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4日在张家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潘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们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港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科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奏响新时代“三超一争”主旋律,各项事业在争先率先中创新突破,“港城发展升级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招商突破年”为主攻点,掀起新一轮聚焦大项目、攻坚大项目、服务大项目的热潮,项目数量、质量取得新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我们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规格举办全市智能工业千企推进大会,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多措并举防控金融风险,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们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人才等领域全方位接轨上海,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高铁新城、滨江新城建设全面提速,长三角枢纽型城市格局逐步彰显;我们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狠抓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沿江产业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治理成效在全省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上获得高度肯定;我们大力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精准实施民生实事和“微实事”,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港城群众;我们大兴狠抓落实的实干之风,以“三标杆一率先”为引领,大步迈向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获评江苏省2018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膺“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一名。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亿元、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万元、增长8.1%。尤其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秦振华同志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一)凝心聚力扩投资、上项目,港城经济质效齐升
“招商突破”成效显著。省、苏州、市本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3.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15.4%。国家第二批重大外资推进项目“光束汽车项目”正式启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80%。举办上海、北京、深圳以及海外系列招商活动,中车氢能源产业基地、中铁世博城等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常态化举行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香港易高碳纤维、陶氏有机硅扩建等140个项目开工建设,杜邦中国制造基地、天合汽车底盘零部件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沙钢冷轧硅钢、庄信万丰汽车催化剂、加特可变速箱等62个项目竣工投产,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0个,推进“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建设,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3个、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5家,新增两化融合和智能车间诊断企业185家,智能制造迈向全省前列。实现全市1.6万家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灿勤科技、海狮机械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经济运行稳健有力。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30亿元。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0万元/人。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35亿吨、外贸运量5850万吨,实现专业市场成交额4200亿元。4家企业荣登2019中国企业500强,7家企业上榜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获评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总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港城上市通”上线运行,龙杰化纤主板上市,爱丽家居主板过会,广大特材科创板过会。整合优化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通过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新增企业授信430.8亿元、放款327.5亿元,列苏州第一;促成银企合作项目116个、金额811.4亿元。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4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上市。建成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8家,新增高标准农田1.18万亩。
创新能级加速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5%,科技创新积分制获科技部高度肯定,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同等城市第一方阵。十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运行9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40项。高新区启动建设智慧科学城,设立中科院EDA中心张家港分中心,获批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保税区科创园获评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净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11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20家。新增省众创空间7家。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0名、“姑苏计划”人才31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件。中车氢能产业基金顺利组建,“张科贷”优化实施,产业资本中心基金管理规模超624亿元。
改革开放展现活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不断深化,“2330”改革、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库建设有力推进,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荣膺2018年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市,保税区、经开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开发区。优化通关服务,“单一窗口”报关实现全覆盖。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完成一般贸易进出口266亿美元,总额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4.2亿美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顺利完成。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绿地、中车、上海输变电集团开展合作,加快与上海杨浦区、虹桥商务区对接融合,上海—张家港技术转移协同发展中心成功揭牌,张家港海进江LNG接收站项目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张家港综保区申报稳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深入实施,长江航运交易中心、电子口岸入选省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汽车口岸完成整车进口8000台。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组建成立融媒体中心、水务集团、酒店管理集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塘桥经济发达镇改革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性债务管理持续加强。高质量完成国家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成果有效巩固,村均可支配收入超1100万元。永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全国农村经济合作社首笔贷款。
(二)精耕细作强管理、提品质,港城功能优化提升
