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海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海安聚力攻坚奋战、续写美好篇章的一年。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环境,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和海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规划收官打下坚实基础。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预计实现1100亿元左右,增长7%;在减税降费12.98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6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增长8.6%,其中工业投资291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2元、23320元,分别增长8.5%、8.6%。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排名分别列第28位、第7位。全国工业、制造业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列第25位、第12位。在全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4位。

——稳健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协调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增长17%。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扎实推进“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应税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达22家、10家、7家,天楹集团、文凤集团总量超百亿元。亚太轻合金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弘盛新材料、双弘纺织等8家企业通过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民营企业入选南通百强26家、江苏百强2家、全国500强1家。新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成为南通唯一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获评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家具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奖。军民融合持续推进。鹏飞集团登陆港交所,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3家、总数23家,均为南通第一。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预计完成应税销售1850亿元,增长20%。商贸物流园蝉联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最具价值内陆港,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82万吨,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7000标箱。万达广场主体竣工,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中国锦纶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行,软件科技园获评中国数字服务和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特色园区。家具、石材、五金机电“三大博览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国家3A级景区3个,江淮文化园国家4A级景区通过复查,乐百年健康小镇开园运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利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农田占比南通第一,粮食生产全省“十四连冠”。新增新型合作农场65家,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5家。“海安大米”获评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蚕桑生产经验全省推介,禽蛋产业绿色发展模式全国放样,“中国河豚之乡”通过复审。雅周现代农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大公镇于坝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营收入超45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获批全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试点市,南通唯一。建筑产业加快转型,实现施工产值1653亿元,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通过验收。华新集团成功获批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新增国优奖3项、詹天佑奖7项、中国安装之星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建总规模12.7亿元直投类子基金,设立文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强化统计监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高标准完成。

——发展动能加速积蓄成长。坚持抓招商、抓项目、抓园区,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重特大项目督查推进领导组、五大招商服务督查中心常态化运作,投资服务中心和直属招商局实体化运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论坛以及投资贸易合作洽谈、高质量发展恳谈等重大活动成效显著,海安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深入开展,世界500强正威集团总投资100亿元项目成功落户。新增外资项目47个,实现外资到账3.18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132亿元,保税物流中心运行质态稳步提升,天楹集团河内项目入选南通特大境外投资项目,中意海安生态园入选省级国际合作园区、荣获“一带一路”杰出贡献奖。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28个,项目建设考核在南通“季季第一、年度夺冠”。加强长三角对接合作,园区共建更加深入,上海市海安商会正式成立,苏中集团跻身长三角企业百强。专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铺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展馆建成开放,常安纺织科技园成为省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园区,全国时尚锦纶示范基地成功获批。全面融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总数达270家,均为南通第一。鑫缘集团、联发集团、铁锚玻璃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增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成省企业院士研究院1家,全省仅2家。跃通数控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支持,南通唯一。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4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60个。深入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各1人,“千人计划”本土申报入选实现零突破。新增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13人、双创博士6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五。稳步推进质量强市,新增省质量管理优秀奖、南通市市长质量奖各1个。入围省自主工业品牌50强企业2家。在建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8项,全省最多。全国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桑蚕茧工作组落户海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南通领先,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聚焦市场关切,创新服务方式,更大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排名列第20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区镇赋权清单。重塑并联审批流程,建成远程电子审图中心,“3550”改革实现常态化。开展第二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市镇村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我的海安”APP上线运行,在线政务服务事项363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地见效,涉税服务、水气接入等办理流程和时间同步缩减。稳步推进电网建设工程,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成本5300万元。通关便利度进一步提升,通关时间再压缩29.3%。全市居民存款余额879.3亿元,较年初增加93.8亿元。金融支撑持续有力,截止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21.2亿元,较年初增加162.1亿元,存贷比76%,均居南通第一;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22.9%,分别高于南通、江苏10.5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600余家企业通过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融资29亿元,惠业转贷公司为110余家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13.7亿元,中投保海安公司为411家次企业提供担保额48.6亿元。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总数达23家,数量南通最多。海安农商银行获评全国普惠金融十佳县域银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全省领先。保险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财产、产品责任和职工安全等保障,全年保额达615亿元。行业协会商会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突出统筹融合、建管并重、生态优化,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通榆路、朝阳路改造等重点工程推进有序,安平路、新宁路等道路改造完成。稳步开展土地收储与上市,碧桂园、港龙等知名集团进驻海安。新区建设初见成效,上湖创新区中开院创新广场孵化器、上湖高中和三甲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同方飞立科创园项目签约落户;新通扬河生态区安置房、生态廊道等工程加快实施,道教文化中心、海安高级中学外国语学校等工程即将开工。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盐通高铁建设进展顺利,通扬线航道整治工程通过验收,海启高速、226省道建成通车。“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100公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性修改,6个项目获省土地点供指标1279亩。新增农用地8154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306亩,获评省土地执法模范市、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先进地区,土地利用“五化并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通过中期验收。深入开展“蜘蛛网”、破落建筑整治等“微治理”行动,72个城中村和189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启动城区智慧停车服务管理、违法建设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的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成效初显。深化城乡垃圾分类试点,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分拣处置中心建成运营,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工作全省放样,天楹集团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中考评南通第一、全省第三。李堡、白甸等6个镇获评省文明镇。污染防治持续发力,加强秸秆、扬尘等综合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实现“一升一降”,达到上级考核目标;河长制、断面长制全面落实,省考、市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达66.7%,重点河流消除劣Ⅴ类水质。获批省节水型社会达标市。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南通领先,6个区镇进入前10名。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加快实施,7个城乡污水处理厂兼并收购基本完成,新建污水管网68.4公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47个,农村改厕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新增成片林6000亩,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6个。

