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罗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19年12月31日在罗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罗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 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源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六稳”部署,深入开展“项目年”“招商年”“三产年”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稳中有进。预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7.7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46.5亿元,增长16.0%;进出口总额24.25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9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91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40元,增长9.2%。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经济运行更趋稳健。创新驱动持续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三次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47.5亿元、158亿元、62.2亿元,分别增长5.0%、8.6%、11.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3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支持企业加快设备设施更新,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实施6个省级工业技改项目、11个市级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增长164.7%,排名全市第1。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36.2%,排名全市第1。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年”行动全市排名第1。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亿元,增长12.0%,排名全市第2。全力推进闽光物流云商等2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97亿元。新增提升限额以上、规模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62家。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县接待游客人数230万人次,增长16.7%。房地产业有序发展,全年销售商品房50.7万平方米,增长9.3%。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菇独秀,八产并进”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年生产食用菌1.46亿袋、产值超过10亿元,新增生态种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竹产业项目(基地)25个。动建省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2个,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9个、益农信息社新站点15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8家。全县共流转土地7.69万亩,新增设施农业大棚面积950亩。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平安农机”示范县,起步镇获批“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二)全力以赴,精准发力,项目支撑更为坚实。项目带动持续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1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超年度计划15.8个百分点。引进落地12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16亿元。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年”持续深化,推动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288项,总投资1328亿元。17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2亿元。空分气体制氧、宝钢德盛1780mm热轧、年产130万吨H型钢生产线等9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德塔应急智能电源发电机组、华能火电厂、澳蓝科技等3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取得突破。完成104国道石门里到迹头、迹头到渡头路面改造,104国道碧里至白塔公路、228国道碧里至鉴江段公路建成通车,将军帽作业区进港道路、疏港公路加快建设。稳步推进霍口水库、昌西水库和白塔乡浿溪、洪洋溪洪洋乡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启动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半章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引进数字经济项目26个、完成投资13.24亿元,海上经济项目15个、完成投资91.06亿元,平台经济项目19个、完成投资6亿元、销售总额达到12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加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6.6亿元,比增18.6%。

(三)统筹全域,联动共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新建、在建房地产项目15个,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4个安置房项目顺利推进。岐阳片区旧城改造全面启动,中心老城“旧貌换新颜”。实施南溪沿岸和凤梅生态公园景观整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3%。新增1000个公共停车位,配套44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停车难”问题进一步缓解。新改建岐阳路网、西二环路、罗中路等市政道路,市政路网进一步完善。整治高速高铁沿线环境,开展火车站站前综合治理,城市对外窗口形象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推动乡村振兴4个试点镇、36个试点村建设,新建提升35个美丽乡村。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公厕建设任务,改造7267户农村户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取得成效。新改建农村公路6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76公里。争取到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1.92亿元。全面开展“政银担”三方合作,降低涉农项目融资成本。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引导创业项目下乡。全面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青山挂白”得到有效整治,累计投入1.27亿元,全面完成关闭矿山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有效治理工业污染排放、道路运输、建筑工地扬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牛蛙养殖污染整治全面完成,海漂垃圾污染得到较好控制,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4.79万亩,创建10个省级“森林村庄”,森林覆盖率达58.3%。