城市建设开启新篇。沪通铁路跨江大桥成功合龙,长轨换铺基本完成;盐通张铁路、南沿江铁路顺利推进。城区快速路启动建设,晨丰公路改造、新泾路快速化改造、港华路拓宽等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完成高铁新城总体城市设计、镇村布局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高品质推进高铁枢纽区、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站房工程主体封顶,站区道路基本贯通。“退港还城”有序实施,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制定完成。南横套滨水生态廊道全面启动,黄泗浦生态公园有序建设,职工文体中心及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投入使用。福南水道12.5米进港航道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六干河东西港堤建设完成,盐铁塘东延工程基本完工,“张家港湾”百年一遇江堤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城市管理精细有序。与华为合作建设全国首家智慧城市应用创新中心,完成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公安“数据工厂”、社会综合治理大联动平台等项目基本建成,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深入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专项行动,拆除违建200万平方米,一大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双清”攻坚成效明显。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持续推进,完成苏州市首个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居民用户天然气配套2.5万户,老住宅区天然气改造1.03万户。启动第四水厂20万吨/日扩建及水质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45个。治理农村生活污水3045户、企业生活污水1947家,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3%。安置房竣工31万平方米,安置过渡户2250户。建成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复审。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79%。推进“厕所革命”,启动新(改)建城区公厕11座、农村公厕80座。试点推行“潮汐停车”,新增车位1.5万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70辆,建成共享单车网点240个、投放单车6400辆,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三)持之以恒攻难点、治顽疾,港城生态更加美丽
污染防治坚决有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全面完成沿江1公里钢渣清理,沙钢、永钢环保提升综合项目完成投入超40亿元。立案查处环境案件1020件,实施行政处罚551件,环境信访同比下降32.6%。持续推进有机废气治理、燃煤锅炉整治、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240万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深入实施河长制,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完成市级河道“两违”项目整治232个,清理河道乱占乱建37.9万平方米,综合治理黑臭河道96条,疏浚河道806条,省考断面水质优Ш比例达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静脉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绿色转型高效推进。深入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沿江环境“三化”专项行动。完成沿江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张家港湾”规划设计和通洲沙江心岛湿地总体规划,推进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纠错机制试点。长江沿岸完成植绿复绿2162亩,长江张家港段生产岸线占比压减至42%,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0%。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码头151家。“张家港湾”、双山岛入选省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标志性工程。推进“三优三保”,预计完成拆旧复垦6600亩。“腾笼换凤”土地面积1462亩。扬子江化工园综合排名全省第二。东沙化工园成为全省首个整建制关停化工区,相关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施轮作休耕7.85万亩。建成2个特色田园乡村、4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109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3条美丽河道。
(四)倾心倾力解民忧、办实事,港城生活幸福美好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6%,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2%。新增社保参保人员6.3万人。实施“弱有所扶”大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成投运,统筹实施医疗救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村级医疗互助覆盖26万人。完成中国—欧盟社会保障项目试点任务。投入2.98亿元帮助困难群众,为残疾人发放补贴6648万元,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299.4万元。“爱满港城”慈善募捐5895万元,全民投身慈善的氛围更加浓厚。市老年活动中心城南分中心投入运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占比达25.2%,护理型床位占比达91%。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4.8万人。
公共服务全面优化。加速实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世茂小学、乘航幼儿园等8所学校投入使用,24个学校工程有力推进。梁丰高中入选首批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建设名单。高考本科达线率、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本科达线人数继续位居苏州前列。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列全省县(市)第一。张家港籍科学家樊春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俞孟蕻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苏州理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个。实施港城教育人才“5151”计划。整治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35家。4383名新市民子女通过积分入学入读公办学校。启动区域医共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融入医疗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江浙沪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结算,与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上海知名医院深度合作。市二院建成投用。建成省级健康镇1个,健康村(社区)、单位23个。在苏州率先推行“清单式”按病种付费模式,首批3类慢病86种用药进社区,大病和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签约服务率达99.5%。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3.4人、全科医生4.6人。
(五)更大力度建机制、促长效,港城治理优势凸显
文化文明特色彰显。高标准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志愿服务总时长超355万小时。吴惠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首届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成功举办2019长江文化艺术节,小品《生日聚会》荣获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锡剧《云水谣》获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累计建成24小时图书馆驿站42个,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7.5%,成为唯一获评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的县级市。黄泗浦遗址获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少儿足球队勇夺第22届“贝贝杯”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赛冠军。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30.3个。永联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有力推进,建成全省首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高标准通过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验收,村(居)民议事会覆盖率达100%。“全科社工”全面推行,万人拥有持证社工22人。组建运行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中心,建成并试运行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实体化运作镇域综合执法局,优化设置区镇、村(社区)、基层三级综合网格和重点单位专属网格,专职网格员配备率达100%。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满意率保持苏州第一。高标准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跟踪评价。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实现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全覆盖。