——民生改善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民生优先、普惠共享,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投入10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2.9%。15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1.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6%、97.8%,均居南通第一。被征地农民对接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失能失智人员长期照护保险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有效推进,海中东扩三期、长江路小学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建设,二幼一期、七星湖幼儿园、尚府幼儿园建成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95.8%。教育教学质量省市领先,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海安。教育协作不断深化,首届宁蒗“海安班”高考高分段人数、平均分丽江第一。成功承办一批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有序开展,海安—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启动建设。“健康海安”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高分通过国家暗访,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正式运行,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青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青墩、523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文艺创作再出精品,新增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方志、民政等工作全国先进。优化阳光扶贫、健康扶贫等举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与略阳对口协作更加深入。文明殡葬改革持续推进。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稳步提高。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成运行。信访工作全省先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省放样。获评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省非诉纠纷化解平台建设试点市、“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市。开发区爱凌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非法集资、动植物疫病防控、食药安全监管等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工贸、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企业班组“3个5分钟”交接班制度全面推行,有效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全国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样板地区创建通过验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资源数据库全面建成,应急处突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大局稳定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省市前列。

——从严治政树立良好形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政府机构完成改革并稳步运转,曲塘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评估验收。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13年100%,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全省放样。加强与人大、政协联系互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扎实做好人大评议政府部门整改工作,积极参与政协专题协商并高效落实协商成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4件、政协提案260件,办结率、答复率均达100%。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巡视巡察问题整改落实。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和绩效提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城建集团、瑞海集团、开发区总公司获评2A+信用评级。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和审计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年”部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公”经费有效压降。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强化督查督办,建立不作为投诉处置机制。落实上级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4项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彰,占南通1/3。

