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在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孙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市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的一年。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种困难风险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唯实唯干、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延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8%、12%、12%、4.5%。东宝、钟祥、京山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沙洋持续进位,荆门高新区跃居国家级高新区第63位。
——高质量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70.2%、53.5%,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89%。新登记市场主体2.9万户,达到23.94万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达到106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9家,达到27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万元GDP能耗降至0.46吨标煤。
——三大攻坚战的成效进一步彰显。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非法集资案件“双下降”,商业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9%,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有力有序。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全省13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竹皮河消除劣Ⅴ类水质,长湖水质提升至Ⅲ类,漳河水库水质整体保持Ⅰ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脱贫33260人,贫困村全部出列。
——城市的承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效明显。荆门汽车南、北站投入运营,象山景区二期和东宝山森林公园主体工程竣工,极客公园开园。首届湖北油菜花节、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我市举办。“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亮相央视、推向全国,荣获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荆门国际内陆港加快建设,荆门海关开关,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营运。浩吉铁路荆门段、枣潜高速荆门段、钟祥汉江二桥通车,汉江荆门港集装箱发送量突破2万标箱。沿江高铁武荆宜段可研通过评审,荆门段线路走向和站场设置基本确定,荆门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时代”即将到来!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去年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城镇新增就业4.85万人,农村转移就业5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80元和20278元,均增长8%。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荆门进入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扩投资。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金泉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君健有机硅新材料、明阳风机叶片、海太欧林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产业链项目占引进项目的75%。实施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一月一移交”落地机制,坚持定时、定向、定项调度,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65个,同比增加107个。新宙邦、珠海润都制药、科顺高端防水材料二期、弘德轻量化玻璃包装材料等498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玲珑轮胎一期、奥美医疗、和承汽车配件二期、新视野数控机床等4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全力以赴促转型。聚焦十大工业产业,完成技改投资340亿元,增长12%;实施兼并重组项目30个;培训企业家及企业管理人员4100人次;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全覆盖。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被纳入省十大重点培育产业。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双创平台7个,荆门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钟祥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荆门航空产业园被列为省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我市再次荣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八大重点农业产业,优质稻、高油酸油菜、清水小龙虾、果冻橙基地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20万亩、60万亩和2万亩。“一圈三带”建设纵深推进,钟祥、京山、沙洋包揽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前三甲,东宝获评“三农”发展进位显著县(市、区)。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市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新增市场主体的83.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7%。出台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一批精品赛事,明显陵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名单,飞行家飞行体验中心被确定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试运营,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增长12.3%。明德大健康、恒源医养结合体等一批康养产业项目先后落户。专业市场退城进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全力以赴优环境。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年减税降费22亿元,兑现惠企资金60.1亿元,清欠民营企业账款9987.25万元。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零跑动”事项占比66%,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73%。统一项目审批流程,工程建设项目、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90个、45个工作日。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只进一扇门、2.5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抓好工业地产品供需对接,协议金额达1.5亿元。常态化开展“银企手拉手”活动,召开重点企业融资对接专场会,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我市被纳入全省第二批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年新增贷款141.69亿元,增长12.72%。出台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市域交易操作办法。全力推进城市资产经营管理,全年实现经营收入51.98亿元。完成金龙泉集团、建胜公司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全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外贸企业成长工程,新增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4家,22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居全国地级市第11位。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护生态。深入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改城市公厕47座、农村户厕29万户,钟祥成为全国农村改厕工作先进典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配套管网1115公里;荆门静脉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完成荒山造林7.4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7个。实施“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完成PM10、PM2.5省定目标,是全省双达标的三个城市之一;9个国控考核断面有8个达标,竹皮河沿线105个超标排污口完成整治;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9家,拆除石灰窑174座,淘汰落后产能89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30.4%。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绿色发展示范市,京山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宏图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五是坚持共建共享,全力以赴增福祉。落实“社保共享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等标准持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859套、建成7203套、分配入住7008套。完成县乡道改造158公里、通自然村公路996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90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0%。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筹措资金6952.48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72337人。组建3个城市医联体、4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对政府办医疗机构全覆盖,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年8000人次享受长护保险待遇。建成高品质“九渊书吧”34个,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83个,廉政戏《戒石碑》、花鼓戏《乡月照人还》广受好评。建成中心城区惠民农贸超市6家、“荆品名门”农产品销售专区30个。“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治超工作强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任务。加强新型综合社区建设,59个社区服务综合体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犯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位居全省前列,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迎大庆、保军运”安保工作受到公安部表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六是坚持从严要求,全力以赴转作风。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政府党组和班子成员检视、整改问题47个。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向市人大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荆门市实施〈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办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8件、政协委员提案304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8%。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政务环境更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