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全面推行镇(区)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8万余处,完成55个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6%、18.8%。常态化开展“331”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治火灾隐患10万余处。深化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机制,新创建双重预防机制企业1000家。启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育10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急响应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帮助企业克服各类风险隐患,涉企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金融生态平稳有序。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高水平通过上级督导检查和“回头看”,得到中央督导组高度肯定。“快警务”实战模式全面实施,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有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积极践行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全面落实“三项机制”,政府系统实干争先氛围更加浓厚,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政府运行效能不断提高。组建运行8个工作专班,建立重大项目、科技创新、民生工作例会制度,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绩效监测和督办推进力度,政府系统抓落实的机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过好“紧日子”。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率先在全省制定行政处罚证据管理指导规范。依法推行政务公开,启用“张家港党政通”,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省领先。“12345”受理各类求助240万件,荣获全国最佳政务服务热线“2019年度卓越百姓服务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06件、政协提案203件。此外,对口帮扶与援建、台务侨务、民族宗教、兵役、人民武装、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家和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垂直部门和涉外单位,驻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张家港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动能支撑不足,巩固放大县域经济领先优势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二是生态安全挑战依然严峻,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高水平实现绿色发展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三是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精准度不高,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和隐患增多,统筹提升群众获得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四是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仍需提升,政府公务人员担当作为精气神、履职尽责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推进学习型、法治型、创新型政府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将本着对人民、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攻坚突破,以为民初心、实干实效回应港城群众的新期待。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践行新时代“三超一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破除“路径依赖”、打破“眼光局限”,主动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推动思想观念往“新”里转、产业结构往“高”里转、城乡建设往“优”里转,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港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更要全面顺应世界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积极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机遇,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全面激发新时代“三超一争”的奋斗激情,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总体方向,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协调、独具特色、群众认可”四大原则,以“样样工作争第一”的豪情和气魄,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因地制宜在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上争创更大优势、作出崭新示范、实现集成超越,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张家港的“县域样板”。
新的一年,市政府将以“三标杆一率先”为目标引领,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社会治理第一线,坚持更高标准,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推动张家港在新时代“三超一争”的新征程中奋楫扬帆、勇立潮头。重点围绕港城现代化建设“六个体系”,做到“六个突出、六个打造”:
——围绕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打造跨越赶超新引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注重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以贯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氢能、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经济集群,全面提升港城经济综合竞争力。
——围绕构筑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加突出法治引领,打造社会治理新典范。更加注重用行政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集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重大改革,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社会稳定“防线”,全力争当全国同类城市社会治理的典范,使张家港成为创业者称赞、本地人自豪、外来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城市。
——围绕构筑现代化文化体系,更加突出文明特质,打造城市发展新优势。与时俱进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擦亮“文明张家港”金字招牌,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民宿经济和夜间经济,力争成为文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标兵型现代文明城市。
——围绕构筑现代化社会体系,更加突出城乡融合,打造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以高品质规划为引领,务实推动“一核双副四中心”规划衔接、功能互补、服务一体、协同发展,久久为功在充实居民“口袋”、优化公共服务上补短板、扬优势,全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争当城乡一体化领头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围绕构筑现代化生态体系,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更高水平补齐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短板,着力打造沿江最美生态岸线,努力走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不断赋予生态港城美丽新内涵。
——围绕构筑现代化民生体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为原则,更好发挥政府系统保基本作用,全力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精准兜底“极少数”“末尾数”,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苏州和张家港市委决策部署,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牢牢盯住高质量导向聚力发展,以“三标杆一率先”为风向标、以“项目提速年”为发力点,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全面开展新时代“三超一争”,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仗”,奋力探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以继往开来的生动实践,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留下奋进之笔、书写精彩篇章。
建议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新的一年,市政府将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项目提速与招商突破同步推进,促进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全力主攻项目建设。以“项目提速年”为发力点,确保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实施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全力推进光束汽车项目建设,推动中车张家港氢能基地、江苏国泰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加快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信义优质浮法玻璃制造及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促进苏州LNG储备中心、润英联等储备项目签约落户,确保省、苏州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0%。以项目专班化机制、重大项目在线服务管理平台为抓手,落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和土地指标“一事一议”等制度,确保重点项目报建“零障碍”、受理“零阻力”、服务“零距离”。实施建设用地零增长计划,深入推进“三优三保”“腾笼换凤”专项行动,完成拆旧复垦1万亩,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国有企业平台功能,放大“张家港基金”的投资带动效应,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更多地向项目建设集聚。