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侨联、慈善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人武、外事、机关事务、档案、供销、老干部、老区开发、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海关、新长车务段、邮政、通讯、烟草、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奋斗印刻足迹,岁月见证初心。我们深知,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份成绩,离不开历届历任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百万海安儿女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结果。成功源于奋斗,荣誉归功人民!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安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重特大项目牵动性还不够强,人均GDP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制约趋紧,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还需提升;大规模减税降费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压力;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增强发展定力,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更加精准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对改革发展稳定提出新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更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走在前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盐通高铁、大运河文化带、临海引江等重大工程的加速建设,站在多个黄金机遇交汇点“地理风口”、步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铁时代”的海安,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使命任务。南通市委、市政府对海安寄予厚望,勉励我们勇攀“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的新高峰。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科学分析、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全面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矢志担当作为,奋力开创海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号角。这就要求我们不忘初心、追梦前行,以奋斗者的自觉和奋进者的担当,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各位代表,适应时代考卷的“千变万化”,经受难题考验的“千锤百炼”,方能在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展现“千姿百态”、奔腾“千军万马”。面对2020年,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扬发展大旗,围绕“六稳”要求,全力做好高质量文章,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2020年,我们将抢抓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重大机遇,全方位对标苏南、融入苏南,主动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对接,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军。面对2020年,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行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税收贡献与资源供给挂钩制度,在招引、服务和推进大项目中“把握未来”,加快构建集产业协作、科技创新、资本市场、金融服务、人力人才、要素保障等为一体的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面对2020年,我们将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补短板、强底板、拉长板,扎实推进海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面对2020年,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现代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民生改善、政府服务效率与服务内涵提升,在“追赶超越”中提高加速度和匹配度,在比总量、比均量、比质量中“争当先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按照省委和南通、海安市委部署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7%、力争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确保3%、力争4.5%,工业应税销售增长确保12%、力争15%,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6.5%、力争7%,工业投资增长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注重质量效益,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工业应税销售达230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80家,净增亿元企业20家。大力实施“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动态调整、挂钩服务机制,力争应税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达26家、12家、9家、3家。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确保技改设备投入25亿元。支持企业做强实业主业,力争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充分发挥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平台优势,全面深化央地合作。推动企业精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确保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报会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鼓励支持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0家,创建市级以上智能车间3家。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加快新型产业联盟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检测检验中心4家。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业工作组织化程度,服务业应税销售达2000亿元。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专业机构30家以上。抢抓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机遇,编制商贸物流园新一轮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园区东扩工程、凤山港二期建设,确保落户10亿元以上物流项目2个。力争铁路到发量100万吨,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万标箱。积极拓展期货交割库群功能,力争新增期货交割品种2个。加快发展高品质和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业,引进知名连锁品牌20个,万达广场、中商购物城开业运营。打造特色餐饮、街区品牌,发展“小店经济”,繁荣夜市经济。拓展“一老一小”生活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托老服务,逐步实现城区小区托育托幼、养老服务场所全覆盖,儿童娱乐、老年助餐等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支持社会优质资本参与,提供教育、健康、文化、体育、家政、进口商品消费体验等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打造更高质量消费平台,促进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专业市场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正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办好“三大博览会”,提升会展经济影响力、带动力。深化与中国网库合作,创建更多本土特色产业单品电商平台。加快东部家具文旅商圈、西泊乡村旅游区等建设,加大乐百年健康小镇、龙湖山庄温泉旅游开发力度,培育区镇特色重点旅游载体。有效整合旅游特色资源,打造“一核两翼”旅游格局,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

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巩固扩大传统市场份额,推动建筑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水利水电、港口航道、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实现施工产值1800亿元。鼓励建筑企业与大型央企国企深度合作,组建联合体承接重大工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广泛接轨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0%。支持建筑企业并购设计院、各类专业公司,不断提升建筑业对全市财税的贡献份额。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全面推广数字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加大装配式建筑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装配式建筑建材生产制造企业。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创建优质工程,新增特级资质建筑企业1家,鲁班奖、国优奖3项。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全省领先。全面提高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水电气、不动产登记、纳税等方面便利化程度,建立“五个一”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落实“民企新28条”,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进一步优化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一体化和便利化水平。推进新出台税法实施,持续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全面落实清费降本减负政策。做强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并购基金,提高基金运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债券发行管理,提升专项债券使用效益,支持优质企业发债,开拓债券市场。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民营企业、实体经济,确保贷款余额、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存贷比保持南通第一。持续发挥转贷、担保服务作用,确保惠业转贷规模15亿元、中投保海安公司担保额50亿元。鼓励保险机构扩大承保范围,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在首台套保险、新材料首批次保险等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寻求突破。依法积极支持司法工作,推动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的司法环境。加强智慧政务服务和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完成智慧海安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政务系统数据整合,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二、聚焦重大项目,释放开发园区活力

