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20年1月5日在鞍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余功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鞍山凝心聚力、砥砺奋斗、夯基垒台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

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围绕做大总量、调优结构,进一步夯实工业根基。纵深推进地企合作,签订“双鞍”融合框架协议,31项合作进展顺利,废钢加工处理项目竣工,煤焦油深加工、针状焦等项目达产。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宝得高炉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化工大学菱镁闪速轻烧技术成功落地,新福源重型减速机及配件项目顺利推进,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81.9%。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创新生态体系。高新区获批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腾鳌经开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建立民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带动民营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4%。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欧菲特机械成功研制世界首台间歇式轮转印刷机,鞍钢集团清洁炼焦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福鞍燃气轮机成为国家能源局首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8户。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44名院士、300余名专家参加“院士鞍山行”活动,引进高层次及国外高精尖人才119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发机构12个、校企共建研究院4个,转化科技成果90项。

“四产融合”成为发展新引擎。成功举办千山梨花节、郎朗千山钢琴音乐会、辽吉篮球对抗赛等150余场高端文体赛事活动,增添城市活力。旅游业加快发展,“鞍山钢铁之旅”入选国家首批10条工业旅游特色路线,汤岗子温泉旅游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千山摩力香格里拉度假营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全年文化娱乐业总收入增长20%,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5.1%,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4%。健康科技产业实现突破,北方国际健康城开工建设,东北地区首个生命健康大数据中心和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中心等16个优质大健康项目签约。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华润万象汇、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淘宝镇”“淘宝村”数量位居全省首位。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建设鞍山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突破100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7%和4.2%。

(二)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413项行政职权事项,一般性企业开办审批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7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速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稳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有效减少多头、多层执法。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80%,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3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坚持“新官理旧账”,清偿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20.8亿元,化解批而未供土地505.3公顷,解决鞍钢、福鞍等企业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4600余件。我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成为东北首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80条、对标先进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办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信心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2万户,其中新增企业7995户,增长14.8%,排名全省第二。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在省内率先出台市属国有企业集团重大事项分级管理清单,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监管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实施市属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新组建国企集团4户,23户事业单位转企,9户国企二级企业完成混改,基本完成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启动国企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各县(市)区重组国有企业44户,新组建企业集团8户。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我市成为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出台加快民企发展50条,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包保服务全覆盖,解决实际问题762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降低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为企业减负超过35亿元。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改革重组,海油机械混改注入新动力,国锐化工、银恒镀锌恢复生产。全年新增“个转企”829户、“小升规”137户、“规升巨”8户。七彩化学和亚世光电成功上市,后英、紫竹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博亿印染获评中国印染行业30强,9户企业荣膺辽宁民营企业百强。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开放通道建设,西柳海关监管场所顺利启用,巴克图口岸西柳商品销售中心开业,印度孟买、俄罗斯赤塔海外仓投入运营。经开区、西柳市场、海城菱镁工业园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经开区列入辽宁自贸区协同发展重点园区,三冶集团承建吉隆坡酒店获全省首个境外鲁班奖。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开放平台,引进日本中央化学等优质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6%。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加快,与华晨汽车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初具规模。深化与南京对口合作,洽谈推进重点项目25个。

(三)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振兴发展凝聚新动能。

招商引资进步明显。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施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成立广东等异地鞍山商会,完善招商体系。深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开展各类招商活动70余次,洽谈推进重点项目566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4个,实际到位内资211.4亿元,增长17.1%。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创新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成立招商引资、项目管家、企业包保三个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全周期统筹调度推进项目。301个管家团队实施“四个一”精准帮扶7552次,解决问题177个。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339个,当年完成投资261.3亿元,竣工投产项目33个,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连续4年负增长态势。

项目落地空间有效拓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设立飞地经济园区10个,落实飞地经济项目96个,总投资398亿元。积极盘活存量闲置资产,全年共清理盘活闲置土地302.3公顷、闲置厂房91.4万平方米、闲置楼宇22.4万平方米,启动烂尾楼53.4万平方米。