精准推进招商突破。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持续加大精准招引力度,奋力跑出新一轮高质量招商的加速度,年内,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同比增长20%。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抢抓氢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瞻产业机遇,全力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基地型项目。常态化赴海内外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总部型企业。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有效发挥招商顾问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大力推进中介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完善招商资源统筹共享、督查考核等机制,强化“三区一园”招商主力军地位,明晰各镇产业定位,促进各板块招商体系实质化联动,形成全市招商突破“一盘棋”格局。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干部引进培育和激励保障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竞相突破的浓厚招商氛围。
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坚持稳字当头,严格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产业资本中心、“港城合伙人”等平台功能,优化“港城上市通”服务。年内,新增上市企业3家;产业资本中心基金管理规模达800亿元。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大对出口信保、应对双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健全政企双向互动、企业诉求快速响应等机制,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点对点”帮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实施港城金融服务万企百亿融通工程,增强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达6.5%。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稳健的金融生态环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两端发力,推动产业能级扩容提质
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主攻新能源汽车、氢能、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材料、智能装备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的产业增长点,年内,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3%,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5%。以光束汽车为龙头,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和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以中车张家港氢能基地、国富氢能装备产业基地、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为依托,加快完善氢能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中国氢港”;以中科院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为支撑,发展壮大先进特色半导体产业;以保税区有机硅一体化基地、杜邦张家港生产基地、胜牌润滑油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打造千亿级绿色、安全新材料产业基地。
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和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壮大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00亿元,增长8.2%。实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沙钢、永钢产品向“优特”迈进,开拓高端特钢市场;编制完成纺织行业发展规划,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智能工业“1211”工程,智能制造投资同比增长30%,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0个。推进“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建设运营,服务企业“上云”500家,引入孵化合作腾讯生态圈伙伴企业20家。培优培强一批新地标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前完成三年培育100家、认定30家市级“小巨人”企业目标。加快打造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平台,健全工企评价机制,优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坚决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打造全省“两业融合”样板区。
(三)科技创新与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系统优化创新生态。高水平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高于苏州平均水平。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创新集聚环”核心区域集中,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创新与拓展“飞地经济”发展机制,全面建成投运十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新增苏州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超5家。实施高新千企培育工程,打造企业科技创新积分2.0版本,释放“张科贷”、产学研预研资金等政策效应,激活企业创新主体动能。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40家。健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引进中科协等资源,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个。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支持高新区创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年内,新增“姑苏计划”以上人才35名。推进新时代张家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一批基层科技人才、技能状元、精工名匠。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支持高新区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集成推进重点改革。优化“专班化”工作机制,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营商环境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动线上“一张网、不见面”与线下“一件事、一窗办”集成融合,全面推广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向镇(区)延伸,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完善高新区行政体制管理,构建更加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制度。复制推广凤凰、塘桥经济发达镇“1+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健全基层治理结构。推进开发区规范化管理,探索空间整合、机制融合和集中管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镇域综合行政执法效能;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综合执法工作、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苏州第一。深化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领域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新模式,适时组建新的国资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产。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优化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有效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统筹财政资金保障。
深化拓展开放合作。深入实施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以沪通铁路正式通车为契机,高规格举办上海招商推介会;深化与虹桥商务区、漕河泾、张江高科等园区的战略合作;加速融入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和5G创新发展,与中车、华为、上海电气等深化对接合作。加快上海高校联合创新中心建设,研究出台“创新券”扶持政策,协同探索科创产业合作、科技人才“离岸孵化”。加强与上海、舟山江海联运合作,推进长三角“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协作,加快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综保区申报建设。主动承接江苏自贸区辐射,加快复制应用证照分离改革、负面清单管理、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等自贸区成果。深化供应链改革试点,加快港口仓储数字化改造与应用,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争创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培育无船无车承运产业集群,建设临港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园,打造长三角区域化工物流示范基地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机遇,有效放大境外载体作用,引导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推动形成龙头带动、集聚发展的境外投资格局。
(四)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放大城乡融合发展优势