强化重大项目落地转化。始终把项目招引和建设放在头版头条,继续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强财税改革、资本市场、前沿产业等领域动态研究,瞄准境内外重点地区,不断优化招商格局,精准引进和培育新型税源项目、优质龙头项目、补链强链项目。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知名央企国企合作力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外资等大项目招引以及“资本+招商”“互联网+招商”上寻求突破。充分发挥五大招商服务督查中心作用,加强直属招商局与区镇联动,加快10亿元和1亿美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完善委托招商机制,深化与商会协会、咨询公司、驻外机构等合作,切实提升市场化招商成效。新招引注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4个、1亿美元以上2个,实现外资到账3亿美元以上。突出抓好开工、设备安装、竣工等关键环节,推动正威偏光片、盈科电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对接,确保入选省级重大项目5个、市“双百工程”项目25个。优化项目审批工作,出台项目建设分档考核办法,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0亿元项目2个。加强跟踪服务督导,不断提升项目竣工率、达产率和产出水平。

聚力开发园区做大做强。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按照“双挂钩、双考核”要求,统筹做好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开发园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突出两区减负提质、跨越发展,开发区在南通开发园区中走在前列、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争先进位,高新区在南通、全省争当省级高新区排头兵。突出“一区多园”,推动区中园、园中园集中成片规划建设,支持发展亿元项目集聚区、都市工业综合体,促进产业集聚、经济做大,提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常安纺织科技园紧盯高端纺织企业招引优质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省级试点,破解环境制约瓶颈。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打造公共配套和服务平台,积极创建智能制造博士后工作站,实质化运行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力招引上下游高科技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突出高质量项目招引,加快推进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润泽污水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尚锦纶产业园突出项目招引和补链强链,放大龙头企业和技术、品牌优势,加快中纺院、东华大学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意海安生态园加强意大利及西欧北欧国家项目招引,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提档升级,打造全省领先、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政府间合作共建生态园区。深化共引共建共享机制,完善政策办法,全力推动项目、资源向两区集聚。支持开发区腾海公司加快对接和融入资本市场。滨海新区按照国家关于围填海管控及问题处理的要求,积极做好协同配合和对接争取工作,推进用海用地问题解决;同时,加快园区重点项目和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学校、安置房、商业综合体等配套功能建设。其他区镇因地制宜,重点打造1-2个亿元项目集聚区,形成各区镇经济发展“主战场”。

激活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有限资源向主导产业、重点园区、优质大项目、效益好企业集聚,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和资源利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资源要素最大化效益。坚持多规合一,科学评估“三条控制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深化集约用地“五改一调”“增存挂钩”机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00亩,实施挂钩拆旧复垦7000亩。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优质资产良性循环。有序清理闲置、废弃企业及其资产,腾出更多空间资源。坚持“亩产论英雄”,鼓励向空中发展,加强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推进绿色制造,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排污总量,统筹存量资源向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倾斜,提高环境容量利用效益。发挥银政企对接合作机制作用,扩增信贷规模,精准投放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质效。做大财政扶持资金总盘,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协同参与,管好用好基金资金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区域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

三、坚持创新引领,增创区域竞争优势

持续开拓创新领域。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化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支持企业与中科院、“双一流”高校、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深度对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个。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专项,精心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评比奖项。联合院士团队攻关核心技术,新增院士合作项目10个。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新认定100家、净增60家,总数突破330家。支持智慧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创新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基地新平台。加强龙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与医学院校等共建创新协作平台。提升规模企业研发活跃程度,建好建强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重点研发平台对接,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进军创新“无人区”。

精准引培创新人才。深入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人,财政资助人才项目40个。扎实开展“学子归巢”、招工引劳,引进高校毕业生、蓝领技能人才1.5万人。持续推进人才重点工程,确保入选国家级人才、省“双创人才”数量南通领先。大力招引教育、卫生、文化、法律、金融、涉外等专业人才以及实体经济领域实用型人才,健全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进企业、解难题。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推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建设,畅通人才医疗、子女入学等服务“绿色通道”。