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后备力量建设、军民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新闻出版、保密、地方志、档案、科普、气象、移民、防震减灾、对口援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格外严峻,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航定向,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中省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前进路上无坦途,不畏艰险永向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成为支柱尚需时日;增长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重大项目支撑不够,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不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数量偏少、活力不强,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问题比较突出;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大气环境质量等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压力较大;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想为、不善为、不敢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将下更大决心、想更多办法、用更大力度,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障碍,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绝不辜负300万荆门人民的期望!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从风险挑战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我国“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面临产业和城市转型阵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有不少艰难险阻。从发展机遇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市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支撑更加坚实,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动能。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化危为机,进一步守住“稳”的大局,坚定“进”的信心,激发“干”的斗志,走实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一是坚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创造性抓好落实相结合。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湖北重要指示,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三问”,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荆门的战略定位,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荆门落地生根。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标对表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以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发展路径的新拓展、体制机制的新突破,走出一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是坚持全面小康和全员小康相结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抓紧查漏补缺,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全面小康;立足全市、着眼全员,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以指标数代替获得感,不以“大部分”代替“每一个”,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是坚持有质量的速度和有速度的质量相结合。下更大气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切实把结构做优、效益做好、民生做实、生态做美,在质的稳步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在效益的持续改善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
四是坚持立足实际和融入全局相结合。认真做好“十四五”谋划工作,一方面,吃透荆门市情和基层实情,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稳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增强战略思维,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争当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全面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在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彰显“荆门作为”,体现“荆门担当”。
五是坚持补齐短板和筑牢优势相结合。既在制约发展的要害处、关键处、症结处发力,尽快变劣势为优势,又加快我市比较优势的创造性转化,抓紧变优势为强势。着力扬特色产业之长,补产业结构不优之短;扬营商环境之长,补交通物流之短;扬资源禀赋之长,补发展后劲之短;扬大众创业之长,补创新能力之短,不断提高发展的“木桶容量”。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总攻全面小康,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治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争当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聚力三大攻坚战
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回头看”,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继续加强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做好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防范、监测、帮扶工作。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大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清理规范类金融机构,巩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成果,确保全市商业性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抓好市级平台公司政府隐性债务重组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申报工作,加强城市经营,盘活各类资产资源,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市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门”。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12个专项行动,确保中心城区PM2.5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3微克以内,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全面完成“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系统性举措实施全链修复,以流域性思维推动水岸共治,全面整治工业点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提升城乡污水处置标准和处理能力,实现流域水质整体改善。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执法,让“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群众生活的“日常品”。
打赢三大攻坚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我们将尽锐出战,全力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聚焦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推行工业园区区域性统一评价,建成与国家相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办法,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加快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切实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三级包联民营企业、涉企政策出台前征求意见和“政企直通车”制度,构建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亲清政商关系。围绕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推动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围绕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政银担企紧密对接,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要求;围绕进一步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推动汉江荆门港泊位升级,对进出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实行市级收费站免费通行。坚持“亩产论英雄”,依法处置闲置土地,保障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引导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人才需求充分对接,实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组建企业家联盟,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公平公正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做到内资外资、外来本土一视同仁。
着力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壮大产业基金,鼓励风险投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加快市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转型,全面推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复制推广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加快荆门国际内陆港建设,充分发挥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通关功能,引导外向型企业向保税物流中心周边集聚发展;支持荆门海关加强效能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大力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外商投资促进力度,推动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荆门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我们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充分激活发展潜能,厚培发展“黑土壤”,营造创新创业“暖气候”!