(四)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取得新进展。

风险防范化解力度加大。建立经济领域“10+N”动态风险监控体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市县两级风险总体可控。组建全省首支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基金,设立3亿元应急转贷资金,有效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金融保持平稳运行。

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强力推进“两普两帮一提升”工程,投入扶贫资金1.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37个,资助贫困学生2453人,签约贫困户家庭医生2.9万人,改造危房1108户,1870人稳定脱贫,岫岩县脱贫摘帽。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办结转办信访案件1037件,办结率89%。开展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提标改造重点行业环保设施62项,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7天,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开展水质突破年行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2座,实施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27项,6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积极开展土壤修复治理,台安县22个废油泥(渣)坑塘全部完成清理外运,其中5个完成土壤修复;羊耳峪垃圾填埋场实现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异味扰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腾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妥推进。加大植树和人工增雨力度,涵养生态环境,完成矿山复垦3208亩,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5.8万亩。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整改和违建别墅自查自纠。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我市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140万吨,新增设施农业7292亩。台安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部分建成投产。岫岩软枣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股河食品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完成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核实全市863个村村级集体资产60亿元,全部实现股份量化和股权设置。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确权颁证实现应颁尽颁。赋予海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市级权限,交易额2369万元。海城新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农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1万座、饮水安全工程76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15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85%。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60公里。建成42个省级美丽示范村。

(六)扎实推进民生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新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面开通8890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围绕共性问题健全制度129项,受理群众有效诉求35.7万件,满意率达到94%。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4%和14.3%,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6.95%和17.3%,集中、分散供养孤儿养育补助标准分别提高46.5%和16.7%。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我市入选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差异化补贴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乡村教师1.2万人、学生3.7万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组建特殊教育学校,获批成立职业技术学院,完成鞍山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改造薄弱学校70所,完成三中、九中教学楼加固、改造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健康鞍山建设,开展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均价下降57.8%,有效降低群众医药费负担,汤岗子医院获批省内首家三级康复医院。加强文体事业建设,话剧《大雪》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鞍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基本完成“多规合一”系统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撤并21个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海岫铁路开通运营,岫岩告别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开工建设沈海高速鞍山北出口连接线,完成解放路立交桥、四方台立交桥、玉佛山隧道大修改造;改造棚户区1350套、老旧供暖管网54.2公里、居民室内供水设施6万户。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市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完成ETC发行任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下降19.6%。强力化解信访积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69个小区、2.8万户已售商品房不能办理产权证问题。完成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高铁沿线外部环境隐患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51.5%,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统计、审计、残疾人、外事、侨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扎实推进“重强抓”专项行动,政府自身建设见到新成效。

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一般性支出压减6%。

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改革举措落实,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带动政府系统思想观念加快更新、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政府系统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重新修订工作规则,制定各部门“三定”方案,务求政府履职有限有为有责有效。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代表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向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2件,415件建议提案全部办复,办理质量继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拼搏奋斗的结果,是持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精气神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投资者和企业家,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和鞍钢等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鞍山振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二是新发展理念尚未转化成普遍实践,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亟需更加彻底的思想大解放。三是具有牵动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少,新动能支撑不足,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四是民生领域历史欠账较多,教育、医疗、养老、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明显短板。五是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作风尚需持续改进,少数干部说而不行、做而不细、落而不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的关键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正视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以更大作为扎实推动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行稳致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工作安排,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鞍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预期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支撑,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投资,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超过400亿元。

狠抓招商引资。明确各县(市)区、开发园区产业方向,围绕产业集群做大和链条延伸,包装谋划项目300个。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甲醇制乙醇等项目方案论证。创新招商方式,提高专业招商能力,紧盯行业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00次以上。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激发全域全员招商引资积极性。举办鞍商大会,鼓励更多在外鞍商回乡投资。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