高起点提升枢纽功能。以建设“长三角明珠、苏锡通中心、高质量典范”为目标,完成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编制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建成高铁新城枢纽区站前广场、绿化景观和交通道路,启动绿地AI城际空间站、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南苑路、黄桥路、青龙路等道路建设,拉开城市空间框架。开通运营沪通铁路,建设完成盐通张铁路张家港段,加快推进南沿江铁路,力争启动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做好张皋和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沿江高速扩容工程可研报批。加快实施晨丰公路一干河以西段工程,启动建设东渡大道南段、快速路南线和东二环快速路。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完成铁路货运专用线规划和港口岸线整合利用五年规划,构建内联外畅的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南横套河道拓浚整治、常沙河闸改建工程。
高标准优化城建品质。紧扣“一核双副四中心”城乡格局,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城乡一体化水平高位跃升,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查。加快建设保税区滨江新城,有序启动“退港还城”,力争2.2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工建设。推进黄泗浦生态公园配套工程及西湖景观、南横套滨水生态廊道等项目,打造城市新地标。完成杨舍城区城中村更新规划编制,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和城区步道系统建设,促进装配式建筑和成品住房稳健发展。改造乡镇集中居住老住宅及农村保留村庄天然气5000户。建成第四水厂扩建及水质深度处理工程,启动第三水厂20万吨/日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扩建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塘桥污水处理厂,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20个。6月底前,完成2015-2017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问题整改。
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县(市)。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扩面。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完善三资监管制度和集体收益股份分红机制,试点探索集体经济与国有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更加广泛的村村联合、村镇联合和村企联合,加快“工业园区化”和“商业城区化”步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有序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改造高标准池塘2700亩,新(改、扩)建优质蔬菜基地200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实施轮作休耕7.5万亩。争创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98%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达70%。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年内,村均可支配收入超1200万元。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成2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8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0条生态美丽河道。
(五)环境治理与生态优化齐抓共管,提升绿色发展能级
做靓沿江生态。实施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示范区。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开展岸线非法占用清除专项行动,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48%以内,生态岸线占比超50%。推进“安全绿色便利”港口建设,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治理新模式。3月底前,基本建成“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江海交汇第一湾”。启动通洲沙生态湿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提标改造扬子江化工园、飞翔化工集中区,推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新增长江造林绿化700亩,林木覆盖率达19.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1.1%。
强化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按时序做好中央及省环保督察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整改及后续修复工作。完成非电行业减煤任务,PM2.5年均浓度完成上级下达考核目标,空气优良天数比达78.5%以上。全面提高工业污水处置能力,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保持100%;推进活水畅流工程建设,疏浚镇村河道635条;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完成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加快沙钢、永钢钢渣处理后续项目建设,推进静脉科技产业园固体危险废弃物填埋焚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建设环保智慧指挥中心,加快危险废物、大气污染、水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建设,推动云电力监控运营重点企业全覆盖。
(六)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协调并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2%以上,继续保持苏州领先。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地市级统筹,持续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推广温情社会救助改革,实现村级医疗互助、困境儿童个案分级服务全覆盖,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比例达95%,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占比达27%。新开工安置房33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安置过渡户2100户。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3.8万人。深化“五位一体”结对帮扶,助力对口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建办16项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民生“微实事”城市社区全覆盖。以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教育名市”为目标,建成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新(改)建凤凰高中等24个学校工程,启动沙中北校区等28个项目筹建。深化实施港城教育人才“5151”计划,探索中小学衔接教育、普职融通、高中大学合作教学等机制。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支持梁丰高中创建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中专校创建省首批职业教育领航学校。促进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推动沙洲工学院、开放大学打造示范性高职院校。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力度,积极建设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深化卫生健康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市一院等开设“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建设高品质医院。启动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规划。家庭医生特殊人群签约服务率9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保持55%以上。执业(助理)医师、全科医师数量分别增长6%和1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高标准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苏州领先。
深化文化文明内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标准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规范化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注册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保持全省第一。深化“书香城市”建设。推进“全民健心工程”,加快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办好2020长江文化艺术节,举办张家港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带一路”青少年国际足球邀请赛等重大赛事。建成投用城南文体中心,启动城西文体中心建设,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保持苏州领先。设立张家港群众文化“繁花奖”,推进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巩固全省文艺创作领先地位。实施“科普细胞工程”,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滨江综合型景区;发展夜间经济,开发水上游线路,建设培育一批民宿项目,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推进高铁新城文旅小镇项目建设,永联小镇建成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