(三)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投资结构优化。紧盯20个重点产业深化产业链招商,深耕北上广深汉等重点城市开展区域招商,瞄准高能级和成长性重点企业加强定向招商,依托市内重点企业推进以商招商,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80%。进一步充实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加快14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450个亿元以上项目,推动360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达效。坚持国资、民资、外资“三资并进”,完成投资1920亿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以“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推进“百企技改”行动,完成技改投资38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面达到40%;以压旧上新、压低上高、压散上整为重点,依法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磷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垂直整合,完成兼并重组项目20个。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工程,推进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2%。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建成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实施质量品牌塑造工程,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工业园区提标工程,加强园区功能配套,支持荆门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推进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东扩,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实施融合发展增效工程,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促进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区块链人才队伍和产业发展生态,促进区块链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各领域应用。
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完善“一主三副六组团、一环三廊通全域”的全域旅游格局,支持京山市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明显陵5A级景区、漳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精心筹办第四届爱飞客飞行大会、湖北省第二届油菜花节、湖北省第三届(荆门)园林博览会等节会,打造航空运动休闲、长寿健康养生、历史文化旅游三大目的地。加强莫愁村、云创智谷文创街区、厚东文创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加快专业市场退城进园(区),建设荆门国际内陆港、公路港物流集聚区,支持传化、顺丰、申通等公司在荆门建设鄂西区域性物流中心。实施商圈建设规划,加快龙山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步行街经济和夜市经济,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规划建设荆门云计算中心、荆门高新区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区、漳河新区航空研发设计中心,创建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
推动科技创新提质提速。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3%。打造集研发、孵化、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科创社区,建设企业专业人才工作生活服务区。做实省级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门分中心、湖北技术交易所荆门分所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创新强,则产业强、荆门强。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在全球大变局、全国大格局中谋划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让新动能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四)聚焦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八大重点农业产业培育,打响“京山桥米”等地域特色品牌、“荆花菜籽油”等优质产品品牌;以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圈和荆钟、荆京、荆沙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多业态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巩固“四大补短板”工程成果,提高森林防火、病虫害和疫病防控等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力扶持生猪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稻田综合种养达到8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万吨以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装备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5%,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擦亮小城镇”行动,继续抓好5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30个整治村建设,完成30个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活动。
加快创新“三农”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关于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钟祥、沙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五三农场企业化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机制改革,做好全省农村公路养护试点县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任务。
荆门是农业大市,“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将全力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强健农村发展的“骨骼”和“经脉”,提升广袤田园的“气质”和“颜值”,让农业农村成为大有可为的天地、大有希望的沃土!
(五)聚焦聚力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示范村、整治村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进一步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创新管制手段,完善监管体制。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坚持精心规划,抓紧编制荆门高铁站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交通等专项规划,高起点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坚持精致建设,加快建成泉水大道东段、华科路西段、兴化三路东延伸段等主次干道,完成读书台广场主入口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原葛洲坝水泥厂山体修复治理等工程,启动实施白庙路综合改造、小康南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匠心塑造城市交通路网、山水园林、文化街区。坚持精细管理,加强深度保洁,建设干净城市,常态化治超治抛控违,加大街容巷貌整治力度,治理好城市“疤痕”;系统推进治堵保畅,新增一批公共停车位,建成城区货车、危化品专用车辆停车场;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加强物业服务监管,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完善“智慧城管”平台和运行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全感知、全物联、全景化方向发展;持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素养,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审。
提升县域发展实力。坚持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支持沙洋发展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钟祥发展长寿食品加工和精细磷化工、京山发展智能制造和农机装备制造、东宝发展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及电子信息等产业,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推动荆门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位次前移、漳河新区打造通用航空城和生态科技城、屈家岭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县城改造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建设爱飞客航空小镇、京山网球小镇和对节白蜡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增长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2%。
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力推进对外连通、城乡互通,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荆门段,推动呼南高铁襄荆段前期工作,圆荆门人民的“高铁梦”。积极引进市场主体,谋划启动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铁路专线和汉江沙洋港疏港铁路专线建设。加快沙洋汉江二桥、钟祥丰乐汉江大桥建设,完成荆门火车站改扩建、一二级公路和县乡道年度建设任务,推进荆门冷水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武天荆宜高速公路及沙洋、屈家岭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提升汉江荆门港通航能力。抓好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荆门片)、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既要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又要增强县域城市带动力;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红火。我们将统筹要素资源、强化多点支撑,形成城乡共进共富共荣的生动局面!