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招商管家、项目管家和企业管家接力互动,落实管家责任,全程帮办代办,实现包装、招商、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链条无缝衔接,真正把项目抓成企业。紧盯政策导向,全力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支持。加快推进芯片基底材料、柔性屏薄膜材料等重点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20个,总投资超过57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50亿元。

狠抓飞地经济和闲置资产盘活。细化飞地经济奖励政策,形成以项目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和项目收益共享机制,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向飞地园区引进项目3个,全市落实飞地项目180个。与北京中关村产业园开展高新技术产业、飞地经济合作,建设鞍山·中关村产业创新平台。加大清理盘活闲置资产力度,支持深兰科技盘活阀门大厦,创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二)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发展潜能。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放到位,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扩大“证照分离”事项范围,坚决打破准入不准营的“玻璃门”。规范中介市场服务,全面清理“红顶中介”,坚决打击“黑中介”,打破服务垄断的“弹簧门”。管得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探索大数据监管,构建审管互动平台,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服好务,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做实县区审批局,实现市县区一体化审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地方立法,进一步完善制度、抓好落实,让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依法理旧账,以政府讲诚信带动社会讲诚信。用好信用综合平台,完善“红黑榜”制度,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更大力度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组建投资运营公司,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年内完成供热、燃气、温泉和千山旅游等企业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市属企业集团混改比例超过40%、二级及以下企业达到60%。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推行国企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配合驻鞍央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稳妥推进园区体制改革,精简、剥离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探索向市本级开发区差异化赋权,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激励园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基数稳定、增量分享”的原则,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动市县乡三级政府积极性。

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着力稳预期、稳企业,进一步夯实企业管家服务制度,以店小二精神做好保姆式服务,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建设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建立民营企业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兑现窗口,让为企服务又快又好、政商关系清上加亲。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鼓励国企民企双向混改和资产重组,全年力争“个转企”800户、“小升规”80户、“规升巨”10户。

更大力度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稳外贸,支持外贸集团打造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鞍山港,建立钢铁、菱镁、服装和特色农产品四大智慧供应链体系,打造开放经济平台。建成西柳国际物流园、保税仓,申报采购贸易试点,打造千亿元市场。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着力稳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突破1亿美元。做好外事工作,加强与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围绕与南京对口合作、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扩大合作空间,建成北方国际健康城。

(三)以“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为核心,全面增强产业活力。坚持创新驱动,“五业并举”加快形成产业多元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着力推动制造业“两翼”高质量发展。提升钢铁产业基础能力、延伸产业链,全力推进“双鞍”融合,支持鞍钢做大做强非钢产业,实施氢能利用、活性炭等项目。围绕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发展高强钢、耐候钢,加快推进后英、恒盛炼铁高炉、福瑞特热镀锌板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镁建材、镁化工,重点推进德国雷法轻烧氧化镁等项目。支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成套化发展,力争在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打造出鞍山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磁动力、智能柔性输配电、中小型燃气轮机、人工智能、新型电池、机器人、高性能有机颜料、激光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整合四产资源,打造“红色钢都、玉美鞍山”城市文化主题,用文化演绎鞍山元素、讲述鞍山故事、彰显鞍山力量。围绕“一环十二珠”文旅业态,规划建设南沙河文化旅游带、台町风情街区,推进钢铁文化主题公园、华侨城千山欢乐谷、二一九动物园、汤岗子温泉小镇、乒乓球培训基地等项目,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5%,四产投资增长50%。支持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发展“网红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做强百年老街等特色街区,推进中南乐游城、大悦城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营业。培育壮大现代金融,建立“1+3+N”母子基金投资新模式,基金投资规模达到5亿元。引进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3家以上,新增贷款200亿元。

着力提升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院士经济”“研究院经济”和“院校经济”,与辽宁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开展合作,支持鞍钢、中钢热能、哈工大等研究院做大做强,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快创建沈大鞍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培育瞪羚企业8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四)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事关全局,必须精准发力,完善机制,高质量完成。