(七)和谐共治与平安建设联动互融,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县域网格化社会治理“张家港样本”。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推进“五三三”行动,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建成市级综治中心,区镇二级综治中心规范达标率达100%。深化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放大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成效,探索推行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性服务模式,“全科社工”实现全覆盖,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全省领先。做好“七五”普法终期考核,深化人民调解,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施智慧城市“4115”工程,加快数字平台、城市大脑和云计算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打造“全国智慧城市的县域标杆”。保持“三治”工作高压态势,深化推进“331”行动,加强清单外“散乱污”及回潮反弹问题清理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四分类”基本全覆盖。加快实施智能停车管理。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6%。新(改)建城区公厕81座,推动14家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积极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能力。在全省率先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打造社会化拥军品牌。
提高群众生活安全感。围绕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全面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治本”目标,积极开展“无黑城市”创建。深化“快警务”实战模式,升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在全省率先实施刑事案件快侦快诉快判公检法“大协同”机制。完善应急体系,完成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和装备建设,提升专业化救援水平。扎实开展化工、危险化学品等27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58个。实体化运作安委会办公室,探索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的“张家港模式”,建强建优化工、冶金专业化安全监管队伍,提升安全监管执法针对性和满意度。加大安全生产“黑名单”和举报奖励机制执行力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镇村工业集中区和出租厂房安全生产规范化监管,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标准化建设提标扩面。集中力量打一场安全生产的翻身仗,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幅压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八)坚持党建引领、效能优先,树立争先担当清廉的政府形象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新时代“三超一争”、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网上运行、流程监控和全过程记录。实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健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再造流程。依法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政府工作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同时,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和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强化法治思维,深入研究、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坚持加压奋进。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创新力,高效推动上级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切实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和重点工作的分析研究,大力破除思想坚冰和习惯壁垒,不断提升政府公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干事创业激情,用新发展理念推动“三标杆一率先”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实施绩效评价,突出对重点目标任务、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实事的过程管控、督促检查,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深入落实“三项机制”,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并举,树立崇尚实干、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紧盯省、苏州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预测分析、督导督察、对上沟通、绩效评估等工作,形成层层抓落实、事事有落实的闭环机制。
坚持廉洁履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刚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苏州市委、张家港市委具体要求,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零容忍”的态度,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干部知敬畏、守底线、善作为,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勠力攻坚、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努力在新时代“三超一争”的新征程上谱写好港城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篇章!
有关用语说明
1.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指建设张家港工业专有云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搭建智能工业展示平台,并通过导入腾讯云工业生态和其他高端智能制造资源,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2.“三高一美”示范基地:指苏州市开展的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高标准水产养殖、高标准蔬菜生产和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3.“张科贷”:指为缓解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而设立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承担保险(担保)费率和贷款损失后的按比例补偿部分,以降低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放贷的风险,调动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4.“2330”改革:指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工业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
5.LNG接收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指接收、储存液化天然气并向外输送天然气的装置。LNG接收站包括LNG码头和LNG储罐区。
6.综保区:综合保税区的简称,指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
7.“双清”攻坚: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地块房屋征收搬迁进程,启动以“清障扫尾、清场交地”为主题的“双清”攻坚工作。
8.“潮汐停车”:指按照城市道路停车设置规范要求,采用黄色T型虚线标线,设置限时停放停车泊位,缓解停车压力。
9.沿江环境“三化”专项行动:指沿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专项行动。
10.港城教育人才“5151”计划:指根据张家港市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力争在5年内引进50名左右教育特聘人才,选拔培养10名左右教育名家、50名左右教育领军人才、10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
11.区域医共体:指基于县域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
12.双重预防机制: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13.“一核双副四中心”:指以杨舍城区(经开区、高新区)为主核,以高铁新城、金港滨江新城为副中心,以锦丰、乐余、凤凰、南丰为中心镇的城市空间格局。
14.智能工业“1211”工程:指3年内培育1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20个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推进1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
15.“1+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形成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等“1+4”改革经验。
16.“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7.“离岸孵化”:基于“飞地经济”进行的孵化器模式创新,即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资源丰富的外市或地区开展孵化或育成,再把产业化环节放到本市,充分利用国内外顶尖科创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和项目来本市落地转化,达到孵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的目的。
18.“五三三”行动:指在社会治理领域大力实施红堡、基础、精品、示范、惠民“五大工程”,加快构建联动指挥、综合处置、非警务协同“三大平台”,持续推进影响力、覆盖率、满意度“三大提升”。
19.智慧城市“4115”工程:“4”指4类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网络、5G网络、云计算中心、安全运维体系;“1”指1个城市数字平台,包括大数据、时空地理信息(GIS)、人工智能(AI)、物联网、视频分析、融合通信和数字使能等“6+1”平台;“1”指1个城市运行中心,即城市大脑;“5”指党建、善政、惠民、兴业、文明实践等5类24项智慧应用工程。
20.垃圾“四分类”:指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类别的垃圾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21.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