(四)以人为本,加大投入,群众福祉更大提升。坚持共享发展,回应群众期盼,民生相关支出2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年度投入2.05亿元,实施1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脱贫成效持续巩固。通过省对县年度扶贫工作第三方成效评估考核,就业扶贫入选全国扶贫典型事例。安排县级扶贫资金2660万元,持续帮扶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完成第三实验幼儿园、洪洋中心幼儿园、凤坂小学、碧里小学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白塔、飞竹、霍口3所农村中学恢复原址办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再上新台阶。健康罗源深入推进。实施“4+7”药品带量采购、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等“三医联动”措施。完成县精神病防治院提升、白塔卫生院凤坂分院和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修缮改造,加快县医院扩建病房大楼建设。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首届“七境茶”文化节、首届杜鹃花文艺奖评选活动。完成九大中心田径场提升改造,新建健身路径20条、运动场地3个,罗源籍运动员在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上获得2枚铜牌。民族工作跨越发展。举办“畲乡凤来仪”系列活动,“凤凰装”等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第三届世遗(福州)高峰论坛,畲族文化魅力进一步释放。建成畲族文化民俗村一期项目,强化畲族服饰、畲族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畲族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罗源县委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霍口乡福湖畲村获评全省首批“金牌旅游村”。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平安罗源”建设持续深化,“七五”普法扎实推进,全县刑事案件不断下降,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良好,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逐步规范有序。实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化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逐渐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8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新增参保11938人。改造提升养老服务场所13家,新建农村幸福院17所、老年活动中心4所,县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改革有序推进。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机制更有活力。把制度创新作为最根本的改革任务,着力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最大限度激发各方面创新创造活力。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加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189个村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合作改革。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企业开办“一站式办理、一天开业”、企业注销“一窗受理、八天办结”。减税降费4.2亿元,为企业减负的制度红利加快释放。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加快紧缺急需人才储备,4人入选“闽都英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罗源湾将军帽作业区1号泊位口岸开放通过市级验收,港口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青年交流创新创业论坛、两岸陈靖姑信俗文化节等活动。

(六)锐意进取,砥砺奋进,政府履职更具高效。全面加强政府的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答复80件市、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94件市、县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简会议文件,“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抓班子、带队伍、树正气。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营运等领域监管,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此外,效能、统计、物价、广电、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计生服务、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支前、人防海防、外事、侨务、爱国卫生、老区建设、宗教、气象、地震、应急防灾、社会科学、档案方志等工作全面进步,各社会公益组织为民生社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直、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罗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 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支持关心罗源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三次产业比重仍然不够优化。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减收较大。三是动能转换成效有待提速,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能力还不够强。四是民生短板仍然存在,“看病难”“停车难”等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明年又值财政收入低谷期、债务偿还高峰期,是近几年来最具挑战的时期。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按照县委统一部署,2020年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保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推进治理现代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新时代新罗源建设的新局面。

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进出口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力争各项指标增幅更快更好些;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0%以内,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产业、抓项目、抓配套,确保县域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以“三个福州”强动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好“数字化+”组合拳,加快5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商用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探索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以“数字福州”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融入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扩大罗源湾港口优势,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支持冶金建材业、船舶修造业发展。优化结构、创新方式、强化招商,加快发展海工装备、重型机械、机电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以“海上福州”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壮大闽光物流云商平台,力争“上云上平台”企业达50家以上。依托食用菌、临港工业产业优势和传统产业经营优势,培育大型网络批发零售、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行业性定价结算、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平台,以“平台福州”构建发展新模式。

以重点项目强支撑。打好产业项目提升攻坚战,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加快霍口水库、岐阳片区旧屋区改造、金闽烟叶二期等78个重点项目建设,营造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30亿元以上。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重点推进宝钢600万吨绿色精品不锈钢、闽光产能置换及配套、鉴江康养小镇、白塔乡村振兴产业园4个投资百亿项目,筹划推进元茂光电、牛坑湾围垦2个投资百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做优钢铁冶金产业,持续优化钢铁产品供给结构,推动钢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支持钢铁冶金、船舶修造、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以上。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引导制造业主辅分离。大力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开发医养结合、养旅结合产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金融业发展,集聚金融市场主体,推动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持续推动“小升规”工作,新增提升限额以上、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

以土地供给强保障。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土地整合,盘活存量用地,扩大有效供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用地支撑。提高土地利用统筹管控能力,加快推进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规模化连片交地。整合鉴江原盐场地块,加快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盘活原有乡镇石材产业园区资源,差异化建设洪洋、白塔、西兰、飞竹4个乡镇工业园区,培育壮大乡镇产业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快推进白塔乡村振兴产业园土地报批、平整、出让,探索特色化、集约化土地利用新模式。

(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打造乡村振兴的“罗源样板”,以“五大振兴”为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罗源特色的振兴之路。

做强现代农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2万亩、产量3.5万吨以上,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罗源实际,统筹3000万元资金,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超过84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总额超过13亿元。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积极扶持西兰“七境茶”、碧里下廪羊、吉壁鲍鱼、鉴江紫菜等品牌做大做强,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以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园区,依托起步镇食用菌产业优势,推进专家工作站落地起步镇,打造海峡两岸食用菌产业基地。

