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年青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17年2月22日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纪良才一、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6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特大洪涝灾害等困难和挑战,统筹做好去降补、调转促、放管服、惠民生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核算,地区生产总值87.1亿元,增长8.4%;财政收入14.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规模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增长12.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4元,增长7.8%。(一)加快结构调整,供给质量全面提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壮大新兴产业,扩大有效供给。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净增规企15户。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66亿元、增长7.1%,税收2.36亿元、增长5.3%。机电装备制造首位产业产值85.3亿元、税收1.1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51.4%、48.5%,撑起工业“半壁江山”。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20.2%。积极培育“行业小巨人”,超威电源税收突破6000万元,天平拖拉机智能总装生产线、力丰实业人造岗石生产线填补产业链终端产品空白。盘活丰瑞金属、北海线缆、京信汽配等存量企业14户,处置闲置土地853亩,关闭矿山4座。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丁桥镇财政收入迈上亿元台阶。新河镇获批全省流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专业镇。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接待国内外游客1160万人次,增长9.5%;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增长17.6%,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旅游强县。完成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初稿编制。龙泉圣境、清源山风景区4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新增星级农家乐6家。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培育大健康产业,引进荣盛温泉等健康养生项目。举办全国摄影大展活动,陵阳镇被授予全国第二家“摄影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茶溪小镇成为健康中国论坛永久会址,被列入全省首批旅游小镇创建示范单位。引进赶街网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新增电商企业5户。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户,总数达61户。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17.9亿元。设立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新增九华黄精种植面积1000亩、种苗基地50余亩。九华黄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华黄精种植基地入选“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86家。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万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500亩。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新增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二)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支撑,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招商、增投资。招商项目高效转化。新引进规模项目10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80万美元。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7个,常华科技、荣盛温泉2个超15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常态化开展4次集中签约、开工和投产活动,集中签约项目52个、集中开工项目27个、集中投产项目24个,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75%。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8亿元、4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6%、129%。超威新能源产业园、泫氏铸造、力丰实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按期投产,茂施科技、恒金矿业、晟田电镀二期等项目启动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武杭高铁池州-黄山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青通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县城至木镇一级公路、蓉城-朱备旅游景观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110千伏金峰变建成运行,3座35千伏变电站增容投产,改造城乡电网474.5公里。扎实推进七星河出口段左岸、青通河元桥段防洪工程,修复水毁工程636处,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厂房17.8万平方米、园区道路7.4公里,新增园区亮化14公里。(三)深化改革创新,“双创”活力充分激发。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帮助实体经济减负脱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加强县乡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动态管理,建立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2个新型清单,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入选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五证合一”、个体户“两证合一”登记。新增企业550户、个体工商户2044户。“降成本”措施初见成效。兑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金584万元、稳岗补贴135万元。结构性减税1.1亿元,社保费降费为企业减负1315万元。全年新增贷款9.54亿元,增长11.8%。为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582笔、14.3亿元,新增“4321”政银担合作贷款1.5亿元,担保费率降至1.2%以下,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近2000万元。天平机械、方兴实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泫氏铸造、超威电源2家直供电企业减少用电成本760万元。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3亿元,增长11.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专精特新”企业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户、市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工作获评优秀等次。(四)统筹城乡建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以安徽省文明县创建工作为统领,统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内涵不断提升。延伸改造蓉溪北路、望池路、顺河路、九子东路、育才路等城区道路8条、4.7公里。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2.5公里、雨污管网7.5公里、燃气管线11.5公里。新增改造城市绿化11.5万平方米、老城区停车位500余个。整治背街小巷20余处。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行为,规范洗车修车行业,巩固三、四轮电动车违法载人整治成果,一批不文明顽症得到解决。去化商品房库存3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商品住宅库存处于合理水平。农村面貌整体改善。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面推进集镇“两治理一加强”,拆除集镇违法建设1.98万平方米,新增集镇绿化1.77万平方米。坚持以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基本完成第三批、第四批3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朱备江村村、陵阳杨梅村、酉华宋冲村、杜村红光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丁桥永平村、杜村红光村入选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环保部验收,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扎实开展“9+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区餐饮业油烟、燃煤小锅炉、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治理持续深化。