(六)聚焦聚力美丽荆门建设
持续实施“双十”工程。以汉江、竹皮河、天门河、长湖流域为重点,统筹抓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大“三磷”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化工专业园区功能,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34家,加强磷化工重点污染企业监控和环境执法,确保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严厉打击汉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船舶污染等违法犯罪行为。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漳河、汉江等饮用水源,完成“千吨万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确保县级以上饮用水100%稳定达标。
持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快工业副产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支持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荆门静脉产业园、格林美资源循环产业园、东宝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做大做强。全面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
持续完善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山体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把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实施全域生态复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支持沙洋、钟祥、京山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中心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京山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约谈问责制度,抓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将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让老百姓引以为豪的生态乐园、大美荆门!
(七)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深入实施“雁归农谷·创在荆门”行动,引导支持荆门籍成功人士、外地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回乡创业。深入实施就业帮扶行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让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办好优质公平教育。优化学校布局,新增学位7410个。对241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统筹衔接。加快荆楚理工学院通航学院建设。推进荆门职业学院扩校增容,争取在校生达到4000人,确保通过教育部验收。实施“3+2”中高职一体化分段培养模式,努力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加强特殊教育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抓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突出“爱飞客航空科技+创客教育”,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校园创客区域性示范。
积极建设健康荆门。建好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深化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抓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村医队伍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常见慢性病防治,抓好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持续推进健康阵地、健康细胞、健康场所等支撑性环境建设。加强“全面两孩”配套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让老百姓吃得明白、心里踏实。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注重以文化人,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气质的文艺精品;举办第21届“社区文化节”、第13届“农家乐杯”文艺比赛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民间文化社团和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基地。狠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屈家岭、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继续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推动县(市、区)“一场两馆”、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以及乡镇(街道)社区运动健身中心、村(中心村)文体广场建设。依托荆门高新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京山和漳河新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东宝滑翔伞运动基地和羽毛球训练基地,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和赛事,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认真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深入推进新型综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阵地、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做好乡镇勘界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做好援疆援恩工作。促进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高质量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科协、侨联、工商联、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办好以下民生实事:
1.城镇新增就业41000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6000人。
2.新改建10所公益普惠幼儿园。完成天鹅学校和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完成名泉小学、望兵石学校、掇刀石中学改扩建工程。
3.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免费培养200名临床专业全日制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免费为6000对育龄夫妇进行优生健康体检。
4.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80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000场次。新增全民健身路径100套。
5.抓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30个。
6.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配电台区908个。
7.改造15个老旧小区。8个石膏矿区安全避让安置小区建成入住。为86条城市背街小巷安装路灯,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实现全覆盖。
8.全市新建一批惠民农贸超市,其中中心城区建设10家。
9.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26座、乡镇公厕54座。
10.建成100个智慧互联、惠民利民、共建共享的“智慧平安小区”。
各位代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当大事做、往实处做、尽全力做,让民生工程更有力度、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切实做到决策科学有方。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履行职责全过程,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贯穿行政决策全过程,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坚持把加强能力建设贯穿政府治理全过程,真学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解决“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以过硬的本领抢抓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
(二)切实做到执行坚决有力。任务越艰巨,担当越可贵。全市政府系统务必身至心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务必扎实务实,力戒文山会海,力兴调研之风,力推干在一线,推动“规划图”变“施工图”、“时间表”变“计程表”、“任务单”变“成绩单”。务必立说立行,倡导“今天干再慢也是快、明天干再快也是慢”的工作作风,对认准的事决不优柔寡断,对决定的事决不拖沓观望,对实施的事决不半途而废。务必迎难克难,争做“主攻手”、不当“二传手”,在解决改革发展难点、痛点、堵点上动真格、出真招、见真章。务必问责问效,坚持以事实论功过、以实绩论英雄,既对踩“红线”、破“底线”的,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又不搞“泛化问责”,切实为敢干的人“鼓足劲”,为敢闯的人“卸包袱”,决不让担当者流汗又流泪!