强化成果巩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启动困难群众动态监测救助帮扶平台,持续推进“两普两帮一提升”工程,兜住贫困群众底线,确保全市剩余173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精准防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

强化系统治理,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坚决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淘汰建成区和工业园区20吨以下燃煤锅炉,大气优良天数稳定在290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改造3座污水处理厂,力争全市国、省控断面全部稳定达标。打好青山保卫战,治理生产矿山环境1360亩,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矿山复垦工程。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废油泥(渣)坑塘土壤修复、羊耳峪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建成腾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规范项目准入,推动低碳发展,不断提高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

强化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政府债务和预算管理,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发挥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作用,及时帮助企业应对风险隐患。持续稳金融,完成台安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确保金融体系总体健康。

(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动,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让农业更有干头、农民更有赚头、农村更有奔头。

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持续巩固粮食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持续壮大南果梨、羽禽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快安井食品改扩建等项目投产达产。发展乡村民宿、健康养老、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由卖产品向卖服务、卖体验转变。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海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解决乡村振兴资本短缺问题。进一步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盘活闲置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年底前全市集体收入高于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80%。

稳步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开展81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19个建制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改造无害化厕所1.4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90%村庄,继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新建美丽示范村58个。

(六)以增强要素聚集能力为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统领、管理提升和功能修补相结合,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努力让城市生活更舒适。

完善市域功能布局。围绕辽中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以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统领,同步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对空间格局、功能区划、产业布局等进行一体规划,绘就“一张蓝图”,推动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吸引力和辐射力。积极争取我市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事项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城市有序更新。开工建设沈海高速鞍山北出口互通立交、城市之门过街通道,建成自由东街隧道及道路。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加快建设500千伏鞍山变扩容等电网工程,实施城区老旧管线、易涝点改造等城市修补工程,启动1万户弃管楼供水设施大修,推进20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实现小区面貌改观、环境改善。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绿化,改造提升人民公园,植树300万株、造林3.5万亩。聚焦亮化,改造老旧小区路灯1000盏以上。聚焦净化,出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聚焦美化,落实网格化责任,加强小街小巷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市容环境。聚焦人性化,完善道路和景区标识、开展交通整治、倡导文明出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和5G布局,做好文明城复检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增强城市人口活力。落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若干政策,探索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户籍管理,推动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实现人口净流入。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推动劳动力持续流入。加大钢都英才计划引才力度,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把鞍山打造成创新的蓝海、创业的沃土、创客的乐园。

(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

稳定和扩大就业。把稳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双清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进全民参保工程,确保社会保障待遇及时支付。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完成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整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1万个。开展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推行“县管校聘”,全部消除大班额。打造3至5所高考改革示范校。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改善硬件设施,实施鞍山师范学院校园扩建、九中艺体馆等项目。

持续提高健康保障能力。坚持“三医”联动深化医改,实现医保持卡就医直接结算,建设鞍钢总医院等紧密型医联体,力争重症医学、心脑血管等专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支持中国医科大学组建鞍山医院及烧伤分院,完成住院大楼建设。建成1家医养结合特色医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8890与市域社会治理融合机制,真正实现“拨拨就灵”。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源头管控和纠纷调处,依法解决群众合理信访诉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七五”普法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等各项工作;加快发展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扎实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政府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工作安排,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做到领会到位、执行到位、结果到位。

解放思想转观念。对标新发展理念换思路、对标市场经济转观念、对标先进地区学方法,更多地采取改革创新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破解振兴发展难题,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在每一项具体举措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振兴发展成果。

依法行政履职责。始终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并落实好各项议案、建议、提案,探索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狠抓落实转作风。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系统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调查研究,下基层、察实情,切实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狠抓执行落实,进一步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关系,规范内设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用制度规范行为,做到有规可依,依规办事,确保政府系统高效规范运转。强化担当作为,真正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做就做到具体、做到深入、做到细致、做到彻底。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让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膀子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清正廉洁守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依法规范权力和资金运行,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振兴发展添锐气、增底气。

各位代表!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