淘汰黄标车103辆,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公布第二批全县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名录。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人工造林7586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6.96%。(五)聚力全面小康,民计民生日益改善。民生类支出保持合理增长,达16.88亿元,占总支出的86.4%。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构建扶贫责任体系,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支持18个贫困村发展集体产业,建成17个村级光伏电站,发放产业、教育、健康扶贫及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320万元。移动光纤宽带实现贫困村全覆盖。7个贫困村顺利出列,2148名贫困人口按期脱贫。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城镇新增就业31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2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全面提标,高龄老人津贴、医疗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等政策有效落实。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69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065户,扩挖山塘488口,除险加固水库3座,改造末级渠系2.2万亩,解决1.0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南部新区幼儿园开学招生,新四中主体完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高考本科达线率保持全市第一。省级党政干部教育督导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城乡居民医保业务。中医中药服务能力增强。评选首届青阳“名师”10名、“名医”5名。4名教师援藏援疆支教。适度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被评为新一轮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持续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划定第三批县级重点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完成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县公共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防震减灾、粮食、茧丝绸产业化、气象现代化、统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众志成城,科学应对“98+”特大洪涝灾害侵袭,及时处置各类险情,33户受灾倒房群众全部入住新居。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工作取得实效。探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社区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启动公安“天网工程”二期建设,建立科技治超联动机制,夯实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重拳整治旅游市场,有力维护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信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2%、39%。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配套制度,出台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33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政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县政府网站《网络问政》栏目被授予全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类精品栏目奖,荣获全省政府网站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第七轮县乡财政体制。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建设。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建立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落实问责制度,治理各类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务效能,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过去一年取得的各项成绩,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有效应对“三期叠加”形势下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开展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代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们聚焦经济建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迈上百亿台阶,年均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年均增长12.7%。规模工业企业由62户增加到147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产值超亿元企业、纳税百万元企业分别由17户、132户增加到64户、211户。多次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先进县称号,在全市目标管理综合绩效考核中两次位居县区第一。五年来,我们着力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4.4︰53.5︰32.1调整至12.1︰51︰36.9。首位产业产值增长5倍,占规模工业比重由26.3%提升至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2.8%提升至37.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38.2%提升至46.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44户增加到66户。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五年来,我们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先后被列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整县推进等试点县行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放管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数量由517户增加到3180户,个体工商户数量由1375户增加到12948户。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7亿元,连续五年在全市招商引资考核中位列第一。在2015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位居四类县前列。五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推进城市南向发展,南部新城快速成型,老城区功能不断优化,开发区扩区至16.22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由7.6平方公里拓展至15平方公里,形成产城一体化格局。贯通18公里外环线,建成牛桥水库直供水、城南水厂、青中新校区、芙蓉湖公园等一批民计民生工程。完善城市综合执法机制,全面取缔非法载客“三车”。蝉联安徽省文明县城,荣获安徽省森林城市称号,连续两年在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木镇镇、陵阳镇、朱备镇入围全国重点镇,朱备镇、庙前镇获评国家生态乡镇,蓉城镇、朱备镇、庙前镇、杜村乡荣获省优秀旅游乡镇。因地制宜建成5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陵阳所村、上章村、酉华宋冲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朱备将军村、陵阳杨梅村入选中国美丽宜居村,朱备将军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五年来,我们致力改善民生,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累计投入资金20.8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53项。6083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5.26万平方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3.2%。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1.7万元增加到4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县等称号。二、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五大战略,坚持工业旅游两大支撑、开发保护两个并重、城市乡村协调统筹,着力打造绿色协调发展先行区、产城融合建设示范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健康修身产业承载区,奋力争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切实让生态青阳、健康青阳、富裕青阳、文明青阳成为美丽青阳的丰富内涵和靓丽名片。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总体发展水平全省居中、市内靠前。