(三)切实做到组织运转有序。突出责任政府建设,优化政府职能设置,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突出效能政府建设,推动机构改革成果由“物理重组”向“化学反应”转变,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突出数字政府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努力让数据“上云端”、管理“接地气”、服务“到末梢”、群众更便捷!
(四)切实做到监督深入有效。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以及省、市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发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审批监管、行政执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制约监督,构建立体式、全方位、无缝隙的监督网络,不断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做到零容忍的态度决不变、刮骨疗毒的勇气决不减、严厉惩处的尺度决不松!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干,众志成城齐心干,切实扛起“争当排头兵、建设增长极”的使命担当,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附:名词解释(以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排序)
1. 非法集资案件“双下降”:陈案下降50%、新发案件下降30%。
2. 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一月一移交”落地机制:每月25日为移交期,市招商局将签订正式合同并登记注册的项目移交市行政审批局,市行政审批局将完成前期手续的项目移交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每两月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落实“三级包联”,加快项目建设。
3.十大工业产业:石化、磷化、精细化工、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玻璃深加工等产业。
4.一圈三带: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圈和荆钟、荆京、荆沙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5.“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个三年行动计划。
6.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三问”: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7. 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布局。“一芯驱动”,即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将武汉、襄阳、宜昌等地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芯”产业智能创造中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支撑的“心”引擎,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两带支撑”,即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依托,以沿线重要城镇为节点,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三区协同”,即按照区域统筹、产业集聚的思路,推动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竞相发展,形成全省东、中、西三大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纵深。
8.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9.稳促调惠防保: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10.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1.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坚持“四防并举”(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坚持共建共享。
12.大气污染防治12个专项行动:建筑工地扬尘监管、餐饮油烟及露天烧烤监管、煤炭散烧监管、“散乱污”企业监管、商品混凝土企业监管、公路扬尘治理监管、道路扬尘治理监管、机动车尾气监管、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工业企业监管、全市石料开采及中心城区周边裸露矿山修复监管、秸秆禁烧监管等专项行动。
13.“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4.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费、不准借贷搭售、不准一浮到顶、不准转嫁成本;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优惠政策公开、效用功能公开;除银团贷款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16.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
17. 一主三副六组团、一环三廊通全域:“一主”,即立足荆门中心城区,建设漳河旅游度假区,实施“两山一河”城市休闲强化工程、环城游憩带建设等重大工程;“三副”,即打造钟祥、京山、沙洋三个全域旅游副中心;“六组团”,即打造荆西北山乡户外旅游区、纪山楚文化风情旅游区、大洪山山水生态旅游区、中国农谷农耕文化旅游区、“虎太大”(虎爪山、太子山、大洪山)森林康养旅游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区;“一环”,即市域旅游大环线;“三廊”,即以荆门为中心,打造宜荆武、襄荆荆、十荆潜等三条放射状的旅游发展廊道。
18.“四大补短板”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设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
19.三权分置: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0.“双十”工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十大标志性战役包括: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船舶污染及尾矿库污染整治,岸线资源管控和生态复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专项治理,企业非法排污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十大战略性举措包括: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探索“两山”理念实现路径,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1.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
22.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
23.“3+2”中高职一体化分段培养模式: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学生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经合作高职院校考核,再接受2年高职教育,是中高职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办学形式。
24.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5.一场两馆:公共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