建设美丽乡村。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供电、通讯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加快省道107线和207线(罗源段)前期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三产路”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沿海区域自来水供应问题,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构建清新干净的生态水系。新建提升美丽乡村32个。完善“秀美山川”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一革命五行动”整治成果。整合白塔乡红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综合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发展畲族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开发松山镇“八井—竹里”畲族村落,打造畲族文化民俗小镇。

推动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服务创业,继续招聘“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50%以上。

(三)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全面提升形象品位。坚持以提升颜值品质、气质底蕴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罗源打造成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

提升宜居水平。打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新建岐阳片区路网、三中东路等市政道路,提速南溪截污干管改建,推动城区排水管网清淤、修缮,加快打造生态海绵城市治理体系。新建动车站站前广场公园,改造提升莲花山公园、渡头湿地公园、凤梅生态公园二期。加强市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城市保洁水平、绿化档次。强化重点路段、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城区交通拥堵、环境脏乱问题。

涵养文化底蕴。打好古厝保护、文明素质提升攻坚战,以福州市申办第44届世遗大会为契机,推进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新建北门巷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林可彝故居等重点历史文物建筑,推进塔里洋、岭兜、深坑传统古村落建设。加大畲族服饰、畲族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推介力度,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少数民族专场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畲族文化品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优化生态环境。打好生态环境提升攻坚战,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切实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三条红线”,加快推动“三线一单”编制,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开展新一轮海岸线规划修编。深化小流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加强八井、西溪、天堂山等县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畜禽养殖业监管,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改善起步溪、花园溪、兰水溪流域水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强道路、建筑施工扬尘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巩固海漂垃圾整治成果,全面落实节能降耗措施。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7.3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8.36%。

(四)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发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资3.16亿元,办好1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推动罗源一中田径场馆、福州民族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城南幼儿园、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建设。启动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松山小获小学、起步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以及罗源二中田径场建设。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力量,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发展差距。加快县医院病房大楼建设,启动鉴江卫生院迁建,提升改造洪洋卫生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医疗服务和救治水平。推动妇女儿童“两纲”终期达标。加强网络监管,确保文化市场稳定有序。

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扶贫开发与社会救助衔接、农村困难边缘群众管理帮扶等机制。持续发力稳就业,加大农民工、脱贫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医保等各类补助标准。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推广社区居家养老。健全县乡村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任务,争创“双拥模范县”。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平安罗源”“法治罗源”建设,扎实推进省级平安县城创建。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提高纠纷化解水平。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一体化运作,强化打防管控能力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抓细抓实安全生产,重拳整治餐桌污染,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活力释放红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以大改革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强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城区布局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健全市场导向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参与并主导技术创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健全完善国有资本投资、管理、运营方式,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投资模式,鼓励企业上市增发、股权融资、发行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卫生、医药、养老、就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口岸通关服务,健全完善协作机制,推动口岸大开放、大通关、大提速。完善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博澳码头泊位提升,提速将军帽散货码头、罗源湾深水航道二期及将军帽作业区进港道路建设。积极开辟远洋航运干线和内贸航运支线。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口岸的辐射、支撑、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港口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不断推进交通设施与宁德区域互联互通、冶金汽配产业与宁德新能源产业配套协作、海洋经济与闽东蓝色产业深度合作、环罗源湾生态安全屏障与宁德区域联防联治。深化对台合作交流,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深入开展两岸民俗交流活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工程建设“一事一议”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机制,优化兑现流程,压缩兑现时限,扶持相关产业项目发展。继续完善一窗式“证照联办”、小微企业办电“三省三零”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评估监测等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按照“领导作表率、机关转作风、基层强基础、齐心抓落实、廉洁作保障”的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绝对的忠诚讲政治。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于县人民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推动罗源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决服从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以法治的思维履职责。要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更高的站位谋发展。要抢抓福州市“六区叠加”重大机遇,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把各项工作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推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担当的精神抓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实绩评价相统一,推动各项工作早见成果、多见成效。始终把一线作为抓落实的主阵地,坚持以上率下,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

以严实的作风促廉政。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财经管理制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勇争先,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新罗源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