催生更多创新成果。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开发首台套、首创产品30个。依托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亿元。加快科技银行建设,推进投贷联动,“苏科贷”发放贷款总额增长10%。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工程通过验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5件。持续开展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新增省、市质量奖各1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项,支持和推动非标产品企业提升行业话语权。

四、深化对接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全方位融入苏南。向南跨长江,加快融入苏南,在开放定力、创新精神、担当作为等方面全面看齐,在开放开发、园区发展、产业培育、营商环境等领域全面学习。主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大力引进龙头项目,集聚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价值提升,实现与苏南产业链条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提升省级南北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全面做好交通联通、产业协同、文化合作等跨江融合大文章。

全方位对接上海。深度融入上海产业链分工体系,积极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项目,放大两地合作共建园区、商会等平台互动效应,在银行、基金、证券、期货、文创、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深化贸易合作。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农超、农贸、便利店加强合作,提升海安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

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抢抓外商投资开放机遇,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提升金融、工业综合体、现代服务业等外资比重。引导企业树立全球思维,精准开展涉外培训。实施企业外贸促进计划,培育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实现进出口总值140亿元。提升保税物流中心运行水平,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保税区直营中心、“百国百品”一带一路国家馆,完成进出口货物量15万吨、货值突破3亿美元。鼓励企业联合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与中信保、政策性银行的工作联动,支持优质企业境外发债、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1.5亿美元。

五、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精细化推进城市建设。全面优化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持续丰富城市内涵,力争成为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主城区、新通扬河北侧等区域房屋征收。加快金融服务中心、党校迁扩建、邮政物联大厦等重点工程建设。改造闸东路、旺池路西延等8条城区道路。探索片区开发建设模式,注重地下空间开发。做实城市经营文章,有序推进地块上市。稳妥实施城中村土地流转,高质量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促进城市局部更新,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延续城市文脉,打造美丽街区,拓展公共空间。加强商品房、安置房、租赁房等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支持5G通信网络布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管理,提升城市运行质量。上湖创新区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河湖生态绿化等建设,统筹推进学校、医院、星级酒店、中开院创新广场、同方飞立科创园等重点项目。新通扬河生态区加快安置房、生态廊道等建设,统筹推进道教文化中心、海安高级中学外国语学校等重点工程。坚持特色发展,推进小城镇、撤并镇升级改造,完善商业综合体、酒店、公园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集镇人气。

立体化推进交通工程。开展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通榆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全面启动实施火车站进出通道建设工程,全力保障盐通高铁年底建成开通。推进新长铁路老五坝道口平改立通道建设。加快通扬线航道桥梁建设,联荣大桥、章郭大桥建成通车。提高城乡公交运力,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继续推进交通亮化、数字交通、安全智慧等提档升级工程,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加强城乡道路连接连通,提升交通便捷度。

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考”。围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做精做细城市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完成社区功能室升级、城区“微空间”治理等工程。加大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分类处置力度,推动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成立市物业管理中心,强化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提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水平。依法规范维修基金管理使用。加强修锁、修鞋、修自行车等便民服务摊点统一管理,让“摊点变风景、市民得便利”。全面推进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智慧停车服务管理等工作。深化违法建设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提升违法建设综合治理实效。发挥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公益职能,精准开展代办型、关爱型、互助型志愿服务,发动并带动社会志愿者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南通第一、全省前三”。

发挥国有企业服务城市发展重要作用。融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技术创新、规范管理、绩效提升。支持拓展经营领域,加强与央企国企对接合作,鼓励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夯实国有企业公益性责任,全面参与城市、小城镇与撤并镇建设改造。国有资产运营集团推进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资产高效整合利用,开拓公共资产资源储备经营市场。城建集团做好市政主营业务,在城乡融合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稳步探索开展金融保理等新业务。瑞海集团在优化城建资产管理运营基础上,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推动城市片区开发,依托金融集聚区积极筹备基金产业园。水务集团深入推进引江供水三期工程,加快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信用评级和服务能级,推动资产证券化,向资本市场进军。开发区、高新区等区属国有企业立足可持续发展,优化体制机制,积极服务园区开发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引落户,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提高实体化经营水平和市场化发展能力。

