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甘肃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甘肃省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该馆展览楼主体为仿欧式古典风格建筑,造型挺拔,气势宏伟。新馆建成后,展厅面积达2. 8万平方米。馆内现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古生物化石及标本近十万件,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3000余件,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丝绸之路的大量文化遗 存和文物精华。多年来,该馆先后主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200多次,每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甘肃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甘肃彩陶、汉代简牍、佛教艺术珍品和青铜器、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作品等为稀世珍宝。 馆藏彩陶,类型繁多、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为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之冠。从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红色宽带纹彩陶到以鱼类水族纹贯穿始终的仰韶文化,经 过彩陶艺术顶峰时期的马家窑文化,直至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沙井文化,延续5000年,使甘肃彩陶成为发源最早,历史最久,类型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 界远古彩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青铜器,最早出现于马家窑文化中,大批出土于商和汉代。1969年发掘清理的雷台东汉张姓将军夫妇墓,保存了23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为青铜器 皿。仅铜车马仪仗就由45件铜俑、39匹铜马(包括铜奔马)、一匹铜牛和14辆铜车等100余件文物组成,是汉墓中迄今发现最完整的铜车马仪仗队列。而罕 见的艺术珍品“铜奔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展翅回首的飞鸟造型,符合力学原理,成为举世闻名的国之瑰宝。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馆藏汉代(前206——公元220)简牍总数达2万余枚,其中武威的仪礼简、五枚简、医药简,居延、敦煌木简等,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 馆藏汉晋艺术作品中,汉代木雕与十六国墓室壁画引人注目。造型简朴、概括,手法洗炼、纯熟的木雕再现了汉代河西地区车马交通和庄园生活。汉晋丝麻织品,尤其是汉代的纱、绢、罗、缋、锦等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反映了当时的染织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馆藏的陶瓷器也有一定数量,釉陶以唐代三彩器为主,造型硕大,气势豪迈,显示了雄伟、厚朴的艺术风格。而宋元瓷器则是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中主要的外销物品,在甘肃发现的青瓷、青白瓷、青花瓷等。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不辞辛劳的商旅们频繁往来,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和炼丹术传至西方,而且将西 方的音乐、舞蹈、天文等带入中国,在甘肃也出土了许多诸如东罗马银盘、波斯银币、胡腾舞俑等精美的异国文物。