地区生产总值达130亿元,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财政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坚持创新发展,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推动机电装备制造业向终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推进非金属矿规模开采、精深加工,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发展。到2021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55亿元,机电产业成为首个“百亿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6户,“新三板”、主板挂牌上市企业8户以上。倡导“旅游+”理念,坚持全县域联动、全行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大旅游产业,构建以县城为核心、环九华山区域为重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禅修养生、生态养老、户外运动、健康食品“四基地”,大健康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电商、文化、摄影、现代物流等产业。到202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九华黄精、名优茶、皖南土鸡等农产品,发展特色、休闲、绿色农业,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城乡统筹新格局。按照区域协同、城乡一体要求,构建县城、中心集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联动,县城区重点完善功能、提升内涵、集聚人气,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开发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五年内带动2万农村居民进城,城镇化率达到55%。促进集镇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建设一批体现皖南风韵、凸显专精美活、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集镇,到2021年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达到4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青通河、九华河、七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四年内全县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完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水利保障体系、商贸流通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持“开发沿国省道一线、保护环九华山一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化转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每年下降5%。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推进铁腕治矿,四年内将生产矿山数量控制在18家左右、“绿色矿山”创建达标率100%。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三年行动,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园区、集镇、中心村及50%以上自然村。实现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0%以上,森林覆盖率57.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三区一带”多重节点城市功能,与长三角地区开展全方位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畅通大开放通道,开启青阳“高铁时代”,完成青通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童埠物流园,实施S358改建、九华山机场道路及县域至泾县、南陵、铜陵等畅通工程,构筑高铁、航运、航空、公路立体化交通网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力争五年内新引进规模项目500个,到位资金580亿元,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到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万美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因人因地施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普及15年基础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医养结合”,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创业就业政策体系,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法治青阳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三、2017年工作安排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节能减排、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组建县交投公司,建成县城至木镇一级公路、蓉城-朱备旅游景观公路,完成青通河航道疏浚工程,开工建设木镇至南陵界一级公路,推进青阳至泾县桃花潭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武杭高铁青阳段开工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升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继续谋划争取重大项目,全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0亿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调度,推动常华科技、力丰实业二期、友邦矿业、陌上星空等项目启动建设,天平拖拉机智能总装生产线、恒金矿业、龙跃矿业、凯吉实业、佳杰塑料、茂施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年”活动,加强重大招商项目谋划编制,高效对接央企、上市公司,着力在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上取得突破,力争全年引进3个超15亿元大项目、42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四季行动”,促进招商项目高效转化。坚持领导靠前招商、驻外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存量招商、飞地招商,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年新引进规模项目112个,到位资金100亿元。振兴园区经济和镇域经济。将开发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开发区去“筹”升级,完善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将机电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作为年度“一号工程”,推动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向开发区加速集聚,加强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开发区发展动力与活力。鼓励乡镇做强主导产业,将新河、木镇、丁桥、酉华打造为工业强镇,其余乡镇分类打造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及摄影小镇、禅修小镇、健康小镇等特色小镇,提升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以园区经济和镇域经济支撑县域经济增长。(二)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层次。推进传统产业新兴化发展,高水平、持续化推进企业技改。鼓励机电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提升精密铸造、大型铸造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编制非矿产业转型规划,严格控制非矿粗加工产能,加速向食用钙、药用钙及终端产品升级。实施技改项目130个,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支持骨干企业做精核心业务,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处于全国一流水平的“行业小巨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户、产值超亿元企业5户、省“专精特新”企业1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户。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扎实开展“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旅游产品供给升级、产业基础升级、旅游品牌升级。将九华山东北部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域旅游“头号项目”,强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推进旅游全要素招商,启动青通河沿岸、环九华山乡村旅游带开发,新增A级景区1家、省优秀旅游乡镇1个,整合摄影大展、音乐嘉年华、乡村旅游节、乡村系列体育赛事等特色展会节庆活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实施全域旅游产业基础提升工程,建成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启动旅游干线最美景观路、自驾营地、服务驿站规划建设,完善停车场、交通引导标识等服务设施。推进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水平。实施全域旅游一体化营销推广,旅游接待游客、收入分别增长10%、12%。培育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荣盛温泉、茶溪禅修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九华黄精健康产业基地,新增九华黄精种苗基地120亩、规模化种植面积2000亩,积极开发九华黄精药食同源保健品,新增省级中药材旅游示范基地、省级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各1家,九华黄精加工年产值达1亿元。