六、夯实三农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规划配套上做优。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分类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打造一批乡味浓郁、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特色村庄。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审批管理。依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使用权转让、出资、抵押。统筹农机“两融两适”、农产品电商、农村冷链物流等建设和配套,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探索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重点水利工程6项,新建高标准农田5.2万亩,完成旱地改水田1000亩。加大涉农资金争取和统筹力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实现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农村。

在特色工作上做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优做强稻米、蚕桑等五大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围绕优质桑园种植面积8万亩目标,开展扩桑三年行动,实施桑园占补平衡。稳定生猪生产、推动转型升级,做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65%。争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突出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新开工规模以上农业项目50个。加快雅周现代农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大力引进一批优质农业项目入园,加大对台农业招商力度,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两个主体”培育,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0人。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升现代农业运营质态。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房屋。规范“三资”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营收入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在内涵提升上做实。打通资本、技术、人才回流通道,鼓励“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深化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清一改”,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自然风貌、历史古迹、红色资源等保护性开发,支持文创项目落户、乡土人才入驻,传承和繁荣乡村文化。深化文明殡葬改革,建成镇村公益性安葬配套设施。开展善行义举榜、清洁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居民小组“微自治”,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乡贤能人回乡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自主或联合创业兴业,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规范保障在职村干部经济待遇。探索实施乡村教师周转房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医生待遇保障,全面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对接社会保障扶持政策,让乡村留得住美景、留得住人才。

七、突出防治重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聚力问题攻坚。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面聚焦大气、水、土壤环境短板,集中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科学运用走航车精准溯源,全面推进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综合防治,强化重点时段臭氧污染管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6%。深入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加强19条重点河道及支流污染源再排查再整治,确保省考、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66.7%、75%,国控北凌新闸断面水质达标。深入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全面完成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加强联防共治。抓好源头防控,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充分发挥环委会及11个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强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运用,构建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整合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职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加快实施环境资源执法司法联动、快速处置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区镇大气自动监测站联网运行,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智慧监测联网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重点断面及上游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年内建成17个。完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平衡”监管。落实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因地制宜提高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座,新建污水管网60公里以上,新增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33个,构建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体系。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项目建成运行。

推动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三线一单”。全力推进海岸线修复。推行“环保总监”制度,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全面落实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强化环保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运用,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和分类管理。实施“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提升环境治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精准开展环保法律培训,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针对学校、村居等不同群体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全社会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公共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管理,促进绿色消费。高标准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新增成片林6000亩以上,建成省级绿美村庄10个。

八、丰富惠民举措,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推动社会保障普惠化。大力实施创业富民、产业富民、园区富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新增就业、再就业1.1万人。促进参保扩面,提升各类社会保障水平。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动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强化保障基金共济能力,提升管理综合效能。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依法治欠保支。强化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抚恤优待、社会救助等标准。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全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鼓励发展公建民营、医养康养融合的养老机构,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安置、优待褒扬等政策。积极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家庭稳定脱贫不返贫、新发生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全脱贫。继续深化与略阳对口协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持续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化。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加大学校、幼儿园建设力度,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推进实验小学、开发区实验小学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和管理。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现代化标准,争创省四星级高中1所,建成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优化青少年、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老年人等教育培训服务,加强社区“四点半学校”、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培训机构等建设管理,深化高等教育合作,构建县域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大校长培养力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积极营造尊师重教和教育教学良好环境。深化全民健身行动,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大力实施“健康海安”战略,加快推进中医院急救中心、科研教学楼和上湖医院、人民医院南莫院区、白甸镇卫生院等重点工程建设。创建国家卫生镇,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贯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老年老龄、档案史志等事业。促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老区开发等工作深入开展。

