好体育赛事,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五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完善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盘活现有养老资源,建设一批养老社区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抓好住房公积

金建缴登记扩面工作,确保公积金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50 万人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 30 万人以上。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 620 元/月、4200 元/年。

今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十件民生实事:(1)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配建的 50 所学校、88 个社区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使用,基本满足搬迁移民就学及办事需要。(2)压缩 6%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精准落实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就学资助政策。(3)推进“厕所革命”,完成 9500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新建或改造农村公共卫生厕所395 座。(4)为贫困地区 6-24 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 32 万盒。(5)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实现棚户区改造 5728 户。(6)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 56 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7)大力实施全州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重点推动路面破损严重、路基宽度 5.5 米及以上的县乡公路路面改造,完成深度贫困县三都县、罗甸县的 471 公里路面改造。(8)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电力保障建设,进一步提高“两率一户”指标。(9)加强城市消防通道畅通治理,抓好市政消火栓建设和管护,对老旧市政消火栓进行维修,确保市政消火栓完好率在 95%以上。(10)依法依规解决住宅小区停车位车库归属、机动车停放收费、车位只售不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年内实现排查整治全覆盖。

三、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

(一)突出落实导向,建设效能政府。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推进政府系统“效能提升年”,用好“五步工作法”,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深化“三大”行动,着力增强履职能力。全面落实基层治理“两个实施意见”,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网格化”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突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复议和应诉年度通报制度,提高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三)突出公仆本色,建设节俭政府。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压缩出国出境和不必要培训项目,州级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平均压减 18%,公用经费平均压减 15%,把节余资金用于三大攻坚战和改善民生,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四)突出红线意识,建设廉洁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省委、州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及各种隐形变异的问题。盯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堵住廉政风险漏洞,坚决整治“雁过拔毛”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尽心尽责为黔南谋发展,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