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电商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入驻电商企业5户、小微电商创业团队2个,孵化限上电商企业2户,园区实现产值5000万元。支持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启动童埠物流园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户。完成进出口总额4400万美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2家,新增省级以上家庭农场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加快名优茶、皖南土鸡、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开发生态渔村、山水人家、采摘篱园等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产品,新增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市级5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3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三)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继续承接落实国家和省市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3+2”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跨部门联合检查方式。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建设,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企业信息共享交换,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全年净增企业4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健全金融考核、银企对接、“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税融通”业务规模,新增信贷投放10亿元。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抢抓电力体制改革机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项目用地保障。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提升和新建研发机构,争取省级科技重大专项1个、技术攻关或转移项目1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专利授权量300件以上,力争引进1支高层次人才团队来青创新创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壮大熟练技工队伍。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和品牌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安徽名牌产品1个。(四)着力巩固生态领先优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青通河湿地、盘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牛桥水库等城镇饮用水源地安全,加快县城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绿化提升4.4万亩。抓好林业“双防”工程,防止森林火灾和灾害性森林病虫害发生。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力推进精准治污、铁腕治矿、重拳治砂、科技治超“四治”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精准治污清单。新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座,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常态化开展“9+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道路和施工扬尘、餐饮业油烟、工业和矿山粉尘治理,提升空气质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强化养殖企业污染管控。启动21家“绿色矿山”创建,引导13家矿山主动关停,推动2家矿山注销关闭、4家矿山启动整合。实施非法采砂、洗砂、制砂、堆砂专项整治,确保所有河道全面禁采。完善科技治超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治超合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力度推进“腾笼换鸟”,重组停产半停产企业8家。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处置低效用地300亩以上。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引导企业加强水、气、固废等循环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五)着力加快城乡统筹进程推进城市精致建设。建成开放县文化中心“四馆”,完成芙蓉湖和园改造,积极创建安徽省园林县城。打通九子大道、青山路、莲花路等城区“断头路”,新增、改造城市绿化12万平方米,亮化提升9公里,新增停车位300个,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7公里、燃气管线13公里。与大型国有水务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实施供排水一体化项目,提升供排水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把握城市供地节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城市精细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执法体制和管理机制,推动管理职能整合。完善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升县城常态化保洁水平。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整治废品收购和建材占道经营行为,强化城市违法建设巡查,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巩固集镇“两治理一加强”成果,提升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旅游全域化理念,全面推进青通河流域人居环境治理,建设22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打造8个样板村,完成476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新增省旅游小镇1个、省旅游示范村1个,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在土地流转、耕地保护、三资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有序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运营台账,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应用,推广劝耕贷、助农宝业务,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三农”。完成七星河出口段左岸、青通河元桥段防洪工程,推进青通河上游、东河等中小河流薄弱环节治理,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及村级公路网化工程180公里、骨干电网输变电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71.3公里。(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统筹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成村级光伏电站等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18个,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确保6个贫困村出列、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0人。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分类施保、应保尽保。改造农村危房1200套,全面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项目,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建成新四中,组建新三小,基本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实施医保按病种付费。启动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夯实计生基层基础,加强优生优育服务。巩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文物、非遗传承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科技和防震减灾知识。强化依法统计,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实施公安“天网工程”二期项目,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等统一指挥系统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防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统筹加强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市场物价、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坚持诉访分离,重视初信初访,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对台、档案、保密、机关事务等工作。
标签: 安徽省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