推动文化发展品牌化。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打造更多具有海安元素的文化品牌。建好青墩遗址研究所,加大青墩遗址文化研究和宣传力度,精心策划青墩文化艺术节,提升青墩艺术奖影响力。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组织开展联抗80周年纪念活动。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打造大运河海安段景观带和文化长廊。启动韩公馆保护性修缮工程,建成“《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陈列馆,打造海安名人文化标识。持续放大海安花鼓、海安龙舞、焦氏扎染、江海剧社等地方文化品牌效应。加快非遗展示馆、非遗工坊建设。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523国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彰显特色、丰富内涵、扩大影响。加大文化人才及团队培养力度,围绕海安人文故事、历史事件、先进典型,加强文学文艺创作,丰富内容形式,扶持重点原创精品,争创省五星工程奖1个。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坚持融合性发展,走新型现代传媒改革之路,推动市场化运营与转型。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青墩遗址博物馆作用,建成开放“24小时城市书房”,繁荣社区文化,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提高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形成长效机制。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深化“网格+”融合工程。全面推进省级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强化阳光信访工作,确保信访量、越级访、重复访“三下降”,及时回应率、积案化解率、群众满意率“三提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无讼无访无刑事”村(社区)建设。加强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执法等与司法衔接联动,支持公益诉讼工作,更好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稳妥处置“停产歇业企业”。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强化德法共建。加强安委办实体化运作,高质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国务院督导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契机,深入开展35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提高安全治理效能。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大财政对安全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政策研究和机制创新,建立企业和工程安全预算、安全支出基准比例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高标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进一步压降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力度。提高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监管水平。加强应急救援和实战演练,稳步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强化国家安全、宗教事务、保密通讯、反走私等工作。

今年,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15项民生实事工程。1.促进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3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少于6000个;实施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500人以上,培训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400人以上,创业培训600人以上。2.提升脱贫质量。开展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稳定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3.精准扶弱助残。提高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标准,免费为160名残疾儿童提供机构基本康复训练;为100户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发放残疾人辅具500件。4.助力强农惠农。整治农村河道、沟塘122条(处);改造里下河80座圩口闸钢闸门,更新拆建30座圩口闸、20座排涝站和5座闸站结合工程,圩堤退圩加固20公里,新建圩堤护岸6公里。5.加强公益保障。对居住我市的60周岁以上居民免费实施一次老年人健康体检;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服务项目10个;全面推进失能失智人员长期照护保险工作。6.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主城区建成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23家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优化殡葬设施。加快推进市殡仪馆(安福园)改造工程。8.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成6所幼儿园(城区3所、区镇3所);建成海师附小海光校区、长江路小学二期、海中东扩三期工程;实施2.2万平方米改薄(校安)工程。9.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人民医院雅周院区改扩建工程;在西南片区建成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送戏210场,送展览100场,送培训100场;文化艺术中心高质量运营,免费开展公益培训班30个,大剧院举办高质量文艺演出60场;组织开展“爱家乡、游海安”活动4次。11.改善居住品质。流转主城区城中村土地647亩,实施城市“微空间”治理建设工程;完成10个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实施城区活水畅流工程,推进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完成135个老旧小区“蜘蛛网”整治和38个城中村、老旧小区整治扫尾工作。12.提高交通便利程度。新改建农桥51座;建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路1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50公里、亮化工程150公里;购置公交车108辆,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3.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城市整体保洁水平,推进城区垃圾综合治理;完成3条道路街区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改厕10400座;推进农村环境“四清四化”行动,打造全域环境“整洁村”。14.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升级改造68个老旧小区技防设施;改建4家农贸市场检测室,免费为民众提供食品快检服务;抽检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不少于4000批次;常态化整治住宅小区电动车上楼充电等行为,启动住宅小区电动车室外集中充电车棚试点建设。15.开展法律援助服务。打造3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全年办理法律援助1300件。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的一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政府应有高质量的新作为。我们一定紧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坚决扛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将制度执行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第一责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制度融入政府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高质量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对决定的事,雷厉风行、狠抓实效,跟踪督查、一督到底。加强上位规划研究对接,高质量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将服务创新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内生动力。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持续创新和优化政府服务,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探索推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治理制度创新。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行“一次办好”,全面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更顺心。鼓励大胆探索务实管用的制度,支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深入落实“三项机制”,提振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追赶超越的精气神,营造想做事、敢干事、能成事的氛围,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海安的发展指数和百姓的幸福指数。

将依法行政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方式。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法治思维,提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法治化水平。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核,注重综合影响评估,提升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和社会满意度。打造阳光政府,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增强契约意识,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强化“互联网+监管”,完善政府与司法工作联动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升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能力。持续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拓宽互动渠道,运用好司法大数据分析评估成果,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监察监督和舆论监督。

27.百国百品:“百国百品”行动计划的简称,该行动计划是由中国国家品牌网和中亚网络电视台共同推出的中外交流活动,以自由贸易和跨国经济合作为主题,以产品和品牌为载体,邀请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驻华大使商务参赞等外宾,宣传推介本国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通过产品和品牌的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28.两融两适:即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

29.两个主体: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

30.宅基地“三权分置”:即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31.“三资”管理: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32.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33.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34.四点半学校:指社区为下午4:30放学的小学生免费提供的安全健康学习场所,无偿提供学习辅导等服务。

35.雪亮工程:取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36.府院联动机制:政府与法院紧密合作、互联互通、协调联动、合力处置“停产歇业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37.四清四化:即在全市所有村庄通过开展“清垃圾、清路道、清河道、清杂物,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集中整治,为广大村民营造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

38.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9.三项机制:指的是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

将本领修炼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保障。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生态、社会和民生等领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新要求,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全面增强施政本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品行修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积极主动钻研上级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和为民为企服务水平。综合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提高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益。发扬斗争精神,持续增强斗争本领。

将清正廉洁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底线要求。坚守廉政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三公”经费零增长,将更多资金用在民生保障上,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从严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紧盯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权力运行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动态监管、审计监督。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好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发展如奔腾江河,不分昼夜、一往无前;奋斗征程上,没有等出来的幸福,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小康,矢志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书写新的美好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我市目标经过三年时间努力,到2021年末,力争形成应税销售超100亿企业5家以上,50亿~100亿企业10家以上,20亿~50亿企业20家以上,10亿~20亿企业30家以上。

2.两化融合贯标: 即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4.“海陵英才”计划:落实省人才政策意见,力争2019~2021年引进20名院士(含退休院士、外籍院士)、3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产业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2万名,新增蓝领技术工人2.1万名。

5.“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6.“3550”改革: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7.四好农村路:指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8.五化并进:指推进土地资源规划减量化发展、计划市场化配置、耕地优质化保护、土地集约化利用、管理实时化监管。

9.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0.五个一工程奖: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包括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一部好的理论文章。

11.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2.“3个5分钟”交接班制度:即企业按照3×5工作法实施交接班。第一个5分钟交班人员开展交班前小结,汇总本班运行和工作情况,填写交班记录,班组长召开班后会。第二个5分钟交班人员与接班人员在双方班组长带领下进行对位交接,就有关问题询问和交代,交接清楚后双方签字。第三个5分钟接班人员对工作岗位现场自查,班组长召开班前会,布置工作,交代注意事项。

13.“双重预防”机制:指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1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5.上云企业:指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的企业。

16.“一核两翼”旅游格局:以城区旅游为核心,南黄海休闲旅游、里下河生态旅游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

17.“五个一”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即每天更新一遍政企通APP、每月组织一次市领导会办会、每季举办一场诉求对接“超市”、半年召开一次涉法涉诉联席会议、每季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公示。

18.民企新28条: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提出了28条具有含金量的举措,力挺民企改革发展。这份文件被外界称为“民企新28条”。

19.双百工程:即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包含100个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

20.双挂钩、双考核:“双挂钩”指开发园区年度考核结果与南通市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各县(市)区对开发园区综合考核成绩挂钩;“双考核”指南通市、各县(市)区对开发园区实行同步考核。

21.三条控制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22.五改一调: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五类低效用地整改,调整土地使用税征收与奖励措施。

23.增存挂钩: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数量的重要测算标准。

24.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5.首台套:一定区域范围内企业首家自主研发或国产化制造并经用户使用的,经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台(套)重大装备或关键部件。

26.苏科贷:即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是由省、地科技部门联合商业银行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性贷款,重点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首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